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艺术的起源 集体无意识说
美学概论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750年,德国美学家()的学术专著《美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宣告成立。
【】A.鲍姆嘉登B.歌德C.康德D.费希特2.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A.审美B.艺术C.自然美D.文学3.古代希腊思想家()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
【】A.苏格拉底B.亚里斯多德C.柏拉图D.毕达哥拉斯4.“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命题的提出者是()。
【】A.黑格尔B.马克思C.席勒D.博克5.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的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一转移是从他的著作()开始的。
【】A.《资本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共产党宣言》D.《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6.在我国当代美学研究中,主张美是主客观统一的,以()为代表。
【】A.朱光潜B.李泽厚C.蔡仪D.吕荧7.美在本质属性上是一个()的系统。
【】A.封闭B.开放性C.自律D.他律8. 实践特别是人在劳动中对()的使用,不仅是人类诞生的必要条件,也是美感产生的必要条件。
【】A. 语言B. 艺术C. 工具D. 文字9. 刘勰所提倡的“风骨”在内涵上基本相当于西方的()范畴。
【】A.悲剧B.崇高C.优美D.喜剧10. 在西方对于悲剧的探讨中,到了(),把悲剧从重大的社会矛盾推向了普通人的日美学试卷第1 页共22 页常生活。
【】A.尼采B.叔本华C.斯宾塞D.莎士比亚11.在中国古代关于艺术功能的载道说,较早可追溯到()。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韩愈12. “以美育代宗教”是我国美学家()所提出的。
【】A.王国维 B.蔡元培 C.丰子恺 D.梁启超13. 艺术的首要功能是()。
【】A.审美 B.娱乐 C.教育 D.认识14. 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核心层次是()。
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3)
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3)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47、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集体无意识是由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
艺术家正在它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
这种学说只是一种心理学的假设,没有足够的科学根据,也抹杀了艺术家的个性。
48、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在西方影响极大。
它的合理性在于,始终把艺术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艺术看成是再现和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它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质,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因而未能全面揭示艺术的本质。
49、表现说——强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其代表人物有西方美学家德拉克洛瓦、克罗齐,中国的言志说、心生说和缘情说大体上亦可划入表现说。
表现说把艺术本质同艺术家主体情感的表现联系起来,突破了把艺术归结为模仿、认识外在世界的局限性,突出了艺术的审美特性,比模仿说更接近真理,在美学史上是一大进步。
但表现说完全回避艺术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无视主体情感的客观根源,因而是片面的。
50、有意味的形式说——上世纪英国美学家克莱夫。
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所谓“意味”,贝尔认为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
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说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方面,比表现说列进一步,但它把“意味”及“审美纯形式”与一切现实完全切断,脱离人类社会历史,陷入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
51、符号说——由美国的苏珊。
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应是一种人类的普遍情感。
这种学说理论上达到了列高的层次,但仍不能正确地解决艺术本质问题。
论艺术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因素的呈现
论艺术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因素的呈现作者:徐春明来源:《大观》2015年第11期摘要:“集体无意识”这一概念最早由瑞士精神病理学家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不是某种集体的(无)意识,而是某种(无)意识的集体,它对创作主体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影响的接受过程可能是主动或被动的,且都会通过创作主体的创作而呈现在艺术作品之中,无论是从理论角度或艺术本体角度,通过对艺术作品中“集体意识”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艺术作品以及创作主体有一个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艺术创作;创作主体一、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这一概念最早由荣格在佛洛依德的“无意识”(即那些所未被意识到的心理现象的总和)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荣格认为无意识不受意识的支配,是超越于意识心智之上的直觉主体。
这些直觉主体是不自觉的联想活动的产物。
除此之外,本能和原型(原型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沉淀在一个民族或整个人类无意识当中的原型[1]共同构成了“集体无意识”,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超个性的心理基础,隐藏在人类心灵最深处。
“集体无意识”与“个人无意识”的不同在于:“集体无意识”不是由个人的,即或多或少具有独特性的心理内容构成,而是由普遍的,反复发生的心理内容所构成。
二、“集体无意识”因素的呈现艺术家即创作主体无法脱离人类社会而生存,那么他就必然会受到民族或整个人类的“集体无意识”的影响,这是无法避免的,尽管这一影响的过程可能是主观的接受,也可能是被动的接受。
因此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创作主体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将这些“集体无意识”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从而使其物化为构成其艺术作品中的一个因素,甚至还可能成为构建自己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
安赛尔姆·基弗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德国当代艺术家,“连衣裙”是其作品一个颇为独特的符号,基弗常常将“连衣裙”置于不同语境当中,使其获得深刻而丰富的文本含义,比如基弗1990年在纽约玛丽安·古德曼美术馆举办标题为“Lilith”(莉莉斯)的展览,其中有5件作品以独立符号的连衣裙作为表现主体。
