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性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性

中国古今诗歌的音乐性1. 诗歌的音乐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诗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像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文学体裁。

它是深缅的思想和饱满的感情,在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中交融在一起而显现出来的一咱精练而富于感染力的艺术。

一、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艺术特征小说、寓言和童话主要通过人物或动物和故事情节来再现生活的;散文主要是借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场景来再现生活;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语言和旁白来再现生活的。

而诗歌则是主要通过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

因此可以说,抒情性是诗歌的语言艺术。

有人把抒情性称为诗歌的灵魂。

诗歌的抒情性,是指诗歌不但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通过抒情的方式来打动和教育读者。

郭沫若说过一句话:“诗的本职专在抒情。

”抒情性构成了诗歌的艺术生命,离开抒情性谈诗歌是没意义的,因为抛开抒情谈诗歌,诗歌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价值。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反映了三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有人说,诗歌是用来抒情的。

我们不能超越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但能超越心理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而这种超越就是要通过诗歌里面的抒情来完成。

现在我们不能经历杜甫诗人所处的战乱社会人们的疾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杜甫的《登岳阳楼》中的抒情情感去感受。

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巧妙地传达了作者与朋友依依不舍、叹息流泪,说着相聚时的欢乐,分别的无奈,别后会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

也许现在分别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我们不但交通方便,联系也方便,只要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E-mile就可以联系上对方,甚至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对方那熟悉的面孔,但是当时交通不便,今次分别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重逢,生离也就是死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论古典诗词的音乐美质

论古典诗词的音乐美质
有 着 不 可 分 割 的 血 肉关 系 。 在后 来 的发展 中 , 它虽 然从音
乐 中分 离 出 来 , 但 它浓郁 的音 乐美 质却 不可 置 疑 , 主要表 现 在 节 奏 的 回环 美 、 音调 的抑 扬美 、 声情 的合 谐 美 。这种 音 乐 美 质 使 得 中 国 古 典 诗 词 具 有 长 存 不 衰 的 魅 力 ,即 使 因 为技 术 上 的 原 因 未 能 将 音 乐 存 留 下 来 ,但 根 据 这 些 音
乐美质 , 依 然可 以领 略古典 诗词 魅 力一 二。
节 奏 的 回 环 美
首 先 是 音 节 和 音 节 的 组 合 。 汉 语 不 像 古 希 腊 语 和 拉 丁语 以元音 长短 的有规 律 的交替 形成 节奏 , 也 不像德 语 、 英语 、 俄语 由轻 重音 的有规 律 的交替 形成 节奏 ; 汉 语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原 因。
在 少 数 地 方 选 用 了近 义 词 或 同 义 词 , 如用 “ 萋萋” 、 “ 采采 ”
Hale Waihona Puke 分 别取 代 “ 苍苍 ” , 用“ 未唏 ” 、 “ 未已 ” 分别代 替 “ 为霜” 。 这 样 , 三章 反 复 咏歌 , 即使读 者 不 去探 寻 诗 间深 藏 的意 蕴 , 也 会 被 那 低 回婉 转 、 一唱 三叹音 乐般 的节奏 所触 动。 反过 来 , 我 们读 一首 诗 , 从 诗 中感情 的起伏 、 发展 , 也 可读 出轻 重 、 高低 、 急 徐 的语 调 来 , 这 其 实 就 是 最 简 单 的
个 字 为一个音 节 , 四言 诗 一 句 四个 音 节 , 五言诗 一句 五个 音节 , 七言 诗一 句七个 音节 , 每 句 的 音 节 是 固 定 的 。 而 一

关于诗歌的基本特点

关于诗歌的基本特点

关于诗歌的基本特点诗歌是一种语言凝练而形象,结构自由而跳动,富有节奏和韵律,饱含联想与想象,高度集中与概括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诗歌的基本特点,欢迎大家阅读。

诗歌的基本特点一,生活美对生活高度的提炼、集中、概括;二,思想美饱含深切的思想感情三,意境美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力营造出美丽的意境;四,语言美文字颜色鲜活、语言节奏分明;五,音乐美韵律和协。

我国的诗歌进展经受了“原始歌谣先秦诗歌(《诗经》《楚辞》)两汉诗歌(汉赋、汉乐府诗、古诗十九首)魏晋诗歌(建安诗歌、两晋诗歌)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歌”的进展历程。

上下五千年,我们的历史上涌现了很多美丽的诗篇。

她们犹如一粒粒金珠宝玉串成了中华文明的“皇冠”。

以下我们根据我国诗词进展的历程来一起学习和探究我们华夏的诗词之美。

诗词的语言有其特点和要求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沟通思想的工具。

对于诗词来说,除了上述功能以外,语言还是用来塑造诗词艺术形象的工具,也实通诗词和读者思想感情的媒介。

唐代诗人刘禹锡说:“心之精微,发而为文;文之神妙,咏而为诗。

”清代诗论家吴乔在《答万季野诗问》(文章)中说:“意喻(比方)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

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

”他形象地把文章比作米做成的饭,而把诗则比作米酿成的酒,恰到好处地说明白诗词与文章的区分。

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

有意思强调了诗词比文章更加浓缩,味道更加浓郁,语言理所当然的要更加精致。

正如明代诗人谢茂秦所说:“凡作近体,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朝霞散绮,讲之异茧操丝。

