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药性: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反应性降低,亦称抗药性。滥用抗菌药物是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胞浆内、细胞核上的大分子物质,能识别、结合特异性配体(药物、递质、激素等),并产生生物放大效应。

首关消除:是指药物经胃肠吸收时,被胃肠和肝细胞代谢酶部分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吸收进入机体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度,生物利用度=实际吸收药量/给药剂量×100%。

血浆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一般而言,半衰期指的是消除半衰期。血脑屏障:包括血-脑、血-脑脊液、脑脊液-脑三种屏障,其中以血-脑脊液屏障尤为重要。大分子、高解离度、高蛋白结合率、非脂溶性药物不易透过此屏障。

肝肠循环:在肝细胞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药物排入胆汁后,随胆汁进入小肠,在小肠则被水解释放出游离药物,游离药物再由肠吸收入血的过程称肝肠循环。

配伍禁忌:主要是指药物在配制时所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它使药物的制剂不能成型或影响其均匀性、稳定性等以致不再适合应用。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对因治疗,或称治本。

协同作用: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以达到增加疗效的目的。

药动学:又称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机体的作用下发生的动态变化规律。

药效学:又称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即机体在药物影响下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及机制。

免疫增强剂:通过不同方式,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一类免疫治疗药物。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的疾病及免疫缺陷病。

镇痛药:是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减轻剧烈疼痛的阿片样镇痛剂。它们通过与体内的阿片受体结合,呈现镇痛与多种药理作用。

抗菌谱:抗菌谱是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的范围。抗菌谱为临床选用药物的依据。

免疫抑制药:一类通过抑制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而使组织损伤得以减轻的化学或生物物质。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目前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化疗药:凡是对侵袭性的病原体具有选择性抑制或杀灭作用,而对机体(宿主)没有或只有轻度毒性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治疗药,简称化疗药。

PAE:(抗生素后效应)细菌和药物短暂接触后,药物浓度低于MIC 或消失,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性抑制的效应。

重组人胰岛素:本品为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宿主细胞为大肠杆菌。按干燥品计算,每1mg含重组人胰岛素不得少于27.5单位。重组人胰岛素中残余宿主DNA和宿主细胞蛋白质为与生产过程相关的、潜在的特异性杂质,必须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其限度应符合有关规定。

抗癌抗生素:是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物质,其化学结构多种多样,作用机制也各不相同,但主要作用于遗传信息传递的不同环节,最终抑制DNA、RNA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Ames实验: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可疑“三致”(致突变致畸变致癌变)物质的简便快速方法。

阿托品化:瞳孔较前散大;口干,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罗音减少或消失;心率加快等。

化疗指数:是衡量化学药物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参数。一般可用LD50/ED50或LD5/ED95的比值来表示,化疗指数大,表明药物毒性低而疗效高。

ED50:量反应指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的药物剂量;质反应指引起50% 实验对象出现有效(或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

LD50:半数致死量,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29.影响口服给药吸收的因素

1)首过消除: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后,先随血流经门静脉进入肝脏,然后进入全身血液循环。但有些药物进入体循环之前,在胃肠道或肝脏被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的实际药量减少。一些临床常用的药物如:硝酸甘油、普萘洛尔、利多卡因、丙咪嗪、吗啡、维拉帕米及氯丙嗪等具有明显的首过消除。

(2)胃肠蠕动

胃排空:延缓,有利一些碱性药物在胃中的溶解,会促进其进入肠道吸收;某些酸性药物则相反,如丙胺太林延缓胃排空,使对乙酰氨基酚的吸收减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肠蠕动:适当,可促进固体药物制剂的崩解和溶解,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蠕动加快,药物在肠内停留时间缩短,使一些溶解度小的药物,或有特殊转运的药物吸收不完全。

肠衣剂型:能保护某些药物免受酸性环境破坏,还能防止对胃的刺激。

(3)食物

对不同药物在胃肠道中吸收的影响不一。

延缓吸收:对利福平、异烟肼、左旋多巴等药物。食物纤维与地高辛等药物结合,使其吸收减缓。

四环素能与食物中多种金属离子结合,如Ca2+、Mg2+、Al3+等,延缓吸收。

促进吸收:呋喃妥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脂肪抑制胃排空,增加灰黄霉素在胃中的溶解时间,促进其吸收。

28.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包括那些过程?

