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内容

合集下载

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湖北黄石G106迎宾门至阳新贾家源段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评估为研究对象,对公路建设用地及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评估进行探讨。

结合工程实践对地质灾害现状、预测、综合评估方法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相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标签: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评估;防治措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性评估对于工程建设及工程设施有着预防、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的作用[1]。

近年来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各省市公路工程也相继开工,但由于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认识不足,在施工中和竣工后经常出现许多问题[2-4]。

106国道黄石段是贯穿黄石、大冶、阳新的主要干线,也是目前黄石市通往江西的唯一出口干线,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4]69号关于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本文以106国道黄石段为例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初步探讨。

1.地质环境条件106国道黄石迎宾门至阳新贾家源段一级公路建设工程位于黄石市的西南部,起点位于106国道黄石市与鄂州市交界处的迎宾门,经黄石市的铁山区、下陆区、大冶市的大箕铺、阳新县的白沙镇、浮屠街、星潭铺和龙港镇,终点位于黄石市与江西交界的贾家源,总体走向由北向南(图1)。

项目区地处鄂东南低山丘陵垅岗地貌区,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其地貌形态可划分成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溶蚀构造低山丘陵区、构造剥蚀丘陵垅岗区及侵蚀堆积平原区等五种单元。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白垩系红色砾岩、粉砂岩及泥岩、志留系砂页岩、震旦系砾岩、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硅质岩、燕山期侵入花崗岩、四系中、下更新统河流高阶地砂砾石、粘性土,且水系发育,形成明显的岩溶洼地、漕谷、溶丘、峰丛等岩溶地貌特征。

评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389.6mm,4—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80%,雨量充沛,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动力条件。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内容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内容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实例对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意义和评估方法与内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和内容1 引言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的任务是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危害程度,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量化指标。

2 公路建设工程概况某公路改建工程,全长52104km。

公路按照所处地理位置的地形地貌特点,划分为两段:起点K44+600-63+000为山岭重丘段,长约17182km;K63+000-界为平原微丘段,长约34122km。

该公路改建工程涉及山地、沟谷、盆地和洪积扇等多种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在线路沿线存在较大变化,且地质灾害发育。

3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3.1 预测评估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影响的灾害主要为崩塌、泥石流、边坡稳定、地面沉降。

工程建设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可能为崩塌、泥石流、边坡失稳和地面沉降。

通过预测评估,对该公路有危险的崩塌46处,泥石流5条,不稳定边坡1处。

平原微丘段诱发和遭受地面沉降的危险性为小。

3.2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根据现场地质灾害调查结果、该公路沿线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各地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成果,依据上述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对该公路沿线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表1可以看出,该公路全线划分15个区段,其中山岭重丘段划分14个区段,平原微丘段1个区段。

山岭重丘段各区段位置及危险性等级见图1。

平原微丘段危险性等级为“小”。

从图1可以看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有1个区段,长101802km,占线路总长1154%;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的有6个区段,长81635km,占线路总长1616%;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有8个区段,长421616km,占线路总长81186%。

公路边坡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

公路边坡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

104区域治理CASE作者简介:雷 庆,生于1990年,土家族,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水工环地质、矿产资源。

公路边坡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雷庆1,胡蓉1,罗志明2,范清华31.湖南锦博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湖南省常德工程勘察院;3.湖南佳麒土地规划咨询有限公司摘要:近年来,公路边坡病害问题日渐突出,崩塌、滑坡等边坡灾害频频发生,给公路交通运营造成了巨大威胁,做好相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公路边坡工程存在的风险,明确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其后就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基本流程展开论述,文章最后以某公路项目为例加以分析,以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公路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程案例中图分类号:U21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50-0104-0002一、引言公路工程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山体进行开挖,形成大量人工边坡。

人工开挖边坡打破了原有的自然平衡,一旦发生边坡失稳,将会导致山体滑坡、人类活动受阻等灾害性损失,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造成严重损害。

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科学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结果合理制定相关治理措施,方可有效保证公路工程安全可靠运营。

二、公路边坡工程概述在山区与丘陵地区建设交通工程时,需要对山体进行开挖,形成了大量的人工边坡,打破了原有自然平衡,是诱发滑坡、坍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选择合理的边坡防护方式,降低灾害损失,需要对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精确的评价。

