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合集下载

建筑给水管道布置敷设和安装

建筑给水管道布置敷设和安装

建筑给水管道布置敷设和安装建筑给水管道的布置敷设和安装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正确的布置敷设和安装可以确保建筑物内的供水质量和供水量,减少管道漏水以及避免管道破裂等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分别从布置敷设和安装两方面介绍建筑给水管道的相关知识。

一、建筑给水管道的布置敷设建筑给水管道的布置敷设是指在建筑物内将水源连接到用水点的过程。

在进行布置敷设前,需要对建筑物的结构、水压、用水需求等进行分析,确定出合适的管道敷设路径和管道直径。

1. 管道敷设路径的选择在选择管道敷设路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管道的直线距离尽量短,减少水压损失。

•避免在排水管道旁敷设,以免互相干扰和污染水源。

•避免与电缆管道或其他地下管道交叉敷设,以免影响其他设备正常运行。

•管道的敷设路线应尽量避开建筑物的支撑墙、梁柱和结构上的裂缝等地方,减少对建筑物的影响。

2. 管道直径的确定管道直径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建筑供水的质量和供水量。

一般来说,直径较小的管道压力损失较大,输水量相对较小;直径较大的管道输送能力更强,但是成本比较高。

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用水需求和水压情况等因素,可以对管道直径进行初步的规划。

在实际敷设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

二、建筑给水管道的安装建筑给水管道的安装是在布置敷设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管道的连接和安装固定。

正确的安装方式可以确保管道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管道连接的方式管道连接的方式包括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插口连接等。

在选择管道连接方式时,需要根据管道的直径和工作压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连接件的材料一般选用耐压、耐腐蚀、耐磨损的材质,如钢、不锈钢、铸铁等。

2. 管道安装固定的方法管道的安装固定方式有吊挂式、支吊式、铺设式等多种。

具体采用哪种方式需要根据管道的敷设位置、管径、管材材质等进行综合考虑。

在安装固定时,需要尽量避免管道死角、弯曲等部位,以免管道损坏或影响供水质量。

管道安装时需要进行水压测试,确保管道的正常运转。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室外给水管道 水表井
立管
室外给水管道
立管
水表井
引入管
引入管
侧引入布置示意图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3)工厂内的管道架空敷设时,应不妨碍生产 操作及交通运输,不得布置在遇水能引起爆炸、 燃烧或损坏原料、产品或设备的上方。
(4)不允许敷设在烟道、风道、排水沟内;不 允许穿越设备基础;不宜穿过大小便槽、橱窗、 壁柜等木质装修物等。
水平干管敷设在底层地下室或专门地沟内。 (2)上行下给式
水平干管敷设于顶层吊顶或屋面。 (3)环状式
干管连成环状。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1.2 给水管道的敷设
1.敷设形式 (1)明装
施工、维修方便,造价低;影响美观,易结露、 积灰,不卫生。
(2)暗装 卫生、美观;施工复杂,维修不便,造价高。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给水横干管宜敷设在地下室、技术层、吊顶或 管沟内,宜有0.002~0.00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立管可敷设在管道井内,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 同沟或共架敷设时,宜敷设在排水管、冷冻管 的上面或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给水管不宜 与输送易燃、可燃或有害的液体或气体的管道 同沟敷设;通过铁路或地下构筑物下面的给水 管道,宜敷设在套管内。
(5)穿越建筑物基础、墙板、沉降缝时应预留 孔洞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常用的措施有螺纹弯 头法(图)、活动支架法(图)和软性接头法(为 金属波纹管或橡胶软管)。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螺纹弯头法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活动支架法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7讲 1.3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7讲 1.3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下或者有采暖的房间中。卫生条件要求高的房间需 要做防结露措施。
1.3.3 管道防护
3.防泄漏 保证安装稳固、保证接口的质量
4.防振 防止水锤,防止设备震动对管道系统的破坏,
控制管道内合适的水流速度
1.3给水管道的布置 与敷设
浙江理工大学 付聪
1.3.1 管道布置
基本要求: 1.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工况,力求经济合理
不允许断水的建筑,室外应设置成环状管网,而 且引入管不能少于2条
1.3.1 管道布置
2.保护管道不受损坏 需要考虑管道上部的承载情况不至于导致管道被
压坏。一般不允许穿越设备基础。
水管
×
1.3.1 管道布置
4.便于安装维修
系统图 管井大样图
1.3.2 管道敷设
1.敷设形式:明装和暗装 明装:管道露在外面,肉眼能看到的地方
优点:安装 维修方便, 造价低。 缺点:不美 观、易积灰, 易被损坏。
1.3.2 管道敷设
暗装:安装于管道井、管沟、吊顶内
优点3.1 管道布置
不宜穿越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等部位,不得 已必需穿过时,需要做好防护处理。
伸缩缝
沉降缝、防震缝
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 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 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变形缝 是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
1.3.1 管道布置
3.不影响生产安全和建筑的使用
1.3.2 管道敷设
2.敷设要求 1)穿越承重墙、剪力墙、梁等构建要预留孔洞、 预埋套管。
管道穿墙
管道穿楼板
1.3.2 管道敷设
2)每隔一定距离需要设置支架
1.3.2 管道敷设
3)管道与墙体和其他管线需要有一定的距离要求。

