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体循环静脉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循环系统

人体解剖学循环系统
皮、细胞基 膜
• 等长调节:心肌不通过改变心肌细胞的初长度来调节心肌收缩能力的 方式称为等长调节。
2、心率对心泵功能的调节
(二)心泵功能的调节
1.搏出量的调节
• 异长自身调节: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心脏容积增大—心肌初长增长,使心肌收缩里增强, 心输出量增多。舒张末期,心室肌纤维的长度和每搏 输出量之间的关系称为心脏收缩的施塔林定律,或称 异长自身调节
• 中动脉:口径逐渐变细,管壁逐渐变薄,弹性纤 维逐渐减少,平滑肌纤维逐渐增多。
• 小动脉和微动脉:弹性纤维较少,弹性较小,随 心脏收缩和舒张口径变化较小,从而产生血流的 最大阻力。
肺循环动脉:
• 肺动脉干:发自右心室,经主动脉前方 行向左后上方,至主动脉弓下缘分为左 肺动脉和右肺动脉。
• 左肺动脉:较短,横行向左至左肺门, 分两支入肺。
• 等长调节:心肌不通过改变心肌细胞的初长度来调节 心肌收缩能力的方式称为等长调节。
第三节 血管
• 一、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一)动脉:由心脏发出的,到身体各部分
的血管。
结构
外膜 中膜 内膜
分类
大动脉 中动脉 小动脉 微动脉
• 大动脉:管壁厚而坚韧,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 因而富有弹性和扩张性。
心缩↑→收缩末期容量↓→射血分数↑; 静脉回心血量↑→心舒张末期容积↑
(二)心泵功能的调节 1.搏出量的调节
• 异长自身调节: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容积增大— 心肌初长增长,使心肌收缩里增强,心输出量增多。舒张末期,心室 肌纤维的长度和每搏输出量之间的关系称为心脏收缩的施塔林定律, 或称异长自身调节
第六章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人体解剖学》 (13)

《人体解剖学》 (13)

七、心包
心包是包裹在心和大血管根 部的纤维囊,分为外层的纤维心 包和内层的浆膜心包两层。
第二节 心
第二节 心
七、心包
1.纤维心包 纤维心包为坚韧的结缔组织囊,上方与大血管的外膜相连续,
下方与膈的中心腱愈着。 2.浆膜心包 浆膜心包为贴附于心表面、大血管根部表面及纤维心包内面的
浆膜。浆膜心包紧贴于心和大血管根部的,称脏层;贴附于纤维心 包内表面的,称壁层。脏、壁两层于大血管根部相互转移折行,两 层之间形成的腔隙,称心包腔。心包腔内含少量心包液,起润滑作 用,可减少心搏动时的摩擦。
房间隔右侧面中下部有一卵圆形的凹陷,称卵圆窝,是胎儿时期 卵圆孔闭锁后的遗迹,此处壁较薄弱,是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
三、心腔
第二节 心
右心房(内面观)
三、心腔
2.右心室
右心室位于右心房的左 前下方,以室上嵴为界分为 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
第二节 心
右心室(内面观)
三、心腔
第二节 心
(1)流入道
流入道室壁有多条纵横交错的肌性隆起,称肉柱。乳头肌是突入 室腔的锥状肌隆起,分前、后、隔侧三群。右心室内有一起自室间 隔连至右室前壁的肌束,内有心传导系统的右束支通过,称隔缘肉 柱,又称节制索,可防止心室过度扩张。
流入道的入口是右房室口,呈卵圆形,口的周缘有3个呈三角形 的帆状瓣膜,称三尖瓣。右房室口纤维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 合称三尖瓣复合体,其作用是防止血液逆流。
1.体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 再经各级静脉汇成上、下腔静脉(心本身的静脉汇入冠状窦)返回 右心房,此过程称体循环或大循环。体循环途径长,经过全身各处, 完成了物质交换,将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人体解剖学教案(16)

人体解剖学教案(16)

