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基础(教师版)
化学教师的化学实验教案
化学教师的化学实验教案引言: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设计一个好的化学实验教案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从实验目标、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评估等方面,为化学教师提供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教案。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广大化学教师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实验目标: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几种常见的实验设备和实验药品,了解氢气的制备和性质,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原理:氢气的制备和性质关键涉及到金属与酸的反应。
一般的制备氢气的实验反应是金属与酸反应,如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氢气是一种非常活泼的气体,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生成水。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 锌粉- 稀盐酸- 试管- 气液收集装置- 火柴或点火器2. 实验操作:a) 取一只干净的试管,加入适量的锌粉;b)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注意要避免加入过量的酸,以免产生危险;c) 立即用试管口封住试管,并将试管倒置放在气液收集装置中;d) 点燃一根火柴或使用点火器,将火焰靠近试管口处,观察氢气的燃烧现象。
3. 实验结果记录:- 观察气液收集装置中的收集气体的颜色、气味等;- 记录试管口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4.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在实验操作中要佩戴实验手套和安全眼镜;- 酸的使用要小心,避免溅到皮肤和衣服上;- 饮食和实验操作要分开,避免误食或者接触到实验药品。
实验评估:本次实验涉及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表现,可以综合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数据记录是否准确以及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
评估方式可以采用实验报告、课堂讨论或小组展示等形式进行。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了解到氢气的制备和性质,并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他们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1.(2020新课标Ⅱ)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NaCl 、KCl 、MgSO 4、CaCO 3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 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 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A .KCl 、NaClB .KCl 、MgSO 4C .KCl 、CaCO 3D .MgSO 4、NaCl【答案】B【解析】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则不含CaCO 3,排除C 选项;②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可确定含有钾元素,即含有KCl ;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则应含有MgSO 4,综合以上分析,混合物由KCl 和MgSO 4两种物质组成,故选B 。
2.(2020新课标Ⅲ)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答案】B【解析】【分析】能够发生喷泉实验,需要烧瓶内外产生明显的压强差;产生压强差可以通过气体溶于水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发生反应消耗气体产生压强差,据此分析。
【详解】A.由于硫化氢气体和盐酸不发生反应且硫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烧瓶内外压强差变化不大,不会出现喷泉现象,A错误;B.氯化氢可以和稀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发生反应,使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能够出现喷泉实验,B正确;C.一氧化氮不与硫酸发生反应且不溶于水,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现象,C错误;D.二氧化碳不会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实验,D错误;故选B。
3.(2020年7月浙江选考)固液分离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B.C.D.【答案】C【解析】A.该仪器是干燥管,不能用于固液分离,A不符合题意;B.该仪器为蒸馏烧瓶,不能用于固液分离,B不符合题意;C.该仪器为普通漏斗,常用于过滤以分离固液混合物,C符合题意;D.该仪器为牛角管,又叫接液管,连接在冷凝管的末端以收集蒸馏产生的蒸气所冷凝成的液体,不能用于固液分离,D不符合题意。
初中化学实验基础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2. 学会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和工具。
3. 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2. 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细节和注意事项。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和药品。
2. 实验指导书或教材。
3. 黑板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化学反应过程,验证化学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5分钟)1. 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取用药品、称量、溶解、加热等。
2. 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如防止药品污染、安全操作等。
3. 学生演示实验操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15分钟)1. 介绍常见化学仪器,如试管、烧杯、量筒、滴定管等。
2. 讲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如如何正确放置、如何避免损坏等。
3. 学生操作仪器,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10分钟)1. 讲解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如使用实验记录本、标注单位等。
2. 讲解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如图表绘制、数据处理等。
3.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总结(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2. 教师点评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要点。
3. 布置实验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学会了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但在实验操作的细节方面,仍需加强指导和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专题05 第11题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过关)2021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复习(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5 第11题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过关)一、试题分析化学实验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选择题型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正误判断,仪器的使用、实验装置图的正误判断,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实验原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合,离子的检验及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解释与评价。
二、试题导图三、必备知识知识点1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问题操作先后说明点燃气体验纯收集氢气纯净后再收集先预热,再集中在药品处加加热固体先预热集中加热热验纯氢气加热氧化物氢气不纯会爆炸;若先停止H2还原氧化物通氢气,金属会被氧化停止加热氧化物停止通氢气知识点2常见物质的除杂知识点3.离子检验(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但溶于氨水Ag++Cl-===AgCl↓AgCl+2NH3·H2O===[Ag(NH3)2]++Cl-+2H2O(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阴离子干扰离子排干扰措施Cl-SO2-4加过量的Ba(NO3)2溶液CO2-3加稀硝酸酸化OH-SO2-4CO2-3加盐酸酸化SO2-3Ag+SO2-3CO2-3加盐酸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CO2-3SO2-3加硝酸后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知识点4.常见气体的检验(1)酸性气体的检验。
(2)碱性气体的检验(NH3)。
(3)还原性气体的检验。
(4)强氧化性气体的检验。
知识点5.常考实验装置分析装置装置的易错点或注意事项(1)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2)玻璃棒要靠在刻度线以下,而不是刻度线以上(1)用玻璃棒引流(2)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3)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1)分液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2)分离的混合物符合萃取原理(3)分液漏斗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1)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位于支管口(2)水流方向为自下而上(3)为防止暴沸应加碎瓷片或沸石(4)应垫石棉网对蒸馏烧瓶加热(1)右端导管接近液面(2)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吸收乙醇,分离乙酸乙酯(1)气体流向为长进短出(2)注意洗气后,气体中可能仍然含有水蒸气(3)洗气时所选液体是否正确,如洗去CO2中的SO2应用饱和NaHCO3溶液而不是Na2CO3溶液(1)制备H2、O2、SO2、CO2、NO、NO2、浓氨水与碱石灰反应制备NH3、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可选择A装置(2)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可以选择B装置(1)反应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2)制备NH3时棉花的作用是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3)用KClO3固体与MnO2加热制备O2也可以选择此发生装置(1)通常用于比较酸性强弱,如酸性:亚硫酸>乙酸>碳酸>苯酚(2)若①中为挥发性酸,通入③之前要把挥发出的①中的气体除去,如验证酸性:乙酸>碳酸>苯酚,要在②和③之间加一个盛水的洗气瓶除去挥发出的乙酸蒸气知识点6.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ⅹ”,并作出合理解释)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判断正误解释(1)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一定是钠盐,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ⅹNaOH焰色反应火焰也是黄色,检验钾要透过蓝色钴玻璃,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否则不含有(2) 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该气体是乙烯ⅹ挥发出的乙醇、生成的乙烯、SO2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3) 向溶液X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溶液X中无NH4+ⅹNH3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生成的氨水浓度小,不加热时NH3不会挥发出来(4) 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溶液中含Br2ⅹ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变蓝,说明含有能氧化碘离子的物质,可能是Br2也可能是Fe3+等氧化性粒子(5)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该气体一定是SO2ⅹO3、Cl2也能使品红褪色四、回顾高考1.【2020年全国1卷】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答案】A 【详解】A .SO 2和H 2S 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都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在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杂质H 2S 时,SO 2也会被吸收,故A 项不能实现除杂目的;B .氯气中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饱和食盐水在吸收氯化氢气体的同时,也会抑制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故B 项能实现除杂目的;C .氮气中混有少量氧气,在通过灼热的铜丝网时,氧气可以与之发生反应:22Cu O ==2CuO ∆+ ,而铜与氮气无法反应,因此可以采取这种方式除去杂质氧气,故C 项能实现除杂目的;D .NO 2可以与NaOH 发生反应:23222NO 2NaOH=NaNO NaNO H O +++,NO 与NaOH 溶液不能发生反应;尽管NO 可以与NO 2一同跟NaOH 发生反应:222NO NO 2NaOH=2NaNO H O +++,但由于杂质的含量一般较少,所以也不会对NO 的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故D 项能实现除杂的目的;答案选A。
