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诗词的女性服饰描写看唐代社会审美情趣的流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极致。
唐代女子在追求轻盈飘逸、 . 展现形体美的同时, 对体现男子阳刚之气的服装也表现出了极浓厚的兴 趣。 《 花蕊宫词》 有诗句“ 明朝腊日 宫家出, 随驾先须点 内人。 回 鹊衣装回 鹊马, 就中 偏称小腰身” 反映了唐代 女子服装的另一种风尚一“ 女扮男装” 。 《 旧唐书・ 舆服 志》 中记载: “ 开元初, 从驾宫人骑马者, 皆著胡帽, 靓 妆露面, 无复障蔽……俄又露髻马驰1 7 , 或有著丈夫 衣服靴衫, 而尊卑内外, 斯一贯矣。 ” 可见“ 女扮男装” 是唐代妇女服饰受北朝胡风影响的一大特点。 “ 自从 胡骑起烟尘, 毛霖腥擅满咸洛。 女为胡服学胡妆, 伎进 胡音务胡乐。 火凤声沈多咽绝, 春莺p f 罢长萧索。 胡音 胡骑与胡妆, 五十年来竞纷泊。 ” 尽管元镇这首《 法曲》 是感叹世风不古, 但所描述的这种大胆新奇的装束表 现了唐代女子不受封建思想的羁绊而努力追求美的 愿望。 元镇有诗《 赠刘探春》 云: “ 新妆巧样画双蛾, 漫 裹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贫, 缓行轻踏破纹靴。 ” 多姿。 诗中的刘探春裹 盛唐的女装显得大气而开放。 因为逐渐接近中国 这里他塑造了一个男扮女装的形象。 封建社会鼎盛时代的唐代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 是 头、 执笛、 着靴, 为男服, 可从“ 新妆巧样画双蛾” 看她 一个思想活跃、 开放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 其博大 分明就是一女子。 穿胡服、 着男装成了唐代女子追求 宽容的襟怀孕育了一种新的审美情趣。据史料记载, 自 由 美、 肯定自 身美的又一种表现。 如黑格尔所说, 人的本质力量是在对象中得以复 唐代女子每逢佳节美景之日 可以外出踏青、看花、 观 灯、 赏月……唐代女子以极大的胆略和气魄追求与男 现或实现的, 那么对于审美活动中的主体而言, 他们 得到满足, 并在审美客体中 子一样的地位。 坦胸且透明如纱的女子服装是这一时 通过审美体验发现自己, 自由开放的社会氛围给了唐代 期自由开放的有力证据。 唐诗中不少作品都描述了这 发现自己的本质力量。 她们渴望自 身价值被社会所承 一开放的唐风。 方干的《 赠美人》 : “ 粉胸半掩疑暗雪, 女子自由的审美追求。 并期望获得与男性对待的权利与地位, 由此她们 长留白 雪占 胸前” 、 “ 常恐春雪胸前释” ; 李群玉的《 赠 认, 歌妓诗》 : “ 胸前瑞雪灯斜照” ; 周愤的《 逢邻女》 : ‘ 旧 高 在服装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于是新的审美情趣出现 邻女笑相逢, 慢束罗裙半胸前。 莫向秋池照绿水, 参差 了。女装的变化是盛唐气象不可缺少的表现样式之 而盛唐诗歌的气势轩昂也因女装显得格外多姿。 羞杀白芙蓉” ; 欧阳询的《 南乡子》 : “ 二八花铀, 胸前如 一, 3 .中晚唐: “ 错彩镂金” 的委婉柔媚及凄凉 雪脸如花” ……这种袒胸脯于外的女子装束在唐代以 《 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 中曾这样说道: “ 色彩的 前是从未有过的,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思想开 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 ” 从色彩方面说, 唐代 放及社会的包容程度。 