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法如何适应国际海洋法新发展
制定我国海洋基本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制定我国海洋基本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https://img.taocdn.com/s3/m/664676e15ef7ba0d4a733be6.png)
制定我国海洋基本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但随着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确立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无论是在传统的海上航行、飞越等方面,还是在新兴的海洋划界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各国对海洋的利用不断加深,海洋斗争也日益激烈。
海洋国家特别是海洋大国在此背景下,不断出台有关海洋的政策并使之法律化,甚至与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相配套,以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旨在指出我国在海洋政策、立法和执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制定我国海洋基本法的法律依据和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定位以及立法目的、原则和内容等,探讨制定我国海洋基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我国现行海洋政策及其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海洋,强调发展海洋事业,以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991年1月在首次召开的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通过的《九十年代中国海洋政策和工作纲要》提出了中国海洋工作在90年代的基本指导思想,重点围绕10个方面提出了保障90年代中国海洋事业顺利发展的宏观指导意见。
该文件是指导中国上世纪90年代海洋工作的重要文件,贯彻实施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国海洋事业的巨大发展。
1993年3月制定的《海洋技术政策》旨在通过国家引导海洋科技队伍形成整体力量,重点发展海洋探测和海洋开发适用技术,有选择地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并形成一批相应的产业,使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在本世纪末逐步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以满足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需要。
199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的《全国海洋开发规划》为促进中国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海洋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制定了科学的海洋开发规划,以实现对全国海洋开发进行指导和调控。
1996年3月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海洋资源调查,开发海洋产业,保护海洋环境”。
法律知识:国际海洋法的适用与实践
![法律知识:国际海洋法的适用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a9afc9d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b.png)
法律知识:国际海洋法的适用与实践国际海洋法是规范各国在海洋领域行为的国际法律体系,主要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相关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律原则。
国际海洋法旨在确保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环境。
本文将从国际海洋法的适用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国际海洋法的适用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权威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国际海洋法的核心文件,它确立了各国在海洋领域的权利和义务,并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了法律基础。
公约的规定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必须得到各国的遵守和执行。
2.国际海洋法的实施主体国际海洋法的实施主体包括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海洋科研机构等。
各国政府在本国领土和管辖海域内负有维护海洋法秩序和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海洋法委员会、国际海洋组织等则负责协调各国在海洋领域的合作和协商,海洋科研机构则致力于对海洋资源和环境进行研究和监测。
3.国际海洋法的适用范围国际海洋法的适用范围涵盖了整个海洋空间,包括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高海洋等不同海域。
同时,国际海洋法也适用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海洋灾害的应对等方面。
二、国际海洋法的实践1.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国际海洋法为各国提供了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法律框架。
各国需要遵守公约规定,通过合法渔业、油气勘探开发、海底矿产资源开采等方式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海洋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国际海洋法强调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原则,各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同时,国际海洋法还规定了海洋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和责任追究机制,为应对海洋环境灾害提供了法律保障。
3.海洋争端的解决与合作国际海洋法为各国处理海洋争端和加强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础。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海洋争端解决的程序和原则,各国可以通过协商、调停、仲裁等方式解决海洋领土、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等方面的争端。
中国海商法修改
![中国海商法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3422835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3.png)
中国海商法修改
中国海商法的修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到的方面:
1. 适应新形势:随着国际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海商法的一些规定可能已经过时或不适应新的形势。
因此,需要修改相关规定,以适应新的贸易和航运实践。
2. 完善法律制度:海商法的一些规定可能存在缺陷或不明确之处,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法律制度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3. 促进海上安全:海商法的一些规定可能不足以保障海上安全,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促进海上安全。
4. 保护海洋环境:海商法的一些规定可能不利于保护海洋环境,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海商法的修改需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进行修改和完善。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影响,以确保修改后的海商法能够与国际接轨,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
