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导入方法
课文导入诵读教案模板范文
![课文导入诵读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5c247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a.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导入和诵读,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诵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诵读技巧。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提高诵读水平。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二)诵读指导1. 教师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注意语调、节奏、停顿等诵读技巧。
2. 学生跟读,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
3. 学生分组诵读,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借鉴。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2. 小组内互相分享观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深入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2.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总结,强调课文的教育意义。
(五)诵读巩固1.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诵读比赛,教师点评并给予奖励。
2. 学生独立完成一篇课文诵读,教师给予指导。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鼓励。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熟读课文,提高诵读水平。
2. 深入思考课文主题,撰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导入新课环节,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2. 诵读指导环节,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3. 小组讨论环节,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4. 深入探究环节,是否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内涵?5. 课后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以上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提高诵读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
小学语文精彩导入万能模板
![小学语文精彩导入万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b5c332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1.png)
小学语文精彩导入万能模板
小学语文精彩导入:
一、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
1、通过问题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
思考,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让学生分组,通过小
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
3、通过语文游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通过游戏的方式,让
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
1、通过课堂演示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通过老师的演示,让
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语言知识,更好地理解语言知识。
3、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让学生分组,通过小
组活动,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三、让学生培养语言习惯
1、通过课堂训练让学生培养语言习惯:让学生参与课堂训练,
培养语言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培养语言习惯: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语言习惯,更好地理解语言。
3、通过语文竞赛让学生培养语言习惯:让学生参与语文竞赛,通过竞争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小学语文导入语
![小学语文导入语](https://img.taocdn.com/s3/m/9b07e78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9.png)
➢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导入 语设计方式。当然,不同 的课文和不同的学生群体 所需要的导入方式也不尽 相同。因此,作为一名教 师,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 况灵活运用不同的导入方 式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 态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同学们,春天是一个充 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
在寻找的过程中,让我 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 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
的美好
听完音乐后,让我 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对春天的感受吧
春天在哪里
4. 表演导入法
表演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通过简单 的表演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可以让 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 比如,在教授《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我 们可以这样引入
小学语文导入语
xxxxx
-
小学语文导入语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入语是开启一 堂课的钥匙,也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氛围的重要手段
一个好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3
下面我将以几个例子来展示小学语文 导入语的魅力
小学语文导入语
1. 故事导入 法
故事是孩子们的最爱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 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可以让他们更快 地进入学习状态。比 如,在教授《小蝌蚪 找妈妈》这篇课文时 ,我们可以这样引入
1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吗?今 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你们想不想知道小蝌蚪们最后找到妈妈了吗?快来 读读这篇课文吧
在这个故事里,小蝌蚪们要通过观察和询问其他动 物来找到自己的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2. 图片导入 法
