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合集下载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你们好,我是临沂第二十七中学的王永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一.教材分析㈠.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二大节的第一课时,是在前面学习了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的一节应用课。

这一课时的内容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要求即数学要面向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

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用到,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实际意义,进一步体验现实生活与函数密切联系。

㈡.教材目标分析本节是将反比例函数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前面几节课的综合应用。

由于函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根据教学大纲的明确规定并结合素质教育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①、知识目标反比例函数来源于生活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本节课的内容要使学生明确生活中有一类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定值的实际问题可转化为反比例函数问题来解决的思想方法,进一步体验现实生活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即从实际问题中出发建立数学模型这一重要数学思想。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③、情感目标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求数学知识奥秘的好奇心。

②使学生明白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㈢、教学重难点①重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函数关系。

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以致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②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其他学科问题。

二、教学分析1、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时学习,课后复习的三步骤。

初中数学《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优秀说课稿范例

初中数学《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优秀说课稿范例

初中数学《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优秀说课稿范例一、说课内容本堂课主要是围绕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展开,通过学习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三课时,前两课主要是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本节课将进一步巩固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能够灵活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探究和思辨能力;–采用示例引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纸和铅笔•教具:实物模型五、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小明乘坐公交车的问题。

老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乘坐公交车的问题呢?比如,小明每天乘坐公交车上学,他发现乘坐公交车的时间和等车的时间呈什么样的关系呢?请你们思考一下。

学生:时间越长,等车的时间越短。

老师:非常好!小明发现乘坐公交车的时间和等车的时间呈反比例关系。

那么,我们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这种关系呢?2.探究(25分钟)老师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同学们,请看这个模型,假设小明乘坐公交车回家,每公里需要花费的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可以用反比例函数表示。

现在,小明乘坐公交车的速度是10km/h,那么2km的距离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呢?学生:那就是2/10=1/5小时,也就是12分钟。

2024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2024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原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反比例函数是形如y=k/x的函数,其中k是常数,x不等于0。它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许多实际问题中的关系,如速度与时间、面积与半径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它与路边的距离是多少?我们可以通过反比例函数来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时,学生可能对如何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有效结合存在困惑。此外,在进行代数运算和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对运算规则和技巧掌握得不够熟练,导致解题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此外,学生可能对如何将反比例函数应用于解决复杂实际问题感到挑战。
教学方法与手段
5.反馈交流: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作业反馈交流,了解学生对于作业的看法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作业的质量。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数学建模与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等相关的数学建模案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视频资源:《反比例函数的奥秘》等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图象和性质,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知识。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初中数学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初中数学说课稿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讲课稿 /初中讲课稿/初中讲课稿范文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实质问题与反比率函数》初中数学讲课稿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提高判断能力、剖析能力、理解能力,培育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讲课稿资料合用于初中数学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一、说教课方案企图第一由学生试试举出实质生活中某两个量出租反比率关系的例子,自然地引入利用所学的反比率函数来解决实质问题,在数学课上引用一个用“杠杆规律”的实质问题,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利用了公元前 3 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定律”中力与力臂两个量的反比关系,将他们运用到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热忱。

也培育他们科学研究精神。

实质问题向数学识题他转变是解决问题的要点。

教师有理有据地引学生经过反比率函数模型实现这一目的。

让学生领会此中的转变思想,逐渐掌握转变的方法。

函数模型没有变,但两个量的角色发生变化,领会变与不变的思想。

经过这类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概括、总结所学的知识。

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反比率函数解决实质问题的意识打好基础。

经过以学生身旁熟习的星海湖水利工程为实质问题创建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反比率函数的运用和理解,更深层次形成反比率函数模型来解决实质问题的意识,稳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创建展现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的时机。

最后,经过小结,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内化、系统化。

二、说内容本章的反比率函数的内容属于《整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围。

反比率函数是基本的函数之一,本章共分为两节,第 17-2 节的内容是怎样用反比率函数解决实质问题或怎样用反比率函数解说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现象。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说课稿29-2第2课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说课稿29-2第2课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说课稿29-2 第2课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一. 教材分析《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把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脱节,不能很好地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会正确列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会正确列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已学的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知识讲解:讲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如何得出的。

