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和变分原理
弹性力学基础知识
06
弹性力学的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
有限元法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通过将复杂的 物理系统离散化为有限个简单元(或称为元素) 的组合,来近似求解复杂的物理问题。
这些简单元在节点处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离散 的系统,其行为可以通过物理定律和数学模型 进行描述。
有限元法的核心思想是将连续的求解域离散化, 将复杂的边界条件和应力状态转化为有限个单 元的组合。
弹性力学基础知识
• 弹性力学概述 •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 弹性力学的基本问题 • 弹性力学的能量原理与变分原理 • 弹性力学的有限元法
01
弹性力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弹性力学是一门研究弹性物体在外力 作用下变形和内力的科学。
特点
弹性力学主要关注物体在受力后发生 的变形,以及这种变形如何影响物体 的内力和应力分布。
在声学领域,有限元法可以用于分析声音的传播、噪音的来源 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有限元法的求解步骤
单元分析
对每个单元进行受力分析,建 立单元的刚度方程。
求解方程
使用数值方法(如直接法、迭 代法等)求解整体刚度方程, 得到节点的位移和应力。
分析模型建立
首先需要建立待分析系统的数 学模型,包括对系统进行离散 化、定义节点、建立方程等。
系统组装
将所有单元的刚度方程组装成 整体的刚度方程,同时引入边 界条件和载荷。
弹性力学的能量原理与变分原理
弹性力学的能量原理
总结词
弹性力学的能量原理是描述物体在外力 作用下能量变化的重要理论,它为解决 弹性力学问题提供了基础框架。
VS
详细描述
弹性力学的能量原理指出,一个弹性系统 在外力作用下,其能量变化等于外力所做 的功与物体形变所吸收的功之和。这个原 理在解决弹性力学问题时非常有用,因为 它可以将复杂的物理现象转化为数学上的 能量平衡问题。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σ x ∂τ xy ∂τ xz + + + fx = 0 ∂x ∂y ∂z ∂τ yx ∂σ y ∂τ yz + + + fy = 0 ∂x ∂y ∂z ∂τ zx ∂τ zy ∂σ z + + + fz = 0 ∂x ∂y ∂z
张量表示: 张量表示:
σ ij , j + X j = 0,
1 0 0 0
或:
{σ } = [ D]{ε },
2G + λ λ 2G + λ 对 称 λ 2G + λ λ [ D] = 0 0 0 G 0 0 0 0 G 0 0 0 0 0 G
λ=
E (1 + µ )(1 − 2µ ) E 2(1 + µ )
应力
{σ } = {σ x ,σ y ,σ z ,τ xy ,τ yx ,τ zx }T
σ x τ xy τ xz [σ ij ] = τ yz σ y τ yz τ τ σ z zx zy
应变
{ε } = {ε x , ε y , ε z , ε xy , ε yx , ε zx }T
(i, j = x, y, z)
( x, y , z ) ∈ Ω
3 几何方程
εx =
∂u ∂u ∂v , γ xy = + ∂x ∂y ∂x ∂v ∂v ∂w ε y = , γ yz = + ∂y ∂z ∂y ∂w ∂w ∂u ε z = , γ zx = + ∂z ∂x ∂z
张量表示: 张量表示:
66
12
悬臂深梁
o
1
2
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
(
f y '
)
0
f
y '
xa 0
f y '
xb 0
( •)
(•)称为自然边界条件
自变函数事先满足旳边界条件称为本质边 界条件。 实例
本章学习要点:建立力学概念
本章包括了非常多旳力学概念,这些概念是有限 元及其他力学分支中普遍用到旳,需对其内涵有 一定了解
公式推导较多、较繁,但
公式旳推导、证明过程了解思绪即可
注意到:
( y) y(x) y(x)
与(*)式比较,可见:
( y) (y)'
即:
(ddyx) ddx(y)
结论:导数旳变分等于变分旳导数,或变分
记号与求导记号能够互换。
三、泛函旳变分
一般情况下,泛函可写为:
b
I a f (x, y, y)dx
1、按照泰勒级数展开法则,被积函数 f 旳增 量能够写成
vε vc ijij
对于线弹性体
vε
vc
1 2
ijij
允 许 位 移
允 许 应 变
允 许 应 力
虚 位 移
虚 应 变
虚 应 力
§11-3 广义虚功原理
虚
虚
功
位
应
互
移
力
等
原
原
原
理
理
理
§11-3 广义虚功原理
一、真实位移、真实应力和真实应变
ui 真实位移,满足:
ij
1 2
(ui,
j
u j,i )
j
u
k j ,i
)
uik ui
x V x Su
k ij
弹性力学-平面应力-平面应变问题
平面应力问题的求解方法
解析法
实验法
通过数学分析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 数学方程进行求解。适用于简单几何 形状和边界条件的问题。
通过实验测试来测量物体的应力分布, 通常需要制作模型并进行加载测试。 适用于无法通过理论分析求解的问题。
有限元法
将物体离散化为有限个小的单元,通 过求解每个单元的平衡方程来得到整 个物体的应力分布。适用于复杂几何 形状和边界条件的问题。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描述物体在受力后的应力 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描述物体在受力后发生的 位移和应变关系。
描述物体内部力的平衡关 系03
平面应力问题
平面应力问题的定义
平面应力问题是指在弹性力学中,物 体受到的应力作用在某一平面内,且 在该平面上没有作用力的问题。
平面应力问题通常适用于薄板、薄壳 等二维结构,其中应力分量在某一平 面内变化,而垂直于该平面的方向上 ,应力和应变均为零。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平面应变问题
平面应变问题的定义
平面应变问题是指在弹性力学中,应变和应力都仅发生在某一平面内的现象。在 此情况下,应变和应力分量都与离开平面的距离无关。
平面应变问题通常出现在薄壁结构、板壳结构等二维结构中,其中主要的变形和 应力分布都在一个平面内。
平面应变问题的求解方法
1 2 3
有限元法
通过将问题离散化为有限个小的单元,利用弹性 力学的平衡方程和变形协调方程,求解每个单元 的应力、应变和位移。
