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课件 第10讲 今音4

合集下载

胡安顺:音韵学教案(第10章)上古音的韵部

胡安顺:音韵学教案(第10章)上古音的韵部
古音于两反,后人混入三十八梗
4
四部: (真)真谆臻文殷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平声) 五部: (萧)萧宵肴豪尤半幽(平声)屋半沃半觉半药半铎半锡半(入声) 六部: (歌)歌戈麻半支半(平声) 七部: (阳)阳唐庚半(平声) 八部: (耕)庚半耕清青(平声) 九部: (蒸)蒸登(平声) 十部: (侵)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平声)缉合盍叶怗洽狎业乏(入声) 顾炎武的古音学说显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 但他的草创成就为古音研究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使他成为古音学的真正创始人. 二,江永的古韵分部 江永(1681—1762 年) 字慎修,清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精通三礼及算术乐律音韵之 学,为学注重考据,一生著述甚丰.音韵方面的著作有《音学辨微》《四声切韵表》《古韵 , , 标准》等书.在《古韵标准》中,江氏分古音为平声十三部,入声八部: 平声十三部: 一部(东) 二部(脂) 三部(鱼) 四部(真) 五部(元) 六部(宵) 七部(歌) 八部(阳) 九部(耕) 十部(蒸) 十一部(侯) 十二部(侵) 十三部(覃) 入声八部: 一部(屋) 二部(质) 三部(月) 四部(药) 五部(锡) 六部(职) 七部(缉) 八部(叶) 顾炎武只研究古音不研究今音,江永则古今兼顾,尤通等韵,故深明音理.他在《古韵 标准例言》中批评顾氏"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 ,意思是说,顾氏只知道根据《诗经》 等韵文考证出古韵当分为十部,而没有从音理上辨明为什么会分成这十部.因此,江氏的分 部就不但基于考古,同时注重审音.他所以比顾氏多出三部,就是考古兼审音的结果.他指 出真,元部的分别是因为前者"口弇而声细" ,后者"口侈而声大" ;宵,尤部的分别是因为 前者"口开而声大" ,后者"口弇而声细" ;侵,谈部的分别是因为前者"古音口弇呼之" . 他认为这些区别在《诗经》用韵中是截然不同的,只是顾氏考察未精,故将它们合为一部, 所谓"诗中用韵本截然不紊,读者自紊之耳. " 三,段玉裁的古韵分部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懋堂.清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曾师从戴震问学. 他从戴震处得知顾,江二人的分部不同后,便对《诗经》 ,群经中的入韵字进行系联,证以 《说文》谐声字,著成《六书音韵表》 ,定古韵为十七部: 一部(之) 二部(宵) 三部(尤) 四部(侯) 五部(鱼) 六部(蒸) 七部(侵) 八部(覃) 九部(东) 十部(阳) 十一部(耕) 十二部(真) 十三部(谆) 十四部(元) 十五部(脂) 十六部(支) 十七部(歌) 四,戴震的古韵分部 戴震(1723—1777) 字东原,号果溪,清安徽休宁人,乾隆三十八年奉诏参纂《四库 全书》 ,后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为乾嘉时期皖派考据大师.曾问学于江永,并 协助江氏编过《古韵标准》一书.一生著述甚丰,音韵学著作有《声韵考》《声类表》两部. , 他于 1773 年,1775 年先后两次对古韵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肯定了段玉裁的多数创见,同时 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最后定古韵为九类二十五部:

音韵学课件

音韵学课件

一字之中,自有平上去入。 一字而可以三声四声,若《易》爻之上下无常,而唯变所 适也。 《诗》三百篇中,亦往往用入声之字。其入与入为韵 者什之七,入与平上去为韵者什之三。以其什之七,而知无 人未尝无入声也,以其什之三,而知入声可转为三者也。 ——《音学五书· 音论》
顾炎武的这种看法,犯了以今律古的错误。 上古韵文中的韵脚字,其声调在中古看来不同,并 非意味着在上古也不相同,很可能在上古它们本来 就属于同一声调。
上古調類 中古調類
平 平
上 上

長入 去
短入 入
第七章 上古到隋唐语音系统的发展
第一节 上古到隋唐声母系统的发展 表现在四方面: 1、舌上音的产生 上古没有舌上音知彻澄,到了唐代它们才从 舌头音中分化出来。分化条件: (一四)端 答打多低嫡帝都堵笃 端< (二三)知 折卓知质置株竺
注音: 被注字和注音字 重文: 古字形和今字形 谐声字:被谐字和主谐字 两个不同方面的声母在上古是相同或接近的,如果在今音 (指中古音)中读音不同,就说明它们在两汉以后发生了分 化。如童(定母)撞(澄母),在上古它们或者都读作澄 母,或者都读作定母,意思是,其中一个声母在上古是不 存在的。
二、研究上古声母的几项重要结论 1、古无轻唇音。 清人钱大昕得出。指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声 母在上古不存在。这组音在上古读作“帮滂並明”。 此结论的证据有: (1)“非”古读作“帮” 《诗》:“东有甫(非)草。”《韩诗》作“圃(帮)草。” 《左传》:“及甫田之北竟。”《释文》:“甫,布(帮) 五反,本亦作圃(帮)”
5、谐声字。谐声字即形声字。 童——撞蹱 二、研究上古声母的方法 方法是:通过以上材料反映的事实证明中古的某些声母在上 古是否存在,然后从中古声母中去掉那些被证明在上古不 存在的声母,剩下的便是上古声母。 具体来说,以上五种材料每一种都包括两个不同的方面: 异文: 两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声训: 被释词与训释词