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一、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一)引入管的布置建造物的给水引入管,从配水平衡和供水牢靠方面考虑,宜从建造物用水量最大处和不允许断水处引入。

当建造物内卫生用具布置比拟匀称时,应在建造物中部引入,以缩短管网向最不利点的输水长度,削减管网的水头损失。

引入管普通设置一条,当建造物不允许间断供水或室内消火栓总数在10个以上时,需要设置两条,并应由城市环形管网的不同侧引入;如不行能时,也可由同侧引入,但两根引入管间距离不得小于10m ,并应在接点间设置阀门。

生活给水引入管与污水排出管外壁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m 。

引入管穿过承重墙或根底时,管顶上部预留净空不得小于建造物的沉降量,普通不小于0 .1m 。

并应做好防水的技术处理。

(二)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与建造物性质、建造物形状、构造情况、卫生用具和生产设备布置状况以及所采纳的给水方式等有关,并应充分利用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

管道布置时应力求长度最短,尽可能呈直线走向,与墙、梁、柱平行敷设,兼顾美观,并要考虑施工检修便利。

给水干管应尽量逼近用水量最大设备处或不允许间断供水的用水处,以保证供水牢靠,并削减管道传输流量,使大口径管道长度最短。

室内给水管道不允许敷设在排水沟、烟道和风道内,不允许穿过大小便槽、橱窗、壁柜、木装修物体,应尽量避开穿过建造物的沉降缝,假如不行避开必需穿过时,应实行相应的措施。

二、室内给水系统的管路敷设室内给水系统管道的敷设,应按照建造对卫生、美观方面的不同要求,分为明装和暗装两类。

(一)明装明装即管道在室内沿墙、梁、柱、天花板下、地板旁裸露敷设。

明装管道造价低,施工安装、维护维修均较便利。

缺点是因为管道外表积灰,产生凝水等影响环境卫生,而且明装有碍房屋美观。

普通民用建造和大局部生产车间均为明装方式。

(二)暗装暗装即管道敷设在地下室天花板下或吊顶中,或在管井、管槽、管沟中隐蔽敷设。

管道暗装时,卫生条件好、房间美观,在规范较高的高层建造、宾馆等建造均采纳暗装;在工业企业中,某些生产工艺要求,如精细仪器或电子元件车间要求室内洁净无尘时,也须用暗装。

1.3建筑给水管道布置、敷设和安装

1.3建筑给水管道布置、敷设和安装
适用于DN≤100mm的镀 锌钢管,以及较小管径、较低 压力焊接钢管、硬聚氯乙烯管 的连接和带螺纹的阀门及设备 接管的连接。
法兰连接
是管道通过连接法兰及紧 固件螺栓、螺母的紧固,压紧 两法兰中间的法兰垫片而使管 道连接起来的一种连接方法。
常用于管子与带法兰的配 件或设备的连接。
焊接连接
常用于DN>32mm的焊接钢管、无缝钢管、铜管的 连接。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9.2.1 给水管道在埋地敷设时,应在当地的冰冻线 以下,如必须在冰冻线以下铺设时,应做可靠的 保温防潮措施。在无冰冻地区,埋地敷设时,管 顶的覆土埋深不得小于500mm,穿越道路部位的 埋深不得小于700mm。
⑷穿越基础或承重墙时,要采取保护措施。若基 础较浅,应从底部穿过;若基础较深,管道需要穿 越基础时,应在基础上预留洞口,预埋套管。
人工除锈
2.防冻、防结露
给水管线敷设部位如气温可能低于零度,应采 取防冻措施,常用做法是在管道外包岩棉管壳, 管壳外再做保护层,如缠塑料、缠玻璃布、刷调 和漆等。
给水管线如敷设在吊顶或建筑物其他部位,则 气候炎热、湿度较大的季节会结露,这时应采取 防结露措施以防止结露水破坏吊顶装修和室内物 品等。具体做法同防冻措施。
1.贮水池 2.消防水泵 3.止回阀 4.过滤器 5.水泵接合器 6.湿式报警阀 7.压力表 8.减压阀 9.水流指示器 10.显示屏 11.喷头 12.末端试水 装置
13.水箱
1、喷头
喷头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关键部件,负担着 探测火灾、启动系统和喷水灭火的任务。
喷头按其结构分为闭式喷头和开式喷头。
第三节 建筑给水管道布置、敷设和安装 一、给水管道布置
(一)引入管布置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1. 简介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是建筑物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用水安全和供水质量。

本文将介绍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的主要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布置原则2.1. 供水质量保证在给水管道的布置中,应该注重供水质量的保证。