对于一些描写景物的 课文,我们可以利用 精美的图片来吸引学 生的眼球,让他们通 过观察图片来进入课 文的学习。比如,在 教授《美丽的彩虹》 这篇课文时,我们可 以这样引入
小学课文优秀导入案例
![小学课文优秀导入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293110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7.png)
小学课文优秀导入案例
在小学课文教学中,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小学课文优秀导入案例,希望能够给老师们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第一个案例是在教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春天的小蘑菇》时,老师可以
通过展示一张春天的美丽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好奇和向往。
接着,老师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引导学生踏入春天的世界,然后再引出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个案例是在教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时,老师可以
通过播放一段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让学生看到小蝌蚪在水里寻找妈妈的情景,引发学生对小蝌蚪命运的关注和对小蝌蚪找妈妈的期待。
接着,老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小蝌蚪的奋斗过程,引导学生对小蝌蚪的命运产生共鸣,然后再引出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三个案例是在教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小兔子乖乖》时,老师可以通
过讲述一个小兔子的故事,让学生听到小兔子的顽皮和调皮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小兔子的好奇和对小兔子的喜爱。
接着,老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小兔子的顽皮和调皮的行为,引导学生对小兔子的行为产生共鸣,然后再引出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它能
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老师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小学课本课文导入教案模板
![小学课本课文导入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9e169d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13.png)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样化的导入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导入活动的设计要新颖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导入活动要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1. 如何根据不同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
2. 如何在导入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这篇课文有什么期待?为什么?二、导入活动1. 导入方式一:图片导入- 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 提问:这幅图片让你想到了什么?它与课文有什么联系?2. 导入方式二:视频导入- 教师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
- 提问:视频中的场景和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与课文中的情节有什么相似之处?3. 导入方式三:问题导入- 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 提问:如果你是课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你有什么疑问?4. 导入方式四: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民间故事或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 提问: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它与课文有什么关联?三、总结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导入活动的内容,总结导入活动的收获。
2. 提问:通过今天的导入活动,你对这篇课文有了哪些了解?四、布置预习任务1. 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背景知识。
2. 提醒学生注意预习过程中的疑问,下节课进行讨论。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导入活动的重要性。
《小狗包弟》课文导入
![《小狗包弟》课文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2183562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7.png)
《小狗包弟》课文导入
【导入1】
一位边防战士正聚精会神地读着一封家书,我们应该想像出,他是多么的幸福。
然而,在蓝天白云之下,茫茫边关,有谁与他分享这来自远方的祝福与温馨?有哇,他身边不有一位朋友正趴在他肩头,跟他一样全神贯注地读着那封家书吗?这位朋友便是他心爱的警犬。
有时候,人与动物竟能和谐到这种程度:你完全可以把它看作一位有思想有感情的伴侣。
然而,当你无奈地失去这个伴侣的时候,那种痛苦也就更加刻骨铭心了。
我们可以从巴金的散文《小狗包弟》中,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
【导入2】
作家巴金先生如今已走过了风风雨雨一个世纪,在这变幻的100年中,他有过成功的欢欣,有过屈辱的磨难,有过痛苦的忏悔,有过平静的安宁。
巴金的人生,映照着一代五四知识分子坎坷而不平凡的命运,对他的祝福和纪念,也是对20世纪许多像他一样的知识分子的怀念,是对我们的民族经历的百年风雨的记忆与思索。
“巴金的伟大,在于敢于否定自己”,他虔诚、严苛地自我拷问和历史反思的忏悔精神,至今仍是空谷足音,无人超越。
当文学面对现实惊人的冷漠时,我们多么需要巴金直刺现实的勇气,多么需要他振聋发聩的呐喊,多么需要他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净化我们的
灵魂。
《小狗包弟》就是一篇能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的散文,让我们来感受晚年的巴金与一条叫包弟的狗之间的不解之缘,听听他的故事吧。
写景类课文万能导入法
![写景类课文万能导入法](https://img.taocdn.com/s3/m/e08986e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e.png)
写景类课文万能导入法?
答:写景类课文万能导入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景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引入课文所描述的景物。
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讲述故事等方式,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景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以旧引新,温故知景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的知识。
可以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课文或知识点,来引入即将学习的新的景物。
三、开门见山,直接揭景