音韵学

音韵学
(1)从韵母第一个音素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分析,提出了“开口呼”、“合口呼”的概念。
(2)同时从韵头、韵腹两个角度对韵母进行分析,提出了“等”的概念。
(3)从韵母最后一个音素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分析,提出了“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3、音韵学对汉语声调的分析:四声,平仄,舒促。
(三)王力三十韵部表
(四)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
三、上古声调
1、古无四声说
2、四声一贯说
3、古无入声说
4、古有四声说
5、古无去声说
6、古有平、入两声,无上、去两声说
7、五声说
8、长去短去说
9、长入短入说
第四节 近古音系
一、《中原音韵》简介
鼻辅音韵母 前鼻音韵母 ɑn iɑn uɑn üɑn en in uen ün
后鼻音韵母 ɑng iɑng uɑng ong eng ing ueng iong
1、关于韵母的名称:“韵母”,“韵”,“韵类”,“韵部”,“韵目”,“韵摄”。
2、对于韵母的分析
《元和韵谱》、《钥匙歌诀》: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第三节 上古音系
一、上古声母
(一)上古声母的重要学说
问:这些上古声母的重要学说有哪些依据,是否可靠?
1、古无轻唇音
2、古无舌上音
3、娘日归泥
4、照二归精
5、“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
四、注音
1、直音
2、读若
3、譬况
4、反切
第二节 中古音系
一、《切韵》、《广韵》韵书简说
(一)什么是韵书
韵书是按照字音,将同韵汉字编排在一起供写作韵文者查检的工具书。

音韵学讲义

音韵学讲义

音韻學講義國際音標(修改至2005)輔音(肺氣流機制)© 2005 IPA 雙唇唇齒齒間齒齦齒齦後卷舌硬顎軟顎小舌咽聲門破裂音鼻音顫音輕拍音或閃音擦音邊擦音通音邊通音元音搭嘴内吸音濁内破裂音外擠氣音前央後雙唇音 雙唇音 例如在: 閉齒音 齒/齦音雙唇音(後)齦音 顎音齒/齦音 半閉顎齦音 軟顎音軟顎音齦邊音 小舌音齦擦音 半開其他符號 開清唇-軟顎擦音 齒齦-硬顎擦音 成對出現的符號,右邊的代表圓唇元音。

濁唇-軟顎通音 齒齦邊閃音 超音段音韻學講義 濁唇-硬顎通音 同時發 和 主重音清會厭擦音 次重音濁會厭擦音 必要時,塞擦音和雙重發音長會厭破裂音 可以用聯音符連寫兩個符號: ˑ半長 ˑ特短 e附加符號附加符號可以加在佔下格的音標上方,例如: 。

音節間頓清化氣聲齒音化ǀ 小(音步)組塊濁化嘎裂聲舌尖化‖ 大(語調)組塊送氣舌唇化 舌葉化連接(無分界)較圓 唇化鼻化音調和詞重音不太圓 顎化ⁿ 鼻除阻 ⁿ水平/層級曲拱前化 ˠ 軟顎化 ˠ ˠ 邊除阻或 ˥ 特高 ˇ 或 升後化 ˤ 咽化 ˤ ˤ 無(聞)除阻˦ 高 降央化 軟顎化或咽化˧ 中 高升中央化 提升 ( =濁齒齦擦音)˨低低升音節性 降低 ( =濁雙唇通音) ˩ 特低 升降非音節性 舌根前伸↓降階 ↗全升音性舌根後縮↑升階 ↘全降以上有几个術語跟傳統翻譯不同,請注意對照英語原文。

轉譯自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的國際音標表(本頁據國際語音協會網站/IPA/ipachart.html提供的.gif格式分表排定,可在此下載.fpt格式全表)普通話聲韻調配合表(言前轍/寒韻)p pʰm f t tʰn l ts tsʰs tʂtʂʂɻtɕtɕʰɕk kʰx Ǿ˥班攀顢翻單攤囡簪參三詹摻山干刊酣安an 盤蠻凡談難蘭咱蠶纏燃含板滿反膽毯赧懶攢慘傘展產閃染趕坎喊俺辦盼慢泛但歎難爛贊燦散站顫善幹看汗按˥邊篇掂天蔫尖千先煙ian 駢棉田年連前閑沿貶諞免點舔攆臉減淺顯眼變片面電掭念戀見欠線驗˥端湍鑽汆酸專穿栓關寬歡彎uan 團巒攢船還完短疃暖卵纂轉喘軟管款緩晚段彖亂賺竄算賺串涮冠換萬˥鵑圈軒冤yan 全懸元卷犬選遠倦勸絢院普通話聲韻調配合表(人辰轍/痕韻)p pʰm f t tʰn l ts tsʰs tʂtʂʂɻtɕtɕʰɕk kʰx Ǿ˥奔噴燜分參森真稱身跟恩ən 盆門墳岑臣神人哏痕本粉怎枕磣嬸忍艮肯很笨噴悶份扽嫩譖陣趁腎認亙恨摁˥賓拼拎今親新因in 貧民您林秦尋銀品敏凜緊寢引臏聘吝盡沁信印n十三轍:發花轍、梭波轍、乜斜轍、一七轍、姑蘇轍、懷來轍、灰堆轍、遙條轍、由求轍、言前轍、人辰轍、江陽轍、中東轍。

