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乌贼的解剖与观察
笔管鱼生理结构
笔管鱼生理结构
笔管鱼,也被称为笔管峭小鱿鱼或乌峭,是枪乌贼科鱼类。
它的身体呈圆锥形,状如笔管,故又俗称“笔管蛸”。
笔管鱼体型较小,最长不超过15厘米,身体左右对称,胴长为胴宽的4倍。
笔管鱼头部两侧的眼眶较大,眼睛外侧具假角膜,仅以很小的泪孔与外界相通。
头前和口周具10只腕,其中4对较短,腕上具两行吸盘,另1对腕较长,为触腕,顶部为触腕穗,穗上具4行吸盘。
肉鳍长大,超过胴长的1/2,后部内弯,端鳍形,两鳍相接呈纵菱形。
体表具大小相间近似圆形的色素斑。
内壳角质,透明,披针叶形,后部略狭。
体内具墨囊。
新高考生物第十一单元 实验探究与设计精编(B卷能力提升练)(考试版)
第十一单元实验探究与设计精编B卷能力提升练一、单选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生质体(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部分)表面积大小的变化可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检测指标。
用葡萄糖基本培养基和NaCl溶液交替处理某假单孢菌,其原生质体表面积的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NaCl处理不能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表明细胞中NaCl浓度≥0.3 mol/LB.乙、丙组NaCl处理皆使细胞质壁分离,处理解除后细胞即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该菌的正常生长和吸水都可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D.若将该菌先65℃水浴灭活后,再用NaCl溶液处理,原生质体表面积无变化2.下列关于研究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及特性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主要通过改变淀粉酶的氨基酸组成,导致酶变性失活B.稀释100万倍的淀粉酶仍有催化能力,是因为酶的作用具高效性C.淀粉酶在一定pH范围内起作用,酶活性随pH升高而不断升高D.若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会加快淀粉的水解速率3.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如图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根尖解离后立即用龙胆紫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B.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加上盖玻片后镜检C.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换高倍镜并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4.某同学将一株生长正常的小麦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宜且恒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发现容器内CO2含量初期逐渐降低,之后保持相对稳定。
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初期光合速率逐渐升高,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初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降低,之后呼吸速率保持稳定C.初期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之后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D.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5.稻蝗属的三个近缘物种①日本稻蝗、②中华稻蝗台湾亚种和③小翅稻蝗中,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
乌贼解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乌贼的解剖结构,掌握乌贼的主要器官和功能。
2. 观察乌贼各器官的形态和位置,加深对海洋生物解剖学的认识。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乌贼1只。
2. 实验仪器:解剖盘、解剖刀、镊子、解剖剪、解剖针、放大镜、解剖图谱、记录纸、笔。
三、实验步骤1. 观察乌贼外部形态- 观察乌贼的整体形态,记录其颜色、体型、触手数量等特征。
