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废弃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_卫智军
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与实践
![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74ba4f9dd88d0d232d46a0b.png)
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与实践作者:杨辉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年第05期摘要:根据立地条件和地形地貌把项目区分为3个区域,包括开采坡面、开采平台及矿区周边植被破坏区。
通过人工植被恢复措施,对3个区域选择不同的植被恢复技术模式分析可知:在矿区生态景观重建中,将乔、灌、草、藤多层配置结合起来进行恢复的效果要比单一种或少数几个种的效果好。
施工过程是否规范、植物种类选择是否适宜、后期养护管理是否到位等因素都是影响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矿区;廢弃地;采石场;植被恢复中图分类号:S71 文献标志码:A1 项目区概况该项目位于四平市铁东区山门镇。
四平市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是吉林省的南大门,东接长白山余脉,西邻内蒙古科尔沁草原。
四平属于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主要特点是大陆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漫长寒冷。
全市年平均气温4 ℃~6 ℃,无霜期一般为120~150天,年平均降水量600 mm左右。
项目区周围土地利用类型为天然林带、道路、农田、工况用地等。
矿区以及周边土地沙砾化比较严重,由于原生植被很少且多为草本,植被的覆盖度很低。
项目现场主要分3个区域,包括开采坡面、开采平台及矿区周边植被破坏区。
区域一为采石场的开采坡面,包括高陡边坡和缓坡。
其中高陡边坡坡度较大,岩面由于爆破作业留有大量裂痕,但是岩性坚硬、深层稳定,岩面无残留土壤;缓坡部分坡度在35°左右,大部分缓坡区域也没有供植被生长的基质。
区域二为采石作业形成的开采平台,开采平台组成主要是碎石和少量剥离表土,渣体内含土量偏少,植被自然恢复不易。
区域三为矿区周边植被破坏区,该区域植被稀疏,土壤贫瘠,生态系统破碎,与周边其他植被良好区域形成明显的景观差异。
2 植被恢复技术模式根据项目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废弃采石场的具体特点,因地制宜地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对矿区进行植被恢复。
工程措施上针对高陡边坡、缓坡、平台及周边环境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治理措施,通过削坡处理、边坡加固和整地客土等工程对矿区的边坡及平台进行种植前的治理;生物措施上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不同的乡土树种作为先锋植物种来改善矿区的植物生长环境,选择适宜矿区生长的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对整个矿区进行植被恢复。
矿区恢复绿化方案
![矿区恢复绿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d5ed0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7.png)
矿区恢复绿化方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矿区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矿区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对矿区进行恢复和重建已经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本文将从绿化方面来介绍一些矿区恢复方案。
矿山遗留问题在矿山开发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看到大面积的破坏和开采遗留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土地荒芜化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土地的消耗和破坏,导致了土地的荒芜化,草木不生,植被稀疏,这进一步影响了大气、水、土的质量。
水土流失矿山开采过程中,土地往往会发生大面积的水土流失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崩塌天数和土石流造成的。
土壤质量下降矿山开采过程中,土地被大面积破坏,土壤质量往往会下降,这是影响恢复绿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矿区绿化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矿区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绿化方案,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
保留已有植被为了避免在绿化过程中出现空心而导致植被难以恢复的问题,绿化方案应该保留尽可能多的现有植被。
一方面,现有植被可以保持地表稳定,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它们也为后续绿化和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支持和可能。
选择适宜的物种和种植方法在绿化方案中,我们需要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物种和种植方法。
选择物种应该以本土或近似物种为主,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同时,在种植方法上也应该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方式,比如种植时期、种植密度、种子种植深度等。
控制水分在绿化过程中,水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们需要通过有效的水分管理来加速植物的生长和恢复。
具体措施包括:控制盐分水平,有效利用水源,增加土壤覆盖物,以及加强土地保护等。
丰富植物多样性为了提高植被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我们应该优化植物物种组成,增加植物多样性。
这有助于增加土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土地的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
总结在矿区恢复绿化方案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矿山遗留问题和绿化方案两个方面。
在保留现有植被、选择合适物种和种植方法、控制水分和丰富植物多样性方面,我们需要尽可能地认真策划和执行。
《2024年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效果——以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采石场为例》范文
![《2024年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效果——以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采石场为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3c1681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9.png)
《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效果——以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采石场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采石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行业,在促进地方经济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废弃采石场。
这些采石场的废弃地,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也威胁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高度重视,尤其是对于采石场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与植被恢复。
