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观察
小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及疗效的影响
140中国处方药 第18卷 第12期·疗效评价·处理,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预防性使用PEG-rhG-CSF,能够有效降低老年肺鳞癌患者化疗相关重度ANC减少和FN的发生率,保证化疗按时进行;同时显著缩短rhG-CSF使用天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 陈洁,郝学志,程芳,等. 高龄肺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J]. 中国肺癌杂志,2016,19(10):675-678.[2] Chrischilles E1, Delgado DJ, Stolshek BS, et al. Impact of age and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use on hospital length of stay for febrile neutropenia in CHOP-treated non-Hodgkin’s lymphoma[J]. Cancer Control, 2002, 9(3):203-211.[3] Renwick W,Pettengell R,Green M. Use of filgrastim and pegfil-grastim to support delivery of chemotherapy: twenty years of clinical experience[J]. BioDrugs, 2009, 23(3):175-186.[4] Crawford J, Rodgers GM.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myeloid growth factors and intravenous iron: when, what, and how[J]? 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14, 12(5):821-824.[5] 石远凯,许建萍,吴昌平,等.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多中心上市后临床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4):679-684.[6] Pfeil AM, Allcott K, Pettengell R, et al. Efficacy,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long-acting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 for prophylaxis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J]. Support Care Cancer, 2015, 23(2):525-545.[7] Rofail P, Tadros M, Ywakim R, et al. Pegfilgrastim: a review of the pharmacoeconomics for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J]. Expert Rev Pharmacoecon Outcomes Res, 2012, 12(6):699-709.[8] Yang BB, Savin MA, Green M. Prevention of chemotherapy-inducedneutropenia with pegfilgrastim: pharmacokinetics and patient outcomes[J]. Chemotherapy, 2012, 58(5):387-398.[9] Gridelli C, Perrone F, Gallo C, et al. Chemotherapy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the Multicenter Italian Lung Cancer in the Elderly Study (MILES) phase Ⅲ randomized trial[J]. J Natl Cancer Inst, 2003, 95(5):362-372.[10] 林建光,许天文,傅德强,等.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一线治疗40例晚期肺鳞癌的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8):394-397.[11] Fortner BV,Schwartzberg L,Tauer K,et al. Impac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 on quality of life: a prospective pilot investigation[J]. Support Care Cancer, 2005, 13(7):522-528.[12] 杨晟,何小慧,刘鹏,等.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2018,42(12):626-631.[13] Holmes FA, O’Shaughnessy JA, Vukelja S, et al. Blinded,randomized, multicenter study to evaluate single administration pegfilgrastim once per cycle versus daily filgrastim as an adjunct to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stage II or stage III/IV breast cancer[J]. J Clin Oncol,2002, 20(3):727-731.[14] Green MD, Koelbl H, Baselga J, et al. A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multicenter phase Ⅲ study of fixed-dose single-administration pegfilgrastim versus daily filgrastim in patients receiving myelosuppressive chemotherapy-[J]. Ann Oncol, 2003, 14(1):29-35.[15] Lambertini M, Del Mastro L, Bellodi A, et al. The five “Ws” for bone pain due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s (G-CSFs)[J]. Crit Rev Oncol Hematol, 2014, 89(1): 112-128.[16] Pawloski PA, Larsen M, Thoresen A, et al. Pegfilgrastim use and bone pain: a cohort study of community-based cancer patients[J]. J Oncol Pharm Pract, 2016, 22(3):423-429.肺癌在临床较为多见,近50年来,该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死亡率已位列恶性肿瘤首位[1]。
吉非替尼挽救性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初步观察
吉非替尼挽救性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初步观察李志革;宋向群;于起涛;曾爱屏;周达;何剑波;王惠临【期刊名称】《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年(卷),期】2007(14)5【摘要】为了观察吉非替尼(gefitinih)挽救性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给45例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mg/d,直至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毒性(至少30d)。
