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诗词的女性服饰描写看唐代社会审美情趣的流变

合集下载

从唐诗中领略唐代女性服饰之美

从唐诗中领略唐代女性服饰之美

从唐诗中领略唐代⼥性服饰之美作者:唐思⼥摘要: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盛时期,其政治、经济⾼度发展,⽂化、科技繁荣昌盛。

其中以唐诗和服饰的发展最为灿烂辉煌。

唐代⼥性服饰,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呈现了风格各异的服饰风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本⽂透过唐诗中对于⼥性服饰细致形象的⽣动描写,通过宫廷和贵族⼥性、平民⼥性、少数民族⼥性的不同阶层⼥性的服饰阐述,从中领略⼤唐王朝的⼥性服饰之美。

关键词:唐诗,⼥性服饰,美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空前统⼀强⼤的封建王朝,其盛世不仅仅在政治、经济、军事、⽂学中,⽽且在⼥性服饰上也充分体现,尤其是在武则天当政时期,伴随着⼥权意识的崛起,⼥性地位的明显提⾼,⼥性服饰有了极⼤的发展,整体有⼀种盛世霓裳之感。

为此,⽂⼈墨客驻⾜其间,挥笔吟诵,留下千古诗篇。

《全唐诗》这本共收录唐代诗⼈⼆千五百⼆⼗九⼈的四万余⾸诗作,可以说是⼏乎囊括了唐代所有诗歌的总集,⽽其中涉及⼥性题材的作品有近两千⾸,诗中有出现“裙”、“襦”、“履”等相关⼥性服饰的词的诗作有1500余⾸,在这些诗作中,涉及的诗⼈有百余名,绝⼤多数都是男性诗⼈创作的,如王建91⾸、⽩居易263 ⾸等,但是也不乏有⼥性诗⼈的作品,如上官昭容3⾸等。

⽽从这⼀⾸⾸的唐诗中,仿佛能看见在千年前等级制度严明的封建社会⾥,⾝处各个阶层的⼥性⽤她们的智慧和双⼿创造出的服饰盛会。

这些服饰可以说是⼀件件技术精湛的艺术品,它们不是简单直⽩的组装、数量上的堆砌,⽽是在服装、发饰、妆容的巧妙搭配下散发出⼀种惑⼈⼼神的艺术美感,让⼈能够体会到其中含有的意境美、⾃然美、造型美等。

可见这些服饰如同唐诗般的雍容华贵、风格多样、绚烂夺⽬,且呈现出了⼤胆开放、欣欣向荣、华丽丰美与清秀典雅交相辉映的异彩纷呈的服饰风貌,这是唐代⼥性⾃⾝对⽣活的热爱、对爱情的渴求和对美的极致追求。

可以说唐代的⼥性服饰是中国服饰⽂化历史上⼀朵绚丽夺⽬的瑰丽之花,⽽从唐诗中细细领略其所体现的宫廷贵族、平民阶层、少数民族的⼥性服饰的各种美,更是别有⼀番风味。

从唐代诗词的女性服饰描写看唐代社会审美情趣的流变

从唐代诗词的女性服饰描写看唐代社会审美情趣的流变

维普资讯
给人们 的眼球带来 了无数的惊喜 , 给人们 的心灵 带来 宝儿持之 , 日司花女 , 号 因命虞世南 嘲袁宝儿娇憨之 状。 虽然是宫廷题材 、 应制之作 , 倒是也写 出了当时的 无限的想象和慰藉。
:有别 于流俗 的风致 , 天真烂漫之态。 种 极尽 沈俭期 夜游》 “ :南陌青丝骑 , 东邻红粉妆。 管弦遥辨 曲, 罗绮 性使它 的审美功能开始超越服装本身的意义 。 在许 多 《 ” 却华而不缛 , 语带微芳 。 色彩浓 文学作 品中 , 它经常是带着某种特殊的神秘色彩反映 暗闻香 。描写得典雅 , 行动 中透露着淡 淡的气 味。 照邻 的 卢 着作者的内心情感 , 反映着人类 的理想。 对服装 的描 烈 中显着含蓄 , 长安古意》写到当时贵族妇女的妆饰之盛 :片片行 “ 写如同思乡、 爱情一般 , 为了文学家创作 的永恒 主 《 成 云 著蝉 鬓, 纤纤初月上鸭黄 。 鸭黄粉 白车上 出, 含娇含 题之一 。 在那些人人为诗而醉的风华岁月中 , 服装也 态情 非一 。对 比杜甫 的名篇《 人行》 ” 丽 中所描绘 贵妇 在无数的诗作中上演着它的辉煌 。 人 宴游生活骄纵富有 、 炙手 可热的场面 , 卢诗 中的女
维普资讯
20 0 6年 5月
社会科学家
S OCI AL S C皿 NTl T S
M ay, 0 20 6
( 3 , 第 期 总第 19 1 期)
【 文艺论丛】
( 3, n rl .1 ) No Ge ea 1 9 No
从唐代诗词的女性服饰描写看 唐代社会审美情趣的流变
讨唐代社会审美情趣的内涵。

转化。 韩非子 - 说左上》 《 夕储 中有一则“ 秦伯嫁 女” 的
寓言 :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 , “ 令晋为之饰装 , 从文 衣之媵七 十人 , 至晋 , 晋人爱其妾而贼公女……” 尽管

从白居易诗中窥探唐代的女性审美文化

从白居易诗中窥探唐代的女性审美文化

从白居易诗中窥探唐代的女性审美文化摘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重要时期,唐诗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的展现方式。

从不同的唐诗,可以了解当时唐代不同时期的社会艺术文化。

现在许多学者多从唐代时期的绘画和盛唐的诗歌中了解当时的女性审美文化。

白居易的诗反映了中晚唐这个时期的女性审美文化,为研究当时女性审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论证。

关键词:白居易唐诗女性审美文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因曾官太子少傅,世称“白傅〞,中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对中国诗歌开展有巨大奉献。

在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开展进程中,文化艺术的繁荣是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产物。

中国古代历史上盛世之一的唐代所创造出的女性审美艺术独树一帜,其现实表现形式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生活和主流审美艺术的直接反映。

白诗创作题材丰富,白诗中有众多有关女性形象的诗句,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因此,他所作的有关女性形象内容的诗为研究同时期的女性美感和审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和依据。

1.白诗中的眉妆审美表现唐代经济文化繁荣,东西贸易和文化交流频繁,综合国力强盛,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

杜甫?忆昔?云:“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可见唐代社会的开展情况,百姓物足充盈,社会开展、文化繁荣,对女性审美风格也相应地产生了影响。

唐代相较前朝又增加了新的审美因素和色彩,唐代女子以丰腴为美,凸显了雍容华贵的景象,丰富多样的眉妆、多种不同的发髻样式、多彩的唐代披帛,女性审美形象显得华丽大方,充分表达了东方的“盛唐气象〞。