从另一个角度说, 它是盛唐女 感觉, 天女来相试, 将花欲染衣” 的时代。 不少民 子为了摆脱封建礼教而进行的大胆尝试和自 我意识 更是一个“ 朝红暮绿。 奢华、 艳丽的 觉醒的萌芽, 通过对美的追求从而追求自 身存在的价 女纷纷效仿宫女的浓妆艳抹、 王涯的《 宫词》 诗云: “ 一 值。 在社会风气巨大的包容性中服装表现出了前所未 宫装引领了唐朝服装的潮流。 宫样轻轻淡淡黄。 为看九天公主贵, 外 有的丰富与开放。 “ 绮罗纤缕见肌肤” , 服装的面料也 丛高鬓绿云光, ” 唐朝女裙的裙色以红、 紫、 黄、 绿为 极其薄而显得透明, 有诗为证: “ 绣履娇行缓, 花筵笑 边争学内家装。 而以灿烂若石榴的石榴裙为代表的红色裙则最为 上迟。 身轻委回雪, 罗薄透凝脂。 ” ( 白居易《 杨柳枝二 主, “ 郁金香汗湿歌巾,山石榴花染舞裙” 、 “ 眉黛夺 十韵》 ) 著名的《 替花仕女图》 也反映了这一现象: “ ( 作 流行。 红裙妒杀石榴花” 、 “ 移舟木兰掉, 行酒石榴 品) 采用了透明的纱衬, 半罩半露的手法, 表现了仕女 得置草色, 、 “ 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 “ 红袖女郎相引 丰满的前胸和圆润的肩膀, 颇有白 居易《 杨柳枝》 词中 裙” 、 “ 罗山叶叶绣重重, 金凤银鹅各一丛” 、 “ 眉欺杨柳 所形容的‘ 罗薄透凝脂’ 的真实感。} } 唐代女子在大胆 去” 裙妒石榴花” ……无数的唐代诗词都留下了当时 地向世人展现自己的形体美, 轻纱薄罗下蕴藏着女子 叶, 富贵华丽的宫装是唐代服装 动人的娇姿。 “ 金丝整雾红衫薄, 银蔓垂花紫带长” ( 张 人们对服装颜色的看重, 女子的万种风情尽在其中。 枯《 周员外席上观拓枝》 ) 、 “ 薄罗轻剪越溪纹” ( 罗虫 L 绚烂多彩的体现, 经历了盛唐的大气、 繁华后, 中晚唐的人们对女 《 比红儿》 ) 、 “ 轻罗金缕花葱笼” ( 岑参 《 田 使君美人舞 尤其是“ 安史之乱” 后, 如莲花北旋歌》 ) , 把唐女子的真性情和天性美表现到 装的审美倾向有了新的看法。
中图分类号: 1 2 0 6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2 - 3 2 4 0 ( 2 0 0 6 ) 0 2 - 0 0 2 5 - 0 4
服饰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服饰 猜测。 的演变来了解社会的变化以及人们审美趣味的变迁。 然而, 随着时代的变化, 人们不再拘泥于服装的 唐代的服饰如同它的诗歌一样异彩缤纷。 服饰主要包 实用性。 自 先秦以后, 服装的作用便由原来的实用、 遮 括穿着和装饰, 本文欲通过诗歌中对女装的描写来探 羞、 挑诱为主逐步向以审美为主或以审美和实用并重 讨唐代社会审美情趣的内涵。 转化。 《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中有一则“ 秦伯嫁女” 的 寓言: “ 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 令晋为之饰装, 从文 衣之滕七十人, 至晋, 晋人爱其妾而贼公女……” 尽管 一、 服装的起源及功能变迁 在韩非子看来 , 美会使人忘记功利实用 目的, 但服装 人类最初穿衣的原因千百年来众说纷纭。 但总的 的审美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却是毫无疑问的, 来说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 《 圣经》 中亚当和夏娃偷吃 人们对于服装的审美功能的重视也正是时代进步的 《 淮南子・ 修务训》 说, “ 今夫毛墙西施, 天下之美 禁果的故事告诉我们, 在西方人的眼中, 人类穿衣服 缩影。 , 本来“ 曼颊皓齿, 行夸骨佳, 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 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遮羞; 二、 古代中国人将衣服的产 人” , 但“ 若使之衔腐鼠, 蒙猜皮, 衣豹裘, 带死蛇, 则 生归结于它的实用价值, 墨子说: “ 衣必常暖, 然后求 说者” 莫不左右脾脱而掩鼻。 尝试使之 丽” , “ 古者民不知衣服, 夏多积薪, 冬则场之” , 到了神 布衣韦带之人过者, 正娥眉, 设笋饵, 衣阿锡, 曳齐纵, 粉白黛黑, 农时候才“ 织而衣” , 因而庄子在《 盗j w》 中认为服装的 施芳泽, 杂芝若, ……则虽王公大人有严志领顽 使用源于它的御寒作用。 三、 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们看 佩玉环榆步, 无不惮徐痒心而悦其色也” 。 可见美的服饰之 待服装起源的观点发生了变化。历史学家吕思勉在 之行者, 即恰当地使用服装来装扮 自己, 则可达到事 《 先秦史》 中说: “ 案衣服之始, 非以裸露为裹, 而欲以 大功效, 若使用不当, 就极有可能适得其反。 传 蔽体, 亦非欲以寒。 盖古人本不以裸露为耻, 冬则穴居 半功倍的效果; 诗经》 的四大家之一的儒学西汉初年燕人韩婴, 曾 或场火, 亦不借衣以取暖也。 衣之始, 盖用以为饰, 故 授《 韩诗外传》 说过: “ 衣服容貌者, 所以悦目 也。 ” 这进 必先蔽其前, 此非耻其裸露而蔽之, 实加饰焉以相挑 在《 赏心” 、 “ 悦 目” 的功 诱。 ” 可以看出, 作者的这个观点和西方达尔文的“ 性 一步强调了服装的审美意义— “ 古语“ 人要衣裳, 佛要金装” 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李 选择原理” 类似, 认为衣服既不起源于遮羞, 也不起源 效。 清平乐》 也有“ 云想衣裳花想容” 的佳句, 将服装的 于御寒, 而只为装饰自己以挑诱异性。 可以看出, 这些 白《 绚 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服装产生及其概念给予了不 审美价值提高到了一个给人无限遐想的理想境界, 陪衬着女子的容貌, 而且 同解释, 这些理解自 然也反映着人们对服装的追求和 丽可人的服装不仅仅装点、
子倒是显出几分质朴与清纯。 再来看看民间女子的日
常装束所体现的审美情趣。 李白的《 洗纱石上女》 : “ 玉 美情趣探析 面耶溪女, 青娥红粉妆。 一双金齿屐, 两足白如霜。 ” 李 白的《 越女诗》 : “ 长干吴儿女, 眉目 艳新月。 屐上足如 诗歌在唐朝空前繁荣, 各种体裁都在这一时期完 霜, 不著鸦头袜。 ” 天真、 活拨的女子穿着素雅, 但娇态 成了 形式上的改造, 进人了成熟期。 无论是初唐时期 宛现眼前, 可以说这是个天真烂漫的时代, 情感的自 清丽委婉与高昂相互交织的音律, 还是盛唐宏大俊朗 然抒发是一种纯朴自然的美学追求。 宋之问的《 江南 向 上的气象, 抑或晚唐绮艳清丽幽约的细美都是唐代 曲》 : “ 妾住越城南, 离居不自堪。 采花惊曙鸟, 摘叶喂 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伴随着这些不同的风 春蚕。 懒结茱英带, 愁安瑕婿替。 ” 女子认为心上人远 尚, 服装也展现着绚丽多彩的风范。 大一统的唐代经 去, 再打扮也无人看, 索性一副随意的居家劳动的装 济生活稳定, 思想开放, 儒、 释、 道三种思想同时并存, 束, 不施脂粉, 素面朝天。 