这种方法主要是直接介绍课文所描述的景物,让学生一开始就对所学内容有明确的了解。
可以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接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四、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设置悬念,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可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描述一个场景,但不揭示答案,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引入新课。
五、创设情境,以境生情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可以通过描述一个具体的场景或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氛围和情感,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物。
六、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与学生进行启发性的谈话,来引入
新课。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来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七、故事导入,引人入胜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引入新课。
可以选择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者编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语文课文教案导入模板范文
![语文课文教案导入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ccf78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2.png)
一、课题《课文名称》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朗读、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掌握,课文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体会。
2. 教学难点:课文主旨的把握,情感态度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内容、生字词卡片、图片等。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课文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可能讲述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预测。
3.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生字词教学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识生字词。
2. 学生朗读生字词,注意发音和字形。
3. 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4. 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文内容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总结课文内容。
(四)作者情感体会1.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分析作者的观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3. 教师点评学生的体会,总结作者情感。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3. 教师总结拓展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课文主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3. 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会程度。
4.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七、板书设计《课文名称》生字词:……课文内容:……作者情感:……。
小学教学中的课文导入策略
![小学教学中的课文导入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b09825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9.png)
小学教学中的课文导入策略小学教学中的课文导入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导入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小学教学中的课文导入策略,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一、提问导入法提问导入法是一种常见且简单有效的导入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提问导入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
比如,在教授英语课文时,教师可以问:“你们知道下个星期天是什么节日吗?为什么这个节日很重要?”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并且让他们对接下来的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通过创造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给学生展示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
比如,在教授一篇关于动物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一段有关动物的视频,或者通过图片展示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
这样的情境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导入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编写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给学生讲述。
比如,在教授一篇关于科学实验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一个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然后再引入课文内容。
故事导入法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探究导入法探究导入法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导入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进行探究,并从中发现课文内容。
这样的探究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导入方法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ae0fd6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a.png)
《圆明园的毁灭》课⽂导⼊⽅法《圆明园的毁灭》课⽂导⼊⽅法 《圆明园的毁灭》是⼀篇短⼩却⼜优秀的精读课⽂。
这篇课⽂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径的仇恨。
下⾯是《圆明园的毁灭》课⽂导⼊⽅法,和⼩编⼀起来看⼀下吧。
提问导⼊ 师:“同学们,先看⽼师在⿊板上板书三个字。
你们注意仔细看,可以在⼼⾥默读。
”(在⿊板上写下“圆明园”三个字) 师:“同学们,现在跟着⽼师读⼀下这三个字。
圆、明、园。
” 师:“相信同学们都有完成上节课⽼师布置的任务,课后找关于圆明园的资料,那么⽼师现在想问⼀下各位,看到圆明园这三个字,你们想到些什么呢?说说你们的感受,可长可短,⼀个字也⾏⼀个词也⾏,举⼿发⾔。