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51.1%(23/45),其中CR3例,PR20例,SD5例,疾病控制率为62.2%(28/45)。
中位生存时间为4个月,其中有效者为7个月,无效者则为2个月.1年生存率为21.3%。
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皮疹(64.4%)、腹泻(31.1%)和恶心呕吐(24.4%)。
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的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有望成为晚期NSCLC一线或二线治疗标准。
【总页数】2页(P385-386)【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喹唑啉类;癌,非小细胞肺【作者】李志革;宋向群;于起涛;曾爱屏;周达;何剑波;王惠临【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化疗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厄洛替尼挽救治疗吉非替尼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J], 罗大先;龙建林;丘金凤;余敏;邹炳文;周麟;卢铀;黄媚娟2.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J], 胡晓莉;殷咏梅3.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J], 曲怡梅;廖国清;王红梅;刘鹏辉;李亮亮4.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观察 [J], 王希龙5.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六例的临床观察 [J], 徐媺;徐艳霞;高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吴肇春【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7(8)16【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采用盲选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培美曲塞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吉非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存期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较对照组高(P<0.05),无进展生存期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的近期疗效显著,生存期长,有临床应用价值.【总页数】3页(P78-80)【作者】吴肇春【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药学部,福建南平 3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相关文献】1.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的meta 分析 [J], 侯彦丽;杨拴盈;李维;明宗娟;戎彪学;张学德;刘晓丽2.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的对比分析 [J], 吴礼成;樊哲3.吉非替尼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生存的临床预测因素——两项Ⅱ期临床研究的综合分析 [J], 赵媛媛;张阳;赵洪云;吴敬勋;蒋玮;薛聪;张力4.吉非替尼、培美曲赛分别联合顺铂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J], 朱强辉;王敬洋5.真实世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或埃克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J], 王化锋;艾江山;胡世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靶向治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领域取得的新突破口,其中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的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是目前晚期NSCLC靶向治疗最大的热点。
本研究采用旨在观察EGFR-TKI类药物之一吉非替尼对晚期N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经过病理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确诊为NSCLC,腺癌,存在可测量病灶;②预计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③临床分期为Ⅲ期、Ⅳ期者;④患者自愿参与,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心、肺障碍;②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③精神障碍、意识不清;④怀孕、哺乳期妇女。
随机数表法将60例晚期NSCLC 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52.53±8.67)岁;Ⅲ期18例,Ⅳ期12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3.82±8.19)岁;Ⅲ期16例,Ⅳ期14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赛珍,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103287)联合顺铂(诺欣,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812)化疗,根据患者体表面积,以培美曲塞500mg/m2静脉滴注,顺铂75mg/m2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接受口服吉非替尼[易瑞沙,阿斯利康(无锡)贸易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70047]治疗,250mg/d。
两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
治疗期间若出现肿瘤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则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1)免疫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的变化情况,并比较组间差异。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对癌胚抗原的影响
病控制率为 7 %. 0
22 不 良反应 .
表 2 患 者 不 良反应 统 计
本研究应用吉非替尼一线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2 例, 3
结 果 显示 :RO例 ,R 1 ,D4例 ,D7例 ,疾 病 控 制 率 为 C P 2例 S P
1 治疗 方法 . 2
2 3例 N C C患者分为 吉非 尼治疗控 制 SL