高中化学实验基础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基础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酸碱中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的原理和特点,学会如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材料: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溶液、烧杯、滴定管、搅拌棒、试管等。
实验步骤:
1. 将一定量的盐酸倒入烧杯中。
2. 在另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 在试管中加入一滴酚酞溶液。
4. 将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倒入滴定管中。
5. 缓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盐酸中,同时用搅拌棒搅拌。
6. 持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盐酸呈现微粉红色,停止滴定。
7. 记录滴定所使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实验结果分析:
1. 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2. 酚酞溶液在酸性溶液中呈现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粉红色。
3. 滴定终点以溶液呈现微粉红色为标准,说明酸碱已中和。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眼睛或皮肤。
2. 所有试剂和玻璃器皿要严格标注,避免混淆。
3. 换用滴定管时应先冲洗干净,避免试剂残留造成误差。
4. 滴定过程要缓慢进行,以避免过量滴加。
拓展实验:
1. 更换其他酸碱试剂进行中和实验,比较不同酸碱反应的特点。
2. 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观察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3. 设计其他创新型实验,发现酸碱中和反应中的新现象。
以上是关于酸碱中和实验的简单教案范本,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祝实验顺利进行!。
高中化学实验全解-有机实验3-醇、酚性质与检验(教师版)
⾼中化学实验全解-有机实验3-醇、酚性质与检验(教师版)有机实验:醇、苯酚的性质与检验考情分析五年⾼考考情分析年份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题号 9 6,10,1226 12 —— 分值 3 9 12 3 考点苯酚和⼄醇的性质苯酚和⼄醇的性质⼄醇的性质苯酚和⼄醇的性质⼩结近⼏年来,醇类和酚类的性质考查频繁,⼏乎每年必考,经常出现在选择题中,有时也会出现在实验题中,学⽣由于对有关基础知识把握不到位,容易造成失分。
⾼考链接1.【2012上海12】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均含有酸性杂质,除去这些杂质的⽅法中正确的是() A .苯中含苯酚杂质:加⼊溴⽔,过滤B .⼄醇中含⼄酸杂质:加⼊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C .⼄醛中含⼄酸杂质:加⼊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D .⼄酸丁酯中含⼄酸杂质:加⼊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2.【2011上海26】实验室制取少量溴⼄烷的装置如右图所⽰。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1)圆底烧瓶中加⼊的反应物是溴化钠、和1:1的硫酸。
配制体积⽐1:1的硫酸所⽤的定量仪器为(选填编号)。
a .天平b .量筒c .容量瓶d .滴定管(2)写出加热时烧瓶中发⽣的主要反应的化学⽅程式。
(3)将⽣成物导⼊盛有冰⽔混合物的试管A 中,冰⽔混合物的作⽤是。
试管A中的物质分为三层(如图所⽰),产物在第层。
(4)试管A中除了产物和⽔之外,还可能存在、(写出化学式)。
(5)⽤浓的硫酸进⾏实验,若试管A 中获得的有机物呈棕黄⾊,除去其中杂质的正确⽅法是(选填编号)。
a.蒸馏b.氢氧化钠溶液洗涤c.⽤四氯化碳萃取d.⽤亚硫酸钠溶液洗涤若试管B中的酸性⾼锰酸钾溶液褪⾊,使之褪⾊的物质的名称是。
(6)实验员⽼师建议把上述装置中的仪器连接部分都改成标准玻璃接⼝,其原因是:。
3.【2010上海6】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4.【2010上海10】下列各组有机物只⽤⼀种试剂⽆法鉴别的是()A .⼄醇、甲苯、硝基苯B.苯、苯酚、⼰烯C.苯、甲苯、环⼰烷D.甲酸、⼄醛、⼄酸5.【2010上海12】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B.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C.实验时⼿指不⼩⼼沾上苯酚,⽴即⽤70以上的热⽔清洗D.实验室制⼄酸丁酯时,⽤⽔浴加热6.【2009上海9】迷迭⾹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右图。
初中基础化学实验教案
初中基础化学实验教案
年级:初中
实验名称:溶解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固体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
2、掌握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
1、试管;
2、硫酸铜晶体;
3、水;
4、玻璃杯。
三、实验步骤:
1、取一只试管,加入适量水;
2、将硫酸铜晶体加入试管中,观察硫酸铜晶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反复振荡试管,观察硫酸铜晶体的溶解速度;
4、记录溶解完全时试管中的溶液混合物。
四、实验注意事项:
1、操作时要小心轻放试管,避免试管破裂;
2、将溶解完全的溶液混合物倒入玻璃杯中时要小心,避免溅出。
五、实验报告:
1、总结硫酸铜晶体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分析影响硫酸铜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六、拓展实验:
1、尝试将硫酸铜晶体加入冷水和热水中,对比不同温度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高中化学基础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基础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
1. 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差异;
2. 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原理:
金属和非金属是化学元素的两类重要分类,它们在物理性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硬度;而非金属则通常是质地脆脆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
实验材料:
1. 锌片、铜片、铁片等金属样品;
2. 碳棒、硫粒等非金属样品;
3. 毛刷、沙纸等观察工具。
实验步骤:
1. 将金属样品依次用毛刷清洁干净;
2. 用观察工具观察并记录金属样品的外观特点,比较它们的颜色、光泽度等物理性质;
3. 用手触摸金属样品,比较它们的硬度、柔韧度等物理性质;
4. 对非金属样品进行类似的观察和比较。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注意安全,避免划伤手指;
2. 观察时要仔细,切勿擦拭金属样品,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用品清理干净,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本实验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金属和非金属在外观、硬度等物理性质上确实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一差异是由金属和非金属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所决定的。
进一步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应用。
拓展实验:
1. 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 比较金属和非金属的密度和熔点。
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观察金属和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化学物质的特性和应用。
通过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对化学元素性质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2020高中化学]专题04 实验基础(必考题)【教师版】
2020高考化学二轮必刷题集专题四、实验基础(必考题)【初见----14~16年高考赏析】1.【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答案】C【解析】A、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是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而未反应的乙醇和乙酸都容易溶于水,所以分类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物质要用分液漏斗;B、NO密度与空气接近,且与氧气反应,应用排水法收集;C、为避免铁离子水解,该操作正确;D、该过程缺乏干燥过程,得不到纯净的氯气.2.【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D【解析】A.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A项错误;B.氯化镁是强酸弱碱盐,MgCl2溶液水解产生的HCl易挥发,所以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要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B项错误;C.铜与稀硝酸反应,应该用稀盐酸,C项错误;D.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反应剧烈的是水,反应平缓的是乙醇,利用此反应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D项正确;答案选D.3.【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D.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答案】D【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溅出液体产生安全事故,故A错误;B.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应该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否则易产生倒流现象而炸裂试管;C、制得的氯气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杂质,再通过浓硫酸干燥;D正确. 4.【2015江苏化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3固体【答案】B【解析】A、不能点在湿润pH试纸上,对醋酸有稀释,所测pH不准,故A错误;B、滴定管要用盛装反应液润洗2~3次,若不这样,对反应液有稀释作用,所测浓度有影响,故正确;C、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有机相应从上口倒出,故C错误;D、加热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D错误.5.【2015四川理综化学】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C【解析】A、视线应平视,俯视使浓度偏大;B、氯气要和饱和碳酸氢钠反应,应用饱和食盐水;D、电石产生的气体中混有H2S等杂质气体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选C.6.