” 评析 优点: 古⼈有云:“⼩疑则⼩进,⼤疑则打进。
”思维永远是从疑问开始的,因此这种问题导⼊法可以引起畅所欲⾔的兴趣。
语⽂课程标准中对⼝语交际也有要求,能将脑中画⾯转换成⽂字,⽆论是精简地说,还是详细地说,清晰的表达,流畅的语⾔,都是⼝语交际的体现。
教师提出问题,⿎励学⽣去回答,有利于激发学⽣学习的欲望。
缺点:假如班⾥的学⽣课上不太热情,或者准备得不充分,容易出现冷场的现象。
因此⼀定要把课前作业落实好,适当给予学⽣阅读提⽰,避免因为准备不充分⽽出现尴尬。
悬念导⼊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是第七单元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
⼤家打开书本,请看第⼀段。
读⼀读。
” 齐读第⼀段。
师:“说到损失,那就是圆明园被毁了。
⼤家想想,既然英法联军只是觊觎⾥⾯的财物,按道理抢夺⾥⾯的宝物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把它烧毁呢?那么烧毁的原因是什么呢?再换个⾓度想想,把宝物抢夺后,圆明园烧毁的,到底是些什么呢?下⾯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追寻其中的理由。
让我们⼀起⾛进圆明园。
” 评析 优点: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设疑能够让学⽣在⼼理上产⽣强烈的探索欲望,捉住这个契机诱导学⽣⾃⼰去解决悬念,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结合点。
语文新颖万能导入
![语文新颖万能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f0d5018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b.png)
语文新颖万能导入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事实也正是如此,学生一但对某一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它就会像磁石般吸引着学生去探索。
如学习《长城》一文,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哪些名山大川?你们知道祖国江山如画,是多么的分外妖娆?那瑰丽秀美的颐和园,那景色别致的趵突泉……是多么令人神往。
谁说说看,谁游过?象征中国的名胜古迹是什么?长城,它气魄雄伟壮观;长城,它象征着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今天,我们学习《长城》,请作者为向导,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长城的雄伟壮丽的景色!”二、讲故事导入,引生入胜小学生都爱听故事。
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运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师自己根据教材编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
例如,《太阳》一课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探寻自然奥秘的愿望。
三、设疑导入,制造悬念教师在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
运用悬念开篇,可以激发学生好奇、探究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材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开篇设下这样的疑问:“课文为什么用狼牙山五壮士来命题呢? 这五位壮士都做了些什么? 结果又怎么样了呢?”提出这样的疑问,学生就会很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自然就会有学习这篇课文的欲望,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展开回忆,引入课文用学生熟知的事物引入课文,易于学生产生联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观潮》,笔者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你们去过大海吗?请回忆一下,你们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学生踊跃回答)大海,浩瀚无际,蔚为壮观,令人心旷神怡。
尤其是潮起潮落的景观更使人目不暇接,后浪推前浪,一层迭一层。
济南的冬天课文导入
![济南的冬天课文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ea766b6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2.png)
《济南的冬天》课文导入过程
《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章的导入可以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导入过程如下:
1、同学们,平凡亦出神奇,美在于发现。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
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
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济南一往情深。
2、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天》课文中特殊的美丽。
看看他是怎样发现美,又是怎样来表现美的。
(出示“发现美表现”两词)。
(这样导入之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就开始课文的学习。
)。
小学语文教案精彩导入万能模板
![小学语文教案精彩导入万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a7c1b7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b.png)
一、导入背景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环节。
一个好的导入,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以下是一份小学语文教案的精彩导入万能模板,供教师们参考。
二、导入模板1. 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与课文内容相结合。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2. 图片导入(1)展示一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
(2)引导学生思考图片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3. 游戏导入(1)设计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课文中的情景。
(2)通过游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4. 问题导入(1)提出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2)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5. 音乐导入(1)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
(2)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与课文之间的联系。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6. 情境导入(1)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2)通过情境,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7. 诗词导入(1)朗诵一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诗词,让学生品味诗词的美。
(2)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与课文之间的联系。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三、导入注意事项1. 导入内容要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避免离题太远。