3.例题讲解:分析并讲解几个典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问题。

4.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年级数学下册《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一等奖说课稿3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八年级数学下册《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一等奖说课稿一、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二节的课题,是在前面学习了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的一节应用课。

体现反比例函数是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的数学模型,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杠杆原理”等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探究,使学生能够从函数的观点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对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建立函数模型,运用已学过的反比例函数知识加以解决,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和学以致用的'数学理念。

2、能力训练目标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进一步运用函数的图像、性质挖掘杠杆原理中蕴涵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利用函数探索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定律”,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激发,再通过自己所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训练学生能把思考的结果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同时要让学生很好地交流和合作.二、学习内容的基础以及其作用在17.1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基础上,《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这一节重点介绍反比例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性,以及如何应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探究的例题和练习题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反映了数学与实际的关系,即数学理论来源于实际又发过来服务实际,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上涉及了物理学力学的实际问题,运用到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定理”,其本质体现的是力与力臂两个量的发比例关系,最后落实到运用数学来解决。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运用和理解,更深层次体会建立反比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doc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doc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分数知识基础上,创设情景,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开展观看特点、类比归纳、讨论交流等探讨活动,在活动中向学生渗透类比思想、特殊与一样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式的概念.难点:明白得和把握分式成心义、值为0的条件.
冲破点:由于部份学生容易忽略分式分母的值不能为0,因此在教学中,采取类比分数的意义,增强对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的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技术目标:(1)通过对“杠杆原理”等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探讨,使学生能够从函数的观点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对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成立函数模型,运用已学过的反比例函数知识加以解决,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和学以致用的数学理念。
二、能力训练目标: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成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进一步运用函数的图像、性质挖掘杠杆原理中蕴涵的道理。
教材《上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讲义数学七年级第二册》P51-P53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本节课的要紧内容是分式的概念和把握分式成心义、无心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它是在学生把握了整式的四那么运算、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并以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分数知识为基础,对照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学生对“式”的熟悉由整式扩充到有理式.学好本节知识是为进一步学习分式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以后学习函数、方程等问题的关键。
3、反馈训练 为了更好地明白得、把握分式的大体概念,依照不同窗生的学习需要,依照分层递进的教学原那么,设计安排了2个由浅入深的例题.例1是熟悉分式成心义的条件,其变式是训练学生把握分式无心义的条件;例2是如何求分式的值为0.同时配有三个由低到高、层次不同的巩固性练习,表现渐进性原那么,希望学生能将知识转化为技术.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说课稿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非被动接受者。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教具:实物模型、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结合生活实际,寻找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并进行分析;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同时,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依据。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课堂反馈,分析他们的掌握程度;
2.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建议;
3.观察学生在下一节课的表现,判断知识的巩固情况。
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的适应性;
2.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3.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给予积极、具体的反馈,强调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4.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说课教学教学说课研讨课件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说课教学教学说课研讨课件复习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应用新知
探究新知
例1.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把轮船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平均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天数(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要求船上的货物不超过5天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多少吨?
不超过5天是什么意思
阿基米德 :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杠杆问题
CLICK
阿基米德真的能撬动地球吗?
电学问题ELEC
01.电学问题
ELEC
电学知识告诉我们,用电器的功率
U2/R
U2/
电学问题
ELEC
解析
ANALY
(1)由电学知识可知: 当U=220v时 得
回忆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01.杠杆问题
LEVERAGE
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阻力臂
动力臂
01.杠杆问题
LEVERAGE
引入实例
小伟欲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分别为1200N和0.5m.
01.杠杆问题
LEVERAGE
探究新知
例1.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把轮船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3)如果码头工人先以每天30吨的速度卸载货物两天后,由于紧急情况,船上的货物必须在不超过4天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多少吨?
答: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45吨.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图 26-2-1
2 A.I= R 3 B.I= R
01.电学问题
ELEC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说课稿(配套教案、课件,同名搜索)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说课稿(配套教案、课件,同名搜索)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体验现实生活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2)能解决确定反比例函数中常数k值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 题。 2.过程与方法 在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 教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实际问题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 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继续培养学生合作交 流的意识。
解 : 根据题意x 1 0, 所以 y y 0,1 0 y 6 0, y 6 10 60 所以W ( x 2) y ( x 2) x 120 60 x 所以x 1 0 时,W有最大值.
问题解决
例2,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装 载货物,把轮船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1)轮船到达 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时间 t(单位:天)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v 48
(3)如果码头工人先以每天30吨的速度卸载货物 两天,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的货物必须在不 超过4日内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 多少货物? (3)由于以每天30吨的速度卸载 货物两天,所以剩余货物为24030×2=180,此时有了新的比例 系数180,即 解得
v1 180 t1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描出实数对(x,y)的对应点.
解:根据表中 的数据在平面直 角坐标系中描出 了对应点 (3,20),(4,15), (12 8 4
o
2
4
6
8
x
(2)猜测并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式,并画出图象. 解:由上图可猜测此函数为反比例函数 y 图象的一支.

