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信息教案

合集下载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信息及其特征教案1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总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引入: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

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课件演示)1、载体依附性(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无处不在的信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的传播方式,了解计算机是获取、处理信息的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信息加深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并能说出生活中的信息和信息的传播方式。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信息的获取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的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能说出生活的信息和信息的传播方式。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总第课时上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内容】无处不在的信息【教学准备】1.整队(排队)、排位置。

2. 讲解上课规则和有关纪律要求。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播放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图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21世纪是信息时代”这句话,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信息吗?学生一边观看幻灯片一边回答:“看到的新闻,听到消息,学到知识都是信息。

给学生展示四张代表四季的图片,让学生回答从图片获取到的信息,加深学生对信息的理解。

二、信息的传播方式教师:现在我们有许多传播信息的方式,大家能否举例呢?(幻灯片暂停播放)请学生举手回答,并给予鼓励。

学生:交谈、看书、打电话、上网、和无线电通讯等。

(教师一边播放幻灯片)三、信息技术重要工具让学生来认识一下计算机家族:笔记本电脑、手机、MP3播放器等。

同学回答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边看幻灯片边回答)四、小结将幻灯片重新播放一次,中途不作停顿,学生看完后,教师请几个学生来讲一下,信息传播方式中你看到了几种,分别是什么?计算机家族中你看到了几个成员,它们分别是什么?再请学生在课本找一找有没有其它的信息传播方式?计算机家族中还有没有其它的成员,说说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信息处理的好助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计算机,学会开机、关机,认识Windows桌面,认识“图标”、“任务栏”、“开始按钮”、“鼠标指针”等。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开机、关机,通过纸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渐熟练鼠标的操作。

信息技术教案(精选6篇)

信息技术教案(精选6篇)

信息技术教案(精选6篇)信息技术教案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白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常用输入、输出设备;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运用讲解、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激励法。

学生合作、交流完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传递的兴趣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培养正确的信息价值观以及对新知识的热情与渴求。

教学重点难点: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的认识。

教学准备:1、计算机、网络。

2、学生的美术作品。

3、扫描仪、数码相机、VcD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材料:(教师的表情给学生感觉好像很神秘)(1)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的作业等。

(2)让学生观看VcD2、展示信息材料后教师问学生:你们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还想明白什么?从而引出:信息与我们十分密切,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3、教师问学生:我们使用计算机能做些什么事情?学生回答如: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绘画、写、收发电子邮件等等。

(在此让学生充分发挥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教学新课1、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⑴让学生观察书上的熊猫“咪咪”利用计算机做事的四幅画面,同桌的同学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熊猫“咪咪”是透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绘画的?是透过什么设备看到自己正在画的画?是透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写字?是透过什么设备传声音?用计算机画的画、写的作文能够印在纸上吗?如何实现?(对回答的学生教师加以鼓励。

教师注意自己的引导作用)⑵由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接收了我们给它的信息;⑶让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向我们输出的信息。

⑷由学生的回答而总结出: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随时都在向计算机输入信息,而计算机也随时向我们输出信息。

⑸除了计算机还有网络也能够接收发送信息,还能够用扫描仪将照片或画面原样输入计算机内,也可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拍摄到的景物输入到计算机内等等。