音韵学基本知识教育课件

音韵学基本知识教育课件

《韵镜》、沈括的《梦溪笔谈》、元人黄公绍 《古今韵会》、刘鉴《经史正音切韵指南》、清 人李元《音切谱》都将声母分为全清、次清、全 浊、次浊四类。 每类包括的声母如下: 全清:帮非端知精照见影 心审 次清:滂敷透彻清穿溪晓 全浊:并奉定澄从床群匣 邪禅 次浊:明微泥娘疑喻 来日
司马光的《切韵指掌图》无名氏的《四声等子》 分为五类,将全浊声母分为全浊和半清半浊, 半清半浊指浊擦音邪、禅。
的概念。 1、韵头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韵头共有i[i]、u[u]、ü[y]3 个。根据多数音韵学家的研究,单纯的韵头在中 古时期只有i、u两个,今天的ü[y]韵头在中古还没 有。 2、开口呼与合口呼
如: 都类:都丁多当得德东 古类:古公过各格兼姑佳乖 居类:居举九俱纪几规吉诡
需要指出的是,声类与声母不完全相同,一 个声类有时是一个声母,有时是一个声母的条件 变体。 具体情形将于第三章《广韵》的声类和声母中介 绍。
二、关于声母的分析 1、对声母发音部位的分析
在现代汉语中,从发音部位的角度将声母分为 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 音、舌面音和舌根音。
全浊,指的是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次浊,指的是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有的 书将浊擦音归入次浊)。 课堂练习: 1、按七音分类写出三十六字母 2、音韵学的全清、次清指什么。
第二节 音韵学对汉语韵母的分析
一、从韵母第一个音素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分析, 音韵学家提出了“韵头”和“开口呼”“合口呼”
五音、七音、九音对三十六字母的具体分法见 图1:
2、对声母发音方法的分析 音韵学对声母发音方法的研究可以分为两方面: (1)从形成阻碍的方式和气流状况的角度对声 母进行分析
最早从成阻方式和气流状况的角度对声母进行 研究的学者是明末清初的方以智。他在《通雅》

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
16
语言的共时平面有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因素的
积淀,并不是所有的音都是处于一个层面的,有的音
比较新,有的音比较古老,有的词是新词,有的词是
古语词,有些句式是新的,有些句式是古老的,所以
共时的语言平面是凹凸不平的。描写一个方言的共时
语音系统,实际上也是在做历史音韵学的工作,因为
一个方言内部的各种语音特征并不都是处在同一个层
语各个时期声、韵、调的状况,就得依靠音韵学的研
究。
.
12
学习音韵学可以使我们了解汉语语音的历史发展 变化状况。了解汉语语音过去的面貌,有助于我们认 识今天汉语方言分歧的现象。对汉语方言现象有一个 清晰的历史规律性的了解,是研究方言必不可少的方 面,没有音韵学的帮助,这种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各地方言演变的速度有快有慢,通过排比同一音 类的不同音值表现,就可以为方言语音的历史发展理 出一条线索。
汉语音韵学
.
1
本课程参考书目
• 丁声树、李荣1984《汉语音韵讲义》,上海教育出 版社。又载《方言》1981.4。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04《方言调查字表》, 商务印书馆。
•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 林焘、耿振生2004《音韵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 罗常培1962《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
被切字 ← 反切上字 + 反切下字
都[tu55] ← 当[t N] 孤[ku55] 切
又如:眷,居倦切;康,苦冈切;哀,乌开切。
根据这个原则,被切字跟反切上字必双声,跟反切
下字必叠韵。
.
23
唐代以前,人们使用反切时,多用“反”。如
“訇,呼弘反”(《玉篇》),当然也偶有用“切”

音韵学课件

音韵学课件

音韵学基础一、音韵学常识掌握国际音标的基本知识,如与拼音字母写法的区别、读音、语音特征等。

二、音韵学基本概念掌握、理解重要的概念。

三、中古音概说(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古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演变规律。

四、诗律(重点、难点)掌握律诗平仄的有关内容五、上古音概说(重点)重点掌握上古汉语的韵部系统和声母研究成果参考书目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80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1982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2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1981殷焕先《反切释要》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9殷焕先、董绍克《实用音韵学》齐鲁书社 1990一、音韵学常识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