管道应该避免与污水管道、化学品管道等污染源的交叉,并合理设置过滤器和净化设备,确保供水的安全和纯净。

2.2. 供水压力平衡给水管道的布置应合理设置管道的水压平衡装置,避免因管道布置不当导致某些地区的供水压力过低或过高。

可采用分区布置和增设增压设备等方法来保持供水压力的平衡。

2.3. 敷设路径简洁直接给水管道的布置应尽量选择最短、最直接的敷设路径,减少管道的长度和弯曲,以降低管道的阻力和压力损失。

同时,还要注意避让建筑物的结构物和设备,确保管道的敷设路径畅通无阻。

3. 敷设方法3.1. 管道材料选择在给水管道的敷设中,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

常用的管道材料包括铸铁管、塑料管、镀锌管等。

需要根据管道的使用环境、压力要求、耐腐蚀性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

3.2. 管道直径确定在给水管道的敷设中,需要根据给水系统的需水量、供水压力等因素来确定管道的直径。

通常情况下,直径较大的管道适用于大流量的供水系统,而直径较小的管道适用于小流量的供水系统。

3.3. 管道连接方式管道的连接方式主要包括焊接、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等。

在给水管道的敷设中,需要根据管道的材料和使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焊接通常适用于金属管道,而塑料管道通常使用螺纹连接或法兰连接。

3.4. 排水斜度设置在给水管道的敷设中,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管道的排水斜度,以保证水流能够顺利排出。

通常情况下,给水管道的排水斜度应大于0.5%。

在敷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管道的高低差和弯头的设置,以确保水能够顺利流动。

4. 注意事项4.1. 管道维护给水管道的维护是保证供水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六版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六版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04
应考虑与其他管道、道 路、建构筑物等的交叉 和配合。
特殊情况下的给水管道布置
在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 地区,应采取相应的加固和防 护措施,以确保管道的安全。
在寒冷地区,应考虑管道的防 冻措施,以防止管道冻裂。
在工业区或污染较严重的地区, 应采取相应的防腐和防护措施, 以确保管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 性。
05 给水管道的运行管理与维 护
给水管道的运行管理
定期巡检
对给水管道进行定期巡检,检查管道是否有漏水、 堵塞、腐蚀等问题,确保管道正常运行。
监控水质
对管道内的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相 关标准,防止因水质问题引发健康问题。
调度管理
根据用水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调度给水管道的 水量和水压,确保供水稳定。
04
螺纹连接
适用于钢管、铸铁管等,操作 简单,但密封性能一般。
法兰连接
适用于各种材质的管道,密封 性能好,但成本较高。
卡套连接
适用于铜管和塑料管,操作简 便,密封性能好,但长期使用
可能存在漏水风险。
热熔连接
适用于塑料管,连接可靠、密 封性好,但对操作技术要求较
高。
04 给水管道的施工与验收
给水管道的施工
给水管道的维护保养
定期清洗
定期对给水管道进行清洗,清除管道内的沉积物和杂质,保证水 质安全。
防腐保护
对金属管道进行防腐处理,防止管道腐蚀,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维修更换
对损坏、老化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管道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供水安 全可靠。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施工前准备
在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勘查, 了解现场环境,制定施工方案

论建筑给水管道布置-敷设与安装

论建筑给水管道布置-敷设与安装

论建筑给水管道布置\敷设与安装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发展迅猛,各式建筑如雨后春笋纷纷拔地而起。

因而加强建筑给水管道的布置与建设工作刻不容缓。

建筑给水管道的布置设计是建筑内部给水排水设计工作的一个核心重点,它直接影响着室内排水管网敷设和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研究给水管道布置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较为系统地探讨了管道布置、敷设与安装要点,以使管道设计达到合理经济、安全可靠的目的,并为建筑内部给水管道的流量设计提供了研究资料。

关键词:给水管道、敷设、安装、流量一、给水管道的布置1.引入管的布置建筑物的给水引入管,从配水平衡和供水可靠考虑,宜从建筑物用水量最大处和不允许断水处引入当建筑用水量比较均匀时,可从建筑物中央部分引入,以缩短管网向最不利点的输水长度,减少管网的水头损失。

在一般情况下,引入管可设置一条。

当建筑物不允许间断供水或室内消火栓总数在10个以上时,需要设置两条,并应由城市环形管网的不同侧引入,如果建筑级别较高,不允许间断供水,则应设成两条引入管,且由城市管网不同侧引入,如只能由建筑同侧引入,则引入管间距不得小于10m,并应在接点设阀门。

引入管埋设深度主要根据当地气候、地质条件和地面荷载而定。

在寒冷地区,埋设深度在当地冰冻线以下,以防止冻结,在室外直埋敷设时,应采取防腐措施。

引入管穿越承重墙或基础时,要预留孔洞,管顶上部预留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小于0.15m,并作好防水的技术处理。

若基础较浅,应从其底部穿过;若基础较深,管道需要穿越基础时,应在基础上预留洞口,洞口尺寸可查阅有关设计手册。

2.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与建筑物结构、卫生用具和生产设备布置情况以及所采用的给水方式等有关,并应充分利用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