浅谈我国海洋法律体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海洋法律体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53d2e300912a21614792962.png)
浅谈我国海洋法律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建议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法治制度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从以往的海洋战争迅速转移到海洋主权的维护开发与发展上来。
海洋主权完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港口管理等方面的法律应运而生,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从大的国际背景下,在当今轰轰轰烈烈的“蓝色圈地运动中”我国的海洋法律体系仍显被动与不足。
为此,本文简单梳理了我国法律体系的发展与成就,并在此基础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理解与建议。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叶,随着“海洋宪章”《联合国海洋公约》的出台各国开启了轰轰轰烈烈的“蓝色圈地运动”并争相制定与颁布了一系列的海洋法律与政策。
特别是新世纪后出现的海洋争端与海洋环境的污染治理等问题极大的催化了海洋法律的出台。
在此背景下,我国也加快了海洋立法的步伐,先后出台了近三百部相关法律政策,涵盖了海洋权益保护、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
构建了我国海洋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也在海洋治理与维护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在这里,我想从我国海洋法律政策的特点、内容和相应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尽可能的来说明其现状。
一、我国海洋法律政策的特点1.1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1971年10月,新中国在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就加入了联合国海底委员会,并积极参与了《联合国海洋公约》起草与审议工作;92年根据《公约》内容我国制定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96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海洋公约》;9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力求在领海、经济区与大陆架方面与各成员国之间保持权利标准相一致原则,从而更好地维护海洋主权。
另外,我国积极加强与国际法庭的联系,积极研究国际法庭相关案例与法条,倡导国际海域划线规则,力求诉诸国际化手段解决争议。
1.2海洋管理手段逐渐具体完备不难发现,我国管理海洋的手段越来越综合全面,从建国初期的简单的军事化,防御性管理逐步演进到如今的国际化贸易、渔业捕捞等的进出口经济管理;环境的防治管理;生物研究等科学化管理。
我国海洋执法如何适应国际海洋法的发展势态
![我国海洋执法如何适应国际海洋法的发展势态](https://img.taocdn.com/s3/m/c736af126bd97f192279e94c.png)
公 约 及 其 生效 亦 将 对 我 国 在 坚持 改 革 开 放 的格 局 中 ,进 一 步 完善 海 洋 权 法 规体 系 产 生 广 泛 而深 远 的影 响 。② 随 着 《 合 国海 洋 法 公 约 》 联 的产 生 , 际 海 洋 法 律 秩 序 的 国 确 立 和 我 国 海 洋法 律 体 系 的 基 本建 立 ,我 国海 上 执 法 和 维 护 海 洋 权 益 的 工作 出现 了新 的形 势 .海 上 执法 和维 护 海 洋 权 益 任 务 日益 繁 重 . 上执 法 也 面 临 着 新 的挑 战 海
一
三 、 善 我 国 海 洋 执 法 体 制 完
海 洋 执 法 是 海 洋 管 理 和 维 护 海 洋 权 益 的 一个 重要 手段 . 海 上 执 法力 量 是 现 代海 洋管 理 的 一个 重要 工 具 。许 多 沿海 国 家, 在海 上 执 法 力量 建 设 和 执 法方 面都 有 很 好 的经 验 . 得我 值 们 借 鉴 。《 合 国海 洋法 公 约 》 布 以 来 , 世 界 已有 5 联 颁 全 O多个 海 洋 国 家 相继 成 立 了 海 岸警 卫 队 . 立 海 岸 警 卫 队 . 合 海上 建 整 执 法 行 动成 为海 上 综 合 执法 的主 流趋 势 。 我 国 应整 合 现 行 海 上执 法 力 量 .借鉴 目前 世 界 上 大 多数 发 达 沿 海 国 家所 采 用 的 集 中管 理 的海 洋 执 法体 制 ,特 别 是美 国海 岸 警 卫 队 的形 式 .整合 现 有 的除 军 队 以外 的各 行 业 海上 执 法 力 量 , 立 一 支 多 功 能 、 军 事 、 方 位 和 集 中 统一 指 挥 建 准 全 的海 洋 执 法 队伍 我 国 必须 走 出一 条 有 自身特 色 的 海 上 武装 执 法 力量 建 设 的 新 途 径 , 支 队伍 应 该 具 备 以 下特 点 : 一 , 这 第 是 国家 集 中 统一 领 导 的 海 上执 法 队伍 ; 二 , 有 统 一 编 制 和 第 是 财 政 捷 款 的 正 规 化海 上 力量 : 三 , 准 军 事性 质 的海 上 警备 第 是 队伍 , 使 用 时可 减 少 顾 忌 : 四 , 本 国 海 军 可 靠 的 预 备力 在 第 是
法律知识:国际海洋法的适用与实践
![法律知识:国际海洋法的适用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ccb0a7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3.png)
法律知识:国际海洋法的适用与实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海洋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国际海洋法作为一种国际法规则,对于海洋合作、海洋开发、海洋保护和海上安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国际海洋法的适用、实践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从而更好地了解国际海洋法的意义和作用。
一、国际海洋法的适用1.国际海洋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以来,国际海洋法的主要规律和原则被广泛采纳和遵守。
国际海洋法的基本概念包括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南极洲等。
其核心原则包括国家主权、合理利用、保护环境和合作共赢等。
这些原则的实践和适用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2.国际海洋法的适用范围国际海洋法主要适用于海洋地理空间、海洋资源管理、航运安全、环境管理和海洋科研等方面。
其中,海洋地理空间包括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南极洲等;海洋资源管理包括渔业、能源和矿产等;航运安全包括海上事故处理和海上安全防卫等;环境管理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等;海洋科研包括海洋观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
这些领域的适用和实践需要依据国际海洋法做出规范和指引。
3.国际海洋法的适用和规范国际海洋法在实践中的适用和规范,涉及到海洋资源管理、环保、国家安全、领土争端和海盗等多个领域。
其规范主要包括国际公约、国际条约、国际标准、国际惯例和国际法院裁决等。
这些规范的适用和实践也需要不断探讨和完善。
二、国际海洋法的实践1.国际海洋法对于海洋资源管理的作用海洋资源是海洋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财富之一,而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又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国际海洋法不仅规范了各国在海洋领域的行为,还保障了所有国家在海洋资源管理中的公平和合理。
海洋资源的开发必须遵守国际海洋法规,进行资源合理利用,就能够创造出长远可持续的利益。
2.国际海洋法在海洋安保方面的作用海洋的安全是海洋发展的保障,国际海洋法在安保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中国新的海洋法
