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煤矿采空区勘查与稳定性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弃煤矿采空区勘查与稳定性评价
[摘要]本文利用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等有关学科知识,采用地质调查、工程物探以及钻孔技术和室内试验等分析技术,查明废弃煤矿区的采空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地质环境资料,对采空区稳定性分析评价。
[关键字]采空区勘查评价
0 前言
在我国存在很多因采矿形成的地下采空区,甚至有相当多的不规范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往往没有地下采空区的资料,采空区的分布、规模及稳定性难以判定,因此,在土地资源丰富时,往往不考虑在采空区上部地面进行相应的建筑。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持续性短缺问题将会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地勘查和评价那些废弃采空区岩土体的形变特征、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及其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进而选择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对于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项目概况
勘查区位于临安市青山湖街道太阳湾青山湖正北面,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呈半岛状嵌入湖面。
场区地貌属剥蚀丘陵及山前沟谷地带,山势低缓,沟谷发育。
规划在该区进行开发利用,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的初步调查,拟建场区多处发现有因二十世纪六十~八十年代采煤形成的采空区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隙和地表变形等地质灾害,需对采空区进行勘查和评价。
2 工作方法
在收集勘查区相关地质环境资料基础上,采用地质调查与测绘、物探、钻探、室内试验等研究方法获取有关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3 地质环境条件
勘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南侧南侧青山湖水域。
地层岩性主要为震旦系下统志棠组(Zaz)砂岩、细砂岩、青灰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四里亭组(Zas)砂质页岩、含砾砂质页岩、含砾砂岩,西尖山组(Zbx)细砂、粉砂岩,寒武系下统荷塘组(∈1h)炭质页岩、炭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及煤石层以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等。
区内褶皱形式总体表现为一破向斜构造,褶皱轴线呈北东50°展布,南西被青山水库淹没,受后期构造影响,向斜构造被断层所切,几何形态不完整,局部发育有浅状起伏、宽缓褶曲和小褶曲等。
受区域构造影响,勘查区断裂构造为6条近似平行的北东向压性断裂。
4 矿床特征及开采概况
勘查区矿产类型主要为产于荷塘组中下部炭质页岩中的石煤矿产。
共圈定3个石煤矿层,受后期构造作用影响,常被断层破碎带错段。
采空区、窿道主要分布于F1~F5之间的西侧区块,石煤层为顺层采掘,石煤层开采厚度为2.0—5.0m,煤层总体倾角较缓,多为2~10°。
开采巷道高宽一般小于为2.5m,巷道基本未采取支护措施。
5 物探与钻探
5.1 工程物探
工程物探的主要目的是查明煤矿采空区的分布特征、地面塌陷深度、塌陷带堆填物厚度和充填物密实程度等。
由于本勘查区无已知成果资料,推断解释场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入手进行初步的推断解释,待推断的采空区异常经钻探验证后再进行详细的推断和解释。
根据场地质条件,本次选用瞬变电磁法。
由其原理可知,衰变的二次场遇到高阻体衰减较快,在低阻体上衰减较慢。
故在多测道电压剖面图上,高电压反映的是低阻体,低电压反映的是高阻体,呈平缓状变化的电压剖面曲线反映的是正常的地层。
在视电阻率断面图上,正常地层等值线表现为类似层状的平缓变化的曲线,当地层受采挖、断裂构造破坏时,呈层状分布的等值线会发生严重畸变,产生高阻或低阻的闭合圈或半闭合圈,曲线密集陡立上升或下降。
场区开采的矿产为石煤,由于其含炭高,而炭又是电的良导体,故其在视电阻率断面图中显示为低阻。
根据前期调查资料,矿区已废弃多年,均已充水,充水采空区在视电阻率断面图中也表现为低阻,与石煤的视电阻率相比为较高阻,存在一定的视电阻率差异,但并不明显。
同时,该矿区由于受开采技术的限制以,采空区基本在-30m高程面以上,由于矿区开采年限较长,认为该矿区-30m以上煤层基本采完,因此视电阻率断面图中低阻异常基本可解释为采空区异常。
本次共完成瞬变电磁法测线17条,测点558个。
通过17条剖面的推断解释,共推测采空区异常25处。
5.2 钻探验证