【2014年高考北京卷第11题】用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①中实验②中现象A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肥皂水冒泡B 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酚酞溶液变红C NaHCO3固体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Br2的CCl4溶液褪色【答案】A【解析】A、肥皂水冒泡,只能说明有气体在右侧试管内产生,在初始加热时,排出的空气也会使肥皂水冒泡,故不能证明铁粉与水蒸气发生反应,证明产生氢气现象应为生成大量气泡并上浮,点燃有爆鸣声;B、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物,通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气体产生,能证实反应发生,故不选;C、碳酸氢钠受热,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二氧化碳,能证实反应发生,故不选;D、石蜡油主要成分是18个碳以上的烷烃,其蒸气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在碎瓷片上受热后,产生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有含不饱和键的新物质生成,能证明发生了反应,故不选;答案为A.【相识----回归教材,考向归类】考向归类:回归教材:选修五:【相知----分点突破】考向一:实验仪器与操作陈述的正误判断1.下列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萃取时,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C.蒸馏时,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D.把几滴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制取Fe(OH)3胶体【答案】B【解析】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于碘水的萃取.2.下列实验测量数据记录正确的是()A.用pH试纸测得0.100 mol·L-1醋酸的pH为3.21B.用量筒测得排水法收集的氢气体积为50.28 mLC.用滴定管测得中和滴定所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为20.32 mLD.用托盘天平称得2.50 g胆矾,充分受热失水后固体质量减轻0.90 g【答案】C【解析】A、广泛pH试纸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B、量筒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D、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3.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答案】D【解析】A、金属钠起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因为它本身以及产物过氧化钠都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应用沙子灭火;B、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C浓硫酸溅到皮肤应先用大量水冲洗.4.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做滴定实验时,锥形瓶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实验必须重做C.实验室将HCl气体溶于水时,倒扣的三角漏斗口与烧杯内的水面不应该相互接触D.分液操作分离出下层液体时,分液漏斗下端管口和烧杯的内壁不应该接触【答案】B【解析】A、锥形瓶不用润洗;C、倒扣的三角漏斗可与水面稍微接触;D、分液漏斗下端关口应用尖的一端和烧杯内壁接触.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B.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C.在未知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液中存在SO2-4或SO2-3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答案】B【解析】A、氯水有漂白性,无法测定pH;C、该未知溶液也可能含有银离子;D、得到氯化钠应用蒸发结晶. 考向二:实验装置图与实验目的的正误判断6.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答案】C【解析】根据选项箅渣取液中的渣和液可知为过滤.7.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夹持装置未画出)()A.用装置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K+B.用装置乙制取并收集少量NH3C.用装置丙进行喷泉实验D.用装置丁加热熔融NaOH固体【答案】B【解析】A、缺少蓝色钴玻璃.B正确.C氯气难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D瓷坩埚中的二氧化硅会和氢氧化钠反应.8.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C【解析】A、应平视.B、应用饱和食盐水.C吸氧腐蚀消耗氧,红墨水倒吸,正确.D制备氨气,应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9.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A、玻璃棒没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没仅靠烧杯壁;B、固体加热,试管口应向下;C、应该长进短出.10.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答案】B【解析】A、灼烧应用坩埚.C、用二氧化锰制备盐酸应加热.D、尾气处理应用氢氧化钠溶液.11.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目的的是()A.制取SO2B.验证漂白性C.收集SO2D.尾气处理【答案】B【解析】制备二氧化硫应用浓硫酸;C、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应该长进短出;D、尾气处理应用氢氧化钠溶液.12.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合理的是(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和⑦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答案】B【解析】溶解不需要用容量瓶.考向三:表格分析型实验题的正误判断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D【解析】A、制备Fe(OH)3胶体应该用沸水;B、应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蒸干;C、稀硝酸有强氧化性,也可以与铜反应.1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碳酸钠受热不分解;B、铜与稀硝酸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D、亚铁离子被H2O2氧化,有还原性.1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解释合理的是()【答案】C【解析】A、溶液中可能含有二价铁或者三价铁;B、稀硝酸与铜反应应得到NO,NO再被氧气氧化得到二氧化氮;D、为了精确滴定,指示剂也有使用规范.16.下列各项中“操作或现象”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答案】C【解析】A、应依次通入无水CuSO4、品红溶液和澄清石灰水.B、氢氧化钠在于氯化镁反应时过量了,得不到结论;D、为了比较阳离子对分解速率的影响,阴离子应该要一样.17.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B将铜粉加入1.0 mol·L-1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D将0.1 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答案】D【解析】A、过量铁粉,溶液应无血红色;B、铜粉和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和铜离子,并非置换反应;C、溶化后的液态铝不会低落,现象错误.18.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原溶液中有Fe2+,无Fe3+B.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酸性:H2CO3>C6H5OHC.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生成黑色沉淀K sp(CuS)<K sp(ZnS)D.①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②再加足量盐酸①产生白色沉淀②仍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42–【答案】B【解析】A、只能证明有Fe2+,无法证明无铁离子;C、溶液中有Na2S,无法证明是沉淀的转化;D、可能原溶液有SO32–19.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①②③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答案】D【解析】A.加热条件下,浓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和氧气,则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故A正确;B.在加热条件下,浓硝酸可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不一定与碳反应生成,故B正确;C.硝酸中N元素化合价为+5价,生成二氧化氮的N元素化合价为+4价,化合价降低,在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故C正确;D.碳加热至红热,可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一定为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故D错误.故选D.【再遇----17~19年高考赏析】1.[2019新课标Ⅲ]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目的实验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B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D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答案】A【解析】A、氯气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碳酸氢钠,不能制备次氯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 选;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双氧水的分解,因此可以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选;C、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与乙酸乙酯不反应,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选;D、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可以制备二氧化硫,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选;答案选A.2.[2019江苏]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B.将4.0 g NaOH固体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 mol·L−1NaOH溶液C.用装置甲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D.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答案】D【解析】A.用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所测为稀释液的pH,不是原溶液的pH,实验操作错误,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项错误;B.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冷却、转移及洗涤、定容、摇匀、装液,由于容量瓶上有容积、温度和唯一刻度线,若将氢氧化钠直接置于容量瓶中,加水后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引起容量瓶的容积发生变化,引起实验误差,B项错误;C.在Al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Cl 3+3H2O Al(OH)3+3HCl,若用甲装置蒸干氯化铝溶液,由于HCl的挥发,加热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最终AlCl3完全水解成氢氧化铝固体,不能得到AlCl3固体,C项错误;D.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被NaOH溶液吸收,乙烯与NaOH溶液不反应且乙烯难溶于水,可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乙烯中少量的SO2,D项正确;故选D.3.[2019天津]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A B C DNO气体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混合浓硫酸和乙醇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收集2【答案】B【解析】A、乙醇的密度小于浓硫酸,混合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乙醇中,边倒边搅拌,若顺序相反则容易引起液体飞溅,故A不能达到目的;B、容量瓶上的刻度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胶头滴管垂直位于容量瓶的正上方,故B能达到目的;C、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集气瓶中的导气管应长进短出,故C不能达到目的;D、乙炔中的H2S等杂质也能使溴水褪色,应先通过一个盛碱液的洗气瓶将杂质除去,故D不能达到目的;故选B.4.[2018新课标Ⅱ卷]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答案】D【解析】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液面会上升.但氯代烃是不溶于水的气体或油状液体,所以最终水不会充满试管,答案选D.5.