本文以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采石场为例,对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效果进行研究,探讨其成功经验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2.1 研究区域介绍选择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的采石场作为研究对象,该地区因采石活动形成了大面积的裸露岩石和废弃土地。
2.2 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采石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情况进行综合研究。
三、采石场废弃地现状分析3.1 裸露岩石与土壤侵蚀采石活动导致大量岩石裸露,土壤流失严重,地表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3.2 恢复难度与挑战由于长期受到人为破坏和自然因素影响,采石场废弃地的恢复难度大,存在土壤贫瘠、地形复杂等挑战。
四、植被恢复措施及实施情况4.1 治理策略采取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种植乡土植物等综合措施,提高土壤质量,恢复地表植被。
4.2 实施情况通过多年持续的治理和修复工作,大石窝镇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植被恢复效果评价5.1 植被覆盖度提高经过多年的植被恢复工作,采石场废弃地的植被覆盖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地表植被逐渐丰富。
5.2 土壤质量改善通过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措施的实施,土壤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土壤肥力增强。
5.3 生物多样性增加植被恢复工作的开展,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得到增加。
六、成功经验与问题探讨6.1 成功经验总结大石窝镇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的成功经验,如政府的大力支持、科学合理的治理策略、以及多部门协同作战等。
6.2 问题探讨尽管植被恢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恢复速度与自然演替速度不匹配、部分地区恢复效果不理想等。
db43t1030 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db43t1030 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38aa8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e.png)
db43t1030 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摘要】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是为了解决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工作流程,提高恢复效果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植被恢复的目标和原则、技术选材、操作流程、效果评估等方面详细介绍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关键词】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技术选材一、植被恢复的目标和原则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恢复矿区废弃地的植被覆盖、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以达到防止土壤侵蚀、保护水源地、改善环境等目的。
在进行植被恢复时,需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以下原则:保持多样性、适应环境、合理配置、生态链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技术选材2.1选取适宜的植物种类根据矿区废弃地的地貌、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特点,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生长快、较易扩繁的植物种类进行植被恢复。
应优先选择本地区特有的植物种类,以保证恢复后的植被与原生态系统的兼容性。
2.2选取适宜的苗木选择具有较高存活率和适应性的苗木进行植被恢复。
苗木要具备生长健壮、根系发达、耐旱抗寒、抗病虫害等特点。
苗木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等进行评估。
2.3选取合适的土壤改良材料在矿区废弃地进行植被恢复时,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
选取适合的土壤改良材料,如有机肥料、有机质土壤改良剂等,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三、操作流程3.1土壤改良对矿区废弃地的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其肥力和保水性。
可以施加有机肥料、添加有机质土壤改良剂,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和养分含量。
3.2植物选种和种植根据矿区废弃地的地貌、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
在选种时要注意植物的生长特点和适应性。
种植过程中,应根据苗木的大小和生长状态,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如直栽、移植等。
3.3养护管理种植后需进行养护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等。
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合理安排养护管理措施,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矿山恢复植被措施方案
![矿山恢复植被措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f422a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8.png)
矿山恢复植被措施方案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矿山开采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这一过程却也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
尤其是矿山开采后的废弃矿山地,如不及时采取恢复植被措施,其土壤、水源等方面的生态环境质量将持续恶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矿山恢复植被措施,保障环境质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恢复植被措施方案地形状况评估在进行矿山恢复植被工作前,应首先对矿山地的地形状况进行评估,以便制定合理的恢复措施。
评估具体内容包括:•矿山地的地貌、地质情况、土壤质量、气候条件等环境因素;•矿区内的植被覆盖情况、植被类型、植被物种、植被根系等;•附近生态环境情况、生物多样性程度等。
恢复植被方法综合评估结果,采取合适的恢复植被措施进行工作。
恢复植被工程恢复植被工程主要是通过种植新的植被来覆盖裸露的矿山地,使矿山地具有自然植被的功能和属性。
具体方法包括:•种植适合的植被: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地类型、水分条件等的植被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草本等。
•控制水分:根据当地水分条件进行合理的排水和灌溉措施,保证植物的生长。
•改善土壤:对矿山地进行深翻、施肥、覆盖等处理,改善其物理和化学特性,增加其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筑造梯田和沟壑:通过修建梯田和沟壑,增加矿山地表面积,提高植被种植的效果。
自然恢复方式自然恢复方式主要是通过利用移入矿区的自然种子来实现矿区内植被的恢复。
具体方法包括:•自然再生:适度疏松矿山地土层,增加野草、灌木等自然种子的萌发机会,促使植被自然重建。