![中国新的海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c986d7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9.png)
中国新的海洋法中国新的海洋法: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重要法律随着中国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海洋法的制定和完善也越来越重视。
今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正式实施,这是一部针对中国海洋事业全面展开的法律,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促进海洋经济和生态发展的重要法律。
一、海洋权益保障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海域和众多海洋资源的国家,海洋权益的保障是国家的重要利益。
新海洋法中明确规定了中国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划界范围和权利,以及作为世界海洋大国应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这些规定不仅加强了对中国海洋领土的合法性维护,也为中国在海洋事业中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最为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之一,保护海洋环境是人类应尽的责任。
新海洋法加大了海洋环境保护力度,具体提出了对于在中国海域内的污染物和偷捕捞行为的处罚,加强了对于海洋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证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三、促进海洋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和海洋科技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新海洋法为对于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产提供了法律基础,为中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保障。
一方面,新海洋法中针对海洋资源开发设立了严格的准入门槛和环境保护标准,更好地保护了海洋环境和资源;另一方面,它也鼓励海洋科技的持续创新,推动海洋互利合作,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总之,中国新海洋法站在了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对于维护国家海洋领土主权和权益、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海洋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前我国海洋安全形势
![当前我国海洋安全形势](https://img.taocdn.com/s3/m/ae6e02f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3.png)
等途径寻求和平解决。
其他海域争端
03
在黄海、东海等海域也存在一些争议问题,需要与相关国家加
强沟通和协商。
海上通道安全保障问题探讨
重要海上通道安全
保障我国海上能源、贸易等重要通道的安全畅通,对于国家经济 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海上恐怖主义与海盗活动
加强国际合作,打击海上恐怖主义和海盗活动,维护海上安全秩序 。
跨国合作与地区稳定性评估
跨国海洋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在海洋领 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 性海洋问题。
地区海洋安全机制
建立健全地区海洋安全合 作机制,提高地区海洋安 全治理水平。
海洋法与国际规则
遵守国际海洋法和相关规 则,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 国际海洋秩序。
03
国内外因素对我国海洋安 全影响
国际法规变化及应对策略
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依赖
海洋资源利用
海洋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海洋矿 产、海水利用等。
海洋经济贡献
海洋经济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海洋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 支柱产业之一。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维护海 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积极开展海洋领域的民间交流活 动,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
04
应对策略与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执法能力
建立健全海洋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和完善涉海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职责和权利,为海洋治理提 供有力法律保障。
加强海洋执法队伍建设
提高海洋执法队伍素质和能力,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涉海 违法行为。
海洋安全范围
国际海洋法与国内海洋权益保护领土主权与国际合作的法律机制
![国际海洋法与国内海洋权益保护领土主权与国际合作的法律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884f527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5.png)
国际海洋法与国内海洋权益保护领土主权与国际合作的法律机制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领域之一,也是国际社会关注和争夺的焦点。
国际海洋法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分支,旨在规范国家在海洋领域的行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
在海洋事务中,国内海洋权益的保护以及领土主权的维护是每个国家的重要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际合作在国内海洋权益保护和领土主权维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国际海洋法与国内海洋权益保护、领土主权维护以及国际合作之间的法律机制。
一、国际海洋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海洋法建立了一系列的基本原则,使各国在海洋事务中能够依法行事,共同维护海洋秩序和和平。
其中,平等主权、合理开发和保护环境是国际海洋法的核心要求。
平等主权要求各国在海洋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争端。
合理开发要求各国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时,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保护环境要求各国采取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海洋污染。
二、国内海洋权益保护的法律机制国内海洋权益保护涉及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领域。
我国通过立法、行政管理和法律手段,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法律机制,确保国内海洋权益得到保护。
首先,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明确规定了领海的范围和管理权。
其次,我国设立了海洋行政机构,负责管理和保护国内海洋权益。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海洋执法力量,通过巡航、巡逻等方式维护海洋秩序和权益。
同时,我国还在国际社会积极宣传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促使其他国家尊重和遵守国际海洋法。
三、领土主权的法律机制领土主权是每个国家的核心利益,海洋领土主权更是各国争夺的焦点之一。
国际海洋法确立了领土主权的基本原则,即“领土的领域和领土中的该国享有绝对权力和管辖权”。
各国通过多种手段来行使和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