人体解剖学教案(16)教学内容四、体循环的血管(二)体循环的静脉教学要求1、掌握上腔静脉、头臂静脉的合成。

2、掌握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

3、掌握下腔静脉的合成,大隐静脉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

4、肝门静脉的合成、位置、主要属支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

5、了解上腔静脉的收集范围,颈内静脉的行程,奇静脉的起始、收集范围和注入部位。

6、了解下腔静脉的收集范围,大隐静脉的临床意义,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和注入部位。

7、了解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吻合的临床意义教学步骤:(二)体循环的静脉静脉的特点:1.送血液回心的血管,起于毛细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压力低、流速慢、属支多、吻合多,总容积较动脉多一倍;2.有静脉瓣,有利于静脉血向心回流;3.分浅、深两类,浅静脉位于浅筋膜内(又称皮下静脉),深静脉与动脉同名并与其伴行;4.特殊结构的静脉:硬脑膜窦sinous of dura mater、板障静脉diploic vein。

全身的静脉可分为肺循环的静脉和体循环的静脉。

静脉系体循环静脉系腔静脉系腔静脉系(包括肝门静脉系)1、腔静脉系包括上腔静脉及其属支,收集头颈上肢和胸部的静脉血。

1)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cava(1)组成:在右侧第1胸肋结合处后方由左、右头臂静脉合成,沿升主动脉右侧下行,至右侧第3胸肋关节下缘注入右心房。

(2)属支左、右头臂静脉:奇静脉:(3)收集范围:收集头颈部、上肢和胸部(心和肺除外)等上半身静脉血。

2)头臂静脉brachiocephalic vein :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向外的夹角称静脉角,有淋巴导管注入。

头臂静脉的其他属支有(1)椎静脉; (2)胸廓内静脉; (3)甲状腺下静脉;(4)肋间最上静脉 第1、2肋间静脉3)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 :于颈静脉孔处续于乙状窦,在颈动脉鞘内下行于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外侧,至胸锁关节的后方于锁骨下静脉汇合。

15.系统解剖学静脉系统

15.系统解剖学静脉系统

((4)123)下髂腔外 内总静静脉脉::
由髂由左外 内髂右静内髂脉静总是 沿脉静股 髂和脉静 内髂汇 合脉 动外而脉的静成后直脉。内接汇其侧延合属上续而支行。成分,。 壁髂 与双支外 髂侧和静 外髂脏脉 静总支与 脉静,髂 在脉多内 骶在与 同静 髂第名脉 关5动腰在 节脉椎骶 前伴体髂 方行右关 汇。侧节 合汇 壁前 成合支方 髂成:膈汇 总下下合 静腔静成 脉静脉髂 。脉总。
(56)颈锁内骨静下脉静:脉于:颈在静第脉1肋孔外处侧续缘于续乙于状腋窦静,脉于,胸主锁要关属节支后是方 与腋锁静骨脉下和静颈脉外汇静合脉成。头临臂床静上脉常。经锁骨上或锁骨下入路作锁骨 下静脉导管插入。
2.上肢静脉
• 上肢浅静脉
➢ 头静脉 ➢ 贵要静脉 ➢ 肘正中静脉 ➢ 前臂正中静脉
• 上肢深静脉
小 功能:收集足外侧部和

小腿后部浅层结构的静 脉血。


大隐静脉
大起隐止:静于脉足五内大侧属缘支起:于
足背静脉弓,经内踝前 方,a.股沿内小侧腿浅内静侧脉面、膝
关面节上b.股内行外后,侧方 至浅、 耻静大 骨脉腿 结内 节侧 外 下方c.阴穿部隐外静静脉脉裂孔,注
大 隐
入股d.腹静壁脉浅。静脉 功大能腿e.旋:内髂收侧浅集及静足大脉、腿小前腿部和浅
浅静脉:位于皮下浅筋膜内,即皮下静脉。其不 与动脉伴行,最后注入深静脉。
临床上常经其注射、输液、取血和插入导管。
深静脉,位于深筋膜深面,与动脉伴行,又称伴 行静脉。
其名称和行程与伴行动脉相同,引流范围与伴行动脉分布范围大 体一致。
板障静脉
硬脑膜窦
静脉血回流的因素
a. 静脉瓣顺血流开放,逆血流关闭,是保证静脉血回 流的重要装置。