自考《美学》重要知识点艺术与意象
自考《美学》重要知识点:艺术与意象重点解析1.简释:游戏说;集体无意识说;模仿说;形式说;表现说;有意味的形式说;符号说;载道说;娱乐说。
答:第一,从艺术起源的角度定义,主要有游戏说(康德)、集体无意识说(荣格)。
第二,从艺术本质角度定义,主要有模仿说(柏、亚)、表现说(康德、柏格森)、有意味的形式说(克莱夫、贝尔)和符号说(朗格)。
第三,从艺术功能角度定义,主要有载道说(韩、柳)、娱乐说(李渔、亚氏)。
2.简述难以给艺术下定义的原因。
答:① 被“艺术” 范畴所指称的对象本身就处在不确定之中,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增加了定义的困难;②在被划入“艺术”的现象世界之中隐藏着一个互动变化:现象世界是变动不拘的,我们称某一类事物为“艺术”,但并没有在这类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划定一个明确的界限;③“艺术”自身的价值在人类的文化视野也不是确定不变的,“艺术”概念的外延和艺术本身的意义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这也增加了给艺术下定义的困难;④对艺术的规定往往会受到人们对艺术的功用判断的左右,一些功用如游戏、模仿、再现、表现、净化感情、振奋生命等等总是在某个时代内成为对艺术的规定,而这种规定又影响着“艺术”概念的内涵。
3.艺术与非艺术的根本区别何在? 艺术品与非艺术品有哪些联系?答: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主要区别表现在:第一,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这是最基本的必要条件。
第二,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第三,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二者的联系主要有两点:第一,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并且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第二,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增添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
4.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答: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主要分为四种: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意象世界层和意境超验层。
第一,物质实在层。
指艺术品赖以存在的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
美学02-12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案
2002年4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A2.D3.C4.B5.A6.D7.C8.A9.D 10.B11.B 12.D 13.A 14.B 15.B16.B 17.B 18.B 19.B 20.A21.A 22.C 23.B 24.B 25.A26.A 27.C 28.D 29.C 30.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CDE 32.ABCE 33.ABD 34.CE 35.BE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36. 寓教于乐(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
(2)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37.美学研究的对象:(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2)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3)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8. 生命的机械化(1)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
(2)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滞、机械化。
(3)喜剧性产生的原因,正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
(4)这种说法不能囊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
39. 集体无意识说(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
(4)这是一种从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40. 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
(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就出现了矛盾。
美学
美学1.审美现象是由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即:审美客体,以及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三个要素构成。
2.人类对审美现象的反思是源远流长的,这一源远流长的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三者演变形态是:最先有审美意识的形成,其次是从审美意识发展的哦啊美学思想,最后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3.审美意识分为:初级审美意识(最典型体现在:原始初民的生存劳动中)、高级审美意识4.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时间是1750年,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问世为标志的。
5.“美学之父”:鲍姆加登6.Aesthetica(拉丁文,此词的德文Asthetik,英文Aesthetic)“感性学”,也就是今天讲的“美学”7.美学研究方法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
从学科性质来看,最核心、最本质的方法:哲学方法(理由:P25)8.美学研究的各种哲学方法所体现的基本原则:①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②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9.西方美学史的基本特色:他它始终被当作哲学的一个分支或组成部分来看,并与哲学史一起经历了从“本体论阶段”到“认识论阶段”再到“语言学阶段”的转换10.11.悲剧理论:①亚里士多德:“过失说”“进化说”;②黑格尔:“矛盾冲突说”12.作家作品:宗炳《画山水序》;刘勰《文心雕龙》;司空图《诗品》13.朗吉弩斯《论崇高》: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论述。
14.崇高的特点:(同“审美形态”)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二重性;优美的特点15.康德:①“数学的崇高”:体积大或数量大;②“力学的崇高”:力量的巨大和不可抗御16.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中和、神妙、气韵、意境17.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感性直观性、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自由无限性、非理性的显性表征(不自觉性和突发性、非逻辑性、创造性)18.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呈现阶段、构成阶段、评价阶段19.艺术创造经历了触发、孕育、生产三个阶段20.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物质材料层、符号形式层、意象世界层、超验意境层、21.音乐艺术最鲜明地表现了时间艺术的根本特征22.德国美学家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发表于1795年,此书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而且对审美教育的性质、特征、作用也作了较系统的论述。
