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总结
氮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氮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有时间多做题绝对是好事,但是重要的不是题目做的多少,而是做过后你从这些题中收获了多少。
小偏整理了氮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氮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1、氮的氧化物:NO2和NON2+O2========高温或放电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2NO+O2==2NO2一氧化氮:无色气体,有毒,能与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与CO中毒原理相同),不溶于水。
是空气中的污染物。
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与溴蒸气颜色相同)、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3NO2+H2O=2HNO3+NO,此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以上三个反应是“雷雨固氮”、“雷雨发庄稼”的反应。
2、硝酸(HNO3):(1)硝酸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油状液体。
低沸点(83℃)、易挥发,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呈白雾状。
98%以上的硝酸叫“发烟硝酸”,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9%。
(2)硝酸的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稀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浓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H+作用)后褪色(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用此实验可证明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能氧化大多数金属,但不放出氢气,通常浓硝酸产生NO2,稀硝酸产生NO,如: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①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②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3︰2。
常温下,Fe、Al遇浓H2SO4或浓HNO3发生钝化,(说成不反应是不妥的),加热时能发生反应:当溶液中有H+和NO3-时,相当于溶液中含HNO3,此时,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得在酸性条件下NO3-与具有强还原性的离子如S2-、Fe2+、SO32-、I-、Br-(通常是这几种)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氮及其化合物是生物学和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和分子。
以下是氮及其化合物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1. 氮的化学性质氮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也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
氮的化学式为N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氮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与许多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2. 氮的化合物氮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包括氨(NH3)、硝酸(HNO3)、呼气(H2SO4)和硝酸铵(NH4NO3)等。
其中氨和呼气是常见的有机合成原料,而硝酸铵则是常见的肥料。
3. 氨的化学性质氨(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式为NH3。
氨是一种强碱性化合物,可以用于制备氨气和氨水等。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无色气体,广泛用于工业和生活中。
4. 呼气的化学性质呼气(H2SO4)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式为H2SO4。
呼气主要用于医疗领域,用于呼气式核酸检测等。
5. 硝酸铵的化学性质硝酸铵(NH4NO3)是一种白色的晶体,化学式为NH4NO3。
硝酸铵是一种强肥料,可以用于种植植物和土壤改良。
硝酸铵也可以用于工业上,用于制造肥料和染料等。
6. 氮的现代应用氮的现代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用于制造氨气和氨水、用于制备肥料和药物、用于制造蛋白质和核酸等。
此外,氮还被用于制造氮素肥料,用于改善土壤质量和促进植物生长。
拓展:氮素肥料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肥料之一,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氮素肥料一般包括尿素、硝酸铵等。
此外,氮素肥料还可以用于制造氮素蛋白,用于饲料和工业用途。
完整版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大量浓硫酸洒在皮肤上应立即用纱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B.稀释时要将水沿器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欲除去NH3中的H2O,可让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浓硫酸不分解、不挥发,所以能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选项
A
B
C
D
物质
浓硝酸
汽油
纯碱
氯酸钾
危险警告标志
A.AB.BC.CD.D
【答案】C
【详解】
A.浓硝酸有腐蚀性,是腐蚀品,故A正确;
B.汽油易燃烧,是易燃液体,故B正确;
C.纯碱属于盐,可用于食品加工,不是剧毒品,故C错误;
D.氯酸钾有强氧化性,易爆炸,是爆炸品,故D正确;
答案选C。
9.将40mL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且盛满水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20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 与NO的体积比为
D.氨水有中性分子: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和离子有铵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共六种粒子,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6.生物固氮是指()
A.生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养料