教育部参赛_无处不在的信息_徐秀梅

教育部参赛_无处不在的信息_徐秀梅
/view/b4332e6f48d7c1c708a14564.html
你们把从网站里得到的这些消息,告知你的父母及更多的朋友,那么你们所知道的这些消息会从你的脑海中消失吗?当然不会。这说明信息具有什么特征呢?
信息的共享性
同学们再举几个身边的例子。
5、播放一段视频: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精彩片段:(设计意图%FA%D1%DD%D2%E5%A1%B6%BF%D5%B3%C7%BC%C6%A1%B7%C6%AC%B6%CE&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
/v_show/id_XNTE4MTA2NTA0.html
(七)板书设计
无处不在的信息
一、信息的概念:
二、信息的基特征: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上初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如果安排在教室里就是纯理论性课了,既空洞又抽象,讲得再好,学生也感到无味、枯燥。很可能从此让学生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因此我选择在多媒体计算机室,通过电子教室软件控制学生机,使用网络图片、视频、新闻网页等丰富资源,加之教师适当的讲解,即使没有学生参与操作的理论课,学生也学的津津有味,从此对学习信息技术也有了兴趣,有了兴趣对今后教学的顺利开展&cm=1&sc=0&lm=-1&fr=ala2&pn=3&rn=1&di=73018217450&ln=1986&word=%C3%E6%B0%FC%B5%C4%B1%A3%D6%CA%C6%DA%BC%B0%C9%FA%B2%FA%C8%D5%C6%DA%CD%BC%C6%AC#pn3&-1&di73018217450&objURLhttp%3A%2F%%2Fuploadfile%2F2011%2F0629%2F20110629110403922.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zsqo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312zAzdH3Fda88AzdH3FamdlAzdH3F8m0ma_z%26e3Bip4s&W359&H270&T11341&S20&TPjpg

《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教案

《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教案

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学习目标:1.认识信息及其重要性。

2.了解信息的特征。

3.了解信息数字化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学习任务:1.感受身边无处不在的信息。

2.通过一些实例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

3.通过字符ASCII码转换二进制活动认识信息数字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思考一下他们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信息有哪些?2.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二、认识信息及其重要性(10分钟)1.定义信息:信息是指能够传递和处理的事物或现象的表达形式。

2.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重要性: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帮助我们获取知识、做出决策、解决问题等。

三、了解信息的特征(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特征:信息具有多样性、传递性、载体依附性、时效性和价值性等特征。

2.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例如,文字是信息的表达形式,图片是信息的可视化形式,声音是信息的听觉形式等。

四、了解信息数字化对信息处理的意义(15分钟)1.解释信息数字化的概念:将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以便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存储。

2.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数字化对信息处理的意义:信息数字化可以使信息更加方便地存储、传输和处理,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五、感受身边无处不在的信息(10分钟)1.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找出一些常见的信息载体,如书籍、报纸、电视、手机等。

2.学生分享并讨论他们找到的信息载体以及其中包含的信息。

六、通过字符ASCII码转换二进制活动认识信息数字化(20分钟)1.介绍字符ASCII码:ASCII码是一种将字符转换为数字的编码方式。

2.进行字符ASCII码转换二进制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一段文本,让他们将每个字符的ASCII码转换为二进制形式,并记录下来。

3.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他们的转换结果。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将字符转换为二进制形式?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1.总结学习内容:回顾今天学到的信息及其重要性、信息的特征以及信息数字化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教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教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信息无处不在。

(2)知道在信息社会中,人人都离不开信息。

(3)了解信息的一些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实例讲解信息就在我们身边这一基本常识,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2)提高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在信息社会中,人人都离不开信息。

(2)认识信息的特征。

2.教学难点(1)认识在信息社会中,人人都离不开信息。

(2)了解信息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信息无处不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与信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吃饭、走路、读书、看报、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制作多媒体作品和建网站等,都与信息有关,信息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周围,我们不断接收信息,也不断发出信息。

(二)新课:1、师展示分析几种身边的信息案例请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活动与信息有关?学生回答,师给学生回答予以肯定并小结、归纳。

2、师展示分析几种网络上的信息案例提出如果一个人长时间与网络隔绝,不能与外界有任何形式的信息交流,可能会生病,并予以小结。

虽然信息不能充饥,也不能御寒,但人们离不开包括网络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就像人离不开空气和水一样。

3、师展示分析云存储信息案例提出一些问题。

师点名请学生回答。

做一些总结(三)信息活动分类:师:同学们都曾上网搜集,下载资料,制作电子作品,使用QQ 和E-mail……。

我们可以对这些信息活动进行分类。

请同学们完成本课第2部分的第1题内容。

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巡视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选择。

并做小结,归纳。

(四)拓展延伸:请学生谈一谈:①你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

②你想参加哪些信息技术活动。

③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扩大学校搞一次活动的影响。

板书设计无处不在的信息身边网络云端。

1.1 网络无处不在教案资料

1.1 网络无处不在教案资料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线路将地 理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互相连 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Leabharlann 计算机网络主要功能有哪些?
1、数据传送:
QQ、 E-mail 、IP电话、发送文件等。
2、资源共享: 包括软件和硬件
软件资源共享
软件资源 共享
硬件资源 共享
3、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网络对中学生来说,是利大于弊还