解剖学静脉

解剖学静脉




大隐静脉 (属支)
小隐静脉
浅静脉(起止、行程及注入部位)
大隐静脉:
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 →沿小腿和大腿内侧上行 →穿深筋膜 →注入股静脉
小隐静脉:
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 →沿小腿后面皮下上行 →穿深筋膜 →注入腘静脉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下肢静脉曲张
2、盆部的静脉:
伴行于同名A 分别由髂内V、髂外V→髂总V
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 股静脉 髂外静脉 向下途径
腹壁下静脉 髂外静脉 髂总静脉 下腔静脉
门静脉高压
尚德济世 博学笃行
Common iliac V.
Internal lilac V.
IMV
Rectal venous plexus
•再 见
结构配布上的特点
1、管腔大,管壁薄,数量多,流速慢,压力低,容量大。 2、有浅、深静脉之分。
浅静脉(皮下静脉)—— 临床常用。 深静脉(伴行静脉)—— 动脉越细,伴行数量越多。
浅静脉 —— 静脉网
3、吻合多 深静脉 —— 静脉丛
浅V之间、深V之间和浅 、深V之间 —— 交通支
4、有静脉瓣 —— 防止血液逆流
向下 腹壁浅v→大隐V→股V→髂外V→髂总V→下腔 V 腹壁下v
侧支循环途径有三条
1、食管静脉丛:
门静脉胃左静脉食管支食管静脉丛 食管静脉奇静脉 上腔静脉
2、脐周静脉网:门静脉 附脐静脉 脐周静脉网
胸腹壁静脉腋静脉 锁骨下静脉 向上途径
腹壁上静脉胸廓内静脉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2)不成对脏器的静脉:
伴行于同名A
→ 汇合成肝门V →入肝. 反复分支 →与肝固有A的分支共同汇合
于肝血窦 (毛细血管) →汇合成肝V (2-3条) →注入下腔V

人体解剖学--心血管系统

人体解剖学--心血管系统

2020/6/30
心尖
14
一、心的位置、毗邻和外形
3.两面 胸肋面,膈面 4.三缘: 右缘,左缘, 下缘(锐缘) 5.四条沟 ①冠状沟;②前室 间沟; ③后室间沟;④后房 间沟。后室间沟、后房间沟 与冠状沟的汇合处称为房室 交点
2020/6/30
15
二、心腔
(一)右心房 以界沟和界脊为界分为 前方的固有心房和后方 的腔静脉窦 1.固有心房 腔面凹凸不 平,有梳状肌 2.腔静脉窦 腔面光滑, 有上、下腔静脉和冠 状窦的开口。卵圆窝
肠系膜 上A
阑尾A
2020/6/30
52
二、体循环的 动脉
(五)髂内动脉 1.壁支 (1)闭孔动脉:→闭膜
管→盆腔→ 股内侧肌 (2) 臀上动脉: →梨状
肌上孔→盆腔→臀肌 (3)臀下动脉:→梨状
肌下孔→盆腔→ 臀肌
臀上、下动脉
2020/6/30
53
二、体循环的 动脉
2.脏支
(1) 直肠下动脉:直 肠和肛提肌
(一)颈总动脉 颈动脉窦 颈动脉小球 1.颈外动脉 (1)甲状腺上动脉 (2)舌动脉 (3)面动脉 (4)上颌动脉—脑膜中A (5)颞浅动脉 2.颈内动脉
2020/6/30
37
面动脉 舌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颈总动脉
二、体循环的 动脉
(二)锁骨下动脉 胸锁关节后方→颈根部→斜 角肌间隙→腋窝 1.椎动脉 穿C6~1横突孔→
股动脉 股深动脉
2020/6/30
58
二、体循环的 动脉
2.腘动脉 3.胫后动脉 (1)腓动脉 (2)足底内侧动脉 (3)足底外侧动脉
腘动脉 胫后动脉
2020/6/30
59
4.胫前动脉 5.足背动脉