B.豆科植物根瘤菌将含氮化合物转变为植物蛋白质
C.将氨转变成硝酸及其它氮的化合物
D.生物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含氮化合物
【答案】D
【分析】
3.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A.雷雨时空气中的NO转化为NO2B.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C.用NaOH吸收NO2和NOD.工厂用NH3催化氧化制NO
【答案】B
【详解】
A.NO转化为NO2不是固氮作用的反应,选项A错误;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教学总结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教学总结一、氮的性质和用途1.氮的性质:氮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在常温下,氮是一种稳定的元素,不易与其他元素反应。
2.氮的用途:(1)氮气广泛用于冷冻、保鲜和灭菌等工业应用。
(2)液态氮广泛用于冷冻、保存生物标本和实验室制备低温实验所需。
(3)氨气用作燃料和制冷剂,也是生产化肥和容器等的重要原材料。
(4)硝酸和亚硝酸广泛用于生产肥料和爆炸物等。
二、氮气的制备和应用1.氮气的制备方法:(1)通过空气的分馏法制取液态氧和氮。
(2)通过分子筛吸附法制取氮气。
2.氮气的应用:(1)气体保护焊接:使用氮气保护焊接区域,防止焊缝氧化和氮化。
(2)生产和保存药品:氮气可以防止药物氧化和分解。
(3)组织培养:在细胞培养中,氮气被用作组织培养的气体环境。
三、氨的性质、制备和应用1.氨的性质:氨是一种气味强烈的有毒气体,能与水形成氨水。
氨气密度较空气大,有腐蚀性。
2.氨的制备方法:(1)哈伦-斯奈德法:将甲醇和氨在高温下反应制取氨气。
(2)卡夫斯曼法:将氨煮沸,使其与空气中的水气反应制取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再与氢气反应制取氨气。
3.氨的应用:(1)制造化学品:氨用作制造尿素、硝酸、硫胺等重要的化工原料。
(2)制冷:氨蒸汽被广泛用于制冷机和空调系统中。
(3)氨合成:氨是生产氨肥的重要原料。
四、硝酸和亚硝酸1.硝酸的性质:硝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腐蚀性。
2.硝酸的制备方法:(1)奥斯特瓦尔德氧化法:将氨和氧反应制取硝酸。
(2)热圈硝化法:将铵盐加热至高温,使其分解生成硝酸。
3.硝酸的应用:(1)制造肥料:硝酸是制造硝酸铵等氮肥的原料。
(2)炸药:硝酸是制造炸药的重要原料之一4.亚硝酸的性质、制备和应用:亚硝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亚硝酸可以通过硝酸还原亚硝酸盐而得到。
亚硝酸是制备硝酸铵和硝酸钠等化肥的重要中间体。
五、氮化物1.氮化物的性质:氮化物是一类化合物,它们是由氮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教学总结
6•硝酸 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的反应时,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因此不产生氢气)
。
(2) 不稳定性:
光或加执
4 HNO3 ===或执=2H2O + 4NO2f + O2 f
(浓硝酸的保存棕色瓶中,避光 )
实验室里的浓硝酸呈 黄 色,就是由于硝酸分解产生的
NO?溶于硝酸的缘故。
(3) 强氧化性:不论浓硝酸还是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与金属反应:HNO3 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u + 4HNO3(浓)==== Cu (NO3)2 + 2H2O + 2NO2 f
3Cu + 8HNO3(稀)==== 3Cu (NO3) 2 + 4H2O + 2NOT
离子反应方程式 NH4+ + 0H — ==△ == NH3f + H2O
注意事项:①要反应生成 NH3 必须有加热条件,否则主要生成
NH3?H2O ,
②铵态氮肥避免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NH4 +的检验:取样,加入 NaOH 溶液,加热,若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即含 NH 4+
(3) 实验室制取氨气:
Fe + 6HNO3(浓)==△== Fe (NO3) 3 + 3H2O + 3NO2 f
Fe + 4HNO3(稀)==== Fe (NO3) 3 + 2H2O + NOT
Al + 6HNO3(浓) ==△ == Al (NO3) 3 + 3H2O + 3NO2 f
Al + 4HNO3(稀)==== Al (NO3) 3 + 2H2O + NOT
高中化学氮及化合物知识梳理
高中化学氮及化合物知识梳理好嘞,今天我们来聊聊氮和它的化合物。
这可是个很有趣的话题,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氮就像一个隐形的朋友,虽然我们看不见,但它其实无处不在。
空气中大约有78%都是氮,听上去是不是有点神奇?想想看,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里面那么多氮,真的让人觉得挺神秘的。
就像生活中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一样,氮也是个大角色。
氮这个元素在化学里可是个重要人物。
它的原子符号是N,跟我们平常看到的很多东西都有关系。
比如说,氮气(N₂)就是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基本上就是两个氮原子手拉手,组成了一个稳定的分子。
就像朋友间的默契,这种结合让它在空气中显得非常稳定,不容易反应。
所以说,氮气在化学反应中可不爱出风头,倒是其他的氮化合物就很活跃了。
说到氮的化合物,咱们得提到氨(NH₃)。
氨可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其实它就是一种气体,闻起来有点刺鼻,像是大葱的味道。
大家可能知道,氨水就是氨溶于水,常被用来清洁家里的油污。
想想看,家里厨房的油腻腻,碰上氨水,那可真是“水到渠成”,一擦就净。
但要小心哦,氨的气味可不是开玩笑的,弄不好会让你眼泪汪汪。
再往下说说硝酸(HNO₃),这可是个强力的酸。
很多人一听到酸,就觉得“哎呀,不好惹”,其实这也是有道理的。
硝酸常用于化肥和炸药的制造,虽然听上去很牛,但在实验室里可得小心使用哦。
想象一下,硝酸就像个有点脾气的孩子,一不小心就会惹麻烦。
还有个重要的化合物叫做硝酸盐,像硝酸钠(NaNO₃)和硝酸钾(KNO₃)。
这些小家伙在农业上可大有作为,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师”。
缺了它们,植物就跟没吃饱饭似的,长得慢,结果也少。
想想看,农民伯伯为了种出更好的庄稼,得费多少心思呀,真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再来聊聊氮氧化物。
这些化合物可就复杂多了,像一位变幻莫测的魔术师。
二氧化氮(NO₂)是一种棕红色气体,它可不是随便好惹的,和水反应会产生酸雨。
大家可能听说过“雨露均沾”,可这酸雨可就没那么温柔,来得猛,损害可大了。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氮是地球大气成分中的主要元素之一,它在自然界中以气体的形式存在,占据了空气中78%的体积比例。
氮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成分,也是许多化合物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氮及其化合物展开,介绍其相关知识点。
