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肌理的发展及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肌理的发展及保护

建筑学122 杨镜

城市的肌理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是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长期浸润和积淀形成的,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相依相存,与人的休养生息有机相伴,是一部活的城市历史,印记着岁月的沧海桑田。城市是否具有魅力,对居民是否具有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关键取决于城市肌理的细腻与丰富程度。肌理是涵养城市文化底蕴、保持地区个性、焕发内在活力的重要依据,也是控制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手段。肌理的形态可以是历史遗留的片断,也可以是建成不久的建筑群落,只要其空间形制与内容能对引领整个地段的风格有着影响,这种布局就可以称之为肌理。而城市肌理则是对这一特性的理性概括。“肌”,是物质的表皮;“理”,是物质表皮的纹理。城市肌理不仅是建筑与景观视觉的关键因素,也是其构造城市组织形态的体现。城市肌理反映在建筑密度上,可以理解为城市的图底关系;反映在空间尺度上,可以理解为各种要素组成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肌理的形成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结果,其本身可以体现城市的历史、人文以及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同感,是特定时期内的社会价值倾向的反映。在长久的历史冲刷下,很多城市肌理能完整地保留下来,最关键的就是活跃在空间肌理下隐含着的人文情结,院落、里弄、胡同等传统城市肌理可以像年轮一样成为时间的印记。从空间的街巷和建筑排布的肌理中可以看到历史的琢磨,从新与旧空间交织的街区肌理对比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纵深与时空的张力。因此对城市肌理的研究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个城市。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其尚存的文化内涵如何延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在相当程度上需要借助规划者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涵养来识别、整合、复兴城市街区中的微观空间构造。把空间设计转化为肌理延续,从城市肌理的角度而非从建筑形式本身来塑造空间形象,这是在建设过程中须不遗余力去发掘的,也为在城市空间创造中提供一个新的着眼点。

对一个城市的理解,最直接的就是去亲身感受这个城市的空间形态,而城市肌理则是对这一特性的理性概括,因此对城市肌理的研究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个城市。一方面,城市肌理的形成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结果,因此城市肌理可以体现城市的历史、人文以及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特定时期内的社会价值倾向,包括意识形态的导向和对商业利益的追逐。

巴黎起源于罗马帝国时期,是在罗马营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公元888年成为法兰西封建国家的首都。巴黎发展至今经过多次扩建与改建。中世纪的巴黎以巴黎圣母院所在的城岛为中心。绝对君权时期,路易十四对巴黎中世纪城区的改造,主要内容有卢佛宫改

造、凡尔赛宫改扩建以及一些城市广场建设。

帝国时期,豪斯曼的巴黎改建将中世纪形成的城市结构解体。豪斯曼建设许多宽阔的林荫道和放射形的广场,其中爱丽舍大道连接了卢佛宫、协和广场和凯旋门,成为巴黎的城市轴线。1889年巴黎国际博览会建造的埃菲尔铁塔改变了巴黎的城市轮廓线,成为巴黎的标志。战后至今,巴黎在古城保护和新区建设之中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景观。

巴黎的道路结构以豪斯曼改建的道路为主体,除了爱丽舍大道构成的城市轴线和一些局部的放射形道路,总体上没有规律。城市的高度布局明确,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埃菲尔铁塔和拉·德方斯的高层建筑群是城市的制高点;其他一些重要建筑如巴黎圣母院、残废军人院等等作为中等高度:最低的是高度控制得比较好的普通建筑,大多为五至七层。塞纳河蛇形穿城而过,是巴黎城市肌理中的活跃要素。如前文关于城市肌理的类型的讨论,巴黎在分区级尺度,有一些几何型城市肌理,主要由几何线型的道路与连续的界面、统一的建筑高度构成。从18世纪开始对建筑高度作出规定至今,巴黎在建筑高度问题上一直采取审慎的态度。而且建筑轮廓线的控制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形成了典型的巴黎建筑形式:在建筑檐口线以上有一至二层的退缩。

然而目前中国很多城市对旧城采取推倒重建式改造,不注重城市固有的文化和规模,城市发展与旧城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扩大。由此引发了旧城可意向元素的缺失、文化延续的断层、城市空间秩序的紊乱、旧城活力的丧失、人们归属感的降低等问题。这些事实也告诉我们:城市原有的肌理正在遭受无情的破坏,城市特色和人性化场所也在慢慢消失。如何保证新的建设延续旧城的文脉、活力和多样化,旧城的更新改造在保证现有的特色下适应现代人生活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