近年来,国内对边坡风险研究日益重视,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如:有学者通过分析公路高边坡风险因素,建立多因素评价方法,对高边坡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价;有学者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高边坡为研究对象,从地质条件、运行环境以及边坡施工等因素出发,评估高边坡施工过程中公路运行安全风险。

为保证公路施工与运营安全,必须做好公路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掌握边坡稳定性状态,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保证公路建设与运营安全。

公路工程设计中的地质勘探与地质风险评估

公路工程设计中的地质勘探与地质风险评估

公路工程设计中的地质勘探与地质风险评估地质勘探与地质风险评估是公路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对地质条件的全面了解和评估,可以避免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地质灾害,保证公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地质勘探的重要性、勘探方法、地质风险评估的意义和方法等方面介绍公路工程设计中地质勘探与地质风险评估的相关知识。

首先,地质勘探在公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公路工程是建设在地表上的,因此地质条件的了解对于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地质勘探通过对地下地质情况的详细调查和研究,提供了工程设计的基础数据,包括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地下水位等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工程师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减少工程风险。

其次,地质勘探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具体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调查。

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包括现场勘探、地质钻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等。

现场勘探是通过对地表地貌、植被状况、土壤性质等进行观察和测量,对地下地质情况进行初步推断。

地质钻探是通过钻孔取样,获取地下地质构造和岩性的详细信息。

地球物理勘探则利用声波、电磁波和重力测量等方法,探测地下构造和岩性变化。

不同的地质勘探方法相互补充,以获得准确的地质信息。

地质风险评估是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对勘探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地质风险评估是公路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目的是为了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公路的安全和可靠。

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定性评估根据地质勘探数据的综合判断,给出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等级,根据等级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定量评估则在定性评估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模型和概率统计分析,给出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更加精确地预测风险。

综合两种方法可以使风险评估更加准确可靠。

最后,地质勘探与地质风险评估的目标是为公路工程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勘探掌握地质情况,可以设计出合理的基础结构,采取适当的防灾措施。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邯郸市光太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赵王大街项目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二〇一四年二月十八日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目录前言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第二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第一节气象、水文第二节地层岩性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内容第二节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26前言本工程评估主体赵王大街位于邯郸市区东部,起于邯临路交叉口,终于新区纬十路,路线全长5.455公里,占地653.180亩(不含两侧各25M绿化带)。

路线与公路平面交叉15处,小桥3座,涵洞4道,全线设臵雨污水管道、照明、交通安全设施、绿化。

具体任务是:1、研究评估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2、查明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模、稳定程度及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等,对各灾种分别进行危险性现状评估;3、结合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工程类型、规模,分析预测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使用后,地质环境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灾害的类型及危险性;4、分析评价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5、对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6、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

评估工作的主要依据有:(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3)《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本合同段为路基、雨污水管道、桥梁工程。

小桥3座,涵洞4道,全线设臵雨污水管道、照明、交通安全设施、绿化。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简单,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岩 地质构造较复杂,有褶皱、断裂分布,岩 地质构造较简单,无褶皱、断裂,
体破碎
体较破碎
裂隙发育
水文地质条件
具多层含水层,水位年际变化大于 有二至三层含水层,水位年际变化5m~ 单层含水层,水位年际变化小于
20m,水文地质条件不良
20m,水文地质条件较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建设项目重要性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复杂
中等
简单
重要建设项目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评估技术要求
• 总体要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地质 环境条件的基本特征,分析地质灾害对建设项目的危害性、评估 建设项目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 施与建议,并做出建设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结论。
重要建设项 机场,大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垮度

>30m)、民用建筑(高度>50m)、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油(气)管道和储油(气)库、学校、
医院、居院、体育场馆等
较重要建设 新建村镇、三级(含)以下公路,中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 项目 水源地、工业建筑(垮度24m~30m)、民用建筑(高度24~50m)、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5m,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现象
发育强烈,危害较大
发育中等,危害中等
发育弱或不发育,危害小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人类活动强烈,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较强烈,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破 人类活动一般,对地质环境的影

浅谈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浅谈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浅谈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本文以惠淡大道三环路口至金秋路口段改造工程为例,简要介绍了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其思路和成果可以为其它类似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标签:地质灾危险性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综合评估防治措施1前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按照交通部的发展战略规划,各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造高速公路,由于部分公路选址不当或者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隐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危害防治条例》和粤国土资(地环)[2002]171号文《广东省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结合惠淡大道三环路口至金秋路口段改造工程,将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作较系统介绍。