唐代女性对于眉妆和发式极其讲究,有多种不同的装扮,如流行画浓晕蛾翅眉、远山眉等近十几种眉式,配以不同的发式和服装增添了女性的审美风韵。

白诗中的眉妆审美表现。

唐代女性特别注重画眉,眉毛格外丰富多样,独具特色①。

女性眉妆多为借助颜料表现眉毛,在唐代时期,甚至流行将眉毛剃掉,每日便可画饰不同的眉妆使其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

浅谈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

浅谈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

浅谈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
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是指在唐代时期人们对美的欣赏和品味的演变和变化。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审美情趣也随着社会、文化、历史的变迁而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不断地改变和升华。

下面就从文学、绘画、服饰这三个方面,浅谈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唐代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众多文学巨匠。

在唐代,对于文学审美的理解和追求也有了较大的转变。

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了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审美情趣。

唐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出了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他们把对自然的敬畏和心境的感悟融入到诗歌中,赋予了文学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厚的审美情趣。

在唐诗中,山水、花鸟、风月等元素成为了诗人们描述的对象,从而反映出了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

在古代的诗歌中,对自然美的追求是审美情趣的一个主要体现,唐代的文学作品中对此有充分而深刻的表现。

最后从服饰角度来看,唐代人对于服饰的审美情趣也产生了显著的变化。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人们对于服饰的审美情趣也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在唐代的服饰中,注重了在款式、图案、色彩等方面的审美追求,体现了唐代人对服饰审美情趣的变迁。

在唐代早期,服饰更加注重对质地和线条的处理,服饰的款式相对简单而大气。

而在唐代后期,服饰的款式更加丰富多样,图案和色彩的运用更加大胆新颖,体现了唐代人对服饰审美情趣的变迁和升华。

唐代服饰的审美情趣的变迁,反映了唐代人对美的理解和追求的变化,也体现了唐代时期服饰文化的魅力和特点。

论唐宋时期妇女服饰隐含的审美趋向

论唐宋时期妇女服饰隐含的审美趋向


交领深掩。宋代也流行多褶裙, 即“八幅大
裙”, 裙长拖地, 掩饰足型。[4]其特点也是以窄
为美, 腰身细长, 下摆宽大, 袅袅婷婷。宋代张
子 野《菩 萨 蛮 》:“簟 纹 衫 色 娇 黄 浅 , 钗 头 秋 叶
玲珑剪, 轻怯瘦腰身, 纱窗病起人。”[5]庞元英
《老妇吟》:“紫襦叶叶绣重重, 金雀银凤各一
一、唐宋时期妇女服饰的审美趋向 唐代妇女服饰是中国古代妇女服饰史上 最浓烈的一笔, 使一直沿着封建礼教轨道滑 行的古代女性服饰呈现出中国历史上所独有
宋 时 期 妇
的雍容大度、百美竞呈的局面。唐代妇女服饰 多姿多彩, 总 的 风 格 是 华 丽 、开 放 、创 新 及 注 重装饰。在色彩上, 唐代女性追求明丽醒目的 效果。曾有“美服”之称的“石榴裙”、“间色裙” 都 是 以 鲜 亮 的 石 榴 红 伴 随 黄 、蓝 、绿 等 极 具 对
二、隐含的审美趋向是男子的审美意向的成因分析 为什么唐宋时期妇女服饰背后隐含的审美趋向是当 时男子的审美意向呢? 1.女性审美主体地位丧失 这 与 古 代 女 性 社 会 地 位 低 下 ,“男 尊 女 卑 ” 的 伦 理 道 德观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古代中国从总体上来说是以 农业文明为基础的陆地文化模式, 其经济形态是以性别 来 分 工 的“男 耕 女 织 ”的 自 然 经 济 。这 种 性 别 分 工, 使女性局限在家庭院落, 不占有生产 资料, 经济上必须绝对依附于男子, 父权制家庭成了社会构成的基本 单位, 女子被剥夺了财产与权力 的继承权, 是依靠丈夫家庭提供 生活资料的被供养者, 也是男子 的奴仆和生育工具, 生活上无独 立性, 经济上无自主权。所以首先女 性的家庭地位低下。此外, 中国古代是 以男权为中心的阶级社会, 特别是在以儒 学为统治思想的封建时代, 封建礼教中歧视妇女的 思想观念及伦理道德与国家的律令相结合, 渗透到了社 会 生 活 的 各 个 方 面 ,“三 纲 五 常 ”、“三 从 四 德 ” 成 为 封 建 统 治者压迫歧视妇女之伦理道德的理论核心。“夫妇者, 何谓 也? 夫者, 扶也, 以道扶接也。妇者, 服也, 以礼屈服。”[8]这 种“男尊女卑”观念进一步强化了女子从属于男子的地位, 因此她们就失去了主宰社会的权力, 被排斥在经济、政治、 军事等国家政权的重要部门之外, 被迫接受“男主外, 女主 内”的社会分工模式, 很难有机会直接参与到社会政治经 济生活中去, 活动范围一般局限于家庭之中, 更无较高的 社会地位可言。 中国古代妇女从整体上来说, 是无法超越这种命运 的樊篱的。即便是在比较开放、宽容的唐代也不例外。社会 的变迁对人的审美意识的冲击, 她们只能通过男子的审 美意识来间接感受。男子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决定或影 响着她们的审美趋向。她们缺乏与男子平等追求服饰美 的权利和独立的审美观念, 其审美主体地位丧失, 沦为男 性审美的“客体”。因此, 便把审美情趣集中到了服饰等自 我美化方面, 而且总是按照男性的审美要求着衣打扮, 先

从两《唐书·车(舆)服志》中看唐代女性服饰特色

从两《唐书·车(舆)服志》中看唐代女性服饰特色

从两《唐书车(舆)服志》中看唐代女性服饰特色孙立;纪向宏【摘要】There are many descriptions about costumes in Two History of Tang Dynasty Carriages and Dressings. They are precious documents in Chinese costume history, valuable for people studying Chinese clothing culture. It provided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Shirt, Hu Clothing and Women in men’s clothing and discussed the for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omen's clothing in the Tang dynasty, thus providing the new content for the contemporary research of dress culture.%两《唐书•车(舆)服志》中关于女性服饰的记载非常丰富,这是中国服装史中的珍贵资料,也是今人研究中国服饰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

从两《唐书•车(舆)服志》记载的襦裙装、胡服和女穿男装几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唐代女子服饰的形制及特点,从而为今人研究服饰文化提供新的内容。

【期刊名称】《设计艺术研究》【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5页(P99-102,107)【关键词】两唐书;《舆服志》;服饰;唐代【作者】孙立;纪向宏【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23.5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史学家常以“大唐气象”来概述它。

在“大唐气象”中,服饰是五彩缤纷、富丽堂皇的,这成为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一个最为重要的时期。

裙拖六幅湘江水:从唐人诗句看唐代女装之美

裙拖六幅湘江水:从唐人诗句看唐代女装之美

裙拖六幅湘江水:从唐人诗句看唐代女装之美'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是李白脍炙人口的诗行。