[2018新课标Ⅲ卷]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答案】B【解析】A.锌粒与加入的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形成锌铜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选项A 正确.B.用盐酸滴定碳酸氢钠溶液,滴定终点时,碳酸氢钠应该完全反应转化为氯化钠、水和二氧化,此时溶液应该显酸性(二氧化碳在水中形成碳酸),应该选择酸变色的甲基橙为指示剂,选项B错误.C.用铂丝蘸取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说明该盐溶液中一定有Na+,选项C正确.D.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选项D正确. 8.[2018新课标Ⅰ卷]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答案】D【解析】A、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B正确;C、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C正确;D、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不能通过蒸发实现分离,D错误.答案选D.9.[2017江苏]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SO2B.验证漂白性C.收集SO2D.尾气处理【答案】B【解析】A.铜和稀硫酸不反应,A错误;B.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B正确;C.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应将进气管伸到瓶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D.二氧化硫在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可用于吸收尾气,D错误.【重逢----大题小做】1、(原创)已知磺酰氯(SO2Cl2)是一种有机氯化剂,也是锂电池正极活性物质.SO2Cl2是一种无色液体,熔点-54.1 ℃,沸点69.1 ℃,极易水解,遇潮湿空气会产生白雾.磺酰氯(SO2Cl2)的制备方法及装置图如下:SO2(g)+Cl2(g) ⇌ SO2Cl2(g)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装置添加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每生成22.4L氯气,电子转移10N A.B、仪器C的作用除了吸收氯气和二氧化硫外,还具有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三颈烧瓶的作用.C、丙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从丙中混合物得到磺酰氯的实验操作是过滤.D、E中所装溶液可能为饱和亚硫酸钠.【答案】B【解析】A、没有说明是标准状况;C、丙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因为磺酰氯沸点较低,且溶解有氯气和二氧化硫,从丙中混合物得到磺酰氯的实验操作应是蒸馏;D、为避免二氧化硫溶解,E中所装溶液可能为饱和亚硫酸氢钠.2、(原创)某化学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进行了多次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B、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倒吸C、反应结束后,要分离出乙酸乙酯应进行的操作是: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进行蒸馏.D、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化学小组进行了多次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反应时间为40min、温度超过80℃时,乙酸乙酯产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应可能达到平衡状态,升高温度,反应逆向移动,温度过高导致乙酸、乙醇挥发,平衡逆向进行,使乙酸乙酯产率下降.【答案】C【解析】A、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羟基,醇应该氢原子,所以反应的机理可以表示为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B、球形干燥管体积较大,可起到冷凝乙酸乙酯、防倒吸的作用;C、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溶液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即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然后分液D、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为可逆反应的放热反应,反应可能达到平衡状态,升高温度,反应逆向移动,使乙酸乙酯产率下降,也可能温度过高导致乙酸、乙醇挥发,平衡逆向进行,使乙酸乙酯产率下降等.。
基础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
《基础化学实验(第三版)》配有相关的慕课——“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 验”“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孟长功,男,博士,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无机多孔材料 化学。
田福平,女,博士,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 吸附/催化性能研究。
该书渗透着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深化改革的成果,实验内容贯穿一条主线:物质的制备、提纯—性 质及其参数测定—组分分析与结构表征,将原有的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 重新整合成具有独立体系的基础化学实验。
成书过程
修订情况
出版工作
修订情况
该次修订,将第二版的第一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与技术拆分为两章,以突出基本知识与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 中的基础地位。第一章强化了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与环保方面的知识,第二章增加了部分新的实验技术。考虑 到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实验条件的改善,该次修订增加和删减了部分实验项目,增加的实验项目基本上来源于参编 教师的科研成果。该次修订将化学实验中涉及的基本操作制作成视频文件,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书中二维码浏览相 关的视频文件。
基础化学实验(第三版)(高 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易错类型16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10大易错点)(教师版)
易错类型16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易错点1 不清楚坩埚和蒸发皿的使用区别易错点2 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使用区别易错点3 容量瓶的使用易错点4 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易错点5 洗涤沉淀操作易错点6 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易错点7 装置气密性检查易错点8 萃取分液操作易错点9 从某物质稀溶液中结晶的实验操作易错点10 常见仪器的选择方法易错点1 不清楚坩埚和蒸发皿的使用区别【分析】坩埚和蒸发皿均可以直接加热,前者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灼烧,后者主要用于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
易错点2 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使用区别【分析】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面。
酸式滴定管(具有玻璃活塞)盛装酸液和强氧化性溶液,而不能盛装碱液;碱式滴定管盛装碱液,而不能盛装酸液和强氧化性溶液。
易错点3 容量瓶的使用【分析】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用。
容量瓶检漏操作:向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
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把容量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
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易错点4 测定溶液pH的操作【分析】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干燥洁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易错点5 洗涤沉淀操作【分析】将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自然滤出,重复操作2~3次。
易错点6 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分析】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出现(或不出现)……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易错点7 装置气密性检查【分析】①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捂热试管,观察现象。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至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有长颈漏斗的装置(如图):用止水夹夹住烧瓶右侧的橡胶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过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液柱高度不变,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化学实验基础初中讲解教案
化学实验基础初中讲解教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材料:
1. 烧杯
2. 试管
3. 酒精灯
4. 草酸钠
5. 盐酸
6. 碱性溶液
7. 酸性溶液
8. 红色、蓝色指示剂
三、实验步骤:
1. 将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草酸钠溶液。
2. 按比例在试管中混合盐酸和碱性溶液,形成化学反应。
3. 将试管倾斜,并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混合溶液。
4. 观察试管中的变化,记录下产生的气体、颜色变化等现象。
5. 使用红色、蓝色指示剂进行酸性、碱性的检验,确认反应产生的物质特性。
四、实验内容:
1. 草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2. 碱性溶液与酸性溶液的中和反应。
五、实验原理:
1. 化学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发生物质变化的过程。
2.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混合后,酸碱的性质被中和,生成盐和水。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并培养实验技能与观察力。
同时,学生也应该在实验后进行实验总结与结果分析,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以上为化学实验基础初中讲解教案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愿本教案对您有所帮助,学习愉快!。
专题05 第11题 化学实验基础(强化训练)-2021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复习(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5 第11题化学实验基础(强化训练)1.在一定条件下,向Al2O3和过量C粉的混合物中通入纯净的氯气,可制得易水解的Al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3Cl2+3C 高温2AlCl3+3C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加热MnCl2+Cl2↑+2H2OB.装置b、c中盛装的分别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C.装置d、e之间应添加一个干燥装置D.此实验的尾气,除氯气外都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答案】D【分析】向氧化铝和过量碳粉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易水解的氯化铝,由实验装置可知,a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可生成氯气,b中饱和食盐水可除去HCl,c中浓硫酸干燥氯气,d中反应制备氯化铝,e为尾气处理,依此解答该题。
【详解】A.装置a中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加热MnCl2+Cl2↑+2H2O,A项正确;B.b为饱和食盐水,可用于除去氯化氢,c为浓硫酸,起到干燥作用,B项正确;C.氯化铝易水解,则应在d、e之间添加一个干燥装置,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d中,C项正确;D.尾气除氯气外还有CO,不能直接排放,D项错误;答案选D。
