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措施研究进展(环境生态学课程论文)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是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重金属元素被释放到环境中,造成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针对不同类型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添加适量的化学物质,如螯合剂、矿化剂等,改变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减少其在土壤中的活性和毒性,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
生物修复技术则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转化和稳定化,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物理修复技术如电动修复、超声波修复等也被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
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新的修复方法和材料。
利用纳米技术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可以高效吸附和转化重金属污染物。
生物炭、硅酸盐、沙棘等材料也被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这些材料具有很好的吸附和稳定化能力,可以有效地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
研究人员还在深入探究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和生物有效性。
了解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可以更好地指导修复工作的实施和监测。
而了解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可以科学评估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修复工作周期长、投入大,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来寻求高效、经济、可持续的修复方法。
不同类型的重金属污染所需的修复技术和方法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重金属修复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修复技术。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继续深入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和方法,促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将有助于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维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和发展有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本文旨在综述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多种方法,并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未来发展前景。
本文还将探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以期为推动该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概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如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城市垃圾处理等,将重金属元素引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其自然背景值,进而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的现象。
重金属元素,如铅(Pb)、汞(Hg)、镉(Cd)、铬(Cr)、砷(As)等,具有生物毒性和环境持久性,难以被微生物降解,且能在食物链中累积,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工业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堆放、农药和化肥的滥用、大气沉降等。
这些污染源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甚至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各种健康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
由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复杂,不易被察觉,往往在被发现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健康问题。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半衰期长,不易降解,治理难度大,需要长期持续的修复工作。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全球范围内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研究内容包括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污染风险评估、修复技术研发等。
目前,已经开发出一系列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如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这些技术在不同程度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有效的治理。
然而,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现有的修复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和完善。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重金属污染土壤是由于各种人类活动,如采矿、工业排放和农业使用含重金属的肥料等导致的。
重金属污染土壤不仅对农田生产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还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
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是土壤重金属的植物吸收。
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能力不同,因此可以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选择性吸收来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一些研究表明,高丛菜、草莓等植物对镉、铅等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研究者通过控制植物的生长条件、调节土壤中的pH值等手段,可以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效率。
另一种常见的修复技术是土壤的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的作用来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微生物对一些重金属具有生物还原、生物氧化和生物浸出等能力,可以将重金属从土壤中转化为无毒或低毒形式。
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酸能够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从而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
还有一些物理修复技术也被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电动修复技术通过施加电场,运用重金属的电动浓集和电迁移特性,将重金属移出土壤。
离子交换和渗析技术利用土壤与修复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将重金属与修复剂结合,使其从土壤中脱附出来。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修复技术。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多种修复技术的组合应用,以提高修复效果。
还需要加强对修复过程中的生态风险评估和环境监测,以确保修复工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过环境质量标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环境污染现象。
由于重金属的积累性、毒性和残留性较高,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修复方法、修复技术和修复效果等方面,综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的最新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种方式。
物理修复方法主要采用土壤改良、土壤剥离和土壤隔离等技术,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和性质,降低重金属浓度,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生物有效性,达到修复的目的。