.药物的吸收、药物分布、药物的生物转化、药物排泄

8.药物对机体发挥作用是通过那些机制产生的?

答:1特异性作用机制:大多数药物的作用来自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引起了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药物作用机制是研究药物如何与机体细胞结合而发挥作用的,其结合部位就是药物作用的靶点。药物作用靶点涉及:①受体,②酶,③离子通道,④核酸,⑤载体,⑥免疫系统,⑦基因等。

2非特异性作用机制:也有一些药物通过理化作用而发挥作用,如抗酸药中和胃酸等。

3补充机体所缺乏的物质,如补充维生素、激素、微量元素等。

19.影响药效学的药物相互作用有哪些

.①系统和器官水平的拮抗或协同:催眠、镇痛等中枢神经系统药与其他镇静药合用,可出现协同作用。②组织和细胞水平的拮抗或协同:抑制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对儿茶酚胺再摄取的抗抑郁药物,可增加拟肾上腺素药物的升压作用。③受体和分子水平的拮抗或协同:H1受体拮抗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均能通过阻断M胆碱受体,增强阿托品的作用,可引起精神错乱。

11.影响药动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有哪些?

答: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影响胃肠道吸收:溶解度、解离度、胃肠蠕动的变化。②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引起作用增强或产生毒性。③影响生物转化:药酶诱导药或抑制药。④影响药物排泄:改变尿pH值或肾小管主动分泌过程而影响其他药物的排泄速度。

4.试论合理用药原则

答:①明确疾病诊断,正确选择药物:明确诊断是选药的基础和依据,正确选药不仅要针对适应证,还要考虑禁忌证;不仅要针对病情特点(如不同性质的休克、水肿、感染等选药大不相同),还要针对病人特点(如有无过敏史、耐受性等)。②合理联合用药:注意相互作用,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和所谓的“撒网疗法”,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而且容易增加不良反应和出现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合理的联合用药可获得协同作用,减少不良反应。③对因对症并重,密切观察病情:在采用对因治疗的同时要配合对症治疗

6.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的概念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并非同义词。有某种药理效应不一定都会产生临床疗效。舒张冠状动脉效应的药物不一定都是抗冠心病药。

7.由停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有后遗效应及停药反应。

8.药物对机体发挥作用是通过哪些机制产生的

非特异性作用机制: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改变蛋白质性质、鳌合作用、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特异性作用机制:影响细胞代谢、影响核酸代谢、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物质转运、影响免疫功能、作用于受体。补充机体所缺乏的物质,如补充维生素、激素、微量元素等。

9.从受体角度解释药物耐受性产生的原因。

.连续用药后,①受体蛋白构形改变,影响离子通道开放;②或因受体与G-蛋白亲和力降低;③或受体内陷而数目减少等

10.效价强度与效能在临床用药上有何意义

.药物的效能与效价强度含义完全不同,二者不平行。在临床上达到效能后,再增加药量其效应不再继续上升。因此,不可能通过不断增加剂量的方式获得不断增加效应的效果。效价强度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在临床上产生等效反应所需剂量较小。

1.试述半衰期的意义?

.①作为药物分类的依据。②确定给药间隔时间。③预测达到稳态血浓度的时间和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

29.口服给药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①药物崩解度:崩解快的药物易于吸收。②胃肠液pH:pH高有利于弱碱性药物吸收,pH 低有利于弱酸性药吸收。③胃排空速度:加速胃排空可使药物较快进入小肠,加快药物的吸收。④食物:食物与药物同时服用,可降低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度。⑤首关消除:首关消除明显的药吸收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