跨学科的研究
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可能会带来新的思想和 理论。例如,与物理学 、化学、生物学等学科 的交叉可能会为弹性力 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和思路。
实验与理论的结 合
实验技术的发展将有助 于更好地验证理论的正 确性和实用性。同时, 理论的发展也将为实验 提供更好的指导。因此 ,实验与理论的结合将 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 方向。
弹性力学第十一章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
弹性⼒学第⼗⼀章弹性⼒学的变分原理第⼗⼀章弹性⼒学的变分原理知识点静⼒可能的应⼒弹性体的功能关系功的互等定理弹性体的总势能虚应⼒应变余能函数应⼒变分⽅程最⼩余能原理的近似解法扭转问题最⼩余能近似解有限元原理与变分原理有限元原理的基本概念有限元整体分析⼏何可能的位移虚位移虚功原理最⼩势能原理瑞利-⾥茨(Rayleigh-Ritz)法伽辽⾦(Гапёркин)法最⼩余能原理平⾯问题最⼩余能近似解基于最⼩势能原理的近似计算⽅法基于最⼩余能原理的近似计算⽅法有限元单元分析⼀、内容介绍由于偏微分⽅程边值问题的求解在数学上的困难,因此对于弹性⼒学问题,只能采⽤半逆解⽅法得到个别问题解答。
⼀般问题的求解是⼗分困难的,甚⾄是不可能的。
因此,开发弹性⼒学的数值或者近似解法就具有极为重要的作⽤。
变分原理就是⼀种最有成效的近似解法,就其本质⽽⾔,是把弹性⼒学的基本⽅程的定解问题,转换为求解泛函的极值或者驻值问题,这样就将基本⽅程由偏微分⽅程的边值问题转换为线性代数⽅程组。
变分原理不仅是弹性⼒学近似解法的基础,⽽且也是数值计算⽅法,例如有限元⽅法等的理论基础。
本章将系统地介绍最⼩势能原理和最⼩余能原理,并且应⽤变分原理求解弹性⼒学问题。
最后,将介绍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
本章内容要求学习变分法数学基础知识,如果你没有学过上述课程,请学习附录3或者查阅参考资料。
⼆、重点1、⼏何可能的位移和静⼒可能的应⼒;2、弹性体的虚功原理;3、最⼩势能原理及其应⽤;4、最⼩余能原理及其应⽤;5、有限元原理的基本概念。
§11.1 弹性变形体的功能原理本节讨论弹性体的功能原理。
能量原理为弹性⼒学开拓了新的求解思路,使得基本⽅程由数学上求解困难的偏微分⽅程边值问题转化为代数⽅程组。
⽽功能关系是能量原理的基础。
⾸先建⽴静⼒可能的应⼒和⼏何可能的位移概念;静⼒可能的应⼒和⼏何可能的位移可以是同⼀弹性体中的两种不同的受⼒状态和变形状态,⼆者彼此独⽴⽽且⽆任何关系。
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和应用
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和应用1. 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弹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力后发生形变,但受力取消后又能恢复原状的力学学科。
•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胡克定律、平衡条件和应变能最小原理。
1.1 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是描述弹性体材料内部应力和应变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胡克定律表述为应力与应变之间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弹性性能的物理参数,常见的有杨氏模量、剪切模量等。
1.2 平衡条件•在弹性力学中,物体达到平衡时需要满足平衡条件。
•平衡条件包括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矩的平衡条件。
力的平衡条件要求合外力为零,力矩的平衡条件要求合外力矩为零。
1.3 应变能最小原理•应变能最小原理是变分法在弹性力学中的应用。
•应变能是描述物体变形程度的物理量,应变能最小原理认为在给定边界条件下,物体的平衡状态对应的应变能应该是极小值。
2. 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变分原理是弹性力学中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用于研究力学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主要有广义虚功原理和最小势能原理。
2.1 广义虚功原理•广义虚功原理是描述连续介质力学中变形对象平衡状态的数学表述。
•广义虚功原理要求在满足平衡条件的情况下,任意变形状态与原始状态之间的虚功总和等于零。
•广义虚功原理能够推导出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如平衡方程和边界条件。
2.2 最小势能原理•最小势能原理是应变能最小原理在弹性力学中的具体应用。
•最小势能原理认为在给定边界条件下,力学系统的平衡状态对应的势能应该是极小值。
•最小势能原理可以通过变分法推导出与广义虚功原理等价的弹性力学方程。
3. 弹性力学的应用•弹性力学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其中一些应用领域。
3.1 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在结构力学领域中应用广泛,用于探索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的稳定性。
•结构力学涉及材料的弹性性质、刚度、变形和应力分布等问题,借助弹性力学的原理可以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分析。
3.2 地质力学•地质力学研究地球内部岩石和土壤的力学性质及其变形行为。
第二章:弹性力学基本理论及变分原理
第二章 弹性力学基本理论及变分原理弹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弹性体在外力或其他因素(如温度变化)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并为各种结构或其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的计算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本章将介绍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及有关的变分原理。