九年级数学下册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3课时)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3课时)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三课时)一、说教学内容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的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的第三课时,是继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学习之后的又一类新的函数,在建立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之上,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的处理奠定了基础。

函数本身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更为重要,通过实际问题构建函数,体会数学化归思想。

二、说学情初中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各种见解,希望老师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

所以在课堂上应注重抓住这些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1、学会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2、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构造,掌握用反比例函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重点、难点重点: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五、说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思想方法归纳:数学建模思想、化归思想.2、(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定律”:若两物体与支点的距离反比于其重量,则杠杆平衡.也可这样描述: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为此,他留下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三)合作交流例3:小伟想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是1200N 和0.5m .(1)动力F 和动力臂L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m 时,•撬动石头至少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 不超过第(1)题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多少? 思考:你能由此题,利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释:为什么使用撬棍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联想物理知识 物理课本上的电学知识告诉我们:用电器的输出功率P (瓦)两端的电压U (伏)、用电器的电阻R (欧姆)有这样的关系PR= u 2 ,也可写为P= 2u R .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4:在某一电路中,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电流I (A )与电阻R (Ω)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写出I 与R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结合图象回答:当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12A 时,电路中电阻R•的取值范围是什么?(五)巩固提高1.在一定的范围内,•某种物品的需求量与供应量成反比例.•现已知当需求量为500吨时,市场供应量为10 000吨,•试求当市场供应量为16000•吨时的需求量是 •312.5吨 .2.某电厂有5 000吨电煤.(1)这些电煤能够使用的天数x (天)与该厂平均每天用煤吨数y (吨)•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y=5000x;(2)若平均每天用煤100吨,这批电煤能用是 50 天;(3)若该电厂前10天每天用200吨,后因各地用电紧张,每天用煤300吨,这批电煤共可用是 20 天.五、课堂小结谈谈你的收获六、布置作业。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1一、说教学设计意图首先由学生尝试举出实际生活中某两个量出租反比例关系的例子,自然地引入利用所学的反比例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课上引用一个用“杠杆规律”的实际问题,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利用了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定律”中力与力臂两个量的反比关系,将他们运用到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热情。

也培养他们科学探索精神。

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他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师有理有据地引学生通过反比例函数模型实现这一目的。

让学生体会其中的转化思想,逐步掌握转化的方法。

函数模型没有变,但两个量的角色发生变化,体会变与不变的思想。

通过这种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

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打好基础。

通过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星海湖水利工程为实际问题创设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运用和理解,更深层次形成反比例函数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创造展示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最后,通过小结,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内化、系统化。

二、说内容本章的反比例函数的内容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

反比例函数是基本的函数之一,本章共分为两节,第17—2节的内容是如何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或如何用反比例函数解释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现象。