”强调了写作诗词必需要有精致的语言。

一、关于诗词的语言要求诗词是一种高雅的艺术。

其高雅并不在于它如何如何的浅显难懂,而在于它有不同于一般文章的意境、韵味以及情真意切的感人魅力。

它的语言越是自然流畅、通俗易懂,就越能获得其本身所具有的高雅艺术的社会效应。

对诗词语言的要求,总的要“意新语工”,“语意两工”。

略谈《诗经》中的音韵美

略谈《诗经》中的音韵美

略谈《诗经》中的音韵美《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文集,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瑰宝。

它不仅展示了当时最高的文化修养,还蕴藏了丰富的思想,其中有“和鸣有致”的音韵美。

在“音韵”的构词上,“音”主要指声调,“韵”主要指发音的规律。

在《诗经》中,诗人从声调和发音中汲取灵感,并发挥出美妙的音乐效果。

例如,“一声一声调,三合一声入”(《小雅节南山之什》),“两声之间有余韵”(《小雅周颂罢归》),“一声三角,五声四方”(《大雅宣和》)等。

这些诗歌表明,《诗经》中语言表达的技巧和音乐性极为丰富,可以较为精确地描绘出诗歌的音韵特点。

《诗经》的诗歌和音乐的结合,不仅体现了古人文化的精神,而且赋予了作品极强的咏叹之意。

例如,《大雅东皇太一》中的“咏叹复述,天之尘埃”,表达的是从天而降的神圣之气;《小雅曹风》中的“悲风呼之,而蹙天地”,配乐的悲壮烟火般的音色更能诉说出民间野趣的悲哀;《大雅关雎》中的“小羊皮,马蹄铁,金壶珠”,通过准确的音韵,让诗歌更加细腻,更能触及人心。

在音韵美方面,《诗经》的作者的风格有所不同,他们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其中“正韵”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

正韵是一种古老的韵文写法,它主要取决于语言的节奏感,有时着重表达一定的语义和思想层次,有时又可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性情。

例如,“敬酒居士,允泽礼仪”(《小雅六月》),“醉舞娇女,惊梦一场”(《小雅泰阿》),这些诗歌有着浓郁的古典情怀和细腻的文字押韵,令人赏心悦目。

至此,可以明显看出《诗经》中的音韵美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艺术,它结合了诗歌和音乐,展现出一种新颖而又有趣的语言风格。

认真研究《诗经》,细细品味它们所蕴含的音韵美,不仅可以让我们欣赏到古典文化的精彩,同时还可以让我们从中学习到语言的整体性表达。

寒山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寒山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手 段 对 其 语 言 的 音 乐 美 作 了考 察 和 探 讨 。 关 键 词 : 代 寒 山诗 歌 唐 音 乐美 修 辞手段
由 于 历 代 对 这 种 现 象 的 理 解 有 点 出 入 ,因 此 没 有 一
个 统 一 的 概 念 , 从 修 辞 角 度 , 用 了 陈 望 道 的 观 点 。 修 我 采 《 辞 学 发 凡 》 日 :复 叠 是 把 同 一 个 字 接 二 连 三 地 用 在 一 起 “
诗 歌 在 此之 后 仍 有 很 强 的 音 乐性 . 乐 性 是 诗 歌 的灵 魂 音
所 在 , 乐 美 造 就 了诗美 。 与乐 的关 系 最 为 密 切 , 节 音 诗 而 奏 便是 二 者 的 共 同 纽 带 , 形 成 诗 歌 语 言 音 乐 美 不 可 或 是 缺 的要 素 。 既 然 诗 歌 和 音 乐 的 关 系 如 此 密 切 ,那 么 中 国 古 典 诗
便 对 作 者 及 接 受 者 形 成 一 种 统 辖 作 用 和 力 量 ,为 整 首 诗 的 节 奏 模 式 奠 定 了 基 础 ,并 成 为 支 配 整 个 诗 体 结 构 的 力 量 。 复 辞 手 法 的运 用 ,不 仅 显 现 出 诗 歌 的 节 奏 感 和 旋 律
益者 益 其精 , 名 为 有益 。 可 易者 易 其形 , 名 之 有 易 。 是
中 国是 诗 的 国度 , 古 典 诗 歌 丰 富多 彩 , 界 闻名 。 其 世 尤其 是 唐诗 , 表 了中 国古 典诗 歌 的最 高成 就 , 中 国文 代 在 学 史 上 璀 璨 夺 目 。 其 原 因 , 要 在 于 诗 歌 本 身 独 特 而 精 究 主 妙 的语 言艺术 。 歌 独 特 的奥妙 在 于其 语 言 的 “ 生 化 ” 诗 陌 . 作 为 语 言 艺 术 的 诗 歌 对 此 有 特 别 的 重 视 。正 如 雅 各 布 森

浅析唐诗《枫桥夜泊》及其译文的音韵美

浅析唐诗《枫桥夜泊》及其译文的音韵美

浅析唐诗《枫桥夜泊》及其译文的音韵美摘要:汉语古诗词可谓中国文学艺术的宝贵遗产,它因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蕴、精美的形式而为人所喜爱。

诗歌本身是一种艺术,尤其是一种语言艺术,有别于日常普通语言,它具有音乐美,诗就是由声音和意义之间的不断移动的平衡构成的。

优秀的诗歌一般具有音美、形美、意美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本文对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及两个英译本从音美,即语音修辞层面上进行分析。

