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生理特性
《心肌的生理特性》演示PPT
时间短 时间长
-60
↓↓
自律性高 自律性低
0.1 0.2 0.3 0.4 0.5 0.6 0.7
时间(s)
10
⑵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
若自动除极速度
从最大舒张电位到达阈 电位所需的时间缩短
单位时间内自动兴奋发 生的次数
自律性
儿茶酚胺可加速窦房结细
反之,4期自动除极速度 胞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缓慢,则使自律降低。 提高自律性,使心率 。
‖
‖
‖
‖
兴奋性正常 兴奋性=0
兴奋性低 兴奋性高
20
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有效不 应期特别长(平均250ms),相当于心肌整个收缩期 和舒张早期。
它 是 骨 骼 肌 与 神 经 纤 维 有 效 不 应 期 的 100 倍 和 200倍。
这一特性是保证心肌能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不 出现强直收缩的生理学基础。
大部复活 Na+通道基本 恢复到备用状态
不能产生 仅能产生 局部电位 阈上刺激
阈下刺激
14
1 兴 奋 性 的 周 期 性 变 化
15
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的水平 (2)阈电位的水平 (3)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
16
⑴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的水平
17
⑵阈电位的水平
4
2.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
①抢பைடு நூலகம்占领 也称夺获。 在潜在起搏点4期自动去极化尚未达到阈电位水平之前,已 被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传来的兴奋抢先激动,使之产生与窦 房结节律相一致的动作电位,从而使潜在起搏点自身的节律 兴奋不能出现。
②超驱动阻抑 窦房结的快速节律活动,对潜在起搏点较低 频率的兴奋有直接抑制作用,称为超驱动阻抑。当窦房结停 止发放冲动或下传受阻后,则首先由自律性相对较高、受超 驱动阻抑较轻的房室交界来替代,而不是由自律性更低的心 室传导组织来替代。人工起搏器。
生理学之心肌生理特性
4、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
A. 收缩早期结束 D. 舒张中期末
√ B. 收缩期末 C. 舒张早期结束
E. 舒张期结束
5、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 A. 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速度 B. 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
C. 动作电位3期的长短
D. 阈电位水平的高低
• 代偿间歇
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时间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 间歇
(二)传导性
定义:心肌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传导性。 传导方式:局部电流。 传导特点:
①闰盘(缝隙连接)为低电阻区,局部电流很容易通过特殊传导系统。故心 肌细胞在结构上虽互相隔开,但在功能上却如同一个细胞,构成一个功能 性合胞体。
思考:差值越大,心肌兴奋性? 差值↑ →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例:血钾浓度对心肌兴奋性的影响。
(血钾浓度轻度升高 ---兴奋性升高; 血钾浓度明显升高---膜电位显著减小,部分钠通道失活,兴奋性降低)
(2)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状态
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所处的机能状态,是决定兴奋性正 常、低下和丧失的主要因素。以快反应细胞为例,
心肌生理特性
学习目标
掌握: •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 • 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意义 • 房室延搁的概念及意义 • 自律性产生的基础及自律性高低划分标准 •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四大生理特性:
兴奋性(excitabil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收缩性(contractility)
收缩性
1、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A. 最大复极电位仅为-70mV B. 阈电位为-40mV C. 0期去极速度快 D. 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
心肌的生理特性通用课件
β受体拮抗剂
普萘洛尔 美托洛尔 阿替洛尔
钙通道阻滞剂
维拉帕米 地尔硫䓬
抗心律失常药物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和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可抑 制心肌收缩和传导神经,减慢心率。
胺碘酮
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如房性、室性和 交界性心律失常等,可抑制心肌收缩和传导神经,减慢心率。
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食有助于控制体重,预防心血管疾病。
戒烟限酒
戒烟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限制酒精摄入对心脏健康也有益。
预防心血管疾病
控制血压
01
控制血脂
02
控制血糖
03
治疗心肌疾病的方法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