•推广布袋草等种植方式:布袋草有很强的诱导效果,不仅可以促进环境恢复,更可以促进稠密的植被覆盖。
数据记录和跟踪针对矿山恢复植被的措施方案,必须制定恢复结果的数据记录和跟踪方案。
这可以帮助矿山企业评估恢复植被效果、完善恢复方案,确保恢复工作的质量。
具体点如下:•对各个植物的种植情况进行统计;•对植被总质量和植被物种的类型、种类密度、生长状态等进行记录;•定期对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及管护
![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及管护](https://img.taocdn.com/s3/m/c98751f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5.png)
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及管护采煤塌陷区是指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引发地表陷落形成的区域。
在采煤过程中,大量的煤矿废弃物会被堆积在地表,导致土壤贫瘠、植被丧失,形成裸露的坡面和塌陷槽。
这些塌陷区的植被重建及管护是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功能的重要一环。
一、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的目标及原则:1. 目标:通过种植适应环境、快速生长、能够固定土壤、改善土壤质量的植物,恢复原有的植被景观,提供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2. 原则:(1) 选择适宜的植物:选择生长速度快、耐恶劣环境、抗逆性强的植物种类,如松树、楸树等。
(2) 种植层次分明:根据植物的高低,分层次进行种植,形成较完整的植被结构。
(3) 多样性原则:种植多种植物,提高植被群落的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生物工程措施: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在塌陷区种植草、灌木等,以加强土壤固定,减少水土流失。
(5) 恢复水景:根据塌陷区的地理条件恢复水流,可栽种复叶翅膀耳、复叶锦鸡儿等水生植物。
二、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的措施:1. 土壤改良:采用有机质改良、酸性土壤调整等方法,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肥力。
2. 预先铺设覆盖物:在塌陷区种植前,可预先铺设草皮、草帘等覆盖物,以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3. 选择合适的植物:根据塌陷区的地理环境、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如耐寒、耐旱的树木和灌木。
4. 制定合理的种植方案:根据塌陷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种植方案,包括植物配置、密度和排列方式等。
5. 合理施肥和浇水:在植被生长过程中,合理施肥和浇水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加快植被恢复的速度。
6. 定期修剪和管理: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和管理,保持植被的健康生长,防止杂草生长。
三、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的意义:1.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植被重建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土壤和水源的安全。
2. 提高生态功能:恢复植被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增加湿度,缓解气候变化,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
福建不同类型矿山废弃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研究(精)
![福建不同类型矿山废弃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研究(精)](https://img.taocdn.com/s3/m/300662cc33d4b14e852468a8.png)
福建不同类型矿山废弃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研究福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矿区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对矿产资源的开采量急剧增加,由此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矿山废弃地。
大量的矿山废弃地不仅对植被和土地产生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因此如何进行福建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界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虽然有些学者对福建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由于长期来对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不重视,目前有关福建不同类型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非常缺乏,导致福建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作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有鉴于此,本研究在对福建不同类型矿山废弃地进行全面踏查基础上,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择福建省主要矿山废弃地中的紫金山金铜矿废弃地、煤矿废弃地(即煤矸石山)、石灰石矿废弃地、高岭土矿废弃地及稀土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类型矿山废弃地不同恢复阶段的群落覆盖度、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养分、重金属及水土流失状况等进行系统调查,分析不同类型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效果和演替规律。
同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A)对不同植被恢复配置模式的恢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相应矿山废弃地应用的植被恢复模式,供不同类型矿山废弃地推广应用。
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矿山废弃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和制定相应的恢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紫金山金铜矿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恢复效果研究表明:在植被恢复初期,群落覆盖度变化较大,恢复5年时达到93%;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群落生物量呈上升趋势;土壤的抗蚀性得到改善,>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在恢复5年时达62.27%。
紫金山金铜矿开采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有较大影响,在植被恢复前2年,紫金山金铜矿废弃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不明显,恢复5年时土壤养分含量增加,但速效P含量增加较少;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Cu、Pb、Zn、Cd、Cr、Ni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而Mn呈下降趋势,其中,恢复5年时土壤Cd含量为国家土壤环境三级标准的2.53倍,Cd污染较为严重;恢复1年时土壤侵蚀量最大,达48.4m~3·hm~(-2),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土壤侵蚀量逐年减小。