2. 解剖乌贼- 将乌贼放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刀沿着腹部切开,观察其内部结构。
- 分离乌贼的头部、触手、鳃、肠道、消化腺、生殖腺等器官。
3. 观察乌贼头部- 观察乌贼头部的解剖结构,包括眼、脑、口器、嗅觉器官等。
- 使用放大镜观察眼的结构,记录其形状、位置和功能。
4. 观察乌贼触手- 观察触手的数量、形状和内部结构。
- 使用解剖剪剪开触手,观察其内部神经和肌肉组织。
5. 观察乌贼鳃- 观察鳃的数量、形状和内部结构。
- 使用解剖针插入鳃丝,观察其血液流动情况。
6. 观察乌贼消化系统- 观察消化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口、咽、食道、胃、肠道等。
- 观察肠道内的食物残渣,了解乌贼的食性。
7. 观察乌贼生殖系统- 观察生殖腺的位置、形状和内部结构。
- 记录生殖腺的大小和颜色,了解乌贼的繁殖季节。
8. 观察乌贼循环系统- 观察心脏的位置、形状和功能。
- 使用放大镜观察心脏的瓣膜结构。
9. 观察乌贼神经系统- 观察大脑、脑神经和脊髓的位置和结构。
- 使用解剖剪剪开大脑,观察其内部结构。
10. 总结与讨论- 总结乌贼的解剖结构,分析各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 讨论乌贼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乌贼的头部包含眼、脑、口器、嗅觉器官等,具有感知外界环境和捕食的功能。
2. 乌贼的触手数量较多,内部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肌肉组织,使其具有较强的抓握和感知能力。
3. 乌贼的鳃具有高效的气体交换功能,使其在海洋中生存。
乌贼解剖的实验报告
乌贼解剖的实验报告前言本实验旨在通过解剖乌贼的身体结构和内部器官,了解其身体构造和功能。
乌贼是海洋中独具特色的生物,具有高度智能和适应性,解剖乌贼将有助于增进对其生物学特点的了解。
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乌贼一只、解剖刀、显微镜、实验手套、实验台、解剖工具等。
2. 实验过程:- 步骤1: 将乌贼放置在实验台上,佩戴手套以保证操作的卫生。
- 步骤2: 使用解剖刀从乌贼体表切开以逐渐暴露内部结构。
- 步骤3: 观察乌贼的表皮组织、肌肉结构以及内脏器官。
- 步骤4: 使用显微镜观察乌贼细胞和组织的微观结构。
- 步骤5: 记录解剖和观察的结果,并进行相应的注释和解释。
实验结果1. 外部结构:乌贼呈椭圆形,身体由头部、颈部、左右对称的外壳和长长的各个触角组成。
头部有两个大的突出物,即眼睛,能够活动并具有高度敏感性。
2. 内部器官:- 口腔和食道:乌贼的口腔带有类似喙的结构,帮助它在海洋中抓住猎物。
食道连接口腔和胃,负责将食物送入胃中进行消化。
- 器官:乌贼有一对鳃,用于呼吸和气体交换。
消化系统包括食道、胃、肠和肝脏。
肌肉结构发达,有助于乌贼快速、灵活地移动。
- 呼吸系统:乌贼的鳃负责从水中吸取氧气,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 生殖系统:乌贼是雌雄同体,具有内脏性别和外部性别。
体内有卵巢和精巢,通过产卵和受精来繁殖后代。
- 神经系统:乌贼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包括大脑、神经节和神经纤维。
它们通过触手和触角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乌贼的身体构造和内部器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乌贼拥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使其具有较高的智能和学习能力。
其身体结构和肌肉系统使其具备快速、灵活地移动的能力。
乌贼的消化和呼吸系统能够适应海洋环境,并通过内部的鳃进行气体交换。
此外,乌贼的生殖系统表现出雌雄同体的特点。
乌贼的解剖不仅对于海洋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类了解动物生命的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实验3 乌贼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软件动物门)
实验3 乌贼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软件动物门)乌贼,又称枪乌贼,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全球海洋中的节肢动物。
它们具有高度的智能和适应性,是海洋食物链中重要的捕食者。
本实验将介绍乌贼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
一、外部形态1.乌贼的外形乌贼的外形呈卵圆形,主体部分叫做体,两侧各有一对鳍状物叫做侧鳍,顶部则有一对鳍状物叫做腕。
乌贼的头部朝下,最前端的部位是头足,长约一半的体长,中央有一只喙,喙的两侧各有一对8只叫做触手,而触手的末梢则是小型的魁头,具有强烈的抓握力,以捕获猎物。