THANK YOU
03
心肌的生物化学特性
心肌的能量代 谢
01
02
03
04
心肌的物质代谢
心肌的荷尔蒙调节
04
心肌的病理生理特性
心肌缺血与缺氧
心肌缺血 心肌缺氧
心肌肥厚与扩张
心肌肥厚
心肌扩张
心肌扩张是指心肌细胞体积增大,但 数目不变,导致心室腔扩大,心脏体 积增大。
心肌炎与心肌病
心肌炎
心肌病
05
心肌的药物治疗
心肌的生理特性通用件
• 心肌的生物化学特性 • 心肌的病理生理特性 • 心肌的药物治疗 • 心肌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01
心肌的概述
心肌的细胞构成
心肌细胞
工作细胞 自律细胞
心肌的功能特点
01
02
收缩性
节律性
03 传导性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01
第四讲 心肌的生理特性
第四讲心肌的生理特性二、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一)兴奋性:●心肌细胞属于可兴奋组织,在受到适当刺激时可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以阈值作指标。
●阈值高表示兴奋性低,阈值低表示兴奋性高。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1)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由0期开始到3期膜电位恢复到-60mV这段时期,心肌不能产生新的动作电位。
●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
●绝对不应期(ARP):0期∽-55mV,兴奋性为0,膜电位负值太低,Na+通道完全失活。
●局部反应期:-55mV∽-60mV,Na+通道少量复活,引起局部去极化,不产生动作电位。
(2)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60mV∽-80mV,Na+通道已逐渐复活,但开放能力尚未恢复正常,兴奋性低于正常,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动作电位。
(3)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80mV∽-90mV,膜电位已基本恢复,更接近阈电位水平,Na+通道恢复到备用状态,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能引起新的动作电位。
●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特点是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这一特性是的心肌收缩和舒张活动能交替有序,在心缩期不会接受外来的兴奋而发生强直收缩。
2、决定兴奋性的因素①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负值↑→兴奋性↓;负值↓→兴奋性↑②阈电位水平:水平↑→兴奋性↓;水平↓→兴奋性↑③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Na+通道和L型钙通道状态是否处于备用状态。
●Na+通道和L型钙通道活动是电压依从性和时间依从性的。
●有激活、失活和备用三种状态。
●Na+通道:-90mV -70mV -55mV(复极)-90mV激活失活复活备用●慢反应细胞的兴奋性决定于L型钙通道的功能状态,但L型钙通道的激活、失活和复活速度均较慢,其有效不应期也很长,可持续到完全复极之后。
心肌的生理特征
心肌的生理特征
心肌的生理特征:
1、形态特征:
a. 构造:心肌细胞由残余质原杆质蛋白和三种肌肉纤维组成:心肌细胞,肌膜细胞和胞质外分泌物质。
b. 大小:心肌细胞的大小在10~20微米之间,长度为50~200微米。
2、收缩特征:
a. 心肌有自发性收缩和被动性收缩两种收缩特性,自发性收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而被动性收缩则可吸收紧缩力及回复缩短力,可把肌腱扭紧和释放收缩力。
b. 梗阻性心肌可以形成持久性收缩(Stasket's Law),是一种受控的、持续发生的收缩。
3、电性特征:
a. 心肌细胞的膜上有一种特殊的电导体,可以通过外源电刺激形成极化。
b. 心肌细胞有两个膜电位:安体膜电位和心肌收缩膜电位,两者之差就是心肌内电压。
4、代谢特征:
a. 心肌的代谢特点主要体现在能量生成和分子消耗上,其能量主要是来自糖酵解,氧消耗也比其他肌肉高。
b. 心细胞可以将6脂肪酸中的2个脂肪酸分解,也可以将肝胆糖原代谢为水解葡萄糖,可以调节收缩周期。
5、合成功能:
a. 心肌细胞具有酶系统,能够产生钠、钙离子和磷脂质,合成许多蛋白质,如RNA及DNA合成、细胞色素c合成以及胆碱选择性接受蛋白的合成等。
b. 它还可以分泌一种类似胰岛素的肽激素,可以促进脂肪酸、糖酵解,增强心脏合成蛋白的能力,调节心率及心室收缩力量等。
描述心肌生理特性与心脏功能的关系
描述心肌生理特性与心脏功能的关系1.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四种生理特性。
心肌的收缩性是指心肌能够在肌膜动作电位的触发下产生收缩反应的特性,它是以收缩蛋白质之间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反应为基础的,是心肌的一种机械特性。
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则是以肌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故又称为电生理特性。
心肌组织的这些生理特性共同决定着心脏的活动。
(1)兴奋性所有心肌细胞都具有兴奋性,即具有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心肌的兴奋性是可变的,在一次兴奋过程中,细胞的兴奋性也相应发生一次周期性的变化。
兴奋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A.有效不应期细胞发生一次兴奋后,在一段时间内,无论给予多强的刺激,都不会产生动作电位。
B.相对不应期心肌细胞一次兴奋后,在有效不应期后,有一段时间,用阈上刺激可以引起动作电位。
C.超常期相对不应期后,有一段时间,用小于阈强度的刺激就能引起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心肌兴奋性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早期。