§2.1小位移变形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和变分原理在结构数值分析中,经常用到弹性力学中的定解问题及与之等效的变分原理。
现将它们连同相应的矩阵形式的张量表达式综合引述于后,详细推导可参阅有关的书籍。
§2.1.1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的矩阵形式弹性体在载荷作用下,体内任意一点的应力状态可由6个应力分量表示,它们的矩阵表示称为应力列阵或应力向量111213141516222324252633343536444546555666x x y y z z xy xy yz yz zx zx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σεσεσετγτγτγ⎧⎫⎡⎤⎧⎫⎪⎪⎢⎥⎪⎪⎪⎪⎢⎥⎪⎪⎪⎪⎢⎥⎪⎪⎪⎪⎪⎪=⎢⎥⎨⎬⎨⎬⎢⎥⎪⎪⎪⎪⎢⎥⎪⎪⎪⎪⎢⎥⎪⎪⎪⎪⎢⎥⎪⎪⎪⎪⎩⎭⎣⎦⎩⎭ (2.1.1) 弹性体在载荷作用下,将产生位移和变形,弹性体内任意一点位移可用3个位移分量表示,它们的矩阵形式为[]T u u v u v w w ⎧⎫⎪⎪==⎨⎬⎪⎪⎩⎭(2.1.2)弹性体内任意一点的应变,可由6个应变分量表示,应变的矩阵形式为x y Tz xy z xy yz zx xy yz zx εεεσεεεγγγγγγ⎧⎫⎪⎪⎪⎪⎪⎪⎪⎪⎡⎤==⎨⎬⎣⎦⎪⎪⎪⎪⎪⎪⎪⎪⎩⎭(2.1.3)对于三维问题,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可写成如下形式 1 平衡方程0xy x zx x f x y z τστ∂∂∂+++=∂∂∂ 0xy y zy y f xyzτστ∂∂∂+++=∂∂∂0yz zx zz f x y zττσ∂∂∂+++=∂∂∂ x f 、y f 和z f 为单位体积的体积力在x 、y 、z 方向的分量。
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及其应用pdf
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及其应用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弹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的力学学科。
•弹性力学主要关注物体的弹性变形,即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可以恢复到原始形状的能力。
•弹性力学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物体的变形行为,其中变分原理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
变分原理的概念•变分原理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用来求解函数的极值问题。
•在弹性力学中,变分原理是用来求解物体的形变问题的一种方法。
•变分原理通过将弹性力学问题转化为一个变分问题,通过对变分方程进行求解,可以得到物体的形变情况。
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基于能量最小化的原理。
•变分原理假设物体的形变状态是能量最小的状态,通过对能量进行变分求解,可以求得物体的形变情况。
•变分原理可以用来推导出弹性力学中的重要方程,如弹性能量密度函数和应力-应变关系等。
变分原理的应用•变分原理在弹性力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变分原理可以用来推导出弹性力学中的基本方程,如胡克定律、拉梅定律和势能函数等。
•变分原理还可以用来求解复杂的边界值问题,如弹性体的静力平衡问题和弹性体的振动问题等。
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应用案例•弹性体的静力平衡问题:通过变分原理可以求解弹性体在给定外力作用下的形变情况,并得到物体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等信息。
•弹性体的振动问题:通过变分原理可以推导出物体的振动方程,并得到物体的共振频率和振动模态等信息。
•弹性体的材料参数求解:通过变分原理可以推导出物体材料的一些参数,如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
总结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是研究物体形变问题的重要方法,并且在弹性力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能量的变分求解,可以得到物体的形变情况和应力分布等重要信息。
变分原理不仅可以用来求解弹性体的静态问题,还可以用来求解弹性体的动态问题和材料参数等。
因此,掌握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对于深入理解和应用弹性力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9章---弹性力学变分原理
§9-2 应变能与余应变能 热力学定律——导出应变能的表达式
物体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功能转换:
弹性力学的 变分原理
可逆过程——外荷载对物体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物体的
动能和物体因变形引起的应变能(内能)。
不可逆过程——外荷载对物体所做的功, 一部分转化为
物体的动能和应变能,另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声能等被耗散。
y y ( x) y( x) x [a, b]
(9-4)
§9-1 变分法的预备知识 二、函数的变分
弹性力学的 变分原理
通常函数要满足一定的边界条件, 函数的变分应满足齐 次边界条件
y(a) ya , y(b) yb
y(a) 0, y(b) 0
导数的变分
( y) y ( x) y( x) (y ) y ( x) y( x) ( y) (y)
应变能密度是应力分量的函数,而应力分量又是位 置 x、y、z的函数,因此,应变能密度是一个泛函。
泛函的一般形式
I [ y( x)] f ( x, y, y)dx
a
b
§9-1 变分法的预备Hale Waihona Puke 识 二、函数的变分函数的微分
弹性力学的 变分原理
dy y( x)dx
是增量的一阶小量!
