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导学案.doc
《泉城》优秀教案模板
《泉城》优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泉城》一文。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收集有关泉城的资料,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对泉水文化的兴趣,增强保护泉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泉城》一文。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描述泉水特点的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对泉水文化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泉城》及相关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泉城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泉城》。
(2)收集有关泉城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泉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泉水文化。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泉城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泉城》,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泉水特点。
3. 讲解与讨论:(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泉城介绍,包括泉水特点、泉水文化等。
(2)学生通过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保护泉水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背诵课文《泉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导学案泉城
泉城导学案课题:泉城课型 :新授主备:周影影审核:周广平班级:四(2)课时:两课时授课:周影影时间:2013年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2、小组合作探讨,抓住“涌”、“汇注”、“喷吐”、“冒”等描写泉水特点的词,了解各泉的特点,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说说你对泉城的了解,分析作者通过采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结构,表达了对济南壮丽景观发自内心的赞叹和热爱。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难点:“涌”、“汇注”、“喷吐”、“冒”这几个词怎样生动形象地写出泉水的流动。
二、学习准备:字典、多媒体三、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泉城,是济南市的别称,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因“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有著名的七十二泉,一派江南风光而得名。
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分布着久负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有名泉七十二之说,实际上济南泉水不止72处,仅市区就有大小泉池百余处,四大泉群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2、对于写景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见附件。
写景类文章阅读.doc(二)自主学习1、交流整理课前搜集的材料。
(1)关于泉城的,如“泉城”美称的来历等。
(2)闻名景点的资料、图片。
2、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做好批注。
(我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我还不熟悉、读不正确、不理解的字词。
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生字词抄写2篇。
)(1)生字我圈点,我注音,我写好,我会组词。
(用田字格写)济著约亩悬崖穴喷占堆我记生字有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潭( ) 诱( ) 援( ) 诚( )谭( ) 透( ) 缓( ) 城( )(3)词语、句子我理解我会用(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晶莹剔透秋雨潇潇水声喧腾昼夜不息(选择其中一个造句)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泉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名称:《泉城》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泉城》,使学生了解泉城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地理和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1. 泉城的地理特点和历史背景。
2. 泉城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
四、教学难点:1. 泉城独特地理环境形成的原因。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传承和弘扬泉城文化。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泉城的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泉城》课文,了解泉城的基本情况。
【导入新课】1. 图片展示:播放泉城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泉城的美丽景色。
2. 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对泉城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泉城》,了解泉城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课堂讲解】1. 讲解泉城的地理特点:泉水、山峦、植被等。
2. 讲解泉城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历史事件、名人故事等。
【课堂互动】1. 小组竞赛:各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泉城知识问答竞赛。
2.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泉城的理解和感悟。
【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泉城的风景画。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互动活动,对泉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作业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图片展示:播放泉城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泉城的美丽景色。
2. 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对泉城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泉城》,了解泉城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泉城的地理特点:泉水、山峦、植被等。
泉城-导学案
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2)读后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
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
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4)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
(板书)指导朗读。
泉城导学案教案
班级姓名执笔人:窦秀燕8泉城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写10个生字,认识3个字,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自学课文,了解泉城的自然景观,进一步体会泉城的泉多、泉美,并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读出来,从而让自己更加喜欢泉城。
预习课一、我会读1、我来读课文: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晰,发音要准确,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己检测一下吧!能达到以上要求吗?如果达不到的话,我可要再读几遍哦!如果达到了,我才闯下一关!2、学习生字词。
在文中标画出生字词,并反复读一读。
我知道了生字组成的词语有:3.查词典理解了很多词语的意思:也有不明白的词语,记下来请同学们帮助我:4、我还能找出这一课用的四字词语如“晶莹剔透”:二、我能说1、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泉城有哪些泉?2、读了课文,我认为()泉给我印象最深,作者是这么介绍的:在课文的第()页的()个自然段。
展示交流课一、检查预习,交流汇报二、合作探究,精读品味1、我们结合课文内容,先把下面的表格填好:我们小组将带领游客按这样的顺序游览,我们先画出旅游路线图吧!2、我们小组选择()请()导游为我们解说。
3、“游客”评价:“我”了解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解说词中得到的?四、拓展延伸,复习巩固1、填一填泉水从地下往上(),好像一串串珍珠。
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出来。
同是写泉水的流动,用的词语却不同,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好处,我还能从文章中找出这样的句子:2、我积累了这些好词语:3、我学会了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先交代在什么地方,再具体的把它的特点写出来),试着介绍学校的一处景物。
4、我把课文背给组长听。
9.泉城(第二课时)导学案复习课程
9.泉城(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精读课文,感悟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2.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
【学习重难点】
1.感悟第一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声音美: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a泉声带给你什么感觉?