关键字:诗歌;音美;语音1.引言诗也被称作诗歌,由此诗与歌的密切关系可见一斑。

中国古典诗歌是一种严格遵守韵律的文体,正是这种特性使其与其他的文体有了显著的区别。

“不同之语言有不同之音律”(吕叔湘,1988),中英两种语言在语音和语调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汉语是声调语言, 而英语则是重音语言。

这导致英译的汉语古诗很难保持原诗的“音美”。

然而,许渊冲先生提出:“如果三者(意美、音美、形美)不可兼得, 首先可以不求形似, 也可以不求音似。

但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刘季春,1995)。

由此可见,在诗歌英译中,“音美”是一重要因素。

而中国古代诗歌最常见的两种音韵美就是押韵和节奏(平仄与四声),汉字单音节特征是汉语诗歌音美的基础。

译者虽然不能在英语语言中找到与汉语诗歌逐一对应的音律规则,但可以利用英语的语言规则再现原诗的“音美”。

在“枫桥夜泊”的英译中,译者发挥英语的语言优势,努力从韵律和节奏上再现原诗的“音美”。

英语则以多音节作为其音美的基础,在翻译实践中完全复制原诗的音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译者可以把握两种语言中诗歌的特点,将原诗的音美移植到译文中。

2.唐诗《枫桥夜泊》及其译文的音韵美分析原文: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一: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At moonset cry the crows,streaking the frosty sky,Dimly lit fishing boats’ neath maples sadly lie.Beyond the city walls,from Temple of Cold Hill,Bells break the ship-borne roamer’s dream and midnight still.(By Xu yuanchong)译文二:Night—moor at Maple BridgeMoon set,crows caw,frost fills the sky,River maples,fishing fires,drowsing in sorrow.Outside Gusu City,the Cold Mountain Temple,At the midnight bell,arrives the visitor’s boat.(By Yunte Huang)2.1 原诗平仄分析汉语讲究平仄,平声缓慢舒坦,仄声短促急速,两者交替,便构成了诗篇的节奏。

举例说明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性

举例说明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性

举例说明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性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音乐性。

它不仅是一种文字表达形式,更是一种音韵华美、声调和谐的艺术形式。

下面将通过举例说明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性。

其次,中国古典诗歌的节奏和谐。

古代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会通过节奏的安排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

例如,李白的《长干行》中,通过对诗句的句式和韵脚的规律性安排,使整个诗歌拥有一种流畅的节奏感:“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首诗歌节奏明快,字字平仄分明,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受。

再次,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和声调丰富多样。

在古代诗歌中,韵律和声调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音乐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通过充分利用古代汉语的声调特点,巧妙地控制了音节的数量和分布,使整首诗在节奏上有层次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诗歌将琵琶的音乐声音和渔船的摇摆声音融合在一起,通过声调的运用给人以美妙和动听的感受。

此外,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性还表现在其富有韵律变化的特点上。

古人喜欢通过运用换韵、叠韵等手法来增加诗歌的音乐感。

例如,李商隐的《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在这两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难”、“残”和“难”、“残”的叠韵,使整个诗歌在音乐上产生了美感。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诗歌以其独特的音韵华美、节奏和谐、韵律丰富多样和富有变化的特点,体现了其独特的音乐性。

它不仅是一种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演唱的艺术形式。

通过古典诗歌的音乐性,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和审美追求,也可以感受到诗歌带给我们的美和愉悦。

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一、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主体(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客体(客观的自然界或社会生活)相统一或相融合的产物,但诗歌却是主体性最强、主体特征表现得最为鲜明的一种文学形式。

任何作品,包括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在内,都不可能不表现作者的感情,可以说没有感情或者没有激情就不可能产生艺术,但诗歌却是各种文学形式中最富于激情和最具感情色彩的文体。

即使是叙事诗也带有抒情的特色。

也就是说,诗人对客观世界、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和表现是情感式的。

虽说诗人的感情也常常凝聚和蕴藏于艺术形象之中,而不是直接说出来的,但离开感情,我们就很难捕捉住诗的形象。

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时,对诗歌的把握方式也应该是情感式的。

二、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这一点同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有显著的区别。

小说、戏剧主要是通过情节,通过对生活场景的具体描绘和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的。

什么是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呢?从古代的诗论家到现代学者有不完全相同的说法,有的说得很玄妙,带有某种神秘色彩。

照我的理解,可以简单地这么说: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而意境则是整体的、空灵的。

情景交融是意象和意境的共同特征,这是诗人在创造意象和意境时所努力追求的。

唐代诗论家司空图说:“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

”(《与王驾评诗书》)清代诗论家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姜斋诗话》卷二)“思”和“情”都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和“景”都是指客观世界、客观物象,这两方面在诗中是融合在一起的,达到了“偕”和“妙合无垠”的境地。