2.皮肤和颜色乌贼的皮肤有特殊的色彩细胞,可以随意调节皮肤的颜色,用于进行伪装。
乌贼的身体颜色通常是墨绿色或棕色的,有时也可以呈现灰色、红色、橙色或黄色。
而触手末端的魁头则呈现出浅白色或灰白色。
二、内部解剖乌贼的内部结构简单且精密,器官位于身体的中央部分,由头足、喉管、喉囊、鳃、“心脏”(乌贼没有实际的心脏,“心脏”是由3个前向的静脉组成的泵)等构成。
乌贼的呼吸是通过鳃进行的,而消化则在喉囊和喉管内进行。
乌贼的感官器官极为发达,除了具有强大的视觉和听觉系统外,其头足附近的触手是它们的主要感受器官,可以感知物体的形状、纹理和温度等信息。
2.乌贼的骨骼和其他节肢动物一样,乌贼的骨骼不是由硬骨组成的,而是由一种称为贝壳素的甲壳质组成,可以趋向于透明,使得乌贼的体态变得更加柔软和灵活。
乌贼可以对自己的骨骼进行主动控制,以改变形态和行动方向。
总之,乌贼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生物,它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都十分优美而精密。
通过学习乌贼的形态和解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种神奇的海洋生物。
鱿鱼、墨鱼和章鱼,傻傻分不清
鱿鱼、墨鱼和章鱼,傻傻分不清作者:本刊综合来源:《发明与创新·高中生》2021年第09期鱿鱼、墨鱼和章鱼均属于头足纲的软体生物。
头足纲生物最早出现在寒武纪晚期的海洋中,在早古生代就已经处于食物链的顶端。
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后,头足纲现存两个亚纲,其一是鹦鹉螺亚纲,被称为“活化石”、大名鼎鼎的鹦鹉螺就属于这个亚纲,也是现存唯一具有外壳的头足类;其二为蛸亚纲,里面就包括让很多人分不清楚的鱿鱼、墨鱼和章鱼。
鱿鱼:眼疾速度快的霸道“猎手”鱿鱼又称柔鱼、枪乌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鞘亚纲十腕总目管鱿目开眼亚目的动物。
体圆锥形,体色苍白,有淡褐色斑,头大,前方有10条触足,尾端的肉鳍呈三角形,常成群游弋于约20米的深海中。
鱿鱼通常是指开眼目和闭眼目的物种,这是头足纲中最“多子多孙”的分支,共包括300多个物种。
上至可与抹香鲸鏖战的大王酸浆鱿,下至让各地食客流连忘返的“东山小管”都是其中的一员。
鱿鱼普遍具有细长的身体,高度进化的眼睛,1对鳍,4对腕和1对特化的触腕。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它们的外骨骼逐渐退化,仅剩下包裹在外套膜内,细细长长的几丁质内骨骼。
在大海中,鱿鱼是十分霸道的捕猎者。
流线型的身材使得它们可以通过漏斗喷水,在水中似火箭般快速游动。
捕猎时,它们那2条长长的触腕可以用来抓住猎物,8条腕则加以控制。
然后,强有力的喙能将猎物切成适当大小,再一块块吞下。
高度进化的眼球赋予了它们在海洋生物中数一数二的视力,于是,在满是“近视眼”的大海中,它们可以通过目光定位猎物,是非常聪明的无脊椎动物。
据观察,生活在东太平洋的美洲大赤鱿甚至可以群体合作狩猎。
然而,凶猛的鱿鱼依然会成为鲨鱼等肉食性鱼类、海鸟、海豹和鲸类,尤其是抹香鲸的盘中餐。
墨鱼:一秒变装的“海中变色龙”墨鱼指的是墨鱼目,或称乌贼目中的物种。
它们的内壳闻名于中医界,即俗称的“墨鱼骨”或“海螵蛸”。
对于墨鱼自身来说,内壳是重要的浮力调节器官。
墨鱼的身体通常呈扁平的椭圆形,也具有高度进化的眼睛,有着W形的瞳孔。
关于(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策略的探索——以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为例
生物学是一门探索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1],在进行生命活动探索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很多生物学概念,这是对生物学现象背后的本质特征或共同属性的阐述,是生物学理论的精髓,是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概念是位于生物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2],它是生物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3],可见,加强核心概念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北师大的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概念是基于整个课标某个主题的知识框架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强调概念之间的关联与概念体系的结构”。
因此核心概念的教学实际上是以一般概念和原理为基石,认识和理解生物学核心问题之后而构建的。