1. 氮的性质氮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在常温常压下,氮具有很低的反应活性,不参与大多数化学反应。
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稍大,可溶于一些液体中,如液氧、液氨等。
2. 氮的应用由于氮的稳定性和广泛的存在,它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氮气常被用作保护气体,用于保护易氧化的物质,如食品、药品和化学品等。
其次,氮气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煤炭气化和金属冶炼等工业生产过程中。
此外,液态氮具有极低的温度,可用于冷冻保存生物样品、超导材料的制备等领域。
3. 氮的化合物氮与许多元素可以形成各种化合物,其中一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氮化合物。
3.1 氨(NH3)氨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形成氨水。
氨是生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成化肥的原料之一。
此外,氨还被用作清洗剂、脱硫剂和制冷剂等。
3.2 亚硝酸盐(NO2-)亚硝酸盐是一类含有亚硝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常见的有亚硝酸钠(NaNO2)和亚硝酸铵(NH4NO2)等。
亚硝酸盐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被用作防腐剂,也可用于制备其他化合物,如硝酸盐。
3.3 硝酸盐(NO3-)硝酸盐是一类含有硝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常见的有硝酸钠(NaNO3)和硝酸铵(NH4NO3)等。
硝酸盐在农业中被广泛用作化肥,可提供植物所需的氮源。
此外,硝酸盐还可用于制备炸药、火箭燃料等。
3.4 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是一类含有氮和氧元素的化合物,其中最常见的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其来源主要包括燃烧过程和工业排放。
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和酸雨等问题。
4. 氮循环氮循环是指氮在大气、生物体和土壤之间的循环过程。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整理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整理一、氮气(N2)1.基本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在常温常压下,氮气稳定性高,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液态氮的沸点为-195.8℃,常用于冷冻、传递低温等应用。
2.制备方法:-利用空气蒸馏法,将空气经过压缩、冷却等步骤分离出氮气。
-利用分子筛吸附法,将空气中的水和氧气通过吸附剂去除,得到纯净的氮气。
3.应用领域:-工业中,氮气常用于惰性气氛的维持,防止可燃物质的燃烧。
-化学实验中,氮气用作惰性气氛,防止一些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反应。
-食品工业中,氮气常用于食品包装,起到保鲜、防腐的作用。
二、氮氧化物1.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温室气体。
-在自然界中,NO主要由闪电和常温排烟等过程释放。
-在大气中,NO容易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进而与水反应形成硝酸。
2.二氧化氮(N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深黄色气体,属于温室气体。
-二氧化氮可引起空气污染和酸雨的形成,对人体健康有害。
3.氮的氧化态-氮氧化态包括氮的五种氧化态:+5、+4、+3、+2、-3-在一些化合物中,氮以正离子形式存在(+5态),如硝酸根离子(NO3-)。
-氮还可以形成低氧化态的化合物,如氨(NH3)和亚氨基根离子(NH2-)。
三、氨(NH3)1.物理性质:-氨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氨的沸点为-33.4℃,密度小于空气。
2.化学性质:-氨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具有碱性。
-氨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盐,例如氨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铵。
3.应用领域:-氨是化肥生产的原料之一,用于制备尿素等氮肥。
-氨是合成纤维和塑料的重要原料。
-氨水(氨溶液)可以用作清洁剂、去污剂。
四、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1.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由一些特定细菌(硝化细菌)完成的,其过程是将氨氧化为亚硝酸和硝酸的过程。
-亚硝酸和硝酸是植物的重要营养物质,可供植物吸收利用。
2.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是由一些特定细菌(反硝化细菌)完成的,其过程是将硝酸还原为氮气或一氧化氮的过程。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知识点介绍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知识点介绍【导语】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高中化学学习的知识点,也是高考中的考点,下面逍遥右脑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知识点的具体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氨和铵盐的性质:1、氨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极易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氨,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气化时要吸收热量,故液氨常用作致冷剂。
2.氨分子中氮的价态为-3,分子中含有极性键,键角为105.5℃,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属于极性分子。
3、氨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结合,形成nh3h2o。
nh3h2o可以部分电离生成nh4+和oh-,nh3+h2onh3h2onh4++oh-所以氨水显碱性,它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4.氨是还原性的:它可以被Cl2、O2和其他物质氧化:2nh3+3cl2=6hcl+n2(当nh3过量时,也可生成nh4cl);4nh3+5o2=4no+6h2o5.铵盐:常见的铵盐包括:NH4HCO3、(NH4)2CO3、NH4NO3、NH4Cl等。
铵盐是可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可与碱反应,NH4++OH-=nh3h2o,加热时产生NH3;铵盐加热时容易分解。