管道布置的原则应力求长度最短,尽可能呈直线走向,与墙、梁、柱平行敷设,检修方便。

按照水平配水干管的敷设位置,室内给水系统可分为三种供水形式:即下行上给式,上行下给式,环状式。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复合管
由多种材料组成,具有优异的 耐压、耐腐蚀性能,适用于各 种复杂环境下的给水管道。
配件选择
阀门
控制管道中的水流,调节流量 、压力和方向。
弯头
改变管道的方向,连接不同角 度的管道。
三通
连接三条管道,实现分流或合 流。
异径管
用于不同管径的管道连接,实 现变径。
材料特性与用途
铸铁管
耐腐蚀、寿命长,适用于室外埋地给 水管道。铸铁管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和耐久性,能够承受较大的外部压力 和土壤压力,不易损坏。同时,铸铁 管材具有较小的摩擦系数,水流阻力 较小,不易生锈和结垢,便于维护和 管理。因此,铸铁管在室外埋地给水 管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避免产生噪声
考虑管道的防腐措施
根据管道所处的环境和材料选择合适 的防腐措施,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水流在管道中流动会产生噪声,应采 取措施减小噪声对用户的影响。
02
给水管道的敷设
室外敷设
直埋敷设
将管道直接埋设在土壤中,适用 于管径较小的管道。需注意管道 的防腐、防冻和防压要求。
架空敷设
将管道架设在空中,通常采用支 架或吊架支撑。该方式便于维修 ,但对建筑外观有一定影响。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水 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 给水管道的布置 • 给水管道的敷设 • 给水管道的材料与配件 • 给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要求 • 工程实例与经验分享
01
给水管道的布置
布置原则
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 下,尽量减少管道长度 和交叉,以降低施工难
度和成本。
安全性原则
确保管道布置安全可靠, 避免出现渗漏、爆裂等 问题,保障供水安全。
准。
验收标准

建筑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建筑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建筑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摘要:本工程为一六层框架结构单元式住宅楼。

每栋楼两个单元,总占地面积约430平方米,每单元一梯两户,每户三室两厅两卫一厨,建筑面积约95平方米,卫生间设有淋浴器、坐便器、洗脸盆厨房设有洗涤盆。

主要内容包括:给排水管道的布置与铺设.关键词:给排水管道;布置与铺设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满足最佳水力条件1 给水管道布置应力求短而直。

2 为充分利用室外给水管网中的水压,给水引入管宣布设在用水量最大处或不允许间断供水处。

3 室内给水干管宜靠近用水量最大处或不允许间断供水处。

二、满足供水安全可靠而提出的要求1 室内给水管网宜采用支状布置,单向供水。

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应从室外为环状管网的不同管段设两条或两条以上引入管,在室内连成环状或贯通枝状供水.当室外为枝状管网,但由于两个水厂供水,或有两条市政干管,能保证双向供水时也认为合乎要求,上述两种布置如不可能时应采取设储水池(箱)或增设第二水源作为保证安全供水的措施;2 引入管的敷设,其室外部分埋深由土壤的冰冻深度及地面荷载情况确定。

通常敷设在冰冻线以下200mm,覆土不小于0。

7~1.0m的深度;室内部分不应埋设太深,一般在管沟里,地面下不小于0。

3m,如果直接埋地敷设,室内管道覆土深度一般为0。

30~0.40m,室外管道比室内管道埋深大的多,所以室外管道进入室内时要抬高,然后埋地走管。

引入管进入室内,必须注意保护引入管不致因建筑物的沉降而受到破坏,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引入管从建筑物的外墙基础下面通过,管道应有混凝土基础固定管道;引入管穿过建筑物的外墙基础或穿过地下室的外墙墙壁进入室内时,引入管穿过外墙基础或地下室的外墙的部分,应配合土建预留孔洞,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小于100mm,孔洞直径一般应大干引入管直径200mm,当给水引入管管径小于或等于100mm时,预留孔洞尺寸为300mm*200mm(长*宽).而且管道应有套管,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应采用柔性防水套管连接。

第三节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第三节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③环状式
水平配水干管或配水立管互相连接成
环,组成水平干网环状或立管环状。 一般多用于在任何时间都不得间断供 水的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和某些车间中。
㈢管道敷设注意事项: 根据建筑物性质和卫生标准要求不同, 室内给水管道敷设分为明装和暗装。
1.明装:
指管道在建筑物内沿墙梁柱地板暴露敷 设。这这种敷设方式造价低,但是由于管道表 面积灰,产生凝结水而影响环境卫生,也有碍 室内美观。一般民用建筑和大部分车间内的给 水管道都采用明装。
一.用水量的标准 (目的:安全可靠的供水) ㈠.生活用水量标准( 下表) 日用水量平均值,最高值,时变化系数特点: 1.居住的条件越好,用水量越大,设施越完善,用水 量越大 2.居住地区温度越高(南方),用水量越大,温度 低(北方),用水量小。 3.用水量大的地区,用水量小的地区,相差3-5倍 4.用水设施越完善,用水时变化系数越小。
例题: 某公寓楼有住户30家,每户设行洗脸盆、 大便器及洗涤盆各一个,试计算其设计秒 流量。
解:
q g = 0.2 N +kN
查表2—7得当量数
N=30(0.75十0.5十1)=30×2.25=67.5个当量 再出表中住宅建筑物,值为1.1,K值为0.005。 qg=1.1×0.2× 67.5十0.005× 67.5 = 2.14 升/秒
㈡.工业生产用水量标准
1.工业企业中生活用水标准 2.工业企业中生产用水标准,不同行业,差异很大
㈢.消防用水量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67-8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
特点:
1.居住区人口密度大,人员多,用水量大。 2.体积大,用水量多, 3.库房>工业>民用建筑