因此核心概念的教学不能“一言堂”的死记硬背,需要教师创设合适的情境来帮助学生主动构建出核心概念,这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核心和外延,应用于不同情境中,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本文以“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节为例,围绕“神经调节”这一核心概念,展开以下教学策略。
一、教学准备在制定详尽的教学实施过程之前,教学准备是非常必要的,他的宏观性和指导性使得教学资源能够有的放矢。
课标对本节的描述是: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结合教材的内容,将“神经调节”这一核心概念分为三个子概念来构建:反射、神经冲动(又叫兴奋)、兴奋的传导。
学情分析:时代在进步,零零后长大的学生,生活阅历、学习环境非常的丰富,枯燥的文字和单调的图片已经不能抓住他们好奇的眼球,那么如何使学生的学习保持在最佳状态,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核心概念呢?我从技术和情感这两方面展开:技术,即资料呈现的方式,尽可能用视频或漫画图等活泼的形式,资料的选取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鲜明性和时代性要突出;情感,即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学生的成长,师生关系就是生产力,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习的高效性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感情、精神、毅力、想象、语言的作用大大超过空洞的说教。
第一大软体动物是什么动物,巨鱿身长7层楼高
第一大软体动物是什么动物,巨鱿身长7层楼高巨枪乌贼,也被称为大王酸浆鱿,是世界最大软体动物,最长的身长可以有20米,有六七层楼那么高,实在是令人咋舌,更让人惊讶的是,巨枪乌贼死后会变得更加庞大,堪比鲸鱼!除了体积大,大王酸浆鱿的眼睛也是所有生物钟最大的一种。
这大眼睛上面还长着一种会发光的东西,主要是要来应对天敌抹香鲸。
大眼睛通过发现围绕在抹香鲸周围的微生物,从而判断出敌人的位置。
大王酸浆鱿的天敌说到天敌,当大王酸浆鱿还是幼体时,天敌是以小型生物为食的深海鱼类,长大后的天敌是鲨鱼,大型鲸鱼,例如抹香鲸,睡鲨等。
即使大王酸浆鱿拥有庞大的身躯,也能判断抹香鲸在哪个地方,还能用触手抓住抹香鲸的头部,但是战斗力还是比不上抹香鲸。
大王酸浆鱿的价值早在2007年的时候,新西兰官方报道,新西兰船只在南极抓获了一只大王酸浆鱿。
这只大王酸浆鱿身长包括触手就有4到5米长,重达490斤!这还是当时捕获到的最完整的样本。
经过一年多的冻结和实验准备,科学家们解冻了它,并在不破坏这只大王酸浆鱿的形体下进行内镜研究,而后,这只庞然大物被制造成标本,在惠灵顿的一个博物馆展览,让更多人去认识了解这种生物捕获到巨型大王酸浆鱿的还不止新西兰抓到的那一只。
在2013年年底时候,一艘在南极洲罗斯海面上行走的船捕捉到一只更大只的,这只大王酸浆鱿有一辆小型公交车那么大,重达700斤,脸盆那么大的眼睛,甩动着活泼的触手。
这只大王酸浆鱿也是保存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
经过差不多一年时间科学家才进行解剖研究,令人惊讶的是这是一只母性大王酸浆鱿,体内还带有卵子,是当时捕捉到的第二只带有卵子的,完整的鱿鱼标本。
诚然,这么庞大的物种,生长速度也是非常快,所以其寿命只有短暂的450天,让人感叹的同时也唏嘘。
乌贼的解剖实验报告注意事项
乌贼的解剖实验报告注意事项(一)文字简明而概括常见的实验类型有:单元性验证实验、分析性检测实验、制备性实验、科学性实验。
每个层次的实验均设有基础单元、多单元性综合、制备并检测研究性的探索实验内容,要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简单到综合,逐步养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分门别类地、简明扼要地书写实验报告。
在书写过程中,首先要对实验指导书上实验内容,认真反复研读,熟悉实验的目的与要求,其次将实验结果进行逻辑性汇总、归类,再进行分析和取舍推敲,然后再通过撰写实验报告,达到能完整、确、简明扼要地用书面形式表达出实验的全过程,理清思路,建立实验报告的初步框架。
尤其在做化学分析检测实验,一环扣一环,不全盘了解过程,是很难使实验进行下去。
(二)抓住中心,突出重点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所学理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工程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书写实验报告,不但可以在培养学生技能操作动手能力,还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及其书写、总结和科研能力。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要求学生对实验中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归纳,围绕以下主要问题思考: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案;实验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等;最终用自己的语言将实验的中心与重点反应在实验报告上,杜绝照抄书本。