化学修复方法主要采用土壤酸化、盐化和还原等技术,通过调整土壤的pH值、盐度和还原环境,使重金属元素形态发生变化,降低其毒性和迁移性。
生物修复方法主要采用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土壤生物制剂修复等技术,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生物制剂的作用,促进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转化和稳定,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减少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就修复效果而言,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表明,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植物修复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并达到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修复剂技术可以降低重金属的迁移和生物有效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重金属元素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形态,降低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在修复方法、修复技术和修复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修复成本高、修复效果难以评估和修复时间长等。
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修复技术和方法,提高修复效果,降低修复成本,促进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修复。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和展望-环境生态论文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和展望-环境生态论文————————————————————————————————作者:————————————————————————————————日期: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和展望-环境生态论文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和展望■文、图/周静一、项目由来江西铜业集团贵溪冶炼厂(以下简称江铜贵冶)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落户贵溪,由于早期没有合理控制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渣、废水和废气的排放,经过30多年的累积,已经给周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到周边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其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铜(Cu)和镉(Cd)。
2007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对周边村庄造成的环境污染后,当地政府及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高度重视,立即采取措施积极处置企业周边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2008年,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在江铜贵冶周边区域对部分农地的地表水、土壤、水稻等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对照《食用农产品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32-2006)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限值,调查区域内农田土壤中的Cu的超标率为100%,Cd超标率为87%-100%。
2010年,贵溪市政府将江铜贵冶周边区域九牛岗土壤修复示范项目分别纳入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和《江西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历史遗留解决试点项目,得到了环保部“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以及科技部、中科院、当地政府、江铜集团等相关项目资助。
2012年初,开始对江铜贵冶周边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地实施规模化修复治理工程,2014年底项目通过验收。
二、修复方案(一)修复思路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客/换土法、土壤淋洗法、稳定化法、电动修复和植物修复等。
每种修复技术都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修复技术的选择不仅要全面考虑技术的特点,同时还应充分考虑修复成本、修复目标、未来土地的利用方式、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和修复周期等一系列因素。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论文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论文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就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危害与修复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1. 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工业生产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业废气和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经过长期排放,很容易进入土壤并扩散到周边地区。
2. 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又容易造成土壤中重金属污染。
3. 城市化的进程: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及城市集中化的趋势也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因素之一,扩大了工业和农业环境的闲置领域,导致污染物在空气内比较容易向土地进行沉降,这样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土壤的品质。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利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影响农产品质量:由于农业化学品以及汽车尾气等形式所形成的污染物对产品的影响,正在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抑制植物的生长: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影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3. 影响食品安全:重金属会在植物中累积,最终形成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禁食区”。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1. 土壤修复剂修复:污染土壤用于修复的土壤修复剂主要从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方面进行研究,如石灰、煤灰、氨基酸修复剂等等。
2. 土壤生物修复:该方法通过微生物、植物和土壤动物等介入生态过程,达到土壤修复的目的,如利用根菌、细菌、病毒等对有害重金属进行吸附、转化和分解。
3. 土壤热解修复:该方法用高温烘烤,使有机物和重金属转化成粉末状物质,从而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结语现阶段,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环境反应造成的,虽然难以避免,却不应该被忽视,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在不断探索和应用的方法中,对于人类的环境及健康予以更好的保护和支持。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过环境质量标准而造成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污染的产生主要与工业废物、农药、施肥等人类活动有关。
重金属对土壤和生物体的毒性影响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传统修复技术1.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通过添加改良剂来改变土壤性质,降低重金属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
常用的改良剂包括石灰、磷酸铁、有机物质等。
这些改良剂具有与重金属形成稳定化合物的能力,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2. 土壤淋洗土壤淋洗是将水或其他溶液通过土壤,将污染物溶解并带走,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物含量的目的。
常用的淋洗剂包括盐酸、硫酸等能够与重金属形成可溶性盐的物质。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但处理后的污水需要进一步处理。