钻探验证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验证塌陷区地面物探成果的正确性,修正物探成果的解译误差,同时可以查清钻孔揭露深度内采空区的分布情况、塌陷区充填物的岩性的密实程度等。
根据工程物探勘查解译资料,发现勘查区下伏矿层(或推测采空区)埋深多在60~110m,针对性的布置了5个验证钻孔,钻探工作量473m。
钻探资料显示,在K1101钻孔位置Ⅰ号煤层埋深22.9m,由2层厚0.7m的薄层状石煤组成,中间为0.7 m炭质页岩夹层,煤层以上垮落断裂带发育厚度约10m。
Ⅰ号煤层顶板以下37.0m为Ⅱ号煤层,Ⅱ号煤层以上垮落断裂带发育厚度约33m。
总体来说,物探解译采空与钻探验证较为吻合,但局部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异。
6 采空区及塌(沉)陷分布特征
6.1 采空区
根据本次取得的资料推断,勘查区F1~F5间地下分布有3个规模不一的采空区,采空区分布范围约59970m2。
6.2 地面塌陷
根据实地勘查,共发现采空地面塌陷点有25余处。
断裂带地表塌陷坑多呈漏斗状,地表露头表现为大小不等,带状分布的的圆形或椭圆形塌陷漏斗。
少量规模较小,发生时间较久的塌陷点受自然因素的改变还难以辨析,仅根据微地形依稀可以寻找出采空地面塌陷的痕迹。
塌陷坑(塌陷漏斗)多位于采面上部断裂破碎带正上方,或稍有偏离,其成因主要为裂隙带沿断层破碎带向上发展而形成(如图1)。
6.3 地面沉陷
根据遥感影象资料及小比例尺地形测量,在勘查区西块段的F1~F2断裂带间,地表存在2处沉陷区,部分沉陷区已发生塌陷。
沉陷区总体与采空区范围较为吻合。
6.4 地表裂缝
根据实地勘查,建设场区共发现地表裂缝3条。
其特点为张性裂缝,上宽下窄,在一定深度内可能尖灭。
较大裂缝两侧的地表有一定的落差,一般0.3~1.0m。
6.5 覆岩“三带”特征
煤矿开采形成采空区,在煤层上覆岩土层中自煤层顶板向上形成“三带”—垮落带、断裂带和弯曲带。
从本次勘探的钻孔岩芯采取率来看,破坏最严重的岩层段是位于开采煤层顶板以上15m以内的覆岩,其原有岩层结构层序基本破坏;裂隙带内岩体仍保持原有的层状结构,但在岩层中原有的结构面如节理、裂隙开裂;弯曲变形带的岩层一般只发生不同程度的整体性变形,岩层的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未遭破坏。
断裂带下部的构造角砾岩因破碎,破坏影响较严重。
总体来看,钻孔中的覆岩“三带”岩芯采取率低,说明岩层力学强度降低,其岩体属Ⅳ级“差岩体”。
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选取垮落裂隙带高度理论值计算公式进行计算,Ⅱ号煤层开采后断裂带高度理论值为39.7m。
7 采空区稳定性的评价
勘查区主要采用垮落法采煤,属浅层采空区,断层发育,覆岩(顶板)岩性以炭质泥质、炭质页岩和粉砂页岩等中硬覆岩为主,岩层的节理和裂隙较发育,开采煤层多为缓倾斜~倾斜矿层断裂带部位常沿断裂延伸方向采空,由于断裂带
产状陡倾,由于采煤后顶板全部垮落,使覆岩沉陷破坏严重,使上覆岩层的冒落裂隙带高度得到充分发展,采空区往往沿断裂面滑动冒落,并在采空区上盘岩层以沉陷和水平移动变形模式,出现地表裂缝,目前已经出现多处塌陷、裂缝现象,现状稳定性较差,虽然采空区尚未完全塌落,但在后期不利因素作用下,采空区有进一步塌陷的可能,给地表建筑及人员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今后的工程建设,需根据采空区的特点及建筑物的布局进行建筑地基稳定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避免引发或遭受地面塌(沉)陷的危害。
8 小结
(1)资料搜集和采空区地质调查与测绘方法有一定局限性,对了解地面塌陷、沉陷、裂缝变形情况比较直观,而了解地下情况就只能靠调查访问,与实际情况往往会有出入,特别是对于无开采记录资料的采空区,出入变化局部较大。
(2)瞬变电磁法的最大特点是对地下低阻体反应异常敏感的特点,且具有高分辨率测距大、定向性好、对积水等低阻体敏感的特点。
由于开采的矿产为石煤,其含炭高,而炭又是电的良导体,故其在视电阻率断面图中显示为低阻,而采空区均已充水,充水采空区在视电阻率断面图中也表现为低阻,与石煤的视电阻率相比为较高阻,存在一定的视电阻率差异,但并不明显。
可结合其它物探方法进行综合比较验证。
(3)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因其所测得的地球物性参数往往具有多解性,因此单独采用物探测得的结果都不能认为是完全可靠的,有条件可采用多种方法相互验证,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即使如此,为了使物探结果更加可信,还必须布置必要的验证钻孔,然后再根据钻孔验证结果对物探成果加以修正,这样才能取得更加真实、理想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罗鸷,曹盛道,赵颖超.(2010)采空区探测的物理勘探方法.中国科技信息,(8),69-71.
[2]蒋邦远.(1998)实用近区磁源瞬变电磁法勘探.地质出版社,北京.
[3]范亮,钱荣毅.(2011)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的应用研究.工程地球物理学报,8,29-33.
[4]封绍武,刘文增,杨晓东.(2010)强干扰区瞬变电磁法勘查采空区效果.物探与化探,34,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