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

传统音韵学一般分为四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北音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北音学是研究近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汉语语音发展史分期:分期时间代表音系上古音先秦两汉《诗经》音系中古音六朝到唐宋《切韵》音系近古音元明清《中原音韵》音系现代音“五四”以后普通话音系《国际音标》:见附表。

注意掌握:1、国际音标与拼音字母写法上的区别。

2、读音3、语音特征舌面元音舌位图:子夜歌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

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二、音韵学的基本概念(一)声方面的术语1、声纽:即声母。

又称音纽或纽。

大概古人以为声母是一个字音的枢纽,所以将它称作声纽。

2、字母:声母的代表字。

音韵学课件

音韵学课件

• “缔结”’的“缔”一字,过去有di和ti两读, • di的读音符合语音的历史演变规律。
• “缔”在《广韵》里属于去声齐韵。齐韵中 的“缔”字有很多同音字,如“弟、第、递、 逮、棣”等,既然它的同音字读di,它也应 该“dì”,这是符合一般规律的。 “机械”的“械”字,xì è、jì è,方言gàì ,在 某些方言中,现在的字典中采取了xì è。 古反切“械”为胡介切,古为“匣”母字, 匣母字在今音齐撮两呼的前面都已变为x了, 所以“械”字当读为xì è。将“械”读成jiè或 gài可能是受偏旁“戒”的影响。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第一章思考练习
• 1、什么是音韵学? • 2、什么是语音学? • 3、什么是今音学? • 4、什么是古音学? • 5、音韵学有那些功用?
第二章、音韵学对汉语 声母的分析
• • • • •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关于声母的名称 第三节、对于声母的分析 第四节、《广韵》声母及声类 第五节、古今声母的演变
章太炎:
3 、音韵学与语音学
语音学
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 理基础。 语音学是对人类的发音进行客 观的描写,着重分析人类语音 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讲述 发音器官的作用,分析各种语 音的构成。正是由于这个缘故, 所以语音学又可以称为普通语 音学。它的作用在于训练人们 发音、听音、辨音和记音的基 本技能。而利用科学实验的方 法进行分析研究的语音学,叫 实验语音学。
梅县
j、q、x 普通话
• 原来普通话的j、q、x来自于古音的两个声母系统,一是g、k、 h,一是z、c、s当他们和开口呼和合口呼相拼时还是g、k、h, z、c、s,当他们和齐齿呼和撮口呼时就变成了j、q、x。
四、音韵学是建立汉 语史的前提

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然后从鼻腔缓缓流出。例如“卖马”、“埋没”。
f [f]唇齿、清、擦音。 发音时上齿靠近下唇,中间留一条缝隙,
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 气流通过喉头,但不振动声带,气流经过口腔, 从唇齿的缝隙间摩擦而出。例如“风范”、 “分发”。
z [ts]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背,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
d [t]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但不振动声带,到达口腔,然后舌尖突然离开上齿龈,气流爆出而发 音。例如“大胆”、“歹毒”。
t [t ]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发音的情形与d[t]相同,只是爆破发音时气流较强。例如“贪图”、“推托”。 n [n]舌尖中、浊、鼻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下垂,打开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然后从鼻腔缓缓流出。例如“哪能”、“难弄”。 l [l]舌尖中、浊、边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到达口腔,从舌头的两边流出。例如“劳累”、“罗列”。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汉语的语音单位
汉语的语音单位主要有:
(一) 音素。音素是按照音质的不同划分出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
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与音高、音长和音强没有关系。它又是最
小的单位,不能再加分析。
(二) 音节。音节是说话时自然发出、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
音片断。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三) 声母、韵母、声调。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如果音节开头
3、卷舌单元音韵母
发一个单元音,舌尖同时上卷的是卷 舌元音。由卷舌单元音充当韵母,一般 不同其他的声母相拼,而单独组成一个 音节。普通话中只有一个卷舌元音韵母 er,发音时舌头位于舌面央中不圆唇元 音[ ]的位置,同时舌尖翘起,带有卷舌色 彩。

音韵学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音韵学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五、音韵学是训沽学的工具
《吕氏春秋· 重言》
•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桓公怪 之。日:“与仲父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其 故何也?”管仲日:“国必有圣人也。”……少 顷,东郭牙至。管仲日:“此必是已。”乃令宾 者延之而上,分级而立。管子日:“子邪?言伐 莒者。”对日:“然。”管仲日:“我不言伐莒, 子何故言伐莒?”对日:“臣闻君子善谋,小人 善意。臣窃意之也。”管仲日:“我不言伐莒, 子何以意之?”对日:“臣闻君子有三色。艴然 充盈,手足矜者,兵革之色也。日者臣望君之在 台上也,艴然充盈,手足矜者,此兵革之色也。 君呿而不唫,所言者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者 莒也。 • 《荀子· 非十二子》:“敛然圣王之文章具 • 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
汉语方言学是研究汉语各地方性口语的一门科学。要对方言进行深人 的研究,牵涉到方言的历史,因为方言就是历史上某一阶段的官话即 普通话在某一地区的保留。 幕--北京[mù]
梅县
j、q、x 普通话
• 原来普通话的j、q、x来自于古音的两个声母系统,一是g、k、 h,一是z、c、s当他们和开口呼和合口呼相拼时还是g、k、h, z、c、s,当他们和齐齿呼和撮口呼时就变成了j、q、x。
Title
Title
Title Title Title
Title
Title
术条件。
反切的文献出处
唐· 陆德明“然 “是应动时 古人音书(即 “孙叔言 已有反语, 为字注音)止 (孙炎)创 为誉况之说 则记于汉末 《尔雅音 (即直音法), 也。” 义》,是汉 孙炎始为反语, 末人独知反 魏朝以降渐 繁。” 语。” · 音辞篇》《经典释文 《颜氏家训 · 条例》《国故论衡· 音理篇》
我国最早一部韵书 是三国魏人李登的 《声类》。其次晋 吕静《韵集》。但 这两部书已失传, 现存最早一部韵书, 隋代陆法言的《切 韵》:把同音字编 在一起,按四声分 韵排列,供作诗押 韵选字用的.