例如:在物理实验“单摆运动的测量”中所涉及的摆长测量的有三种方法,不少同学就只是把这三种可能方法罗列出来,而不是根据实验条件分析选用合适的测量方法,这和以后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就不相吻合。
(三)讨论是创造实验报告中的讨论分析部分要求运用学过的知识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到的数据行科学地分析,对实验结果与预期日标的符合程度及可能产生原因提出白己的看法,拎出白己的创造。
而这种对大量实践素材的分析研究是白己拼发对知识再创造的象征,是为理科学生所必须有的素质。
如果出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时,就可以进行对结果的讨论,通过紧密围绕实际结果,联系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或由结果总结、分析、概括,上升到理论知识的高度。
神经生物学研究好材料——枪乌贼神经纤维
神经⽣物学研究好材料——枪乌贼神经纤维教学中经常碰到枪乌贼神经纤维为材料的神经⽣物学题⽬,到底什么是枪乌贼?为什么要⽤枪乌贼神经纤维呢?⼀、枪乌贼枪乌贼软体动物门头⾜纲枪形⽬枪乌贼科的统称。
⼜称鱿鱼、笔管,古称锁管、柔鱼。
枪乌贼科中共包括约50种,其中已成为捕捞对象的约16种,如中国枪乌贼、⽇本枪乌贼、剑尖枪乌贼、福⽒枪乌贼、⽪⽒枪乌贼、莱⽒拟乌贼等。
最⼤长可达 550毫⽶,最⼤体重可达5.6千克。
分布于南北纬40°之间的热带和温带海域,世界主要枪乌贼渔场在南海北部、暹罗湾、⽇本九州、菲律宾群岛中部、西欧西部和美国东部、西部海域。
渔场多位于岛礁周围,⽔清流缓、盐度较⾼、底质粗硬、海底凹窝、沿岸⽔系和暖流⽔系交汇处。
体由头部、⾜部、胴部和内壳组成。
头部两侧的眼径略⼩,眼眶外有膜。
枪乌贼是浅海性种类,主要⽣活于⼤陆架以内,但在⽔深150~200⽶左右的陆架边缘也有密集群体。
⽩天多活动于中下层,夜间常上升⾄中上层,垂直移动的范围从表层⾄百余⽶。
体呈流线型,相对长度⼤,阻⼒⼩,加上端鳍的辅助推动作⽤,为头⾜类中游速最快的类型之⼀。
但因其运动⽅式靠漏⽃喷⽔推进,在游⾏中也常受风、流的影响。
枪乌贼是凶猛的⾁⾷性动物,⾷物⼤多为⼩公鱼、沙丁鱼、鲹和燐虾等⼩型中上层种类,也⼤量捕⾷其同类。
枪乌贼本⾝⼜是⾦枪鱼、鲐、带鱼和海鸟的重要⾷饵。
⼆、枪乌贼的神经纤维研究历史把微电极插⼊细胞内,既可⽤它来测定膜电位⼜可⽤它来给予电刺激,这种电极称为细胞内电极。
这种电极最初是⽤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的卵细胞,但霍奇⾦(A.L.Hodgkin,1939)和科尔(K.S.Cole,1940)使⽤直径约100微⽶的玻璃⽑细管从断端纵向插⼊枪乌贼(Lolige)的巨⼤神经纤维,并在细胞外安置参考电极⽤以测定静⽌电位和动作电位取得了成功。
此后,林(G. Ling)和杰勒德(R.W.Ger-ard,1949)⽤直径⼩于0.5微⽶的玻璃电极,横向插⼊多种神经和肌⾁纤维测定了静⽌膜电位。
乌贼外形及内部解剖
实验7 河蚌、乌贼解剖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背角无齿蚌和乌贼的外形及内部解剖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和头足纲动物的一般结构特征,以及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1.背角无齿蚌、乌贼的活个体。
2.河蚌鳃切片、外套膜切片、贝壳磨片、钩介幼虫装片。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眼科剪、解剖刀、解剖针、各种镊子、解剖盘、蜡盘、大头针、吸水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一)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1.外形观察河蚌在泥沙中营底栖生活,只有蚌体后部露出泥沙的外面,身体柔软,由两片完全对称的贝壳保护。
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背面铰合(称铰合部),腹面分离。
当河蚌处于生活状态时,可见其前端腹方伸出足,后端伸出入水管和出水管(图7-1)。
图7-1 河蚌外形(自江静波等)壳顶 为贝壳近前端背面稍隆起的部位,也是贝壳最先形成部分。
韧带 位于壳顶后方的铰合部,为一富有弹性的黑褐色角质物。
生长线 由壳顶至腹缘有许多以壳顶为中心的环状纹。
2.内部解剖 以左手持蚌,使左壳(从贝壳后端向前看,位于壳顶左侧的壳)朝上,右手持解剖刀柄(或解剖剪)从两壳腹面合缝处平行插入壳内,转动刀柄(或解剖剪)撑开两壳,再用镊子柄代替刀柄(或解剖剪)固定之,取出解剖刀(或解剖剪)(图7-2)。