《运动解剖学》(第三版) 7第七章 脉管系统

《运动解剖学》(第三版) 7第七章 脉管系统

〔一〕血管的外形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口径最小,平均为8um左右,仅能通过一个红细胞,管 壁也最薄,主要由内皮细胞和基膜构成。毛细血管壁薄,通透 性大,管中血流缓慢,有利于血管内血液和血管外组织液进行 物质交换。
注意的是毛细血管在组织内有很多分支,相互连接成毛细 血管网。而分布在肝、脾、内分泌腺等处的毛细血管,管腔扩 大,称为血窦。
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
肱动脉:
• 桡动脉: 沿前臂桡侧下行。前臂
远端位置较浅,是临床上触 脉部位。分支营养前臂和手。 • 尺动脉:
沿前臂尺侧下行。分支营 养前臂和手。
上肢的动脉
锁骨下动脉
腋动脉 (分三段)
肱动脉
平桡骨 颈处分出
桡动脉、尺动脉
掌浅弓、掌深弓
左心室
升主A
主A弓 胸主A 腹主A 髂总A (〔左右)〕
一、心的位置与外形
1、上腔静脉 2、主动脉 3、肺动脉 4、下腔静脉 5、冠状动脉 6、肺静脉
1
2
3
6 5 4
一、心的位置与外形
1、肺动脉 2、主动脉 3、上腔静脉 4、下腔静脉 5、后室间沟 6、肺静脉
12 3
6 5
4
二、心的结构
心腔内部结构:
1.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2. 右心房(三尖瓣)
3. 右心室
1.头颈静脉血
颈内静脉
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2.上肢静脉血
锁骨下静脉
头臂静脉
3.胸部静脉血
奇静脉
上腔静脉
右心房
2. 下腔静脉系
由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下腔静脉是下腔静脉系的主干, 也是人体内最大的静脉干。它收集下肢、骨盆腕和腹腔内的器官 、骨盆壁和腹壁等处的静脉血〔相当于主动脉腹部及其分支所营 养的区域〕。门静脉是沟通消化系统的重要静脉。

医学基础知识:解剖学知识之静脉

医学基础知识:解剖学知识之静脉

医学基础知识:解剖学知识之静脉静脉的知识总结如下:大循环的静脉可分为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⑴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一胸肋关节后合成,垂直下行,汇入右心房。

在其汇入前有奇静脉注入上腔静脉。

接纳头颈、上肢和胸部和静脉血。

头臂静脉,左右各一,分别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所形成的夹角,称为静脉角。

①头颈部的静脉头颈部的静脉有深、浅之分。

深静脉叫颈内静脉,起自颅底的颈静脉孔,在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外侧下行。

它除接受颅内的血流外,还受纳从咽、舌、喉、甲状腺和头面部来的静脉。

浅静脉叫颈外静脉,起始于下颌角处,越过胸锁乳突肌表面下降,注入锁骨下静脉。

②上肢的静脉上肢的深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

上肢的浅静脉有: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沿前臂和臂外侧上行,汇入腋静脉。

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沿前臂尺侧上行。

在臂内侧中点与肱静脉汇合,或伴随肱静脉向上注入腋静脉。

肘正中静脉在肘部前面连于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之间。

③胸部的静脉右侧肋间静脉、支气管静脉和食管静脉汇入奇静脉;而左侧肋间静脉则先汇入半奇静脉或副半奇静脉,然后汇入奇静脉。

奇静脉沿胸椎体右前方上行,弓形越过右肺根汇入上腔静脉。

⑵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接受膈以下各体部(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血,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四腰椎下缘处汇合而成,沿腹主动脉右侧上行,穿过膈的腔静脉孔,注入右心房。

①下肢的静脉下肢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由股静脉续于髂外静脉。

下肢的浅静脉有: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经内踝前沿下肢内侧上行,在股前部靠上端处汇入股静脉。

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端,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在腘窝注入腘静脉。