是弊大于利?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1.1 网络无处不在
A C
B



A
使 地 C球

变 得



B




第一节 网络无处不 在
什么是网络?生活中有哪些网络?
任 务 一
银行、邮局、图书馆、学校、家里、企业、医院等。
银 行:
开展的业务有:存款、取款、网上银行等。
邮 局:

了解邮政电子汇款业务,并与传统

邮政汇款业务的对比。
替补 电脑
第二组 电脑
第一组 电脑
4、分布处理
4个人共同完成4*100m项目,即每人分 别跑100m。
4、分布处理
4个人共同完成4*100m项目,即每人分 别跑100m。
什么是分布处理: 多台计算机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每台
计算机负责一部分数据处理任务。
替补 电脑
第二组 电脑
第一组 电脑
辩 题:

信息无处不在教案

信息无处不在教案

信息无处不在教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已经无处不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学生正确有效的使用信息已经成为一个挑战。

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信息素养,还要能够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

一、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素养是指人们信息获取、处理和运用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需要掌握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的处理这些信息。

因此,学校应该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育中的一项内容进行考虑。

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有多种手段,其中包括: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学生需要意识到信息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信息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更好的对待和使用信息。

2、提高学生的信息知识。

学生应该学习信息技术及与信息有关的科技知识,例如网络安全、互联网使用规则等。

3、发展学生的信息技能。

学生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例如快速搜索、信息分类和整理、信息评估等。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可以增加教学的灵活性,提高学习效果,并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1、电子白板电子白板是一种通过项目或电脑连接的设备,教师可以在它上面书写、演示,随意翻转等,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

电子白板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更是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一个层次,让教师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教学。

2、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利用多种媒体手段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例如声音、图片、视频等。

通过多媒体教学,视野会更宽阔,听觉和视觉的影响也会使学生更加专注。

3、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通过网上课程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课,不必受时间和地点限制。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讨论,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

网络教学的存在可以使学生利用自由时间进行学习,更好的理解每一门学科。

三、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信息素养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不应该被视为相互独立的内容,应该互相整合,共同为学生的信息能力服务。

例如,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信息搜索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要学会评估获取的信息的价值和可信度。

无处不在的信息教案

无处不在的信息教案

无处不在的信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点,理解信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信息的定义和特点2. 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3. 信息技术的种类和作用4. 信息素养的培养5.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信息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信息技术的种类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信息技术设备,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2. 互联网连接。

3. 相关的教学案例和资料。

4. 信息技术设备(如计算机、手机等)。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信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信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信息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信息技术的种类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信息技术设备,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信息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7.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信息实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收集和分享信息实例的质量,检验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 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信息技术设备时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技能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思考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信息技术公司或实验室,让他们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抵制网络不良信息教学设计(最终5篇)

抵制网络不良信息教学设计(最终5篇)

抵制网络不良信息教学设计(最终5篇)第一篇:抵制网络不良信息教学设计抵制不良网络信息教学目标:懂得如何防止沉迷网络游戏;教学重点:学会如何健康上网。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网络游戏及带来的危害。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二、网络利弊谈(二)小讨论:网络利弊谈1、网络的利:第一、开阔视野,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方便人们生活、学习、工作。

第二、可以上网聊天,倾吐心事,缓解压力;开博客,建论坛,与同学交流;发帖子,上传作品,张扬自己的个性。

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第三、可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2、网络的弊:青少年学生上网目的是好奇心、虚拟聊天、刺激游戏、甚至到网吧游戏,陷入了网络陷阱里。

有的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忘记了学习,有的人在网络中忘记了现实生活,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三、如何抵制网络游戏的诱惑?四、小结第二篇: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工作总结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工作总结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网络作为连接信息化社会的主要介质,以其便捷、高效、经济的运转与使用特征,而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生由于其人生观、社会观、道德观和世界观还未最后定型,很容易受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如何在小学生中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当前,非法破坏他人的数据、非法使用他人的信息及资源等网络犯罪盛行。