2.对于下面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目的,表述错误的是A.装置甲后加接装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才能获得纯净干燥的甲烷B.装置乙改用水浴加热,才能用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C.充分冷敷装置丙中圆底烧瓶后,打开止水夹,可见“喷泉”现象D.装置丁可用于实验室制备SO2【答案】B【详解】A.高锰酸钾氧化乙烯生成二氧化碳,装置后加接装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可吸收二氧化碳、水等,可获得纯净干燥的甲烷,故A正确;B.制备乙酸乙酯,可直接加热,无需水浴加热,故B错误;C.氨气易溶于水,可导致圆底烧瓶压强减小,可形成喷泉,故C正确;D.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硫,故D正确;故选B。
新高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五化学实验基础--实验装置操作与评价教师版
根据实验要求恰当地选用仪器,将常见仪器另作他用(如干燥管用于防倒吸装置等),根据物质的性质,在特殊装置、特定条件下进行非常规操作,这些也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新动向。
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和检验是高考化学实验部分的重点,也是热点。此类问题可以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也能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和检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能力。从高考的内容和形式上看,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及检验可以独立考查,也可以综合考查;可以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渗透到综合实验中;可以以课本中实验为素材进行考查,也可以以生活、生产、科技和环境问题为素材进行考查。Ⅰ.客观题(1)判断设计的化学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2)对给出的实验方案作出选择和评价。
(3)根据实验目的,评价实验装置。
(4)物质一般分离提纯的方法与装置选择。
Ⅰ.主观题(1)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根据实验流程分析仪器、药品的作用以及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2)根据实验目的和所给药品、仪器,设计、评价实验方案。
(3)化工流程中的分离提纯。
一、各种仪器1.加热仪器——酒精灯与酒精喷灯 2.可加热的仪器蒸发皿:用于浓缩溶液、蒸发液体、结晶; 坩埚: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 蒸馏烧瓶:用于物质的分离提纯;三颈烧瓶:用于实验中物质的制备反应容器;命题趋势考点清单专题 五 ××化学实验基础--实验装置操作与评价3.计量仪器⎩⎪⎪⎨⎪⎪⎧Ⅰ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Ⅰ加液体用玻璃棒引流,当液面距刻度线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液体至 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Ⅰ常见规格:50mL 、100mL 、250mL 、 500mL 、1000mL 等Ⅰ容量瓶不能长久贮存溶液⎩⎪⎨⎪⎧Ⅰ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Ⅰ“0”刻度在上,仰视读数,结果偏大Ⅰ精确度为0.01 mLⅠA 用于量取酸性溶液和氧化性溶液, B 用于量取碱性溶液Ⅰ要先用待装液润洗再装溶液4.常用分离、提纯的仪器(1)仪器Ⅰ、Ⅰ、Ⅰ的名称分别为分液漏斗、冷凝管(球形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球形)干燥管。
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掌握化学反应的观察方法和分析反应产物的能力。
实验器材:氢氧化钠固体、盐酸溶液、试管、试管架、玻璃棒、白纸
实验步骤:
1. 取一只干净的试管,用试管架将其固定在桌面上。
2.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
3. 向试管中慢慢滴加盐酸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将试管中的混合液倒出到一张白纸上,观察产生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观察及分析:
1. 加入盐酸后,试管内会冒出气泡并产生气体,同时试管外表面会感觉变冷。
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气体和释放了热量。
2. 倒出混合液后,可以观察到产生了白色沉淀,这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的结果。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产生了气体、释放了热量,并产生了白色沉淀。
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眼睛和皮肤,避免吸入气体。
2.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和试管架,避免试剂残留影响下次实验。
3. 实验结束后要正确处理废弃物,不得直接倒入下水道。
拓展实验:可以进一步尝试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和盐酸溶液进行反应,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和产物的量变化。
基础化学实验教案高中版
基础化学实验教案高中版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
2. 熟悉氯化钠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
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盐类物质,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
在水中溶解时,氯化钠会分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1. 氯化钠固体;
2. 蒸馏水;
3. 容量瓶、试管、搅拌棒。
四、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氯化钠固体放入试管中;
2.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搅拌棒充分搅拌溶解;
3. 将溶解后的溶液倒入容量瓶中,加入足够的蒸馏水至刻度线处;
4. 用搅拌棒充分搅拌均匀,制备好氯化钠溶液。
五、实验结果:
制备得到透明的氯化钠溶液。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搅拌时要充分搅拌,确保氯化钠完全溶解;
2. 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时要注意准确,避免溶液过量或不足;
3. 使用化学试剂时要注意安全,戴上实验室手套和护目镜。
七、实验拓展:
1. 可以用溴化钾、硝酸银等不同试剂制备不同的溶液;
2. 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观察氯化钠溶液的性质,如与铁离子反应得到沉淀等。
八、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氯化钠溶液,熟悉了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氯化钠的性质,为以后的化学实验积累了经验。
[2020高中化学]专题36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教师版)
专题36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1.下列图示对应的实验操作,不用于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是()A.B.C.D.【答案】B【解析】A.图为分液装置,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故A不选;B.图为可配制溶液的容量瓶,不用于物质分离,故B选;C.图为过滤装置,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故C不选;D.图为蒸馏装置,可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故D不选.2.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A.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用玻璃棒引流,注意不能将玻璃棒接触容量瓶口,防止液面外流,故A正确;B.冷凝水方向错误,应下进上出,故B错误;C.酒精和水能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故C错误;D.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错误.3.下列图示与操作名称不对应...的是A.过滤B.洗气C.溶解D.蒸发【答案】B【解析】A. 为过滤操作,A正确;B. 洗气操作时应该是长口进,短口出,B错误;C. 为溶解操作,C正确;D. 为蒸发操作,D正确;答案选B.4.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中,正确的是()A.配制100 mL 0.1 mol·L-1硫酸溶液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分离水和酒精D.制备并收集氯气【答案】B【解析】A项、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故A错误;B项、由图可知,夹紧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能形成稳定的液面差,说明装置不漏气,故B正确;C项、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C错误;D项、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反应制备氯气,制备装置中缺少酒精灯等,故D错误.5.有关仪器的零刻度说法正确的是A.量筒的“0”在下方B.滴定管的“0”在上方C.移液管的“0”在尖嘴处D.托盘天平的“0”在刻度盘的中央【答案】B【解析】A项、量筒没有零刻度,小刻度在下方,故A错误;B项、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故B正确;C项、移液管没有“0”刻度线,在移液管上方只有1个容积刻度线,故C错误;D项、托盘天平的“0”刻度在刻度尺的左端,故D错误.6.实验中所测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A.用pH计测得某溶液的pH值为9.70B.用25mL肚式移液管移取19.50 mL的液体C.用电子天平称取镀锌铁皮的质量4.421gD.用25mL酸式滴定管量取16.50mLKMnO4溶液【答案】B【解析】A项、pH计能够较准确的测定溶液的pH,可以用pH计测得某溶液的pH值为9.70,故A可能;B项、25mL移液管只有一个刻度,只能量取25mL的溶液,无法量取19.50 mL的液体,故B不可能;C项、电子天平能够读到0.001g,能够用电子天平称取镀锌4.421g,故C可能;D项、滴定管能够读到0.01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需要用酸式滴定管,则可以用25mL酸式滴定管量取16.50mLKMnO4溶液,故D可能.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B.玻璃仪器加热,不一定都要加垫石棉网C.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NaClD.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萃取剂,然后上下反复颠倒摇匀【答案】D【解析】A.部分化学药品有毒,则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故A正确;B.试管可直接加热,烧瓶需要垫上石棉网加热,则玻璃仪器加热,不一定都要加垫石棉网,故B正确;C.二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则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可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NaCl,故C正确;D.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萃取剂后应用左手握住分液漏斗活塞,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将漏斗内气体放出,静置分液,故D错误.8.侯氏制碱法制备碳酸氢钠的原理为NH3+H2O+CO2 +NaCl=NH4Cl+NaHCO3↓,某化学小组用如图装置在实验室中模拟该制备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蒸馏烧瓶B.装置B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C.装置C中橡胶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使溶液顺利滴下D.实验开始后,应先打开K1一段时间,然后再打开K2【答案】D【解析】A. 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蒸馏烧瓶,A正确;B. 氨气极易溶于水,装置B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B正确;C. 装置C中橡胶管的作用是使分液漏斗中液体压强与烧瓶内压强相同,使使分液漏斗中溶液顺利滴下,C正确;D. 实验开始后,应先打开K2一段时间,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再打开K1,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D错误.9.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氧化废液中的溴离子 B.分离CCl4层和水层C.分离CCl4溶液和液溴D.长期贮存液溴【答案】B【解析】A.集气瓶中导管应长进短出,否则会将液体排出,故A错误;B.CCl4和水不互溶,可用分液分离,故B正确;C.蒸馏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相平,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故C错误;D.