2. 导入方式要多样化,避免单一枯燥。
3. 导入过程要简洁明了,避免浪费课堂时间。
4. 导入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 导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总结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导入能够为整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
教师们可以根据以上模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设计出精彩的导入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文导入
![课文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0c9f91ed524de518964b7d50.png)
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
导入得好,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用怎样的方法导入为好呢?下面介绍十种导入方法,以供参考。
一、猜谜激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用猜谜的方式揭题,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可以这样导入:今天,我让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这要考考大家的智力(故作神秘)。
一天,我校办公室,李老师和几个同事正在办公。
这时来了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对着了老师有力地敬了一个军礼后说:“ 李老师,我来看您了。
” 老师抬头一看,似乎有些印象但又记不起他的名字。
正迟疑间,旁边的一位老师想为难下他,问他的学生叫什么名字?李老师稍一沉思,笑着说:“ 还用说,他就是……” 听后,他的学生和其他老师都会心地笑了。
但李老师并没有说出他学生的真实姓名,同学们猜猜,李老师是如何称呼他的学生呢?学生各把己见,举手回答。
有预习的学生会答“ 最可爱的人” 。
对,李老师就称呼他的学生为“新时人最可爱的人” ,为什么这样称呼呢?通过学习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同学们可以找到答案。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了。
二、故事引路法学生都爱听故事,在新课之前讲一个小故事,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如学习《况选州长》一文,有老师就用故事导入:马克•吐温发表《竞选州长》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霍夫曼,霍夫曼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小说家,便恶意攻击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的防弹轿车的钢板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
”马克•吐温笑着回击说:“我以为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还是你的胡须。
你的脸皮那么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够刺破它长出来,还不锐利吗?”故事引起了同学们的笑声,老师乘兴提出:“马克•吐温的语言特色就是幽默、辛辣,你能从《竞选州长》中说说这种特点吗?”好,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这篇课文。
课文导入八法
![课文导入八法](https://img.taocdn.com/s3/m/fd2ba1bdf121dd36a32d8214.png)
课文导入八法一、意境导入意境是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用意境导人,可以使学生产生联想或想像,如同身临其境,在心灵上受到感染,从而感同身受,亲悟其意。
如教读《听潮》就可用这样的意境导人:那恬静平和的美妙音乐声,把我们引入风平浪静的大海边,去欣赏大海那种静谧的柔和美!那巨浪排空击岸的声响,又把我们带到惊涛拍岸的大海上,却领略大海发怒时的那种雄壮美和阳刚之气。
二、悬念导入在教读课文之前,有意设置悬念,能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种种疑问,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探求欲,从而吸引他们随着老师的引导一步一步地进入到课文所描写的艺术境界,去探求事情的前因后果。
如教读《杨修之死》,可首先用疑问设置悬念:杨修之父杨彪在董卓作乱时,为保汉献帝几乎死难,可谓忠于汉室的名臣;杨修机敏过人,才智不在王粲、陈琳、孔融之下,真可谓忠父智子,而作为汉献帝时魏王的曹操为何亡杀杨修呢?三、图片导入图片具有可视性,直觉性,用图片导人可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所学课文的内容,尤其是对于难以理解的课文,运用图片导人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生动形象,容易激发学习兴趣。
如教读《向沙漠进军》可将沙漠的实际状况和治理后的情景制成幻灯片播放。
同样,教读《苏州园林》可用幻灯或挂图展示苏州园林的有关图片;教读《记一辆纺车》可展示纺车图片。
四、角色导入角色导人可让学生直观感觉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从而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思想灵魂和作品的内容主旨。
小说、戏剧的教学可选用这种方法导入。
如教读《守赃叹》,可首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抢夺梳妆匣的场面,要使葛朗台的丑恶神态(对金子的痴狂)毕现,肮脏的灵魂(对女儿的冷酷)毕露。
教读《装在套子里的人》,也可用人扮演别里科夫的角色,着重通过他的套子式的生活习惯来反映他套子式的思想。
五、音乐导入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真正的音乐能打动所有真诚而丰富的心灵。
用音乐导人,能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进入或体会到课文所描写的境界,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课文导入的几种技巧
![课文导入的几种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83c8acdaa00b52acfc7caf8.png)
较 好 的效果 。
一
《 送盂 浩 然 之 广 陵 》诗 中李 白的洒 脱 以及立 、孟 二人 的深 厚情 谊 ,教 师 可 以引 导学 生背 诵有关 送 别的诗
句 : “ 君更 尽一 杯酒 ,西 出阳关 劝
、
设问式 导入
无 故人 。 ( ” 王维 ) “ 内存 知己 , 海 天涯 若 比邻 。 ( 王勃 ) 比较 一 下 ” 这几句 诗 中所表 达的感 情 ,与李 白 础 。在 教 学初 一 课 文 《 核 》时 , 枣 的诗 中的感情 有 什么 不同 ,表达 的 形 式有 什么 不 同。这 种导人 的方 法
得 到答案 。 自然 而然 的 ,学生 在转 移 注意 力的 同时也 注意 到 了几 个 问 题 ,明确 了本节 课 的学 习 目标 与学
的导 语来 激发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引 发他 们的学 习 动机 ,产生 强烈 的求 知 的欲望 。如教 学示 一 束 鲜 花 ,
既丰 富了学生 的 知识 ,同时 能为 学 生体 味 李 白诗 的以 景写 情 的方 法 、
学 生在 上课 的注 意力往 往受 到
无 关 刺 激 的 干 扰 ,造 成 注 意 力 分 散 ,其 注 意 力维 持 时 问也 不 持久 。 教 师如运刚 精彩 的导 人 ,有利 于把
学生 的注 意力 从课前 的某个 对象 转 移 到课堂 上来 。老师 在导 人的 时候 可 以设 计 几个 与教 学有 关 的 问题 , 学 生能 明 确这 一 节 课 的学 习 目标 , 逐 渐 的 使 学 习需 要 转 化 为 学 习 动 机 ,许 且能 有意 识 的控制 和调节 自 己的注意 力和学 习 。如教 学 《 L 孑乙 已 》时 ,可以这 样导 入 :凡是 读过 鲁迅 小说 的人 ,几乎 没有 人不 知道