这里表现的是一种典型的服 大量域外文化涌人内地, 各类艺术都因彼此促进而获 饰心理— 女为悦己者容。 同时, 这种心理正好从另 得空前发展。隋朝之后的政治统一和文化的交融, 使 一个角度体现了服饰在文学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及服 得“ 唐五代时期的女子服饰, 成为中国服饰演变史中 饰审美意义的功用。 虞世南的《 中妇织流萤》 : “ 寒闺织 最为精彩的篇章, 其冠服之丰美华丽, 妆饰之奇异纷 素锦, 含怨敛双蛾。 综新交缕涩, 经脆断丝多。 衣香逐举 繁, 都令人目 不暇接。 其总体态势, 不仅超越前代, 而 袖, o i l 动应鸣梭。 还恐裁缝罢, 无信达交河。 ” 这里的装 且后世也无可企及者, 可以称得上是封建社会中一朵 束不一定能体现唐代有别于其他朝代的特殊性, 却可 昂 首怒放、 光彩无比的瑰丽之花” m 0 以作为唐代劳动妇女的 形象代言。 此外, 李白 有《 宫中 盛唐诗人王维“ 九天间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 行乐图》 : “ 小小生金屋, 盈盈在紫薇。 山花插宝髻, 石 旎” 的名句生动地反映了唐朝的辉煌气势。 丰富的物 竹绣罗衣。 ” 一个年幼的宫女, 穿着绣满石竹的衣服, 质资源、 开放的社会风气, 为唐代服饰文化的发展创 头上还满满地插满了鲜花, 一副天真烂漫的憨态。 《 采 造了条件。 唐代武则天之时, “ 每逢谷雨前后, 通往花 莲曲》 : “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人池中 都洛阳的道路上, 则冠盖盈野, 美人如云。 赏花者衣袂 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 作者王昌龄先将女子的服 飘舞, 裙带当风; 饮酒者春风拂面, 举止雍荣。 真可谓 饰置身于自 然的背景中,女子的罗裙象荷叶一样绿, 是貌比芍药美, 人似牡丹红。 她们欣赏着美, 也创造着 而其脸庞和盛开的荷花一样鲜艳。 清新自 然的风尚弥 美。 其情景之美, 效果之佳, 空前绝后” 冈 。 任何一个时 漫在初唐的女装、 初唐的诗歌中。 代的民风、 民俗, 最为集中和外在的表现就是在人们 宗白华先生曾经说过: “ 唐初四杰, 还继承了六朝 的穿着打扮上, 而服装的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作 之华丽, 但已有了一些新鲜空气。 经陈子昂到李太白, 为主体的人的审美观, 作家把这种审美观积淀在了作 就进人了一个精神上更高的境界。 李太白诗: ‘ 清水出 品中, 故我们可以从唐代诗词中存在着的大量以描写 芙蓉, 天然去雕饰’ , ‘ 自 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 圣代 女子服装为载体而抒发感情的作品中了解到唐代人 复元古, 垂衣贵清真’ 。 ‘ 清真’ 也就是清水出芙蓉的境 们审美情趣的变迁。 界。 杜甫也有‘ 直取性情真’ 的诗句。 司空图《 诗品》 虽 1 .初唐: “ 清水出芙蓉” 的清新自 然 也主张雄浑之美, 但仍然倾向于‘ 清水出芙蓉’ 的自 然 沈从文认为 “ 初唐衣着多沿隋代旧制,变化不 美: ‘ 生气远出’ , ‘ 妙造自 然’ 。 0 n [ 4 1 如宗先生所云, “ 清水 大” 。 0 3 [ 1 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下由隋人唐的虞世南的诗 出芙蓉” 是初唐整体的艺术风貌, 而初唐的女服和初 四杰” 的诗一样清新自 然。 这种自 然美可以追溯到 作。 虞世南奉隋场帝命嘲司花女袁宝儿的诗: “ 学画鸦 唐“ 主张“ 法贵天真” 的庄子就很推崇不 黄半未成, 垂肩蝉袖太憨生。 ” 袁宝儿为长安所贡御车 先秦的道家思想, 他在《 秋水》 中说 : “ 牛马四 女, 方十五岁, 娇憨多态。 时洛阳献迎辈花, 场帝命袁 经过人工雕琢的 自然美。