浅谈煤矿区废弃地生态治理的植被恢复技术
![浅谈煤矿区废弃地生态治理的植被恢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afbc561ee06eff9aef80796.png)
浅谈煤矿区废弃地生态治理的植被恢复技术作者:袁志华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4期摘要: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
煤矿区废弃地生态治理问题事关我国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煤矿区废弃地立地条件,构建与周围环境相一致的植被景观生态系统,是煤矿区废弃地生态治理的植被恢复技术的重要措施。
本文从煤矿区废弃地的立地条件入手,对煤矿区废弃地生态治理的植被恢复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煤矿区;植被恢复;植被配置煤炭资源在生产生活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之相关的煤炭工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重要产业。
从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煤矿开采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给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矿区废弃地面积的增加,会让我国的人地矛盾进一步加剧,进而威胁煤矿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已经成为了推动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矿区废弃地生态治理已经成为了新型矿区经济产业链中的重要内容。
植被恢复技术在煤矿区废弃地生态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煤矿区废弃地的立地条件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即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也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现阶段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在煤炭产业领域,煤矿区废弃地生态治理工作已经成为了化解人地矛盾,促进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有效措施。
煤矿区废弃地生态治理问题事关我国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煤矿区废弃地立地条件,构建与周围环境相一致的植被景观生态系统,是煤矿区废弃地生态治理的植被恢复技术的重要措施。
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煤矿区废弃地的立地条件涉及到了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条件、生物多样性条件和地下水系统条件等多种因素。
如在地形地貌方面,人们在采矿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会给采矿区域的原始地貌带来一定的破坏。
《2024年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效果——以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采石场为例》范文
![《2024年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效果——以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采石场为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0a1eee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2.png)
《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效果——以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采石场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采石场等工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凸显。
采石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修复,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的采石场废弃地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植被恢复效果。
本文以该采石场为例,探讨其植被恢复的成效及所采取的恢复措施。
二、采石场废弃地现状及挑战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的采石场曾因过度开采导致土地资源严重破坏,地表植被丧失,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进行植被恢复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三、植被恢复措施为了实现采石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1. 土壤改良:通过引入有机肥料、土壤改良剂等手段,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 种植适应性强的植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如耐旱、耐瘠薄的树种和草本植物。
3. 建立生态保护区:划定生态保护区,禁止非法开采和破坏,保护植被恢复成果。
4. 采取工程措施:如修建挡土墙、坡面防护等,减少水土流失。
四、植被恢复效果经过多年的努力,大石窝镇采石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效:1. 植被覆盖度提高:通过种植多种植物,废弃地上的植被覆盖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地表裸露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 土壤稳定性增强:土壤改良措施的实施,使得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稳定性增强,有利于植物生长。
3. 生物多样性增加:植被的恢复吸引了更多的动物和昆虫前来栖息,生物多样性得到增加。
4. 生态环境改善: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使得采石场废弃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五、结论与建议大石窝镇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的成功实践,为类似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持续监测: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定期对植被恢复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恢复措施。
2. 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f6ceeb5d1f34693daef3ea4.png)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刘英琴
( 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 , 湖南 长沙 摘 410015)
要 : 矿山废弃地的物理结构不 良、 重 金属含 量过高、 极端 pH 值 等众多 危害环 境的极 端理 化性
质特点 , 使得其对环境的危害持久而严重。文章针对 矿山废弃 地植被 恢复技 术中的基 质改良 和植 物物种选择两方 面进行了分析 , 探讨了基质改良的 基本方法 及其原 理 , 物 种选择 原则、 方法及 耐性 植物筛 选策略。 关键词 : 矿山废弃地 ; 环境危害 ; 植被恢复 ; 基质改良 ; 物种选择 中图分 类号 : Q 14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 5540( 2010) 04- 0050- 04