写景类课文万能导入法
![写景类课文万能导入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b4d80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c.png)
写景类课文万能导入法摘要:一、写景类课文的重要性二、写景类课文的导入方法1.激发兴趣2.引入话题3.创设情境4.提问互动三、总结正文:一、写景类课文的重要性写景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能锻炼学生的描绘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写景类课文,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观察自然、欣赏美景,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美景描绘出来。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写景类课文的导入方法1.激发兴趣在教学写景类课文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风景图片或者播放一些优美的自然风光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美景的魅力。
这样,学生就会对写景类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2.引入话题在激发学生兴趣之后,教师应该适时引入话题,让学生开始关注写景类课文的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喜欢的季节、喜欢的景色等,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写景类课文的学习中。
3.创设情境在引入话题之后,教师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写景类课文。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户外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描绘风景。
4.提问互动在创设情境之后,教师应该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写景类课文。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何描绘一棵树的美丽、如何描绘一朵云的飘逸等,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描绘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总结总的来说,写景类课文的教学,需要教师巧妙地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话题,创设情境,提问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描绘能力和审美能力。
高尔基的课文海燕如何导入
![高尔基的课文海燕如何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9a029ee8e87101f69f319533.png)
高尔基的课文海燕如何导入导入示例一: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的这种海鸟叫做海燕,(示课件,在狂风和乌云聚集的海面上,海燕在展翅飞翔)它有大海赋予的坚硬的翅膀,它有大海赋予的不屈的灵魂,它经常在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上勇敢地搏击风浪,笑傲长空。
这节课让我们走入《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散文诗,来感受高尔基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最强音。
导入示例二:有这样一种鸟儿,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高乐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之最强音。
导入示例三:生命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时处处都在向我们展示生命之美。
在阳光明媚的花园里,草坪似翠绿的地毯,孩童似猴子般机灵,老者似神仙般逍遥。
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柔美;在墨黑的背景中,通体如镜子般透亮,脸庞如月亮般恬静,那令人遗憾的断臂,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残缺之美;在绿茵场中,足球运动员那如旋风般的推进,如狂飘般的进攻,如蛟龙般的拼抢,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力量之美。
今天我们将学习的是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作品犹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
让我们共同进人海燕的世界,面对大海、乌云、闪电去感受海燕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之美。
导入示例四:我爱蓝天白云下的雄鹰,也爱辽阔草原上的骏马,但我更爱爱疾风暴雨中的海燕。
因为它不仅是搏击海浪的勇士,精勇无畏的精灵,还是一位胜利的预言家。
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去了解我爱的那只海燕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俄国著名家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
导入示例五:今天,我们学习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高尔基写的、讴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大无畏的革命斗志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的一首散文诗——《海燕》(板书)。
散文诗兼有诗和散文的特点。
它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的内容,是一种容量较大、运用自由、散文化了的诗。
它把诗的精练、音乐美和散文的舒放、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
怎么导入课文故事教案
![怎么导入课文故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84d4c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8.png)
怎么导入课文故事教案教案标题:怎么导入课文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导入课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故事的背景和主要情节。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故事的文本材料。
2. 与课文故事相关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源。
3. 学生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导入部分:1. 创造兴趣: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情境,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例如,你可以问学生:“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是什么?为什么?”或者使用一张相关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激发背景知识: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故事背景的猜测和了解。
你可以问学生:“你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家吗?你对这个国家有什么了解?”或者使用一些图片或视频来展示故事背景。
3. 建立情节框架:通过简要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基本结构。