中国古典诗歌音乐美之我见

中国古典诗歌音乐美之我见

… …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 ;声调 ;重复;声情 ; 乐关 音 诗 歌 因 以凝 炼 性 、跳 跃 性语 言 为 媒 介 呈 之 于视 觉而 使 人 联 想 ,因 吟诵或 歌 唱诉之 于 听觉 而令 人情 醉 ;诗歌 既要 用语 言意 义 去 影响 读者 ,又要 用语 言 声音 去打 动听 众 ,还可 配合 音 乐 曲调 去 感 染观众 ;所 以诗 歌 自始至 今 都摇 曳着音 乐 的影 子 ,流淌 着音 乐 的甘 露 。在这 里 ,作者 拟用 以事实 论据 证明 论点 的例证 之 法 ,从 诗 歌语 言的声 调 、重复 及声 情 等三个 方 面对 中 国古典 诗歌 的音 乐 美加 以讨 论 ,以飨读 者。
句 未 皆 为 乐 句
盟f Biblioteka 11 f 一 I 反 2 3 i 2 ,
复涵 咏 强调春 、江 、花 、月 、 夜 的恬 淡幽美 意境 。 由此看 来 ,押 韵可 以连 贯声 音 ,珠连 语 义 ,添 增 声 韵,强 化记 忆 ;使诗 意袅袅
在耳 ,令诗境 流连于 心 。 ( )叠音字 的声韵之 美 二
诗人们 明 白原来 汉字 也 可 由声 母与 韵母 拼 合而成 ,也有 平上 去入
四种声调 。 齐 梁 ・ 约在 《 书 ・ 沈 宋 谢灵 运传 论 》中 说 : “ 使宫 羽相 变 , 欲
探。

… …
《 李清 照・ 声慢》 : “ 寻觅 觅,冷冷 清清 ,凄凄惨 惨戚戚 声 寻 低 昂互 节 ,若前 有浮 声 ,则后 须切 响 ;一简 之 内,音 韵尽 殊 ;两 七双 叠音 词句 首并 列叠 用 ,从动 作 、感 觉 、心情 抒写残 句 之 中,轻 重悉 异 ;妙达 此 旨,始 可言 文 ”。这 是说 诗句 之 中及 诗 句之 间字 词声 调 的变 化 要有 音乐 性 ,要有 长短 、 高低 、轻重 之 秋愁苦 ,音 韵凄怨 、音响激 愤、音 层渐进 ,颇 具独创性 。 总之 ,叠用 声韵 部 分相 同或 完全 相 同的字 词 ,既 强调 了声音 别 ,能产 生前 后 呼应变 化 的音 响效 果 。简言 之 ,字词 声调 的变 化 应 符合 规律 ,寓变 化 于整 齐之 中 ,达到 音韵 和谐 的 目的 。但 怎样 之语 义又渲 染 了声 音所 表达 的情 绪 ,并产 生 和谐 的声 韵美感 ,使 诗歌 的景 物意象 声色备 至 ,情 韵意境 婉转流 连 。 才 能做 到却并 未说 明。

古典诗歌的语言美

古典诗歌的语言美

轻松语文94古典诗歌的语言美美为媚,媚就是在动态中的美”。

 “化美为媚”——表现动态中的美,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也比比皆是。

早在两千多年前产生的《诗经》就有这样丰富的例证,如《卫风·硕人》描绘女主人公形象之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前面五句,分别以五个比喻来比况人物各个部位和肌肤色泽之美,虽然形象生动,但由于静态地表现人物,缺少更大的想象空间,故以后两句描写人物动态,“化美为媚”,作为点睛之笔。

一是写巧笑的倩丽,一是写秋波的流转。

这样,人物顿时顾盼生姿,风情横生,虽然时隔两千多年仍然呼之欲出。

这一“笑”一“盼”,让人的灵魂为之振荡。

诗歌需要“化美为媚”,写静态也常常化静为动。

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鸟鸣涧》的“月明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之“惊”字,也特别富有动态之美。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宁静里,月光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的银辉。

这皎洁的银辉竟使山鸟也惊觉起来。

通过“惊”字的动态刻画,涧中月光朗照的美景一下子写活了,静谧的画面呈现动态的美感。

从这幅画面中,我们能获得一份精神的宁静。

在古典诗歌中,具有动态之美的诗句,犹如一颗颗闪亮的宝石,在诗歌的长河中焕发出熠熠的光辉。

二、色彩的美感马克思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摹绘现实生活中的景状,必然通过表现事物的李元洛《诗美学》说:“以文字为手段的诗,是文学的最高样式。

诗的语言,是至精至纯的文学语言,诗的语言艺术,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作者都必须讲究语言之美,诗人就更需要追求语言的美感。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粹,其语言的美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态的美感所谓诗歌语言的动态之美,就是诗人以富于动态美感的语言,描绘出事物的动态。

或从动态中描绘事物。

冬去春来,花开花谢,日月升落,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无不呈现出运动之美,表现出生命的节奏和律动。

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特征浅谈

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特征浅谈

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特征关键词:诗歌语言特征炼词炼字意象写作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中国古典诗歌对语言的形变,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内容省略、意象罗列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首先,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诗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的情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两岸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着一“闹”字儿把春意盎然写得形象生动,读者的心中似乎想到了蝶来蝶往,鹊跃枝头的情景。

王维《送别》第一句“下马饮君酒”的“饮”字应理解成为使动,君准备行走,邀请君下马喝酒,然后才发生了那番对话。

不这样理解,就会觉得诗歌的矛盾,怎么下马喝君的酒,而君去归卧南山陲?王维的《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和“冷”,历代被预为炼字典范,均是使动用法。

而上联还是倒装句式,应调整成“危石咽泉声”,意思是高大的石头,使泉水发出呜咽的声音。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两字,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意思是美丽的山中风光,使人的心灵感到一片空灵。