环境与发展, 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 问题。矿业作为中国的重要基础产业, 为国民经济 发展提供了 95% 的一次能源 , 80% 以上的工业原材 料和 70% 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然而 , 采矿活动及 其废弃物的排放不仅破坏和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 加剧我国土地资源的短缺 , 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深 远的环境问题。据 十五 国土资源生态建设和环 境保护规划 报道, 中国采矿活动破坏的土地面积已 达 400 104 hm 2 , 平均每年增加近 2 104 hm 2 , 但矿 山废弃地复垦率不到 12% 。因此, 以植被恢复为第 一步和关键环节的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重建, 已 成为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
极端 pH 值、 干旱或生理干旱严重等众多危害环境的 极端理化性质特点 , 尤其是重金属含量过高, 对生态 环境将造成持久而不可逆的危害。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矿山开采占用并破坏大量土地。破坏的土地 主要有露天采矿场、 排土场、 尾矿场、 塌陷区及其他 矿山地质灾害破坏的土地面积。一般而言, 露天采 矿所占用的土地面积约相当于采矿场面积的 5 倍以 上。我国现有国营矿山企业 8 000 多个, 个体矿山达 到 23 万多个。数量庞大的矿山开发使得大量土地 因被占用而废弃, 原有利用方式所取得的效益也随 之下降或丧失。 2 露天开采必须砍伐植物和剥离表土, 因而地 表植被往往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裸地 ; 地 下开采常导致地表沉陷、 裂缝 , 影响土地耕作和植被 正常生长 , 从而引发地貌和景观生态的改变。 3 矿山废弃物中含有大量具有酸性、 碱性、 毒性 或重金属成分的物质 , 这些物质可通过径流和大气 扩散 , 污染水、 大气、 土壤及生物环境, 其影响的区域 远远超过了矿区的范围。 4 矿山废弃地受到剧烈扰动, 其地表植被荡然 无存 , 基质持水能力下降 ; 地表裸露 , 温度变化大 , 蒸 发加强, 从而改变了水源的补给关系, 破坏了矿区水 资源的动态平衡。 5 探矿、 采矿引起的地表与地下的扰动对生物 群落造成极大的危害, 且许多是不可逆的 , 严重摧毁 了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进展情况及对策
![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进展情况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7427ae14afe04a1b071de19.png)
1 3 . 3 %t ] 。而 我 国人 口多 耕 地 少 的 特 点 又 极 为 突 出, 一直 到 2 0 世纪 9 0 年代 , 对 废 弃地 复 垦 和利 用植 被 对重 金属 污染 的修 复研 究才 逐渐 多 了起 来 。
少风 蚀和 粉尘 污染 。
1 _ 3 成熟 阶段
境治理和国土整治 的重大课题 , 该项工作除了制定 法 律 和规 章 、 建 立 相 应 机 构 之外 , 设 立 废 弃 矿 复 垦
技 术研 究项 目也 显得 十 分迫 切和 重要 。 ] 。
我 国对矿 区土地复垦和环境整治工作 的重视
3 0 亿t , 占地 5 0 0 0 h m 。另 据 1 9 9 4 年 的矿 山环 境 调 查, 在 淮河 以北 半 干旱 地 区 的 1 0 7 2 座矸 石 山 中 , 有 4 6 4 座 发 生 过 自燃 , 自燃 率 达 4 3 . 3 %。 迄今 , 中国 积
由于 我 国对 矿 区复 垦 的重 视不 足 和起 步 较 晚 , 采 取 的技 术 路 线 大 都 是 在借 鉴 国外 成 型技 术 标 准 的基 础 上结 合 我 国实 际情 不够 , 起 步亦较 晚 , 目前 土 地 复 垦 率 仅 2 %左 右, 与 世 界先 进 国家矿 区土 地 复垦 率 达 6 5 %以上 相 比, 差 距 较 大 。 中 国矿 区 受 损 土 地 的 恢 复 相 当 缓 慢, 但 其 比例却 在 逐 年 提高 , 2 0 世纪 8 0 年代 初 得 到 恢 复 的矿 区废 弃 地 仅 0 . 7 % ~1 %, 到 了8 0 年 代 末 提 高到了2 %, 9 0年 代 初 增 至 6 . 7 %, 1 9 9 4年 已 达 到
采矿废弃地及矿区土壤植被恢复技术
![采矿废弃地及矿区土壤植被恢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e911b9e0975f46527d3e172.png)
采矿废弃地及矿区土壤植被恢复技术摘要:矿床在开采过程中对地表扰动过大,矿区土地破坏严重,诱发性水土流失时有发生,矿区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复垦整理矿区排土场和沉陷区、恢复矿区土壤植被已成当务之急。
从环境保护的要求出发,必须做到生产期间尽可能不断地恢复被破坏的土地,消除各种污染源的危害,在采矿结束后对被遗弃的土地进行全面恢复工作。
矿区废弃地的主要治理措施是通过复垦废弃土地,恢复矿区土壤植被,从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采矿废弃地、土壤障碍因子、土地复垦、植被恢复采矿废弃地是一种新生裸地,是指因采矿活动所破坏的,不经过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也叫矿业废弃地。
矿床在开采过程中采出大量矿石和岩石,必然出现一定范围的采空区、塌陷区、排土场和尾矿池等,因而破坏了采矿场地范围内的土地,使这部分土地失去了原有的用途;而且由于废水的排放以及其他污染源的作用,对采矿场范围外的土地利用,还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在矿床开采过程中,由于对地表扰动过大,矿区土地破坏严重,诱发性水土流失时有发生。
矿区水土流失就是一种典型的现代人为加速土壤侵蚀现象,对岩体干扰强大,土壤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导致水资源系统失衡和固体废弃物堵塞河流,引发洪涝灾害。
矿床开采及废弃土石的排放,还对整个矿区土地造成损失和破坏,矿区土地在开采过程中直接失去耕作功能,矿区附近土地因为受到污染的缘故可能减产,排土场压占土地也引起了农田的减少。
同时,矿区土壤也遭到了严重破坏,采矿过程中对地表的扰动、排土场的形成,都会引起矿区土地地力衰退,土壤质地严重下降,主要土壤障碍因子表现为:(1)土壤结构不良、稳定性差,保水保肥效能差;(2)养分不平衡,有害元素含量高;(3)酸碱性极端可能性大,PH或大或小;(4)干旱或盐分过度引起的生理干旱问题突出;(5)粉尘对植物的危害;(6)矿区小气候环境及地形条件对植物的影响。
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要求出发,必须做到生产期间尽可能不断地恢复被破坏的土地,消除各种污染源的危害,在采矿结束后对被遗弃的土地进行全面恢复工作。
矿山恢复植被措施方案
![矿山恢复植被措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e28b5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a.png)
矿山恢复植被措施方案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其中包括破坏土地、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等问题。
为改善矿山开采的影响,矿山恢复植被措施被广泛认为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矿山恢复植被措施方案,以期为矿山恢复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植被恢复的必要性矿山开采活动造成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极大地影响了土地的保持和水土流失情况,为改善该影响,植被恢复显得尤为重要。
植被恢复不仅能保持土壤,还能促进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重建,以及吸附有害金属。
此外,恢复植被还能增加矿山周围的景观价值,同时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一些就业机会。
恢复植被措施1. 防风林和绿化带的建设防风林和绿化带的建设是恢复植被工作中的常见措施,它们能够隔绝矿山环境与外界的联系,从而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防风林和绿化带的建设也是矿山周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常用的植物有云杉、油松、白皮松等。
2. 土地改良矿山开采活动破坏了土地的结构和质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土壤改良。