液溴能腐蚀橡胶塞,应用玻璃塞,故D错误.10.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A.将茶叶灼烧成灰,选用①②⑨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⑦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⑦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⑩【答案】B【解析】A.将茶叶灼烧灰化,应在坩埚中加热,用到的仪器有①、②和⑨,必要时还可用到三脚架或铁架台带铁圈,故A不选;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可用玻璃棒搅拌,不用容量瓶,故B 选;C.过滤应该在漏斗中进行,用到的仪器有④、⑤和⑦,故C不选;D.检验滤液中的Fe3+,可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滤液于小试管中,用KSCN溶液检验,用到的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和滴瓶等,即③、⑧和⑩,故D不选. 11.以工业级氧化锌(含Fe2+、Mn2+、Cu2+、Ni2+等)为原料制备氧化锌的流程如下:其中“氧化”加入KMnO4是为了除去浸出液中的Fe2+和Mn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浸出时通过粉碎氧化锌提高了浸出率B.“氧化”生成的固体是MnO2和Fe(OH)3C.“置换”加入锌粉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Cu2+、Ni2+等D.“煅烧”操作用到的仪器:玻璃棒、蒸发皿、泥三角【答案】D【解析】A.浸出时通过粉碎固体氧化锌,使物质颗粒变小,扩大了与硫酸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因而也可以提高了浸出率,A正确;B.向硫酸浸取工业级ZnO后的溶液中存在Fe2+、Mn2+、Zn2+和Ni2+,加入KMnO4溶液,Ni2+不能被氧化,Fe2+、Mn2+被氧化而形成MnO2和Fe(OH)3除去,KMnO4被还原形成MnO2,B正确;C.由于金属活动性Zn>Ni>Cu,所以“置换”加入锌粉可以与溶液中的是为了与溶液中Ni2+、Cu2+发生主反应,除去溶液中的Cu2+、Ni2+等,C正确;D. “煅烧”操作用到的仪器:玻璃棒、坩埚、泥三角,D错误.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的分解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通入N2的作用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B.②、⑥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均是为了检验CO2气体C.装置中试剂X为NaOH溶液,固体Y为CuO固体D.将①中所得固体溶于KSCN溶液,可以检验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答案】D【解析】A.反应装置中含有空气,若不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会将草酸亚铁分解产生的FeO氧化为Fe2O3,影响实验测定,因此该操作合理,A正确;B.②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为了检验FeC2O4·2H2O 分解产物中含CO2气体;⑥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为了检验CO2气体,进而证明FeC2O4·2H2O分解产生的物质中含CO,CO与⑤处的灼热的CuO发生了反应产生了CO2,B正确;C. FeC2O4·2H2O受热分解产生的CO2气体通过②检验出来,通过装置中试剂X为NaOH溶液来除去,经无水氯化钙干燥后经灼热的固体Y反应转化为CO2气体,所以Y为CuO固体,C正确;D.将①中所得固体为FeO,该物质在KSCN溶液中不能溶解,且其中含有的铁元素为+2价,与KSCN也不能发生反应,因此不可以检验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D错误.1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涉及多步操作,其中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选项A错误;B、转移时应用玻璃棒引流,选项B错误;C、用胶头滴管滴加溶液时应悬于容器上方滴加,选项C错误;D、配制溶液时定容后就进行摇匀,操作正确,D正确.1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甲装置验证浓H2SO4的脱水性、强氧化性B.用乙装置收集NO气体C.装置丙中水能持续流下,说明装置气密性不良好D.用丁装置比较N、C、Si非金属性的强弱【答案】A【解析】A.浓硫酸和蔗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等物质,该反应中浓硫酸将蔗糖氧化,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体现漂白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体现二氧化硫还原性,所以该实验验证浓H2SO4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故A正确;B.NO能和空气中氧气反应,收集NO也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C.分液漏斗和蒸馏烧瓶用橡皮管连接,两个容器中压强相等,则分液漏斗中的水能够顺利流向,所以该操作方法无法判断装置气密性,故C错误;D.浓硝酸具有挥发性导致二氧化碳中含有HNO3,而影响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溶液的反应,无法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故D错误.15.从海带中提取碘,可经过以下实验步骤完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灼烧过程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烧杯、玻璃棒B.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H2O2 =I2+2OH-C.检验碘单质时,可选用淀粉碘化钾试纸,若试纸变蓝说明海带中含有碘单质D.分液时,先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再关闭活塞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答案】D【解析】A.灼烧实验使用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棒,三脚架,用到的玻璃仪器为:酒精灯、玻璃棒,故A 错误;B.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I-+H2O2=I2+2H2O,故B错误;C.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用淀粉检验碘存在,通常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氧化性强于碘的气体,故C错误;D.分液时,先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再关闭活塞倒出上层液体,防止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故D正确.16.通过海水晾晒可以得到粗盐,粗盐除还有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某兴趣小组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①、⑤步骤的操作分别是溶解、过滤B.实验过程中步骤④的目的是仅除去溶液中的Ca2+C.实验过程中步骤⑦中的蒸发所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D.实验过程中②、④步骤互换,对实验结果不影响【答案】A【解析】A.由上述分析可知,①、⑤步骤的操作分别是溶解、过滤,故A正确;B.步骤④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Ca2+及过量的Ba2+,故B错误;C.步骤⑦中的蒸发所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故C错误;D.过程中②、④步骤互换,导致过量的钡离子不能除去,故D错误.1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配制5%食盐溶液时,将称量的食盐放入烧杯中加计量的水搅拌溶解B.硫酸铜结晶水含量测定时,需用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C.测定未知NaOH溶液浓度时,酸式滴定管需用标准酸液润洗2~3次D.配制0.1 mol /L的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答案】D【解析】A.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时,只需将计算称量好的溶质溶于一定量的溶剂中即可,A正确;B.晶体飞溅会引起误差,需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B正确;C.测定未知NaOH溶液浓度时,盛放标准酸溶液的滴定管要用标准酸液润洗2~3次,以使滴定的酸溶液浓度与标准溶液浓度一致,C正确;D.容量瓶不能直接用来溶解、稀释溶液,H2SO4稀释时放热,热的液体不能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D错误.18.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B.用图2所示装置蒸发KCl溶液制备无水KClC.用图3所示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D.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NH3【答案】D【解析】A.由于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若水中含有NaCl就可以减少氯气的消耗,同时还可以溶解HCl,因此可以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A正确;B.KCl是强酸强碱盐,加热不发生水解反应,所以可以用图2所示装置蒸发KCl溶液制备无水KCl,B正确;C.氯气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减小,烧杯中的NaOH溶液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烧瓶,氯气进一步溶解、反应消耗,压强进一步减小,能够持续不断的产生压强差,因此可以用图3所示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C正确;D.可以用向NaOH 固体中滴加浓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用碱性干燥剂碱石灰进行干燥,但是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的方法收集氨气,所以不能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NH3,D错误. 19.下列实验方法或数据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8g NaCl 固体B.用25mL碱式滴定管准确量取22.00 mL的KMnO4溶液C.用广泛pH试纸测出某盐酸溶液的pH为3.2D.用10mL量筒量取7.50mL稀盐酸【答案】A【解析】A.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准确度为0.1g,可称取9.8g食盐,故A正确;B.量取高锰酸钾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故B错误;C.广泛pH试纸测定的pH值为整数,3.2是小数,所以不合理,故C错误;D.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准确度为0.1mL,所以量取7.50mL不合理,故D错误.20.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A B C DNO气体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混合浓硫酸和乙醇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收集2【答案】B【解析】A、乙醇的密度小于浓硫酸,混合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乙醇中,边倒边搅拌,若顺序相反则容易引起液体飞溅,故A不能达到目的;B、容量瓶上的刻度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胶头滴管垂直位于容量瓶的正上方,故B能达到目的;C、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集气瓶中的导气管应长进短出,故C不能达到目的;D、乙炔中的H2S等杂质也能使溴水褪色,应先通过一个盛碱液的洗气瓶将杂质除去,故D不能达到目的. 21.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如下:Ⅰ.向2 mL浓H2SO4和2 mL乙醇混合液中滴入2 mL乙酸后,加热试管A;Ⅱ.一段时间后,试管B中红色溶液上方出现油状液体;Ⅲ.停止加热,振荡试管B,油状液体层变薄,下层红色溶液褪色.(1)为了加快酯化反应速率,该同学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2)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3)试管B中溶液显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Ⅱ中油状液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5)Ⅲ中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酚酞溶于乙酸乙酯中.