车站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水质防护

车站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水质防护

下给式布置相比为最高层配水点流
出水头较低,埋地管道检修不便。
管网布置形式—中分式
特征及使用范围:
优缺点:
水平干管敷设在中间技术层或中间吊 顶内,向上下两个方向供水。屋顶用 作茶座、舞厅或设有中间技术层的高 层建筑多采用。
管道安装在技术层内便于安装 维修,有利于管道排气不影响 屋顶多功能使用。需要设置技 术层或增加某中间层的层高。
水质防护
水质污染的现象及原因 1 贮水设备造成的污染 (1)设备材料 (2)设备管理 (3)设计缺陷 合用水箱(池)、短流、建筑本体为水(箱)池璧
水体滞留变质
腐蚀污染水质
回流污染
非饮用水或其他液体倒流入生活用水系统的现象 (1)管道与接口不严密造成的
回流污染
(2)放水附件安装不当
回流污染
• 高位水箱作为二次供水设备。管理不当或者设计不当,都会引起 水质的二次污染。
• 水样浑浊、细菌总群、大肠杆菌等指标严重超标 • 水中游漂浮物、水箱底部沉积污物等 • 水箱密封不严、无盖或水箱盖破损 • 水箱未加锁,人为污染等
水质的保护措施
1、贮水设备 (1)选择合格材料 a.食品级 b.不能以建筑物本体 做水箱、水池
回流污染
(3)饮用水与大便器槽直连且用普通阀门控制
回流污染
(5)水箱水池溢流、泄水管连接不当
混接污染
饮用水与非饮用水直接连接
管道或构筑物渗漏污染
水池、水箱、管道等出现渗漏或者止回阀、阀门等损坏失灵
建筑物的本体结构作为水池池壁、水箱箱壁,且靠近构筑物 附近的排水管或化粪池时,危害更大
水池、水箱等贮水装置中二次污染
水质的保护措施
2
(2)、合理设计 a)进出水管位置

室外给水设计 (11)管道布置和敷设

室外给水设计 (11)管道布置和敷设

管道布置和敷设7.3.1 管道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冰冻情况、外部荷载、管材性能、抗浮要求及与其他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

露天管道应有调节管道伸缩设施,并设置保证管道整体稳定的措施,还应根据需要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7.3.2 城镇给水管道的平面布置和竖向位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50289 的规定确定。

7.3.3 城镇给水管道与建(构)筑物、铁路以及和其他工程管道的最小水平净距,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路面种类、卫生安全、管道埋深、管径、管材、施工方法、管道设计压力、管道附属构筑物的大小等按本规范附录 A 的规定确定。

7.3.4 给水管道与其他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按本规范附录 B 规定确定。

7.3.5 生活饮用水管道应避免穿过毒物污染及腐蚀性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7.3.6 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或输送有毒液体管道交叉时,给水管道应敷设在上面,且不应有接口重叠;当给水管道敷设在下面时,应采用钢管或钢套管,钢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端不得小于 3m ,钢套管的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

7.3.7 给水管道与铁路交叉时,其设计应按铁路行业技术规定执行。

7.3.8 管道穿过河道时,可采用管桥或河底穿越等方式。

穿越河底的管道应避开锚地,管内流速应大于不淤流速。

管道应有检修和防止冲刷破坏的保护设施。

管道的埋设深度还应在其相应防洪标准(根据管道等级确定)的洪水冲刷深度以下,且至少应大于1m 。

管道埋设在通航河道时,应符合航运管理部门的技术规定,并应在河两岸设立标志,管道埋设深度应在航道底设计高程2m以下。

7.3.9 输配水管道的地基、基础、垫层、回填土压实密度等的要求,应根据管材的性质(刚性管或柔性管),结合管道埋设处的具体情况,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332 规定确定。