美学试题三标准答案
试题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0小题,)1.从艺术的起源角度来理解“什么是艺术”学说,康德、席勒、斯宾塞等人提出(A )。
A.游戏说B.集体无意识说C.模仿说D.表现说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 D ) A.虚拟性B.敏感性 C.想象性 D.情感性3.“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 B )A.审美快感B.意象 C.形式D.物象4.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B )A.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 B.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C.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 D.意象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5.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其中(B )是艺术的首要功能。
A.消遣娱乐B.审美作用C.认识作用D.道德教育6.所谓艺术技巧是指(D)A.艺术思维技巧B.艺术联系技巧C.艺术审美技巧D.艺术操作技巧7.下列类型中属于时间艺术的是(D )A.建筑B.绘画C.雕塑D.音乐8.“悟”是艺术品鉴赏过程中(C )A.所有接受者必定要达到的层次B.接受主体鉴赏活动的起始环节C.接受主体感知最终的升华D.对创作主体意象的复制9.灵感理论在中国古代主要表述为( D )A.迷狂说B.神灵凭附说 C.代神立言说D.“顿悟”与体“道”10.艺术家在创造意象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人生态度,这是艺术意象的(C)A.虚拟性B.情感性C.想象性D.情绪性11.获得精神的放松和快怡,是艺术的(A )A.娱乐消遣功能B.认识功能C.思想启迪功能D.社会干预功能12.艺术品提供给我们最基本的东西是(C )A.形象B.快乐C.意象D.感悟13.审美“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C)A.达尔文B.普列汉诺夫C.席勒D.弗雷泽14.艺术接受的核心是(C )A.对形式符号的感知B.对符号意义的理解C.对作品意象的重建D.对作品的审美价值的评判15.游戏说和集体无意识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C)A.艺术的功能 B.艺术的本质 C.艺术的起源 D.艺术的存在16.把艺术品的结构划分为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客体层四个层次的美学家是(A)A.英伽登 B.布隆博格 C.汉斯立克 D.克罗齐17.艺术品之所以是艺术品的关键是(B)A.艺术形式 B.艺术意象 C.艺术的思想内容 D.创作主体18.孕育艺术意象的内在动力是( D )A.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与被认识关系 B.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C.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模仿与被模仿关系 D.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感动与被感动关系19. 艺术的最高追求和目标是创造(C)A. 有意境的世界B. 有意象的世界C. 有意境的意象世界D. 有意象的意境世界20.人心境压抑时,去观看喜剧表演,用笑来冲淡郁闷,以保持情绪的稳定,这是艺术的( D)A. 社会干预功能B. 心理平衡功能C. 道德教育功能D. 娱乐消遣功能21. 艺术意象是一种(C)A. 虚拟的存在B. 客观的物质存在C. 精神的存在D. 物质—精神存在22. 以下不属于艺术品的基本特征的是( A)A. 自律性B. 他律性C. 形式符号性D. 开放性23.在艺术品结构层次的构成要素中,能集中体现艺术品之审美特质的要素是(D )A.艺术形式B.艺术内容C.艺术符号D.艺术意象24.当代美国哲学家( A )提出了“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的观点。
00037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自考名词解释知识点1、审美趣味: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的爱好和倾向,它是主体社会性的显现,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2、美感:主体在具体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立起来的呈现出的审美主体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出主体直观到超越功利、伦理、认识的人生境界,体验出人和世界的意义而表现出来的幸福感、自由感和愉悦感。
3、审美意识:审美主体在具体的活动中被具有独特性质的个体深深吸引,而情不自禁的对之进行领悟、体会、咀嚼,进而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4、寓教于乐: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2、将美育看作娱乐和道德教育的统一3、要求文艺要具有艺术魅力,以感动给人以教益。
5、审美直观:1、直观是审美经验的一种重要特征,它是指不需要概念推理能够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征,2、直观分为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前者是指通过主体感觉器官不把握对象的感性特征,后者是指通过直觉把握对象的本质特征。
微信公众号大自考资料海量自考资料与你免费共享5、审美理想:1、是审美主体心中完善的美的观念2、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中,是审美主体想象力和理解力共同动作创作而成的。
3、它处于审美主体心理结构的最高位置,在审美活动中发挥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6、上升的乘讹、下降的乘讹:乘讹指不和谐、不谐调,是喜剧产生原因的一种解释,斯宾塞进一步提出“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上升的乘讹是指超出了预期郊果,下降的乘讹是指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说法不能解释所有喜剧的效果。
7、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主要类型之一,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藏在艺术意象后面。
8、美感欣赏活动:指主体对美的现象进行感受体验、观照鉴赏和评价。
9、崇高:1、具有粗犷、博大感性特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气势雄伟2、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鼓舞和激励3、引起人们的敬仰和赞叹之情,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10、美育代宗教说:1、由蔡元培提出;2、美育是进步的,宗教是保守的3、美育是自由的,宗教是强制的4、美育是普及的,宗教是有界的11、席勒:提出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通过感性的途径完善人性12、费希纳:倡导“自上而下”研究美学的方法,实验学家13、命运悲剧说:1、古希腊悲剧的基本形态2、认为人的命运是由神所支配的,是先天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命运3、常常表现为人在命运的拨弄下不仅无所作为,而且结局十分悲惨。
自考 美学真题 1407-全国-美学