你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并引导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
例如,你可以说:“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森林中的冒险,她会遇到哪些困难呢?”4. 激发想象力:通过提问或请学生描述相关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你可以问学生:“你能想象一下这个故事中的森林是什么样子的吗?你认为主人公会遇到什么样的人或动物?”或者使用一些图片或多媒体资源来帮助学生形成更具体的想象。
教学提示:1. 导入环节应该简洁明了,不要过多消耗时间,以免影响到主要教学内容。
2. 导入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可以采用学生互动的方式,如小组讨论、问答环节等。
3. 在导入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回答和表达,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延伸:1. 导入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故事的正式阅读和理解。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故事相关的听力或阅读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
3. 在故事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或写作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导入方法第一篇:课文导入方法一、歌曲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
现在中学生很爱听歌曲,许多人也都有MP3、MP4等,利用课余时间在听歌曲,甚至两人合用一个在听。
所以我在教高中语文必修一时,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性,让他们先熟悉音乐,提起对课文的兴趣。
如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就从《丁香花》入手,让学生对丁香花有一定的理解,从而明确作者的丁香情结。
教《鸿门宴》时,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
”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在上《别了,不列颠尼亚》时,这则新闻是写于1997年香港回归时,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来的优秀新闻,我就从歌曲《东方之珠》导入。
教必修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从学生喜爱歌星周杰伦的《兰亭序》入手,再加上作者有关的传说,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感兴趣了。
教《孔雀东南飞》时,又让学生去找歌曲《孔雀东南飞》,学生提前对课文相关内容有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其实,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多的课文都有相对应的歌曲,如上李清照的词时,就有“月满西楼”“一剪梅”等歌曲,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等等都有歌曲,这些歌学生也都听过,只要教师多加注意,就能作为很好的课堂导入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二、影视导入。
学生对影视还是很喜爱的,对于一些影视剧,多少也有接触过。
所以我在教课文时,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
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学生一下子就能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
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我先让学生去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我可利用徐志摩一生与三个女子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诗歌中那种情感。
上到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因为这是写二战时纳粹对对待战俘所犯的罪恶,所以我先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导入。
关于二战的题材,有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如《辛德勒名单》、《钢琴家》、《美丽人生》、《灰色地带》等都让人流泪,因为它们都在拷问所有生者的灵魂。
通过学生去了解这些电影,使学生对这一段历史先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涵,为什么在奥斯维辛会“没有”新闻。
在上曹操的《短歌行》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的内容,放在教室电脑中,学生有时间去看。
学生用五六分钟看完之后,我上课时进行讲解,学生明白了诗歌的内容,了解曹操的为人,同时也知道了诗作的背景,“短歌行”是低沉、忧伤的、用来吟唱的文体,而忧的正是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
而真正的“志”是不能一统天下。
这样就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了。
用影视来导入,利用其中的片段、细节、画面,学生有感性认识,较直观,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第一、故事激趣法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猎奇心理,在教授新课之前,可以讲一个和课文有关,并较为有趣且有意义的小故事,通过故事带出本文要讲授的相关内容。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然,教师的投入才能引发学生的投入,所以教师应调动情绪,用动情的语言进行传达,才能更好的收获效果。
比如我在讲授《琵琶行》的时候,先为学生播放了《高山流水》的乐曲,感受到了音乐的氛围,再为学生适时的讲述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话题——被贬的白居易也如伯牙般寂寞,苦于在异地他乡无人理解他落寞而不是雄壮之心,此时偶遇知音,从乐曲中听到了相同的际遇,并为她的技艺深深折服,那么她是谁呢?能使白居易为之写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诗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诗文……便自然而然的引入了新课。
第二篇:课文导入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课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重视。
成功的导入法,具有艺术性、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能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调动情感,激发兴趣,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温故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学习鲁迅《阿长与山海经》,可以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讲故事导入,学习吴冠中《桥之美》,可以从《中国石拱桥》导入,学习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从《示儿》导入。
二、析题导入法。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揣摩标题有利于理解课文。