例如,通过划定领海基线的方法来确立领土主权范围;通过巡逻和巡航来监督和维护领土主权;通过谈判、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领土争端。
海洋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拓展
![海洋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拓展](https://img.taocdn.com/s3/m/e929235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5.png)
海洋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拓展随着全球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要,海洋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学分支学科,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
本文将从海洋法学的概念、特点、内容、应用等方面,探讨其在法学体系中的拓展。
一、海洋法学的概念和特点海洋法学是研究海洋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以海洋法律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海洋法律的产生、发展、本质和规律,以及海洋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海洋法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综合性:海洋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海洋学、环境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
2.实践性:海洋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解决现实中的海洋法律问题,为国家和企业的海洋活动提供法律保障。
3.国际性:海洋是一个全球性的资源,海洋法也是一项国际性的法律制度。
因此,海洋法学的研究需要考虑到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
二、海洋法学的内容海洋法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海洋法律制度:包括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国内海洋法律制度,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海洋法律关系。
2.海洋环境保护法:包括海洋污染防治法、海洋生态保护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法等。
3.海洋资源权益法:包括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法、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法等。
4.涉海争议解决法:包括海上划界争议解决法、海上资源开发争议解决法等。
三、海洋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拓展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重要,海洋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
具体来说,海洋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拓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了法学体系:传统的法学体系主要关注陆地上的法律问题,而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法学的发展丰富了法学体系的内容,使得法学更加全面和系统。
2.促进了国际合作:海洋是一个全球性的资源,海洋法也是一项国际性的法律制度。
因此,海洋法学的发发展促进了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解决国际间的海洋争端和矛盾。
3.推动了经济发展: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各国对海洋法律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海洋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海洋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db8eff5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b.png)
海洋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随着全球海洋资源的逐渐耗竭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不断恶化,保护海洋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促进和监管海洋生态保护工作,各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海洋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国际海洋法国际海洋法是国际社会关于海洋事务的最高权威规范,它倡导各国共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
国际海洋法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文件确立了海洋权益和责任的原则,明确了各国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的义务和行为准则。
二、海洋环境保护法与政策为了促进海洋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各国纷纷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这些法规主要包括限制废弃物排放、禁止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内容。
同时,政府还通过实行海洋环保税、建立环境保护基金等经济手段来促进海洋环境保护。
三、渔业管理法律法规与政策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是海洋生态保护的关键。
各国通过制订渔业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限制渔业开发的规模和方式,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政府还加强对渔业活动的监督和管理,打击非法捕捞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
四、海洋保护区体系建设为了划定海洋保护区范围、保护特定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各国纷纷建立了海洋保护区体系,并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和政策。
海洋保护区的建立有助于保护珊瑚礁、海草床等特殊生态区域,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五、跨国合作与国际合约海洋生态保护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
许多国家签署了海洋环境合作协议和公约,加强相关信息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海洋生态保护事业的发展。
此外,一些国际性组织和跨国机构也发挥着重要的协调和监督作用,推动各国采取行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海洋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保护体系。
从国际海洋法到各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再到渔业管理和海洋保护区的设立,这些措施都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政策导向。
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 全文
![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 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15e362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2.png)