组 和 未控 制组 , 制 组 1 患 者 , 控 6例 未控 制组 7例 患 者 。 采 用 以
下治疗方 法治疗 : E服吉非替 尼 2 0m /, ① l 5 gd 直至 肿瘤进 展或
发生不可耐受 的不 良反应 ;②根据经济状况选择减量或停药 ;
( E IT 评 价 肿 瘤 治 疗 疗 效 , 为 完 全 缓 解 ( R)部 分 缓 解 R CS ) 分 C 、
1 临床资 料 . 1
2 例 , 6例 , 1 ; 3 男 女 7例 年龄 5 2岁 ~ 8岁 , 7 中位年 龄 6 5岁 ; 其
中 , 癌 l , 癌 3 , 腺 癌 0例 , 分 型 1例 ;N 分 期 腺 9例 鳞 例 鳞 未 TM Ⅲ 期 9例 , Ⅳ期 l 4例 ; 骨 转 移 2例 , 转 移 1例 , 肺 转 移 有 脑 双 8例 , 肝转 移 3 , 并 胸 腔 积 液 9例 。 至 2 0 例 合 截 0 9年 5月 3 1日, 死 亡 5例 , 进 行 全 身 化 疗 , 患 者 继 续 应 用 吉 非 替 尼 治 1例 5例
7 %. 0 主要不 良反应是皮疹 和腹泻 , 次是皮肤瘙痒 , 其 少见的有
轻度转氨酶升高, 未见间质性肺炎。O a oo 4 km t等『 l 认为治疗前血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马立辉;韩云娟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21(14)4
【摘要】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
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山东省聊城市光明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非
小细胞肺癌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
观察组选择吉非替尼治疗,对照组选择厄洛替尼治疗。
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
81.0%(χ^(2)=4.086,P=0.04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8%,低于对照组的19.0%(χ^(2)=4.086,P=0.043)。
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提升整体效果,改善患者病情,不会产生相对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性更高。
【总页数】3页(P11-12)
【作者】马立辉;韩云娟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光明眼科医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高剂量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脉冲治疗继发性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单中心、单臂、Ⅱ期临床研究∗
2.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
安全性评价3.比较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4.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5.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EGF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EGF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摘要】吉非替尼是一种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其对患者体内VEGF和T淋巴细胞亚群均有影响。
本研究分析了吉非替尼对VEGF 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机制,并结合临床研究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果显示,吉非替尼能显著抑制VEGF的表达,并对T淋巴细胞亚群产生调控作用。
结论指出,吉非替尼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起到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未来肺癌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未来的研究应该继续深入探究吉非替尼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吉非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VEGF、T淋巴细胞、影响机制、临床研究、实验数据分析、作用机制、未来研究、总结Conclusion。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占据了所有肺癌病例的大部分。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尽管已有多种药物治疗方案被广泛应用,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患者的生存率仍然较低。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EGF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通过对吉非替尼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有望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EGF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从而深入了解吉非替尼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吉非替尼对VEGF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为肺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2. 探究吉非替尼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分析其对免疫调节的影响,为肺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支持;3. 揭示吉非替尼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4.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索吉非替尼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提供参考。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干预
关 键 词 非 小 细胞 肺 癌 ; 吉非 替尼 ; 不 良反 应 ; 护 理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7 文献标识码 : B
目前非 小 细胞肺 癌 ( NS C L C) 约 占肺癌 的 8 O , 晚期非 小 细胞肺 癌 的标 准一 线 治疗是 含 铂类 药物 的
能 耐 受 的不 良反应 , 随 访率 1 0 0 。
1 . 3 皮疹 分 度
皮肤不 良反 应 按 NC I — C T C AE( 3 . 0版 ) 标 准评
口服 吉 非 替 尼 治 疗 中 , 出现 皮 疹 共 2 1 例 ( 4 6 . 7 %) , 其中 I 度皮疹 1 0例 ( 2 2 . 2 ) ,Ⅱ 度 皮 疹 7例 ( 1 5 . 6 ) , Ⅲ度 皮 疹 4例 ( 8 . 9 ) ; 腹 泻 6例 ( 1 3 . 3 ) ; 皮 肤 干 燥 6例 ( 1 3 . 3 9 / 6 ) ; 口腔 溃 疡 2例 ( 4 . 4 %) ; 转 氨 酶升 高 2例 ( 4 . 4 ) 。