音韵学课件

音韵学课件

第一讲音韵学·绪论一导语/引言语言=语音+语汇+语法中国传统语言学= 文字+ 音韵+ 训诂音韵学,质言之,即中国传统语音学章太炎《国语学草创·序》有言:音以表言,言以达意,舍声音而为语言文字者,天下无有。

二什么是音韵学(一)音、韵→音韵《说文解字·音部》:音,声也。

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宫商角徵羽,声;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

从言含一。

凡音之属皆从音。

於今切。

《说文解字·音部》新附字:韻,和也。

从音員声。

…古用均。

音+韵→音韵两字连言,词汇化,指称中国古代语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事情。

(二)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又称声韵学,是研究汉字的历史读音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古代汉语的音节结构、语音系统及其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1、音韵学的发展①古代典籍中对汉字读音的描摹:▪急言、缓言、急气、缓气、长言、▪短言、闭口、横口▪声同、声近、读若、读如②汉末至魏晋时期,反切的创制和音韵蜂出局面的形成:▪三国魏人李登的《声类》▪晋吕静的《韵集》,沈约的《四声谱》③汉魏六朝时期“音义”类著作的勃兴④中古音的代表韵书——《切韵》,《唐韵》,《大宋重修广韵》(36字母/等韵学的兴起)⑤反映近代口语语音系统的韵书——周德清的《中原音韵》⑥汉语古音学的历史发展——陈第的《毛诗古音考》(“叶音”说兴衰的历史轨迹:魏晋六朝的“协韵”——唐人继之——朱熹的“叶音”说)2、传统音韵学与现代音韵学▪传统音韵学主要有三个分支,即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

▪汉语的现代音韵学,是在继承传统音韵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建立起来的。

三、本课程内容的具体分布汉语音韵学的基本范畴及其概念•汉字的字音和汉语的音韵结构+国际音标IPA •反切•有关声母方面的概念•有关韵母方面的概念•有关声调方面的概念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系•《切韵》的产生、发展及其性质•《广韵》的版本和编排体例•展示《广韵》音系的等韵图•《广韵》的声韵系统•中古音系与现代普通话读音的比较•《广韵》反切的今音变读上古音研究概略•“协韵”说与上古音研究的开端•上古音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上古的语音系统•上古音知识的运用《广韵》以后的韵书与近代音研究•后出《广韵》系韵书与平水韵、词韵•《中原音韵》音系与反映近代音的韵书+ 近体诗格律四、音韵学之功用(见《音韵学概论》概括为六点。

音韵学常识教案精品PPT课件

音韵学常识教案精品PPT课件
这首诗今天看起来很不押韵,事实上在中古
时期也是押韵的。“者”、“下”二字在平水韵 中同属上声“马”韵。
白居易的五律《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其中“一”、“接”、“别”三字在普通话 中分别读作阴平和阳平,在中古都是入声字, 属仄声。如果按照今音将此三字作平声对待, 就会误以为“一枯荣”、“接荒城”都是三平 调,“满别”与“萋萋”没有作到平仄交替。
析韵书反切,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形成一门学科, 称为等韵学。如《韵镜》、《七音略》等)
近古音时期—元明清,元·周德清《中原音
韵》为代表。
现代音时期—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语音系统。
4、傳統音韻學的分类:
分為三個部分,即今音學、古音學和等韻學。
今音學是研究中古時期(隋唐時代)漢語聲、韻、
調系統的一門學問;
传统学问。与训诂学关系密切的学科有音韵学、 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文献学等,其中音 韵学与训诂学的关系最为重要,是训诂学的得 力工具。
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帮助我们解 读古代文献;如通假字、破读、同源词等。
4、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 中国古代诗歌很讲究节奏和押韵,富于音乐
感。特别是唐代的格律诗,为了极尽诗句乐感的 抑扬顿挫、曲折变化之妙,有意将平上去入四声 分成平仄两类,规定了严格的交替格律。因此, 如果没有一定的音韵学修养,对古代诗歌就无法 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欣赏,学习不好,更谈不 上研究。如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研究音韵学,可以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 更加规范;异读词审音:缔(di 、ti)二音,《广 韵》属霁韵,与‘弟’同,故读(di); 械(xie、gai)二音,《广韵》胡介切,属匣母, 齐齿呼,应读细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正是根 据古今音变规律进行审读的。