(2)自律性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和各自律级组织的相互关系很早以前就有人观察到,在适宜条件下,两栖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离体心脏,在未受到任何刺激的情况下,可以长时间地、自动地、有节奏地进行兴奋和收缩。
不是所有心肌细胞,而只是心脏特殊传导组织内某些自律细胞才具有自动节律性。
特殊传导系统各个部位(结区除外)的自律性有等级差别;其中窦房结细胞自律性最高,自动兴奋频率约为每分钟100次,末梢浦肯野纤维网自律性最低(约每分钟25次),而房室交界(约每分钟50次)和房室束支的自律性依次介于两者之间。
由于窦房结自律性最高,它产生的节律性按一定次序传播,引起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和心房、心室肌细胞兴奋,产生与窦房结一致的节律性活动,因此,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其他自律组织的自律性并不明显,只起传导兴奋的作用,故称为潜在起搏点。
《心肌的生理特性》课件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心肌的结构和功能
心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心肌细胞呈梭形, 有横纹
心肌细胞有收缩性 和舒张性
心肌细胞有自律性 ,可以自动节律性 收缩
心肌细胞有传导性 ,可以传递兴奋
心肌的功能概述
心肌是心脏的主要组成部分,负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能够自主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 心肌具有兴奋性,能够对刺激产生反应,并传导兴奋 心肌具有收缩性,能够产生力量,推动血液流动
心脏起搏点的作用
控制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节奏 产生心脏跳动的电信号 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 调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肌自动节律性的影响因素
离子通道: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对心肌的自动节律性有重要影响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会影响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神经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肌的自动节律性有调节作用 激素调节:激素水平对心肌的自动节律性有影响 心肌细胞膜电位:心肌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会影响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心肌细胞是心肌的主要组成细胞,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
心肌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
心肌电生理特性的生理意义:心肌电生理特性是心肌正常生理功能的基 础,也是心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心肌电生理特性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心肌电生理特性的研究取得了重 要进展,为心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能量供应
心肌细胞具有较高的线粒体 密度,以适应其高代谢率的
需求
心肌的能量来源
心肌细胞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产生能量 主要能量来源是葡萄糖和脂肪酸 心肌细胞通过糖酵解和脂肪酸氧化获取能量 心肌细胞在缺氧状态下,主要通过糖酵解获取能量
心肌的四种生理特性
心肌的四种生理特性
1、自律性:
心肌的自律性是指心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会产生兴奋和收缩的特症,是因为心脏窦房结的自律细胞而产生的这一生理特征。
2、传导性:
心肌具有传导兴奋的生理特征,传导系统与心肌细胞都具有传导性,其中房室间的心肌细胞互不相连,是依靠传导系统传递。
3、兴奋性:
心肌具有兴奋性的生理特征,心肌细胞会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从而引起心肌的兴奋。
4、收缩性:
心肌具有收缩性的生理特征,对细胞外液的钙离子浓度有明显的依赖性,终池不发达依靠细胞外液的钙离子,全或无的同步收缩。
当心肌的解剖结构或者生理特征发生变化时,会引起相应的症状,引发人体的严重不适,应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的生理特性:
1. 肌细胞内质受到特殊的可塑性。
心肌细胞本身具有弹性,其内质的变化可以使它们更容易或更难收缩,从而影响心脏的节律。
2. 心肌细胞具有单向性。
即一旦被收缩,就不会再恢复原来的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心脏节律不断变化的原因。
3. 心肌细胞具有自发性。
它们可以自发地收缩,但必须通过神经系统信号才能收缩。
4. 心肌细胞具有超微结构。
它们由一系列细胞组织和器官组成,并具有独特的超微结构,如肌动蛋白、肌小球等。
5. 心肌细胞需要氧气和营养素的供应。
心肌细胞需要氧气和营养素的供应,以维持正常的功能,并能够抗病毒感染。
《心肌的生理特性》课件
03
心肌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糖原 和磷酸肌酸,可作为能量的 储备形式,在需要时释放供
能。
心肌的氧供需平衡
心肌的氧供应主要来源于冠状动 脉的血液供应,冠状动脉循环系 统能够提供足够的氧供心肌细胞
利用。
心肌的耗氧量与心脏的收缩活动 密切相关,在收缩期耗氧量增加
,舒张期耗氧量减少。
心肌的氧供需平衡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心率、血压、心肌收 缩力等,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影响