大, 有继 发感 染 的可能 [ 3 ] 。 2 结 果
临床 标 准 治疗 的一 部分 , 与传 统 化 疗 相 比具 有 无 可
比拟 的优越 性 _ 1 ] 。肺癌 分子 靶 向治 疗 常用 的治疗 靶
点有 : 细胞 受 体 、 信 号传 导 和抗 血 管 生成 等 , 其 中表
皮 生 长 因子 受 体 ( E G F R) 是 目前 最 为 主 要 的 靶 点 ,
有 多种 药 物均 是 针 对此 靶 点 , 临床 应 用 中常用 的药 物 有 吉 非替 尼 ( 易瑞沙) 和 厄洛 替 尼 ( 特罗凯) 等, 并 取得 很好 疗 效 。吉非 替尼 是高 特 异性 的表 皮生 长 因 子 受体 络 氨 酸激 酶 抑 制剂 , 通 过抑 制 表 皮 生 长 因子 受 体 的磷酸 化及 下游 信 号传 导 、 侵袭、 转 移 促进 其死 亡, 延 长肿瘤 生 存期 ] 。随着 分 子靶 向治疗 的开展 , 科学、 有 效 的护 理配合 成 为治 疗 的有效 保 障 。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体会
n o t gJ . d C n e — e d 1 9 , 3 1 )2 4 — a dvmin [] Me o sN w R me , 94 4 ( 1 : 2 1 i
注 : ] =0 2 39 P>O 0 c .7 , .5
2 5 2 S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体会
白血病化 疗 引起 的恶 心 呕 吐对 于 患者 来 说 是 最常 见 的不 良反应 , 重 者可 导 致化 疗 的 中断 , 严 因 此, 迅速 抑制该 症 状对于 改善 患者化疗 期 间生活 完 全 控 制 :4h无 恶 心 2
呕吐 或 无 呕 吐稍 有 恶 心 ; 本 控 制 : 4 h内 呕 吐 基 2
吐算 1 ) ①无 ( : 呕吐 ; 轻度 ( :4h内 次 : 一) 无 ② +)2 ( .6 比较 , 明显差 异 ( 9 7 %) 无 P>0 0 ) 且这 些不 良 .5 ,
反应 均较轻微 , 因不 良反应而 中断用药者 。 无
3 讨论
1 ~2次呕 吐 ; 中度 ( +) 2 ③ + :4h内 3 ~5次呕 吐 ; ④ 重度 ( ++) 2 + :4h内呕 吐 5次 以上 。
2 结果
瘤药 物 引起 的恶 心呕 吐有强力 、 持久 的抑制 作用 。 本 项临床 试验 中, 酸 雷莫 司 琼 对 4 盐 5例 白血 病患 者化 疗 后 呕 吐的 完 全 控 制 率 达 7 . %、 1 1 有效
2 1 疗效 分析 两组 疗 效 比较 见 表 2 不 良反 应 . ,
林 志, 杨友花 , 李琳 琳 , 董光 华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吉 非 替 尼 (rs ) I s 治疗 化 疗 失败 的晚 期 非 小 细 胞肺 癌 ( sl 的近 期 疗 效 和 毒 副 反 应 。 ea Nc ) c 方法 2 2例 化 疗 后失 败 的 晚 期 N e sl c病例 ,6例 有肺 内转 移 , 1 2例 脑转 移 , 例 骨 转 移 。 吉 非替 尼 2 0mg 次 , 4 5 / 1次 /。 d 口服 , 组 服 药 1至 4个 月不 等。 结 果 客 观 有 效 ( 全 完全 缓 解 +部 分 缓 解 ) 5 % , 病控 制 率 为 6 % , 率 4 疾 O 中位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生存分析共3篇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生存分析共3篇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生存分析1在今天的医学领域中,吉非替尼已经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药物。
它是一种口服靶向治疗药物,能够通过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尽管吉非替尼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已经有所证实,但是它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生存率仍需进一步探究。
数十年来,肺癌一直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
NSCLC是一种病变的肺部组织类型, 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不高,生长速度较慢, 症状轻微,且不会如同小细胞肺癌那样迅速扩散到其他器官中。
由于肺癌的强烈侵袭性和迅速生长性,即使是经过正规的化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还是有许多的患者最终无法控制病情。
因此,研究治疗NSCLC 的新疗法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共同目标。
在晚期NSCLC的治疗中,吉非替尼作为一种口服靶向治疗药物被广泛使用。
在吉非替尼的治疗过程中,它将与患者的癌细胞内部的一些特定受体结合,从而阻碍相关的信号通路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而且过去的实验表明,吉非替尼不仅在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一项针对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303名接受口服吉非替尼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进行了严格的随访观察及相关数据统计。
结果表明吉非替尼可作为晚期NSCLC的首选治疗方案进行使用。
患者在接受了吉非替尼治疗后的最长生存时间达到了20个月以上,相较于传统的化疗和同类新药物治疗的患者结果正在逐渐地被证实。
值得注意的是,吉非替尼的治疗并非没有缺陷,其中部分患者存在药物耐药现象,这一点也是需要引起医生和患者的关注。
因此,在使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之前,严格的疗效评估和有效的筛选工作非常重要,既能够保证疗效的实现,也能够预防患者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总的来说,虽然吉非替尼在治疗NSCLC患者中的疗效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但是它已经被证明是在治疗晚期NSCLC患者中的一个非常有前途和有效的药物,能够带给患者生存上的希望和改善。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70例临床疗效观察
用 检验 ,P < 0 . 0 5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试验组 有效率 显著高 于对照组 ,疾病控 制率为 9 4 . 2 %,显 著高于对照组 的 7 1 . 5 %,对照组疾 病进展情况显著高 于试验组 ,
患者 7 O 例, 展 开病例对照研究 , 分为对照组 和试验组 , 各3 5 例, 对照组常规放化疗 ,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吉非替尼 口服 , 评 价两组 临床治疗效果 。 结果 : 试验组患者疾病进展仅 为 2 例, 显著低 于对照组 的 1 0 例, 试验组疾病控制率高达 9 4 . 2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 1 . 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P < O . 0 5 ) 。 结论 :吉非替尼作为靶 向治疗 的前沿药 物可 以特异性 阻断其靶点 的生物学功能 , 从分子 学水平逆转肿瘤细胞 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治疗晚期非小细胞
病史等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具有可比性 。
1 . 2 方 法