当年还是翰林待诏的李白曾在唐玄宗的要求下,以一首务去陈词的《清平调》歌咏杨贵妃的绰约风姿,而事实上,'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何尝不是大唐女性的整体写照?正是这群活跃在公元七世纪至九世纪的中国女性,用她们飘动的衣袂和独特的审美意识,引领了时代风尚,丰富了大唐气象。

观念:'粉胸半掩疑晴雪'直缘多艺用心劳,心路玲珑格调高。

舞袖低徊真蛱蝶,朱唇深浅假樱桃。

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

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惭不及琵琶槽。

——方干《赠美人其一》生活在唐宪宗时代的文人方干,是个有趣的人,据说他每见人都要三拜,自云礼数有三,因此被时人呼为'方三拜'。

因为喜爱吟咏,深得其师徐凝的器重,有一次,他偶得佳句,喜不自胜,竟不慎跌破嘴唇,所以人们又戏称其为'缺唇先生'。

方干的《赠美人》是组诗,这是四首中的第一首,在这首诗中,尤其被后人广泛引用的,是'粉胸半掩疑晴雪'这一句,而用这样美丽的句子形容唐代女性着装上的性感和开放的审美意识,也是再恰当不过。

事实上,半露胸的性感装束,在中国古代的封建观念中是万万不可以的,可是在遍吹自由开放之风的大唐帝国,着露乳之衫,半裸酥胸于人前,却成为唐代女性特别是唐代贵族女性的穿着时尚。

历数封建王朝,唐代应当是空前绝后地将女性的形体美绽放到极致的王朝,中国传统的贞节观,进入唐代已不再严苛,《朱子语类》曾云,'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上层社会中对于女子的失身、再嫁等已被看得很淡,尤其是武则天当政时期,随着女权色彩的加重,女性地位的提升,唐代女性在服装上的开放程度更是进入到了一个后世无法企及的高度。

当一千多年的岁月倏忽而逝,我们仍旧可以在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看到唐代女性低开的衫领,依稀可辩的胸乳,在《簪花仕女图》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唐代女性雍荣的身姿,丰满的上围,正是唐人留下的这些精美的艺术品,为我们定格了唐代女性的丰腴娇美,定格了专属于唐人的审美追求。

唐代女子服饰所体现的美学特征

唐代女子服饰所体现的美学特征

唐代女子服饰所体现的美学特征学院:专业:班级:姓名:摘要:唐朝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政治开明、对外交流广泛,人们思想开放,在大包容的社会氛围中促使了唐朝服装的辉煌成就,形成了大胆开放,奢华,追求自身美感等特点。

摒弃了之前女性矜持之姿态,取而代之的是大胆,流动,欢腾,以及所形成的独特美学风尚。

女子时髦成风"追求时尚"服装大胆而开放"服饰颜色丰富"图案回归自然!唐朝时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封建文化已经达到高峰! 政治经济文化基础推动唐代服饰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成为中国服装史的一个里程碑!关键词:唐代;女子服饰;潮流,美学一.社会因素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民族大融合、疆域广阔、中外交流频繁, 据《唐六典》记载,唐先后曾和三百多国家有交往,最少时也有七十多个。

在长安城居住的人,除了汉人外,还有回讫人、龟兹人、南诏人、日本人、新罗人、高丽人、波斯人、印度人等,俨然长安城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还有唐朝出现儒道释三教鼎立的国策,影响人们的意识领域熏陶拓展了唐人特有的眼界和胸襟。

在高度繁荣、高度大融合的状态下,民间生活的民众,广泛接纳和模仿不同民族的服饰款型,不同服饰观念与习俗彼此慢慢相互渗透中融合起来。

异族风采在此期间很盛行,大胆、独特、以人为本的服饰成为这一时代鲜明的特色,开放的思想理念造就了这一阶段独特的服饰风格。

二.唐代服饰样式背景女着男装。

古语有曰“男女不通衣裳”。

在封建社会女子着男装,会被认为不守妇道,而在唐朝“女扮男装”的装扮形式成为一种时尚装扮。

男装先是由贵族和宫女们所穿着,后渐渐传入民间,女着男装蔚然成风。

在气氛非常宽松的唐代,着男装成为公开化、生活化和普通化的生活着装方式。

胡服,初唐到盛唐间,北方游牧民族(当时称其为胡人)与中原交往甚多,对唐代服饰影响极大。

美感与性感——唐前文学中对女性美的表现及其流变

美感与性感——唐前文学中对女性美的表现及其流变

美感与性感——唐前文学中对女性美的表现及其流变蒋寅摘要: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纯然是按照男性的意志模塑出来的,体现了男性世界的伦理和审美要求。

从《诗经》到曹植的作品,古典文学描写女性美的技巧大体已完成,女性形象虽不失美丽和高贵,但终究少了点生动、性感和个性化的魅力。

梁陈间宫体诗人专门描写女性的作品,在传统的表现手法之上发展了对心理和表情的刻画,由此获得对女性性感特征的细腻表现。

他们对女性美观赏和表现的平常化,本质上意味着男性世界能保持中性和超越的目光,具有一定的心态史意义。

关键词:女性美;宫体诗;性感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19(2010)01—0008—1l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的建构” 作者简介:蒋寅,江苏南京人,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100732)。

告子说:“食色,性也。

”①《礼记·礼运》模塑出来的,体现了男性世界的伦理和审美要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两性情爱既是求。

这种要求不仅通过文本的形式加以理想化人自然的生理需要,也是两性关系的基础。

它和具象化的表达,并且凭借文学传播和接受的在满足人的生理和情感需要的同时,还通过这有效途径极大地影响了现实的人生,熏陶出一一过程繁衍了种族和人类社会。

自从人类远离代代宫闱、闺阁、青楼乃至寺观各色女子的性情母系社会,男性在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就一直占和仪态。

在女性文学创作兴盛的明清之前,这据强势地位,不论在世界哪个地方、哪个国度。

个庞大的沉默群体,通过男性的文学虽然很难尽管柏拉图《理想国》第五卷即曾有过足以令真正了解其内心世界,但起码可略窥她们是如女权主义者动容的宣言:“自然赋与人的一切何按照男性的价值观来自我塑造及适应给定的权利男人可以追求,女人也可以追求。