1407-全国-美学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真正将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的美学家是()(1分)A:鲍桑葵B:康德C:黑格尔D:博克2、属于审美经验中的核心因素的是()(1分)A:感知B:想象C:情感D:理解3、艺术品的间接性物质存在是()(1分)A:形式符号层B:意境超验层C:物质实在层D:意象世界层4、创作主体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的意象是()(1分)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5、艺术意象的最根本的特征是()(1分)A:它来自实在的世界B:它来自虚拟的世界C:它来自实在的世界却追求虚拟的审美效应D:它来自虚拟的世界却追求实在世界的审美效应6、被各国美学界尊称为“美学之父”的是()(1分)A:苏格拉底B:鲍姆加登C:鲍桑葵D:亚里士多德7、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1分)A:先验主体论B:理念论C:绝对精神论D:现象学的基本本体论8、在审美活动中,主体所看重的是对象的()(1分)A:实际用途B:物质功利性C:精神意义D:商业价值9、系统地提出游戏理论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美学家是()(1分)A:柏拉图B:康德C:席勒D:狄德罗10、在兵法、医疗、绘画、音乐、喜剧、小说中普遍实用的范畴是()(1分) A:典型B:意象C:虚实D:神韵11、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主要是()(1分)A:具象思维B:概念思维C:象数思维D:演绎思维12、表现了西方人批判精神的张扬的审美形态是()(1分)A:悲剧B:喜剧C:荒诞D:丑13、将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美学家是()(1分)A:黑格尔B:席勒C:康德D:博克14、悲剧的“罪孽说”的提出者是()(1分)A:克尔凯戈尔B:尼采C:阿多诺D:阿恩海姆15、语义学美学的代表人物是()(1分)A:杜威B:乔治•桑塔亚娜C:瑞恰兹D:托马斯•门罗16、将审美情感归结为主客观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美学流派是()(1分) A:自然主义美学B:实用主义美学C:实验美学D:格式塔心理学美学17、在审美经验的构成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的是()(1分)A:审美知觉B:审美想象C:审美情感D:审美理解18、宣称艺术即直觉的美学家是()(1分)A:柏格森B:荣格C:克罗齐D:克莱夫.贝尔19、西方的风景画形成的时期是在()(1分)A:11、12世纪B:14、15世纪C:17、18世纪D:18、19世纪20、审美意象的最重要特征是其()(1分)A:情感性B:想象性C:虚拟性D:感性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审美经验的特征是()(2分)A:直观性B:功利性C:非功利性D:抽象性E:超越性22、艺术品的基本层次结构包括()(2分)A:语音语义层B:形式符号层C:物质实在层D:意象世界层E:意境超验层23、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有()(2分)A: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B:美与审美形态C:美感与审美经验D:艺术和审美教育E: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24、色彩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2分) A:符号性B:意象性C:表情性D:象征性E:直接性25、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包括()(2分)A:建筑B:雕刻C:音乐D:舞蹈E:绘画三、文字题(共11题,共70分)26、名词解释:审美情趣(4分)27、名词解释:灵感(4分)28、名词解释:集体无意识说(4分)29、名词解释:感性直观性(4分)30、简述荒诞的特点。
简析艺术美
简析艺术美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
在现代文明体系中, 艺术与美的结合必然的。
人们往往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述二者之间的联系: 美是艺术的本质, 艺术是美的体现。
在这里简略的对艺术美加以概括分析。
一、艺术的本质与存在在传统美学上,艺术是美学的核心问题,美学史上有把美学视为“艺术哲学”的,在这里我们先对艺术的本质做一个定位。
分析艺术美首先要了解艺术。
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是不同的。
有以下几类说法。
(一)从艺术起源角度来定义,可以分为:第一,游戏说,由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的发展加以完善,游戏说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一方面,艺术和游戏具有虚构的力量富有扩展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他们所引起的快感是消除了一切主观偏见和现实差异的,是忘我的。
希勒更认为i,游戏是消除人性分裂的一种特有的理想活动,“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
”应该说艺术与游戏有相通之处。
但二者又有本质区别。
游戏给予人们的是纯粹的虚幻性,艺术则提供给人们深刻的真实性;游戏可以使我们沉浸在单纯的悠闲的快感中,艺术却能以深邃而广阔的思想内涵,给我们以审美快感以外的人生启迪。
因此,把艺术仅仅归结为游戏是片面的。
第二,集体无意识说。
集体无意识说是由荣格提出荣格发展了他的老师弗洛伊德的“无意思”理论,把“无意识”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种,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
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
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不是一个人为代表的,而是体现出人类群体的超越了时空界限的心灵。
这种理论同样具有其合理因素,它揭示了艺术与人类某种集体无意识的某种内在联系。
然而集体无意识只是心理学的假设,并没有足够的生理学和神经学的根据;同时,这种理论抹杀了艺术家的个性,也是不符合艺术创造的实际的。
18秋西南大学[0027]《文艺美学》作业答案
1、艺术品动态结构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层次是()1.意象世界层2.意境超验层3.物质实在层4.形式符号层2、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1.朱光潜2.蔡元培3.王国维4.宗白华3、将艺术划分为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的思想家是()1.康德2.柏拉图3.黑格尔4.亚里士多德4、《艺术即经验》的作者是()1.柏拉图2.黑格尔3.杜威4.海德格尔5、“诗缘情而绮靡”是()提出的观点。