瘤 首位 。非小 细胞癌是肺 癌的重要组 织病理学 分型之一 ,主要 包 括鳞状上 皮细胞 癌、腺癌 、大细胞癌 和其他 等 】 。肺 癌 的治 疗 主要依据 其组织学特性 ,非小细胞 癌的晚期 主要 采用靶 向治 所 在 医院 2 0 0 8 年5 月一 2 0 1 1 年 5月收治 的 7 0例- : l l  ̄ s J , 细 胞肺 癌
患者展开病例对照研究 ,具体结果分析报 道如 下。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 般 资料
情况 和影像学检查疗效分 为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稳定和进展 , 其 中有效率 =完 全缓解 +部分缓 解 ;控制率 =完全缓解 +部 分
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观察与护理
为主 ,及 时给予对症处理后均缓解 ,无停药者。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 N S C L C安全有效 ,不 良反应轻 ,用药前后 正
确有效 的护理可 以保障用药安全 ,减轻患者 因服 药 引起的不适 ,从而可 以提 高用药依从性 ,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 。
【 关键词】 吉非替尼;癌,非小细胞肺 ; 护理 【 中图分类号】R4 7 3 . 5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1 6 7 4— 3 2 9 6( 2 0 1 3 )0 6- 0 1 3 7 - 0 2
c e p t o r —t y r o s i n e k i n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E G F R—T K I ) ,是第一 个应用
治疗 支持 。②加强用药前宣教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常见不 良反
应及 预防措施 ,强调出现不 良反应时应立即告知医务 人员 ,不
回顾性分析 3 4
例 吉非替尼单 药治疗晚期 N S C L C患者的资料 ,通过 用药前宣教及 心理 护理 ,用药期 间协助 患者 正确 、有 效服 药 ,用 药
3 4例 患 者 治疗有 效 率 为 2 9 . 4 1 % ( 1 0 / 3 4) ,疾病 控 制率 为
7 3 . 5 3 % ( 2 5 / 3 4 ) ;不 良反应以皮疹 ( 1 6 / 3 4 ,4 7 . 0 6 %) 、 胃肠 道反 应 ( 1 5 / 3 4 ,4 4 . 1 2 %) 和腹 泻 ( 1 1 / 3 4,3 2 . 3 5 %)
要擅 自处理 ;告知患者正确服药方法 ,严格遵 医嘱按 时按量服 药 ,漏服 时不能超量服用 。 ( 2 ) 给药 的护理 :① 协 助患 者正
确服药 。服药后如有不适 ,可饮水 1 0 O a r l ,对有吞 咽困难 的患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叶惠兰【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10【摘要】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短期疗效、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3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TNM分期Ⅲ 期b~Ⅳ 期)NSCLC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口服吉非替尼治疗,对入组对象随访至2017年3月截止,观察生存期,并在治疗6个月后评价其短期疗效、患者生活质量及症状改善状况.结果 62例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80.64±10.82)d;治疗3个月后,62例患者中,CR(2例)、PR(10例)、SD(20例)、PD(30例),疾病控制率为51.61%;治疗3个月,本组患者KPS评分为(78.82±9.04)分,较治疗前(54.25±10.71)分提升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仅短期疗效好,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症状,且生存期较长.【总页数】2页(P140-141)【作者】叶惠兰【作者单位】射阳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盐城 22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相关文献】1.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后出现耐药后行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及预后评估 [J], 陈霞2.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J], 李华兴;刘爱武;康渭岚;丘伟贤;苏国兰;黄伟豪3.吉非替尼单药治疗与联合化疗对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J], 靳桂红;王道军;马朝峰4.培美曲塞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J], 姜程玉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给予吉非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徐锋;张雅军;都瑾;刘笑春;韩纪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作业
中医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039011129摘要:当今社会,肺癌在所有癌症中死亡率居高,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具有起病隐匿的临床特点,在疾病的早期临床不易发现特异性症状,故在临床确诊时多属国际肺癌分期(TNM)的晚期,其预后较差。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多以化疗、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晚期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代表药物吉非替尼,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使部分肺癌患者的肿瘤显著缩小,缓解癌症症状。
但临床仍可见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功肾功代谢异常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着近代研究水平的逐渐提高,中医药的临床运用更加灵活,诸多临床数据显示,中医药与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相结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既可提高病灶控制率,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免疫功能等,又可减轻吉非替尼的不良反应并延长或逆转吉非替尼耐药的发生,故中医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具有现实临床意义。
本文就近几年相关临床研究,从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剂这三种中药剂型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中医药;吉非替尼,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在当今社会,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国际研究癌症机构(IARC)统计显示,肺癌占所有癌症的15%左右,其死亡率居首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具有起病隐匿的临床特点,在疾病的早期临床不易发现特异性症状,患者多见有咳嗽、胸痛等不典型症状,故在临床确诊时多属国际肺癌分期(TNM)的晚期,可见有局部转移或远行转移,其预后较差,甚至失去手术根除的机会。