”②但事性别角色的。

实上这种情形直到今天也未完全实现。

在有案可稽的历史年代中,女性很长时间里都是一个一、单纯之美感沉默的群体,处在被奴役、被欺凌、被追逐、被玩正像其他国家的文学一样,对女性的欣赏赏的位置。

浅谈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

浅谈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

浅谈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之一,其文化带给世人许多艺术上的奇迹。

在这个时期,唐人的审美情趣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

本文将就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进行简要探讨。

在唐代初期,受到汉朝文化的影响,唐人的审美情趣以典雅内敛为主,讲究曲线的柔美和细腻的表现。

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多以佛教题材为主题,如石窟壁画中的佛像、经文等。

唐代美女画的流行也使人们对女性的审美追求相对淡泊,注重内在气质和精神内涵。

随着唐朝社会的发展,唐人的审美情趣逐渐转向了奢华与豪放。

尤其是在盛唐时期,帝王贵族的享受和宫廷文化的繁荣推动了审美情趣的变化。

诗词成为了时尚的代表,相对于前期的内向,唐人开始追求文字的华丽和文采。

宫廷舞蹈和宴会等场景的兴起也使得舞蹈和音乐成为了审美情趣的一部分。

唐代的乐府诗和著名的《临界阁琵琶行》等作品,正是这种追求奢华与豪放的体现。

唐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变革和政权更替,唐人的审美情趣逐渐回归淡泊和内向。

这一时期的作品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作品,深情而又内敛。

佛教文化在这一时期的影响也有所增强,生活的苦难和宇宙的恢弘成为了审美情趣的一部分。

这时期诗词中的山水和花鸟画更多地强调心境与天地的融合,超越了个人欲望和物质追求。

唐代的审美情趣经历了从典雅内敛到奢华豪放再到淡泊内向的变迁。

这一变迁与时代背景、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等因素密切相关。

唐朝的文化特点和审美情趣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为我们赋予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和审美享受。

试析唐代女子服饰的审美特征

试析唐代女子服饰的审美特征

试析唐代女子服饰的审美特征【摘要】唐代女性服饰充分呈现了唐代妇女的大胆开放、奢华、追求自身美感,摈弃了之前封建社会前期女性期揉造作扭捏矜持之姿态,取尔代之的是流动、欢腾、开放、大度的服饰。

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含蓄美,无论是含蓄优雅的襦裙服,还是“着男装、胡服”的具有阳刚之气的服饰,无不折射出在这一宽松开放的国度里服饰的丰硕成长,以及所形成的独有的审美风尚。

【关键词】唐代女子服饰审美特征处于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朝,服饰空前繁荣,成为中国服装史上最精彩的篇章,其服饰色彩之华丽,装饰之纷呈,款式造型之开放,做工之考究,服饰图案之精美是现代人所为之感叹的,服饰史专家认为:“唐代是中国文化登峰造极的时候,制度具备,文化璨然。

”三百年的唐代女装服饰形象起着上起历史源头,下启后世之经道,在服装史上让人们惊叹不已。

其服饰主要有襦裙服、着男装、胡服三种配套形式。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写到,唐代一方面南北文化交流融合,使汉魏旧学(北朝)与齐梁新声(南朝)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中外贸易交通发达,“丝绸之路”引进来的不只是“胡商”会集,而且也带来了异国的礼仪、服装、音乐、美术以及各种宗教.又如杜甫在《丽人行》中描绘的“态浓意远淑具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方干《赠美人》中的“粉胸半掩疑暗雪”、李群玉《赠歌姬》中的“胸前瑞雪灯斜照”等诗句。

无不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在包容性和开放性如此强大的唐朝,女性审美风尚既保留了受儒家教义和封建礼制影响下的含蓄美,又不乏唐代女子对新奇事物的极大热情,对美的大胆追求与创新,对人体自身曲线美的展示,开始着男装、胡服。

表现出前所未有开放大度。

一、体现盛唐女性服饰开放大度、包容性的服装形式一)、体现男女平等思想的“女着男装”《礼记﹒内侧》中曾规定“男女不通衣裳”。

在当时这一观念被彻底打破,“女扮男装”的装扮形式成为一种时尚装扮。

着男装成为公开化、生活化和普通化的生活着装方式。

先是由贵族和宫女们所穿着,后渐渐传入民间,为大多数女性所喜爱,体现了唐代独有的服饰审美心态—平等、宽容与开放。

从盛唐时女性服饰看社会

从盛唐时女性服饰看社会

从盛唐时女性服饰看社会服饰作为社会发展变迁的缩影,记载着人类文化的分化与整合,以物化的形态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与内涵。

一、盛唐时期女性服饰特点盛唐女性爱美,服饰讲究,富有文化底蕴。

头发挽成高髻、望仙、乐游、堕马等数十种发髻,并插入簪、梳、钗、搔头、花卉和步摇等饰物。

脸部化妆则有“额黄”、“黛眉”、“花钿”、“点唇”等。

耳垂坠子,颈系项链,臂套手镯,手戴指轮(戒指)。

也有女性自恃其美而不修饰的,如杨贵妃三姊虢国夫人,不施妆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见天子。

盛唐女性的服装,通常是由衫、帔和裙组合而成。

衫是短上衣。

帔是披在肩上的长巾。

裙的色彩、款式颇多,有所谓七破裙、九破裙之类。

石榴裙最流行,杨贵妃则独爱黄裙。

女性还喜好穿丈夫衣服靴衫、戎装和胡服。

最令人瞩目的是,她们穿类似西方女性那样袒胸露乳的服装,在大庭广众中,落落大方地展示独特的女性美,如《逢邻女》:“日高邻女笑相逢,慢束罗裙半露胸。

”盛唐女性化妆和服饰的丰富多彩与超前,是盛唐经济发达、生活富裕,情趣高雅、身心健康、珍重生命、乐观向上的表现。

在开放的煌煌盛世,女性较少受封建礼教束缚,思想较为开放,行为较为自由。

她们自信自强,已从初唐全身障蔽、面网垂颈的状态中走出,靓装露髻地出现在盛唐的人生舞台上,涌现出不少诗人、音乐家、舞蹈家、书法家和巧妇等,在中国妇女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章。

二、女性为唐朝发展做出的贡献可以说,盛唐时期的女性和男性共同创造了盛唐文明。

政治上,武则天以后,宫廷女性参政成风,韦后、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都欲步武则天后尘,再续女人称帝的历史。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等也参与其事,尽管失败了,但也体现了女强人的风采。

经济上,女性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的一半,还参加女红、开店和做小生意等手工业及商业劳动。

唐玄宗妃柳婕妤之妹,新创夹缬印染法。

文化上,女性与男性一起参与对弈、拔河、击球、打猎、斗鸡、抛球、看戏、乞巧、斗花草、观竞渡(龙舟比赛),与文人墨客赋诗唱和,游春时甚至以红裙挂为“裙幄”,席地而坐赏花宴饮。

浅论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及其社会性

浅论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及其社会性

社会性2011-2012年第二学期《中国社会生活史》科目考查卷专业:历史学班级:10—1 任课教师:程莉莉姓名:古正婵学号:成绩浅论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及其社会性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国古代的服饰演化史就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的外在表现。

而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中,唐朝又以其独特的服饰风格大放异彩,形成了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服饰文化。

本文试从初唐,盛唐,中晚唐三个时期分析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及服饰文化所体现等级观念,文化融合及其审美倾向。

关键词:唐朝服饰特点等级观念文化融合审美倾向俗语说:“衣食住行”,从古到今,服饰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