7.3.10 管道试验压力及水压试验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 的有关规定。

建筑给水管道布置与敷设

建筑给水管道布置与敷设

1.4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给水管道的敷设 给水管道的敷设 给水横管道在敷设时应设0.002~0.005的坡度,坡向泄水 装置。 横管设坡度的目的: 便于维修时管道泄水; 管道安装完毕,清洗消毒时,便于排空残留的污水; 便于管道排气,有利于水流通畅和消除水气噪声。
1.4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给水管道的敷设 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或其他管道同沟敷设、共架敷设时, 给水管宜敷设在: 排水管、冷冻管的上面 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 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平行或交叉敷设时,管道外壁之间 的距离应符合规范的有关要求。 Flash格式演示动画 在这里单击鼠标左键播放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管道防护
住宅建筑进户管的阀门后(沿水流方向),宜装设家用可曲挠橡胶接头进行隔振。
可曲挠橡胶接头
各种管道器材的防噪声措施
可在管支架、吊架内衬垫减振材料,以缩小噪声的扩散。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管道防护
.防漏 防漏的主要措施: 避免将管道布置在易受外力损坏的位置,或采取必要的 保护措施,避免其直接承受外力。
1.4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给水管道的敷设 管道隐蔽敷设,管道敷设在管沟、管槽、管井内、专用 的设备层内或敷设在地下室的顶板下、房间的吊顶中。 优点:卫生条件好、房间美观。 缺点:造价高,施工要求高,一旦发生问题,维修管理不便。 适用:建筑标准比较高的宾馆、高层建筑,或由于生产工艺 对室内洁净无尘要求比较高的情况。 (2)暗装
(2)上行下给式 干管设在顶层天花板下、 吊顶内或技术夹层中,由上 向下供水的为上行下给式。 适用于:设置高位水箱的居 住与公共建筑和地 下管线较多的工业 厂房。
1.4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给水管道的布置
(3)下行上给式 干管埋地、设在底层 或地下室中,由下向上供 水的为下行上给式。 适用于:利用室外给水管 网水压直接供水 的工业与民用建 筑。

2.6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安装

2.6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安装

螺纹弯头法
软管 管道
沉降缝
2-6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安装
(二)给水管道的敷设
1.给水管道的敷设形式 .
(1)明装 ) 管道在建筑物内沿墙、 管道在建筑物内沿墙、梁、柱、地板或在天花板下等处暴露敷 并以钩钉、吊环、管卡及托架等支托物使之固定。 设,并以钩钉、吊环、管卡及托架等支托物使之固定。一般的 民用建筑和大部分生产车间内的给水管道可采用明装。 民用建筑和大部分生产车间内的给水管道可采用明装。 (2)暗装 ) 干管和立管敷设在吊顶、管井内, 干管和立管敷设在吊顶、管井内,支管敷设在楼地面的找平 层内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标准较高的民用住宅、 层内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标准较高的民用住宅、宾馆及工 艺技术要求较高的精密仪表车间内的给水管道一般采用暗装。 艺技术要求较高的精密仪表车间内的给水管道一般采用暗装。
3.水平干管 .
环状
上行下给
下行上给
支状
中分式
特征及使用范围: 特征及使用范围: 水平配水干管或立管互 相连接成环, 相连接成环,组成水平干 管环状或立管环状。 管环状或立管环状。高层建 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工艺 要求不间断供水的工业建筑 常采用这种方式。 常采用这种方式。 优缺点: 优缺点: 任何管道发生事故时, 任何管道发生事故时, 可用阀门关闭事故管段而 不中断供水,水流畅通,水 不中断供水,水流畅通, 损小, 损小,水质不易因滞留而 变质,但管网造价高。 变质,但管网造价高。
2-6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安装
(一)给水管道的布置
1.引入管 .
从配水平衡和供水可靠考虑, 从配水平衡和供水可靠考虑,宜从建筑物用水量最大处和不允许 断水处引入。 断水处引入。 当建筑物内卫生用具布置比较均匀时,应在建筑物中部引入,以 当建筑物内卫生用具布置比较均匀时,应在建筑物中部引入, 缩短管网向最不利点的输水长度,减少管网的水头损失。 缩短管网向最不利点的输水长度,减少管网的水头损失。 引入管一般设置一条, 引入管一般设置一条,当建筑物不允许间断供水或室内消火栓总 数在10个以上时 个以上时, 由城市管网的不同侧引入; 数在 个以上时,需要设置两条 。由城市管网的不同侧引入;也 可由同侧引入,但间距不小于10M。 可由同侧引入,但间距不小于 。 生活给水引入管与污水排出管管外壁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0m。 。 生活给水引入管与污水排出管管外壁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 引入管穿过承重墙或基础时, 引入管穿过承重墙或基础时,管顶上部预留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 的沉降量,一般不小于0.15m,并做好防水的技术处理 的沉降量,一般不小于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1.3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1.3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1.3.1 管道布置1.基本要求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条件,力求经济合理给水管道的布置受建筑结构、用水要求、配水点和室外给水管道的位置,以及供暖、通风、空调和供电等其他建筑设备工程管线布置等因素的影响。

进行管道布置时,不但要处理和协调好各种相关因素的关系,还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管道尽可能与墙、梁、柱平行,呈直线走向,力求管路简短,以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