b“洪大”“虎啸狮吼”气势磅礴
c评价:细雨绵绵!沙沙的雨声,多么宁静、柔和的感觉。
d分组练习:一二三组读第一句,四五六组读第二句。
评价:这声音是雄浑的!这声音是轻柔的!
e气势磅礴的泉声与轻柔的泉声,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齐读)
齐读这一小节
③黑虎泉
评价:你了解了它的源头(它的源头也很特别)!我想黑虎泉也是因此而得名的吧!
A、(插图)你看,这就是黑虎泉,泉水不断地从老虎口中喷吐而出,你感受到了泉水怎样?(很急,流势很猛)。怪不得(水声喧腾、昼夜不息)(读词)你会用第一自然段学过的句子说说黑虎泉的水声吗?(虎啸獅吼)
2.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用这种句式方法自己说几段话。
3.指生发言。
活动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济南名气最响的是哪个泉?
2.它有什么资格名列七十二泉之首呢?找到的地方用笔画出来。小组内交流交流,说说理由。
活动四:学习第2—4自然段
1.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趵突泉的风采,可算大饱眼福了。现在,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泉多读几遍,
2.想一想:泉水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体会?在表示特点的词句上圈圈画画,做记号。
3、交流。
《泉城》优秀教案
《泉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泉城的美丽风光。
(3)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泉水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了解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泉城美景的理解。
(3)角色扮演中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角色扮演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搜集有关泉城的资料,了解泉水文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泉城的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泉城的地理特点和泉水文化。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3)分段朗读,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美景。
3.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泉水文化对我们的启示。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泉水资源,传承泉水文化。
六、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你心中的泉城美景。
(2)写一篇关于泉城的小作文,分享你的感受。
2. 实践活动:(1)组织一次泉城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泉水文化。
(2)开展泉城文化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更多泉水文化知识。
泉城导学案
研讨课导学案
师生活动
备注
预设问题
集体交流互相学习
导学
自学
4.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泉城,游览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领略泉水的神奇,美丽。
二、引发质疑:
1.在出发前,我想采访一下各位游客,你们希望通过这次游览,知道些什么呢?
2.【课件出示】表格
地理位置
名字由来
特点
珍珠泉
五龙潭
黑虎泉
趵突泉
三、新授:
(一)导学“趵突泉”
1.首先我们到名列七十二泉之首的趵突泉去看一看。哪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五自然段,为我们充当这一站的导游?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3.交流体会:
(1)趵突泉在什么位置?
(2)趵突泉的特点有哪些?
(3)趵突泉名字的由来是怎么样的呢?