2工程概况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按照交通部的发展战略规划,各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造高速公路,由于部分公路选址不当或者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隐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危害防治条例》和粤国土资(地环)[2002]171号文《广东省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结合惠淡大道三环路口至金秋路口段改造工程,将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3地质灾害现状评估3.1现状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根据野外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浅层滑坡,其次为崩塌,调查评估区有滑坡1处、崩塌有1处。

(1)滑坡HP1滑坡:位于K4+200右80m处,滑坡平面形态呈半圆形,坡度30-37°,坡向70°;滑坡周界明显,体积225m3;滑体为坡残积的亚粘土混少量碎石土,滑床为强风化砾岩。

滑面产状70°∠37°。

滑坡规模小,已作一般的支挡处理,现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2)崩塌BT1:位于K3+850右300m处。

人工开挖坡脚及削方形成高陡边坡,边坡高约35 m,宽12 m;崩塌体坡向120°,坡度35°-45°;边坡基岩裸露,呈强风化程度,岩性为砂岩与粉砂岩互层,崩塌体呈锥形,体积约190m3。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办法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办法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办法一、地质环境条件宽甸满族自治县丹集线所在的地处辽东山区,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区域内水系发达,溪流众多,主要为山水,具有典型山区的河流特点,有较强的冲刷力。

评估区地貌类型为高山丘陵、水涝灾害严重,高山丘陵区地形容易爆发泥石流,地形地貌条件中等复杂;评估区内出露的主要为山体易滑坡地段、,岩性岩相对变化较大;第四系主要为冲洪积土(Q pl-al)和第四系残坡积土(Q el-dl),其工程地质性质相对较差;区内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道路修建,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现状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崩塌次之,地质灾害较发育,故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为中等复杂类型。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崩塌:评估区主要分布两处崩塌和两处崩塌隐患。

崩塌(BT1、BT2)主要分布于K124+000和K127+000,由于崩塌下方为溪沟地,且两者边坡都是稳定性边坡,故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崩塌隐患(QBT1、QBT2)主要分布于BK124+250和K124+650,均为人工开挖路堑边坡。

QBT1所在边坡高2~15m,整体坡度约为70°,边坡走向约135°;QBT2所在边坡高约15m,整体坡度约为82°,坡向80°。

据赤平投影图(图2),均为不稳定性边坡。

其对车辆及行人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潜在危害,因此,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滑坡:评估区分布有19处滑坡,主要为浅层土质滑坡。

根据地质灾害产生的诱因及所处的地质环境等综合分析,评估区滑坡主要分布在公路旁边,按照规模划分,公路边缘的滑坡属于小型滑坡。

按照危险性划分,公路边缘的滑坡威胁对象为下方公路、过往车辆及行人,危险性小的有8处,危险性中等的有11处。

目前滑坡体周围稳定性较差,路线区内滑坡的形成从岩土的结构、构造来说,主要受岩(土)层层面、裂隙等影响,这些部位易于风化,抗剪强度低,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内在条件。

公路工程地质灾害方案

公路工程地质灾害方案

公路工程地质灾害方案一、总体概况公路工程地质灾害是指在建设、运营和维护公路过程中,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但不限于山体滑坡、滑坡、地裂缝、土壤液化等。

地质灾害对公路工程造成严重威胁,可能导致道路封闭、交通中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确保公路工程的稳定运行,必须加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工作,做好各项技术措施的规划和实施。

二、地质调查与评估1.项目前期地质调查在进行公路工程规划设计前,必须进行细致的地质调查。

通过地质力学、地球物理、遥感等手段,全面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背景,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并对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2.灾害易发地段的判别通过地质勘探、地质雷达探测、地震反应分析等手段,明确灾害易发地段,包括山体滑坡、滑坡、地裂缝和土壤液化等。

3.灾害风险评估利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项目区域的潜在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定量分析,为后续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预防措施1.山体滑坡防治对于潜在的山体滑坡地段,采取物理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如梯田构筑、植被恢复等措施,加强对边坡的加固支护,并定期进行监测和维护。

