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的起源及阿胶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胶的起源及阿胶文化

阿胶(Ejiao,英文名:Colla Corii Asini),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原产于山东,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

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又称“傅致胶”(《神农本草经》),盆覆胶(陶宏景),驴皮胶(《千金方·食治》)。典故:傅氏僧仁(阿胶鼻祖)早起前汉,傅氏僧人拾贵门所弃牲皮煮济荒民,一时心急火武,无意煮至乌胶,民食体健。后辈尊称此胶物曰“傅氏胶”又为“傅致胶”(“致”与“制”互通)。后世偶有医家煮胶选上等胶品皆印“傅氏僧仁”铭念先祖以示纯品。这可以告诉我们为何被称之为“傅致胶”,也可以说明阿胶的来历与发明人。

阿胶性味甘、咸、平,质润无毒,入肝、肾、肺三经,为滋阴养血,补肺润燥,强壮益气,化痰定喘,止血安胎不可多得的良药。阿胶与其他药材相配伍,可治疗多种疾病,功效奇特,素来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历代医书、

本草对阿胶都有详细的记载。

经现代科学化验,阿胶中含有明胶蛋白、硫、钙,其蛋白质水解后能产生很多人体所必须的胺基酸,比如:色胺酸(Tryptopan)、离胺酸(Lysine)、组胺酸(Histidine)、精胺酸(Arginine)等等。现代医学研究还证明,阿胶在止血、促进钙的吸收、抗休克、预防和治疗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等方面均有独特疗效。

阿胶最初产于山东东阿。东阿阿胶历来名冠天下,直至今日。“东阿阿胶”几成阿胶的代名词。如今,阿胶不只在山东出产,除西藏以外,全国各个省市几乎都有药厂生产阿胶。但其历史、产量及规模都无法与山东阿胶相比。因此,阿胶文化的中心在山东,本文所讨论的阿胶文化的地理范围也仅限于山东。

第一节胶的应用起源

胶是一种种类很多,用途也很广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以及日常生活中。阿胶,是一种药用皮胶。其生产应用由来已久。我们要探讨阿胶的应用起源,就不得不从胶的应用起源说起。

那么,人们是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阿胶的呢?先秦文献显示,古人很早就已经认识并开始使用胶了。《周礼·考工记》记载:“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1]这里讲的是胶的种类及其颜色;“凡相胶,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泽,紾而抟廉”,[2]深暇,即有纹理;紾,即成团块状;抟廉,即有棱角。这里讲得是胶的鉴别,即红色有纹理,成团块状,有棱角者为好胶。

“鬻胶欲熟,而水火相得”,[3]这里讲的是胶的熬制,要熬出好胶,必须注意锅中水与锅下火要适当。据考证,《考工记》成书于春秋初齐桓公执政时期。由此可见,早在春秋初期,人们对胶的品种、鉴别、熬制等方面就已经总结出了相当成熟的经验。而且,文中还提到了“犀胶”。犀牛在中原大地的活跃只能是商周时期以及更远时代的事情,春秋之后已绝迹。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胶的最初认识要追溯到更加久远的年代。

关于胶的起源,虽无文献可证,但我们完全可做这样的推想。[4]胶本是是兽皮久熬凝缩冷却而成。原始社会人们食物匮乏,人们肯定经常会有熬兽皮吃的经验,久而久之,人们很可能会发现两种现象:人吃了兽皮熬成的糊状物之后,身体会变得更强壮,而且能治疗一些疾病;用这种糊状物凝缩后形成的物质粘物,冷却后坚牢难破。这就产生了人们对胶的药用特性与胶结性强两种特性的认识。当然,这种经验肯定是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积累起来的。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学会了用胶,而且还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物资这是肯定的。《孙子兵法》里记载,胶是制造弓弩的重要材料。在战乱频仍的年代,胶是一种重要的军事物资,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胶的药用,始见于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方书《五十二病方》。虽然书简残破,但仍可依稀看清里面有一些以胶入药治疗疾病的方子。如:“白处方:……煮胶,即置牖于秘火上,令药已成而发之……”,“大带者:……一、以清煮胶,以涂之……”,“(癃)