本节课主要涉及在使用杠杆时,如果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则动力是动力臂的反比例函数。

三、说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杠杆原理”等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探究,使学生能够从函数的观点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2节《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二是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第一部分中,学生需要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包括图像、单调性、奇偶性等。

在第二部分中,学生需要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问题,并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基础。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包括图像、单调性、奇偶性等;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问题,并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和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问题的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实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教学软件等,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实际问题的数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初中数学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初中数学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引言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速度、密度等与数量的关系。

而反比例函数就是一种能够描述这类问题的数学工具。

通过本文档的讲解,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反比例函数是指函数的值与自变量的乘积等于一个常数的函数。

通常用以下公式表示:y = k / x其中,x代表自变量,y代表函数的值,k代表常数。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

根据函数的定义,我们知道当自变量x取不同的值时,y的值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当x趋近于无穷大或无穷小时,y的值会趋近于零。

反之,当x趋近于零时,y的值会趋近于无穷大。

这表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会与两个坐标轴相交于一个不可达到的点。

在坐标平面上,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常常为一条从第一象限的第一象限到第四象限的第三象限的曲线。

该曲线与两个坐标轴的交点为(0, k)和(k, 0),其中k为常数。

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反比例函数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例子1:速度与时间假设一个人用相同的速度跑步,当他跑1小时能够跑完一段路程。

那么,当他跑2小时时,他能够跑多远呢?我们可以用反比例函数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v为该人的速度(单位:公里/小时),t为时间(单位:小时),则根据问题可以得到如下的反比例函数:v = k / t其中,k为常数。

当t取1小时时,得到v = k,也就是说v的值等于常数k。

当t取2小时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以得到v = k / 2,也就是说v的值等于常数k的一半。

换句话说,当时间增加一倍时,速度减少一倍。

例子2:密度与体积我们再来看一个和密度有关的实际问题。

假设一个物体的密度为d(单位:千克/立方米),体积为v(单位:立方米),质量为m(单位:千克),则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如下的反比例函数:d = m / v其中,m为常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最后通过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函数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相对于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来说,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自主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如图像、单调性等。

3.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通过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

4.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肇庆鼎湖中学的教师谢秀容,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这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中的第二节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程序、评价分析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的教学共分四课时,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是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分析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对象,抽象其数量特征,建立函数关系。

因此本节课是培养学生的函数思想和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要一课。

同时,函数把前面所学的方程、不等式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是整个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桥梁”。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实际,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及反比例函数有关的综合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函数思想和数学建模能力,以及用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增强应用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重点与难点的关键:用函数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并进一步提出明确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考察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说学情由于我校八年级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学习能力较强。

学生已经理解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了这些函数图象的画法及性质;能同时运用代数方法和几何方法解决一部分问题,具备初步的数形结合思想。

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5篇

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5篇

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5篇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学问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用反比例函数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学问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法.教具预备投影片四张第一张:(记作5.3A)第二张:(记作5.3B)第三张:(记作5.3C)第四张:(记作5.3D)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象的特征我们都研究过了,那么,我们学习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呢?[生]是为了应用.[师]很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学到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毕竟反比例函数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一、新授:1、实例1:(1)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 S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答:P=600s (s0),P 是S的反比例函数。

(2)、当木板面积为0.2 m2时,压强是多少?答:P=3000Pa(3)、假如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木板的面积至少要多少?答:至少0.lm2。

(4)、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5)、请利用图象(2)和(3)作出直观解释,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做一做1、(1)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此电源时,电流I(A)与电阻R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5-8 所示。

(2)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你以写出这一函数的表达式吗?电压U=36V , I=60k2、完成下表,并回答问题,假如以蓄电池为电源的用电器限制电流不得超过10A,那么用电器的可变电阻应掌握在什么范围内? R() 3 4 5 6 7 8 9 10I(A )3、如图5-9,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60k 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3 ,23 )(1)分别写出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2)你能求出点B的坐标吗?你是怎样求的?与同伴进行交流;1.反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2.函数图像教学设计3.反比的函数教学设计4.六班级数学反比例教学设计5.二次函数线段最值教学设计6.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7.高中数学函数教学设计8.二次函数概念教学设计9.关于《长城》教学设计10.关于将心比心教学设计反比例函数的说课稿(精选篇4)目标: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使学生能依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能结合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019八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精品教育.doc