2.滑坡和地裂缝防治在易发滑坡和地裂缝地段,采取排水减压、坡体加固等多种措施,增加地层稳定性,减少地下水对边坡的侵蚀,以防止滑坡和地裂缝的发生。

3.土壤液化防治在土壤液化易发区,采用地基加固、土体改良等技术手段,减小地震时土层的液化倾向,确保公路工程的稳定性。

四、应急响应措施1.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包括地面监测点、遥感监测和无人机监测,实时监测工程区域的地质变化,及时发出预警,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2.应急预案与演练制定公路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疏散、道路封闭、灾害评估和应急救援等流程,定期组织演练,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3.灾后恢复与救援建立快速灾害评估与救援机制,调动各方资源,快速恢复公路交通,减少地质灾害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五、管理与监督1.技术标准与规范制定公路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明确工程建设的安全要求,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手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一、工作任务本评估工作目的是: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特征,分析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及危害性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以及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二、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评估范围确定的原则是: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及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结合场地地质环境条件,考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来源及可能影响范围。

本建设项目属面状工程,评估范围一般为由用地红线外扩30~50m。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建设项目的重要性进行划分。

三、工作部署、工作量(一)、资料收集收集建设场地及临近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建设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的有关资料,以及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最新成果资料。

(二)、技术要求1、开展工作前,组织项目有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国土资源部[2004]69号文及广西地方标准《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统一认识,熟悉了工作程序,明确了本次工作的重点。

2、在调查前,熟悉收集到的资料,了解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建设规模、特点。

在分析和研究收集到的资料基础上,经野外踏勘后,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制订详细的评估工作大纲。

3、野外调查采用1:10000、1:1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手持GPS定点。

4、室内资料整理按《评估规程》工作程序,在综合分析研究既有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工程措施和建议,编制“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三)、工作方法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本次评估工作以采用收集现有资料、野外实地调查访问为主,野外以1:10000、1:1000地形图作工作底图,采用GPS定点定位,皮尺,罗盘量测,记录本或卡片描述记录,室内对所获取的数据采用定量、半定量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理论与方法1 基本概念1.1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备自然演化和人为诱发的双重性,它既是自然灾害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属于人为灾害的范畴。

在某种意义上,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安居的重要因素,同时又具有自然、社会和资源的三重属性。

1.2 地质灾害易发区指在地形地貌、岩土结构性质、区域地壳活动性、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作用下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可借用的概念是地质灾害多发区或敏感区。

市县区域或1:25万精度以下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细分地质灾害多发区和敏感区,共具体布置地质灾害减轻措施使用;国家和省区域或1:50万精度以上划分地质灾害多发区,供宏观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使用。

1.3 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域或地段。

可借用的概念是地质灾害危害区或地质灾害风险区。

1.4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为四个等级:(1)特大级:威胁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2)大级:威胁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3)较大级:威胁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4)小级:威胁1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下的。

1.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程建设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在有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地区对拟建工程区、在建工程区或正在运行的工程区有针对性地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和可能的危害程度评估,评价建设用地的地质适宜性,提出防治措施。

它是为保证工程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工程建设过程和工程运营安全而超前进行的一种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主要适用于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阶段,是有效预防、减轻乃至避免地质灾害对工程设施及其运行环境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的一种前期宏观性质的工作。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1.总则1.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1.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应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审查、备案后,方可提交立项、用地审批使用。

1.5本技术要求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

2.工作程序工作程序框图3. 评估范围与级别3.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

3.2 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

3.3 崩塌、滑坡其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必须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可能范围一致;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

3.4 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错位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上不平滑处等)包括其中。

3.5 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1000m为限。

3.6 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公路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公路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公路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交通方面的需求正在不断的上升,且不同地域之间的人们的联系也愈加紧密,这也对交通硬件设施提出了要求。

在交通设施的建设方面公路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公路是一个比较基础的运输方式,它的建设条件相对于其他的运输方式来说难度更低,因此覆盖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但是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也是存在着地质灾害的危险,所以对公路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非常重要。

关键词:公路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公路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地质灾害的评估非常重要,因为公路在建设的过程中较容易发生地质灾害,若是处理不当则非常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造成人力与物力上的浪费,还会提高公路项目的建设成本。

对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是公路项目进行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公路项目的顺利进行,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1 公路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概述在公路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公路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公路项目的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一般在工程的可行性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是目前公路项目中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依据,这个技术要求中规定对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工作,包括现场的评估、预测评估以及综合评估。