而在中国古代的服饰发展史上,唐朝服饰以其新的审美因素和色彩成为了中国古代服饰史上最为灿烂的一段时期。

一. 唐朝女性服饰的特点唐朝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不同的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服饰特点。

(一)初唐以窄袖衫襦和长裙为主。

初唐承接汉魏北朝的服饰风格,女子的服装样式与隋代基本相似。

上身穿窄袖衫襦,在“山东嘉祥英山一号隋墓的壁画《徐侍郎夫人出游图》中,可以看到隋代女子穿窄袖衫的形象。

至于唐朝的资料则比较丰富,如阎立本的《步辇图》,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等壁画中的宫女、侍女形象都穿窄袖衫襦。

”(1)唐诗中也有反映,如白居易《柘枝词》诗:“绣帽珠稠缀,香衫袖窄裁。

(2)”李贺《秦宫诗》:“秃襟小袖调鹦鹉,紫绣麻缎踏哮虎。

(3)”窄袖流行的原因,古今学者大都认为是受胡服的影响。

而下身则穿着长裙,腰上系着长带,肩上披着长巾。

服饰色彩主要由土红、土绿、灰兰和深棕色组成。

这些比较厚重的颜色反映了初唐的温柔和谐的服饰特点。

窄袖衫襦的袖型比较窄,袖到腕部,而衣身的长度紧至腰部,又短又窄。

这种窄袖衫襦和长裙装扮该开始在共同内流行,后逐渐流传宫外,盛行到中后唐。

(如图1)图1(窄袖衫襦和长裙)(二)盛唐以女穿男装,喜穿胡服为特点。

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空前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空前开发。

浅谈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

浅谈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

浅谈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唐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也是一个审美思潮变迁的时代。

唐代的审美情趣主要表现为仪容之美、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三个方面,而这些审美情趣在唐朝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发生了变迁。

唐初,由于文化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人们对于仪容之美的追求十分强烈。

仪容之美主要包括穿戴和饰品方面的装饰,在唐朝初期,妇女的化妆和服饰十分注重色彩和图案的搭配,红色、绿色和黄色等亮丽的颜色被广泛使用,并且金箔和珠宝的使用也十分频繁。

而男性则注重斯文的着装和简约的饰品,主要以腰带、手镯和戒指等为主。

总之,唐初期的审美趋势以华丽、繁复、奢华为主。

到了唐中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和战乱的频繁出现,人们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逐渐增多。

自然之美主要包括风景、花卉、草木和鸟兽等方面的美。

这些自然之美表现在唐代中期主要是通过诗歌和画作展现的。

唐代中期的诗歌多为山水田园诗,人们追求的是山水自然之美的感觉。

而唐代中期的画作则更多地以花鸟和山水为主题,画家们尤其善于以枯笔薄墨勾勒出一幅幅清新、细腻的自然风景。

总之,唐中期的审美趋势以自然、清新、细腻为主。

唐末时期,随着战乱的加剧和文化的混乱,人们对于艺术之美的追求开始增多。

艺术之美主要指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的美。

唐末时期的绘画逐渐变得奇特、古怪,人们追求的是绘画本身的艺术价值,如张籍的《六如居士图》和郎世宁的《梅花鹿》等都是极具意境和才情的杰作。

此外,唐末时期的音乐和舞蹈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们对于音乐和舞蹈的要求也更高了。

总之,唐末时期的审美趋势以艺术、奇特、独特为主。

从唐朝贵族女性服饰特征看唐代审美情趣中的含蓄美与开放美-精选文档

从唐朝贵族女性服饰特征看唐代审美情趣中的含蓄美与开放美-精选文档

从唐朝贵族女性服饰特征看唐代审美情趣中的含蓄美与开放美唐代是一个十分崇尚美的社会,从精美绝伦的唐三彩到优美和谐的唐朝乐舞,从充满灵性的雕塑到游龙惊鸿的书法,唐朝人对美的追求不言而喻。

一个民族在满足了自己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之后,必然转向更高的精神层面需求,即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

唐朝国富民强,文化繁荣,人们可以尽情享受生活,并且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转化成为对美的赞颂和追求。

而女性,尤其是贵族女性由于性别及身份的特殊性逐渐成为社会美的载体。

最能体现美的内涵的服饰就成为这些女性展示美、创造美的最好领域,无论是初唐婀娜的窄袖褥裙、超短半臂,还是盛唐时期潇洒、干练的胡服和男装,无不透射着唐朝贵族女性的独特审美眼光。

从整体看来,唐代贵族女性服装主要有三种组合变化,即襦裙装、胡服与女著男装。

初唐女性上穿小袖短襦,披帛,下着紧身长裙,裙腰束在腋下,用绸带系扎;盛唐时期,来自异域的胡服以其全新的形式受到广大贵族女性的青睐,在此风气影响下女著男装也盛行一时;同时,以胖为美的唐朝社会又出现了及其大胆、暴露的大袖袒胸裙。

总体而言,唐朝女性服饰特征所表现的美感具有两个审美特点:一是受儒家教义和封建礼制影响下的含蓄美;二是由于唐朝人对人体自身的欣赏,更注重于写实,从而更重视女性的曲线美,所以在服饰中表现出了自然奔放的开放美。

一、表现“含蓄美”特点的唐朝女装——襦裙装与半臂襦裙是汉族传统服装最基本的形式。

其间2000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这与中国古代的封建礼制对女性服装的统一固定要求是分不开的。

与其他服装形制相比,襦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上衣短,下裙长,上下比例体现了黄金分割的要求,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

唐初时,服饰制度基本上沿袭隋制。

襦、衫、袄、裙是唐朝妇女的日常服饰。

襦裙自然也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装。

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穿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以丝带系扎。

半臂,又称“半袖”,是一种从短襦中演变出来的服装。

浅谈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

浅谈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

浅谈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
中国的审美情趣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了诸多变迁,其中唐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唐代,中国的审美情趣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不再局限于古典的雅俗之别,呈现出了多元、开放的特点。

本文将从服饰、建筑和诗词等方面浅谈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

唐代的服饰风格展现了浓厚的独特特色。

与古代中国对服饰的重视不同,唐代的服饰更注重舒适、轻便和流行。

唐代流行的服饰多为长袍、襦裙和束带,以体现别致的款式和丰富的色彩。

尤其是女性的服饰,更加注重美感和韵味,喜欢用丝绸、彩虹色和金银线点缀。

这种审美情趣的变迁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开放性和时尚意识的兴起。

唐代的建筑风格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唐代的建筑更加注重造型的美感和实用性,追求大气、庄重和雄伟的效果。

这种审美情趣的变迁体现在宫殿、庙宇和园林等建筑中。

当时盛行的大园林建筑,常常采用错层式的布局和丰富多样的装饰,让人们在游览中体验到不同的景观和情趣。

这种建筑风格的变迁不仅反映了唐代人民审美观念的改变,也展现了他们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唐代的诗词也是表达唐人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唐代的诗词以婉约派和豪放派为主,前者主张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后者追求豪放、澎湃和奔放。

