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文字体大小:大中小
读书笔记:关于民族学(第一部分)(2008-01-12 18:42:55)转载
标签:文化分类:读书笔记
民族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由Ethnos(族体、民族)和Logos(科学)两字组成,是以民族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在民族学理论发展的过程中,有以下一些理论影响较大:
1.文化进化论
这是民族学最早产生的理论,它是在18世纪欧美社会思想家的社会进化思想及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下产生的,也可以说是与民族学同时产生的。其思想来源主要有维柯、孟德斯鸠、孔多塞、拉菲托、享利·霍姆、罗伯逊、亚当·弗格森、拉马克、达尔文等。
文化进化论主要通过全世界各民族古代和现代文化的比较,按时间发展顺序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认为所有人类文化都要经历一个从蒙昧到野蛮再到文明的进化阶段,这种发展阶段的共同性是由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决定的。
文化进化论的代表人物有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它最早提出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被达尔文认为是自己的思想先驱。斯宾塞的理论主要认为,和一切生物都在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的原则下从简单形式发展到较复杂形式一样,人类社会的各种社会文化,也是由简单到复杂地发展,虽然发展快慢有别,但必须经过一定的阶段,不能逾越。
另一位大师级人物泰勒是从古巴访问后开始进入民族学研究领域,文化发展的三阶段论就是他提出来的,他还反驳了“文化退化论”,并最早提倡在研究中使用统计的方法。
摩尔根也是个好玩的人物,他是一名美国的开业律师,1846年为易洛魁人塞讷卡部落辩护成功,击败了用欺骗手段剥夺印第安人土地的奥格登地产公司,赢得了当地印第安人的好感,被正式接纳入族并成为鹰氏族的养子。此后摩尔根可以很轻松地进入印第安部族进行研究,先后写出《易洛魁联盟》、《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美国海狸其及活动》等。但他最著名的应属《古代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本书极感兴趣,马曾做为详细的读书笔记,并专门为此写过文章,马恩的许多理论也与这本书有关。
早期的另一代表人物是弗雷泽,许多人知道他是因为大名鼎鼎的著作《金枝》,这部著作对原始宗教、巫术、仪式以及原始人的心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2.文化传播论
文化传播论反对进化,他们认为每一种文化现象都是在某个地点产生的,一旦产生之后,便开始向各个地方传播。各民族的文化并不都是自己创造的,而是从世界上传播着的各种文化中借用了某些东西。在一定区域内,若干文化特质构成一定的文化圈。播化论先驱人物是拉采尔,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格雷布纳和奥地利天主教神甫施密特,英国的里弗斯、史密斯和佩里。
格雷布纳在民族学博物馆任职,他一生都是在博物馆的展品和书堆里度过,没有做过实地工作。他认为民族学的主题就是研究文化现象的传播和借用,他根据各种史料把文化分成各个圈子,并描述用以区分各个文化圈的文化特质,并提出了“形”的标准和“量”的标准。
施密特继承了格雷布纳的理论并进一步发展,又提出了两个标准:“连续标准”和“亲缘关系程度标准”。同时他还强调文化圈的进化发展阶段。但他多数理论最后都是为了证明原始一神论是正确的。这个人曾经在1935年两次到访中国讲学。
里弗斯原是心理学家,在参加了托雷斯海峡的人类学考察队后,才转向民族学,曾对印度南部的托达人和美拉尼西亚人进行过实地调查。史密斯是解剖学家、体质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他对埃及的安葬仪式和木乃伊制作艺术非常感兴趣,并为之倾倒,提出埃及是世界文明中心的学说。佩里是史密斯的弟子,他进一步泛化了埃及中心说。
3.历史特殊论
历史特殊论以实证主义为期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不做原则性的理论概括,主张对具体的文化现象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认为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独特历史,因此,必须在每个民族的特点中来研究每个民族。其代表人物是博厄斯。
博厄斯出身犹太家庭,曾学习物理学和地理学,早年为了解爱斯基摩人的地理知识和迁徙模式等地理学问题,而参加美洲马巴芬克岛实地考察,从而转向人类学研究。