但不能有碍于生活、工作和通行;一般可设置在管井、吊顶内或墙角边。

干管应布置在用水量大或不允许间断供水的配水点附近,既利于供水安全,又可减少流程中不合理的转输流量,节省管材。

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应从室外环状管网不同管段引入,引入管不少于2条。

若必须同侧引入时,两条引入管的间距不得小于15m,并在两条引入管之间的室外给水管上装阀门。

1——引入管;2——水表井;3——立管;4——室外给水管道图1-18引入管从建筑物不同侧引入室内管道贯通状布置建筑物室内给水管网宜采用枝状布置,单向供水。

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和设备,应采用环状管网或贯通枝状双向供水。

设2条或2条以上引入管,在室内将管道连成环状或贯通状双向供水,如图1-18所示。

若条件不可能达到,可采取设贮水池(箱)或增设第二水源等安全供水措施。

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留有不小于150mm 的净空;软性接头法即用橡胶软管或金属波纹管连接沉降缝、伸缩缝隙两边的管道;给水埋地管道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

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穿越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同时也不宜穿过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

若需穿过,应采取保护措施,常用的措施有:保护管道不受损坏(2)活动支架法,如图1-20所示,在沉降缝两侧设立支架,使管道只能垂直位移,不能水平横向位移,以适应沉降、伸缩之应力。

丝扣弯头法,如图1-19所示,在建筑沉降过程中,两边的沉降差由丝扣弯头的旋转来补偿,适用于小管径的管道;丝扣弯头法活动支架法丝扣弯头以及相关配件橡胶软管金属波纹管为防止管道腐蚀,管道不允许布置在烟道、风道、电梯井和排水沟内,不允许穿大、小便槽,当立管位于大、小便槽端部≤0.5m 时,在大、小便槽端部应有建筑隔断措施。

为避免管道渗漏,造成配电间电气设备故障或短路,管道不能从配电间通过,不得穿越变、配电间、电梯机房、通讯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有屏蔽要求的X 光、CT 室、档案室、书库、音像库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不影响生产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3)一般不宜穿越卧室、书房及贮藏间。

也不能布置在妨碍生产操作和交通运输处或遇水能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设备、产品和原料上。

不宜穿过橱窗、壁柜、吊柜等设施和在机械设备上方通过,以免影响各种设施的功能和设备的维修。

布置管道时其周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以满足安装、维修的要求,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和建筑结构的最小净距见表1-5。

便于安装维修(4)2. 布置形式给水管与其它管道和建筑结构之间的最小净距表1-5给水管道的布置按供水可靠程度要求可分为:枝状、环状前者单向供水,供水安全可靠性差,但节省管材,造价低;后者管道相互连通,双向供水,安全可靠;但管线长造价高。

按水平干管的敷设位置又可分为:上行下给、下行上给、中分式一般建筑内给水管网宜采用枝状布置。

干管埋地、设在底层或地下室中,由下向上供水的为下行上给式,如图1-10。

适用于利用室外给水管网水压直接供水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动画演示单击鼠标播放上行下给式干管设在顶层天花板下、吊顶内或技术夹层中,由上向下供水的为上行下给式,如图1-11(b)。

适用于设置高位水箱的居住与公共建筑和地下管线较多的工业厂房;动画演示单击鼠标播放下行上给式水平干管设在中间技术层内或某层吊顶内,由中间向上、下2个方向供水的为中分式,适用于屋顶用作露天茶座、舞厅或设有中间技术层的高层建筑。

同一幢建筑的给水管网也可同时兼有以上两种布置形式,如图1-15。

1.3.2 管道敷设1. 敷设形式给水管道的敷设有明装、暗装两种形式。

明装即管道外露,其优点是安装维修方便,造价低。

但外露的管道影响美观,表面易结露、积灰尘。

一般用于对卫生、美观没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暗装即管道隐蔽,如敷设在管道井、技术层、管沟、墙槽或夹壁墙中,直接埋地或埋在楼板的垫层里;1.3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管沟施工管槽管井施工暗装的优点管道不影响室内的美观、整洁,但施工复杂,维修困难,造价高。

适用于对卫生、美观要求较高的建筑如宾馆、高级公寓和要求无尘、洁净的车间、实验室、无菌室等。

2. 敷设要求给水横管穿承重墙或基础、立管穿楼板时均应预留孔洞,暗装管道在墙中敷设时,也应预留墙槽,以免临时打洞、刨槽影响建筑结构的强度。

管道预留孔洞和墙槽的尺寸,详见表1-6。

管道穿越楼板、屋顶、墙预留孔洞(或套管)尺寸见表1-7。

给水管预留孔洞、墙槽尺寸表1-6留洞(或套管)尺寸表1-7给水管采用软质的交联聚乙烯管或聚丁烯管埋地敷设时,宜采用分水器配水,并将给水管道敷设在套管内。

引入管进入建筑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建筑物的浅基础下通过,另一种是穿越承重墙或基础,其敷设方法分别见图1-21(a)、(b)。