证明该推测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答案】加热,使用催化剂增加乙醇的用量CO 32-+H2O HCO3-+OH-乙酸乙酯、乙酸、乙醇(水) 取褪色后的下层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解析】(1)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由于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或适当增加乙醇的用量,提高其浓度,使反应速率加快等;(2)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产生乙酸乙酯和水,反应产生的乙酸乙酯和水在相同条件下又可以转化为乙酸与乙醇,该反应是可逆反应,要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以通过增加乙醇(更便宜)的用量的方法达到;(3)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CO32-发生水解反应,消耗水电离产生的H+转化为HCO3-,当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OH-)>c(H+)所以溶液显碱性,可以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O 32-+H2O HCO3-+OH-;(4)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产生乙酸乙酯和水,由于反应产生乙酸乙酯的沸点比较低,且反应物乙酸、乙醇的沸点也都不高,因此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会沿导气管进入到试管B中,未反应的乙酸和乙醇也会有部分随乙酸乙酯进入到B试管中,因此Ⅱ中油状液体的成分是乙酸乙酯、乙酸、乙醇(水);(5)红色褪去的原因若是由于酚酞溶于乙酸乙酯中所致,则可通过取褪色后的下层溶液,滴加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证明是酚酞溶于乙酸乙酯所致.22.硫酰氯(SO2Cl2)熔点-54.1℃、沸点69.2℃,在染料、药品、除草剂和农用杀虫剂的生产过程中有重要作用.(1)SO2Cl2中S的化合价为_______,SO2Cl2在潮湿空气中因水解“发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2)现拟用干燥的Cl2和SO2在活性炭催化下制取硫酰氯,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未画出).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装置乙中装入的试剂_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装置丙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选填字母).A.蒸馏水B.10.0 mol/L浓盐酸C.浓氢氧化钠溶液D.饱和食盐水(3)探究硫酰氯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分解的产物,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①加热时A中试管出现黄绿色,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②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6 SO2Cl2+2H2O=2HCl↑+H2SO4(球形)冷凝管浓硫酸防止空气中水蒸汽进入三颈烧瓶,使SO2Cl2发生水解变质;吸收尾气SO2和Cl2,防止污染环境. D 吸收Cl2C中KMnO4溶液褪色2MnO4-+5SO2+2H2O=2Mn2++5SO42-+4H+【解析】(1)SO2Cl2中S的化合价为0-(-1)×2-(-2)×2=+6,SO2Cl2在潮湿空气中因水解“发烟”,生成了HCl,其化学方程式为SO2Cl2+2H2O=2HCl↑+H2SO4;(2)①仪器A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装置乙中装入的试剂为浓硫酸,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汽进入三颈烧瓶,使SO2Cl2发生水解变质,吸收尾气SO2和Cl2,防止污染环境;②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通过滴加饱和食盐水,将氯气排出,其它均不符合,故合理选项是D;(3)SO2Cl2分解生成了Cl2,根据化合价Cl的化合价升高,化合价降低只能是S元素,S从+6降低到+4,生成SO2.①加热时A中试管出现黄绿色,说明生成了Cl2,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Cl2;②装置C中的现象是KMnO4溶液褪色,SO2与KMnO4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SO2+2H2O=2Mn2++5SO42-+4H+.23.甲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实验装置如图.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填写所示仪器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2)实验步骤:连接仪器、______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a、滴入浓硫酸,加热.(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碳酸)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中装的是酸性KMnO4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③依据试管D 中的反应,能否证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C的非金属性___(填“能”或“否”).【答案】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检验装置气密性Cu+2H2SO4(浓)CuSO4+SO2↑+2H2O 除去二氧化硫气体E试管中的溶液褪色不完全,F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否【解析】(1)根据装置图中的仪器可知A为分液漏斗,B为圆底烧瓶;(2)反应生成气体,在加入药品之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防止气密性不好导致气体泄漏;(3)①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根据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可得该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得到的气体中含有SO2、CO2,SO2是酸性气体,若不吸收除去会影响后面的实验,所以可根据SO2具有还原性,多余的二氧化硫用酸性KMnO4溶液吸收;②除去SO2气体后,纯净的二氧化碳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硅酸,证明了碳酸酸性比硅酸强,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所以E试管中的溶液褪色不完全(证明二氧化硫已除尽),F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有硅酸生成)即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③依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的是亚硫酸,不是硫元素的最高价的含氧酸,因此不能判断S元素非金属性比C元素的强.24.醋酸亚铬[(CH3COO)2Cr·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关闭K3.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______.(3)打开K3,关闭K1和K2.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_______;(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________.【答案】分液(或滴液)漏斗Zn+2Cr3+===Zn2++2Cr2+排除c中空气c中产生H2使压强大于大气压敞开体系,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解析】(1)由装置图可知a为分液漏斗或滴液漏斗;(2)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说明生成亚铬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Cr3+=Zn2++2Cr2+;②盐酸与锌反应可生成氢气,可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出,避免亚铬离子被氧化;(3)打开K3,关闭K1和K2,c中产生H2使压强大于大气压,可使亮蓝色溶液流入d;(4)d为敞开体系,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而被氧化,应在密闭容器中制备,且缺少氢气的处理装置. 25.S2Cl2是有机化工中的氯化剂和中间体,为浅黄色液体.可由适量氯气通入熔融的硫磺而得.Cl2能将S2Cl2氧化为SCl2,SCl2遇水发生歧化反应,并且硫元素脱离水溶液.已知: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制取氯气:________________.②SCl2与水反应:___________.(2)为获得平稳的氯气气流,应_____.(3)C装置中进气导管应置于熔融硫上方且靠近液面,还是伸入熔融硫的下方?请判断并予以解释___. (4)D装置中热水浴(60℃)的作用是________.(5)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_________.【答案】2KMnO4 +16 HCl =2KCl+2 MnCl2+ 5Cl2↑+8H2O 或KClO3 +6 HCl = KCl+ 3Cl2↑+3H2O2SCl2+2H2O== S↓+ SO2↑+4 HCl 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浓盐酸匀速滴下深入熔融硫的下方,使氯气与硫充分接触、反应,减少因氯气过量而生成SCl2除去SCl2没有吸收Cl2、SCl2等尾气的装置【解析】(1)①不加热条件下可用KMnO4或KClO3与浓HCl 作用制氯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16 HCl =2KCl+2 MnCl2+ 5Cl2↑+8H2O 或KClO3 +6 HCl = KCl+ 3Cl2↑+3H2O;②SCl2与水发生水解反应:2SCl2+2H2O== S↓+ SO2↑+4 HCl;(2)为获得平稳的氯气气流,应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浓盐酸匀速滴下.(3)C装置中进气导管应置于熔融硫上方且靠近液面,深入熔融硫的下方,使氯气与硫充分接触、反应,减少因氯气过量而生成SCl2 .(4)SCl2的沸点是59℃,60℃时气化而除去.D装置中热水浴(60℃)的作用是除去SCl2.(5)Cl2、SCl2等尾气有毒,污染环境.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没有吸收Cl2、SCl2等尾气的装置.。
第02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讲义(人教版)
第02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导航课前引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说来你也许会感到惊讶,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
炼丹术士想通过炼丹得到长生不老的药,炼金术士试图靠“哲人石”将普通金属点化成金银。
他们发明了许多实验器具及一些分离物质的方法,如过滤、蒸馏等,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为化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作出了贡献。
明代炼丹炉拉瓦锡在做化学实验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
运用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官,尽可能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
你可以按下面提示的步骤进行实验观察,也可以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闻一闻气味等。
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入水底,并判断石蜡的密度与水的相比是小还是大。
(2)点燃蜡烛仔细观察燃着的蜡烛。
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1-10),约1s后取出,根据火柴梗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推测火焰哪一部分的温度最高,哪一部分的温度最低。
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如图1-11),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
(3)熄灭蜡烛观察蜡烛熄灭时有什么现象发生。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图1-12),蜡烛能否重新燃烧?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答案】点燃前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圆柱状固体,质软,无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火焰分为三层,分别称为外焰、内焰和焰心。
外焰最亮,焰心最暗;外焰温度最高。