心肌的舒张性
心肌舒张性是指心肌纤维在舒张 过程中产生的被动扩张和弹性回 缩力,使心室腔的容积增大,血
液回流至心房。
心肌的舒张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包括心肌细胞的弹性、心室
腔的顺应性、循环血量等。
心肌的舒张性对于维持心脏的正 常舒张功能和血液的正常循环具
有重要意义。
心肌的节律性
心肌节律性是指心脏电信号的有序传导和节律性兴奋, 使心脏按照一定的节律进行收缩和舒张。
耐疲劳性
心肌不易疲劳,能够持续进行收缩运 动。
02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心肌的电兴奋性
心肌细胞的电兴奋性是指心肌细胞受到 刺激时能够迅速发生反应的特性。
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钠离子通道迅 速开放,钠离子内流,引发细胞的去极
化过程。
心肌细胞的电兴奋性主要依赖于细胞膜 上的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和选择性。
去极化达到一定阈值后,钙离子通道开 放,钙离子内流,触发肌肉收缩。
中发挥重要作用。
05
心肌的适应性和心力衰竭
心肌的适应性
心肌适应性
心肌能够适应不同的生理和病理 状态,通过改变其结构和功能来
应对各种刺激。
心肌肥厚
在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的情况 下,心肌会肥厚以增强收缩力,但 同时也会导致心肌顺应性下降。
心肌的生理特性课件
学习交流PPT
17
(2)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发放的兴奋
心房肌和心室肌 接受 节律性收缩和舒张
如果在心房肌和心室肌有效不应期之后,在下一次窦房结传来
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人工的刺激或异位节律点发放的冲
动的作用, 则心房肌和心室肌而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一
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期前收学习缩交流(PPTpremature systole)或早搏
18
期前兴奋也存在有效不应期。当紧接在期前收
缩后的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至心室时,常恰好落在
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能引起心室肌和
心房肌的兴奋,要等再次窦房结兴奋传来时才发生
兴奋和收缩。故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常伴有一段
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
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但在同一心肌细胞,•兴奋传导快慢主要受 局部电流形成和邻近部位膜兴奋性的影响。
(2)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0期速度 与邻旁间 产生局 RP距 新AP 传导
0期幅度→的电位差→部电流→阈电位→产生→速
快高 大 慢低 小
大 近 易快 小 远 不易 慢
学习交流PPT
24
(3)邻旁部位细胞膜的兴奋性
心肌细胞的兴奋传导是沿着细胞膜的兴奋扩散 的过程,只有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正常,兴奋 才能正常地传导通过。
6
(3)阈电位水平
在上述因素不变的前提下:
阈电位水平
下移(图中TP1) 上移(图中TP2)
↓
↓
最大舒张电位→阈电位
距离近 距离远
↓
↓
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时间短 时间长
心肌的生理特性03
血压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兴奋
窦神经和减压神经
传入神经
心血管活动中枢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八分。
心迷走中枢
紧张性活动加强
心交感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 紧张性活动减弱
神经中枢
(一)
心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
传出神经
血压
窦房结 心肌细胞
外周阻力血管
效应器
心率
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八分。
3. 血液阻力 指血液流动时,血液与血管
壁之间的摩擦阻力以及血液内血液量。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八分。
(一)动脉血压及其形成和影响 因素
1. 动脉血压的生理意义 ● 动脉血压 血流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收缩压 在心缩期内,动脉血压上升达
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舒张压 在心舒期内,动脉血压下降 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 支配心脏的 副交感神经是 迷走神经 :迷走 神经抑制心脏的活动,使心率减慢。心缩力减弱 。
2. 血管的神经支配
● 交感缩血管神经 多数血管只受缩血管
神经支配。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八分。
● 交感舒血管神经 存在于骨骼肌血管上。
●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 存在于少数器官上。
(二)心血管中枢: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八分。
(3) 心肌收缩力的影响(等长调节) 心肌 收缩力的强弱是心肌功能状态高低的反映,直
接影响心肌收缩的强度、速度和肌张力。取决 于心肌本身收缩活动的强度和速度的改变而引 起的搏出量的改变,称为 等长调节
2.心率及其对心输出量的调节
在一定