3. 土壤保持技术土壤保持技术主要包括覆盖和控制措施。
覆盖技术是指在受到污染的土壤表面覆盖一层材料,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重金属的释放,避免进一步污染环境。
控制措施主要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和耕作方法,控制农田中的水、肥、土等要素,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累积。
二、生物修复技术1. 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吸收、耐受、转运和转化等生理特性来修复污染土壤。
常见的修复植物包括耐重金属的植物、吸收重金属的植物和可食用的植物等。
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可持续性好的特点,但修复过程较慢。
2. 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或转化重金属污染物,从而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常用的修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酵母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吸附、螯合、还原等作用来降低重金属的含量和毒性。
三、复合修复技术复合修复技术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修复技术结合起来,以提高修复效果。
常见的复合修复技术包括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植物-土壤改良联合修复等。
这些复合修复技术通过充分利用不同修复技术的优势,提高了修复效果。
总结: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复杂且严峻的环境问题,其成因多种多样。
工业发展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特别是有色金属冶炼、化工不可忽视、的电镀污染源,电池过量制造使用等行业含,重金属在生产的过程中农药会、排放化肥大量和含有机肥重金属,的以及废污水水和灌溉废气等,农业这些实践污染物,如果都未经尾气可能导致处理土壤中直接重金属排放含量到增加环境中,此外就会导致,土壤城市重金属化和含量交通运输超标带来的。
汽车农业活动也是排放、轮胎磨损等,也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除了上述点源污染外,大气沉降也是重金属进入土壤的重要途径。
工业排放和交通运输产生的大量重金属颗粒,通过风力、降水等作用进入土壤,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同时,土壤母质和地质背景也是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基础因素,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差异,导致土壤中重金属背景值存在较大差异。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城市化和交通运输污染、大气沉降以及地质背景等多个方面。
这些污染源的存在和影响,使得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研究和开发有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对于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土壤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随着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日益关注,修复材料的研发成为了该领域的重点之一。
修复材料的出现不仅为重金属的去除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也为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天然修复材料因其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且环境友好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例如,生物质炭作为一种典型的天然修复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和多孔性,可以有效吸附重金属离子。
粘土矿物因其具有较好的离子交换能力,也能有效地固定和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人工合成修复材料则以其高度的可设计性和性能稳定性在土壤修复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纳米材料,如纳米零价铁、纳米氧化铁等,因其纳米级的尺寸效应和高的反应活性,可以高效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目前环境领域的一个严重问题。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重金属被排放到土壤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会影响土壤质量,抑制作物生长,甚至进入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如何有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深入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探讨其优势和不足,对于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环境领域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探索其修复机理和应用案例,对于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高土壤修复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相信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1.3 研究现状截至目前,关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植物的种类、种植方式、修复效果等方面。
通过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机制的研究,科研人员逐渐深入了解了植物在重金属修复中的作用机制。
应用案例的积累也为植物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目前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不同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适应性、修复效率的提升等问题尚待解决。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更加注重植物修复技术的优化和创新,以提高修复效率和降低成本。
技术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只要持续深入研究并不断完善相关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正文2.1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概述重金属污染土壤是指土壤中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情况。
浅谈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论文
浅谈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论文浅谈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论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是一个开放的缓冲动力学系统,承载着环境中50%~90%的污染负荷[1-2]。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冶炼、加工企业等规模的扩大以及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饲料等用量的增加和不合理的使用,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逐年累积,明显高于其背景值,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对农业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重金属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难降解,可以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和生物放大作用进入到农牧产品中[3],从而影响产出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潜在威胁人体健康[4]。
本文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概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简单介绍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参考。
1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随着矿山开采、冶炼、电镀以及制革行业的蓬勃发展,一些企业盲目追逐经济利益,轻视环境保护,再加上农药、化肥、地膜、饲料添加剂等的大量使用,我国土壤中Pb、Cd、Zn等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污染面积逐年扩大,危害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