6、nh3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一般用生石灰或ca(oh)2与nh4cl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ca(oh)2+2nh4cl=cacl2+2nh3↑+2h2o;反应属于“固+固”反应,故装置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但氨气必须用向下排气法收集,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所是否收集满。
7.化学氮肥:化学氮肥主要包括铵态氮肥(主要成分为NH4+)、硝态氮肥(主要成分为NO3-)和有机氮肥?DD尿素(CO(NH2)2)。
[说明]1.喷泉形成原理:容器内外压差大。
在这种压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并通过带有尖头喷嘴的管道喷出,形成喷泉。
形成压强差的两类情况:(1)容器中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中的气体容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反应。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氮及其化合物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物质,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包括氮的化学性质、氮的化合物类型、氮的利用和氮的环境保护等方面。
一、氮的化学性质氮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其化学性质非常重要。
氮的化学式为N2,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化学反应氧化或破坏。
氮的化学性质包括:1. 化学键: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共价键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化学反应氧化或破坏。
2. 物理性质:氮分子无色、无味、无臭,不易被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氮在常温常压下是一个稳定的分子。
3. 化学反应:氮分子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包括与碳、氢、氧、硫等元素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
二、氮的化合物类型氮的化合物类型很多,其中一些重要的化合物包括:1. 氨(NH3):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氮的常见化合物之一。
氨的化学式为NH3,可以与水、碱金属反应。
2. 硝酸(HNO3):硝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氮的常见化合物之一。
硝酸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碱金属反应。
3. 硝酸铵(NH4NO3):硝酸铵是一种固态的肥料,由氨和水混合而成。
硝酸铵可以储存和使用,但需要注意安全。
4. 尿素(C2H5NH2):尿素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氮的常见化合物之一。
尿素可以用于生产肥料、合成橡胶、塑料等。
三、氮的利用氮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营养元素。
氮的利用包括农业、工业和能源等领域。
1. 农业:氮素肥料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肥料,主要用于支持植物的生长。
氮的利用包括氮素肥料的使用、追肥和营养循环等。
2. 工业:氮的利用包括氨化、硝酸化、硝化等过程,这些过程可以生产各种氮的化合物,如氨、硝酸、硝酸铵等。
3. 能源:氮的利用还涉及一些能源领域,如天然气化工、氨化等。
高中化学氮元素及其化合物重点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氮元素及其化合物重点知识总结(一)氮气1. 氮元素的存在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它以双原子分子(N2)存在于大气中,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或总质量的75%。
氮是生命物质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充足的氮肥使植物枝叶茂盛.叶片增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氮气的结构和性质(1)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稍小的气体,熔点为-209.86℃。
沸点为-195.8℃,难溶于水。
(思考N2的收集方法?)(2)结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结构式为___________,氮氮叁键的键能高达946kJ·mol-1,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3)化学性质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代替稀有气体做保护气,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N2能与H2、O2等发生化学反应。
①N2+3H2 2NH3(可逆反应)是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②与O2反应:③与Mg反应:N2 +3 Mg Mg3N2;Mg3N2 + 6H2O=3Mg(OH)2↓+ 2NH3↑3. 氮气的用途与工业制法(1)氮气的用途:合成氨;制硝酸;用作保护气;保护农副产品;液氮可作冷冻剂。
(2)氮气的工业制法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利用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加以分离而制得氮气。
4. 氮的固定将空气中游离的氮气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统称为氮的固定。
氮的固定有三种途径:(1)生物固氮: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化合态氮。
(2)自然固氮:天空中打雷闪电时,N2转化为NO。
(3)工业固氮:在一定的条件下,N2和H2人工合成氨。
(二)氮的氧化物(1)物理性质NO: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有毒。
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
(2)化学性质NO:不与水反应,易被氧气氧化为NO2。
2NO+ O2=== 2NO2NO2:①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在工业上利用这一反应制取硝酸。
高一氮及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氮及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氮是地球大气中最主要的元素之一,同时也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
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对我们理解大自然和生物体的运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一氮及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氮的基本性质1. 氮的化学符号为N,原子序数为7,原子量为14.01。