1.陆机2.曹植3.严羽4.孔子6、王国维对中国悲剧的评论主要受以下哪位思想家影响?()1.亚里士多德2.叔本华3.尼采4.黑格尔7、最早提出“寓教于乐”原则的西方学者是()1.亚里士多德2.贺拉斯3.柏拉图4.叔本华8、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所具备的感性形态是()1.和谐2.纤细3.宏大4.小巧9、蔡元培提出的学说是()1.“以科学代宗教”2.“以艺术代宗教”3.“以美育代宗教”4.“以艺术代宗教”1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属于()1. E. 接近想象2.对比想象3.创造性想象4.相似想象11、认为喜剧是人们期待的失望的是()1.康德2.霍布斯3.谢林4.柏格森12、审美活动发生的前提是()1.社会交往的发展2.自然环境的变化3.工具的制造和使用4.大脑的发育完备13、中国古代相当于崇高这一概念的是()1.阴柔2.阳刚之美3.婉约4.空灵14、荷加兹认为蛇形线最美,这属于()1.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2.从事物的客观属性定义美3.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4.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15、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人是()1.黑格尔2.柏拉图3.康德4.亚里士多德16、“举头忽看不是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在美感心理构成上属于()1.直觉2.想象3.通感4.表象17、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的美学家是()1.黑格尔2.亚里士多德3.鲍姆嘉通4.叔本华18、认为美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的美学家是()1.弗洛依德2.柏拉图3.黑格尔4.亚里士多德19、《诗品》的作者是()1.刘勰2.亚里士多德3.钟嵘4.严羽20、美育与德育的社会作用()1.相互包容2.相互补充3.相互替代4.相互对立21、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系统理论总结的著作是()1.《诗学》2.《诗艺》3.《论崇高》4.《判断力批判》22、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活动的是()1.柏拉图2.卡西尔3.雷纳克4.叔本华23、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1.审美学科的确立2.审美意识的确立3.巫术活动4.工具的制造和使用24、《蒙娜丽莎》所属的审美范畴是()1. F. 崇高2.喜剧3.悲剧4.优美25、喜剧的主要特点是()1. D. 形式与内容悖离2.大众喜闻乐见3.紧追时尚4.嘲笑现实26、19世纪,以德国美学家费希纳为代表的美学流派是()1.分析美学2.实验美学3.结构主义美学4.现象学美学2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属于()1.对比想象2.接近想象3.相似想象4.创造性想象28、王国维认为中国的文学中,“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除《桃花扇》外,另一部作品是()1.《琵琶记》2.《牡丹亭》3.《红楼梦》4.《水浒传》29、从想象的类型来看,“瑞雪兆丰年”属于()1.接近想象2.相似想象3.对比想象4.创造性想象30、郑板桥的“手中之竹”相当于艺术创作中的()1.积累阶段2.物化阶段3.感受阶段4.构思阶段3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1.绝对精神论2.理念论3.实践存在论4.唯心论32、以下属于从事物之间关系探讨美的是()1.休谟2.亚里士多德3.奥古斯丁4.狄德罗33、将乖讹区分为“上升的乖讹”和“下降的乖讹”的美学家()1.康德2.黑格尔3.斯宾塞4.柏格森3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说明()1.美在愉快2.美在距离3.美在形式4.美在无意识35、不主张载道说的美学家是()1.陆机2.韩愈3.柳宗元4.孔子36、在西方的喜剧理论中,倡导“预期失望说”的美学家是()1.康德2.柏格森3.霍布斯4.弗洛伊德37、艺术存在的动态流程是()1.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接受2.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3.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4.从艺术创造到艺术接受38、马克思把艺术归结为一种意识形态,这说明艺术品是()1.物质产品2.抽象思维的结晶3.意象思维的结晶4.精神产品39、美学思想与审美意识的关系是()1.前者以后者为基础2.后者以前者为基础3.完全等同4.同时产生40、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1.美学思想阶段2.审美意识的萌芽阶段3.审美哲学阶段4.美学学科阶段41、“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说明了美的()1.个人性2.时代性3.主观性4.民族性42、集体无意识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1.艺术的存在2.艺术的起源3.艺术的本质4.艺术的功能43、西方最早讨论到相当于崇高这一范畴的人是()1.柏拉图2.毕达哥拉斯3.康德4.亚里士多德44、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等形式特征的审美形态是()1.崇高2.乖巧3.优美4.荒诞45、美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基础是()1.审美意识2.美学学科3.客观存在着的美4.艺术活动46、艺术敏感主要是指艺术家的()1. A. 想象力2.感悟力3.理解力4.判断力47、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美在理念”的是()1.亚里士多德2.黑格尔3.柏拉图4.普罗提诺48、以下提倡符号说的美学家是()1.苏珊.朗格2.雷纳克3.柏拉图4.叔本华49、艺术鉴赏过程的三阶段依次是()1.品、悟、观2.观、品、悟3.想、品、悟4.感、品、悟50、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1.知、情、意2.审美关系3.感性认识4.理性认识51、以下不是浪漫主义作家的是()1.雨果2.华兹华斯3.李白4.巴尔扎克52、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的美学家是()1.朗吉努斯2.叔本华3.亚里士多德4.黑格尔53、《美是自由的象征》是以下哪位美学家的作品?()1.亚里士多德2.叔本华3.朱光潜4.高尔泰判断题54、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
美学自考题模拟13
美学自考题模拟13(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游戏说首先由哪位德国古典美学家提出______(分数:1.00)A.席勒B.歌德C.斯宾塞D.康德√解析:[考点] 游戏说的提出者[解析] 游戏说首先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加以完善。
2.提出集体无意识说的人是______(分数:1.00)A.康德B.柏拉图C.荣格√D.弗洛伊德解析:[考点] 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的人[解析] 集体无意识说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荣格发展了他的老师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3.古希腊诗人缪色奥说:“令人怡悦,莫如歌咏。
”这体现了哪个学说的观点?______(分数:1.00)A.表现说B.符号说C.游戏说D.娱乐说√解析:[考点] 对娱乐说的理解[解析] 娱乐说可分为“自娱”和“娱人”两个方面,“令人怡悦,莫如歌咏”体现了音乐的娱人特性,体现了艺术的娱乐说。
4.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伽登将艺术品分为四个层次,下列选项不属于其分类的是______(分数:1.00)A.语音层B.意义层√C.图式层D.语义层解析:[考点] 艺术品的四个层次[解析] 现象美学家罗曼·英伽登将艺术品分为四个层次: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客体层,不包括意义层。
5.孟浩然的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所描写的景物实际是不存在的,属于艺术意象的哪个特征______(分数:1.00)A.感性B.虚拟性√C.想象性D.情感性解析:[考点] 艺术意象的虚拟性的表现[解析]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诗所描写的“景物”是不存在的,而经过了主体创造性的加工,即虚构、虚拟,目的是表现一种苍凉的人生况味,所以两句诗属于艺术意象的虚拟性。
6.艺术品的一种外围功能是______(分数:1.00)A.社会干预功能B.心理平衡功能C.政治宣传功能D.商业广告功能√解析:[考点] 艺术的功能[解析] 艺术的诸多功能中,商业广告功能是艺术品的一种外围功能,在现金商品社会中,艺术品往往兼具审美与商品两重价值,商业广告功能即源于此。
00037自考美学-历届真题-选择题