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全文随着中国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海洋法治建设也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
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旨在总结中国海洋法治建设的现状和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推动中国海洋法治的进一步发展。
一、海洋法治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中国作为一个拥有辽阔海域的国家,海洋领域的法治建设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洋法治建设可以为我国海洋事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推动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维护海洋安全和稳定。
二、海洋法治建设的现状和进展中国海洋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和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为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次,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法律体系的建设,加入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公约,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法庭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了国家海洋权益。
再次,中国加强了海洋执法力度,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海洋执法队伍,加强了海洋执法力量和手段的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中国海洋法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海洋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需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
其次,海洋执法力量和手段仍然相对薄弱,需要加强海洋执法力量的建设,提高执法效能。
再次,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治化。
四、推动海洋法治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海洋法治的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
首先,加强对海洋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及时跟进国际海洋法的发展,并制定符合国情和海洋事业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
其次,加强海洋执法力量和手段的建设,提高执法效能,加强海洋执法力量的专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再次,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治化,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预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国际海洋法》 讲义
![《国际海洋法》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3a51d06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4.png)
《国际海洋法》讲义一、国际海洋法的概念与发展国际海洋法是有关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和在各种海域中从事航行、资源开发和利用、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活动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称。
国际海洋法的发展有着漫长的历史。
在古代,海洋被视为“共有之物”,各国对海洋的利用较为自由和无序。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对海洋的争夺和利用逐渐加剧。
1609 年,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发表了《海洋自由论》,主张海洋自由原则,即海洋对于所有国家都是开放和自由的。
这一观点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也引发了各国之间的争议。
进入 19 世纪,一些国家开始主张对领海的主权。
20 世纪以来,国际海洋法得到了快速发展。
1958 年,第一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领海及毗连区公约》《公海公约》《捕鱼及养护公海生物资源公约》和《大陆架公约》。
1982 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是国际海洋法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该公约确立了现代国际海洋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制度。
二、国际海洋法的主要内容(一)内水内水是指一国领海基线以内的一切水域,包括港口、海湾、河口等。
内水与国家的陆地领土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完全处于国家主权的管辖之下。
(二)领海领海是沿海国主权管辖下与其海岸或内水相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海域。
领海的宽度,各国规定不一。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宽度不得超过 12 海里。
沿海国对领海享有主权,但应允许外国船舶无害通过。
(三)毗连区毗连区是在领海以外而又毗连领海的一个区域,沿海国在毗连区内可行使必要的管制权,以防止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反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
(四)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其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 200 海里。
在专属经济区内,沿海国享有以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对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的管辖权。
法律知识:国际海洋法的适用与实践
![法律知识:国际海洋法的适用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6e5d99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c.png)
法律知识:国际海洋法的适用与实践国际海洋法是指规范国际海洋活动的法律原则和规则,涉及到国际海洋的划界、利用、保护和治理等方面。
国际海洋法的适用与实践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涉及到国际法、国家利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国际海洋法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和实践情况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国际海洋法的基本原则1.主权平等原则根据国际法基本原则,海洋国家在其管辖海域内享有主权和权利。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每个沿海国有主权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此外还有大陆架和公海。
沿海国拥有在其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内开展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义务。
2.合作利用原则国际海洋法强调海洋的共同利用,包括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等。