用刀柄先分离贴附在左壳内的外套膜,再把刀锋伸进左壳与外套膜之间,紧贴贝壳切断前、后闭壳肌。
揭开左壳,可见到壳内前端有肌痕三个,最大的为前闭壳肌痕,在其内侧背方较小的是前缩足肌痕、腹面的是伸足肌痕;壳后端有肌痕二个,大的为后闭壳肌痕,其内侧背方较小的为后缩足肌痕。
另外有一条与腹缘平行的曲线痕为外套膜肌痕(即外套线)(图7-3)。
图7-2 河蚌的解剖(揭壳方法)(自袁蔚文)图7-3 河蚌软体部的外形(自江静波等)河蚌的头部退化,软体部分主要包括外套膜、足、鳃和内脏团,可依次观察。
(1)外套膜和外套腔去壳后可见紧靠于两壳内侧呈半透明膜状构造的为外套膜,其背面与内脏团皮肤相连,腹面游离;其后缘增厚合抱形成入水管(较大、边缘锯齿状)和出水管(较小、边缘平滑),水流由靠腹面的入水管流入,从背面的出水管流出。
枪乌贼(管鱿目枪乌贼科动物)详细资料大全
枪乌贼(管鱿目枪乌贼科动物)详细资料大全枪乌贼,鱿鱼,又称句公、柔鱼或枪乌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管鱿目开眼亚目的动物。
身体细长,呈长锥形,有十几只触腕,其中两只较长。
触腕前端有吸盘,吸盘内有角质齿环,捕食食物时用触腕缠住将其吞食。
喜群聚,尤其在春夏季交配产卵期。
鱿鱼在中国唐代始见记述。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枪乌贼•拉丁学名:Loligo chinensis(Gray, 1849)•别称:鱿鱼,句公,柔鱼•界:动物界•门:软体动物门 Mollusca•纲:头足纲 Cephalopoda•亚纲:鞘亚纲 Coleoidea•目:管鱿目 Teuthida•科:枪乌贼科•属:枪乌贼属•种:枪乌贼种•分布区域:泰国、中国、菲律宾•总目:十腕总目Decapodiformes•英文名:squid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繁殖方式,亚种分化,渔业资源,营养价值,捕获案例,形态特征枪乌贼目(Teuthoidea)多种海生10腕头足类软体动物的统称。
中国出产的鱿鱼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日本等国出产的不同,在分类学上叫做枪乌贼。
它的头和躯干都很狭长,尤其是躯干部末端很尖,形状很象标枪的枪头,而且在海里行动非常迅速,所以叫枪乌贼。
游泳迅速,亦可在海洋中漂浮。
长约1.5公分~20公尺(0.75吋~65呎,包括触手)以上。
体躯椭圆形,颈短,头部与躯干相连。
有二腕延伸为细长的触手,尖端有4行吸盘,内有角质环。
体表为坚韧而柔软的外套膜,内埋有骨质内壳,眼几乎与人眼一样复杂,位于头部两侧。
多数把卵产于漂浮的水草上,有些则产于海底;孵出的幼体有些与成体相似,有的要经过浮游幼体阶段。
枪乌贼在海洋中为数众多,是多数动物包括抹香鲸、硬骨鱼类以及人类的食品。
部分枪乌贼具多数发光器,可能用于招呼同类或吸引猎物。
特征体由头部、足部、胴部和内壳组成。
头部两侧的眼径略小,眼眶外有膜。
头前和口周具腕10只:其中4对腕甚短,腕上具2行吸盘,左侧第4腕茎化,部分吸盘变形为2行突起,司传递精荚至雌体的功能;1对腕甚长,称触腕或攫腕,有穗状柄,触腕穗上有吸盘4行。
实验乌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软体动物门
实验乌贼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和输尿管。肾脏用于过滤血液中的废物,
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
神经系统
脑
实验乌贼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负责处理感觉和运动信息,小脑负责 协调运动,脑干负责控制基本生命活动。
神经节
实验乌贼的神经节包括脑神经节、内脏神经节和体神经节。脑神经节负责处理感 觉信息,内脏神经节负责控制内脏器官的功能,体神经节负责控制肌肉的运动。
双壳类
如扇贝、蛤蜊等,具有两片贝 壳。
腹足类
如蜗牛、海螺等,具有一个螺 旋形的壳。
头足类
如章鱼、墨鱼等,具有一个或 多个硬壳。
其他类群
如钉螺、钉贝等。
软体动物门的地理分布和生态习性
地理分布
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和陆 地环境中。
生态习性
不同种类的软体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态 习性,如底栖、游泳、爬行等。它们 通常以藻类、有机物和腐肉为食,有 些种类还具有寄生性。
数据收集和分析
数据收集
数据分析
结果解释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认真记录每一步 的操作和观察结果,包括乌贼的外部 形态特征、内部器官的位置和形态等 信息。这些数据是后续分析的基础。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 括乌贼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器官的 形态和位置等。可以使用表格或图表 等方式进行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 解释实验结果。同时,还需要对数据 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了解乌贼的生理 特点和生态习性。