周彦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中的“老”“肥”字便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意思是“风使莺雏老,雨使梅子肥”。

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

其次,诗歌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它们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象。

本文将深入解析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带领读者领略其无尽的魅力。

一、韵律之美
中国古典诗歌注重音韵和谐,强调通过节奏和韵脚来达到音乐性的效果。

无论是唐诗的平仄对仗,还是宋词的婉约豪放,都体现出独特的韵律之美。

这种韵律不仅使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更在无形中传递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二、意象之丰富
与西方诗歌不同,中国古典诗歌更注重意象的创造。

诗人通过具象的事物表达抽象的情感,使诗歌具有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比如,月亮常常代表思乡之情,梅花则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意象深入人心,使得古典诗歌更富有诗意和哲理。

三、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
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感表达往往含蓄而内敛。

诗人不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使读者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使得古典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四、修辞手法的多样性
中国古典诗歌中,修辞手法极为丰富多样。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在古典诗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
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在无形中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意蕴。

总结: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从韵律之美到意象之丰富,从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意象之美:古典诗歌常常运用自然景物、人物、动物等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些意象经过诗人的精心选择和描绘,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

2. 意境之美:古典诗歌强调意境的创造,通过简练的文字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一种深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这种意境之美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产生共鸣。

3. 韵律之美:古典诗歌具有严格的韵律要求,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

这些韵律规则使得诗歌在诵读时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4. 情感之美:诗歌是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中国古典诗歌往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爱情、友情等方面的深刻感悟。

这些情感真挚而深沉,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5. 文化内涵之美:中国古典诗歌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

阅读古典诗歌不仅可以欣
赏其艺术价值,还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谈谈诗歌的音乐美

谈谈诗歌的音乐美

谈谈诗歌的音乐美作者:丁俊来源:《大观》2015年第01期诗歌的声和音的本体是文字里内含的质素,这个质素发之于诗歌艺术,则为节奏、平仄、韵、双声、叠韵等表象。

寻常的言语差不多没有表现这种潜伏的可能性底力量,厚载情感的语言才有这种力量。

诗是被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所以能将这种潜伏的美十足地充分地表现出来。

首先谈谈古诗的音乐性。

汉语诗歌里,句型构成节奏,声调和语调构成旋律,韵式相当于调式。

古典诗歌正是将某种句型、声调平仄、韵脚等等作为不变量予以递推,形成了古典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力求诗句具有节拍感是诗歌有别于散文的基本要求,安排等长的音步是基础。

音步是一种语音群,也有人称之为顿、音尺、音组等等,名称虽殊,其理则一致的;它是组织诗歌节奏的基本单元,其功能相当于音乐中的拍子。

对于汉语诗歌而言,就是要安排等长或大致等长的音步。

音步等长一直是我国古代成熟的诗体恪守的原则。

古典诗歌的句型有两种:一是以三字尾收句的吟咏句,如:“千寻铁锁沉江底”、“故垒萧萧芦荻秋”;二是以两字步收句的朗诵句,如:“春风十里柔情”、“念柳外青骢别后”。

成熟的五七言诗以及宋词长短句全部以两字步为主体,一字步只允许出现在句首或者句尾,上面的诗句则被吟咏成:“千寻|铁锁|沉江|底”、“故垒|萧萧|芦荻|秋”、“春风|十里|柔情”、“念|柳外|青骢|别后”。

古汉语单音词和双音词组多,加之古诗是用来吟咏的,类似于唱歌,可以有几分形式化节拍处理,如“千寻铁锁沉江底”并不根据语法关系吟咏成“千寻|铁锁|沉|江底”。

本来,古诗也应当有比两字步长的音步,诗经已开其端,如:“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楚辞更是如此,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古风体中也可偶见,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按:诗经和楚辞没有的明确的音步理论支撑,其音步真实结构缺乏资料证实。

从音乐的视角浅谈中国古诗词的韵律美

从音乐的视角浅谈中国古诗词的韵律美

从音乐的视角浅谈中国古诗词的韵律美诗词中讲究“随律押韵”、“随调则韵”,说明了诗词中用韵与乐曲的“律”“调”密切相关。

本文从音乐学的角度以各类诗词为例,结合古典诗歌的汉语特点,了解中国古诗词的韵律美。

古典诗歌汉语特点韵律美诗歌与音乐是姊妹艺术,二者在塑造形象,反映现实方面,既有相接近的一面,又各有一定的特殊性。

前者为语言的艺术,主要通过语言和用以解释概念的词汇、言语以塑造形象,抒写感情;后者为声音艺术,主要依靠乐音的高下、长短、轻重、缓急以及音色等表现手段,依靠单音在单位时间中运动发展所造成的各种节奏、和声,构成旋律,形成音响结构,进行乐音造型,以表达性情,描写对象。

在古诗词中,二者有相互依赖,相互彰显艺术魅力的关系。

一、古诗词与音乐相得益彰的韵律之美1.古诗词的韵律古诗词的韵律“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这是由于古人做诗十分讲究用韵。

“声韵协和,曲应金石”,即做诗要用韵,韵的作用不仅在于能使曲调和谐,且能够配乐器演奏。

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句法和用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诗歌的韵律。

《诗经》虚实词的运用巧妙和谐,吟唱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讲求用韵节奏变化,使诗歌优美动听、富于变化,诗词的抑扬顿挫,也处处彰显着音乐美。