2019八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精品教育.doc

2019八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精品教育.doc三、教学诊断分析本节课容易了解的地方是:杠杆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物理模型,利用杠杆定理容易建立函数关系式。

而我认为本节课有两个问题学生比较难理解:(1)是注意在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讲课时注意提醒学生关注实际问题的意义;(2)从函数的角度深层次挖掘变量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建立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实现从静到动的转变。

授课时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层次、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在我设计的问题的提示下来进行探究,学生若能发现其他的规律,教师应表扬,并让同学自己来讲解。

四、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教法特点:1、在研究性学习中应以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为驱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应把现成的结论和方法直接告诉学生,应以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同时,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积极民主的学习氛围,使每位学生都成为问题的探索者、研究中的发现者.2、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敏锐性和思辨性结合的培养 ,优化观察的对象,透过现象看本质,迅速从繁杂无序问题中捕捉最有价值的信息.此能力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3、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代社会中,几乎任何一项工作都要许多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如上述众多结论的获得) ,是否具有协作精神,能否与他人合作,已成为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创设一切为学生合作的情境和机会,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4、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目的.以上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作为主体去面对解决的问题,主动去探索、讨论,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用数学的方法和技术来处理实际模型,最终得出结论.5、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数学是“真”的典范 ,同时又是“美”的科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这样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智力得到开发、情操得到陶冶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它是鼓舞学生奋发向上,引导学生积极创造的重要因素.预期效果分析:(1)教学难点的突破本节的难点在于“把实际问题利用反比例函数转化为数学问题加以解决”,课前预设通过“师生共分析——分析错处——再独立解题”的三个环节,以达到学生逐步掌握转化的方法。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说课稿29-2第1课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说课稿29-2第1课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说课稿29-2 第1课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一. 教材分析《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的第29-2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基础上,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与之前学习的函数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转换和适应。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的联系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数学软件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解释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及反思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及反思

《17.1.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应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是在“七年级学习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八年级学习“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之后进行的,为九年级下册学习二次函数做准备,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反比例函数性质的巩固和应用,也是用函数思想解决问题的典型例子,同时又蕴涵着数型结合,分类、转化等数学思想。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经历”实际问题_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应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反比例函数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一、教法与学法分析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的评价。

强调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以便学生自主展开探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取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本课选择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如下: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法指导:合作交流、操作探究、评价发展三、教学程序1、复习旧知:前面的课上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哪些知识?2、引言:前面我们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讨论了反比例函数的相关内容,而数学做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来源于实际而又服务于实际,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二大节的第一课时,是在前面学习了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的一节应用课。

这一课时的内容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要求即数学要面向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

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用到,掌握这些知识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实际意义,进一步体验现实生活与函数密切联系。

㈡.教材目标分析
本节是将反比例函数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前面几节课的综合应用。

由于函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根据教学大纲的明确规定并结合素质教育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
①、知识目标
反比例函数来源于生活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本节课的内容要使学生明确生活中有一类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定值的实际问题可转化为反比例函数问题来解决的思想方法,进一步体验现实生活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即从实际问题中出发建立数学模型这一重要数学思想。

②、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③、情感目标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求数学知识奥秘的好奇心。

②使学生明白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㈢、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函数关系。

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以致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②难点
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其他学科问题。