它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2. 在大气中,氮占据了78%的体积比例。
由于氮气的稳定性和难溶于水的特点,氮气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容易被利用。
3. 在常温常压下,氮气并不直接参与多数化学反应。
但是,在高温或特殊条件下,氮气可以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形成氮化物。
二、氮的化合物1. 氨(NH3)是氮的最简单化合物,也是氮与氢的化合物之一。
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
氨主要用于农业中的氮肥制造,以促进植物生长。
2. 氮的氧化物分为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氮(NO)。
二氧化氮是有毒的红棕色气体,一氧化氮则是无色气体。
这两种气体在大气中能够与其他化合物反应,形成酸雨和臭氧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
3. 氮还与其他元素形成氮化物,常见的有氨基氮(NH2-)和亚氮(N2-)。
氮化物在工业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硝化胺可用作炸药的原料。
三、氮循环与生物体1. 氮是生物体中重要的组成元素,人体蛋白质、酶等都含氮。
但是,氮不能直接从大气中摄取,生物体必须通过某些途径获取氮元素。
2. 大自然中,通过氮循环的方式使得氮从大气转化为生物体可利用的形式。
植物通过与土壤中的一些菌根共生,利用这些菌根中的固氮菌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氮化合物,进而被植物吸收利用。
3. 动物则通过摄取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氮元素。
当动植物死亡或排泄物被分解,氮化合物又返回到土壤中,形成了一个氮循环的闭合系统。
四、氮污染及防治1.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氮在环境中的排放也逐渐增加,导致了氮污染的问题。
氮污染主要表现为水体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量,以及大气中有害氮化物的排放。
2023-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专题 元素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2 二轮专题复习 【氮及其化合物】知识总结配套题目练习【知识梳理】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氮的固定(简称固氮):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
氮的固定主要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或工业固氮)两种方式。
人工固氮⎩⎨⎧仿生固氮合成氮 自然固氮⎩⎨⎧生物固氮高能固氮 2、氮的存在形式:(1)游离态:氮气(2)化合态:⎪⎩⎪⎨⎧⎩⎨⎧------质和核酸有机物:氨基酸、蛋白盐酸氧化物铵盐气态氢化物无机化合物)(3NH 3、N 2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稍小。
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只能溶解大约0.02体积的氮气。
在压强为101kPa 时,氮气在-195.8℃时变成无色液体,在-209.9℃时变成雪花状固体。
4、N 2的化学性质:(1)氮气的氧化性 : 氨气的工业制法 5、N 2的用途:制冷剂,保护气,冷藏食品,制氨气、硝酸、化肥。
【典型例题】1.下列关于氮的固定,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雷雨天,N 2可直接转化为NOB .工业上将氨转化为硝酸和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过程被称之为人工固氮C .氮的固定的过程中氮原子有可能被氧化,也有可能被还原D .一些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N 2转化为硝酸盐2.氮肥既能促进农作物生长又能提高蛋白质的含量,下列关于氮肥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储存碳酸氢铵时,应密封并置于阴凉干燥处B .工业上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尿素是一种中性肥料C .氮肥溶于水后,其中氮元素都以NO -3存在D .尿素CO(NH 2)2是一种有机氮肥,是目前固态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一种化肥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N 2+3H 2 2NH 3A.“天和核心舱”电推进系统中的霍尔推力器腔体,使用的氮化硼陶瓷基复合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液氮可用于医学和高科技领域,制造低温环境C.“北斗系统”组网成功,北斗芯片中的材料为二氧化硅D.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与氢气反应时,氮气作氧化剂【知识梳理】二、氮氧化合物名称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化学式NO NO2物理性质无色气体,难溶于水,有毒。
氮及其化合物 高一基础知识总结
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一】氮及其氧化物
1、氮气
(1)物理性质:色味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分子结构:电子式结构式
(3)化学性质:
与氢气反应
与氧气反应
2、氮的两种重要氧化物
【知识点二】氨和铵盐
1、氨气
(1)物理性质:色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
氨水的成分:。
喷泉实验原理:。
②与酸反应:
NH
3+ HCl=;NH
3
+H
2
SO
4
=;NH
3
+HNO
3
=。
③催化氧化:。
(4)实验室制取氨气:
2、铵盐
都是溶于水的晶体,不稳定,易分解,能与共热产生氨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化铵受热分解:。
②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③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
④铵盐与碱反应本质(写离子方程式):。
【知识点三】硝酸
1、物理性质:色易挥发气味液体。
2、化学性质:
(1)强酸性:具有酸的通性(注意:金属与硝酸反应不会产生氢气)
(2)不稳定性:
(3)强氧化性:
①铜与稀硝酸反应
②铜与浓硝酸反应
③碳与浓硝酸反应
④铁、铝遇浓硝酸会发生。
高中化学知识点详解大全——《氮及氮的化合物氮族元素》
高中化学知识点详解大全——《氮及氮的化合物氮族元素》氮及氮的化合物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氮的性质、氮的化合物以及氮族元素的一些特点。
1.氮的性质:氮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七元素,原子序数为7,原子符号为N。
氮气是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占约78%。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气体,密度较空气略大。