2.以《陈风·月出》中“兮”字的用韵为例分析“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

佼人倒兮。

舒忧受兮。

劳心馐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之,劳心惨之。

”这首诗抒情色彩及其浓郁,韵味集中体现依托了尾部“兮”字的运用,其韵在“兮”的前一字上:皎、僚、纠、悄;皓、倒、受、馐;僚、绍、惨。

孔颖达在《关雎》诗后疏中说:诗之大体,必须依韵。

其有乖者,古人之韵不协耳。

之兮矣也之类,取以为辞,虽在句中,不以为义,故处末者,皆字上为韵之首……此等皆字,上为韵,不为义也。

虽人志各异,然用韵目的皆在于诗歌声韵和谐。

此种韵在《诗经》中较为多见,它以其特有的连贯、顺接、易于上口的特点,构成了一种特别的声韵结构。

浅谈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魅力

浅谈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魅力

浅谈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魅力摘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以中国古代诗词文学为创作题材,结合音乐作曲手法创作的声乐艺术作品。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出现一方面拓宽了我国声乐演唱作品的范围,另一方面使中国诗词以音乐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为诗词穿上了“音乐的外衣”。

本文首先介绍一下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概念,其次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几个方面来分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魅力。

从歌词美上可以分类,可以分为直接依古诗词来谱曲的歌词和依古诗词改编后的歌词。

从旋律美上来分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点,旋律具有抒情委婉、抑扬顿挫的特点,旋律的韵味清雅含蓄。

从意境美上,主要从歌曲本身的意境美和演唱的意境美上来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古诗词艺术歌曲无论从歌词意境和旋律特征上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既传承和发展了古诗词的文化意蕴,又丰富了艺术歌曲的文化内涵的价值影响。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魅力引言“诗为乐心,声为乐体。

”用这句话表述一切艺术歌曲十分精准。

关于音乐本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有的将其表述为客观形式,有的认为其来自情感内驱,即使承认声音本“无哀乐”,也不能否定人的能动作用。

乐音经过人有意识的组织可以成为承载、引发主观情感的手段。

而诗源于人声的嗟叹,是凝练的、抒情的语言,是有韵律的文字,用诗作为歌曲唱词加以表达,赋予了乐音更直接的含义,将乐音的形式和情感的内容统一在了同一时间和空间之中。

中国的古诗词内涵丰富,意蕴独特,研究中国古诗词艺未歌曲,需要把握诗、乐内在艺术功能的同一性,需要揣摩诗乐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妙之处。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美。

1、直接由古诗词作歌词如《别亦难》从歌词美上可以分类,可以分为直接依古诗词来谱曲的歌词和依古诗词改编后的歌词。

《别亦难》这首歌是由古诗词直接谱曲,诗中首句的两个“难”字,便是鉴证,也写得极真极切。

古人描写长亭告别,河桥洒泪之作颇多,而相逢未远,重会不难之情,故难令人伤怀;而别易会难者,虽足以让人肃然生悲,然相见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更让人觉得尴尬、无奈,“相见难”足见相见之秘密,相见之受约束,相见之不光明正大,相见之为世俗所不容。

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导读:一、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主体(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客体(客观的自然界或社会生活)相统一或相融合的产物,但诗歌却是主体性最强、主体特征表现得最为鲜明的一种文学形式。

任何作品,包括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在内,都不可能不表现作者的感情,可以说没有感情或者没有激情就不可能产生艺术,但诗歌却是各种文学形式中最富于激情和最具感情色彩的文体。

即使是叙事诗也带有抒情的特色。

也就是说,诗人对客观世界、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和表现是情感式的。

虽说诗人的感情也常常凝聚和蕴藏于艺术形象之中,而不是直接说出来的,但离开感情,我们就很难捕捉住诗的形象。

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时,对诗歌的把握方式也应该是情感式的。

二、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这一点同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有显著的区别。

小说、戏剧主要是通过情节,通过对生活场景的具体描绘和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的。

什么是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呢?从古代的诗论家到现代学者有不完全相同的说法,有的说得很玄妙,带有某种神秘色彩。

照我的理解,可以简单地这么说: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而意境则是整体的、空灵的。

情景交融是意象和意境的共同特征,这是诗人在创造意象和意境时所努力追求的。

唐代诗论家司空图说:“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

”(《与王驾评诗书》)清代诗论家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姜斋诗话》卷二)“思”和“情”都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和“景”都是指客观世界、客观物象,这两方面在诗中是融合在一起的,达到了“偕”和“妙合无垠”的境地。

意象和意境的创造都离不开客观的物和景,但这物和景又跟我们平常生活中看到的面貌不完全相同,它是经过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筛选、提炼、浸润而成的,是经过诗的升华的。

古典诗歌教学要重视音韵美-教育文档

古典诗歌教学要重视音韵美-教育文档

古典诗歌教学要重视音韵美中国古典诗歌自它产生之日起,就跟音乐有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音乐美使得中国古代诗歌具有长存不衰的魅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诗歌的音韵美--音韵的吟咏、揣摩、对情感的生发等往往被忽视了,只注重字词句的理解,意境的赏析,主题的发掘等,忽视了诗歌的第一形式要素。

一、要了解相关音韵知识,主要包括平仄、押韵、对仗、节拍所谓“平仄”,就是现代四声再分为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声两大类。