图1-21 引入管进入建筑物(a)从浅基础下通过;(b)穿基础1——C5.5混凝土支座;2——黏土;3——M5水泥砂浆封口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引入管穿地下室外墙或基础时,应采取防水措施,如设防水套管。

室外埋地引入管要防止地面活荷载和冰冻的破坏,其管顶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m,并应敷设在冰冻线以下0.15m处。

建筑内埋地管在无活荷载和冰冻影响时,其管顶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3m。

管道在空间敷设时,必须采用固定措施,以保证施工方便和安全供水。

固定管道常用的支、托架见图1-22。

图1-22 支、托架(a )管卡(b )托架(c )吊环给水钢立管一般每层须安装1个管卡,当层高>5m时,则每层须安装2个,管卡安装高度,距地面应为1.5~1.8m 。

钢管水平安装支架最大间距见表1-8。

钢塑复合管采用沟槽连接时,管道支架间距见表1-9。

塑料管、复合管支吊架间距要求见表1-10。

钢管支架最大间距(m)表1-8支、吊架最大间距(m)表1-9注:1 横管的任何两个接头之间应有支承。

2 不得支承在接头上。

3 沟槽式连接管道,无须考虑管道因热胀冷缩的补偿。

塑料管及复合管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m)表1-10注:采用金属制作的管道支架,应在管道与支架间衬非金属垫或套管。

当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或其他管道同沟敷设、共架敷设时,给水管宜敷设在:排水管、冷冻管的上面,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

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平行或交叉敷设时,管道外壁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规范的有关要求。

室内冷水管应在热水管下方。

给水管道与各种管道之间的净距,应满足安装要求,且不宜小于0.3m。

室内冷、热水管垂直敷设时,冷水管应在热水管的右侧。

横干管与墙、地沟的净距≥100mm;与梁、柱净距≥50mm。

1.3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1.3.3 管道防护1.3.3 管道防护1.防腐明装和暗装的金属管道都要采取防腐措施,以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通常的防腐做法是管道除锈后,在外壁刷涂防腐涂料。

铸铁管及大口径钢管管内可采用水泥砂浆衬里防腐。

埋地铸铁管宜在管外壁刷冷底子油一遍、石油沥青两道;埋地钢管(包括热镀锌钢管)宜在外壁刷冷底子油一道、石油沥青两道外加保护层(当土壤腐蚀性能较强时可采用加强级或特加强防腐);钢塑复合管就是钢管加强内壁防腐性能的一种形式,钢塑复合管埋地敷设时,其外壁防腐同普通钢管;薄壁不锈钢管埋地敷设,宜采用管沟或外壁应有防腐措施(管外加防腐套管或外缚防腐胶带);薄壁铜管埋地敷设时应在管外加防护套管。

明装的热镀锌钢管应刷银粉两道(卫生间)或调和漆两道;明装铜管应刷防护漆。

当管道敷设在有腐蚀性的环境中,管外壁应刷防腐漆或缠绕防腐材料。

埋地铸铁管埋地钢管钢塑复合管薄壁不锈钢管薄壁铜管防腐套管防腐胶带2.防冻、防露敷设在有可能结冻的房间、地下室及管井、管沟等地方的生活给水管道,为保证冬季安全使用应有防冻保温措施。

金属管保温层厚度根据计算确定但不能小于25mm,保温层的做法参见第7章。

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或在空气湿度较高的房间内敷设给水管道,由于管道内的水温较低,空气中的水分会凝结成水附着在管道表面,严重时还会产生滴水,这种管道结露现象,不但会加速管道的腐蚀,还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如使墙面受潮、粉刷层脱落,影响墙体质量和建筑美观。

防结露措施与保温方法相同。

3.防漏由于管道布置不当,或管材质量和施工质量低劣,均能导致管道漏水,不仅浪费水量,影响给水系统正常供水,还会损坏建筑,特别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埋地管漏水将会造成土壤湿陷,严重影响建筑基础的稳固性。

防漏的主要措施是:避免将管道布置在易受外力损坏的位置,或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其直接承受外力。

并要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材质量和施工质量的检查监督。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可将埋地管道敷设在防水性能良好的检漏管沟内,一旦漏水,水可沿沟排至检漏井内,便于及时发现和检修。

管径较小的管道,也可敷设在检漏管内。

4.防振当管道中水流速度过大时,启闭水嘴、阀门,易出现水击现象,引起管道、附件的振动,不但会损坏管道附件造成漏水,还会产生噪声。

为防止`管道的损坏和噪声的影响,设计给水系统时应控制管道的水流速度,在系统中尽量减少使用电磁阀或速闭型水栓。

电磁阀可曲挠橡胶接头住宅建筑进户管的阀门后(沿水流方向),宜装设家用可曲挠橡胶接头进行隔振,如图1-23所示。

图1-23 可曲挠橡胶接头并可在管支架、吊架内衬垫减振材料,以缩小噪声的扩散,如图1-24所示。

图1-24 各种管道器材的防噪声措施第二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