海洋国家应该共同合作,共同利用海洋资源和开发海洋经济。
此外,国际社会也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科学研究等工作。
3.保护海洋环境原则国际海洋法要求各国合作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避免海洋污染和过度捕捞等行为。
此外,国际社会也积极推动海洋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国际合作和法律制度等手段实现海洋环境的保护。
二、国际海洋法的适用范围国际海洋法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海洋领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领海和专属经济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为沿海国领土的一部分,领海内的主权和管辖取决于沿海国的国内法。
专属经济区是指沿海国在领海外的200海里范围内拥有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等。
2.大陆架和大洲坡根据国际海洋法的原则,沿海国的大陆架延伸到大洲坡,大陆架和大洲坡上的自然资源属于沿海国的主权管辖范围。
同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还规定了大陆架和大洲坡的划界原则和程序。
3.公海和国际水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公海和国际水域的法律地位和管理原则,国际社会对公海和国际水域的利用和保护都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和规范。
4.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国际海洋法也涉及到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包括海洋环境治理、污染防治、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和原则。
我国海洋法治与国际海洋新公约之接轨
![我国海洋法治与国际海洋新公约之接轨](https://img.taocdn.com/s3/m/eea952c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5.png)
我国海洋法治与国际海洋新公约之接轨27检察风云 PROSECUTORIAL VIEW2024年第3期道当前国际海洋立法理念已经是保护优先了。
转变立法理念不仅有利于我国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公海资源,也有利于我国在新一轮的公海势力划分过程中充分保护本国利益,并提出中国方案。
具体来说,中国在构建国内海洋法律体系时,应充分运用国际立法机遇表达自身的理念、诉求与立场,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海洋法律体系接轨。
因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立场与方案,与BBNJ协定理念高度吻合。
此外,中国还要加强对海洋生物资源的立法保护,维护国家间的海洋资源公平分享和发展潜力。
其次,我国海洋法律制度的宏观理念偏向保守性立法。
如:在国际交叉海域如何解决争端,如何公平合理分配海洋区域权益、如何与外国友好协作等方面在中国海洋法律制度中基本上还属于空白;而BBNJ协定主要依据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公平原则以及公正和公平分享惠益等国际法原则制定,这些国际法原则是合作的、共益的。
因此,中国可以考虑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前提下,促进本国海洋法律制度与BBNJ协定接轨。
具体来说,中国要重视国家间的合作,加强合作性、共益性的海洋立法;中国要促进海洋利益攸关国之间的沟通互信,建设国际交叉区域的合作共益法律制度;中国要积极化解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上的权利争端;中国还要不断扩展海洋区域战略空间,开创国际共赢发展的法律新路径。
我国与BBNJ协定接轨的具体落点我国海洋法律制度与BBNJ协定接轨的具体落点如下——第一,我国深海采矿法与BBNJ协定的接轨。
中国关于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遗传资源的勘探、开发和保护,主要体现在中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中。
BBNJ协定谈判期间,各国一直围绕着海洋遗传资源的勘探、开发、使用、分配等内容产生争议;但中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颁布于BBNJ协定通过之前,无法与BBNJ协定的最新规定接轨,亟待完善。
国际法与海洋权益
![国际法与海洋权益](https://img.taocdn.com/s3/m/83a4250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6.png)
国际法与海洋权益海洋资源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位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拥有辽阔的海洋领土和海洋权益。
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过程中,国际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今,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崛起,海洋成为了一个热点领域,国际法对于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意义更加突出。
一、国际法国际法是指国际社会规范国与国关系和国际组织的行为的一整套法律标准和法规。
在海洋领域中,国际法是统治着各国在天然资源开发、边境管辖、海上交通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展的基础。
海洋法既是各国共同遵守的法律规则,也是各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相互协调、合作、共同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工具。
目前,国际法主要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而全球海洋法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经济海区和边界划定。
二、海洋权益我国的海洋权益包括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国际海域。
其中,领海是指沿海国家在其领土范围以外的海域向着海岸线一侧的海域的主权范围;毗连区是指相邻海域与主权内陆的相接处;专属经济区是指该国沿海200海里海域内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大陆架是指该国海洋领土的延伸部分,包括大陆边缘以外的大陆架和海山;国际海域则是指任何国家不主张主权、不属于任何国家的海域。
由于中国海洋权益面积很大,因此要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障合法权益,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三、国际法对海洋权益的影响国际法对海洋权益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 行动标准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各国通过协商和谈判保障海洋权益,行使管辖和控制海上活动的权力。
在海洋领域中,国际法规定了各国的行动标准和规则,并通过协商和制定国际条约和协定,以确保各国在海洋资源开发、边界管辖等方面权益的平等和公正。
2. 争端解决机制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由于各国在领土主权、边界划定、自然资源开发等方面存在分歧,因此争端解决成为国际法的关键机制之一。
各国通过争端解决方式维护其权益,加强相互间的协作,以避免海上冲突对各方的影响。
海洋法的演进与发展
![海洋法的演进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f43a3b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d.png)
海洋法的演进与发展海洋,是地球表面上覆盖最大的一部分。
而海洋法则是国际社会为了维护各国在海洋领土和资源的权益以及促进海洋环境保护而制定的共同规则体系。
从人类几千年前开始就有利用海洋资源的历史,到现代国家间的海洋争端和环境问题,海洋法的演进与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需求紧密相连。