这种诗词风格的变迁反映了唐代人民审美情趣的多样性和活力。

唐代的文人雅士追求以诗词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使诗词成为当时社会中重要的文化符号。

“云想衣裳花想容”——从诗词中女装的描写看唐代审美情趣之变迁

“云想衣裳花想容”——从诗词中女装的描写看唐代审美情趣之变迁

Wind Like Clothing and Flower Like Appearance--Judging the Transition of Aesthetic Taste in Tang Dynasty from Poetry Creation about Females'
Clothing
作者: 包莉秋[1];李琴芳[1]
作者机构: [1]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出版物刊名: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107-110页
主题词: 唐代诗词;女性服饰;审美情趣
摘要:从唐诗词中可以看出,唐代女装从初唐的'芙蓉出水'到盛唐的自由开放到中晚唐的'错彩镂金',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三个阶段.不同时期的服装风格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因此,唐诗词中对女装作为审美对象,它积淀着唐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

盛世霓裳千古风流——全唐诗中的女性服饰文化

盛世霓裳千古风流——全唐诗中的女性服饰文化

盛世霓裳 千古风流
— —
全唐诗中的女性服饰文化
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基础部
杨红平
摘 要 :盛世唐朝 ,女 性华服流 光溢彩 ,引领风 骚 ,唐 诗传情绘风 华。 关键 词 :全唐 诗 ;女性 服饰 ;襦裙 ;霓裳 ;妆容
唐朝 在文 化 、政 治 、经济 、外 交 等方 面均 达到 很高成 就 ,其对 外开放 的格 局形 成兼 容并 蓄社会 风 气。唐 诗 是 中华 民族 的珍贵 文化遗 产 ,题材 广 阔 ,涉 及 当 时社 会 生 活 的各 个 方 面 , 唐朝 女性 服饰 文化 在唐诗 中也得 到很 好 的表 现 。唐 朝服 饰承 前启 后 ,博采 众 长 ,且 汉夷 同辉 ,再加 上 武则 天执 政 期 间大大提 高 了唐朝 女子 的社 会地 位 ,唐代 女性 服饰 最终 成为 中 国服饰 史 上的盛世华 章 ,风流千 古 。 《 全 唐 诗 》 反 映 出 的唐 朝 女 性服 饰 文化主要 有 以下几个 方面 : “ 粉 胸 半掩 凝 暗雪 ” 。唐 朝最 为 流行 的半 露酥胸 的襦裙 。 我 们 在 众 多 唐 朝 古 装 影 视 剧 中 可 以领略 唐朝 女性服 饰 的风采 ,其 中 半露 酥胸 的襦裙 给大 家 留下深 刻 的印 象 。半 露酥 胸 的 服 饰 在 唐 朝 极 为 流 行 ,这种 裙装 被称 为 襦裙 。《 香 国纪》 里 是 这 样描 述 襦及 后 背 袒 露 ,外 披 透 明 罗 纱, 内 衣若 隐若 现 。 因之 内衣面 料 、图案极 为考 究 ,色彩 缤 纷,异常华丽 鲜艳 。 ” 襦 裙 多为贵族 女 子穿 着,色 彩艳 丽 ,款 式 多变 ,典 雅华 贵 ,引领 唐朝 女装潮 流 。宫廷贵 族 女子 的襦裙 样式 流 行广泛后又 被 民间女子 效仿 。 粉 胸 半掩疑 晴雪 ,醉 眼斜 回小样 刀 。《 全唐 诗 》【 赠美 人 四首 】第 一 首 方干 日高 邻女 笑相逢 ,慢 束罗 裙半 露 胸 。《 全唐 诗》【 逢邻女 】周溃 衫 作 嫩 鹅 黄 ,容 仪 画 相 似 。《 全 唐诗 》【 诗 三百三首 】寒 山 瑟瑟 罗裙 金线 缕,轻 透鹅 黄香 画 祷 。《 全唐 诗》【 应天 长】顾复 罗衫 叶 叶绣重 重 ,金 风银 鹅各 一 丛 。《 全 唐诗 》【 宫词 一百首 】王 建 二 、“ 罗 袖动 香香 不 已 ” 。歌舞 盛 宴 ,霓裳羽衣 。 “ 罗 袖 动 香 香 不 已, 红蕖 袅 袅 秋 烟 里 。轻云 岭上乍 摇风 ,嫩 柳池 边初 拂水。 ”这 是 《 全 唐 诗 》 中仅 存 的杨 贵妃 七 绝 《 赠张云容舞》 。杨 贵妃 看 到张 云容翩 翩起 舞 ,有 感 而发 ,形 象 生动 的再现 了张云容 罗袖 飘飘 、婉转 舒展 之舞姿 。唐代 舞蹈 ,主要分 为健 舞和 软舞两 种 。前者 敏捷 刚健 ,后 者

浅谈唐朝诗词中女性服饰(裙装)的流行美

浅谈唐朝诗词中女性服饰(裙装)的流行美

浅谈唐朝诗词中女性服饰(裙装)的流行美作者:陈勤学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11期摘要:诗歌在唐朝空前繁荣,各种体裁的诗歌都在这一时期完成了形式上的改造,进入了成熟期。

从初唐时期诗歌的清丽委婉与高昂相互交织的音律,到盛唐宏大俊朗向上的气象,再到晚唐绮艳清丽幽约的细美等等风尚中,处处体现出服装绚丽多彩的风范。

本文力求通过初唐、盛唐、中晚唐的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女性服饰来阐述其流行美,并探寻其流行的原因。

关键词:唐诗;女性服饰;妆饰美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076-02唐代是中国民族大融合的鼎盛时期,唐代文化兼容并蓄,充分吸收各民族的精华,呈现出开放、包容、博大的特质,因此有唐一代也是中国服饰尤其是妇女服饰发展的一个巅峰期。

而其每个时期的服饰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及流行样式,唐诗作为当时最为广泛使用的文学样式,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表现。

一、初唐时期:“清水出芙蓉”——清新典雅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

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

初唐时期诗歌前期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创作宫廷化、贵族化,多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

而这一时期的女性服饰沿袭隋朝,妇女日穿戴大都上身着襦、袄、衫、帔,下身束裙子,体现出一种“清水出芙蓉”的清新自然之感。

初唐书法家及诗人虞世南奉隋炀帝命嘲司花女袁宝儿的诗: “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嚲袖太憨生,缘憨却得君王惜,长把花枝傍辇行。

”袁宝儿为长安所贡御车女,年方十五岁,娇憨多态。

时洛阳献迎辇花,炀帝命袁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讲的是此小女孩学画鸦黄时没学到家,画的鸦黄让人看着忍俊不禁,露出一副娇憨之态,炀帝因此命虞世南嘲袁宝儿娇憨之状。