内部解剖
乌贼的内脏器官包括胃、肝、心 脏、卵巢、睾丸等,以及复杂的 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
结果解释和讨论
外部形态
乌贼的外部形态适应了其生活环境, 流线型的身体有助于减少水流阻力, 一对触手用于捕食和感知环境,一对 眼睛用于观察周围。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后膜: 引起电位变化,下一神经元 兴奋或抑制 神经递质被分解或回收或扩散离开 特点①:突触前膜每释放一次递质, 只能引起后膜一次电位变化。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 扩展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 扩展
兴奋
兴奋性神经递质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特点⑤:易受内环境和药物影响 ▌麻醉剂/肌肉松弛剂”箭毒”/河豚毒素 和神经递质结构相似, 和神经递质竞争受体,(像也没用) 阻止突触后膜形成动作电位 ▌有机磷农药 能抑制相关酶的活性, 使突触间隙中的递质不能及时分解, 造成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内环境缺氧 阻碍神经冲动的传递。
K+多
Na+多
▌动作电位的机制 Na+离子通道开放, Na+内流(协助扩散) 所以电位表现:内正外负
K+多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机理
膜外:Na+多
▌扩展:烂摊子的收拾 钠-钾泵辛辛苦苦, 从膜外向膜内转运K+ , 从膜内向膜外转运Na+ , 维持膜内外钠钾离子浓度差。
膜内:K+多
■ 曲线问题-动作电位与恢复 图: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电位 差(膜内 - 膜外)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机理
▌回顾细胞的渗透压问题,膜内外分别由什么离子维持? 胞内K+多,胞外Na+多
离子种类 细胞内液浓度/mol·L-1 细胞外液浓度/mol·L-1
Na+ K+
Cl—
10
140 4
130 5
120
Na+多
▌静息电位的机制 K+离子通道开放, K+外流(协助扩散) 所以电位表现:内负外正
高中生物科学思维膜电位的测量及电表指针偏转的判断
高中生物科学思维(8) 膜电位的测量及电表指针偏转的推断(2023·湖南卷)争论人员利用电压钳技术转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记录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下图,图a 为比照组,图 b 和图 c 分别为通道阻断剂TTX、TEA 处理组。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TEA 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B.外向电流由Na+通道所介导C.TTX 处理后,外向电流消逝D.内向电流完毕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解析:比照图a 和图c 可知,TEA 处理阻断钾通道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A 正确;比照图a 和图b 可知,TTX 处理阻断钠通道后,只有外向电流存在,再结合图c,可推断外向电流由K+通道所介导,而内向电流由Na+通道所介导,B、C 错误;内向电流(Na+内流) 完毕后,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D 错误。
答案:A1.膜电位的测量及膜电位的曲线解读(1)膜电位测量的两种方法(2)电位差变化曲线图的分析对于电位差变化曲线的识别与分析,应从以下两点入手。
①看起点:假设起点位于横轴上,即起点电位差为0,说明的两个电极位于神经纤维细胞膜的同侧,如图2 所示;假设起点位于纵轴上(一般对应负电位),说明的两个电极位于神经纤维细胞膜的两侧,如图1 所示。
②看峰值个数:如图1 所示,刺激一次只消灭一个峰值(C 点),峰值对应的电位差与初始值(对应A 点)刚好位于横轴两侧,说明形成了动作电位;假设A、C 位于同侧,则未形成动作电位。
2.电表指针的偏转问题(1)在神经纤维上电表指针偏转问题①刺激a 点,b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 点(bc=cd),b 点和d 点同时兴奋,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实验3 乌贼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软体动物门)_PPT幻灯片
腺体为胰腺。
胃
7.生殖系统: (1)雌性生殖系统:卵巢1个,位于内脏团后部中央,由直肠左侧的输卵管通至生