在临床治疗上,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是以西医治疗为主导,多以化疗、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在化疗方面,中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是含铂的两种联合方案,在接受化疗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可服用靶向药物进行控制。
晚期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代表药物吉非替尼,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使部分肺癌患者的肿瘤显著缩小,缓解癌症症状,使用方便快捷。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28例疗效观察
2七 台河 市人 民 医院 医务 科 , . 黑龙 江 3伊春 市 医院放 射科 , . 黑龙 江 伊春 2 40 ; 12 0 130 ) 5 0 0
七 台河 14 0 ; 5 6 0
【 摘要】 目的 评价吉非替)(es 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Is )  ̄r a 分析与疗效
最高 的恶性肿瘤 , 年生存率 只有 1% 1%, 5 2 一 5 晚期 病理 , 考虑肺泡细胞癌。2 例接受过超过 4 4 个周期的 NS L C C的 中位 生 存 期 约 为 8 1 个 月 。局 部 晚 期或 化疗 , 例接 受 过放 疗 治 疗 , 例没 有 病 理 的为初 治 。 —O 8 4 晚期 N C C采用 联合 化 疗仅 能使 死 亡风 险下 降 其 化疗 的前具 有具 体检查 明确 客观 临床观察指 标 , SL 并 2 %.2 , 且 近年 没 有 显 著 突破 。对 于经 现 有 经 各项 检查排 除化疗 禁忌 , 6 3 %” 而 其肝 肾功能 、 血象均 正常 , 的各种 治 疗手 段 治疗 失 败 的 NS L C C患 者 , 目前 已无 K rosy a f 评分I6 分。病例选择情况见表 1 n k > 0 。 有 效 的治疗 方 法 , 因而 仅 能给予 姑 息对 症治 疗 , 以减 表 1 病例选择情况 ( ) 例 轻患者的痛苦 , 改善生存质量 , 延长生存期。 分子 靶 向治疗是 近年来 进入肺癌临床试验 的新治 疗方 法 。吉 非替 ) I sa (D13) 20 年 5 在  ̄(es)Z 89是 03 r 月
5 无新病灶出现 , 持续 4 周以上 ; 进展 等 重 要 脏 器 功 能正 常 ; 血 常规 及 血液 生化 检 查 均 增大不超过 2 %, ⑤ (rges n dsae P : 瘤病 灶 的两径 乘 积增 大 Po rsi i s, D)肿 o e 正常 。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林国勇【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21(40)36【摘要】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其安全性。
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划分,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
对照组使用常规化疗方式对患者施以治疗,研究组使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方式对患者施以治疗。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7.50%和12.50%,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4、5.591,P=0.019、0.018);研究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中CA125为(60.11±4.10)ng/mL、NSE(5.83±2.29)ng/mL、CYFRA21-1(22.07±4.33)ng/mL,各项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32,6.084,3.458,P<0.001)。
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治疗中选择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方式,其临床效果较为理想,能够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研究。
【总页数】4页(P100-103)【作者】林国勇【作者单位】莆田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高剂量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脉冲治疗继发性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单中心、单臂、Ⅱ期临床研究∗2.吉非替尼联合培美曲塞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疾病稳定时程与生存关系的分析——吉非替尼中国注册临床研究的回顾分析4.比较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5.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分析
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分析赵明芳;胡雪君;刘云鹏;于萍;金波;滕月娥;张敬东【期刊名称】《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年(卷),期】2007(14)9【摘要】收集我科2005年2月~2006年9月病理确诊的复发/转移或局部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36例,单药口服吉非替尼(易瑞沙)250mg/kg,>30d,分析影响吉非替尼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因素。
结果:36例患者均可评效,CR1例,PR25例,SD4例,PD6例,客观有效率为72.2%,疾病控制率为83.3%。
吸烟与RR、DCR、TTP时间相关(P值分别为0.049、0.024和0.03344),性别、年龄与RR相关(P值分别为0.026和0.028),KPS<60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482;总的中位TTP为5.5个月。
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依次是皮肤干燥、皮疹、腹泻、指(趾)甲改变等不良反应,皮肤干燥和皮疹与RR相关(P值分别为0.012和0.022)。
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大多为轻-中度,可耐受。
吸烟是预后不良因素,性别、年龄、皮肤干燥和皮疹与近期疗效相关。
【总页数】3页(P716-718)【关键词】癌,非小细胞肺/药物疗法;喹唑啉类;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回顾性研究【作者】赵明芳;胡雪君;刘云鹏;于萍;金波;滕月娥;张敬东【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观察 [J], 隋东江;王蓉美;李伟生;赵海霞;李海燕2.观察西黄胶囊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r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 [J], 何凤姣;易海燕;周芳;简小兰;陈思勤3.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观察 [J], 吴学刚4.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J], 许建萍;张湘茹5.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疾病稳定时程与生存关系的分析——吉非替尼中国注册临床研究的回顾分析 [J], 吴敬勋;赵洪云;张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8-23T11:17:58.3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作者:王佳梅谭小飞