土地改良的主要措施包括添加腐植酸、菌肥、石灰等,改良土壤的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从而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
3. 育种和种植对于矿区内的土地,可进行土地育种和种植。
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环境,选择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的植物品种,进行育种和培育。
常见的植物有松树、沙棘、柳树、灰枫树等。
4.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基于生物的技术,利用生物体来修复污染的土壤,并恢复环境。
该技术可以在恢复植被的同时,处理矿区的土壤污染问题。
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土壤菌群调节、植物修复等方法。
实施恢复植被措施的注意事项1. 地形因素的考虑在恢复植被措施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形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对于地势陡峭的地方,需要选择能抵御自然环境的植物。
2. 植物的适应能力矿山地质环境恶劣,需要选择生命力强、抗逆性强、适应能力强的植物品种。
同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以满足土壤、水分、光线等生长要求。
对矿业城市区域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几点思考
![对矿业城市区域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66a97295901020207409cb0.png)
沙技 术 , 会重见 绿洲 , 变废为 宝 。其模 式 如下 : 1 草 方格 沙 障。将麦 草 按 0 8 1m 的 方格 ) .~ 扎 到沙里 , 可有 效地 固定沙 丘 , 一定 时期 内也可 在 防止 沙丘的移 动 , 寿命 为 5 年 。沙子 固定 后如 ~8 能上水 , 则可在 网 眼中造林 种草 , 现绿化 。 实
种 模 式
2 1 水 土 流 失 区 生 态 重 建 模 式 ,
1 矿 业城 市 区域植 被 的 现状
乌海 市位 于 内蒙古 自治 区西南 部 , 黄河 上游 下 段 , 处 乌兰 布 和 、 地 毛乌 素 、 库布 其沙 漠包 围之 中, 属于西北 地 区。 根据《 乌海市 志 》 载 :在历史 记 “ 上, 乌海 地 区是 ‘ 河 三套 ’ 一 的 中套 ,水 草 丰 黄 之 ‘ 美、 狐兔 出没 ’桌 子 山森林 茂 密 , , 清康 熙三十六 年 这里 还是优 良牧 场及屯 垦地 。 9 5年 修建的包银 12 公 路还 是从 黄 河 西岸 的上 江 、 旧磴 口、 子地 、 裨 马 保店、 乌达 、 店等地通过 的。 后 因兵燹及人类 活 酒 ”
摘 要 以 典 型 矿业 城市 乌 海 市 剖析 ^手 , 拟就 矿 业 城 市 区域 植 被恢 复和 重 建 进 行 探讨 。 关键词 矿 业 城 市 区域 矿 产 开发 植被恢复 生 态重 建
矿业 城市 是指 先有 矿后 建 城 , 以矿产 开 发而 建立 起来 的城 市, 乌海市 、 如 白银市 、 克拉 玛依等 其 区域 内典 型特征 是植被 稀少 , 态脆弱 , 生 环境破 坏, 这些 都 同开 采矿 产资源 人为破 坏有 关 笔者想 就 乌海 市植 被恢 复 和重建 提点拙 见 , 抛砖 引玉 。
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及管护
![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及管护](https://img.taocdn.com/s3/m/2fe280a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2.png)
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及管护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煤矿开采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其中采煤塌陷区地表塌陷、土壤退化、植被破坏等问题成为了环保和生态保护的突出难题。
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及管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及管护的方法和策略。
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的方法主要有潜力植被的引入、土地复垦和植物群落的恢复等。
首先是潜力植被的引入,即在采煤塌陷区培育适应当地环境的草本植物和乔木,以改善地表的覆盖情况,减缓水土流失和保护土壤。
其次是土地复垦,通过填补、平整和改良土壤,提供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加速植被的恢复和生长。
还需要利用植物群落的恢复,即通过引入原生植被、建立和维护生态系统,使得植被逐步恢复到原有的状态,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
采煤塌陷区植被管护的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改良、水土保持、防治病虫害和科学管理等。
首先是土壤改良,通过施肥、改良和保护土壤,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稳定性。
其次是水土保持,通过建设植被覆盖、降低坡度、开展生态工程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还需要防治病虫害,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杜绝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护植被的健康生长。
最后是科学管理,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对植被进行科学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保障植被的健康和稳定。
在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及管护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生态学、林学、土壤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植被重建和管护方案。
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增强大家对于保护采煤塌陷区植被的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保护氛围。
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及管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学术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推动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及管护工作的开展,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做出贡献。
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及管护
![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及管护](https://img.taocdn.com/s3/m/5af8754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3.png)
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及管护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及管护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旨在修复和改善采煤引起的土地破坏和生态环境破坏。
由于采煤活动导致土壤质地改变、植被破坏以及土地沉降等问题,采煤塌陷区往往成为一片贫瘠的废弃地。
开展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及管护工作,对于恢复生态、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的目标是恢复和重建植物群落,促进土壤改良和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达到生态系统修复的目的。
具体的操作包括采取适当的植物种植和土壤改良措施、加强水资源和养分管理、建立植物栽培技术引导等。
