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校育人方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分析,发展提升
————我的治校方略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发现分析,发展提升》
我模拟的学生是A学校,他的基本情况是:(课件介绍)
基于以上思考,作为一所新建学校,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治校方略:
一、学校发展自我诊断,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随着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教育却墨守成规的以习惯性的会议、文件、上级的指令和要求去推动工作,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本地区的发展要求了,形式迫使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进行理性的思考,做好科学严谨的调查,做出客观可行而又远见行的判断,从而使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也能踏上自主发展的成功之路。
因此,作为一所合并学校,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周密细致的自我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个别访谈,家长会等)、自我反馈(整理分析各种调查资料)、自我反思(干部、教师研讨),自我督评(领导干部的最终分析与决策),最终完成学校发展的自我诊断报告,为制定学校科学的发展规划而提供依据。
学校的发展自我诊断主要是为了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及方案而进行的自我诊断,主要内容是校长对学校发展的前理解诊断,对学生、教师、上级主管、政府社区的发展需求的诊断,以及对学校发展的起点、优势和资源的诊断,直到形成一个大家比较认同的学校发展规划。
一所学校若想成就名校的风范,若想一步步打造做人的基业,要做到就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规划。
针对学校发展现状,在系统诊断学校原有的工作基础上,规划的基调是根据学校发展需求、优势及不足,定位于“夯实基础,创造条件,寻求突破,再度发展”,意在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脚踏实地,务本求实,从头做起。规划制定也要遵循“只要萌生一个愿望,即可变成现实”的皮哥马利翁效应。
同时,学校要“四风”、“一训”建设,校风:应是文明、诚信、自律、自强。教风:要树立爱生、爱校、爱岗、博学的优良做法。干风:学校领导干部应有更高的标准,要做到团结、协作、互补、求真和求实。学风:学生必须树立好学、乐学、会学、研学的良好学风。校训:要体现诚信进取,学研一体的特色。四风一训的科学确立标志着一所学校发展的水平和办学理念,他不是口号,更不是标牌,只有内化到每个校园人的头脑中,落实到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中,才体现出实在的校园精神。
二、打造优秀教师队伍,实施科学人才战略
如果说学校规划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灵魂,那么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则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要想成为名校,必须具备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
(一)多层次培养教师,构建人才成长平台
教师素质是学校的生命线,为此学校建设提出“建学习型学校,做专家教师”的口号,引导教师树立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号召教师
在成就事业的同时成就自身。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可提出不同的进修目标。
对青年教师,要求过好入门关,上课关和教研关。为帮助他们成长,可开展“追踪听课”“教学示范”“科研指导”等工作,用以师带徒,师徒互动的方式培养他们。
对于中老年教师,学校可通过一边通过竞争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我提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一边依靠新课题,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核心的继续教育。
(二)营造利于教师成长的软环境
首先,积极推进民主治校进程,定期召开教代会,建立透明、公开、民主化的决策机制,彻底公开校务,充分满足教师的知情权,激发教师工作的内驱力。
其次,打造让教师队伍中“想干事的有舞台,能干事的有作为,干成事的有地位”的氛围,从而形成鼓励支持教师干事业,帮助教师干好事业的校园环境。学校领导要多倾听教职工意见,多深入教学一线,多做自我批评,广泛开展各种座谈活动,虚心听取教师意见。
(三)激活人才机制,促进人才成长
教师管理靠什么,靠考勤,靠奖金,还是靠权利压服?说到底,这些都靠不住,靠的是“机制创造公平”。
首先,完善民主推荐竞聘制度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学校最需要的人才?要具备“五心”,对教育事业的忠心,勇于成为专家的决心,终身学习的恒心,开拓创新的信
心,关怀他人的爱心。依据此标准,学校实行民主推荐竞聘制度,进行民主推荐,公开竞聘。这样,一批中层干部和学科教研组长脱颖而出,成为管理的中坚力量,同时,学校可实行“分层聘任,双向选择”,通过双向选择,每个人都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每个岗位都拥有了合适的人。
其次、完善绩效分配激励制度。
良好的激励制度,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的绩效分配激励机制,要以“三重”(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为基础,增强对教师的激励功能,即收入向一线教师和优秀人才倾斜。通过奖惩分明的待遇制度,激发全体教师积极性。
再次,完善榜样引路机制
没有名师的学校是没有活力的,也是没有竞争的。为了培养自己名师,学校可举办各种评选活动,如先进班主任,先进教研组长,教坛新秀等,然后再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大力弘扬他们的事迹,使他们成为全校教职工的标杆。
三、探索核心素养体系,深化课程课堂改革
小学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基础性,其核心是为学生奠定长远发展的基础,小学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和培养每一位学生潜能和特长,让每个学生愉快学校,幸福成长。
(一)探索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引导我们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课
题。在探索核心素养时,要明确小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身体健康”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体质强健,自信向上,友善乐群。
2.“学习能力”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广泛的学习兴趣,逐步学会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做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
3.“道德品质”要拥有爱家人、家乡、集体、国家的思想感情,要学会感恩、尊重、理解他人,要乐观积极,明辨是非,遵纪守法。
4.“艺术审美”要学会感知美、发现美、体验美、理解美、创造美,在对生活、自然、科学、艺术的欣赏中,受到审美熏陶,提高审美品质。
5.“创新精神”要主动适应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和生活,敢于实践,大胆尝试,具有初步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二)课程建设“校本化”
1.开齐开好两类课程。义务教育小学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学校要按规定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确保每一位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必须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康素质。
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