[导读]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配对比较法将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入的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观察组各35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吉非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065-02 非小细胞肺癌属于临床中常见的肺癌类型,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且受多因素影响,该病症发病率逐渐提高[1]。
由于非小细胞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表现而容易被患者所忽视,一旦确诊时往往已经处于晚期,丧失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
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尤其是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化疗用药种类日益多样。
为探寻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本次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配对比较法将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入的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观察组各35例。
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8岁~68岁,平均年龄(57.84±1.06)岁;临床分型:鳞癌17例、腺癌10例、大细胞癌8例;TNM分期:ⅢB期19例、Ⅳ期16例。
观察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50岁~68岁,平均年龄(57.89±1.04)岁;临床分型:鳞癌16例、腺癌10例、大细胞癌9例;TNM分期:ⅢB期23例、Ⅳ期12例。
纳入标准:(1)男女不限;(2)TNM分期ⅢB期及以上者。
排除标准:(1)小细胞肺癌者;(2)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两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分组比对。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为期2个月的治疗,对照组采取多西他赛(江苏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43)75mg/m2静脉滴注,滴注时间≥60min、每月1次。
观察组口服吉非替尼(英国阿斯利康公司,国药准字H20140471)250mg/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选取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总有效率包括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具体判定标准如下:完全缓解:目标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目标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好转:目标病灶长径总和缩小0%~30%;病变进展:目标病灶长径总和增加或出现新发病灶,上述标准维持时间均在4周以上;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等级资料以Z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观察组更高且差异尤为明显,见表1。
3.讨论
近些年来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经过多年的临床摸索与实践,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得到了明显提高,尤其是随着医药技术的快速发展,治疗该病症的药物日益多样,患者生存率大幅提高。
吉非替尼是一种新型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因其摆脱了既往化疗药物静脉给药的不足,口服给药更加方便且患者依从性更高,日益引起临床的重视。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口服吉非替尼治疗,总有效率51.43%,明显高于同期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对照组37.14%。
疗程结束后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脱发发生率分别为40%、20%、51.43%和25.71%、8.57%、37.14%,二者相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且各指标差异尤为明显。
据此结果可知,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
原因在于该药物能够竞争表皮生长因子受
体酪氨酸激酶催化区域上的Mg-ATP结合位点,继而阻断信号的传导,同时抑制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加之该药物可降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率,通过途径实现治疗的目的[2]。
由于其疗效理想,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线用药方案。
我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亦推荐将其应用在局部晚期/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亦或是含铂类方案/多西他赛治疗失败的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中[3]。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选取吉非替尼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时需对肿瘤组织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检测,以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
综上所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银叶,朱波,贾美莹.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12):1978-1980.
[2]肖雪.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0):90+93.
[3]舒坚.用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