据报道,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100余起重大污染事故,其中Pb、Cd、As 等重金属污染事故达30多起。
据2014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总状况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据农业部对我国24个省市、320个重点污染区约548万hm2土壤调查结果显示,污染超标的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为60万hm2,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产量与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量与总面积的80%以上,尤其是Pb、Cd、Hg、Cu及其复合污染尤为明显[5]。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综述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污染来源、污染现状、污染风险评估、治理技术及其优缺点等方面,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还将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定义、来源及分类,阐述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农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接着,将分析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趋势,评估污染风险,为治理与修复提供依据。
本文将重点介绍目前常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联合修复等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将对其原理、适用范围、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本文将探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未来需要研发更加高效、环保、经济的治理与修复技术,以满足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的需求。
还需要加强政策法规、监管体系和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建设,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提供有力保障。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与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源于人类活动,包括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城市化进程以及矿产资源开发等。
工业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冶金、化工、电镀等行业,往往会产生大量的重金属废水、废气、废渣,如果处理不当,这些污染物很容易进入土壤环境,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农业活动中,过量使用含重金属的农药、化肥以及污水灌溉等,也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大量重金属通过大气沉降、雨水冲刷等方式进入土壤。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不合理开采和冶炼,也会导致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积累。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全球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重金属污染不仅对土壤质量和
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还会通过农产品的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土
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的进展情
况。
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式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修复方法包括:植物修复法、微生物修
复法、土壤改良法、化学修复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点和适用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修复方法。
2. 植物修复法的研究进展
植物修复法是一种利用植物来吸收和转运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的修复方式。
研究表明,某些植物具有较强的重金属吸收能力,可以将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转移到植物体内,并通
过植物的生长周期来修复土壤。
在植物修复法中,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是关键。
目前,研
究人员正在探索适合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新植物种类。
4. 土壤改良法的研究进展
土壤改良法是通过添加改良剂来改善土壤的质地和结构,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性,减少
其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研究表明,添加有机物质和矿物质等改良剂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重
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从而减少其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各种修复方法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适用于不同土壤类型和重金属污染程度的修复方法,并
加强对修复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只有通过持续的研究努力,才能有效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
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领域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它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由于工业生产、采矿活动、垃圾填埋等人类活动的不当处理,大量的重金属被释放到土壤中,导致了土壤重金属污染。
针对这一问题,科研工作者们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和介绍。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及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超出环境容许值的现象。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是由于其长期积累而导致,主要包括镉、铬、铅、汞、镍、锌等重金属元素。
这些重金属元素对土壤和农作物产生了严重的危害,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
这些重金属也会随水、空气的迁移而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科研工作者们提出了多种修复方法,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物理化学修复等。
1. 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生长能力和生理特性来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耐受性是植物修复技术的理论基础。
通过选择并种植对重金属具有富集作用的植物,利用其生长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最终将重金属富集在地上部分,并利用植物的生物质进行收获和回收,从而达到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植物修复技术成本低、对生态环境友好,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修复方法。
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富集和还原能力,通过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转化为相对安全的化合物或者沉积形式,从而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环境。
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修复效果好、周期短、技术简单等优点。
物理化学修复是利用物理化学手段对受重金属污染土壤环境进行修复,主要包括土壤修复剂的施用、土壤pH值的调节、化学淋洗、离子交换等。
这些技术大多需要辅助设备和昂贵的成本,且会对土壤产生次生污染,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较少被采用。
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科研工作者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重金属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其对土壤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重金属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一种污染现象。