古代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古代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七、反切
• 反切也称反语、反言、反音、反纽,或单称反、
• •
• 《切韵》成书于隋仁寿元年(公元
601年),其编写体例、审韵原则 由当时著名的音韵学家颜之推、 萧该等八人所定,由陆法言执笔。 • 该书编写的目的有二:一是为研究 音韵的人提供一本正音字典,一是 为诗人提供一本检韵的韵书。
• 根据前一目的,需要讨论语音的古今南
北异同, 本着从严从细的原则将具有细微 差别的韵全部区分开来,即陆法言在《序》 中所说的“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 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捃选 精切,除削疏缓”。因此全书分韵有 193个之多。
• 戴震《声韵考· 卷一》:“微有韵书,先有
反切。韵书产生之前,反切散见于经传, 论韵者博考以成其书,反切在前,韵书在 后也。” • 反切是韵书的基础,无反切即无韵书。 • 出现最早的韵书是公元3世纪魏国李登著的 《声类》,其后,有晋朝吕静的《韵 集》。
• (3)南北朝时期四声说的创建是韵书产生的
• 1955年姜亮夫将自己在国外摹录的27种
唐五代韵书及附录6种编成《瀛涯敦煌韵 辑》出版。 • 1983年,周祖谟将自己从1945年即开始收 集、编辑的30种韵书题为《唐五代韵书 集存》,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书中有详 细考释和校记。
五、韵及相关概念
• 1、韵 • 韵这个概念的内涵比较复杂,常见的义
• 反切不仅有注音的作用,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
还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统一读音的作用。读书音寄 存于反切,反切又起了统一读书音的作用。 反切出现在先,韵书随后出现。
• 在音韵学史上,反切的出现非常重要,
它促成了韵书的产生。
• 韵书正是总结了前代的反切,每组同
音字都是用反切注音的。而反切则是 韵书的精华,是今天考察韵书反映的 语音系统的珍贵资料。

音韵学的概念简介课件

音韵学的概念简介课件

韵和韵母不同 ①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三部 分,而韵只指韵腹和韵尾。因此, 对没有韵头的韵母来说,一个韵就 是一个韵母。 ②现代汉语的韵母不论声调,而中 古则是把韵腹、韵尾和声调都相同 的字归入同一韵部的,声调不同, 算作不同的韵。
声调和平仄
现代汉语有四个调类,称为四声:阴平、 阳平、上声、去声。 古代的四声为平、上、去、入。
音韵学的概念简介
声纽
发音部位 普通话唇音(双唇音、唇齿音)、舌尖 中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根音、 舌面音。 五音指: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 音。后来又增加了半舌音、半齿音, 形成了七音。
发音方法
清浊两类。 清辅音是指发音是声带不颤动,又叫做 不带音的声母;浊辅音是指发音时声 带颤动而发出的音,又叫做带音的声 母。古人称为“浊”或“全浊”。 清音分为全清、次清;与辅音的送气不 送气有关。全清指不送气、不带音的 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次清就是送气、 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
平仄就是利用汉语声调高扬拐降长短舒 促的特点,造成回环往复顿挫的节奏 美。诗词平仄的“平”指的就是声调 中的平声,“仄”指声调中的上声、 去声、入声。
古代汉语的注音方式
1、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注音。 如《康熙字典》中“尨,音茫”, “屯,音盹”。 2、譬况法 ,用一个读音相似的字来给 另外一个字注音,中间以“读 若”“读如”连接,构成“甲读若乙” 的形式。 字音相若并不等同,往往只能反映 近似的音,不准确 。

全浊声母的消失
中古10各全浊声母字: 唇音 重唇並、轻唇奉 齿音 齿头从、邪 正齿床、禅 舌音 舌头定 舌上澄 牙音群 喉音匣 消失的声母,跟声调有很大关系,平声归 入相应送气音,仄声归入不送气音。
韵母、韵
韵母通常由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 韵尾(尾音)三个部分组成。 现代汉语的韵尾有三类:第一,开韵尾;第二, 元音韵尾;第三,鼻音韵尾,以辅音n、ng 为韵尾。 押韵的要求是韵腹和韵尾相同,所以最容易构 拟古代韵母的韵腹、韵尾 。韵书的韵除了 韵腹、韵尾相同,声调还要一致。