00037自考美学-历届真题-选择题2018041、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原则的思想家是:孔子2、托马斯·门罗的美学思想属于:科学主义3、利普斯说:“审美的欣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一个我的欣赏。
”这句话体现的美学观是:移情说4、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桥梁与中介是:艺术品5、“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句话揭示了审美对象的:开放性6、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种类型,即: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7、艺术家感受和体验世界、孕育美学意象的基础与起点是:艺术敏感8、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称四育9、审美活动发生的真正前提是:人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10、荣格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是:集体无意识说11、艺术品具有审美特质的根源是:意象12、审美形态的二重性,是指审美形态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13、关于荒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从内容上看,荒诞更接近于喜剧14、审美体验的获得需要借助于:情感与想象15、达尔文认为,雄鸟有能力欣赏雌鸟羽毛的美好,这种观点属于审美发生理论中的:生物本能说16、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思想家是:马克思17、黑格尔把艺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18、“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
”这句话中的“美”是指:优美19、和“艺术操作和技巧”相关的是:手中竹20、柏拉图强调“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的理由是: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21、接受者在美育过程中的能动性表现为:有自觉的追求、体现着一定的创造性22、关于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是:审美活动能够满足人的心灵需要;审美活动能够帮助人们领悟人生真谛;审美活动包含着对“美”的追求;审美活动包含着对“善”的追求;审美活动是对主体存在的充分肯定。
23、对“自然天才”表述正确的是:凭借自然才华;无须技艺和学识。
24、对“以道制欲”表述正确的是:是对人的感性欲望的束缚;是理性对感性的节制和净化;有助于心灵的和谐健康;体现了美育情与理的统一。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 --问答题
“集体无意识”理论与艺术创作
“集体无意识”理论与艺术创作摘要:“集体无意识”作为荣格的著名心理理论,其中艺术是集体无意识原型的象征,揭示了艺术的神秘所在。
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试图主观地将无意识掩盖,然而往往会远离最初的动机,最终过多地将真实的无意识映射在他们的画面当中。
这一理论概念和观点已被广泛应用且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原型;艺术;思考一、集体无意识理念的产生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卡尔•荣格受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影响,在精神分析学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经历和对临床病人的大量观察及对各民族宗教神话的广泛研究之后,提出了不同于弗洛伊德的理论———集体无意识。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精神生活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意识的部分和无意识的部分。
”意识部分仅代表的是人格的表面现象,而无意识部分则涵盖着无限的神秘力量,是影响人类行为的主导因素。
他借用了费希纳的冰山类比理论,将人的精神结构比作三层的冰山,浮在水面最上层的是意识,只占冰山的很小一个部分;下层的冰山占据大部分,是无意识;还有一层是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为前意识,无意识属于人的心理结构中更深的层次,是人的心理结构中最真实最本质的部分。
而在荣格看来无意识有两个层次:“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他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高出水面的一些小岛代表一些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部分;由于潮汐运动才露出来的水面下的陆地部分代表个体的个人无意识,所有的岛最终以为基地的海床是集体无意识。
”所谓集体无意识,是某一种族的所有成员代代相传的无数类似经历的心理沉淀。
之所以能世代相传,正因为有着相应的社会结构支撑着这种集体无意识。
荣格非常重视原始意图,并开始从科学诊断转向宗教和文化史;从关心西方到关注东方;在他看来,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好从东方文化中汲取营养的部分,将个人性格的理想还原为个人经验,与非个人性格的理想对立,非个人性格的空想不还原为个人经验。
这一理论诉说出了人类最初的原始面貌,在过去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建起了一道心理学上的桥梁,也是艺术创作当中不断追溯的本源问题。
美学00037简答题+名词解释(史上最全吐血整理)笔记小抄
26.意象的生成:意由象来负载,象由意来充实,两者合为一体就是意象。
(1)意象的生成是主体和客体在审美状态下交融的动态心理过程(2)意象生成过程中,意向与想象起着重要作用,两者的结合可以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意象世界。
27.“悟”:(1)“悟”指的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2)主体在“悟”中终于克服了艺术品中符号与之间的矛盾,进而通过意象重建直接把握了其内在意蕴。
28.巫术说:(1)是20世纪一种关于艺术和审美发的理论,其主要依据是秦勒和弗雷泽关于原始文化的学说。
(2)这种学说认为巫术活动是孕育艺术的母体,人类最初的艺术因巫术需要而产生,并作为巫术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
29.席勒的《美育书简》(1)席勒的《美育书简》是西方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标志着美育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2)在这部著作中,席勒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
26、审美意识:(1)审美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
(2)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等。
27、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1)这是西方第一部专门研究丑的美学著作,标志着作为审美邢台的诞生。
(1分)(2)罗森克兰兹把丑和美并列起来,认为丑不仅是美的陪衬物,而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2分)28、审美理解的多义性:审美对象的意义不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感性形象暗示出来的。
对审美对象的理解不能通过逻辑推理.而必须通过直观来把握,因此其意义就显得含蓄而丰富。
29、以道制欲:“以道制欲”是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重要主张。