重金属污染物通常来自于工业废水、废弃物的排放和农药的使用等。
这些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具有累积性和毒性,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都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重金属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修复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物理修复,包括土壤剥离、覆盖和深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但对于全面修复土壤有限。
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更加有效和可持续的修复方法。
化学修复是另一种常用的修复方法。
通过添加化学物质,如添加剂、螯合剂和酸等,可以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减少其毒性。
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如削弱土壤肥力和形成次生污染等。
植物修复是一种新兴的修复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来修复污染土壤。
植物通过吸收、转运、富集和还原等生理和生化过程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植物修复可以分为直接修复和辅助修复两种。
直接修复是指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生长,直接吸收和积累重金属。
辅助修复是指通过植物间作、植物与微生物共同修复等方式来促进修复效果。
植物修复具有修复效果明显、经济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除了上述方法外,微生物修复、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等方法也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得到应用。
这些方法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和迁移性。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是一个复杂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修复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修复方法和技术,以提高修复效果和可持续性。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修复,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土壤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大量的重金属被排放到土壤中,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综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不同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情况。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原理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种方法。
物理修复主要利用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来减少重金属的有效性。
化学修复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和释放规律,使其转化为难溶解或稳定的形态,从而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物修复则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通过吸收、转运和还原等方式来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剖面整治、覆盖修复和电渗析等方法。
土壤剖面整治是通过土壤剖面剪切、混合和添加修复材料等方法来实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覆盖修复主要是通过土壤覆盖材料来阻断重金属的迁移和释放,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
电渗析是利用电场效应将重金属从污染土壤中迁移到周围的可收集介质中,从而实现土壤的修复。
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化学稳定化和酸碱调节两种方法。
化学稳定化是利用添加稳定剂来改变重金属的形态和释放规律,将其转化为不可溶性或难溶性形态,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酸碱调节则是通过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来影响重金属的形态和有效性,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两种方法。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吸收、转运和还原土壤中的重金属,从而实现土壤的修复。
常用的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翻耕、人工耕种、篱笆围栏和植物种质改良等方法。
微生物修复则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降解、还原和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属,从而实现土壤的修复。
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浸出、生物还原和微生物修复剂等方法。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重金属污染与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重金属污染与土壤修复技术研究摘要:本文对重金属污染与土壤修复技术进行研究, 重点讨论了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以及土壤修复技术的分类和应用。
通过综合分析各种修复技术的优缺点, 提出了改进和发展当前土壤修复技术的建议。
引言:重金属污染是环境和生物健康面临的严峻问题。
由于重金属的毒性和高度稳定性, 它们在土壤中可长时间积累, 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 发展高效、可持续的土壤修复技术对于减轻重金属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活动、农业行为和废弃物处理等。
工业活动是重金属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 如金属冶炼、石油化工和电子废物处理等。
农业行为如使用含有重金属的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等, 也会导致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废弃物处理是另一个重要的重金属污染来源, 如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等。
2.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重金属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壤毒性、生物富集和迁移。
重金属在土壤中可以沉积并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 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同时, 重金属也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导致慢性中毒、肿瘤和器官损伤等健康问题。
3. 土壤修复技术的分类和应用:土壤修复技术根据修复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
物理修复主要通过土壤剥离、覆盖和固化等方式降低重金属的有效利用率。
化学修复包括土壤酸碱调节、添加吸附剂和化学反应等, 以降低重金属的溶解度和毒性。
生物修复利用生物体的生理功能, 增强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 如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
4. 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各种土壤修复技术都有其优缺点。
物理修复技术能够快速减少重金属的有效利用率, 但对于土壤生态环境的恢复贡献有限。
化学修复技术能够快速降低重金属的溶解度, 但可能导致土壤酸碱度的改变和次生污染的产生。
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可持续且经济的修复方法, 但修复周期较长且受环境条件的限制。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旨在通过有效的方法,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综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进展,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5的金属元素,例如铅、镉、汞等。
重金属的污染主要由工业活动、废弃物排放和农业过程中的使用重金属农药等引起。
重金属富集在土壤中会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
物理修复方法通过土壤剥离、堆肥和烧结等方式,将重金属移除或固定在土壤中。