一、国际海洋法的起初阶段国际海洋法的演进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航海时代。
当时,各国为了争夺海上贸易利益而频繁发生争端,为了避免冲突,一些欧洲国家首次达成了一些海洋相关问题上的协定。
例如,1648年签定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就规定了关于海战战俘、私掠以及封锁等方面的规范。
随着科技进步和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对海洋法的需求日益增长。
于是,在20世纪初,国际社会开始通过一系列国际会议来讨论和制定有关海洋法的国际准则。
其中最重要的会议是举行于1930年的海牙国际法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海牙公约。
这些公约囊括了海战的规则、海洋信号、灯塔建设等方面的规定。
尽管这些公约对国际海洋法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始终还是缺乏统一和完整性。
二、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公约的制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为了维护和平与发展,争端解决以及环保等问题,需要制定一个一揽子的、综合性的国际海洋法规则。
于是,1960年联合国开始了海洋法的立法工作。
1973年至1982年期间,联合国组织了四届国际海洋法大会,最终于1982年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这个公约规定了世界上大部分海域的划界原则、领土权益、经济利益、海洋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原则和规则。
它被认为是国际海洋法的宪法,被194个国家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签署和批准。
该公约在国际海洋法的立法中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它不仅创造了国际海洋法的体系,还为各国提供了解决争议的途径。
例如,根据公约,各国可以通过国际法庭、仲裁或特别仲裁来解决海洋争端。
三、国际海洋法的新发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署是海洋法的重要里程碑,但它并不是国际海洋法发展的终点。
我国海洋立法的发展
![我国海洋立法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4b5387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9.png)
我国海洋立法的发展
我国海洋立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政府开始制定海洋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立法也不断完善和发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署和批准。
这标志着我国加入了国际海洋法体系,同时我国也开始着手制定和修改相关海洋法律法规,以适应国内外发展变化。
在制定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我国海洋立法着重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次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主权;第三是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这些方面的考虑,使得我国海洋立法更加完善和细致。
目前,我国海洋立法已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海岛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港口法》、《海洋渔业法》等。
同时,我国还在研究制定更多的海洋法律法规,以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和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海洋立法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 1 -。
法律适用于海洋开发与保护
![法律适用于海洋开发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9c64de7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6.png)
法律适用于海洋开发与保护海洋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物种和能源。
人类长期以来依赖海洋为生,但也面临着海洋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法律的适用成为了海洋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手段。
一、法律的角色与意义法律在海洋开发与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法律可以对海洋开发进行规范。
通过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各国可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明确海洋开发的条件、要求和限制,制定合理的政策来引导和管理海洋开发活动。
其次,法律还可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法律可以对污染排放、渔业捕捞等行为进行限制和监管,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此外,法律还可以协调各国间的利益冲突,维护海洋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利用。
因此,法律在海洋开发与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际海洋法的发展国际海洋法是指规范各国在海洋领域范围内的权利和义务的一系列国际法规。
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由海洋阶段。
处于这个阶段时,国际社会并没有明确的海洋法规范,每个国家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利益进行海洋开发。
第二阶段是国家管辖海洋阶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与国之间利益冲突的增加,各国开始主张自己对特定海域的管辖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社会于1982年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明确了各国的海洋权益和海洋划界原则。
第三阶段是共同开发海洋阶段。
在这个阶段,国际社会迈向了共同开发海洋资源的方向,通过合作和协商,实现了海洋资源的共享与开发。
三、国内海洋法的完善国内海洋法是指各国内部对海洋开发与保护制定的法律规范。
随着国内海洋事务的不断增多和海洋开发与保护的需求,各国也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比如,我国于201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进一步加强对海洋环境污染的防治和管理;同时,通过《渔业法》、《海岛保护法》等法律,对渔业开发和岛屿保护进行了规范。
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国的海洋开发与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我国海洋法如何适应国际海洋法新发展
摘要:国际海洋法在近几十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和国际海洋法取得的发展相比,我国的海洋法发展相对滞后,并且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尽管我国政府也已经越来越重视海洋权益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但就现状而言仍有不少亟待完善之处。
本文旨在就我国如何更好应对海洋法的新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提出笔者的管见。
关键词:海洋法海洋权益综合管理
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订以来,近几十年中,国际海洋法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形成了许多新的国际海洋法法律文件。
”这些法律文件从整体上反映了海洋法发展的几个新的趋势--经济市场化、生态和资源化、专业化和技术化” [1] 。