小学生正处于情感体验的高峰期,他们情感世界中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爱、或恨都有强烈的表现。

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被诱惑,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去寻找色情和暴力信息,导致道德意识淡化、道德行为扭曲,在网络中无拘无束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把自己和自己的情感甚至身处的社会都移入到网络中。

长期上网往往造成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和思维迟缓,甚至会出现自残的意念和行为,网络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冲击与种种负面影响,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有效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对小学生的侵害,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无处不在的信息教案大班反思

无处不在的信息教案大班反思

无处不在的信息教案大班反思无处不在的信息教案大班反思及详细描述介绍: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是无处不在的,教育领域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本教案旨在帮助大班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常见工具,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下面将对教案进行反思并展开详细描述。

一、教案反思1. 教案目标的设定:教案目标针对大班学生,旨在帮助学生:-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常见工具;-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2. 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案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介绍、常见工具的介绍以及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紧凑,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游戏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3.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既包括直接教学,也包括探究式学习。

通过直接教学,学生能够快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常见工具;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4. 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资源选择了适合大班学生的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增强学习效果。

二、详细描述1. 教学目标的设定: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大班学生:- 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了解信息技术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2. 教学内容的安排:1)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介绍(约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资源,介绍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例如在家庭中的应用、在学校中的应用、在医疗中的应用等等。

通过展示多样的场景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无处不在。

2)信息技术常见工具的介绍(约10分钟):教师介绍信息技术常见的工具,如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这些工具的外观和功能。

3)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约30分钟):- 实际操作:教师分发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台计算机或平板电脑。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使用一些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如文字处理软件、画图工具等,并让学生亲自操作。

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教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教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龙潭中学公开课教案(2020年下期)科目:信息技术年级:七年级执教:袁春星期:五节次:四上课班级:158备课时间:2020年10月29日执教时间:2020年10月30日课题: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2、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3、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提问,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并把握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2、通过日常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的广泛存在及重要价值,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包括旧课复习、新课导入、课堂小结、课堂练习等环节)一、情景导入1、预习教材P2-6页2、情境导入: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物品有:笔记本电脑、钢枪、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钢刀、火石。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得出最佳答案:指南针、钢刀、火石,对应信息、物质、能量,引出课题:信息。

现在让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

二、讲授新课(一)感受生活中的信息举例,引出什么是信息(二)什么是信息理解信息的定义,由书是不是信息,区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

(二)信息的特征1、共享性2、时效性3、价值性4、可处理性5、真伪性三、课堂小结1、小结2、练习题板书设计: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一、信息二、信息的特征用语言、文字、符号、声音、图形、1、共享性图像、视频、动画等方式传递的内容2、时效性或者意思。

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在信息中》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在信息中》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在信息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信息的不同表现形式及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信息无处不在。

2.通过分析图片中所包含信息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感知信息的游戏,体会信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增强感知、猎取信息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信息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区分生活中蕴含的信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儿歌“数鸭子〞,提出问题:(1)儿歌中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门前大桥下)(2)故事中出现了什么人物,有什么特点(赶鸭老爷爷,有花白的胡子)(3)赶鸭老爷爷有几只鸭(很多只,数不清)教师总结:从儿歌中可以猎取丰富的信息,如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等。

除了儿歌,在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生活中都有哪些信息呢今天就一起学习(生活在信息中)。

(二)新课讲授1.身边的信息教师讲解: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认真观察就会发觉身边的信息无处不在。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提出问题:(1)第—幅图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可以猎取哪些信息(推车的小男孩,车上装着南瓜、在冬季、下雪天)(2)第二幅图片呈现了什么内容,说明什么(禁止游泳的标识,说明标识所在水域不能游泳)(3)第三幅图片中是什么物品,有何作用(交通红绿灯,指示能否通行的交通信息)教师总结:除了图片中呈现的信息,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信号、现象和消息都包含着信息。

