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能力的刚性特征及其超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03)11-0047-08

一、引言

自Prahalad和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核心能力”这一概念以来,该概念便成为了产业界与学术界最时髦的名词。近来有一种倾向:核心能力仿佛成了企业经营的万能“钥匙”:只要一味强调核心能力,并加以坚持不懈地开发管理,企业就能取得市场的成功。然而,这一概念却不能解释以下事实:全球财富排行榜每经过一个阶段,都会发生很大变化,许多历史上具备很强竞争能力的企业却一个个先后中途夭折,如1972年位列全世界前20名的大企业,20多年后就只剩下3个(EXXON、AT&T、GE)。21世纪,令人难以想像许多巨人企业,如北电网络、郎讯、安然、世通先后宣布破产;作为世界上的一流企业,衰败、破产与倒闭虽然当时都有其直接原因,然而我们要正视这一客观事实:这些企业在历史上都曾经盛极一时。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初是非常强大的,而且核心能力的概念在这些企业内部始终得到强化。这些企业怎么最终却如此不堪一击呢?我们认为,单纯从企业生命周期和产业兴衰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是缺乏说服力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解释这些企业核心能力衰败甚至丧失的根本原因。

考虑到核心能力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这实际上反映了企业核心能力的一个“悖论”:企业越强调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得到加强,最终企业却反而衰退甚至失败。所谓“物极必反”,企业的核心能力也是如此。当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被发展到极至,就形成了深深的刚性。核心能力刚性形成后,阻碍企业的变革,束缚企业核心能力的更新与重建。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后,企业的经营绩效将大受影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竞争力的丧失就是核心能力刚性的明证。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企业发展出了精益生产、年功序列制、团队生产等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并凭借其产品技术、价格上的优势,几乎在全世界范围内击败了欧美竞争对手。然而,日本企业的优势后来却发展成了其劣势:精益生产令企业过于强调产品差异以致于忽视了降低生产成本,年功序列制过于强调资历以致于忽视了提高企业员工生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团队管理过于强调集体合作精神以致于忽视了创新。迈克尔·波特在《日本企业还有竞争力吗?》一书中认为,到20世纪末日本许多企业与同行相比已经全面落后。因此,任何一种战略如果太强调过头,都容易走向反面。当员工迷恋于技术而忘记了顾客时,过去技艺高超的“艺术家(Craftsman)”变成了“笨拙的修补匠(Tinker)”;当经历过积极的扩张而变得盲目扩张时,“开拓者(Builder)”变成了“侵略者(Imperialist)”;当强调发明变成追求无用技术时,“先锋(pioneer)”变成了“逃兵(Escapist)”,当倾全力于营销技术时,“营销员(salesman)”变成了“流浪汉(Drifter)”(多萝西·伦纳德·巴顿,2000)

二、核心能力刚性的界定

“刚性”本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意指在外界环境不变的条件下,物体保持不变的特性。美国学者多萝西·伦纳德·巴顿(2000)对核心能力刚性做了如下定义:“核心能力(容易)形成核心刚度,其中最普遍但也是最不被人意识到的原因之一是过分强调目标。这就是说,人们总是屈从于一个简单概念,即好东西多多益善。以前有益的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结果过犹不及,不是促进,而是阻碍。”并从知识的角度指出了核心能力刚性的四个特征:对以往经验的盲目迷信、企业内部限制创新、限制未来进行创新性的试验、从企业外部吸收的新知识被滤除。

然而,巴顿仅仅是从知识的角度来表述这一概念的,但是对于这个概念的特征、本质,都没有在定义上进行说明。核心能力刚性表现在一种“目标的过于强调”,这仅仅是核心能力的表面现象,其实质在于对企业内部风俗、习惯或惯例的过分遵循。这些风俗、习惯或惯例是企业内部最难改变的。这些惯例大多是信息性的,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企业成员,包括领导者与普通员工的行为,束缚着他们的心智模式和整个组织的行为模式(青木昌彦,2000)。

这些风俗、习惯或惯例表现为以下方面,包括企业家行为、员工行为、企业文化与组织的价值观、企业发展的客户、市场或投资模式对于过去惯例的遵循,等等。在此意义上而言,企业的惯例是一种路径依赖现象。所谓路径依赖,本来是制度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意指企业目前的决策要受到以往决策模式的影响,是对过去决策与企业和员工行为的一种追踪。企业内部的核心能力刚性,要受到企业家行为、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具有明显路径依赖特征的因素的影响(陈传明,2002)。因此,我们在此给出核心能力刚性的定义:由于受企业以往惯例所影响,企业的核心能力日趋强化,表现在一系列载体上,包括企业成员行为模式难以改变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是一种路径依赖现象。如果没有外力的破坏,这个性质将长期存在下去。企业的核心能力刚性有以下三个特征:

