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学生版(1)

合集下载

1三年级古诗典故

1三年级古诗典故

1三年级古诗典故1.斑竹:湘妃竹。

传说上古的时候,帝舜有两个妃子,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他们恩爱和睦,情深意重。

帝舜贤良勤政,时时都以国事为重,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

他早起晚睡,尽心尽力地治理国家。

而娥皇、女英也悉心照顾丈夫,使他无后顾之忧。

过了几年,帝舜告别了娥皇、女英,前往南方巡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帝舜一路巡行,风餐露宿,到了苍梧山下,突然得了重病。

随行的太医急忙诊治,可已来不及了。

帝舜由于操劳过度,在苍梧山下与世长辞。

噩耗传到都城,娥皇、女英不由悲恸欲绝,她们不相信丈夫这么快就离她们而去,马上赶到了苍梧山。

然而,帝舜这时已长眠于地下,娥皇、女英看到的,只是一座帝舜的陵墓。

陵墓四周生长着无数的青竹,蜿蜒的湘江就从陵墓的不远处流过。

娥皇、女英扑倒在帝舜的陵墓上失声痛哭,大臣们也无不潸然泪下。

两位妃子的眼泪洒落在竹竿上,使得原本青青的竹竿都变得斑斑点点。

从此以后,苍梧山上便出现了一种特别的竹子,有的人称这种竹子为斑竹。

因为娥皇、女英又被称为湘夫人,因此有人把这种竹子称为湘妃竹。

后来,“湘妃斑竹”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忧愁悲伤的相思之情。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

”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辛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而死或忠心不泯。

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发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3. 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古诗词常用典故40例,喜欢写古典诗词的朋友有素材啦

古诗词常用典故40例,喜欢写古典诗词的朋友有素材啦

古诗词常用典故40例,喜欢写古典诗词的朋友有素材啦古诗词常用典故40例,喜欢写古典诗词的朋友有素材啦!(1)投笔:弃文从武(2)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3)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4)楼兰:边境之敌(5)折腰:屈身事人(6)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7)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8)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9)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10)尺素:书信(11)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12)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13)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14)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15)双鲤、鲤鱼、鲤素:书信(16)五柳:隐者(17)鸿鹄:人有远大志向(18)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19)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20)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21)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22)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23)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24)牧童:淡泊,田园生活(25)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26)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27)明月:乡愁(28)青云:高的地位(29)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30)青紫:高官显爵(31)丁香:愁心或情结(32)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33)蝉鸣:悲秋(34)青天:清官(35)落花:伤春(36)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37)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38)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39)梅雨:悠悠愁绪(40)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古诗词中常用典故大全

古诗词中常用典故大全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塞下曲》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 ·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诗词鉴赏_诗词常用典故100例

诗词鉴赏_诗词常用典故100例

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有哪些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有哪些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有哪些(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古典诗歌常用典故有哪些【诗歌】(1)投笔:弃文从武(2)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3)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4)楼兰:边境之敌(5)折腰:屈身事人(6)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7)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8)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9)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10)尺素:书信(11)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12)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13)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14)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15)双鲤、鲤鱼、鲤素:书信(16)五柳:隐者(17)鸿鹄:人有远大志向(18)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19)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20)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21)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22)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23)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24)牧童:淡泊,田园生活(25)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26)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27)明月:乡愁(28)青云:高的地位(29)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30)青紫:高官显爵(31)丁香:愁心或情结(32)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33)蝉鸣:悲秋(34)青天:清官(35)落花:伤春(36)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37)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38)梅子:含有风情意味(39)梅雨:悠悠愁绪(40)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1]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1]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目录1、投笔2、长城3、楼兰4、折腰5、化碧6、鸿雁7、尺素8、青鸾9、双鲤10、五柳11、东篱12、三径13、劳歌14、长亭15、南浦16、阳关17、柳岸18、风骚19、雕虫20、鸿鹄21、杜鹃22、鹧鸪23、黍离24、桑榆25、商女26、杜康27、瑟瑟28、红豆29、鸡黍30、染指31、掣时32、方寸33、捉刀34、下榻35、春秋36、梨园37、抱柱38、请缨39、钓鳌40、还珠41、青眼42、红叶43、神器44、月老45、陶朱46、祝融47、秋水48、连理枝、比翼鸟49、孔方兄50、青梅竹马51、问鼎52、见背53、逐鹿54、击楫55、娥眉(蛾眉)56、陶朱57、祝融58、青青子矜59、巴歌60、碧血61、折桂62、怀桔63、采薇64、哀鸿65、咏絮66、南冠67、秦晋68、彭祖69、谢家70、鸡肋71、婵娟72、献芹73、执牛耳74、作壁上观75、虞美人76、红豆77、豆蔻78、精卫79、击楫中流80、鸡口牛后81、岁寒三友82、花中四君子83、泰斗84、人杰85、仁人86、传人87、玉成88、口碑89、璧还90、方家91、等身92、西席93、心许94、三味95、洗耳96、斧正97、抱璞98、射影99、涂鸦100、班马101、辞第102、三尺103、宫阙104、金鸡105、烂柯106、螟蛉107、高山流水108、白衣苍狗109、吴钩112、抱璞113、庄周梦蝶114、昆山玉115、斑竹116、登高117、东山高卧118、寒食119、汗青120、画眉121、金乌122、梦蝶123、射天狼124、黍离125、折柳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范本一份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范本一份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范本一份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1每每说起梦,总是情不由衷地要先想到《红楼梦》。