函数的变分
热力学定律——导出应变能的表达式
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
(σ u) il,iul il il ( σ ) u σ : ε
代(11-12a)
V ( σ f ) udv σ : εdv
V V
σ : εdv
若以广义虎克定律代入,得应力分量的应变能密度
§9-1 变分法的预备知识 一、函数与泛函
变分原理-1
= ∫∫ n j ∆σ ij ui d B + ∫∫ n j ∆σ ij ui d B − ∫∫∫ (∆σ ij ), j ui d V − ∫∫ n j ∆σ ij ui d B
B1 B2 V B1
(6-6)
= ∫∫ n j ∆σ ij ui d B − ∫∫∫ (∆σ ij ), j ui d V = 0
(6-4)
= Γ(σ ij ) + ∫∫∫ sijklσ kl ∆σ ij d V +
V
1 sijkl ∆σ kl ∆σ ij d V − ∫∫ n j ∆σ ij ui d B 2 ∫∫∫ V B1
(6-5)
= Γ(σ ij ) +
1 sijkl ∆σ kl ∆σ ij d V + ∫∫∫ ε ij ∆σ ij d V − ∫∫ n j ∆σ ij ui d B 2 ∫∫∫ V V B1
Beltrami-Michell 的协调方程。 【证明】由于静力可能应力要预先满足平衡条件,即式(1-1)和(1-6),故要构造一 个新的泛函
Γ* (σ ij , λi , βi ) = 1 sijklσ ijσ kl d V − ∫∫ n jσ ij ui d B 2 ∫∫∫ V B1
V B2
+ ∫∫∫ (σ ij , j + f i )λi d V + ∫∫ (n jσ ij − pi ) β i d B
V V B2
(4-1)
其中 U (ui ) 是应变能密度,即单位体积应变能
2
1 U (ui ) = cijkl ε ijε kl 2 最小势能原理:在所有变形可能位移中,精确解使总势能取极小值。
证明如下。首先将 uik 写成如下形式:
第六章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和变分原理2014
x
u v y x v w yz zy z y u w zx xz z z
xy yx
矩阵形式 ε=Lu (在V内) 其中 L是微分算子 L=AT
3)物理方程——应力-应变关系,本构关系
各向同性的线弹性材料的物理方程矩阵形式为: σ=Dε
5)几何边界条件
弹性体V的边界S上,一部分边界上有已知位移u , v , w 称为几何边界条 件,用Su表示。 v v, ww 在Su上弹性体的位移为 u u , 矩阵形式 uu ( 在Su上)
弹性体力学基本方程记作一般形式
平衡方程 几何方程 物理方程 边界条件 Aσ f 0 ε Lu σ Dε nσ T uu (在V内) (在V内) (在V内) (在S 上) (在Su 上)
1)虚位移原理 ij , j fi 0 (在V内) 平衡方程 ij n j Ti 0 (在Sσ上) 力边界条件 权函数取真实位移的变分δui,边界值取其负值(外力作功),可得到等效积 分形式。
u
V i
ij , j
fi dV
s
ui ( ij n j Ti )dS 0
T
一点的的位移表示为位移向量
u u v u v wT w
x y ε z x xy yz zx
一点的应变状态表示为应变向量
y z xy yz zx T
1 Dijkl ij kl 2 1 V ( mn ) Dijkl ij kl 2
6.4 平衡方程和几何方程的等效积分“弱”形式—— 虚功原理
变形体的虚功原理:变形体中满足平衡的力系在任意满足协调条件的变 形状态上作的虚功等于零,即体系外力的虚功与内力的虚功之和等于零 虚功原理有虚位移原理和虚应力原理。 虚位移原理是平衡方程和力的边界条件的等效积分“弱”形式。 虚应力原理是几何方程和位移边界条件的等效积分“弱”形式。
弹性力学 能量原理与变分法
U1
x
x
,
U1
y
y
,
U1
z
z
U1
yz
yz
,
U1
zx
zx
,
U1
xy
xy
3
比能对应变分量的偏导
U1
x
x
,
U1
y
y
,
U1
z
z
U1
yz
yz
,
U1
zx
zx
,
U1
xy
xy
二 形变势能
由于应力分量和形变分量,进而比能U
都是位置
1
坐标的函数,所以整个弹性体的形变势能 U为:
U
1
2 U1dxdydz
上的已知位移;um 、vm、wm 为边界值等于零的设定 函数,Am、Bm、Cm为待定的系数,位移的变分由它们
的变分来实现。
10
位移分量的变分是
δ u umδ Am ,δ v vm δ Bm ,δ w wmδ Cm
m
m
m
应变能的变分为
δ U
( U Am
δ
Am
U Bm
δ
Bm
U Cm
δ