②盆部的静脉有壁支和脏支之分。

壁支与同名动脉伴行。

脏支起自盆腔脏器周围的静脉丛(如膀胱丛、子宫阴道丛和直肠丛等)。

壁支和脏支均汇入髂内静脉。

髂外静脉和髂内静脉在骶髂关节前方,汇成髂总静脉。

人体解剖-体循环的静脉

人体解剖-体循环的静脉

系统解剖
下腔静脉系
途径:
通过食管腹段粘膜下的食管静脉丛形成肝门静脉系的胃左静脉与上腔静脉系的奇静脉和半奇静脉之间的交通。
肝门静脉
胃左静脉
食管静脉丛
食管静脉
奇静脉
上腔静脉
肝门静脉高压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呕血。
系统解剖
下腔静脉系
通过直肠静脉丛形成肝门静脉系的直肠上静脉与下腔静脉 系的直肠下静脉和肛静脉之间的交通。
上腔静脉系
系统解剖
椎静脉丛 椎内静脉丛 (前、后丛) 椎外静脉丛 (前、后丛)
上腔静脉系
系统解剖
下腔静脉系
主干: 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下腔静脉为人体最大的静脉干,在L4-5体的前方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沿脊柱右前方、腹主动脉右侧上升、经肝的腔静脉窝,穿膈的腔静脉孔入胸腔,注入右心房。借各级属支收集下肢、盆部、腹部的血液。
体 循 环 的 静 脉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系统解剖
体循环的静脉
体循环静脉的特点: 体循环静脉的组成: 上腔静脉系: 组成、主干: 头颈部的静脉: 锁骨下静脉: 上肢的静脉:
胸部的静脉: 下腔静脉系: 主干: 下肢的静脉: 盆部的静脉: 腹部的静脉: 肝门静脉系:
系统解剖
下腔静脉系
主要属支: 肠系膜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胃左静脉(冠状静脉) 胃右静脉(幽门静脉) 脾静脉 胆囊静脉 附脐静脉
系统解剖
下腔静脉系
侧枝循环: 部位: 食管下段 脐周 直肠上段
胸腹壁静脉
腹壁浅静脉
腋静脉
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大隐静脉
股静脉
髂总静脉
下腔静脉
锁骨下静脉

人体解剖学循环系统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循环系统PPT课件
83
(五)髂总动脉(The common iliac artery)
1、髂内动脉(The internal iliac artery ):为盆部的动脉主干。
• (1)脏支:脐动脉、膀胱下动脉、直肠下动脉、

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
84
( 2)壁支:
• 闭孔动脉
• 臀上动脉 • 臀下动脉
髂内动脉及其分支

乳头肌。
• 2、漏斗部(动脉圆锥):
• 出口:肺动脉口:肺动脉瓣(半月瓣小结)。
36
右 心 室
心冠状切面
37
(三)左心房(The Left Atrium )
• 左心耳 • 入口:两对肺静脉口;出口:左房室口。
心冠状切面
38
(四)左心室(The Left Ventricle )
• 以二尖瓣前瓣分为:窦部
内皮: 内皮下层 心内膜下层:含蒲肯野氏纤维。 内纵 中环 外斜
24
心肌层
25
26
27
心内膜下层
28
29
30
31
(二)心瓣膜:包括房室瓣和动脉瓣
心冠状切面
32
(三)心间隔:包括房间隔和室间隔
33
四、心的内腔
• (一)右心房(Right atrium ):

心的右上部分,厚2mm。
三个缘:前缘、左缘、右缘。 三条沟:冠状沟:是心房和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
前室间沟、后室间沟: 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
22
二、心的体表投影
• 1、左上点 • 2、右上点 • 3、左下点 • 4、右下点
23
三、心壁、心瓣膜与心间隔
• (一)心壁 • • 心内膜 • • • 心肌层 • • 心外膜

系统解剖学11-4静脉(医学PPT课件)

系统解剖学11-4静脉(医学PPT课件)