(1分)所谓“道”,是指感性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原则,指“理”。
(1分)美育就是通过生命的原则去驾驭人的感性欲望,从中实现对人的感化。
26.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指在审美时间中,不同的审美样态在与主题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2分)所产生的不同趣味效应。
艺术本体论 二
第三十六单元艺术本体论(二)无意识的转移和升华说认为艺术的实质就是作家无意识的转移和升华,这一学说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学说最主要的就是意识的三重结构和人格的三重结构以及性欲本能说,他认为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层,对应着三重人格即超我、自我和本我,意识相当于理性的社会生活,而潜意识则是大量郁积下来的本能无意识,性本能是本能意识力量的源泉,他说:“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的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而前意识则是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意识形态。
意识在生活中随时可以得到表现和宣泄,但无意识却常常得不到表现,形成了对人的“压抑”,压抑是弗洛伊德的一个关键词,因为压抑就会形成情结和病态,这就是精神病形成的一个原因。
一般人通过梦等形式使无意识的到了宣泄,而作家除了通过梦的形式,还通过写作把自己的无意识转移和升华了。
创作,也就成了作家的“白日梦”。
实际上,作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精神病人,在艺术作品中宣泄自己的无意识压抑,他运用自己的理论对达·芬奇的创作、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俄狄浦斯王》等作品进行了精神分析的解读,使人们对艺术与人的无意识本能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集体无意识说集体无意识说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
荣格是弗洛伊德的学生,早年跟随老师的思想,后来两个人的思想出现分歧,随后两个人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荣格修正并发展了弗洛伊德的学说,主要表现在荣格在弗洛伊的无意识的基础上,把无意识又分成两个部分,即处于无意识上层的个人无意识和处于无意识下层的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遗传下来的保存有人类普遍性的深层的蒙胧的精神。
荣格说:“我们所说的集体无意识,是指由各种遗传力量形成的一定的心理倾向,”它是普遍的、非个人的。
而这种集体无意识常常表现为某种集体的原始意象,这就是民族的集体“原型”。
这种“原型”会在以后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变异形式不断出现,形成某种创作的“母题”。
集体无意识在艺术中的体现举例
集体无意识在艺术中的体现举例
集体无意识是指个体的无意识心理在群体中产生的共同体验和行为。
在艺术中,集体无意识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民族艺术:民族艺术是集体无意识的重要表现形式。
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传承了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观和信仰。
例如,中国的昆曲、京剧、民间舞蹈等,都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2. 美术:在美术中,集体无意识主要表现在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中。
例如,20世纪初期的表现主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安和焦虑;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艺术,则反映了当时美国文化的娱乐化和消费主义。
3. 文学:文学作品也可以体现集体无意识。
例如,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描写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法国贵族社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精神状态。
4. 电影:电影是一种集体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影像、音响等手段,让观众共同体验电影中的情节和情感。
例如,好莱坞的大片,往往强调英雄主义和集体荣誉感,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
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然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有个体的和非个体(或超个体)的两个层面。
前者只到达婴儿最早记忆的程度,是由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经验组成的无意识;后者则包括婴儿实际开始以前的全部时间,即包括祖先生命的残留,它的内容能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带有普遍性,故称“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始的,包括本能和原型。
它只是一种可能,以一种不明确的记忆形式积淀在人的大脑组织结构之中,在一定条件下能被唤醒、激活。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中积淀着的原始意象是艺术创作源泉。
一个象征性的作品,其根源只能在“集体无意识”领域中找到,它使人们看到或听到人类原始意识的原始意象或遥远回声,并形成顿悟,产生美感。
所谓集体无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而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正因为有着相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支柱。
个人想法。
比如我们自古以来的审美都认为花是美的,便便是恶心的;花是香的,便便是臭的。
实际上这都是一种观念上的延续。
观念非绝对。
而长期以来潜移默化产生的集体观念就是我们的集体无意识。
按照荣格的解释,“集体无意识是心灵的一部分,它有别于个体潜意识,就是由于它的存在不像后者那样来自个人的经验,因此不是个人习得的东西。
个人意识主要是这样一些内容,它们曾经一度是意识的,但因被遗忘或压抑,从意识中消逝了。
至于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从来没有在意识里出现过,因而不是由个体习得的,是完全通过遗传而存在的。
个体潜意识的内容大部分是情结,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
”原型有许多表现形式,但以其中四种最为突出,即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和阴影。
人格面具是一个人个性的最外层,它掩饰着真正的自我,与社会学上“角色扮演”这一概念有些类似,意指一个人的行为在于投合别人对他的期望。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意思是灵气,分别代表男人和女人身上的双性特征,阿尼玛指男人身上的女性气质,阿尼姆斯则指女人身上的男性气质。
阴影接近于弗洛伊德的伊底,指一种低级的、动物性的种族遗传,具有许多不道德的欲望和冲动。
Ego继承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学说,认为无意识分为个体和非个体的。
集体无意识是人类同种族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沉积、被压抑的情感思想或者经验(举例:花是香的,红色容易唤起激情情绪)。
特点是普遍的,冲动的,本能的。
贡献么,在艺术创造理论上的推动,还有美学方面的。
“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是荣格全部理论的中心范畴,也是他原型美学的前提性假设。