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工程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灾害的分布与危险程度等进行充足的考虑,运用半定量以及定性分析等方法对公路地址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方面的评估,同时还应该进行防治难度以及防治效益的分析与研究,在考虑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对公路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但是一个地区的地质环境以及地质灾害的隐患是存在不确定性的,等到公路项目实际进行施工时,相关人员还应该对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 公路地质灾害环境情况方面的叙述在公路的地质灾害中,滑坡或者崩塌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在公路的实际建设过程中也会遭受不同种类的地质灾害,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会对公路的交通方面造成非常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同时也有可能对公路地段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建设工程地质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做好建设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本文对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评估目标和范围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标是建设工程项目,评估范围包括该项目用地及周边区域。

三、地质背景该建设工程项目位于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貌起伏较大,存在河流、坡地和地下水等自然条件。

在降雨较多的季节,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四、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以及地质灾害历史和频率分析,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定性评估。

然后,使用定量评估方法结合相关参数,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估。

五、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通过定性评估,本次评估发现,该工程项目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高,特别是在降雨季节。

从历史地质灾害频率来看,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通过定量评估,采用SRA方法综合评估,结果显示该工程项目的地质灾害风险等级为高风险。

地质灾害可能对建设工程造成严重破坏,给工程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六、防治对策基于地质灾害评估结果,针对该工程项目的地质灾害风险,提出以下防治对策:1.工程规划阶段进行综合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勘察,确保对地质灾害风险有充分了解。

2.采用合适的工程措施,如防滑桩、加固岩土体、排水系统设计等,提高工程的抗灾能力。

3.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建立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动态,加强监测和预警能力。

4.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工程人员和周边居民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减少人员伤亡。

5.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演练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结论通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我们认为该建设工程项目存在较高的地质灾害风险。

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需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

只有科学防治,才能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某高速公路营岭隧道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

某高速公路营岭隧道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

某高速公路营岭隧道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摘要:某高速公路营岭隧道项目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境内,路线设置隧道穿越山体,本文对评估区地质灾害特征、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工程建设中、建设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建设工程可能遭受已存在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研究结果为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营岭隧道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治措施1、地质灾害特征评估区所在区域地质构造较复杂,拟建线路附近未发现全新世断裂活动迹象,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区域地质背景复杂程度为中等;地形复杂,相对高差小于300m,地面坡度6°~30°,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地貌复杂程度为复杂;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岩土体结构较复杂,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地层岩性和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复杂程度为中等;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岩体破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复杂;有二至三层含水层,水位年际变化5~20m,水文地质条件较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地质灾害发育中等,危害中等,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现象复杂程度为中等;人类活动较强烈,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破坏较严重,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复杂程度为中等。

通过搜集评估区及周边区域地质和沿线勘察等资料成果,并结合现场踏勘、调查,评估区现状拟评估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岩溶塌陷、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2.1岩溶塌陷评估区西部和北部分布有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和石炭系上统船山组的灰质白云岩、灰岩、燧石灰岩、沥青灰岩,评估区北部及外围大部分地区分布有三叠系下统和龙山组、中统铜头尖组的薄层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

根据区域地质和地质灾害调查资料,该区域分布于马子山-甘露地面塌陷中易发区,现状无塌陷点分布。

根据现场调查、走访和沿线勘察资料,未发现明显的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地下溶洞土洞等现象。

浅谈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浅谈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9 . 8 k m, 占全线 总长 的 1 1 . 4 %, 一般切 坡高度 O . 5 ~ 1 8 . 5 m, 最大切坡 高度达 2 8 . 6 m和 2 7 . O m; 主 要填方 段有 3 5段 , 共 计长度 1 2 . 7 k m, 占全线 总长 的 1 4 . 9 %, 一般填方厚度 1 . 1 ~ l 3 . 1 m, 最大填方厚度 2 7 . 8 m 。 切坡 、 填方路段的 地层岩性和最大切坡高度 、 最大填方厚度等基本情况见表 1 。
O 0
7 3 5 3

3 2

6 0

0 0 0

4 O
O 0
2 1 8 0 8
4 2 5 6 6 2 9 4 4
l 工程 特 点
1 . 1切 坡、 填方工程
拟建公路工程沿线 地形起伏较大 ,按照 线路纵 向路基高度 设计 , 沿 线 开挖填 方路 段交 替 出现 。全 线主要 拟切 坡路 段有 3 9段 ,共 计 长度
表 1 拟建 工程切坡 、 填方段基本情况表
\\ 切 坡 填方段数