干燥烧杯出现水雾,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内液体变浑浊,推测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模块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知识预习蜡烛熄灭后有白烟产生,点燃白烟后蜡烛重新燃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基础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能识别化学品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考点一常用实验仪器1.可加热仪器仪器名称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蒸发皿蒸发浓缩时要用玻璃棒搅拌,且液体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23坩埚用于灼烧固体物质,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加热,取放坩埚必须使用坩埚钳,加热完的坩埚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圆底烧瓶液体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23,且不少于13锥形瓶振荡时瓶内液体不能溅出烧杯溶解固体时要用玻璃棒搅拌三颈烧瓶三颈口一般放置温度计、冷凝管、分液漏斗、搅拌器等;一般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2.计量仪器仪器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天平称量药品(及仪器)的质量(精度0.1g)(1)称量前先调零;(2)托盘上应垫纸,腐蚀性药品应盛于玻璃容器内称量;(3)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4)1 g 以下用游码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精度0.1 mL)(1)不可加热,不可用于配制溶液或作反应容器;(2)应根据量取液体的体积选用合适的规格,原则为“大而近”; (3)无0刻度线容量瓶 用于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根据要求选用一定规格的容量瓶;(2)溶液转入时要用玻璃棒引流;(3)加水至距刻度线1~2 cm 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使溶液凹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水平相切温度计(1)分馏时测量馏分的沸点;(2)测量反应液温度;(3)测量水浴温度(1)不可用于搅拌;(2)根据用途将水银球插在不同部位 ①蒸馏——蒸馏烧瓶支管口处;②测反应液温度——反应液液面以下,但不能接触瓶底;③测水浴温度——水浴加热容器中的水面以下,但不能接触瓶底3.常用的分离、提纯和干燥的仪器仪器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用于过滤;(2)向小口容器中转移液体;(3)倒扣在液面上,用于易溶于水的气体的吸收装置(1)滤纸与漏斗内壁应严密吻合,用水润湿后,中间不得有气泡;(2)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长颈漏斗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 装配气体发生装置时,应将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逸出(1)球形分液漏斗便于控制液体加入; (2)梨形分液漏斗用于互不(1)使用前应检查活塞和上口塞子是否漏液; (2)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相溶且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萃取分液(3)不宜盛碱性液体;(4)用分液漏斗滴加挥发性液体时,上口的塞子不能打开,而应使磨口塞上的凹槽和漏斗口颈上的小孔对准(1)用于气体的除杂或干燥;(2)用于排液法集气; (3)用于组装量气装置(1)用于气体的除杂时,气体由长导管进,短导管出; (2)用于测量气体体积时,瓶内应装满液体,连接时,气体由短导管进入(1)内装固体干燥剂或吸收剂;(2)用于干燥或吸收气体 (1)若是球形干燥管,气体由大口进小口出,球形部分装满固体干燥剂;(2)干燥剂或吸收剂均为颗粒状固体,装入干燥管内的药品颗粒不能太大或太小,太小时气流不畅通,太大时干燥效果不好(1)用于蒸馏或分馏时易冷凝液化的气体; (2)用于液体回流(1)直形冷凝管一般用于蒸馏或分馏时冷凝蒸气; (2)球形冷凝管通常用于回流; (3)冷却水下口进,上口出4.其他常用仪器仪器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试剂; (2)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液体 (1)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2)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将液体吸入胶头内,不能平置和倒置;滴液时不可接触器壁(1)广口瓶用于贮存固体试剂,瓶口内壁磨砂,并配有磨砂的玻璃塞; (2)细口瓶用于贮存液体试剂,有无色和棕色两种,棕色瓶常用于存放见光易分解的试剂 (1)不宜盛放易挥发物,盛碱性物质时还应改用软木塞或橡胶塞;(2)盛放氧化性试剂时一定要用玻璃塞用于收集、贮存少量气体或做固体的燃烧实验上口为平面磨砂,内侧不是磨砂;如果在其中进行燃烧反应且有固体生成时,应在底部加少量水或细砂(1)作烧杯、蒸发皿等容器的盖子;不能加热(2)进行pH 试纸等试纸的变色实验(1)搅拌(固体溶解或液体蒸发时); (2)引流(过滤或向容量瓶中注入溶液时); (3)蘸取试液或黏附试纸搅拌时不得碰击容器壁加热仪器(热源) (1)酒精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不能少于1/4;(2)用外焰加热,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3)用后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考点二 化学试剂的取用和保存 1.药品的取用(1)根据药品的性状和用量选择取用方法取用药品固体药品液体药品 粉末块状一定量 少量多量 一定量 使用仪器药匙(或纸槽) 镊子 用托盘天平称量胶头滴管用试剂瓶倾倒用量筒、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①向容器内加固体药品②向容器内加液体药品2.试纸的使用 (1)试纸种类和用途①石蕊试纸(红、蓝色):定性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②pH 试纸:粗测溶液的pH 。
③品红试纸:检验SO 2等有漂白性的物质。
④淀粉KI 试纸:检验Cl 2、O 3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2)使用方法①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吸取)点在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②检验气体:一般先将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其接近出气口,观察颜色变化。
3.试剂的保存方法保存依据保存方法典型实例防氧化(1)密封或用后立即盖好;(2)加入还原剂;(3)隔绝空气(1)Na2SO3、Na2S、KI溶液等用后立即盖好;(2)FeSO4溶液中加少量铁屑;(3)K、Na保存在煤油里,Li保存在石蜡里防与CO2反应密封保存,减少暴露时间NaOH、Na2CO3溶液、石灰水、Na2O2固体等密封保存防挥发(1)密封,置于阴凉处;(2)液封(1)浓盐酸、浓氨水等置于阴凉处;(2)液溴用水封防燃烧置于冷暗处,不与氧化剂混合贮存,严禁火种苯、汽油、酒精等防分解保存在棕色瓶中,并置于冷暗处浓HNO3、KMnO4溶液、AgNO3溶液、氯水等防水解加入酸(碱)抑制水解FeCl3溶液中加稀盐酸;Na2S溶液中加NaOH溶液防腐蚀(1)腐蚀橡胶的物质用玻璃塞或塑料盖;(2)腐蚀玻璃的物质用塑料容器(1)浓HNO3、酸性KMnO4溶液、氯水、溴水等腐蚀橡胶;(2)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防黏结碱性溶液用橡胶塞NaOH、Na2CO3、Na2SiO3溶液等考点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物质的溶解(1)固体的溶解一般在烧杯或试管里进行,为了加速溶解,常采用搅拌、粉碎、振荡或加热等措施,但FeCl3、AlCl3等易水解的固体溶解时不能加热。
(2)气体的溶解①对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 2、Cl 2、H 2S 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②对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Cl 、NH 3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
2.物质的加热 (1)固体的加热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②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2)液体的加热①加热前,先把玻璃容器外壁的水擦干,以免炸裂容器;用试管加热时,先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中上部,管口向上倾斜,不得对人,以防液体沸腾时溅出烫伤人。
②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3)加热的方式加热方式 适应范围直接加热 瓷质、金属质或小而薄的玻璃仪器(如试管)等 隔石棉网加热较大的玻璃反应器(如烧杯、烧瓶等) 浴热(水浴、油浴、沙浴等)(1)需严格控制温度(如硝基苯的制备)(2)需反应混合液静置(如银镜反应) (3)蒸馏沸点差较小的混合液3(1)洗净的标准内壁附着均匀水膜,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常见残留物的洗涤待清洗仪器污物清洗试剂 做过KMnO 4分解实验的试管 MnO 2 热的浓盐酸 做过碘升华实验的烧杯 碘 酒精 长期存放FeCl 3溶液的试剂瓶Fe(OH)3 稀盐酸 做过银镜实验的试管 银 稀HNO 3做过铜与硫反应实验的试管 硫 热的烧碱溶液或二硫化碳做过油脂实验的试管油污热的纯碱液4.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微热法 液差法 气压法原理升高装置中气体的温度,使气体体积膨胀缩小装置中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封闭气体,压强增大,使液滴不能滴下图示具体操作塞紧橡胶塞,将导气管末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烧瓶塞紧橡胶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胶管部分,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塞紧橡胶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胶管部分,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烧瓶中加水现象 说明 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将手拿开(或停止微热),冷却后导气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且一段时间内液面差不变一段时间后,液滴不能滴下5.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装置操作现象及结论微热法将导气管末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双手捂住烧瓶(或用酒精灯微热) 烧杯内水中有气泡产生;松开双手(或停止加热)一会儿,烧杯内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液差法首先打开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液面没过长颈漏斗的下端,关闭止水夹,继续加水过一段时间,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液面,且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6.物质的干燥(1)晶体的干燥:放入干燥器中 (2)气体的干燥①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中性气体(如SO 2、Cl 2、H 2、O 2等),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还原性气体(如NH 3、H 2S 等)。
②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中性气体(如NH 3、H 2、O 2等),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HCl 等)。
③CaCl 2:酸性、碱性、中性气体都可以干燥,但不能干燥NH 3(CaCl 2与NH 3反应生成CaCl 2·8NH 3)。
考点四 化学实验安全 1.常用危险化学药品的标志2.常见实验事故的处理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 用湿抹布、石棉或沙子盖灭,不能用水灭火 浓NaOH 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5%的稀硼酸苯酚沾到皮肤上 用酒精擦洗误食重金属盐 服用大量牛奶或蛋清,并及时送往医院水银洒到桌面或地面上撒上硫粉并进行处理3.化学实验安全操作的“六防”防爆炸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 2、CO 、CH 4、C 2H 4)或用CO 、H 2还原Fe 2O 3、CuO 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②用H2或CO 还原CuO 时,应先通入H 2或CO ,在装置尾部收集气体并检验纯度,若尾部气体已纯净,说明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可对装置加热防暴沸配制硫酸的水溶液或硫酸的酒精溶液时,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慢倒入水或酒精中;加热液体混合物时要加沸石或碎瓷片防倒吸 用试管加热固体时,试管底部要略高于管口,如实验室制O 2、NH 3等;加热液体时试管口要向上倾斜;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要注意撤导管和熄灯顺序或加装安全瓶防失火 ①可燃性物质如钾、钠、白磷等强还原剂要妥善保存,与强氧化剂要分开存放;②使用易挥发性可燃物,如乙醇、乙醚、汽油等应防止蒸气逸出,添加易燃品一定要远离火源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如Cl 2、CO 、SO 2、H 2S 、NO 2、NO)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且进行尾气处理防污染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不伸入瓶内,不接触试管壁(向FeSO 4溶液中加NaOH 溶液除外);取用试剂时试剂瓶盖倒放于桌面上;药匙和胶头滴管尽可能专用(或洗净、擦干后再取其他试剂);废液及时处理;凡有污染性气体(如Cl 2、SO 2、CO 、NO x 等)产生的均需对尾气进行吸收或处理考向一化学常用仪器识别【例1】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漏斗蒸发皿泥三角酒精灯A B C D【答案】C【解析】粗盐提纯一般步骤为:溶解→加沉淀剂将硫酸根离子、镁离子、钙离子沉淀→过滤→加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蒸发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