虽然是宫廷题材、应制之作,倒是也写出了当时的一种有别于流俗的风致,极尽天真烂漫之态。

而沈佺期《夜游》这样描写: “南陌青丝骑,东邻红粉妆。

从唐代女性服饰变化看唐人的审美情趣

从唐代女性服饰变化看唐人的审美情趣

从唐代女性服饰变化看唐人的审美情趣
安彩凤
【期刊名称】《唐都学刊》
【年(卷),期】2012(028)006
【摘要】唐代女性服饰是中国服饰舞台上最绚丽的篇章,在中国服饰美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呈现出多彩多姿的美感特征。

它的款式由遮蔽趋于暴露,图案由简单趋于复杂,色彩由简朴趋于奢华。

其中表现的审美情趣,积淀着唐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

从女性服饰的变化可以看出唐人的审美风格特征,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特点和审美理想。

【总页数】4页(P42-45)
【作者】安彩凤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西安7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8.5
【相关文献】
1.从唐代诗词的女性服饰描写看唐代社会审美情趣的流变 [J], 包莉秋
2.从唐代诗歌中的花鸟意象看唐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J], 韩宜汝
3.从唐代边塞诗看唐人的送别新曲——唐代边塞诗系列研究之六 [J], 刘洁
4.从唐代女性服饰看唐人审美观念的转变 [J], 黄继刚;黄海英
5.从唐代女性服饰特色看其社会地位的嬗变 [J], 沈安琪;刘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极致。
唐代女子在追求轻盈飘逸、 . 展现形体美的同时, 对体现男子阳刚之气的服装也表现出了极浓厚的兴 趣。 《 花蕊宫词》 有诗句“ 明朝腊日 宫家出, 随驾先须点 内人。 回 鹊衣装回 鹊马, 就中 偏称小腰身” 反映了唐代 女子服装的另一种风尚一“ 女扮男装” 。 《 旧唐书・ 舆服 志》 中记载: “ 开元初, 从驾宫人骑马者, 皆著胡帽, 靓 妆露面, 无复障蔽……俄又露髻马驰1 7 , 或有著丈夫 衣服靴衫, 而尊卑内外, 斯一贯矣。 ” 可见“ 女扮男装” 是唐代妇女服饰受北朝胡风影响的一大特点。 “ 自从 胡骑起烟尘, 毛霖腥擅满咸洛。 女为胡服学胡妆, 伎进 胡音务胡乐。 火凤声沈多咽绝, 春莺p f 罢长萧索。 胡音 胡骑与胡妆, 五十年来竞纷泊。 ” 尽管元镇这首《 法曲》 是感叹世风不古, 但所描述的这种大胆新奇的装束表 现了唐代女子不受封建思想的羁绊而努力追求美的 愿望。 元镇有诗《 赠刘探春》 云: “ 新妆巧样画双蛾, 漫 裹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贫, 缓行轻踏破纹靴。 ” 多姿。 诗中的刘探春裹 盛唐的女装显得大气而开放。 因为逐渐接近中国 这里他塑造了一个男扮女装的形象。 封建社会鼎盛时代的唐代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 是 头、 执笛、 着靴, 为男服, 可从“ 新妆巧样画双蛾” 看她 一个思想活跃、 开放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 其博大 分明就是一女子。 穿胡服、 着男装成了唐代女子追求 宽容的襟怀孕育了一种新的审美情趣。据史料记载, 自 由 美、 肯定自 身美的又一种表现。 如黑格尔所说, 人的本质力量是在对象中得以复 唐代女子每逢佳节美景之日 可以外出踏青、看花、 观 灯、 赏月……唐代女子以极大的胆略和气魄追求与男 现或实现的, 那么对于审美活动中的主体而言, 他们 得到满足, 并在审美客体中 子一样的地位。 坦胸且透明如纱的女子服装是这一时 通过审美体验发现自己, 自由开放的社会氛围给了唐代 期自由开放的有力证据。 唐诗中不少作品都描述了这 发现自己的本质力量。 她们渴望自 身价值被社会所承 一开放的唐风。 方干的《 赠美人》 : “ 粉胸半掩疑暗雪, 女子自由的审美追求。 并期望获得与男性对待的权利与地位, 由此她们 长留白 雪占 胸前” 、 “ 常恐春雪胸前释” ; 李群玉的《 赠 认, 歌妓诗》 : “ 胸前瑞雪灯斜照” ; 周愤的《 逢邻女》 : ‘ 旧 高 在服装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于是新的审美情趣出现 邻女笑相逢, 慢束罗裙半胸前。 莫向秋池照绿水, 参差 了。女装的变化是盛唐气象不可缺少的表现样式之 而盛唐诗歌的气势轩昂也因女装显得格外多姿。 羞杀白芙蓉” ; 欧阳询的《 南乡子》 : “ 二八花铀, 胸前如 一, 3 .中晚唐: “ 错彩镂金” 的委婉柔媚及凄凉 雪脸如花” ……这种袒胸脯于外的女子装束在唐代以 《 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 中曾这样说道: “ 色彩的 前是从未有过的,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思想开 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 ” 从色彩方面说, 唐代 放及社会的包容程度。 从另一个角度说, 它是盛唐女 感觉, 天女来相试, 将花欲染衣” 的时代。 不少民 子为了摆脱封建礼教而进行的大胆尝试和自 我意识 更是一个“ 朝红暮绿。 奢华、 艳丽的 觉醒的萌芽, 通过对美的追求从而追求自 身存在的价 女纷纷效仿宫女的浓妆艳抹、 王涯的《 宫词》 诗云: “ 一 值。 在社会风气巨大的包容性中服装表现出了前所未 宫装引领了唐朝服装的潮流。 宫样轻轻淡淡黄。 为看九天公主贵, 外 有的丰富与开放。 “ 绮罗纤缕见肌肤” , 服装的面料也 丛高鬓绿云光, ” 唐朝女裙的裙色以红、 紫、 黄、 绿为 极其薄而显得透明, 有诗为证: “ 绣履娇行缓, 花筵笑 边争学内家装。 而以灿烂若石榴的石榴裙为代表的红色裙则最为 上迟。 身轻委回雪, 罗薄透凝脂。 ” ( 白居易《 杨柳枝二 主, “ 郁金香汗湿歌巾,山石榴花染舞裙” 、 “ 眉黛夺 十韵》 ) 著名的《 替花仕女图》 也反映了这一现象: “ ( 作 流行。 红裙妒杀石榴花” 、 “ 移舟木兰掉, 行酒石榴 品) 采用了透明的纱衬, 半罩半露的手法, 表现了仕女 得置草色, 、 “ 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 “ 红袖女郎相引 丰满的前胸和圆润的肩膀, 颇有白 居易《 杨柳枝》 词中 裙” 、 “ 罗山叶叶绣重重, 金凤银鹅各一丛” 、 “ 眉欺杨柳 所形容的‘ 罗薄透凝脂’ 的真实感。} } 唐代女子在大胆 去” 裙妒石榴花” ……无数的唐代诗词都留下了当时 地向世人展现自己的形体美, 轻纱薄罗下蕴藏着女子 叶, 富贵华丽的宫装是唐代服装 动人的娇姿。 “ 金丝整雾红衫薄, 银蔓垂花紫带长” ( 张 人们对服装颜色的看重, 女子的万种风情尽在其中。 枯《 周员外席上观拓枝》 ) 、 “ 薄罗轻剪越溪纹” ( 罗虫 L 绚烂多彩的体现, 经历了盛唐的大气、 繁华后, 中晚唐的人们对女 《 比红儿》 ) 、 “ 轻罗金缕花葱笼” ( 岑参 《 田 使君美人舞 尤其是“ 安史之乱” 后, 如莲花北旋歌》 ) , 把唐女子的真性情和天性美表现到 装的审美倾向有了新的看法。