学习茅以升《中国石拱桥》,可先板书“桥”,让学生说出都见过哪些桥,再写“拱”,看有哪些拱桥;再板书“石”、“中国”,明确标题从地域、材料、形状三个方面对说明对象作了限制。
有时可引而不发,让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如杜甫的“诗三首”也可以用析题法导入。
三、设疑导入法。
设置疑问能吸引学生注意,引发思考。
学习西蒙诺夫的《蜡烛》,可以设疑《蜡烛》写的是“蜡烛”吗?学习聂华苓《亲爱的爸爸妈妈》可以设疑,“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呼唤得到的是“充满爱意和亲切的呵护”吗?学习李森祥《台阶》可以设疑: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文中父亲对台阶的需求是什么样的需要?四、故事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容易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张岱《湖心亭看雪》可以用有关张岱看雪的故事导入。
学习蒲松龄的《狼》,因其本身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教师可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讲述课文内容,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而且能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
五、诗歌导入法。
在我国文学园地中,诗歌是棵长青树,根深干粗,枝繁叶茂,可为我们导入新课提借丰富的材料。
学习张岱《湖心亭看雪》还可运用柳宗元《江雪》导入,学习《新闻两则》第一则可用毛泽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导入,该课反映了人民解放军胜利攻占国民党政府首都的历史事实,大气磅礴,对理解本文很有帮助,学习陈从周《说屏》可以赏析杜牧《屏风绝句》诗导入。
六、成语导入法。
成语言约意丰,生命力强,有些成语就出自选入课文的文言文。
学习这类课文,可以从成语导入,由《世外桃源》导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朴朔迷离”导入《木兰诗》,由“刮目相看”导入《孙权劝学》,由《讳疾忌医》导入《扁鹊见蔡桓公》等。
七、图画导入法。
用课文中的插图,教学挂图,自绘水彩画,粉笔简笔画导入新课,形象直观,深受学生喜欢。
学习西蒙诺夫的《蜡烛》,可以参看文中插图,分析老妇人的形象,学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前面的彩色插页,去领会亭台轩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景致。
八、音乐导入法。
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感受的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
”用适宜的音乐导入课对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大有裨益。
学习朱自清《背景》,可让学生从《爸爸妈妈》主题曲中感悟父爱的深沉,学习《孔雀东南飞》可让学生听一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九、评判导入法。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脍灸人口的名文,但是,根据报载,南京中学生反对将本文选入教材:理由是文中的父亲穿越铁道、爬月台,违反了交通规则。
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作出评判,看这篇文章该不该入选中学教材。
十、知识介绍导入法。
有些文体,有些文学常识,学生受知识的限制,不能很好地理解,我们可以采取文体介绍,文学常识介绍等方法导入。
学习短文两篇,我们可以介绍“铭”、“说”两种体裁,学习《大道之也》我们可将《礼记》及与“礼”相关的文学常识向学生进行介绍。
总之,导入是整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切中肯肇牵本一发而动全身,要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数,手中有法”。
所谓“目中有人”就是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根据教师自身的特长等情况来巧妙施导。
所谓“胸中有数”“就是要根据具体篇目的教学内容因势利导。
所谓“手中有法”,就是导入方法要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名尽其妙。
李新芝(学员)最后发表时间为: 2010-12-24 08:35:30语文课怎样导入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内,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上,导入方式至关重要。
导入导得好,便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幻灯、录像、录音制造一个美妙情境,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的急切感。
如教学《沁园春·雪》时,首先用幻灯或录像打出一幅气势磅礴的莽莽北国雪景图,再让学生从视觉、知觉、感觉等多角度进入情境,感受雪景带给人们的辽远意境。
撤去画片,让学生闭目、静思、凝神,然后播放上阙的磁带录音,学生通过文字构筑图画,使原先留在脑际的图像得到充实和深化,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
最后导入:1936年冬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看到了这幅雪景,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沁园春·雪》,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世纪伟人是如何描写雪景,怎样抒发情怀、评古论今的。
二、温故知新式导入温故知新式导入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生活经验导入新课的方式。
这种方式是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同时又带出新课。
比如,讲《爱莲说》文,可这样导入:“我们曾学过杨朔的《荔枝蜜》和贾平凹的《我的小桃树》,这两篇文章都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试回忆这两篇文章各托什么物?各言什么志?”明确答案之后接着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爱莲说》也是一篇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篇文章所托之物是什么?所言之志又是什么?”这样,学生复习了旧知识——托物言志的手法,进而领会新知识——托物言志的手法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及其特色.。
这种方法,不仅能“温故知新”,而且还能使学生明确新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教材的重点、难点上来,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悬念式导入悬念式导入是通过揭示疑难,引起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导入新课的方法。
这种方法着眼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一上课就形成认知冲突,使教学紧扣学生心弦,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创设出学生探求知识的最佳情境。
例如教读《七根火柴》一文,我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有谁没见过火柴?有谁没用过火柴?火柴是极普通的。
但是,在60多年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你们能想象出一根极普通的火柴曾发挥过多大的作用吗?挽救了多少革命战士的生命吗?你知道无名战士为了保存七根火柴,付出了多么高昂的生命代价吗?当学生为悬念所吸引,思维进入积极状态时,我再设置第二悬念,无名战士身上的火柴,在生命极度衰弱之时,却没有为自己点燃一根火柴,这是为什么?这是什么精神?”这样设置悬念,一环扣一环,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