在古代也分为两大类,但平的一类指平声, 仄的一类包括上、去、入三声。

古平声到今天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古入声字分别变成普通话里的四声。

于是, 今天用普通话念唐诗宋词觉得有的地方平仄不调。

如果我们懂一点古平仄的区别, 就能更好地体会到唐诗格律中用合乎语感的平仄交替和粘连方式所造成的回环美错综美。

押韵,这是用回环往复的方式以表现音乐美。

韵字一般放在句尾。

押韵的格律要求是韵字要同韵,今读,遇到韵字古今音不同(包括平仄不同)的,可以从旧,以保持押韵的音乐美。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末字按今读四声明显不协调,这个字古音本来是平声。

用什么韵脚,对诗歌的情感基调也有影响。

一般说来,韵字开口度越大者,越容易表达昂扬豪迈之情。

开口度小,则和凄婉感伤之情吻合。

平声韵符合慷慨之音,仄声韵易于表达抑郁之情。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不仅选用细微而且短促的入声韵,开头的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大多属于开口度较小的齿音念起来就有轻细凄清的况味。

对仗又称对偶。

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

对偶一般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词语必须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的品析

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的品析

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的品析中国是诗的国度。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古诗词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

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古诗词,本人认为重在“品”字上。

一、品读诗歌语言的凝练美诗歌要求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最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因此在语言上要求凝练、集中。

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短短二十个字。

包含这么多的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而这画面又不禁使人浮想联翩:宫女曾经花容月貌,却被禁锢在这凄凉冷清的古行宫中,看花开花落,年复一年,红颜已去,白发徒增,唯一的话题是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

此情此景,令人唏嘘不已。

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都从这短短的篇幅中表现出来了,语少意足,余味无穷。

这首诗语言凝练,是写景、言情、叙事时以少胜多的典型作品。

当然,并不是凝练就意味着体裁短小。

杜甫的“三吏”“三别”就都采用长篇叙事诗的体裁,用凝练的语言,对安吏之乱期间不同的社会侧面进行描写,表达出了深刻的社会内涵。

诗歌语言的这一特点,促使诗人对语言进行反复锤练,力求言简意赅、笔笔传神,在有限的诗行词句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勾勒出生活场景。

二、品读诗歌语言的抒情美抒情是诗表现生活的基本方式,《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因此,诗歌语言也就适应诗歌这种体裁的特点,或直接或储蓄地抒发主观情感。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其内容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指“国风”,其中很多作品是当时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如《七月》、《伐檀》、《硕鼠》等诗篇以强烈的抒情性语言表达了百姓对统治阶级的愤慨和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

《鸨羽》《兔爱》表现的是百姓在沉重徭役下的痛苦呻吟,《蒹葭》、《关雎》、《桃夭》、《氓》反映爱情与婚姻的内容。

古诗词的美妙之处

古诗词的美妙之处

古诗词的美妙之处诗歌之美在于语言美、声律美、意境美。

生动形象是一切文学语言所共有的特点。

人类的语言有两大类型,一类是描写性的摹状语言,即形象语言;另一类是推证性的逻辑语言,即抽象语言。

文学艺术语言的基本形式是摹状语言,而科学理论语言的基本形式是逻辑语言。

诗歌语言是典型的摹状语言。

判断抽象语言的尺度是语法和逻辑,而判断形象语言的尺度则是生动和优美。

为了达到生动和优美,诗歌语言可以破坏语法,也可以不遵守逻辑。

例如:“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以有形之“天涯”喻无形之“相思”,不合逻辑,却是一句好诗。

所以理智感太强的人,不能做诗,也不能理解诗。

诗歌语言的另一个特点是声律美。

闻一多说:“声律是诗之花朵。

”诗歌本质就是一种具有音乐美的艺术语言。

王国维说:“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

就美之自身言之,则一切优美,皆存在于形式之对称、变化之调和中。

”何新认为:“新诗革命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现代新体诗抛弃了两千年中国古典诗歌的最宝贵的成果——诗歌修辞和音律声韵的艺术美。

在新诗中,至今未能形成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许多诗完全倒退为原始时代那种信口而发、毫无形式的所谓‘自由体’。

”“绝对的自由就是不自由,绝对无形式的诗也正意味着根本没有诗。

因此,新体诗的创新,还是要从研究现代语言的声韵和修辞规律入手。

”对于一首好诗,如果说形象是肉体,那么命意就是灵魂。

没有灵魂的肉体即使美丽,也只是一具无生命的石膏模特儿。

一般地说,命意在诗中隐含得愈深邃,诗的意境就愈深,因而愈耐人寻味。

诗的意境有主客之别:诗人介入感情的“造境”——这是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表现形式。

如李白的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人隐藏自我的“写境”——这是古典诗歌的写实主义表现形式。

如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除此之外,古典诗歌还有一种象征主义的表现形式。

我把它概括为——诗人兴此归彼的“幽境”,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转:黉门先生的博客
谈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音乐美(1)
黑格尔说过:“音乐用来打动的就是最深刻的主体内心生活,音乐是一种心情的艺术,他直接针对着心情。

”音乐可以给人带来欢乐,也可以造成伤感、忧虑的气氛。

美妙和谐的音乐,还可以使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误会,增进理解,从而成为知音间的物质媒介,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音乐,它不仅可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甚至可以移情移性。