博厄斯首先在反对上述两大流派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历史特殊论,并提出“文化区”(与文化圈类似)和“年代—区域”概念,他主张种族平等,并无优劣之分,反对当时美国政府的干涉、侵害别国和民族的政策,他认为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权用自己的一套标准和逻辑去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化。
在民族学研究中,博厄斯注意到语言问题,并促使结构语言学派的形成。
在体质人类学上,博厄斯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了遗传与环境对人类体质的影响。
博厄斯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学生们将在之后的民族学研究中大放异彩,统领各个民族学派。其中就有我们所熟知的本尼迪克物和米德。
4.文化功能论
文化功能论认为,人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把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来考察,弄清楚这个有机统一体中各组成部分对整体所做的贡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代表人物是马凌诺斯基和克利夫-布朗。
马凌诺斯基是物理学和数学博士,在读到弗雷泽的《金枝》之后,决定要学习和研究民族学和文化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加了赴新几内亚和西北美拉尼亚的蒙特远途考察队。考察途中因其奥地利身份而被扣留,但允许做研究工作,所以在特罗布里恩德群岛进行两年的实地调查工作之后,写成了传世名著《西太平洋的探险队》。其后他还著有《野蛮社会的犯罪和习俗》、《蒙昧人的性生活》、《巫术、科学与宗教》、《原始心理的神话》、《文化的科学理论》等。
马凌诺斯基反对前述各个流派,认为他们大多是未经验证的猜测和假设,所以都是不可靠的,他认为最重的问题是要弄清楚文化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功能关系。随后就文化的功能问题,他做过许多精彩的阐释。
马氏功能理论的基础是需求理论,他认为人类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第二性的、派生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满足需要的手段,文化在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创造了新的需要,这就是文化最大的创造力与人类进步的关键。
布朗早年学习心理学和道德科学,后跟随里弗斯学习人类学,曾到安达曼岛和澳大利亚进行实地调查,也曾来中国讲学。著作有《安达曼岛人》、《澳洲诸部落的社会组织》、《文化的历史解释和功能解释》、《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社会人类学方法》等。
布朗认为早期的民族学家们着眼于文化现象的起源问题上,而忽视了文化真正要研究的是其发展规律。在研究文化功能的时候,他同马凌诺斯基的不同在于,他还强调社会的结构,所以他的理论也被人称作是结构功能论。
在研究方法上,马凌诺斯基强调实地调查,被发展了实地调查的工具和原则,布朗则主张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比如实验法和比较法来研究社会文化。
5.心理人类学
心理人类学是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下产生的,该理论学派认为:文化塑造了各民族的“基本人格”,而基本人格又决定了这个民族文化的命运,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正是由于基本人格的差异造成的。所以要改变文化发展方向,就要首先从儿童教育入手来改变基本人格。
弗洛伊德这个精神分析的创始者,他的许多论著其实已经超出了个人领域,比如《梦的解析》和《图腾与禁忌》等,早已经超越精神病学的范围,而介入了解释文化现象以及民族学的领域。之后很多民族学家都主张使用精神分析法来进行人类学研究,美国曾有大批民族学者着重印第安人的心理研究和收集他们的自传及个体行为资料。
卡纳迪是精神病理学家,许多民族学家都要把得到的人类学资料送给他进行分析的加工。林顿是博厄斯的接班人,掌管哥大的人类学系。他们在许多领域进行合作,共同提出了“基本人格”的概念。他们认为一个人在童年早期经历的事情,会对其人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一代的心理是在与上一代同样的因素下形成的,因而也产生了同样的基本人格,这样一代一代往下传承,文化也就代代相传。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所以也就有了不同的文化形式和基本人格。要改变一个民族的文化,就要改变他们对儿童的教育方式,从而可以相应地改变这个民族的基本人格,最终达到改变整个民族文化,包括整个社会制度和宗教制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