2 0 0 6 年 5月
社会科学家
S OCI AL S CI ENTI S T
( 第3 期, 总第1 1 , 期)
【 文艺论丛】
Ma y , 2 0 0 6
( N o 3 , G e n e r a l N o . 1 1 9 )
从唐代诗词的女性服饰描写看 唐代社会审美情趣的流变
子倒是显出几分质朴与清纯。 再来看看民间女子的日
常装束所体现的审美情趣。 李白的《 洗纱石上女》 : “ 玉 美情趣探析 面耶溪女, 青娥红粉妆。 一双金齿屐, 两足白如霜。 ” 李 白的《 越女诗》 : “ 长干吴儿女, 眉目 艳新月。 屐上足如 诗歌在唐朝空前繁荣, 各种体裁都在这一时期完 霜, 不著鸦头袜。 ” 天真、 活拨的女子穿着素雅, 但娇态 成了 形式上的改造, 进人了成熟期。 无论是初唐时期 宛现眼前, 可以说这是个天真烂漫的时代, 情感的自 清丽委婉与高昂相互交织的音律, 还是盛唐宏大俊朗 然抒发是一种纯朴自然的美学追求。 宋之问的《 江南 向 上的气象, 抑或晚唐绮艳清丽幽约的细美都是唐代 曲》 : “ 妾住越城南, 离居不自堪。 采花惊曙鸟, 摘叶喂 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伴随着这些不同的风 春蚕。 懒结茱英带, 愁安瑕婿替。 ” 女子认为心上人远 尚, 服装也展现着绚丽多彩的风范。 大一统的唐代经 去, 再打扮也无人看, 索性一副随意的居家劳动的装 济生活稳定, 思想开放, 儒、 释、 道三种思想同时并存, 束, 不施脂粉, 素面朝天。 这里表现的是一种典型的服 大量域外文化涌人内地, 各类艺术都因彼此促进而获 饰心理— 女为悦己者容。 同时, 这种心理正好从另 得空前发展。隋朝之后的政治统一和文化的交融, 使 一个角度体现了服饰在文学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及服 得“ 唐五代时期的女子服饰, 成为中国服饰演变史中 饰审美意义的功用。 虞世南的《 中妇织流萤》 : “ 寒闺织 最为精彩的篇章, 其冠服之丰美华丽, 妆饰之奇异纷 素锦, 含怨敛双蛾。 综新交缕涩, 经脆断丝多。 衣香逐举 繁, 都令人目 不暇接。 其总体态势, 不仅超越前代, 而 袖, o i l 动应鸣梭。 还恐裁缝罢, 无信达交河。 ” 这里的装 且后世也无可企及者, 可以称得上是封建社会中一朵 束不一定能体现唐代有别于其他朝代的特殊性, 却可 昂 首怒放、 光彩无比的瑰丽之花” m 0 以作为唐代劳动妇女的 形象代言。 此外, 李白 有《 宫中 盛唐诗人王维“ 九天间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 行乐图》 : “ 小小生金屋, 盈盈在紫薇。 山花插宝髻, 石 旎” 的名句生动地反映了唐朝的辉煌气势。 丰富的物 竹绣罗衣。 ” 一个年幼的宫女, 穿着绣满石竹的衣服, 质资源、 开放的社会风气, 为唐代服饰文化的发展创 头上还满满地插满了鲜花, 一副天真烂漫的憨态。 《 采 造了条件。 唐代武则天之时, “ 每逢谷雨前后, 通往花 莲曲》 : “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人池中 都洛阳的道路上, 则冠盖盈野, 美人如云。 赏花者衣袂 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 作者王昌龄先将女子的服 飘舞, 裙带当风; 饮酒者春风拂面, 举止雍荣。 真可谓 饰置身于自 然的背景中,女子的罗裙象荷叶一样绿, 是貌比芍药美, 人似牡丹红。 她们欣赏着美, 也创造着 而其脸庞和盛开的荷花一样鲜艳。 清新自 然的风尚弥 美。 其情景之美, 效果之佳, 空前绝后” 冈 。 任何一个时 漫在初唐的女装、 初唐的诗歌中。 代的民风、 民俗, 最为集中和外在的表现就是在人们 宗白华先生曾经说过: “ 唐初四杰, 还继承了六朝 的穿着打扮上, 而服装的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作 之华丽, 但已有了一些新鲜空气。 经陈子昂到李太白, 为主体的人的审美观, 作家把这种审美观积淀在了作 就进人了一个精神上更高的境界。 李太白诗: ‘ 清水出 品中, 故我们可以从唐代诗词中存在着的大量以描写 芙蓉, 天然去雕饰’ , ‘ 自 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 圣代 女子服装为载体而抒发感情的作品中了解到唐代人 复元古, 垂衣贵清真’ 。 ‘ 清真’ 也就是清水出芙蓉的境 们审美情趣的变迁。 界。 杜甫也有‘ 直取性情真’ 的诗句。 司空图《 诗品》 虽 1 .初唐: “ 清水出芙蓉” 的清新自 然 也主张雄浑之美, 但仍然倾向于‘ 清水出芙蓉’ 的自 然 沈从文认为 “ 初唐衣着多沿隋代旧制,变化不 美: ‘ 生气远出’ , ‘ 妙造自 然’ 。 0 n [ 4 1 如宗先生所云, “ 清水 大” 。 0 3 [ 1 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下由隋人唐的虞世南的诗 出芙蓉” 是初唐整体的艺术风貌, 而初唐的女服和初 四杰” 的诗一样清新自 然。 这种自 然美可以追溯到 作。 虞世南奉隋场帝命嘲司花女袁宝儿的诗: “ 学画鸦 唐“ 主张“ 法贵天真” 的庄子就很推崇不 黄半未成, 垂肩蝉袖太憨生。 ” 袁宝儿为长安所贡御车 先秦的道家思想, 他在《 秋水》 中说 : “ 牛马四 女, 方十五岁, 娇憨多态。 时洛阳献迎辈花, 场帝命袁 经过人工雕琢的 自然美。
中图分类号: 1 2 0 6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2 - 3 2 4 0 ( 2 0 0 6 ) 0 2 - 0 0 2 5 - 0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