涌汇注喷吐冒
执教教师
时间
2012.9.24
课题
泉城
地点
电教室
导学用具
课件
班级
四(2)班
三维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泉城的特点。
过程
与
方法
多种形式练读课文,小组探究,观察插图,品读词句,大胆想象画面,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理解“趵”的意思。
(二)选学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潭
1.离开了趵突泉,接下来的行程,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你喜
师生活动
备注
同桌互学
《泉城》导学案表格式教案设计
《泉城》导学案表格式教案设计《泉城》导学案表格式教案设计9 泉城导学案设计课题泉城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
教学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进而积累语言。
作为学案设计,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析语言文字,体会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上。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激趣法、导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
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大自然的美。
学前准备1.查找有关泉城的资料,了解泉城。
(师生)2.自学生字词;搜集关于泉城名泉的图片;熟读课文,找出描写名泉的语句。
(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1.交流城市美称。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各个城市的美称。
2.说说对泉城的了解。
3.设疑导入新课: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 1.学生交流汇报:春城——昆明冰城——哈尔滨山城——重庆泉城——济南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
3.快速浏览课文。
交流:济南被称为“泉城”的原因。
1.连一连。
春城重庆冰城济南山城昆明泉城哈尔滨 2.济南的名泉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文章,自学生字词(用时:15分钟)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
3.生字回到课文中,再读课文。
1.采用朗读和自由读的形式,熟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出示第一组词语,学生认读,重点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泉城》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
《泉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凭借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水的多而美,并且积累语言,学会迁移,运用语言。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泉水的多而美,并且积累语言,学会迁移,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课堂听写本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有许多名山大川,也有许多著名的城市,有的城市还有好听的美称呢。
比如:昆明气候温暖,四季如春,所以又叫——春城;重庆依山而建叫——山城;广州又叫羊城;拉萨又叫日光城。
2、今天,我们要认识一座很有特色的城市——泉城济南(板书泉城,齐读课题;板书济南,师范写“济”,学生书空,济是多音字)。
3、同学们,想去领略一下济南泉水独特的景观吗?别着急,我得检查一下你们的课文预习到家了没有。
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由“春城”“山城”引入到“泉城”,比较自然,而且也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生字词,学生读拼音写词语,现场批改。
2、课文中的生字你们掌握得很好,让我们带着这些生字一起走进课文,好好领略一下济南美丽的泉水吧。
3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完后交流:美①说说济南泉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相机板书:泉多天下闻名②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设计意图:认识、理解词语,为新课扫清障碍,同时也注意培养泉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读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有助于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三、品词析句,感受泉美过渡:作者是怎样描写济南又多又美的泉水呢?咱们先来看一组词语。
1、品词( 1)出示词语:白浪翻滚银花盛开晶莹剔透明珠散落虎啸狮吼秋雨潇潇清澈见底水声喧腾昼夜不息天下闻名(2)开火车读。
《泉城》导学案
《泉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文中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美、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泉城泉水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四、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查阅资料,了解济南为什么被称为“泉城”。
(二)课堂学习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城市被称为“泉城”吗?(济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济南泉水的课文——《泉城》。
2、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济南为什么被称为“泉城”?(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从“天下闻名”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济南的泉水非常有名)学习第二自然段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济南的哪些泉水?它们有什么特点?交流汇报:珍珠泉“神奇”,五龙潭“泉多”。
珍珠泉为什么叫“珍珠泉”?(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神奇)五龙潭有什么特点?(泉多)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五龙潭’。
”)学习第三自然段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济南的哪个泉水?它有什么特点?交流汇报:黑虎泉“气势大”。
黑虎泉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黑虎泉的源头在悬崖下的洞穴中。
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喷吐出来。
水声喧腾,昼夜不息。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黑虎泉的什么特点?(气势大)学习第四自然段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济南的哪个泉水?它有什么特点?交流汇报:趵突泉“大、清、美”。
《泉城》优秀教案模板
《泉城》优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泉城》这篇课文。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特色景观。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会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渠道,搜集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课文《泉城》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难点:1. 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泉城景观的理解和想象。
2. 搜集相关资料,丰富对泉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泉城的美丽景色,引发学生兴趣。
2. 简要介绍泉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Step 2: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泉城的特点和特色。
Step 3: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泉城景观。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Step 4: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加深对泉城的理解。
2. 强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Step 5: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一篇关于泉城的短文。
2.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和体验泉城的文化。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泉城》这篇课文的理解和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用于朗读、理解和讨论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用于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解答学生疑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泉城》教案模板
《泉城》优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泉城》一文。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泉水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泉城的美丽景观。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写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2)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3)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泉水特点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对泉城历史文化和泉水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泉城的美丽。
2.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朗读与默写:通过朗读、默写,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泉城》。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教学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4. 练习题和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泉城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介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泉水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泉城的美丽。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
(2)详细讲解泉城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泉水特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泉城》教案
《泉城》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泉城》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