《孝敬》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乐记》曰:“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而音乐这种入人化人的艺术力量,主要来自于旋律。

旋律是感情的速写。

只有渗透着纯朴真挚的感情的旋律,才能成为音乐表达时的情语;情韵的渗透,声情并茂,才能产生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在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中,与音乐联系最紧密的是诗。

西方文论认为,诗歌艺术同属于时间艺术。

音乐要借助于声音,诗歌也要借助于声音来吟诵和歌唱。

而声音的延续就是时间的流动。

同时,诗歌与音乐同属于情感艺术、旋律艺术,它们都要求表达真情、善情、美情,也要求寄予情感的载体——节奏、音韵及旋律的完美。

中国古代诗歌从产生之日起,就是音乐文学形式。

比如,《诗经》是民歌的总汇,每篇都能演奏演唱。

汉乐府是一种标题音乐。

词和曲先有曲和曲谱,才有字句的。

所以,中国古代诗歌又叫声诗。

“声诗”就是指具有音乐美的诗歌。

诗歌的音乐美除了表现在诗的旋律美、乐感美之外,更多的还表现在语言的节奏、音调和声情上。

一、节奏
节奏是指符合规律的重复。

春、夏、秋、冬四季的代序,朝朝暮暮,昼夜的交替,月的盈虚,潮汐的涨满,水波的荡漾,心率的跳动,走路时脚与手的配合等都可以形成节奏。

节奏给人以快感和美感,能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要求。

每当一次新的回环往复,就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受,好像他乡遇故知一样,使人感到亲切、愉快。

节奏可
以个体得到统一,差别得到协调,散漫趣向集中。

同时,节奏还可以使人的生活充满快感和美。

当一种节奏被人熟悉后,便会产生喜新追求,新的追求得以实现,也会感到新的满足。

可见,就节奏本身而言,具有一种魄力。

语言也可以形成节奏。

每个人说话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各有固定的习惯,可以形成节奏感,而且是一种自然的节奏感,没有经过加工,很不鲜明。

除自然的节奏外,语言经过加工的音乐节奏——诗歌的格律,就是建立在这种音乐节奏上的。

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中国古代诗歌节奏的形成主要依据以下因素:
1、音节间的组合
四言诗一般是两顿。

五言诗是三顿,即二二一或二一二。

七言诗是四顿,即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

如,李白的《朝辞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又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音节组合形成“逗”(“逗”是一句中读音最明显的顿)。

中国古代诗歌建立诗句的基本原则就是一句诗必须有一个逗,这个“逗”把诗句分为前后两部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都有。

这个规律在诗歌中被称为古典诗歌的“半逗律”。

可以说,“半逗律”是构成古典诗歌(或诗句)的基本格律,它就好像一座建筑物的梁柱,而且它的格律(平仄、对仗)是柱子上的装饰物。

此外,“半逗律”使得诗歌长短错落,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读起来活泼铿锵,节奏感更强。

谈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音乐美(2)
2、诗句后的押韵
押韵是形成中国古典诗歌节奏的一个因素,它是指字音中韵母部分的重复。

按照规律,在一定位置上重复出现同一韵母就形成韵脚,产生节奏。

这种节奏可以把涣散的东西(声音)组成一个整体,使人读前一句时预想到后一句;读后一句时回味到前一句,造成一种回环
往复的审美效果。

这种组合创造出这种回环相押,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从而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表现出一种悦耳动听的、声情并茂的特色。

由于汉语语音长短、轻重的区别不明显,不能借助它们形成节奏,所以,押韵就成了形成节奏的重要因素,成为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总之,押韵有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整首乐曲可以由它贯穿起来。

中国古代诗歌的押韵一般都在句尾,较大的停顿配合诗韵就形成了鲜明的节奏感。

二、音调
色有色调,音有音调。

一首诗由许多字词的声音组成,字词声音之间的整体关系就构成了诗的音调。

声音的组合,受审美规律的支配。

符合规律的就和谐,违背规律的就拗。

音乐中有协和音程和不谐和音程,而古代诗歌中有律句与拗句。

音程协与否,取决于两音之间的距离。

诗句中谐拗的区别在于平仄的正确搭配。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音调,主要借助于平仄组织起来的。

平仄是字音声调的区别,平仄有规律的交替重复,便可以形成节奏,但并不鲜明,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造成音调的和谐。

(双声词是指声母相同的两个字组成的词;叠韵词是指韵母相同的词;叠音词是声韵调完全相同的词。

)在一连串的不同的字中(即诗句中)出现声韵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的字,可以强调某一声音以及由这个声音所表达的情绪。

致于象声词则是模仿客观世界的声音构成的词,它的效果主要在于缩短人与客观世界的距离,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叠音、叠韵、双声以及象声词运用广泛。

如《诗经》中,“坎坎伐檀兮”一句中的“坎坎”即为“伐木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关关”即为“鸟鸣声”。

王绩的诗歌中,也有这些词语。

汉乐府中,叠音词多,“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又如,“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胡地多飙风,树木修修。

”杜甫的“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唏嘘。

”“车辚辚、马萧萧。

”叠音词在李清照的笔下用得最好,“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它给全诗笼罩上一层浓烈的悲剧气氛,反映了词人在国破家亡之时,这种迷惑、惆怅、恍然若失的精神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