范围内心率增加,心输出量也会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生理特性心肌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一、心肌的生物电现象(跨膜电位)心肌细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心肌,即构成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心肌细胞,故又称为工作细胞。
另一类是特化心肌,组成心内特殊传导系统,故又称为自律细胞。
图1 各部分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一)、工作心肌的跨膜电位:以心室肌为例说明之。
图2 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跨膜离子浓度差和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
(1)、静息电位: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90mV,其形成机制与神经纤维、骨骼肌细胞相似。
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安静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
因此,K+顺浓度差由膜内向膜外扩散,达到K+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为0、1、2、3、4五个时期1、去极化:又称为0期。
在适宜刺激作用下,心肌发生兴奋时,膜内电位由原来的一90 mV上升到+30 mV左右,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0期历时1~2 ms。
其产生机制:刺激使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一70mV)时,大量Na+通道开放,Na+快速内流,使膜内电位急剧上升,达到Na+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2、复极化:包括l期、2期、3期、4期。
1期:膜内电位由原来的+30 mV迅速下降到O mV左右,此期历时1 O ms 此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K+外流。
2期:1期结束膜内电位达O mV左右后,膜电位基本停滞在此水平达1 00~1 50 ms。
记录的动作电位曲线呈平台状,故此期称为平台期。
2期的形成主要是由Ca2+内流与K+外流同时存在,二者对膜电位的影响相互抵消。
3期:膜内电位由0MV 左右下降到-90 ,3期是Ca2+内流停止,K+外流逐渐增强所致。
4期:此期膜电位稳定于静息电位,所以也称静息期。
4期跨膜离子流较活跃,主要通过离子泵的活动,以恢复兴奋前细胞内外离子分布状态,保证心肌细胞的兴奋性。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以窦房结细胞为例说明之。
自律细胞动作电位3期末,达到复极最大电位后,4期膜电位自动去极化,当自动去极化达阈电位时,即爆发一个新的动作电位。
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基础。
图3 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0期: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导致膜内电位上升。
3期:K+外流,导致膜内电位下降.并达到最大复极电位。
4期:自动去极化。
K+通道逐渐关闭,K+外流逐渐减弱,同时Na+内流逐渐增多,膜内电位升高。
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特点:①、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幅度小,速度慢;②、无明显的1期和2期;③、最大复极电位一70 mV;④、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
二、心肌电生理特性(一)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具有自律性的组织或细胞称自律组织或自律细胞。
衡量自律组织自律性高低的指标是每分钟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次数。
1、心脏的起搏点心内特殊传导系统中的自律细胞均具有自律性。
其中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100次/min),房室交界次之(50次/min),普肯耶纤维最低(25次/min)。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控制着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故称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称为窦性节律。
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其自律性得不到表现,因此称为潜在起搏点。
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升高或窦房结的兴奋传导阻滞时,潜在起搏点可取代窦房结成为异位起搏点,控制心脏的活动。
由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脏节律称为异位节律。
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图4影响自律性的因素说明:(1)去极化速度(a,b)对自律性的影响(2)阈电位水平(TP1,TP2)和最大复极电位(c,d)对自律性的影响(1)、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从最大复极电位到阈电位所需时间短,单位时间内产生兴奋次数多.自律性高;反之,自律性低。
(2)、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最大复极电位上移或阈电位下移,均使二者间的差距减小,自动去极化达阈电位所需时间缩短,自律性升高;反之,自律性降低。