16
腹壁浅静脉 阴部外静脉 股内侧浅静脉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足背静脉网 足背静脉弓
肝静脉
2.腹盆部静脉
(1)髂外静脉
(2)髂内静脉 (3)髂总静脉 右肾静脉
右睾丸静脉
(4)下腔静脉 腹主动脉
1)壁支
2)脏支
右髂总静脉
睾丸静脉
蔓状静脉丛
卵巢静脉
直肠
肾静脉
肾上腺静脉
肝静脉
17
下腔静脉
肾上腺静脉 左肾静脉 左睾丸静脉 输尿管 左髂总静脉 右髂内静脉 左髂外静脉
23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大、小隐静脉的收纳范围及注入部位。 2. 头静脉与贵要静脉收纳范围及注入部位。 3. 肝门静脉收纳范围及注入部位。 4. 奇静脉收纳范围及注入部位。 5. 面静脉收纳范围及注入部位。 难点: 椎静脉丛、 肝门静脉、 面静脉
24
2.上肢静脉
(1)上肢浅静脉 1)头静脉 2)贵要静脉 3)肘正中静脉 4)前臂正中静脉
头静脉
肘正中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
(2)上肢深静脉 (同名动脉伴行) 腋静脉
12
贵要静脉
3.胸部静脉 (1)头臂静脉
(2)上腔静脉
右颈外静脉
(3)奇静脉 (4)半奇静脉 (5)副半奇静脉
右锁骨下静脉 右头臂静脉
奇静脉
上腔静脉
右半食 侧奇管 胸静静 壁脉脉 静、、 脉副支 血半气
奇管 静静 脉脉
胸导管 奇静脉
13
左颈外静脉 左锁骨下静脉
左头臂静脉
半奇静脉 副半奇静脉
(6)脊柱静脉
椎外静脉丛 椎内静脉丛 脊柱静脉丛
椎内后静脉丛
椎外后静脉丛
椎内前静脉丛 椎外前静脉丛

人体解剖学PPT:静脉

人体解剖学PPT:静脉

腘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 →下腔静脉

髂内静脉
25
• 1、下肢的静脉
• (1)下肢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 胫前静脉↘ 腘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 胫后静脉↗

• (2)下肢的浅静脉:

①小隐静脉 small saphenous vein →腘静脉
②大隐静脉 great saphenous vein →股静脉
28
3、腹部的静脉
• 包括下腔静脉、肝门静脉 • (1)下腔静脉 inferior vena cava L5 • 1)行程 • 2)属支 • 壁支:膈下静脉、腰静脉 • 髂总(外)静脉→左腰升静脉→副半奇静脉、 • 髂总(外)静脉→右腰升静脉→奇静脉
脏支:

1) 肝静脉
2) 右睾丸静脉(卵巢静脉)
3、veins of the thorax
• 包括: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奇静脉、椎静脉丛
• (1)头臂静脉 brachiocephalic vein
• 1)组成

静脉角
• 2)经过
• 3)属支

甲状腺下静脉、

胸廓内静脉、

椎静脉
17
(2)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vein
1) 组成 2) 经过:右第1胸肋结合处---右第2胸肋关 节后方穿纤维心包---右第3胸肋关节下缘注 入右心房 静脉 azygos vein 起于右腰升静脉。注入上腔静脉。
右肋间后静脉 食管静脉 支气管静脉 心包静脉
半奇静脉 2)半奇静脉 hemiazygos vein 起于左腰升静脉 T8
左侧下部肋间后静脉
副半奇静脉
食管静脉
3)副半奇静脉 accessory hemiazygos vein

温州医学院系统解剖之静脉

温州医学院系统解剖之静脉

肝门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⑤胃右静脉 ⑥胆囊静脉 ⑦附脐静脉
(起自脐周静脉网)
脾静脉 肠 系 膜 下 静 脉
现在是25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
温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3)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交通途径
①通过食管静脉丛形成肝门静脉与上腔静脉的交通。
上腔脉
肝 门
奇静脉、半奇静脉