选用快速生长、适应力强的植物种类,如灌木、草本植物等,以增强植被覆盖能力,改良土壤状况。
应注重多样性,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应加强对水资源和养分的管理,确保植物的需水量和营养供应。
针对采煤塌陷区地质条件特点,采取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以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水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除了植被重建,采煤塌陷区植被管护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它确保植被复壮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在植被管护方面,应加强对植物生长情况的监测和调控。
对新种植的植物进行适时的浇水、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以促进其生长并增加适应性。
加强对采煤塌陷区周边环境的管理,防止外来物种和新的破坏因素进入。
应建立起完善的保护制度,严禁非法采伐和破坏植被行为,加大对保护区的巡查和监管力度。
对于采煤塌陷区植被重建及管护工作,应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建立起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
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应各展所长,协同合作,形成有力的联动机制。
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采煤塌陷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修复,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矿区恢复绿化方案
![矿区恢复绿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735ba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3.png)
矿区恢复绿化方案概述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采集和开发,导致了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其中矿区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矿区的采矿活动导致了大片的土地和植被的破坏,使得矿区一度成为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为了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可行的矿区恢复绿化方案。
主要内容研究区域研究区域主要包括矿区及其周边地区。
主要包括八溪煤矿、麻陇煤矿、花园煤矿、冠华煤矿、花桥镇、工业区和居民区等。
环境状况矿区的土地因长期采矿活动和堆放渣土、废弃物等原因,导致植被丧失、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而周边的农业种植、饮用水源等生活用水又一直受到煤矿矿区的影响。
恢复绿化方案1. 土地清理与复垦将曾经受到污染的土地进行清理,除去渣土、废弃物、残矸石等,恢复土地的原貌。
在清理过程中充分回收和利用各种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接着对矿区进行复垦,主要包括填土和改善土壤质量。
2. 水土保持措施在矿区周边设置绿化带,增加周边土地的绿化面积,提高周边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矿区内部的水土保持工作,包括加强护坡、绿化,防止水土流失等。
3. 植被恢复采用适宜的引种和育苗方法,恢复矿区植被,增加矿区绿色面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引入一些耐旱、耐寒、抗病虫害等植物品种。
4. 生态修复增加适合生态环境的动物,提高生态的平衡性。
同时,还应当避免污染,减少矿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总结矿区恢复绿化方案的实施关系到矿区生态环境的重建,也关系到矿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
本方案只是一个初步的提议,具体的实施还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各方意见的整合,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矿区的生态环境的重建,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第4期2003年12月水土保持学报Journa l of Soil a nd Wa ter Co nserv a tionV ol.17N o.4Dec.,2003 矿业废弃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卫智军,李青丰,贾鲜艳,杨 静(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9)摘要:未经治理的矿业废弃地是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重大隐患,所带来的后果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矿业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是极其缓慢的,科学合理的人工植被建植大大地加速了这一过程,特别是人工生态体系模式的建立,可在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带来生态效益的同时,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矿业废弃地; 植被恢复; 生态模式; 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42(2003)04-0172-04Vegetation Recovery on Industrial Mining Disposal SiteW EI Zhi-jun,LI Qing-feng,JIA Xian-yan,YAN G Jing(College of Ecolog y and Environment Science,I 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ohhot010019) Abstract:Industrial mining disposal site is often the source of soil erosion,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which impose great sev ere th rea tens on human living.Natural recov ery of veg etatio n on such site is a slow process.Artific ial rev egetation can g reatly promote the recovery process.At the sam e tim e of achie v ing eco-logical reinstallatio n,economic benefits can be achiev ed through activities such as fruit tree planting and forag e cropping.Key words:industrial mining disposal site; v eg etation recov ery; ecological model; economic benefit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土地废耕、工业废弃地、生态系统失调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人类生存的问题。
为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和能源,对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一些矿区不合理的开采方式,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诸如由此而产生的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问题,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据统计,全国矿山开发累计破坏了土地面积200多万hm2,而且正以每年3.3~ 4.7万hm2的速度递增,土地复垦率仅有2%,严重地破坏了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所以矿业废弃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对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矿业废弃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