他把意识区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主要是一些我们曾经意识到,但以后由于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了的内容”,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却“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从未为个人所获得过,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①],简言之,集体无意识是唯一依赖遗传,不依赖个人经验而独立存在的心理要素,是一种从难以计数的千百亿年来人类祖先经验的沉积物,一种每一世纪仅增加极小极少变化和差异的史前社会生活经历的回声。
现在学术界在引用这一概念时存在程度不同的“误读”,为了深入理解荣格理论的本意,以便更好的和李泽厚的“审美积淀说”进行比较研究,先对其进行辨析是必要的。
首先,从内容来说,许多人在实际上把集体无意识视为一种以“集体”方式表现出的综合的情感和普遍心理倾向。
由此引申出来的解释主要有四种:⑴集体无意识是一种类似的情绪;⑵集体无意识是一种相近的情感模式;⑶集体无意识是一种共同的信仰和教义;⑷集体无意识是诸种因素的综合。
同时四种观点都认为集体无意识的背后有着“文化模式”在深层起着制约作用。
其实,在这种对“集体无意识”的理解中,所指与荣格不同,这种“集体”的“无意识”已不是纯粹的无意识,而是含有意识与无意识、理智与情感等复杂情绪的“综合”心理现象,或者说是“集体”的精神现象。
其次,从来源和性质说,一般人所经常使用的集体无意识,已不是或主要不是荣格所说的远古精神的遗留物,不是那种个人意识阈下深层的、人人具有而不可言说的心灵领域,也不再是先天精神的遗存,而是理解为后天一种经验性的“集体”的心理反应。
一般人对于集体无意识的运用,偏重于它的“集体所有”的性质和“不被意识”的含义方面。
但荣格的无意识不是指“没有觉察的”、“没有意识到”,而是“智慧最深之本源”,是人格的一部分。
换句话说,荣格的无意识概念中的“无”不是动词,它主要不是指人对意识的“无”意识,“不”意识,而是指人的心灵中的一种特殊构成部分,一种不同于意识的精神现象,是人性中的一个特殊的层次。
为了支撑这一理论,荣格还从考古学、人类学和神话学中找出了种种依据,可概括成以下四点:⑴进化论已证实了所有不同种族的人脑都有相似的特征,这就意味着无意识(个人和集体的)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⑵在某些宗教信仰中共有一些怪诞的说法和图案,它们出现在意识尚未完全能够把握的阶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曼荼罗。
(曼荼罗意为“圆圈”,是在基督教的教堂和西藏寺院里都可遇见的一种圆形图案形式,它是幽居于人类心灵深处的某种内心经验的象征。
就像成年人的梦反映了他的童年经验的片段一样,在那些共同的原始意象背后有其赖以产生的心理基础和模式,它们都源于集体无意识);⑶通过精神病学的研究发现,在意识隐退或失控的条件下,患者的错觉、幻觉(梦)等与远古的某些神话现象有相似之处;⑷在一些艺术作品中,艺术有时似乎在以一种祖先的方式去感觉和思考。
某种在冥冥之中的集体无意识成全了大家的艺术悟性。
如歌德的《浮士德》、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
荣氏的理论从根本上消解了历史“集体无意识”和审美积淀说代表了以下两种思路、两种归宿,荣格假定的“集体无意识”是人类自远古遗传来的、古有的。
它是带有遗传特点和先天性质的;荣格说“选择‘集体’一词是因为这部分无意识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
它与个性心理相反,具备了所有地方和所有个人皆有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换言之,由于它在所有人身上都是相同的,因此它组成了一种超个性的心理基础,并且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⑤]集体无意识是原始的无意识形态,它通过遗传才逐渐潜入人的心中,从范围上看,要比个体无意识广泛得多。
因为集体表象是一个集体共同生活与思想的产物,不取决于个体的好恶,所以个人的意向自然必须服务于集体的意向,使个体从属于集体,成为集体中的个体。
而“集体无意识”的内部结构实际上就是本能的原始模式,非理性、反理性的“纯粹理性”。
荣格在《心理学与文学》中写到,集体无意识不能被认为是一种自在的实体;它仅仅是一种潜能,这种潜能以特殊形式的记忆表象,从原始时代一直传递给我们,或者以大脑的解剖学上的结构遗传给我们,没有天赋的观念,但是却有观念的天赋可能性。
在荣格看来,集体无意识远自洪荒太古时代就产生了,它先于意识而存在,而意识只不过是无意识的后裔而已,婴儿一生下来并没有意识,却潜在地具有一整套能够适应环境的心理机制,他的大脑中容纳着所有从祖先遗传下来的生活和行为的模式,这种本能的,无意识的心理机制影响和制约着艺术起源,到目前为止出现了几个具有较大影响的学说流派。
如:古希腊哲学家徳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模仿说",德国作家席勒和社会学家斯宾塞提出的"游戏说",英国人爱德华.泰勒、弗雷泽和美国心理意识生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间接受到了柏拉图“理式”论的影响。
而直接沟通荣格理论和柏拉图理念说的是康德的“物自体”概念。
荣格正是从康德那里找到了自己的理论平台。
康德描述的物自体和现象界的关系,与荣格关于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的观念在逻辑方法上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康德认为,我们的世界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物自体,二是现象界。
前者超越于自然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后者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它受必然规律的支配。
我们人的理性的认识能力,只能达到现象界,而不能达到物自体。
物自体是不可知的。
这就好像我们住在一个小岛上面,我们活动的范围,只以小岛为限。
至于岛的外面,那浩瀚无际的汪洋,则是我们所无能为力的了。
小岛就是现象界,汪洋则是物自体。
[⑥]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的神秘性、不可描述性和康德上面所认为的这种“纯粹理性”是共通的,荣格自己就把集体无意识解释为一种特殊存在的“纯粹形式”,一种先验的表达的可能性,“纯粹理性”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荣格理论的“内部结构”了。
格罗塞的《艺术的起源》被公认为是艺术史的代表作、艺术人类学的开山之作,集中体现了格罗塞的艺术史观。
通过对世界各民族的艺术起源的考察研究,初步建立起社会演进论的艺术人类学的学科框架,并为现代艺术科学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石。
格罗塞从艺术哲学与艺术科学的区别入手,探讨了考察人种学(艺术人类学)对于建立艺术科学的基础性作用,并对原始民族的艺术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对于后来的艺术学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艺术的起源是要由它的整个过程或者它的结果来引起审美情感。
但是现在必须承认这个定义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十分切合实际的。
因为原始满足的大半艺术作品都不是纯粹从审美的动机出发,主要还是实际的目的在其作用,实际目的是主要的动机,审美的要求只是满足次要的欲望而已。
最野蛮民族的艺术和最文明民族的艺术工作的一致点不但在宽度,而且在深度。
原始艺术和高级艺术的差别是量的方面而不再质的方面。
原始艺术中所表现的情绪是狭隘而粗野的,它的材料是贫乏的,形式是简陋拙劣的,然而它的主要创作动机、手法和目的,还是和其他一切时代的艺术一致。
另外,艺术的价值不止是审美,还由社会的价值。
艺术不是无谓的游戏,而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社会职能,也就是生存竞争中最有效的武器之一……人们致力于艺术活动最初只是自己直接的审美价值,而它们所以在历史上被保持下来并发展下去,却主要因为具有间接的社会价值。
同时艺术不要成为道德教化的工具,艺术只有致力于艺术利益的时候,才是艺术最致力于社会利益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