Cm )
xy
比能用应力分量表示
U1
1 2E
2 x
2 y
2 z
2 y z z x x y
2 1
2 yz
2 zx
2 xy
2
比能用应变分量表示
U1
E
21
1
2
e2
2 x
2 y
2 z
1 2
2 yz
2 zx
2 xy
第3章_弹性力学经典变分原理
第3章 弹性力学经典变分原理3.1 弹性力学基础3.1.1 变形分析要研究物体变形首先要研究其位移如何来描述。
在数学上,我们引进物质坐标和空间坐标的概念分别来描述物体上某一点的位置变动,具体说来,先取一Descartes 坐标系做参照系,变形前物体的构形为B ,其每个质点的位置可用一组我们称之为物质坐标的坐标值来表示;变形后物体的构形变成B ’,取另一个Descartes 坐标系做参照系,我们称之为空间坐标系。
如下图,变形前任一点P在物质坐标系中的坐标为),,(321X X X ,变形后P 变化到Q 点在空间坐标系中的坐标为),,(321x x x 。
图3.1物质坐标系和空间坐标系矢量PQ 表示了质点P 的位移,记为u 。
为简单和方便起见,一般取两个参照系相重合,这时位移矢量u 的分量i u 可以用下式来表示,(1,2,3)i i i u x X i =-= (3.1.1)其中变形后质点的坐标)3,2,1(=i x i 与变形前的坐标)3,2,1(=i X i 存在着确定的关系。
我们可以把变形后质点的坐标看成是变形前质点物质坐标的函数,即123(,,),(1,2,3)i i x x X X X i == (3.1.2)也可以用其逆变换 (数学上要求Jacobi 行列式不为零) 来表述,也就是从变形后空间坐标描述的质点,来追涉变形前这一质点的坐标123(,,),(1,2,3)i i X X x x x i == (3.1.3) 如果把位移u 看作是变形前坐标、即物质坐标的函数123(,,),(1,2,3)i i u u X X X i == (3.1.4)称之为Lagrange 描述。
如果把位移u 看作是变形后坐标、即空间坐标的函数123(,,),(1,2,3)i i u u x x x i == (3.1.5)称之为Euler 描述。
我们取变形前P 点),,(321X X X 及相邻P’112233(d ,d ,d )X X X X X X +++,它们之间的长度平方为3201d d d i i i s X X ==∑ (3.1.6)它们变形后相应于Q 点),,(321x x x 及相邻Q ’112233(d ,d ,d )x x x x x x +++,其长度平方为321d d d i i i s x x ==∑ (3.1.7)根据变形前后的坐标关系有3311d d ,d d i ii j j j j jjxX x X X x i X x ==∂∂==∂∂∑∑从而有33220,11d d ()d d ij i j i j i jx x s s X X X X αααδ==∂∂-=-∂∂∑∑(3.1.8)或者33220,11d d ()d d ij i j i j i jX X s s x x x x αααδ==∂∂-=-∂∂∑∑(3.1.9)如果定义3121ij ij i j x x E X X αααδ=⎛⎫∂∂=- ⎪ ⎪∂∂⎝⎭∑ (3.1.10)及3121ij ij i j X X x x αααεδ=⎛⎫∂∂=- ⎪ ⎪∂∂⎝⎭∑ (3.1.11) 则有 220d d 2d d ij i j s s E X X -= (3.1.12)220d d 2d d ij i j s s x x ε-= (3.1.13)上述表达式中,有重复下标的,i j ,已省略了相应的求和记号3311,i j ==∑∑,称为Einstein 约定。
清华大学弹性力学-变分法
y'
)dx]
b
a
f
dx
与(c)比较可知:
I
b
a (
f
)dx
(c)
b
a
f dx
b
a (
f
)dx
积分上下限保持不变,变分和 定积分的运算可以交换顺序。
35
进一步化简:
b
a
f
(
x,
y,
y'
)dx
b
a [
f
(
x,
y
y ,
y'
y'
)
f
(
x,
y,
y'
)]dx
ab[f (y及y'的高阶项)]dx
b
a (
f
dx
)
(ab y及y'的高阶项)dx
泛函I 的变分为:
I
b
a (
f
)dx
(c)
(b)代入(c) ,得: 34
I
b
a (
f y
y
f y'
y'
)dx
I
[
b
a
f
(
x,
y,
例:求图示结构最大挠度。
l
x o
EI
P x
解:(1)设挠曲线为:
w
z
w b1x 2 b2 x3
满足边界条件: ( w )x0 0,
( w x
)x 0
0
(2)用最小势能原理确定b1 , b2
弯矩:
d 2w
M ( x ) EI dx 2 EI ( 2b1 6b2 x )
18
变分原理-第2章
(2-2)