二、教学分析
1、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时学习,课后复习的三步骤。

每上一节新课之前,我都会布置下节课的知识点,作为课前五分钟提问的内容,上课的时候引导小组讨论,交流意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与应用,还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采用引例举证的教学方式,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
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情、学法分析
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立体想像能力较差,所以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活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具体会。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促使学生通过“猜想—假设—验证—归纳—总结”等一系列过程,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知识、能力发展的生长点和思维的动力。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去年下半年,某某中学初二(2)班黄晶晶同学的爸爸诊断为肝癌,家中又突发一场大火,真是祸不单行,一下急需的10万元款从何而来,关键时刻,群众积极响应镇政府的号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结果,捐款总额比预期的还要理想。

如果你是镇政府领导,你除了积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之外,能不能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对即将发动群众献爱心进行策划呢?
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共同来学习以下两道题目。

设计意图:由学生身边的事出发,激起学生的爱心,为积极筹划这个活动,带着对数学的求知欲,进入例题的学习。

(二)范例设计
例题
小华同学的爸爸在某自来水公司上班,现该公司计划新建一个容积为4×104m3的长方体蓄水池,小华爸爸把这一问题带回来与小华一起探讨:
①蓄水池的底面积S(m2)与其深度h(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②如果蓄水池的深度设计为5m,那么蓄水池的底面积应为多少平方米?
③由于绿化以及辅助用地的需要,经过实地测量, 蓄水池的长和宽最多只能分别设计为100m和60m,那么蓄水池的深度至少达到多少才能满足要求?
这是个几何体积问题的应用题,我通过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逐步分析,最后通过建立函数这种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问题(1):这是一个几何体积问题,问题中包含有哪些量? 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 问题(2):在容积不变的情形下, 蓄水池的底面积S(m2)与其深度h(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为什么?写出关系式.
问题(3): 函数关系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何确定?从而决定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又是怎样?
问题(4):能否画出函数的图象? (指导学生画图,分析问题,多媒体展示函数图象.)
问题(5):题中②、③两问能否利用图象来解?如何解?
问题(6):题中②、③两问除了利用图象来解之外,是不是也可以利用方程解或不等式解?
设计意图: 这道题是课本例1的改编,更换背景的目的是为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例1采用了设计问题系列,
启发学生思考,联系旧知识建立函数模型,解决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了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渗透了函数的思想,让学生初步了解函数模型的建立方法。

最后渗透一题多解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渗透“函数——方程——不等式”思想和“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解题后的再思考,将知识系统化。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问题,我选择教师引导法.引导学生联系反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渗透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画图象前,已引导学生探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这样就化解了教学难点.
(三)反馈练习
华罗庚曾经说过“学数学而不练,犹如入宝山而空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反比例函数知识的应用,我设计了例题的后续问题,让学生练习。

使课堂教学能前后连贯。

例题中的新建蓄水池工程需要运送的土石方总量为4×104m3,某运输公司承担了该项工程运送土石方的任务。

①运输公司平均每天的工程量υ(m3/天)与完成运送任务所需要的时间t(天)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②运输公司共派出20辆卡车,每辆卡车每天运土石方100 m3,则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该任务?
可以通过此类题反馈本节所学,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及时加强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

(四)回到引例,前后呼应
①现在大家能否利用我们刚掌握的知识来策划发动群众献爱心呢?
②如果每人平均捐款100元,那么需要发动多少人捐献。

根据实际生活水平,每人平均捐款只能达到50元,那么至少要发动多少人捐献?发动人数与每人平均捐款数成怎样的函数关系?当每人平均捐款数一定时,捐款总额与发动的人数成怎样的函数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到课堂之初的问题中,解决问题,使整个课堂教学浑然一体,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收获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再由教师补充归纳本节所学知识内容。

(1)通过本节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生活中有一类两变量的乘积为定值的实际问题可归结为反比例函数问题来解决的思想方法。

(2)初步学会了数学建模的方法.
(3)树立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观。

(六)作业布置
根据新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我的作业布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选做题是一道自编题,我的目的是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复习了旧知,同时还能让学生体验一下做老师的愉悦.
(1)必做题:①看课本做例1、例2.
②做课本习题17.2 2,4
(2)选做题:仿我的例题自编自导自演一题
(说得不好请多多指点,谢谢各位,再见。


五、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