学习《泉城》的主要景点,如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等。
提高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泉城》的地理位置与文化背景介绍。
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等主要景点的介绍。
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这些美丽的泉水资源。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泉城》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景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泉城》的保护措施和成果。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泉水资源。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泉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使用地图和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
使用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泉城》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
第二步:讲解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等主要景点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步:分析《泉城》的保护措施和成果,讨论其保护意义。
第四步: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泉水资源,分享讨论成果。
第五步:总结课程内容,布置作业。
3.2 教学活动观看《泉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加学生对景点的了解。
使用地图和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泉城》的基本情况和景点的了解程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对泉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想法。
4.2 教学反馈学生可以通过问答和讨论的方式,向教师提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反馈。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泉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使用地图和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泉城》的地理位置。
5.2 教学材料《泉城》的相关书籍和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泉城》小学语文教案.doc
《泉城》小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义乌的小商品享誉世界,所以义乌也称为----小商品城。
那么你知道,冰城是指哪座城市呢?为什么被称为冰城呢?师:冰城的冰直截了当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哈尔滨的冰天雪地。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大声读课题!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有目的地从阅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师: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能不能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这里并未直接进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环节,哪怕是初读课文,学生也已经对课文产生初步联想及理解,教者不想打断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让他一气呵成连贯下来]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地了解。
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
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把书多读几遍,我们就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3.多种形式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同桌互查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晶莹剔透秋雨潇潇昼夜不息济南大约一亩见方不断悬崖洞穴占地往上冒三堆白雪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
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或。
z 指名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内容《泉城》(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用具:
1.掌握本文总分总的结构和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
2. 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
3.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难点:通过关键词句的品析,了解泉水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抓住关键词语走进文本,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绮丽。
有关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釣突泉的图片的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济南是一座以泉水众多而著名的城市,市区内有天然涌泉百余处,风光秀丽、奇特,所以,济南素有泉城的美誉。
那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
特别是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的地方,更是呈现出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
那么,作者笔下的泉城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细细欣赏泉城泉水的美丽吧!
二、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文,看看你能否完成下面的填空。
〉
1・课文首先总写济南有,然后分别介绍
了、、、,最后再总写济南的泉
水。
全文采用了的结构,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
段(关系)。
2. 济南之所以被称为“
”,是因为这里的泉水。
3. 我从词语,看到了;我
从词
语,听到了。
白浪翻滚晶莹剔透明珠散落银花盛开
虎啸狮吼秋雨潇潇水声喧腾昼夜不息
质难问
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交流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组长组织同学学习课文2——5自然段,共同完成
下面的表格。
)
泉水名称位置名称由来泉水特点
珍珠泉
五龙潭
黑虎泉
釣突泉
(提示:品读段落,画出相应的句子或词语,特点由字、词来概括。
)
四、学生展示讲解教师相机指导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泉水试着介绍介绍,可以用书上的原话,也可以加进自己的语言,如果能结合课前你收集的资料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则更好。
在你的介绍屮,能让游客了解到上面表格屮三方面的内容。
(先在小组内练习:一人介绍,其他三人可以扮演游客,给出恰当的意见。
试试看!)
五、训练跟进疑难点拨
1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并体会为什么用词不同。
冒喷吐涌汇注
(1)泉水从地下往上(),好像一串串珍珠。
(2)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而成。
(3)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出来。
(4)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
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如同三堆白雪。
(抓住描写泉水流动的四个不同词语“涌” “汇注” “喷吐” “冒”来体会泉水的特点,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
2.泉城的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永远把这份美丽留在心屮,背诵课文。
六、拓展延伸:
1•知识我会用
小练笔:泉城真美,而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锦绣河山处处美景,你会用课文里
的总分总的写法介绍哪一处景色?
2.资料补充:
《釣突泉》老舍
千佛山、大明湖和跖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现在单讲跖突泉。
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的流着。
这就是由的突泉流出来的。
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了一半的美。
泉太好了。
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
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的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的上来一串小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的,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整齐的珠花,雪白。
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味。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虎门销烟》(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1.能正确、文,背诵课文四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一六自然段。
2、能凭借课文质疑并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
(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喘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覽(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
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明俚看出“壮辺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屮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
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 ?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1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4)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 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
(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
练读,最后齐读。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
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一一1839年6月3 H
四、板书
虎门销烟
伟大壮举
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中国人民不可侮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