应变张量的 6 个分量的几何意义是:当 i = j 时, eij 表示沿坐标轴 i 方向 线元的正应变;当 i ≠ j 时, eij 的两倍表示沿坐标轴 i 与 j 方向两个正交 线元间的角应变。 3、 物理方程:
σ ij = aijkl ekl
(2-3)
其中 aijkl 为弹性模量,而且 4、 边界条件-边界 S = S u + S p : σ ij n j = p i (1) 力的边界条件 (在 S p 上) : ui = u i (2) 位移边界条件 (在 S V = ∫∫∫
V
∂A δu i , j dV ∂eij
∂A ∂A = ∫∫∫ δ ui − ∂e V , j ∂eij ij = ∫∫
S
δu i dV , j δu i dV , j δu i dV , j
+ ∫∫∫
V
1 ∂2 A δeij δekl dV + L 2 ∂eij ∂ekl
= Π + δΠ + δ 2 Π + L Π 取极小值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为
δΠ = 0 ,
δ 2Π ≥ 0
其中
δΠ = ∫∫∫
V
∂A δeij dV − ∫∫∫ Fi δu i dV − ∫∫ p i δu i dS ∂eij V Sp 1 ∂2 A δeij δekl dV 2 ∂eij ∂ekl
∂A ∂A δu i n j dS − ∫∫∫ ∂e ∂eij ij V ∂A ∂A n j δu i dS − ∫∫∫ ∂e ∂eij ij V
= ∫∫
Sp
将上式代入式(1)得
δΠ = − ∫∫∫
有限元法理论基础弹力变分原理教学内容
ij
Dijkl kl
W
ij
ij
Cijkl kl
➢ 对于线弹性材料,有:
其中:
Cijkl
D1 ijkl
W W ijij2
7
有限元法理论基础
应变能和应变余能
➢ 互余关系:
W W ijij
全功
➢ 对线弹性体应变能密度和应变余能密度可分 别表示为应变和应力的二次齐函数: W 12Dijkl ijkl
W 12Cijkl ijkl
8
有限元法理论基础
虚功原理
➢ 变形体虚功原理:变形体中,任意平衡力系 在任意满足协调条件的变形状态上作的虚功 等于零。即体系外力的虚功等于内力的虚功。
➢ 虚功原理:
➢ 虚位移原理、虚应力原理
9
有限元法理论基础
虚位移原理
➢ 虚位移:变形体几何约束所允许的位移称为可 能位移,取其任意微小的变化量即是虚位移。
15
有限元法理论基础
虚应力原理
➢ 虚应力:满足平衡方程和力边界条件的应力的变分 (微小的变化)。
➢ 虚应力原理:位移边界处给定位移在虚反力上所做的 余虚功等于应变在虚应力上的余虚功:
uipidS ijijdV
➢ 按力法建立有限元方Su 程的基V本方程。
➢ 几何方程和位ij移12边(u界i,j 条u件j,i)
有限元法理论基础
虚位移原理
➢ 几何方程:
ij 12(ui,j uj,i)
➢ 将应变的变分及上述分部积分结果代入等效积 分形式,得到等效积分形式:
V ijid j VS u iT id SVu ifidV
➢ 上式右边是变形体内的应力在虚应变上所作的虚功,即 内力虚功;上式左边是外力(体力+面力)在虚位移上 所做功,即外力虚功。即内力虚功等于外力虚功。
弹性力学05变分原理及其应用
U 0
xy
y
U 0
y
yz
U 0
yz
z
U 0
z
xzLeabharlann U 0xz线弹性问题的变形能
U0
1 2
( x x
y y
z z
xy
xy
yz
yz
xz
xz )
U0
1 2
ij
ij
注意:变形能为 U U0d
V
弹性体体积 ,表面积为S。
位移给定表面Su 面力给定表面S
位移边界 面力边界
S =Su+ S
虚应变,外力在虚位移上所做的虚功,等于真实应力分量在
对应的虚应变上所做的虚功,即虚应变能。
2、功的互等定理
Fb1iui2d Fs1iui2dS
Fb2iui1d Fsi2ui1dS
V
S
V
S
作用于弹性体的第一种状态外力,包括体力 和面力,在第二种状态对应的位移上所做的 功等于第二种状态的外力在第一种状态对应 的位移上所做的功。
u u0 Amum
m
v v0 Bmvm
m
w w0 Cm wm
m
其中u0,v0,w0 为设定的函数,在边界上的值等于 边界上的已知位移;um,vm,wm为边界值等于零的
设定函数,Am,Bm,Cm为待定的系数,位移的
变分由它们的变分来实现。
δu umδAm
m
δv vm δBm
m
δw wmδCm
m
应变能的变分为
δU
U
(
Am
δAm
U Bm
δBm
U Cm
δCm )
外力势能的变分为
δ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0.1.3 平面问题中的变形表达 从图 0.1.3 可以看出,平面物体在受力后,其几何形状的改变主要在两个方面:沿各个方向上的 长度变化以及夹角的变化,下面给出具体的描述。 (1) 定义 x 方向的相对伸长量为