矿业废弃地植被的自然恢复是非常缓慢的,应采取积极的人工办法来加快植被的建植过程和缩短水土流失过程,在获取生态效益的同时,又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矿山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研究中,关于煤矿开发后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研究最多,也最为深入。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进入工业时代早,早已深感矿山开发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早也较多。
以露天采矿为主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对稳定地表,控制土壤坡度、坡型变化等与控制侵蚀的关系,以及控制地表侵蚀的覆盖材料和植被的选择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在矿区的人为水土流失、土地资源动态、岩土侵蚀规律、环境污染以及矿业废弃地植被的自然恢复与人工建植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在对矿业废弃地复垦研究中,植被多以牧草为主,草林结合,农经结合,研究区域生态恢复的示范工程和生态结构的优化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今后我国矿业开发后的环境保护和资源持续利用均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1 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方法1.1 植被的自然恢复矿业废弃地植被的自然恢复是很缓慢的,但在不能及时进行人工建植植被的矿业废弃地上,植被自然恢复仍有其现实意义。
试验表明,在人为裸地上植被自然恢复过程长达10~20年,条件差的地区20~30年也难以恢收稿日期:2003-03-18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资助项目(20010607)作者简介:卫智军,男,生于1957年,教授,博士。
主要从事草地资源管理学和草地生态学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
DOI:10.13870/ k i.st b cxb.2003.04.047复。
张树礼等人在准格尔煤田露天矿采挖区排土场,对植被自然侵入的速度、科属组成等进行了研究,并与附近的原始植被作了比较。
结果表明,在3年(1991~1994年)多的时间里有47种植物侵入排土场。
第一、二年植被侵入种数最多,占总数的94%,第三年仅有3种,占总数的6%。
与周围地区自然植被中298种植物相比,新群落的种数比例仅为16%。
与该地的原始植被相比较,新植被的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覆盖度小(<10%),种类单调,多年生植物种比重很低,是一个极不稳定的植物群落。
赤峰市元宝山区60年代露天煤矿开采分层剥离形成的排土场,上层土段土石混杂,地表坚实,乱石堆积,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只有0.65%。
经20余年的植被自然恢复,植被盖度仅为22%~25%,主要植物种有三芒草、东北鹤虱,糙隐子草和百里香等,产干草278~675kg /hm 2。
1990年进行围栏封育,3年后植被盖度提高15%,干草产量也提高到872~1363kg /hm 2,新增植物成份主要是胡枝子、白草、狗尾草及蒿属植物。
根据上述植被自然恢复情况,考虑植被自然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植被恢复过程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原则,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不应被动地等待植被的自然恢复,实行人工复垦是尽快恢复矿区生态,保护矿区环境,进行现代化矿业生产的重要一环。
1.2 基质改良(1)化学肥料。
矿业废弃地一般缺乏氮、磷、钾肥料,所以,三者配合使用一般能取得迅速而显著的效果。
在施用速效肥料时应采取少量多施的办法或选用长效肥料效果更好。
在p H 过高或过低,盐分或金属含量过高情况下,首先要进行土壤排毒,然后再施用化学肥料。
对于重金属含量过高的废弃地可施用碳酸钙或硫酸钙来减轻金属毒性。
对于铬酸盐冶炼厂的有毒废物,可利用硫酸亚铁作为还原剂来降低其毒性,同时也有降低pH 的辅助作用。
如果废弃地处于酸性条件,可施用石灰等碱性物质中和,当废弃物的酸性较高或产酸持久时,则应少量多次施入石灰。
硫磺、石膏和硫酸等则主要用于改善废弃物的碱性。
另外,EDTA 可使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络合物,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毒性。
(2)有机改良物。
利用有机改良物进行废弃地改良有重要意义,符合以废治废的原则,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且其改良效果优于化学肥料。
污水污泥、生活垃圾、泥炭及动物粪便都被广泛地用于矿业废弃地植被重建时的基质改良。
因为其富含养分且养分释放缓慢,可供植物长期利用。
所含的大量有机物质,可以螯合部分重金属离子,缓解其毒性,同时改善基质的物理结构,提高基质的持水保肥能力。
另外,作物秸秆也被用作废弃地的覆盖物,可以改善地表温度,维持湿度,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
秸秆还田能改善基质的物理结构,增加基质养分,促进养分转化。
(3)表土转换。
表土转换是在动工之前,先把表层30cm 及亚层30~60cm 的土壤剥离保存,以便工程结束后再把它放回原处,这样虽然植被已破坏,但土壤基本保持原样,土壤的营养条件及种子库基本保证了原有植物种迅速定居建植,无需更多的投入。
目前西欧大多数国家都要求凡露天开采的工程都采用这一技术。
我国海南的田独铁矿、云南昆阳磷矿都进行了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淋溶。
在种植植物前,对含酸、碱、盐分及金属含量过高的废弃地进行灌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废弃地的酸碱性、盐度和金属的毒性,有利于植物定居。
灌溉实际上是人为的淋溶过程。
Cressw ell 指出,南非金矿的尾矿砂堆在种植植物前,采用人工喷水淋溶酸性物质,最终获得了成功的植被。
一般经过淋溶,当废弃地的毒害作用被解除后,应用全价的化学肥料或有机肥料来增加土壤肥力,以使植物定居建植。
1.3 生物改良(1)植物选择。
在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植物的选择十分重要,要因时因地选择适宜的植物种,才能迅速定植,并具有长期的利用价值。
豆科牧草中的沙打旺、草木樨、紫花苜蓿、杂花苜蓿、小冠花、胡技子等植物被广泛用于矿业废弃地的植被人工恢复。
乔木中杨树、油松、杜松、云杉、侧柏、国槐等不仅可以改善废弃地状况,也是绿化、美化环境的主要树种。
(2)引入固氮生物。
利用生物固氮作用在重金属含量较低的废弃地进行土壤改良及植被重建显出很大的作用和潜力。
改良废弃地广泛引入的固氮植物有红三叶草、白三叶草、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洋槐(Robinia pseudoac alia )和相思(Acasia ric hii )等。
近年来,长喙田蓍(Sesbania rostrata )的茎瘤共生体系因其具有极高的固氮效益而备受关注。
对于具较高重金属毒性的废弃地,必须用相应的工程措施(如掺入一定比例的污水污泥等)以解除其毒性,保证植物结瘤固氮。
菌根能够有效地利用基质中的磷,而且不受尾矿中富含金属的毒害,所以将其接种于相应的共生树种,可以较好地适应废弃地的生境,这对尾矿上植物定居起着重要作用,达到一定的改良目的。
173第4期卫智军等:矿业废弃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3)金属耐性植物。
金属耐性植物是指能在较高的重金属毒性的基质中正常生长和繁殖的一类植物。
这类植物既能够耐受金属毒性,也能够适应干旱和极端贫瘠的基质条件,特别适用于稳定和改良矿业废弃地。
在一定管理条件和水肥条件下,耐性植物能在废弃地上很好地生长,随着耐性植物对基质的逐渐改善,其他野生植物也逐渐侵入,最终可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