其实无论怎么去解读这部经典之作,都应该弄明白作者的最初意图,只是想借助于小说的传播,来达到醒世劝人的。

不管你信还是不信,我都会这么认为。

瞧,端午节一到,大观园又极度热闹了起来。

众人在老祖宗的带领下,都前往“清虚观”去看戏。

贾珍禀报于贾母,刚在神前拈了三部戏,分别为:《白蛇记》、《满床笏》和《南柯梦》。

《白蛇记》的内容,并非是我们熟知的白素贞与许仙那动人的爱情故事,而是有关汉高祖刘邦当初斩蛇起家的传说。

《满床笏》描叙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六十寿辰那天,他家里儿孙满堂,宾客如云的热闹情形。

最后重点要说的,是第三部戏——《南柯梦》。

书里头说当贾母听到这出戏后,当即不再言语了。

贾母为何会这样?想解开这个谜,还是让我们先来了解《南柯梦》这个典故吧。

很多人都知道,“临川四梦”是汤显祖非常有名的四部戏。

其中《南柯记》的题材,是来自于唐代小说家李公佐的《唐代传奇——南柯太守传》。

故事说的是唐德宗时期,广陵(今江苏扬州)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

他本是淮南节度使部下的一名副将,因嗜酒后冒犯上司,被炒了鱿鱼回到家中。

这天是他生日,他邀来了几位朋友一起饮酒,结果喝得个大醉。

醉眼朦胧之中,忽见两个紫衣使者前来把他扶上马车,朝门前大槐树下的一个树洞奔去。

进得洞后,来到了一个名曰“大槐安国”的国家。

槐安国的国君把女儿——金枝公主许配给了淳于棼,不久便委任他为“南柯郡太守”一职。

二十年间,他官位显赫,家庭美满,育有五子二女。

不料时有一“檀萝”国入侵,淳于棼虽率军奋力抗敌,结果还是兵败如山倒。

恰在这期间,金枝公主又不幸染病身亡。

最后,国君不但罢免了他的太守职务,还命那两名紫衣使者把他重新送回了家。

淳于棼从梦中惊醒过来,发现自己只不过是睡在自家的廊下。

他喊来朋友,把这个奇怪的梦讲给了他们听。

朋友们听后也很惊讶,就和他一起来到大槐树下挖掘。

不一会,就掘出个很大的__洞。

常用的20个小学语文诗词古文典故

常用的20个小学语文诗词古文典故

常用的20个小学语文诗词古文典故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诗词鉴赏_诗词常用典故100例

诗词鉴赏_诗词常用典故100例

1、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2、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3、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4、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5、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6、琴瑟:①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诗经》)②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7、螟蛉: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诗·小雅·小宛》)8、神器:指帝位、政权。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老子》)9、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春山,指眉。

“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西厢记》)10、三尺:是法律的代名词。

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11、谢家:①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②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

12、献芹: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也说“芹献”。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13、执牛耳:用“执牛耳”指盟主。

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14、精卫: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1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1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 例目录1、投笔42、红叶83、泰斗2、长城43、神器84、人杰3、楼兰44、月老85、仁人4、折腰45、陶朱86、传人5、化碧46、祝融87、玉成6、鸿雁47、秋水88、口碑7、尺素48、连理枝、比翼鸟89、璧还8、青鸾49、孔方兄90、方家9、双鲤50、青梅竹马91、等身10、五柳51、问鼎92、西席11、东篱52、见背93、心许12、三径53、逐鹿94、三味13、劳歌54、击楫95、洗耳14、长亭55、娥眉(蛾眉)96、斧正15、南浦56、陶朱97、抱璞16、阳关57、祝融98、射影17、柳岸58、青青子矜99、涂鸦18、风骚59、巴歌100、班马19、雕虫60、碧血101、辞第20、鸿鹄61、折桂102、三尺21、杜鹃62、怀桔103、宫阙22、鹧鸪63、采薇104、金鸡23、黍离64、哀鸿105、烂柯24、桑榆65、咏絮106、螟蛉25、商女66、南冠107、高山流水26、杜康67、秦晋108、白衣苍狗27、瑟瑟68、彭祖109、吴钩28、红豆69、谢家112、抱璞29、鸡黍70、鸡肋113、庄周梦蝶30、染指71、婵娟114、昆山玉31、掣时72、献芹115、斑竹32、方寸73、执牛耳116、登高33、捉刀74、作壁上观117、东山高卧34、下榻75、虞美人118、寒食35、春秋76、红豆119、汗青36、梨园77、豆蔻120、画眉37、抱柱78、精卫121、金乌38、请缨79、击楫中流122、梦蝶39、钓鳌80、鸡口牛后. 1 t > , ,、, . . r .123、射天狼- r-. 、40、还珠81、岁寒三友124、黍离41、青眼82、花中四君子125、折柳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 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1. 古代诗歌常用“折柳”这个典故,那可老有深意了。