P′A′ − PA PA′ − PP′ − PA = PA PA ∂u dx + u + dx − u − dx PA + AA′ − PP′ − PA ∂u ∂x = = = ∂x PA dx = εx
0 ∂ ∂y 0 ∂ ∂x ∂ ∂z 0
0 0 ∂ ∂z T = [ A] 0 ∂ ∂y ∂ ∂x
(0.1.9)
对于各向同性的线弹性材料,用应力表示的本构方程
εx =
1 σ x − µ (σ y + σ z ) E
εy =
εz =
(0.1.11)
称为弹性矩阵。它完全取决于弹性体材料的弹性模量 E 和泊桑比ν 。 表征弹性体的弹性,也可以采用剪切弹性模量 G 和拉梅(Lam'e)常数 λ :
G=
注意到
E , 2 (1 + µ )
λ=
Eµ (1 + µ )(1 − 2µ )
E (1 − µ ) (1 + µ )(1 − 2µ )
σ x σ y σ z T σ σ σ τ τ τ {σ } = = x y z xy yz zx τ xy τ yz τ zx
(0.1.1)
弹性体在载荷作用下,还将产生位移和变形,即弹性体位置的移动和形状的改变。 弹性体内任一点的位移可由沿直角坐标轴方向的 3 个位移分量 u , v , w 来表示。它的矩阵形式是
∂σ xx ( x , y ) dx ∂x
σ xx (x + dx , y ) = σ xx (x , y ) +
故弹性体 V 域内任一点沿坐标轴 x , y , z 方向的平衡方程为
∂σ x ∂τ xy ∂τ xz 0 + + + Fx = ∂x ∂y ∂z ∂τ yx ∂x + ∂σ y ∂y + ∂τ yz ∂z 0 + Fy =
(2)定义 y 方向的相对伸长量为
= εy
(3)定义夹角的变化 P'A’线与 PA 线的夹角为
P′B′ − PB ∂v = ∂y PB
∂v ∂v ∂v v + dx − v dx dx ∂v ∂x ∂x ∂x = α ≈ tgα ≈ = = ∂u ∂u P′A′ dx + u + dx − u dx + dx ∂x ∂x ∂x
u = v {u} = w
称作位移列阵或位移向量。
[u
v w]
T
(0.1.2)
1
图 0.1.1 应力分量 其中 ε x ,ε y ,ε z 为 弹性体内任意一点的应变, 可以由 6 个应变分量 ε x ,ε y ,ε z ,γ xy ,γ yz ,γ zx 来表示。 正应变; γ xy ,γ yz ,γ zx 为剪应变。应变的正负号与应力的正负号相对应,即应变以伸长时为正,缩短 为负; 剪应变是以两个沿坐标轴正方向的线段组成的直角变小为正, 反之为负。 图 0.1.2 的(a), (b) 分别为 ε x 和 γ xy 的应变状态。
Tx = nxσ x + n yτ xy + nzτ xz Ty = nxτ yx + n yσ y + nzτ yz
(0.1.18)
8
Tz = nxτ zx + n yτ zy + nzσ z
以上公式的矩阵形式为
(0.1.12)
λ + 2G =
物理方程中的弹性矩阵[D]亦可表示为
(0.1.13)
λ λ 0 0 0 λ + 2G λ λ + 2G λ 0 0 0 λ λ λ + 2G 0 0 0 0 [ D] = 0 0 G 0 0 0 0 0 0 0 G 0 0 0 0 0 G 0
µ
1− µ 1
µ
1− µ
0 0 0 1 − 2µ 2 (1 − µ ) 0 0
0 0 0 0 1 − 2µ 2 (1 − µ ) 0
µ
1− µ 1 0 0 0
µ
1− µ 0 0 0
0 0 0 0 1 − 2µ 2 (1 − µ ) 0
τ xy =
E γ xy 2(1 + µ )
6
τ yz =
E γ yz 2(1 + µ ) E γ zx 2(1 + µ )
τ zx =
应力通过应变的表达式可用矩阵形式表示:
{σ } = [D]{ε }
其中
(0.1.10b)
1 µ 1 − µ µ 1 − µ E (1 − µ ) [D] = (1 + µ )(1 − 2µ ) 0 0 0
1 σ y − µ (σ x + σ z ) E
1 σ z − µ (σ y + σ x ) E
5
γ xy =
τ xy
G
(0.1.10a)
γ yz =
τ yz
G
γ zx =
以矩阵形式表示:
τ zx
G
{ε } = [C ] ⋅ {σ }
其中 [C ] 是柔性矩阵。
1 E µ − E − µ E [C ] = 0 0 0
(0.1.7)
εz =
γ= xy
∂u ∂v + ∂y ∂x ∂w ∂v + ∂z ∂y ∂u ∂w + ∂z ∂x
γ= yz γ= zx
几何方程的矩阵是
{ε } = [L] {u}
其中 [L ] 是微分算子
(0.1.8)
3.