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氮气可以与氢反应生成氨气。
2.氮的化合物:氮主要以N2分子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但在化学反应中,氮通常以离子形式存在。
氮的最常见的化合物是氨(NH3)和氧化亚氮(NO)。
氨是一种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氧化亚氮是一种无色气体,对人体有毒。
此外,氮还可以与氧形成一系列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NO2)和三氧化二氮(N2O3)等。
3.氮的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氨的制备通常是通过哈伯–博帕法制取,即将氮气与氢气通过催化剂(通常是铁)的作用下,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
氨被广泛用于制造化肥、合成纤维和塑料等工业生产中。
氧化亚氮通常是通过氧化铵制备,氧化亚氮可以用作氧化剂、爆炸药以及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4.氮族元素的特点:氮族元素是位于元素周期表第15族的元素,包括氮、磷、砷、锑和铋。
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具有相似的电子排布,因此它们有一些共同的化学特性。
例如,氮族元素通常形成负电荷的离子,因为它们的原子有5个价电子。
这些元素的化合物通常具有共有键和离子键的性质。
总结:本文介绍了高中化学中关于氮及氮的化合物和氮族元素的知识点。
氮是一种常见的元素,主要以氮气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氮的化合物包括氨、氧化亚氮等,这些化合物有广泛的应用。
氮族元素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包括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对于理解氮及氮化合物和氮族元素的特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相关知识。
高一化学知识点整理氮及其化合物
高一化学知识点整理氮及其化合物
高一化学知识点整理氮及其化合物编辑寄语:化学作为一门必修的课程,怎么复习?如何有效的明白知识点成了学习化学这门功课的关键,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一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够帮助您尽快掌握学习化学的捷径。
氮及其化合物
Ⅰ、氮气(N2)
a、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
b、分子结构:分子式N2,电子式,结构式NN
c、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氮氮三键结合非常牢固,难以破坏,所以但其性质非常稳定。
①与H2反应:N2+3H2 2NH3
②与氧气反应:N2+O2========2NO(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2NO+O2===2NO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气体,有毒) 3NO2+H2O===2HNO3+NO,所以可以用水除去NO中的NO2
两条关系式: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 Ⅱ、氨气(NH3)
a、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用作制冷剂
存在,如:NH4NO3+NaOH===NH3+H2O+NaCl,,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是实验室检验铵根离子的原理。
d、NH4+的检验:NH4++OH-===NH3+H2O。
操作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是否变蓝,如若变蓝则说明有铵根离子的存在。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许多装有化学物质的瓶子上贴有危险警告标志,下面是一些危险警告标志,其中标志贴错的是( )选项A B C D物质浓硝酸汽油纯碱氯酸钾危险警告标志【答案】C【详解】A.浓硝酸有腐蚀性,是腐蚀品,故A正确;B.汽油易燃烧,是易燃液体,故B正确;C.纯碱属于盐,可用于食品加工,不是剧毒品,故C错误;D.氯酸钾有强氧化性,易爆炸,是爆炸品,故D正确;答案选C。
2.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①中的物质②中的物质预测①中现象A淀粉碘化钾溶液浓硝酸无明显现象B酚酞溶液浓盐酸无明显现象C氯化铝溶液浓氨水有白色沉淀D湿润红纸条饱和氯水红纸条褪色A .AB .BC .CD .D【答案】A 【详解】A .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硝酸进入淀粉KI 溶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KI 氧化为I 2,I 2遇淀粉变蓝色,故A 错误;B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 进入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变色,故B 正确;C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氯化铝溶液,一水合氨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故C 正确;D .饱和氯水挥发出氯气,氯气与湿润红纸条接触,氯气水反应生成HClO ,HClO 具有漂白性,使湿润红纸条褪色,故D 正确; 故答案为A 。
3.从某些性质来看,NH 3和H 2O 、NH 4+和H +、NH 2-和OH -、N 3-和O 2-两两类似。
据此判断,下列反应中正确的是( )①4232NH Cl NaNH NaCl NH ∆+→+↑ ②423222CaO NH Cl CaCl NH H O ∆+→+↑+ ③223233()4Mg NH Mg N NH ∆→+↑ A .仅①正确 B .②③正确 C .①③正确 D .全部正确【答案】D 【详解】①OH -和NH 2-相当,NH 3和H 2O 相当,依据NH 4Cl+NaOH=NaCl+NH 3+H 2O ;类推得到:NH 4Cl+NaNH 2═NaCl+2NH 3,故正确;②NH 4+和H 3O +相当,依据CaO+2HCl=CaCl 2+H 2O ,类推得到反应:CaO+2NH 4Cl= CaCl 2+2NH 3↑+H 2O ,故正确;③OH -和NH 2-相当,N 3-和O 2-两两相当,依据Mg (OH )2=MgO+H 2O ,类推得到:223233()4Mg NH Mg N NH ∆→+↑,故正确;因此上述三个反应都能够发生; 正确答案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一、选择题1.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则原溶液中不一定有SO42-,故A错误;B.白色沉淀可能为硫酸银,则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l-,故B错误;C.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则原溶液中有Na+,不确定有无K+,故C正确;D.滴加稀NaOH溶液,可能生成一水合氨,则原溶液中可能含NH4+,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下列叙述与氮的固定无关的是A.工业合成氨B.工业上将氨转化为硝酸和其他含氮化合物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D.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答案】B【分析】氮的固定是指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详解】A.工业合成氨属于氮的固定,属于人工固氮,故A不选;B.工业上将氨转化为硝酸和其他含氮化合物,属于含氮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固氮无关,故选B;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微生物固氮,故C不选;D.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属于自然固氮,故D 不选。