化学修复方法则是通过添加添加剂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使其变为不活性的或难溶性的形式。
生物修复方法则是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来吸附或还原重金属。
近年来,新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不断涌现。
基于生物地质学原理的修复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些方法主要利用某些生物体对重金属高效吸附和富集的特性,例如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等。
植物修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生物修复方法之一。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在地上部分进行富集,随后可以通过收割或自然降解的方式将重金属移除。
微生物修复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进行还原、螯合或酸化等作用,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土壤动物修复方法则是利用土壤中的蚯蚓、螨虫等土壤动物对重金属的生物转化作用,达到修复土壤的效果。
纳米材料修复方法也是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化学反应活性,可以作为吸附材料或催化剂,在土壤中吸附或还原重金属。
纳米零价铁可以还原土壤中的铁离子,并与重金属形成难溶性沉淀物,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纳米氧化物则可以通过吸附重金属离子,将其固定在土壤中。
未来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进一步完善修复技术,提高修复效果。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它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生长、地下水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成为当前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回顾了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1. 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一种基于植物、微生物和其它生物工程技术的治理方法,它可采用植物吸收、吸附和代谢净化方式,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净化。
目前,生物修复已成为一种有效且经济的治理方式,可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
其中,植物生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吸收土壤中重金属的技术。
通过引入或筛选出可适应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物种,将这些植物引种到土壤中,它们便能够将重金属物质从土壤中吸收或吸附,降低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常见的植物物种包括铜钱草、蒿属植物、悬铃木等。
此外,利用微生物代谢净化的生物修复方法,是通过注入、喷洒等方式将微生物引入土壤中,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和生物化学反应,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2. 物理-化学修复物理-化学修复是通过物理和化学反应来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
这种技术涉及到化学物质的注入、置换等化学反应,以及物理上的吸附和分离。
例如,土壤二次包覆技术(Stabilization/Solidification,S/S)将有害物质作为填充材料,通过加入氧化物或氢氧化钙与有害物质反应,形成坚固的物质,以达到稳定污染土壤的效果。
类似的技术还包括离子交换和土壤水位控制等。
热修复是将土壤加热,达到高温时,将污染物质分解并氧化的技术。
其可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气体和其他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目前,热处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制药、农业等行业,以及处理染料、柴油、石油等含有重金属污染物质的废水。
综上所述,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随着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推广,相信未来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会有更好的效果和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措施研究进展学生姓名:王继宇学号: 201172136班级:作物(zyxw)S111学院:农学院课程:环境生态学指导教师:周建利二○一二年六月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措施研究进展摘要: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揭示了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然后论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内涵、污染物的来源,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和危害,最后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措施。
关键字:土壤污染重金属来源特点修复措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不断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普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据统计,1980年我国工业三污染耕地面积266.7万公顷,1988年增加到666.7万公顷,1992年增加到1000万公顷。
目前,全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耕地面积已接近2000万公顷,约耕地面积的1/5。
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减产超过1000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1]。
据农业部环监测系统近年的调查,我国24个省(市)城郊、污水灌溉区、工矿等经济发展快地区的320个重点污染区中,污染超标的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为60.6万公顷,占调查总面积的20%。
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产量与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量与总面积的80%以上,尤其是Pb、Cd、Hg、Cu及其复合污染最为突出。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污染较普遍,污染面积近1000万公顷,其次是Pb、Zn、Cu、Hg等。
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Cd、Cr、As、Pb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
据粗略统计,过去50年中,排放到全球环境中的Cd达到2.2万吨、Cu 93.9万吨、Pb78.3万吨、Zn13.5 万吨。
其中有相当部分进入了土壤,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2]。
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内涵重金属系指密度4.0以上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
大多数金属都是重金属,如铜(Cu)、锌(Zn)、铁(Fe)、锰(Mn)、钴(Co)、镍(Ni)、锡(Sn)、钒(V)、铌(Nb)、钛(Ti)、汞(Hg)、镉(Cd)、铅(Pb)、铬(Cr)、钨(W)、铝(Al)、金(Au)、银(Ag)等。
环境污染方面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Hg、Cd、Pb、Cr、Cu、Zn、Co、Ni、Sn等,在这些金属元素当中,有些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如Zn、Cu等,但其含量达到一定值后就成为有害的环境污染元素。
另外,砷(As)和硒(Se)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它们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因而通常被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内。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重金属带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其自然背景含量、并可能造成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质量退化、生态与环境恶化的现象。
2、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土壤重金属来源广泛,从大范围来说,主要包括大气沉降、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等。
2.1大气沉降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
它们主要分布在工矿的周围和公路、铁路的两侧。