∂ ∂x 0 0 [ L] = ∂ ∂y 0 ∂ ∂z 物理方程——应力-应变关系
−
µ
E 1 E
− −
µ µ
E
0 0 0 1 G 0 0
0 0 0 0 1 G 0
−
µ
E 0 0 0
E 1 E 0 0 0
0 0 0 0 0 1 G
物理方程的另一种形式是用应变表示的本构方程
σx = σy = σz =
E (1 − µ ) µ (ε y + ε z ) εx + (1 + µ )(1 − 2µ ) 1 − µ E (1 − µ ) µ (ε x + ε z ) εy + (1 + µ )(1 − 2µ ) 1 − µ E (1 − µ ) µ (ε y + ε x ) εz + (1 + µ )(1 − 2µ ) 1 − µ
0.1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在有限单元法中经常要用到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和与之等效的变分原理,现将它们连同相应的 矩阵表达形式和张量表达形式综合引述于后。 关于它们的详细推导可从弹性力学的有关教材中查到。 弹性体的基本假设 为突出所处理问题的实质,并使问题得以简单化和抽象化,在弹性力学中,提出以下五个基本 假定。 (1)物体内的物质连续性(continuity)假定,即认为物质中无空隙,因此可采用连续函数来描述 对象。 (2)物体内的物质均匀性(homogeneity)假定,即认为物体内各个位置的物质具有相同特性,因 此,各个位置材料的描述是相同的。 (3)物体内的物质(力学)特性各向同性(isotropy)假定, 即认为物体内同一位置的物质在各个方 向上具有相同特性,因此,同一位置材料在各个方向上的描述是相同的。 (4)线弹性(1inear elasticity)假定,即物体变形与外力作用的关系是线性的,外力去除后, 物体可恢复原状,因此,描述材料性质的方程是线性方程。 (5)小变形(small deformation)假定,即物体变形远小于物体的几何尺寸,因此在建立方程时, 可以忽略高阶小量(二阶以上)。 以上基本假定和真实情况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从宏观尺度上来看,特别是对于工程问题,大 多数情况下还是比较接近实际的。以上几个假定的最大作用就是可以对复杂的对象进行简化处理, 以抓住问题的实质。 弹性体在载荷作用下,体内任意一点的应力状态可由 6 个应力分量 σ x ,σ y ,σ z ,τ xy ,τ yz ,τ zx 来表示。 其中 σ x ,σ y ,σ z 为正应力;τ xy ,τ yz ,τ zx 为剪应力。应力分量的正负号规定如下:如果某一个面的外法 线方向与坐标轴的正方向一致,这个面上的应力分量就以沿坐标轴正方向为正,与坐标轴反向为负; 相反,如果某一个面的外法线方向与坐标轴的负方向一致,这个面上的应力分量就以沿坐标轴负方 向为正,与坐标轴同向为负。应力分量及其正方向见图 0.1.1。 应力分量的矩阵表示称为应力列阵或应力向量。
= Tx p = Ty p = Tz pz x, y,
(0.1.17)
图 0.1.5 设边界外法线为 N,其方向余弦为 n x , n y , n z , n x = cos(n , x ) , n y = cos(n , y ) , nz = cos ( n, z ) ,且
2 2 nx + ny + n z2 = 1 则边界上弹性体的内力可由下式确定
0 ∂ ∂y 0
0 0 ∂ ∂z
∂ ∂y ∂ ∂x 0
0 ∂ பைடு நூலகம்z ∂ ∂y
∂ ∂z 0 ∂ ∂x
(0.1.6)
{F } 是体积力向量, {F } = Fx Fy F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