切坡最大高度 ( m )
填方最大厚度 ( m )
岩类


Kl g 、 K2 n
< 5 5 ~ 1 0 1 O 一 1 5 1 5 - 2 0 I > 2 0 合计 < 5 5 一 l 0 0 ~ l 5 I > l 5 合计
0 2
O 2




0 2 5 3
0 2 O 1
O 0 8
O 0 l
J 2 1 、 C1 d、 C1 h 、 O O Nhomakorabea0

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方法分析

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方法分析

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方法分析作者:赵曌宇来源:《城市地理》2015年第10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建设逐渐完善,其中公路交通网的建设已经深入到西部地区,我国地形多样、地质复杂,山区公路的边坡数量多且坡度较大,因地质灾害引发的安全问题成为了制约公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简要分析了公路边皮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旨在推进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前言就目前来看,我国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方法比较多,有些在实践的过程中也逐渐发展成熟,但是对一些综合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基于此,本文从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影响因素着手,简单分析了其评估方法,以便于实现对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更准确的评估。

一、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影响因素(一)地形条件①坡高坡角:边坡的高度对边坡变性特性和虚拟力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当边坡增高时会增加边坡的侧向位移,从而对边坡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增大了边坡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坡角增大则边坡的应力越集中,最大剪应力随之增大,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同时边坡坡度增加也会导致滑坡的出现;②坡面:不利的边坡坡面形态会引起坡顶出现张裂缝,同时在坡脚产生强大的剪应力,对坡脚形成剪切破坏,这些都会对边坡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二)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对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岩体性质:地层中的岩体是组成公路边坡的主要物质基础,岩体的岩性能够决定岩石的强度以及抗风化能力,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岩体的岩性通常是以组合形式存在的,多变的岩性会对边坡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而组合岩性的岩体对公路边坡的破坏也具有多样性;②岩体中的软弱夹层:地质内部的结构是及其复杂的,在岩体内会有一个薄弱带,这个薄弱带就是岩体中形成的软弱夹层,软弱夹层不稳定、容易破裂,大大降低了边坡的稳定性,从而会引发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的发生[1];③岩体结构面的影响:岩体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会形成许多的结构界面,这些结构面会将岩体分割成一个个结构体,不同岩体结构面的地质类型对公路边坡的影响不同,岩体结构面的力学特性对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④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的不规则活动也是影响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地下水对岩体有软化和泥化的作用,从而对边坡形成水解作用,影响公路边坡的稳定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首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高精度的地质灾害数据。

这包括地质工程勘察数据、地形图、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等。

这些数据对于了解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土层性质等影响地质灾害形成的关键因素至关重要。

其次,评估过程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

评估模型应包括完整的评估指标和相应的评估方法。

评估指标通常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静态指标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地下水压等;动态指标包括降雨量、斜坡位移速率等。

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类。

定性评估基于经验和专家判断,主要通过判断灾害潜势和危险性等级来进行定性分析。

定量评估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数学统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分析各因素的权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量化地质灾害危险性。

第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建立适当的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体系是评估过程的核心,其目的是综合评估地质灾害概率、危险性和暴露度,从而评估相应的风险。

风险评估体系应包括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等。

评估指标应包含灾害概率、危险性、暴露度和风险等因素。

评估方法应根据具体地质灾害类型和特征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如统计分析法、空间插值法、模型模拟法等。

评估模型则应能够综合分析评估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出相应的风险等级。

最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考虑时间和空间尺度。

地质灾害是时间和空间尺度巨大的自然过程,评估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尺度的因素。

时间尺度包括预测、预警和快速评估等不同阶段,需根据不同的时间尺度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

空间尺度包括点尺度、面尺度和区尺度等,评估需根据不同尺度的灾害特征采取合适的技术方法,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高精度的地质灾害数据、科学的评估模型、合适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及考虑时间和空间尺度等。

这些技术要求能够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灾害防治和灾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内容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实例对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意义和评估方法与内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和内容
1 引言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的任务是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危害程度,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量化指标。

2 公路建设工程概况
某公路改建工程,全长52104km。

公路按照所处地理位置的地形地貌特点,划分为两段:起点K44+600-63+000为山岭重丘段,长约17182km;K63+000-界为平原微丘段,长约34122km。

该公路改建工程涉及山地、沟谷、盆地和洪积扇等多种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在线路沿线存在较大变化,且地质灾害发育。