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也对海洋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进一步重视,”海洋的综合保护和综合管理也成为了新近海洋开发研究的新潮流。
” [2]
与这些新的要求相比,我国海洋事业的现状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加强与完善,以更好应对海洋法新发展的挑战:
一、加强海洋法制的建设
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海洋法体系,但仍然很不完善,这将很不利于我国适应新世纪的国际海洋事务发展。
首先,要加强我国关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立法。
我国
现行的海洋立法更多的行政性和政治性的立法,主要涉及对海洋的管理和保护,但很少涉及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经济性特征不足,这显然不符合国际海洋立法的资源化和经济市场化的趋势。
[3]同时,在有限的资源立法中也出现了不平衡,即对传统资源如渔业和石油等规定较全面,但对新资源如新型矿产、海洋能源等的法律规制十分缺乏,甚至是空白。
[4] 再次,立法在资源保护方面缺乏生态性体现,例如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仍以污染防治为主,对资源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涉及依然较少,对生物资源多样性的体现更是十分微弱。
[5]
因此,我国应迅速调整国内立法,加强针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立法,将立法理念从政治性、行政性转到经济性上来,使法律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起到应有的重要作用;要加强法律的与时俱进,一方面,对已有法律法规,如有关渔业和水下遗产保护的立法要积极调整,以应对新公约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增加对如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钴结壳等新型资源和对生物资源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的立法,以弥补法律的缺失,使这些新型领域也能有法可依。
其次,要加强海洋立法的协调性和综合性。
我国的海洋立法太过分散,各领域都有单独的法律法规加以调整,而这些制度的制定机关错综复杂,又有各自的部门利益所在,于是形成了很难理顺的”条块结构”。
这种结构容易导致”各扫门前雪”的情形,使各部门立法之间联系甚少,甚至相互孤立矛盾。
而海洋事务中的各方面都是密切联系的,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这样无序的法律结构会成为我
国海洋事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要适应国际海洋法的新发展,就要求有更高层次的综合性立法出台,以统一和协调我国的海洋立法,避免在实践的适用中出现混乱,同时也更有利于我国法律与国际立法的协调。
二、加强对海洋的综合管理
国家的管理是对海洋事业建设的引导和保障,是海洋事业建设的基本。
加强海洋事务的综合管理也是国际海洋法发展的新潮流,有关公约的制定也正在酝酿之中。
对于我国,建立海洋综合管理制度也是形势所需。
21世纪是全面实施海洋开发的时代,我国的海洋事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海洋管理的国际性强、涉外问题多而复杂;海洋事务范围广泛,涉及事务多,海洋资源又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各种海上活动相互影响和制约,亟需总体控制和统一协调等等。
但是,如同我国的海洋立法一般,我国的海洋管理体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最突出的莫过于长期以来的海洋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带来的单一开发、顾此失彼、重叠和盲区并存的局面;同时,管理混乱滞后也导致了开发活动的无序,不仅影响了整体经济效益,更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失衡;[6] 此外,《公海捕鱼公约》及一些深海资源勘探规章的制定和生效,对各国的海洋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现行的分散型海上执法体制弊端多、矛盾大、效率低,已经不能满足国际海洋维权形势和我国海洋权益保护的需要,特别是远洋巡航维权执法的需要。
” [7]
因此,海洋综合管理是我国海洋法制建设的重点。
首先,要改革海洋管理机构体系,明确各部门职权,科学分布,避免重叠或盲区。
其次,应当建立一个更高层次的国家级海洋综合协调决策机构,或在国家海洋管理局的基础上,增强其位阶,赋予该机构制定研究海洋开发、环境保护、安全防卫等重大的战略方针,进行全局指导与协调等职能,也可以更好的履行国际公约赋予的权利与义务,并更好的应对国际纠纷。
此外,还应该建立统一有力的海洋执法系统,避免权责不清造成的执法不力,同时,更好的保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三、加强对海洋事务的科研力度和对海洋事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科技在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开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各国海洋斗争的关键。
而我国的海洋科技还较为之后,资金支持也略显不足,同时,海洋事务如海洋法与海事法方面的人才队伍建设还不够完善。
随着国际海洋科技的不断发展,国际海洋立法已经体现出了专业化和技术化的明显趋势,要适应这一新的趋势,必须有一定的经济、科技基础和人才储备。
例如国际公约对环境、生态及资源保护越来越高的标准,就要求有关国家的环保科技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再如国际立法对新资源开发的规定表明了针对新资源的权利义务开始明确,这就要求有关国家具有一定的科技水平和人才储备,才有能力参与到其中。
因此,加强海洋科技和相关领域的科研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我国应对国际海洋立法新趋势的重要对策。
四、加大力度发展近海海洋事业
由于国际海洋立法越来越细化,且新近的《公海捕鱼公约》以及
两个深海资源勘探的规章都涉及公海,甚至对传统的公海自由作出了一定的限制。
加上我国并不是海洋强国,海洋实力尤其是远洋实力本来就有不足,远洋发展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因此,我国在努力加强自身远洋实力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近海的开发和利用,以缓解来自远洋的冲击,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寻找新的增长点。
同时,近海的发展比较不易受到外国的干涉和影响。
五、加强对台湾地区在国际海洋事务中地位问题的研究
由于国际海洋立法的逐步细化,越来越多的海洋权利和义务趋于明朗,尤其在海域和资源利用方面,大有各国瓜分海洋的势头,也被称为“蓝色的圈地运动”。
而台湾地区的地位就陷入尴尬。
例如《公海捕鱼公约》就给台湾地区的渔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台湾远洋渔业四处碰壁。
但无论如何,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地区的海洋权益也是我国海洋权益的一部分。
因此,对台湾在国际海洋法立法的权利和义务的研究也十分紧迫,也是我国对国际海洋法新发展的对策中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高之国、贾宇、张海文.国际海洋事务立法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海洋出版社.2005.16.
[2 ] 韩立民、陈艳著.海域使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227.
[3]许维安.我国海洋法体系的缺陷与对策.海洋开发与管
理.2007(2).
[4]周晨.我国海洋资源法体系.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5]周晨.我国海洋资源法体系.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6]韩立民、陈艳著.海域使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228.
[7]姜丽丽.论中国海洋维权执法.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6. 作者简介:聂倩(1986- ),女,河南省郑州市人,华东政法大学2008级国际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