包莉秋
( 扬州大学 文学院, 江苏 扬州 2 2 5 0 0 2 )
关键词: 唐代诗词; 女性服装; 审美情趣 摘 要: 服饰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唐诗词中的女装作为审美对象, 积淀着唐人的思想、 情感和精神。 唐代女 装, 从初唐的“ 芙蓉出水” 到盛唐的 自 由开放, 到中晚唐的“ 错彩楼金” , 折射出了唐代社会审美情趣的变迁。
收稿日 期: 2 0 0 5 - 1 0 - 1 7 ; 修订日 期: 2 0 0 6 - 0 4 - 0 3 作者简介: 包莉秋( 1 9 7 7 - ) , 女, 浙江兰溪人, 扬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给人们的眼球带来了无数的惊喜, 给人们的心灵带来 无限的想象和慰藉。 由 此可见, 随着时代的更替, 服装的可视性、 可感 性使它的审美功能开始超越服装本身的意义。 在许多 文学作品中, 它经常是带着某种特殊的神秘色彩反映 着作者的内心情感, 反映着人类的理想。 对服装的描 写如同思乡、 爱情一般, 成为了文学家创作的永恒主 题之一。 在那些人人为诗而醉的风华岁月中, 服装也
2 6
二、 唐代关于女性服装的诗词及其审
足, 是谓天; 落马首, 穿牛鼻, 是谓人。 故曰: 无以人灭 天, 无以故灭命, 无以得殉民, 谨守而勿失, 是谓反其 真。 ”真正的美是一种不经修饰的自 然而然的天然之 美, 这种自 然美是一种和谐之美。 李唐王朝尊道家老 庄为宗, 由于统治者的提倡, 道风风靡一时, 于是人们 崇尚自 然美的情结在服饰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初唐 女子追求服装的清新自 然代表了当时的审美取向, 积 淀在诗中 从而成为一种审美情趣。 2 .盛唐: “ 慢束罗裙半胸前” 的唐风流韵及“ 女扮 男装” 的自由追求 盛唐之始, 女服有了新的变化, 尤其是女裙, 它不 断由 初唐时的窄短渐渐发展为既宽又长的样式, 呈现 出雍容华贵、 飘飘欲仙的美学效果。 我们从“ 裙拖六幅 湘江水, (李群玉《 ’ 同郑相并歌妓小饮戏赠》 ) 、 “ 坐时衣 带萦纤草, 行即裙据扫落梅” ( 孟浩然《 春情》 ) 等诗句 中依然能领略得到当时唐代女子拖曳着长裙的婀娜
在无数的诗作中上演着它的辉煌。
宝儿持之, 号曰司花女, 因命虞世南嘲袁宝儿娇憨之 状。 虽然是宫廷题材、 应制之作, 倒是也写出了当时的 一种有别于流俗的风致, 极尽天真烂漫之态。 沈拴期 《 夜游》 : “ 南陌青丝骑, 东邻红粉妆。 管弦遥辨曲, 罗绮 暗闻香。 ” 描写得典雅, 却华而不褥, 语带微芳。 色彩浓 烈中显着含蓄, 行动中透露着淡淡的气味。 卢照邻的 《 长安古意》写到当时贵族妇女的妆饰之盛: “ 片片行 云著蝉鬓, 纤纤初月上鸭黄。 鸭黄粉白车上出, 含娇含 态情非一。 ” 对比杜甫的名篇《 丽人行》 中所描绘贵妇 人宴游生活骄纵富有、 炙手可热的场面, 卢诗中的女
2 0 0 6 年 5月
社会科百度文库家
S OCI AL S CI ENTI S T
( 第3 期, 总第1 1 , 期)
【 文艺论丛】
Ma y , 2 0 0 6
( N o 3 , G e n e r a l N o . 1 1 9 )
从唐代诗词的女性服饰描写看 唐代社会审美情趣的流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