病:……一、

体,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其药用及食疗传统源远流长。古今医家经过几千年来的经验积累及临床实践,不断丰富对阿胶的研究,形成了有关阿胶的丰富的医药资料,包括药性记载、药理研究、药方及医案等。而作为一种滋补佳品,阿胶食疗的传统由来已久。以阿胶滋补,以阿胶入膳成为一种传统习惯。时至今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阿胶药膳。伴随阿胶的药用,阿胶的熬制、经营则形成了其波澜壮阔的产业文化。而千年的生产、应用历史也塑造了东阿阿胶的品质,成就了东阿阿胶的美名,更锻造了东阿人精益求精、心怀良善的可贵品质,这都是千年阿胶文化的精神沉淀。

综合阿胶文化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阿胶文化是中医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以医药文化为中心的文化,食疗文化属于医药文化,其产业文化也是因阿胶这种中药材的生产制造而产生的文化,其精神文化则是因千百年来阿胶的生产、应用而沉淀下来的人文品质。由此我们可以给阿胶文化做出以下界定:

阿胶文化是中医文化的一部分,其本质是一种医药文化,是以阿胶的生产制造、临床应用、滋补保健为中心,经过千百年的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与东阿的地域文化密切相关,其药理本质体现了对人体自然的顺应,对生命健康的关怀,具有浓厚的养生保健色彩,包括阿胶医药文化、产业文化及精神文化三部分内容。其地理范围是包括济南在内的、历史上与阿胶产地有密切联系的相关区域,即今阳谷阿城镇、平阴东阿镇、济南市区及聊城东阿县。大多数文化学家认为,从广义的文化概念角度出发,每种文化都可分为三个层面,即文化的物质层面、文化的行为层面、文化的精神层面。[10]反观阿胶文化也不例外,阿胶文化也可分为物质层面、行为层面、精神层面三个层面。阿胶的产业文化,包括阿胶的生产、经营、传承发展史,都属于阿胶文化的物质层面;阿胶的医药文化,包括阿胶的药用、阿胶滋补传统的形成都属于阿胶文化的行为层面;而阿胶千百年的生产应用史则积淀了厚重的人文精神:东阿阿胶名传古今、强身健体、救死扶伤的“圣药”品质、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等则都属于阿胶文化的精神层面。

第一节阿胶应用的中医学原理

阿胶性味甘、平,质润无毒,入肝、肾、肺三经,善治血证、虚证,能益气生津,为滋阴养血、补肺润燥、强身益气、化痰定喘、止血安胎的良药。其应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一、四气五味与性味归经

四气五味理论是中医药物学中对药材性质的一种概括。四气是指药材的寒凉温热四种药性。药性的寒凉温热是与病证性质的热性、寒性相对而说的。能够治疗热性病的属寒性或凉性,如黄连是寒药,治热病泻痢。另外还有平性药,但也有偏寒偏热的不同,因此仍成四气。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另有淡味,因其不显著,仍称五味。味不同,作用也不同,如辛能散能行,甘能不能缓。

归经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腑脏经脉联系起来,说明某种药对某些腑脏经脉的病变起一定的治疗作用。这是临床实践后总结出来的。人体有十二条经脉,每条经脉又与同名腑脏有一定联系,称“属”。

阿胶性味甘平,微温,入手太阴经肺,足少阴肾经,厥阴肝经。其性味甘缓平和,滋阴补血,润肺清燥;入肺肾肝三经,善治因阴虚造成的各种虚症。

二、阴阳学说

阿胶是种滋阴良药,这一结论是基于中医理论的阴阳学说。阴阳是古人对自然界中所有事物都包括互相关联互相对立两种个方面的一种抽象概括。中医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体的组织结构、病理变化、诊断治疗都可以归为阴阳两个方面,比如体内器官腑为阳,脏为阴;“阳平阴秘,精神乃治”,即是讲人体阴气平顺,阳气固秘,阴阳两方面协调平衡,生理功能才能正常;阴偏盛则阳损,阴不足则

②陶弘景:阿胶作药用之,皆火炙,丸散须极燃,入汤微炙。

③《纲目》:阿胶,今方法或炒成珠,或以面炒,或

以火炙,或以蛤粉炒,或以草灰炒,或酒化成膏,或水化膏,当各从本方。

【性味】甘,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