3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3.1 预测评估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影响的灾害主要为崩塌、泥石流、边坡稳定、地面沉降。

工程建设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可能为崩塌、泥石流、边坡失稳和地面沉降。

通过预测评估,对该公路有危险的崩塌46处,泥石流5条,不稳定边坡1处。

平原微丘段诱发和遭受地面沉降的危险性为小。

3.2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现场地质灾害调查结果、该公路沿线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各地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成果,依据上述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对该公路沿线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表1可以看出,该公路全线划分15个区段,其中山岭重丘段划分14个区段,平原微丘段1个区段。

山岭重丘段各区段位置及危险性等级见图1。

平原微丘段危险性等级为“小”。

从图1可以看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有1个区段,长101802km,占线路总长1154%;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的有6个区段,长81635km,占线路总长
1616%;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有8个区段,长421616km,占线路总长81186%。

表1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分级标准
危险性等级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种类灾害点平均密度/个·km-1灾害分布长度比例/% 分区说明
危险
性小简单1-2 5.5 >80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有两种以上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

图1 某公路改建工程山岭重丘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2)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根据各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综合评估结果,81.86%的线路处于地质灾害危险小的区域,因此,适宜进行公路建设;16.6%的线路处于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的区域,公路建设用地基本适宜,但应对地质灾害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

4 公路建设工程状评估内容
地质灾害危险性由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稳定性)和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估(表2);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稳定性)主要以工程地质比拟法和地质历史分析法进行评估;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根据其已造成的死亡人数(或威胁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或威胁资产)进行定量评价。

在起点K44+600-K63+000的山岭重丘区段,未发现滑坡、地裂缝、岩溶塌陷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主要灾害类型为活动断裂、崩塌和泥石流,局部存在小规模的危岩体,各地质灾害的分布明显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发育程度、地形地貌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条件综合控制。

在评估区内崩塌点共计51处,其中现状危险性大的崩塌点为1处,危险性中等的崩塌点计29处,危险性小的崩塌点计21处;评估区内发育5条泥石流,其中危害性中等的有1条,危害性小的有4条;南口山前断裂对本工程的危险性小。

表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危险性分级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质灾害危害程度
危险性大强发育(不稳定) 危害大(重、特重)
危险性中等中等发育(基本稳定) 危害中等(中)
危险性小弱发育(稳定) 危害小(轻)
5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治。

(1)切方边坡引发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应确定合理的开挖坡比,自上而下采取阶梯状放坡分级、分段开挖等工程措施,边坡上部形成的危岩,及时清除或加固处理,坡面及时采用锚固、锚喷、修筑挡墙以及削坡减载等措施,以防止切方边坡产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及拟建工程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的安全。

(2)填方边坡引发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首先应对地基土进行处理,做好填筑材料的选择,分层碾压,其次高速公路两侧填方边坡坡比、坡型应予以加强,坡面采用浆砌片石等进行护坡,同时防治路面及坡面等地表水下渗路堤基础,引起路基塌陷等地质灾害危及拟建工程本身及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的安全。

(3)隧道工程引发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避免洞身开挖引发地面塌陷以及洞顶崩塌等地质灾害,施工中应遵循先支护、后开挖、在支护的原则,地表划定安全区和采取保护。

(4)岩溶塌陷、采空区塌陷防治措施,沿线地基选择上应尽量避开大型岩溶洞穴、采空区,小型岩溶洞穴可采用回填灌浆处理,或采用桩基础直接跨越等措施,采空区应予以综合回填等工程处理措施。

(5)拟建公路沿线城镇、交通设施、厂矿、企事业单位较多,房屋较密集,在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对道路两侧的厂矿企业、居民和沿线交通通行等的危害,应留有施工安全距离、加强监测预警,合理进行安全爆破等。

6 结束语
综合评估时,进行量化指标的统计分析,确定量化指标分区取值,应充分考虑环境地质条件的影响,并结合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进行危险性等级分区,如有出入再按评估原则进行调整或细分区段,达到所有区段划分既符合标准,更要切合实际。

参考文献:
[1]何维彬,朱志刚,陈国华.道路工程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京开高速公路(辛立村收费站~市界段)为例[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06).
[2]熊鹰,袁素凤.如何做好高速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J].山西建筑,2009(04).
[3]颜廷舟,刘玉山,王红明,李勇锋.高速公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
术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