(1)主要表现为隐性知识的形式。企业的核心能力刚性主要表现在企业内部的组织惯例,这些惯例是隐性的。虽然有些刚性以显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固定资产投资,但核心能力刚性还是以隐性为主。这个刚性一般很难发现,等到发现时,已经具有了强大的刚度。

(2)各因素间相互关联。企业的核心能力刚性是各处都存在的,其载体不仅包括企业的物质性资产,而且也包括企业的信息性资产。后者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企业家与员工人力资产,因为这些资产与所有者本身是不可分离的,称为不可分离性资产;二是专利、发明、软件等资产,与前者相反,这些资产与所有者本身是可以分离的,称为可分离性资产(青木昌彦,2000)。由此可见,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潜移默化于企业一切资产之中的。这些资产之间有着交叉、关联。比如,专利、商标的使用作为企业的可分离性资产,一直与经营者和员工等人力资产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如果核心能力刚性形成后,要克服难度很大,必须从企业的各个方面着手。

(3)自身具有自我强化性质。所谓自我强化,是指当企业的核心能力产生后,企业的核心能力越强,刚度就越

强。因此,核心能力刚性是内生的,是企业核心能力在形成基础上的自我强化,并由于路径依赖的特征,企业家以往决策的历史习惯、组织结构、战略、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均加强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刚性。(陈传明,2002)

三、核心能力刚性的载体

巴顿把核心能力刚性的载体分为物理系统、管理系统、技术/知识、文化或价值观(多萝西·伦纳德·巴顿,2000),她最主要的贡献是把刚性载体具体化为四大类,但是并没有细化,对于核心能力刚性的形成机理,具体的载体是什么,她都没有进行详细阐述。本文试图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青木昌彦把企业的资产分为物质性资产与信息性资产两大类,这在前面已有论述。但在我们的框架中,我们更为偏重企业人力资产的研究。这里,我们把企业的核心能力刚性表现为企业的人力资产与非人力资产两部分,后者又包括非人力有形资产与非人力无形资产两大类。无论任何一种资产,都表现为对于企业历史惯例的遵循。而这些惯例是信息性的,当有些资产的特征越表现为信息性时,这些资产对于核心能力刚性形成的影响就愈加重要。否则,就不太重要。如由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专用性所造成的刚性影响要远远比由于文化价值观造成的影响小。具体框架见图1。

附图

图1 公司资产的分类

注:本图是作者在青木昌彦关于公司资产分类的基础上整理而成。见《比较制度分析》。

1.人力资产

(1)企业家人力资产。企业家人力资产对企业核心能力刚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于创业的企业家而言,情况更是如此。任何一个企业都带有创业企业家的深刻烙印。企业家通过其行为对员工与企业资产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员工行为与企业资产投资也打着企业家的印记。当企业的核心能力形成后,该能力反映了企业家的偏好。如微软企业,它强大竞争力的背后反映了企业创始人比尔·盖茨渴望竞争、鼓励创新以及其个人的技术偏好的特征。而企业家的行为倾向与企业领导者的职业背景与教育背景密切相关(Geletkanycz,Marta A,Sylvia Black,2001)。一个学数学和学艺术出身的领导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以上所有影响反映到企业核心能力上,就会逐渐形成企业家固定不变的行为模式、思考模式、决策模式与投资模式。

(2)员工人力资产。企业员工对核心能力刚性形成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行为模式的角度。与企业家人力资产一样,企业员工以前的职业背景、教育背景也对其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学理工科与学文科的学生的就业倾向是不同的。而且,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的流动越来越快,每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往往偏爱符合本企业价值观与文化的企业员工,这样具有异质价值观的人员被挡在了企业大门之外,从而使得企业员工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也日益趋同。二是由于专业分工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企业内部权力配置情况也加剧了核心能力刚性。名义上,企业每个部门的权力和利益都是相同的,但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核心部门,像摩托罗拉企业强调技术精益求精,生产部门、技术设计部门是各部门中的重中之重。对于这些部门,其人员容易升迁,这些部门的人员自我感觉好像是“一流公民”,其他部门好像是“二流公民”。这样企业内部就存在了事实上的既得利益者。在核心能力形成的过程中,这些部门的利益得以强化,他们不轻易放弃手中的既得利益,造成核心能力刚性难以摧毁。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企业目前的核心能力与环境不相适应而需要更新时,这种由于既得利益者的抵制所造成的刚性阻碍最为明显。

2.非人力资产

(1)非人力有形资产。该部分资产对于核心能力刚性形成的贡献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企业固定资产。企业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加剧了核心能力刚性。如美国的查帕拉尔钢铁企业,在生产钢铁方面已经形成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如果硬让它去生产软件、饮料或涉足医药行业,那是不现实的。企业的设备专属程度,即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占总固定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