食管静脉
6.肝门静脉的特点、途径和归宿。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 7.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的吻合部位及临床意义。
现在是29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
温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练习
1.关于面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A.起自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前方
B.注入颈外静脉
C.缺乏静脉瓣 √
D.直接与海绵窦相交通 E.与上颌静脉、舌静脉合成下颌后静脉
肝静脉
右肾上腺静 脉
1)壁支
膈下静脉 腰静脉 腰 升静脉
右肾静脉 右睾丸静脉
2)脏支
左、右肾静脉 右睾丸(卵巢)静脉
右肾上腺静脉
肝静脉
下腔静脉
左肾上腺静脉 左肾静脉 左睾丸静脉
左睾丸静脉容易发生静脉曲张,严重者可致不育。
温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现在是22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
(5)肝门静脉系
椎外静脉丛
椎内静脉丛
互相吻合
椎内后静脉丛
沟通颅内、外静脉
脊柱静脉丛向上 经枕骨大孔与硬脑 膜窦交通,向下与 盆腔静脉丛交通。
沟通上、下腔静脉
现在是17页\一共有36页\编辑于星期三
椎外后静脉丛
温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椎内前静脉丛 椎外前静脉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通道之一。
2.下腔静脉系:
组成:由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
收集:收集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血。
行程:下腔静脉是人体最粗大的静脉,在第五腰椎高度由左、右髂总静脉合成,沿主动脉腹部的右侧上行, 穿膈的腔静脉孔入胸腔,注入右心房。髂总静脉由髂内静脉和髂外静脉在骶髂关节前方合成。
(1)下肢的静脉:
下肢深静脉都与同名的动脉伴行,收集伴行动脉分布区的静脉血。
(1)头颈部静脉
1)颈内静脉:于颈静脉孔处与颅内的乙状窦相续,下行至胸锁关节的后下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属支 颅内支:通过颅内静脉和硬脑膜窦收集脑膜、脑、视器等处的静脉血。
颅外支:主要汇集面部、颈部等处的静脉,其主要属支有面静脉。
面部危险三角——面静脉起于内眦静脉,与面动脉伴行,至舌骨平面汇入颈内静脉,面静脉借内眦静脉、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同于面静脉在口角以上一般无瓣膜,故面部尤其是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内的感染或疖肿,不宜挤压,以防止引起颅内感染。
3)髂总静脉:由髂内静脉动和髂外静脉在骶髂关节的前方汇合而成,斜向内上,
在第5腰椎体的右前方与对侧髂总静脉汇成下腔静脉。
2)颈外静脉:最大头颈部最大的浅静脉,沿胸锁乳突肌浅面下行,主要收集枕部和颈浅部的静脉血,合于锁骨下静脉。
3)锁骨下静脉:在第1肋的外侧缘续于腋静脉,伴锁骨下动脉走行,与颈内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成头臂静脉。
(2)上肢静脉:
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收集伴行动脉分布区的静脉血,最后合成腋静脉,后者延续为锁骨下静脉。
3.静脉之间的吻合更丰富,如静脉网、静脉丛;
分类(存在部位):
1.浅静脉——位于浅筋膜内,又称皮下静脉;不与动脉伴行,最后注入深静脉。
临床意义:临床上常经较大的浅静脉进行注射、输液和插管等。
2.深静脉——位于深筋膜的深面或体腔内,多与同名动脉伴行,引流范围与伴行动脉的分布范围大体一致。
1.上腔静脉系
脉切开的部位。大隐静脉也是下肢静脉动曲张的好发部位。
(2)盆部的静脉
1)髂内静脉:与髂内动脉伴行,其属支分为壁支和脏支。
壁支:收集伴行动脉分布区的静脉血。
脏支:包括直肠下静脉、、阴部内静脉和子宫静脉等。形成直肠静脉丛、膀胱静
脉丛、子宫静脉丛,各丛之间相互交通。
2)髂外静脉:是股静脉的延续,收集伴行动脉分布区的静脉血。
1)奇静脉:起自腰升静脉,穿膈沿脊柱右侧上行,在平第4胸椎高度呈弓形向前跨
过右肺根上方,注入上腔静脉。奇静脉沿途惧右侧肋弓后静脉、支气管
静脉、食管静脉和半奇静脉的血液。
2)半奇静脉:半奇静脉收集食管静脉、左侧下部肋间后静脉的血液。