音韵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音韵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古书的读音
❖ 一、古书读音原那么 ❖ 二、古音通假 ❖ 三、破读 ❖ 四、特读 ❖ 国名:燕、龟兹、大宛、月氏、康居 ❖ 族名:吐谷浑、 荤粥、先零、吐藩、 ❖ 地名:东阿、冤句、阿房宫、阳夏、铅山、番禺 ❖ 人名:傅说、莫邪、伍员、曹大家 ❖ 姓氏:乐、仇、任、种、|解、万俟、尉迟
近代音
❖ 近代音是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元代周德清的 <中原音韵>音系为代表。<中原音韵>分19个韵 部,21个声母,46个韵母.
❖ 中古到近代汉语声母系统有很大变化:其一 全浊声母清化;其二,轻唇音从重唇音中分化出 来;其三,知、庄、章三组合并未一组;其四, 影、以、云合并归为一格零声母。
❖ 韵母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个韵部,46 个韵母:一是入声韵消逝,并入阴声韵;二是韵 母大幅归并。
❖ 3、读假设、读如 ❖ 4、反切 :东,德红切。 ❖ 三、根本概念 ❖ 1、声母三十六字母.doc ❖ 2、字母 ❖ 3、韵母 ❖ 4、韵摄 ❖ 5、韵部
古今语音的异同
❖ 6、韵 ❖ 7、韵目 ❖ 8、韵类 ❖ 9、阴声韵 ❖ 10、阳声韵 ❖ 11、入声韵 ❖ 五、古今腔调的变化 ❖ 1、平分阴阳 ❖ 2、浊上变去 ❖ 3、入派四声

中古音
❖ 中古音是指六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以< 切韵>为代表。中古音是研讨汉语语音史 的根底。<切韵>在唐宋两代经过多次修订, 书名也有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北宋陈彭 年等修订而成的<广韵>。<广韵>与<切韵> 在分韵上略有差别,但是音系根本上是一 样的,由于切韵本来曾经看不到了,所以 如今研讨中古音实践上主要根据的是<广 韵>。三十六字母.doc

一音韵基础知识课件

一音韵基础知识课件
七音:就是在五音的基础上,分立出半舌音、
半齿音两类。
清 浊:传统音韵学依据声带颤动与否对声母进
行的分类。不颤动者为清音,反之为浊音。 全清音:不送气、声带不振动 次清音: 送气、声带不振动 全浊音: 声带振动强烈 次浊音: 声带振动不强烈
学习交流PPT
14
五音、七音
唇音
【五音】
舌音
音韵学家 依据发音部位 划分的声母类 别。包括 —
学习交流PPT
11
• 3.聲類:對同類反切上字的稱呼。
• 古人創製反切,同一個聲母使用了多個反切上字, 後人根據反切上字研究當時有多少聲母,用一定 的方法將那些代表同一聲母的反切上字歸納在一 起,總共看有多少類,其中每一類就叫做一個聲 類。
• 例如“多、德、丁、都、當、冬”這組反切上字 就是同一聲類,名爲“都”類,此類代表的聲母 是[t]。
2
音韻學的基本概念
• 一、和聲母有關的概念
• (一)字母、声、纽、声纽、音纽、聲類
• 1.字母:簡稱“母”。古代沒有象拼音字母這樣的標 音工具,對於聲母的表示,人們採用的方法是用 漢字去代替,被選漢字就叫“字母”。一個字母自身 的聲母就是該字母代表的聲母。
• 創製字母的人傳說是唐末一個叫守溫的和尚,他 翻譯佛經時受到梵文字母“悉曇”的啓發,而對當時 漢字的聲母進行了歸納。
音韵基础知识
学习交流PPT
1
一、基本内容
• 语音(今)——音韵/声韵(古)
• 音韵学/声韵学——研究语音的学问
• 传统语言学:(1)音韵学