“折柳”就代表着送别呢。

你想啊,朋友要走了,折下柳枝送给他,就像说:“兄弟,我舍不得你走啊!”就像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折柳曲就思乡念亲,这“折柳”的典故就像一把小钥匙,一下子打开了人们思念的大门。

2. 说起古代诗歌里的典故,“采薇”可不能忘。

“采薇”说的是隐居生活,那是一种对尘世喧嚣的逃避。

好像一个人在尘世里累了,就像一只鸟儿飞倦了,想找个安静的林子躲起来。

伯夷、叔齐不就采薇而食嘛。

像王绩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人觉得周围没懂自己的人,就怀念起采薇的隐士生活,这“采薇”的典故就像一阵清风,吹到那些想远离纷扰的人的心坎上。

3. 古代诗歌里“化碧”这个典故可神奇了。

它说的是忠臣蒙冤。

忠臣的心就像一块美玉,被冤枉的时候,连血都能变成碧玉。

多冤呐!你就想啊,一个好人被人冤枉得要死,那得多难受。

像苌弘就是这样,他死了血化为碧。

关汉卿在里说“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化碧”的典故就像一声怒吼,为那些蒙冤的人喊出委屈。

4. 还有“尺素”这个典故在古代诗歌里常常出现呢。

“尺素”就是书信的意思,在古代,人们想给远方的人传达思念或者消息,就靠这小小的尺素。

就好像现在我们发微信,那时候尺素就是他们的“微信”。

古乐府诗里说“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收到尺素就像收到了远方的爱,这“尺素”的典故就像一条情感的纽带,连接着相隔两地的人。

5. 古代诗歌中“青鸟”这个典故很浪漫。

青鸟是传说中的神鸟,能为西王母传递消息,就像现在的快递员,不过更神秘。

诗人就用青鸟来指代传递书信或者消息的使者。

李商隐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他想和爱人联系,就盼着青鸟能帮忙传信呢。

这“青鸟”的典故就像一个美好的梦,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6. “红豆”这个典故在古代诗歌里可代表着相思。

那一颗颗红豆就像一颗颗思念的心。

高中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大全

高中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大全

高中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大全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做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我们对于古诗词的理解,理解不到位,就会造成答题失分,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典故的意义,帮你提高古诗词答题成绩,赶紧收藏吧!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2020高考诗歌鉴赏---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

2020高考诗歌鉴赏---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

2020高考诗歌鉴赏之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古诗词中常见122典故大全

古诗词中常见122典故大全

高三语文导学材料古诗词中常用122个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碧血:《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古诗词中的典故(学生版)】

【古诗词中的典故(学生版)】

诗歌中的典故1.《酬乐天初逢扬州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怀念故友,只能空吟《思旧赋》。

旧,老朋友。

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

这篇赋是向秀为悼念自己被司马昭杀害的朋友嵇康、吕安而写的。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到家中,就像那传说中的烂柯人。

翻似,倒好像。

烂柯人,相传晋代王质进山砍柴,遇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来观看。

棋还没终局,他手中的斧子的柄已经烂掉。

回到村里,发现与他同年代的人都去世了。

作用:——————————————————————————————2.《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所筑,他曾在台上置千金招纳贤士。

3.《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还没有登燕然山刻石记述功绩,还是无从谈起的。

东汉大将军窦宪追击北匈奴,曾登此山,“石刻勒功而还”。

4.《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休将白发唱黄鸡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醉歌》有“黄鸡崔晓丑时鸣“”镜里朱颜看已失”的诗句。

5.《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之战中,周瑜借强劲的东风,火烧赤壁,战胜曹操百万大军。

6.《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万里觅封侯:化用汉班超故事,《后汉书班超传》记载,有看相的对班超说:“而(你)当封侯万里之外。

”又说:“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封侯相也。

”尘暗旧貂裘《战国策·齐策》记载,苏秦游说秦王不成,穷困潦倒,所穿貂裘破旧不堪。

这里比喻多年没有披挂上阵,甲胄封尘,不能立功边陲。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天山,指祁连山,汉代名将霍去病曾在此立功。

语文古诗词学习常用典故

语文古诗词学习常用典故

语文古诗词学习常用典故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说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8、青鸾:《山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如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

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

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

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

”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李贺《南园十三首》:“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当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注:雕虫: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

辽海:指辽东地区,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20、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

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

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

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离别的伤感惆怅或是对故乡的思念或是历史盛衰沧桑巨变。

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3、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

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

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0、染指: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31、掣时: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32、方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33、捉刀: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34、下榻: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35、春秋: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龄、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36、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37、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以喻坚守信约。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38、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以喻杀敌报国。

39、钓鳌: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

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

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40、还珠: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41、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

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与此相反的是“白眼”,42、红叶:代称传情之物。

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

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

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43、神器: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44、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

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

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45、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46、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47、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春山,指眉。

48、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

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