答案选B。
3.下列对NO、NO2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不是酸性氧化物B.NO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不能由N2和O2直接化合而得到C.N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D.NO、NO2都有毒,且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答案】B【详解】A. 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3NO2+ H2O == 2HNO3+ NO,由于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NO2不是酸性氧化物,A正确;B. NO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由于N2性质稳定,室温下不容易反应,但在放电时可由N2和O2直接化合而得到,B错误;C.NO与氧气发生反应会产生NO2;NO2溶于水反应产生硝酸和NO,因此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C正确;D. NO、NO2都有毒,且在汽车发动时,在电火花作用下N2和O2化合产生NO,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D正确;故选B。
4.某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 )A.N2O B.NOC.NO2D.N2O5【答案】B【详解】设氮的氧化物化学式为N x O y,则N x O y+2CO→N2+2CO2,则x :y=1∶1,即为NO,应选B。
5.下列操作不能用于检验氨的是()A.气体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B.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气体与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D.气体与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答案】C【详解】A.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发生反应NH3+H2O=NH3‧H2O,NH3‧H2O⇌NH4++OH-,溶液呈碱性,酚酞溶液变红,该操作可以能用于检验氨气的存在,A不符题意;B.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用于检验氨气,B不符题意;C.浓硫酸是难挥发性的酸,氨气与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不会产生白烟,此操作不能用于检验氨气,C符合题意;D.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会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氯化铵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产生白烟,该操作可以用来检验氨气,D不符题意。
答案选C。
6.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挥发性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D.浓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脱水性【答案】B【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故A错误;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和水,硫元素化合价部分变化,体现浓硫酸的强的氧化性和酸性,故B正确;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C错误;D.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故D错误。
答案选B。
7.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A.SO2与O2B.NO2与NO C.O2与N2D.NO与O2【答案】D【分析】常温常压下,气体之间不能共存说明气体之间能发生反应,根据气体的性质解答。
【详解】A.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硫和氧气不反应,所以二者能共存,但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故A不符合题意;B.NO2与 NO不反应,所以能共存,NO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故B不符合题意;C.常温常压下,氮气和氧气不反应,但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故C不符合题意;D.NO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所以NO和 O2不能共存,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
8.关于氮肥的说法正确的是()A.硫铵与石灰混用肥效增强B.所有铵态氮肥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 价C.使用碳铵应深施盖土D.尿素属于氨态氮肥【答案】C【详解】A. 将硫酸铵与碱性物质熟石灰混合施用时会放出氨气而降低肥效,故A错误;B.铵态氮肥中,氮元素化合价在铵根离子中是-3 价,如果含有硝酸根离子是+5价,如硝酸铵,故B错误;C. 碳酸氢铵受热容易分解,易溶于水,使用碳铵应深施盖土,避免肥效损失,故C正确;D. 尿素属于有机氮肥,不属于铵态氮肥,故D错误。
故选C。