2.形式多样的信息教师讲解: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信息,如交通信息、天气信息等,信息也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开展“我做你猜〞游戏,游戏规则:同桌为单位,一人选择适宜的方法“描述〞题卡呈现的词汇,另一人依据“描述〞猜想题卡内容。

安排任务: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限时5分钟,思考并答复以下问题:(1)描述者如何了解需要描述的内容呢(观看题卡)(2)可以使用什么方法描述题卡内容(动作比划、言语描述、唱歌)(3)游戏中的信息是通过什么形式表现的(通过动作、声音、文字形式呈现)教师总结:信息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除了通过动作、声音、文字呈现外,还能通过气味、视频、图像等形式来表现。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1单元信息技术简介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传输等概念2、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3、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4、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主要任务: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哪些表现形式?2、信息技术课有哪些主要内容?应如何学习?3、计算机硬件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第1课时第1课无处不在的信息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2、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什么是信息?2、信息有哪些表现形式?3、信息是如何传递和交流的?4、什么是信息技术?教学步骤:导入:人类跨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方式。

我们应该从小树立科学观念,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问题一:什么是信息?关于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1)从广义上说,凡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能为人们感知的事物和现象都是信息源,人们可以从其中获取信息。

(2)从狭义上说,信息技术所关心的“信息”,是指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的信息。

(a) (b) (c) (d)看一看,从上图所示的画面中能得到什么信息?问题二:信息有哪些表现形式?信息本身是无形的。

信息必须借助某种媒体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文字、图像、声音是信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说一说:列举出一些在学习和生活中常遇到的信息表现形式。

问题三:信息是如何传递和交流的?(a) (b) (c) (d)想一想上图所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信息必须通过各种媒介来传递和交流。

想一想:请列举更多的信息传输工具,想一想它们是如何传递信息的?问题四: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为主干的现代科学技术。

优秀教案--信息及其特征

优秀教案--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一、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主要内容包括①无处不在的信息;②信息的基本特征。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体验信息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强化学生对信息基本特征的内化体验,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有效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甄别信息、运用信息的信息素养,为学生可持续学习信息技术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作为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一方面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参与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一定的使用信息技术的经验。

另一方面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概念性知识了解不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抽象思维能力、概念内化能力相对较弱。

同时,此节中学信息技术启蒙课,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以及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不多,所以这一节课对学生学法指导将对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学习有开启意义。

三、设计思路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并能列举身边的信息实例;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体验信息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有效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甄别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信息基本特征及应用;难点: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六、教学方法以创设《泰坦尼克号》情景为出发点,通过学生容易理解又乐于思考的问题层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交流、情景角色感受等教学手段突破重点,分解难点。

再以学生身边熟知的、感兴趣的信息实例来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让学生欣赏《泰坦尼克号》电影剪辑。

注:(电影剪辑时长1分7秒,包括5个镜头:①豪华的泰坦尼克号在大海上行驶的壮观场景②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的镜头③用烟花发出求救信号的画面④泰坦尼克号沉没的过程⑤救援人员在飘满遇难者尸体的大海上搜救)根据情境提出问题:①我看到、听到、感到……(什么),知道了、获得了、了解到……(什么)。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无处不在的网》反思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无处不在的网》反思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无处不在的网》反思反思:
此次活动,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讨论法,并用肢体表现模仿小鸟飞、蜜蜂飞、蜻蜓飞,使幼儿在宽松愉快的语言交往环境下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通过直观教学法结合多次欣赏,使幼儿更好的掌握诗歌的内容;通过谈话法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意境,为仿编诗歌打下了很好的铺垫。

根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通过小鸟的家、蜜蜂的家、鱼儿的家、蜻蜓的家,让幼儿听听看看讲讲做做,引导幼儿仿编诗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时,应多多让幼儿去感受去体会,教师应多引导、多提示、多模仿,深深的去体会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在仿编诗歌时,大多数幼儿都能理解,但作为教师应兼顾到个体差异,多关心、多帮助、多锻炼那些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幼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处不在的信息教案
第一课无处不在的信息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2、认识信息的重要性;
 3、了解收集、传递与处理信息的意义。

 【教学重点】
 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幺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数据、消息。

(有用,即有价值。

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