殖孔。输卵管末端有1输卵管腺。
生殖孔 鳃 副缠卵腺 缠卵腺
卵巢
墨囊
7.生殖系统: (2)雄性生殖系统:精巢1个,位于内脏团后部中央,乳白色,心脏形。由左侧通
四.操作与观察
(一)外部形态观察: 取1条,置于蜡盘中,背面向上(颜色较深),依次观察。身体从前向后分为头
足部、颈部和躯干部。 1.头足部: • 头部扁球状,前方着生腕(由足特化而成),共10条。 • 其中8条基部较粗,末端尖细,内侧扁平,上面着生有许多吸盘。 • 第4对腕(背正中央为第1对,向腹侧依次为第2-5对)细长,称触腕(捕食),末端
1.呼吸器官:为1对羽状鳃,位于内 脏团两侧,基部有肌肉附在外套 膜上。
鳃 副缠 卵腺 缠卵腺
墨囊
4.软骨:集中位于头部中央及眼的基部。用剪刀和镊子剥去头部的表皮和肌肉,即 露出半透明的软骨。
5.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节、足神经节和内脏神经节,三者为头软骨 包围。剪去头软骨腹面腹面部分,可见乳白色的神经节。中央隐约可见一横溢, 前部为足神经节,后部为脏神经节。摘除足、脏神经节露出食道,食道背面为 脑神经节。
• 外被富有肌肉的外套膜。腹面与内脏团,形成宽大的外套腔。外套膜边缘有狭长的 肌肉质褶,称鳍。
• 贝壳退化,埋藏在背面外套膜内,石灰质,质地疏松。
触腕 腕 口
头足部 漏斗 眼 颈部
躯干部 鳍ຫໍສະໝຸດ 背面贝壳腹面(二)内部解剖:
• 左手握住躯干部,右手持剪刀沿 鳍的腹缘剪开腹面的外套膜,去 除腹面外套膜,露出内脏团,如 是雌性,可见内脏团腹面中部隆 起的1对卵形的缠卵腺及其前方的 2-3个副缠卵腺(箭状,分泌物 形成卵壳及将卵粘成卵群)(两 者与卵巢在构造上无联系)。用 镊子去除缠卵腺和副缠卵腺,依 次观察下列结构。
实验十一、乌贼外形及解剖
1实验十一、乌贼解剖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对乌贼的外形及内部解剖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动物的一般结构特征,以及它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材料(一) 实验材料:乌贼浸制标本。
(二) 示范材料:枪乌贼、章鱼、乌贼血管注射解剖标本、田螺、钉螺、蜗牛、扁卷螺、椎实螺、鲍、红螺、毛石鳖、角贝等。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针、镊子、解剖盘、蜡盘、大头针、吸水纸等。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将市场买来的乌贼先在清水中冲洗干净,再用5一10%的福尔马林射人体内,最后保存在5一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
如用拖网采集的,将采回的活乌贼养于海水内,用淡水或硫酸镁、1%铬酸进行麻醉,然后用上述方法进行注射和浸制。
如需作血管注射,可将麻醉后的乌贼,用剪刀自腹部中线剪开,用洋红动物胶自动脉注入鳃中,然后保存在5一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
取1条,置于蜡盘中,背面向上(颜色较深),依次观察。
身体从前向后分为头足部、颈部和躯干部。
五、观察(一) 乌贼(sepia keulenta)的外形取浸制的乌贼标本,放在蜡盘中,加入少许水,观察其外形。
1、头部(head)椭圆形,顶端中央为口,两侧有一对发达的眼,在头部的前方有五对腕(arm),内侧有许多吸盘2(suckers),其中以第四对特别长称触腕,有捕食作用。
雄性左侧第四腕特化为生殖用腕,又称茎化腕。
2、颈部(neck) 为头之后较细小的部分。
3、躯干部(trunk) 卵圆形,背腹略扁平。
两侧有一对狭窄的鳍。
●颈后方的部分,呈囊状,背腹略扁。
●外被富有肌肉的外套膜。
腹面与内脏团,形成宽大的外套腔。
外套膜边缘有狭长的肌肉质褶,称鳍。
贝壳退化,埋藏在背面外套膜内,石灰质,质地疏松乌贼的外形乌贼的解剖方法3(1)外套膜和外套腔:包围在躯干部的一层较厚的肌肉为外套膜。
外套膜在腹面与内脏团分离,形成的一个空腔是外套腔。
(2)鳍(fin):位于躯干两侧,为一对狭长的皮肤皱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枪乌贼的解剖与观察
一、目的
1、解剖和观察枪乌贼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2、了解头足纲动物的一般特征及其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点
二、操作与观察
1、外部观察
图1 背面图
外套膜
足
头 鳍
图2 腹面图
2、 内部结构
(1)消化系统
消化管呈U 型
图3消化系统图
外套膜
足 胃 胃盲囊 肝 胰腺
(2)排泄系统
肾、静脉腺
图4 排泄系统图
(3)生殖系统(雌性)
缠卵腺
图5 雌性生殖系统图
(4)循环系统
图5 循环系统图
(5)呼吸系统
卵巢 输卵管腺 输卵管
鳃 心脏
注入苦味酸后的鳃部血管
(6)神经系统
图6 神经系统图(只撬开了左边的软骨,右边的软骨还是完整的,因此只能看到左边的视神经节)
图7 外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