9.对于硫酸和硝酸的比较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可以用铝、铁的容器盛装B.稀硫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C.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D.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答案】C【详解】A. 铝、铁与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发生的钝化,因此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可以用铝、铁的容器盛装,故A正确;B. 稀硫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稀硫酸和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表现氧化性,稀硝酸和金属反应生成硝酸盐和一氧化氮表现氧化性,故B正确;C. 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浓硝酸不具有,故C错误;D. 化工生产中用硝酸、硫酸生产化肥、农药、炸药、燃料,金属加工前的酸洗等,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0.氮气常用作白炽灯泡中钨丝的保护气,这是因为A.氮气比空气轻B.氮气难溶于水C.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氮气很不活泼【答案】D【详解】A.氮气密度与空气相近,故A错误;B.氮气作保护气与氮气的溶解性无关,故B错误;C.氨气作保护气与氮气的颜色、气味无关,故C错误;D.氮气的性质不活泼,一般条件下不和其它物质反应,因此可以用氮气作保护气,故D 正确;答案选D。
11.近年来在中国汽车的销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 、NO 和N 2B .反应中NO 为氧化剂,N 2为氧化产物C .NO 和O 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 .催化转化总反应为222催化剂2NO+O +4CO 4CO +N【答案】D 【详解】A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是CO 、NO 、NO 2等,氮气为空气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A 错误;B .根据图示反应,氮元素从NO 中的2+价降为0价,化合价降低,所以一氧化氮为氧化剂,氮气为还原产物,碳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至+4价,二氧化碳为氧化产物,故B 错误;C . NO 和2O 在常温下就会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C 错误;D .尾气处理净化的目的是把有毒的污染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空气中的无毒成分,根据图示反应的方程式为2222NO O 4CO 4CO N ++=+催化剂,故D 正确。
答案选D 。
12.下列有关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若大量浓硫酸洒在皮肤上应立即用纱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B .稀释时要将水沿器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 .欲除去NH 3中的H 2O ,可让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D .浓硫酸不分解、不挥发,所以能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A 【详解】A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当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故A 正确;B .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散发出去,故B 错误;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气体,但氨气能与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故C 错误;D.浓硫酸不分解、不挥发,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浓硫酸质量会增加,故D错误;故选A。
13.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A.配一定浓度硫酸B.制备少量氨气C.制备并收集少量NO2 D.制备少量氧气【答案】B【详解】A.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解物质,应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冷却后再转入容量瓶,故A 不符合题意;B.氨水滴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使氨水分解生成氨气,可以制备少量氨气,故B符合题意;C.可上下移动的铜丝可以控制反应速率,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得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该实验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少量NO2气体,故C不符合题意;D.过氧化钠和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能快速制取氧气,过氧化钠不是难溶于水的块状固体,不能用简易启普发生器,该装置不能起到随时反应、随时停止反应原理的要求,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14.(NH4)2SO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4(NH4)2SO4=N2↑+6 NH3↑+3SO2↑+SO3↑+7H2O,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一定量的BaCl2溶液中,发现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还有部分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检验发现从溶液中逸出的气体无色、无味,溶液中氯化钡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的沉淀中既有BaSO4、又有BaSO3,且n(BaSO4):n(BaSO3)约为1:1B.生成的沉淀中既有BaSO4、又有BaSO3,且n(BaSO4):n(BaSO3)约为1:2C.生成的沉淀中既有BaSO4、又有BaSO3,且n(BaSO4):n(BaSO3)约为1:3D.从溶液中逸出的气体只有N2,最后留下溶液中溶质只有较多的NH4Cl【答案】A【详解】(NH 4)2SO 4分解的方程式为4(NH 4)2SO 4=N 2↑+6 NH 3↑+3SO 2↑+SO 3↑+7H 2O ,设分解了4mol (NH 4)2SO 4,则分解生成的N 2、NH 3、SO 2、SO 3物质的量依次为1mol 、6mol 、3mol 、1mol ,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BaCl 2溶液中,发生反应2NH 3+SO 3+H 2O=(NH 4)2SO 4、(NH 4)2SO 4+BaCl 2=BaSO 4↓+2NH 4Cl ,此过程中消耗1molSO 3、2molNH 3、生成1molBaSO 4沉淀;还剩余4molNH 3,最终从溶液中逸出的气体无色、无味,溶液中氯化钡恰好完全反应,说明3molSO 2全部反应,则发生的反应为4NH 3+3SO 2+3H 2O=(NH 4)2SO 3+2NH 4HSO 3、(NH 4)2SO 3+BaCl 2=BaSO 3↓+2NH 4Cl ,此过程将4molNH 3、3molSO 2全部消耗,生成1molBaSO 3沉淀;根据上述分析,生成的沉淀中既有BaSO 4、又有BaSO 3,且n (BaSO 4):n (BaSO 3)约为1:1,从溶液中逸出的气体只有N 2,最后留下的溶液中有较多的NH 4Cl 和NH 4HSO 3,故答案为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