大气中的大多数重金属是经自然沉降和雨淋沉降进入土壤的。
经过自然沉降和雨淋沉降进入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主要以工矿烟囱、废物堆和公路为中心,向四周及两侧扩散;由城市—郊区—农区,随距城市的距离加大而降低,特别是城市的郊区污染较为严重。
此外,还与城市的人口密度、城市土地利用率、机动车密度成正相关;重工业越发达,污染相对就越严重。
例如,南京某生产Cr的重工业厂Cr污染叠加已超过当地背景值4.4倍,污染以车间烟囱为中心,范围达1.5 km2,污染范围最大延伸下限1.38 km。
再如,在宁一杭公路南京段两侧的土壤形成Pb、Cr、Co污染带,且沿公路延长方向分布,自公路两侧污染强度减弱[3]。
2.2工业污染目前,国内外由于工矿的开采、冶炼等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当严重。
据统计,1989年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向环境排放重金属Hg为56吨,Cd为88吨,As为173吨,Pb为226吨。
工矿业固体废弃物堆放或处理过程中,由于日晒、雨淋、水洗重金属极易移动,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水体扩散,间接或直接地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沈阳冶炼厂冶炼锌产生的矿渣主要含Zn、Cd,1971年开始堆放在一个洼地场所,目前已扩散到离堆放场700米以外的范围。
武汉市垃圾堆放场,杭州Cr 渣堆放区附近土壤中重金属Cd、Hg、Cr、Cu、Zn、Pb、As等的含量均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
美国科罗拉多州罗拉多流域受采矿的影响,土壤重金属元素Cd、Zn、Pb、As的浓度以污染源最高,并随着与污染源距离延长而逐渐降低[4]。
此外,有一些工矿固体废弃物被作为肥料施入土壤,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磷石膏是化肥工业废物,含有一定量的正磷酸以及不同形态的含磷化合物,并可改良酸性土壤,因而被大量施入土壤,造成了土壤中Cr、Pb、Mn、As含量增加。
磷钢渣作为磷源施入土壤,造成土壤中Cr累积。
2.3农业污染农业生产所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1)污水灌溉;(2)农药、化肥及地膜的不合理使用;(3)污泥的大量施用。
2.3.1污水灌溉污水灌溉一般指使用经过一定处理的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森林和草地。
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商业污水和工业废水。
由于城市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涌入河道,使城市污水中含有的许多重金属离子,随着污水灌溉而进入土壤。
污灌导致土壤重金属Hg、Cd、Cr、As、Cu、Zn、Pb等含量的增加。
例如,淮阳污灌区自污灌以来,金属Hg、Cd、Cr、Pb、As等就逐渐增高,1995~1997年已超过警戒级;太原污灌区的重金属Pb、Cd、Cr含量远远超过其当地背景值,且积累量逐年增高[5]。
2.3.2农药、化肥及地膜的不合理使用施用含有Pb、Hg、Cr、As等的农药和不合理地施用化肥,都可以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
一般过磷酸盐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Hg、Cd、As、Zn、Pb,磷肥次之,氮肥和钾肥含量较低,但氮肥中铅含量较高,其中As和Cd污染严重。
经过对上海地区菜园土地、粮棉地的研究,施肥后,Cd的含量从0.134 mg/kg升到0.316 mg/kg,Hg的含量从0.22 mg/kg升到0.39 mg/kg,Cu、Zn 增长2/3。
再如,由于在果园中长期施用含Cu的农药,导致果园土壤中Cu的大量积累[6]。
近年来,随着地膜的大面积推广使用,大量的地膜残片滞留中,造成土壤的白色污染。
同时由于地膜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含有镉、铅的热定剂,也加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
2.3.3污泥的大量施用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但同时也含有大量的重金属。
随着大量的市政污泥进入农田,农田中的重金属含量不断增高。
污泥施肥不仅可导致土壤中Cd、Hg、Cr、Cu、Zn、Ni、Pb含量的增加,而且还会导致农作物中重金属的累积。
研究表明[7],污泥使用量增加,会引起了青菜中的Cd、Cu、Zn、Ni、Pb的增加。
3、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及危害3.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3.1.1普遍性和广泛性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重金属污染日趋普遍,几乎威胁着每个国家。
我国已有很多城市的郊区和灌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另外,世人皆知的世界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中就有2件与重金属污染有关(在日本九州由Hg引发的水误病事件以及由福污染造成的日本神东川骨痛病事件)。
3.1.2隐蔽性和潜伏性重金属对动物、人类的危害是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的,人们往往深受其害而不知所害,不像大气、水体污染被人直接觉察,但是一旦爆发出来,那么将会引起严重的生态危害,有“化学定时炸弹”(Chemical Time Bombs,简称CTBs)的说法。
3.1.3不可逆性和长期性如果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切断污染源之后通过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也有可能使污染问题不断逆转,但重金属则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使污染问题逆转。
某些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要100 ~200 年时间才能够恢复。
因此,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一旦发生通常很难治理,而且其治理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3.1.4综合性和复杂性在自然界中,单个重金属污染物构成污染有发生,但更多表现为多种金属元素同时产生作用,即多种污染物一起形成复合污染,且污染强度显示出放大性。
秦永生等研究表明,Cu与Pb复合污染与单一污染相比,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依次表现为Cu与Pb复合污染>Pb污染>Cu污染[8]。
3.2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3.2.1重金属污染对作物的危害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Cd是危害植物生长的有毒元素,土壤中如果Cd含量过高,会破坏植物叶片的叶绿素结构,减少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抑制根系生长,造成植物生理障碍而降低产量。
Pb在植物组织中的累积可导致氧化、光合以及脂肪代谢的强度减弱,同时可导致对水的吸收量减少、耗氧量增大,从而阻碍植物生长,甚至引起植物死亡。
Cu、Zn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在土壤中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作物根部会受到严重损害,使植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受到影响,造成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3.2.2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危害随着各种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富集,对土壤动物的生存繁衍带来了严重威胁。
孙贤斌研究了淮南市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和多样性影响,得出重金属污染不同程度地对土壤动物构成危害,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与数量随着污染的加重而减少,在重污染的土壤中,优势类群与常见类群的种类明显减少[9]。
3.2.3重金属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大多数重金属具有可迁移性差,不能降解等特点,会在生态系统中不断积累,毒性不断增强,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如Pb 能伤害人的神经系统,特别对幼儿的智力发有极其不良的影响,另外,Pb能导致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殖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降低,当人体内血铅质量比达到600µg/g~800µg/g时会表现为头晕、头疼、记忆力减退和腹疼等一系列症状。
Cd的毒性很大,在人体内蓄积会引起泌尿系统功能变化还会影响骨骼发育。
长期食用含Cr的食物,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和呼吸道系统病变,并且出现溃疡和炎症。
长期吸入Ni可以引起鼻癌、肺癌,并且可以引起接触性皮炎、肺炎等病症。
当金属Hg进入人体后,可与体内酶或蛋白质中许多带负电的基团如巯基等结合,使能量生成、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细胞正常的功能和生长。
在人类历史上,由于土壤污染引起的疾病和环境公害事屡见不鲜。
如1995年在日本富山县因土壤受到镉污染,该地区的居民发生一叫"痛痛病”的公害病,Cd使当地居民全身性神经痛、关节痛、骨折,以至死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