(2)文字学

(3)训诂学
• 汉语音韵学——就是研究汉语各历史时期的语音 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
• 语音系统:A、声母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广韵》声类研究 (5)
今考《广韵》,一字两音者,互 注切语。其同一音之两切语,上二 字声必同类,如一东:冻,德红切, 又都贡切;一送:冻,多贡切。 “都贡”、“多贡”同一音,则 “都、多”二字实同一类也。今与 切语上字不系联而实同类者,据此 以定之。
(一)《广韵》声类研究 (6)
陈澧的“反切系联法”,可以说是精密而又科 学的。他用这一方法归纳出的《广韵》中的 反切上字是四十类,我们取《切韵考》中四 十类的第一个字为代表,次序按传统的三十 六字母重新排列,这四十类是“博、普、蒲、 莫,方、芳、符、武,都、他、徒、奴,陟、 丑、直、女、如、力,子、七、昨、苏、徐, 侧、初、士、所,之、昌、食、式、时,古、 苦、渠、五,许、胡、於、于、以”。这些 反切上字的类别,即被视为《广韵》的“声 类”。
第十讲、传统今音学的高级阶段
我们把等韵图对《广韵》的研究作为今音 学的初级阶段,把清代学者对《广韵》中声类、 韵类 的考订作为今音学的高级阶段。
第十讲、传统今音学的高级阶段
与《切韵》系韵书相配合的等韵图 是对《切韵》音系的初步研究,随 着等韵图的发展变化,明清时期的 等韵图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与《切韵》 音系的距离越来越大,就不再是对 《切韵》音系的研究,而是对明清 语音的研究了。源自(一)《广韵》声类研究 (2)
同用者,如:冬,都宗切,当,都郎切,同 用“都”字也; 互用者,如:当,都郎切,都,当孤切, “都、当”二字互用也; 递用者,如:冬,都宗切,都,当孤切, “冬”字用“都”字,“都”字用“当”字 也。 今据此系联之,为切语上字四十类,编而为 表,直列之.。
(一)《广韵》声类研究 (3)
(一)《广韵》声类研究 (11)
曾运乾提出了审音法,认为隋唐反切用字洪音切洪 音,细音切细音,根据这个原则,他在1927年写了 《切韵五声五十一纽考》。 陆志韦(1939)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写了《证广 韵五十一声类》。 黄淬伯《〈切韵〉音系的本质特征》(收入《唐代 关中方言音系》)所附《〈切韵〉声母表》中也是 五十一类. 五十一类和四十七类相比,是把四十七类中的子类 分为作、子两类,七类分为仓、七两类,昨类分为 昨、疾两类,苏类分为苏、息两类。
有人作过尝试,如果严格按照正例,就会有许多本该 系联而不能系联的情况;如果放宽标准,把一些变例 计算在内,就会有许多不该系联却又系联起来的情况, 最少时可以系联出二十四类,而最多时又可以有五十 多类。
(一)《广韵》声类研究 (9)
陈澧之后,继续考求《广韵》声类 的学者首先是钱玄同和黄侃,钱氏 著有《文字学音篇》,黄氏有《音 略》,他们的结论是四十一类,这 是把陈澧的四十类中的 “莫”类分 为“莫、武”两类的结果。黄氏晚 年采用了五十一类说。
路。
传统今音学的高级阶段
《广韵》声类研究 《广韵》韵类研究
(一)《广韵》声类研究 (1)
陈澧的《切韵考·序》阐述了“反切系联法” 原则和具体操作规程。 他用“反切系联法”考求《切韵》声类的做 法是: 切语之法,以二字为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 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定其 清浊,下字定其平、上、去、入。……切语 上字与所切之字为双声,则切语上字同用者、 互用者、递用者,声必同类也。
第十讲、传统今音学的高级阶段
但明清时期,学者们并没有停止对《切韵》 音系的探讨。清代陈澧的《切韵考》把对 《切韵》音系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陈澧(1810——1882)字兰甫,号东塾,广东 番禺人。他于道光二十二年写成《切韵考》六卷 和《切韵考外篇》三卷,主要是想通过《广韵》 考出陆法言《切韵》的本来面目。他说:“《切
(一)《广韵》声类研究 (10)
白涤洲(1931)《广韵声纽韵类之统计》运 用了统计方法,通过统计反切上字在各等韵 中的出现频率,来观察它们分类的趋势,根 据这一点来决定分合。他考求出的《广韵》 声类是四十七类。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也得出 了同样的结论。
四十七类和陈澧的四十类不同是:古类分为 古、居两类,苦类分为苦、去两类,五类分 为五、鱼两类,於类分为乌、於两类,许类 分为呼、许两类,力类分为卢、力两类。
陈澧还总结了两条补充条例,一是用于 判定反切上字不同类的:
《广韵》同音之字不分两切语,此必 陆氏旧例也。其两切语下字同类者,则 上字必不同类。如:红,户公切,烘, 呼东切,“公、东”韵同类,则“户”、 “呼”声不同类。今分析切语上字不同 类者,据此定之也。
(一)《广韵》声类研究 (4)
另一条是在不能用“同用、递用、互用” 等方法的时候,判定反切上字同类的办法: 切语上字既系联为同类矣,然有实同类而 不能系联者,以其切语上字两两互用故也。 如:多、得、都、当四字,声本同类。 多,得何切,得,多则切;都,当孤切, 当,都郎切。多与得、都与当两两互用, 遂不能四字系联矣。
(一)《广韵》声类研究 (8)
后来的学者使用“反切系联法”考求《广韵》的声类, 得出的往往与陈澧的四十类不相同,这并不是“反切 系联法”的问题,而是《广韵》中反切材料的问题。 由于《广韵》所反映的并不是单一的音系,其中的反 切材料既有对前代韵书的继承,也有编纂者的创造, 这些因素决定了《广韵》反切材料的复杂性。这种复 杂性影响了“反切系联法”的准确运用。
韵》虽亡,而存于《广韵》。” (《切韵 考·序》)
传统今音学的高级阶段
在《切韵考》中,陈 1、《切韵考》书影1 澧发明了“反切系 2、 《切韵考》书影2 联法”,并用这一 3、 《切韵考》书影3 方法来考求《切韵》 4、 《切韵考》书影4 的声类和韵类。为 5、《切韵》声类研究 人们利用反切材料 6、 《切韵》韵类研究 研究某一音系的声 类和韵类开辟了道
(一)《广韵》声类研究 (7)
但“声类”和声母并不是等同的概念,反切上 字的四十类中,究竟包含多少个声母,还是 一个不容易确定的问题。
因为反切上字的类别虽然反映声母的情况,但 切语的制定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和韵母拼 合以及等次方面的原因,不同的声类可能是 同一个声母,所以“声类”的归纳,只是为 研究《广韵》的声母提供了重要而必要的参 考,并不能揭示《广韵》的声母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