3)副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收集左侧中、上部的肋间后静脉的血液。
4)椎静脉丛:位于椎管内、外,椎静脉丛是沟通上、下腔静脉系和颅内、外静脉的
教案
课程名称
解剖学基础
年级
一年
专业、层次
护理专业
授课类型
理论课(新课)
学时
4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七章 脉管系统 体循环静脉
教案的讨论与设计:
1、体循环静脉和动脉一样,知识点都比较散乱,学生学习时难于抓到纲要。
2、另外学生在之前学过的体循环动脉会对本节的学习产生干扰,学生在记忆体循环静脉是往往会和体循环动脉相混淆。
5.总结:20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门静脉的属支和收集范围
重点:门静脉的属支和收集范围、静脉角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标本模型演示观察,讨论
教学作业:
解释静脉角、面部危险三角,简述肝门静脉的合成、属支、收集范围及吻合支。
学生学习方法: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活动,思维要随老师的讲解而动,适当做些课堂记录,课后及时复习、完成习题集相应的作业。
课后记(包括教学目标的测评,教学反馈与矫正等)详见单元续页后
(续页)
教学过程:
(二)体循环的静脉
特点:
1.体循环的静脉起于毛细血管,止于右心房,与伴行的动脉相比,其数量多,管腔大,管壁薄而柔软、弹性小。
2.静脉一般有向心开放的静脉瓣,四肢的静脉瓣比较多,下肢更多;静脉瓣是防止血液逆流的重要结构。受重力影响较大,血液回流比较困难的部位如四肢,静脉瓣较多,而大静脉、肝门静脉及头颈部静脉一般没有静脉瓣。
3、根据以上两个特点,教师在授课时仍然以画图方法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体循环静脉的框架,并且要用对比记忆法对体循环动脉和静脉进行对比,让学生加深记忆痕迹。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体循环的静脉
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
1.复习旧课:12分钟
2.体循环静脉的特点:13分钟
3.上腔静脉系:52分钟
4.下腔静脉系:63分钟;
下肢浅静脉主要有小隐静脉和大隐静脉
1)小隐静脉:在足外侧缘起自足静脉弓,经外踝的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到
(月国窝处穿孔深筋膜注入(月国)静脉。
2)大隐静脉:是全身最大的浅静脉,足内侧缘起自足背静脉弓,经内踝前方,沿小腿侧面、膝关节后内侧、大腿内侧面上行,在腹股沟韧带下方注入股静脉。
临床意义:大隐静脉行于内踢的由上腔静脉及其属支构成。其主干是上腔静脉。
收集范围:头颈部、上肢、胸部(心和胸除外)等上半身的静脉血。
行程:是一粗大的静脉干,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1胸肋结合处后方汇合而在,沿升主动脉的右侧垂直下行,注入右心房。上腔静脉在注入在心右房之前还有奇静脉注入。
头臂静脉:又称无名静脉,左右各一,由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为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头臂静脉主要收集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血液。
浅静脉:包括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
1)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逐渐转到前臂前面的桡侧,经肘部的前面,在
肱二头肌的外侧上行,再经三角肌胸大肌之间,穿深筋膜注入腋静脉或
锁骨下静脉。在肘窝处头静脉借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交能。
2)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沿前臂尺侧上行,在肘部转到前面,在肘窝
处接受肘正中静脉后,再经肱二头肌内侧沟到达臂中部,穿深筋膜注入
肱静脉,或与肱静脉汇合成腋静脉。
临床意义:贵要静脉较粗,位置恒定、表浅,其注入处与肱静脉方向一致,临床常
用此静脉作穿刺。
3)肘正中静脉:位于肘窝的前方,变异较多,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临床意义:临床上常在肘部浅静脉进行注射、输液或采血。
(3)胸部的静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