(二)兴奋性心肌细胞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兴奋性阈值有效不应期0 无穷大相对不应期低于正常高于正常超常期高于正常低于正常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发生周期性变化,该周期性变化包括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与神经纤维、骨骼肌细胞相比,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收缩期加舒张早期。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原因是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有2期平台期,复极缓慢。
其意义是:心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图5心室肌动作电位期间兴奋性的变化及其与机械收缩的关系A: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B:机械收缩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在心房或心室的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性节律兴奋到达之前,受到窦房结以外的刺激,则心房或心室可产生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在期前收缩之后的窦房结兴奋传到心房或心室时,常常落在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之内,结果不能引起心房或心室兴奋和收缩。
必须等到下一次窦房结兴奋传来时,才能引起心房和心室兴奋和收缩。
所以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图6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刺激a、b、c落在有效不应期内不引起反应;刺激d落在相对不应期内,引起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3、影响兴奋性的因素(1)、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静息电位下移或阈电位水平上移,均使二者间的差距加大,引起兴奋所需刺激强度增大,兴奋性下降;反之,兴奋性升高。
(2)、钠通道的状态:Na+通道具有三种机能状态,即备用、激活和失活。
Na+通道处于何种状态,取决于当时膜电位的水平以及时间进程。
当膜电位处于正常静息水平时,Na+通道处于备用状态,此时兴奋性正常。
当膜电位从静息电位去极化达阈电位时,大量Na+通道处于激活状态,Na+大量内流,产生兴奋。
Na+通道激活后,迅速失活,此时兴奋性为零。
只有在膜电位恢复到原来的静息电位时,Na +通道才完全恢复到备用状态,其兴奋性也恢复到正常。
因此,Na+通道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是细胞是否具有兴奋性的前提。
(三)传导性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为传导性。
1.心内兴奋传播的途径与特点图7 心内兴奋传播途径不同心肌细胞的传导性是不同的,即兴奋传导速度不同。
普通心房肌传导速度较慢,优势传导通路传导速度较快,普肯耶纤维传导速度最快,而房室交界的结区传导速度最慢。
心房肌与心室肌之间有结缔组织形成的纤维环相隔,房室之间无直接的电联系,心房的兴奋不能直接传给心室。
房室交界是兴奋传人心室的唯一通路,而此处侍导速度最慢,造成兴奋传导的房—室延搁。
由于房室延搁使得心房收缩结束后,心室才开始收缩,心室和心房不可能同时收缩。
这对于心室的克盈和射血是十分重要的。
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1)、心肌细胞的结构:细胞的直径与细胞的电阻呈反变关系。
房室交界结区的细胞直径最小,传导速度最慢;普肯耶纤维的直径最大,传导速度最快。
细胞间缝隙连接的数量及功能也是影响传导性的重要因素。
(2)、0期去极化的幅度和速度:心肌细胞的兴奋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
0期去极化的幅度愈大,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的电位差也愈大.形成的局部电流也越愈强,对未兴奋部位的影响也愈强,传导也愈快。
0期去极化的速度愈快,局部电流的形成也愈快,对未兴奋部位的影响也愈快,传导也愈快。
(3)、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邻近膜的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增大.去极化达阈电位所需时间延长,则兴奋性降低.兴奋传导速度减慢。
如果邻近未兴奋部位上膜的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则无兴奋性.传导受阻;如果邻近未兴奋部位上膜的Na+通道处于部分失活状态,则传导速度减慢。
(四)、收缩性心肌能够在肌膜电位触发下产生收缩反应,称收缩性。
心肌收缩性有如下特点:1.心肌细胞收缩性明显依赖于细胞外Ca2+。
因为心肌细胞肌质网不发达,Ca2+储存少,故血Ca2+浓度降低,影响心肌收缩。
2.心肌收缩有“全或无”的特点。
原因是心肌细胞间的闰盘区电阻小,兴奋易通过。
3.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原因是心肌有效不应期长。
小结心肌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心肌自律性的基础是自律细胞的4期自动去极。
窦房结的4期去极速率最快,自律性最高。
所以窦房结为心脏起搏点;传导性的特点是房室交界传导最慢,形成房—室延搁,所以每次心室兴奋在心房兴奋之后,心室收缩在心房收缩之后,房室不发生同时收缩,保证了心室充分的血液充盈;兴奋性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机械收缩的舒张早期,保证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收缩舒张交替进行,充盈射血交替进行,有效推动血液循环;其收缩性明显依赖于细胞外Ca2+,有“全或无”的特性等,也完全适应了机体对心脏的特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