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e13d47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d.png)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政治是学生们在高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学科,对于加强学生的国家和社会意识,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内容丰富,包括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和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中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实现现代化;高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质和阶级斗争规律而形成的,它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共同富裕。
3. 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思潮的区别: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思潮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社会主义性质的认识和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的选择上。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在这一章节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内容: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一切进步力量的代表。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包括民主集中制、个人服从组织、上下级关系和干部选拔任用等。
3. 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经过了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胜利。
同时,也要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课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e67e9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7.png)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课的知识点,我们需要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总结。
下面将按照模块化结构,对该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一、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1.1 国际政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国际政治是指在国际关系中的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
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包括国际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全球性等。
在国际政治中,各国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任何一个国家的行为都可能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具有全球性的影响。
1.2 国际政治的基本规律国际政治的基本规律包括对抗与合作、崇尚和平与战争、利益至上等。
在国际政治中,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着相互对抗和合作的现象,同时也存在着和平与战争并存的状态,国家的利益是国际政治的核心。
二、国际政治的发展阶段2.1 古典国际政治古典国际政治是指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以欧洲列强为代表的国际政治。
在这一阶段中,国际政治以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为主要特征,形成了列强竞逐、领土扩张和殖民统治的局面。
2.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是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政治秩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际社会积极探索促进和平的途径,提出了《凡尔赛和约》等国际法律文件,以及国际联盟等国际组织。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出现了冷战格局和世界多极化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际政治关注点逐渐从军事竞争转向了经济竞争和文化冲突,国际组织和国际法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三、国际政治的主体3.1 国家国家是国际政治的主体,其特点是主权、领土和人民。
在国际政治中,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外交手段来开展的,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合作也是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
3.2 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是指成员国之间自愿结合,并通过共同的协商和协定来进行合作的国际机构。
在国际政治中,国际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它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评台,用于协调国际关系和解决国际争端。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大纲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32a839f48d7c1c709a14542.png)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基础知识大纲2016.3.21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国家?(1)产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含义(本质):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我国人民民主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1)人民民主广泛性的表现:①民主权利的广泛性;②民主主体的广泛性(2)人民民主真实性的表现: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写入宪法.(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
5、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1)政治权利和自由: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③监督权(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包括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权利)。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三大原则:一平等、二统一、三结合)(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即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指守法平等、司法平等,不是指立法平等);(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③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人教版笔记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人教版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59caac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5.png)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基本经济制度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比较①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②公有制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①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③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国有企业地位作用/重要性(1)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3)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4)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拓展】比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5.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用: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6、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意义①有利于形成各种所有制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拓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项目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性质社会主义性质非社会主义性质内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以公有制为主体①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②是社会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地位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要点归纳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要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632ec064431b90d6c85c745.png)
必修二政治生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一、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二、国家性质(即国体)★含义:国体即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是一定阶级的专政。
决定因素: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类型:奴隶主阶级专政、地主阶级专政、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我国称为人民民主专政)二、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地位: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最大特点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注意:公民包括人民和犯罪分子)四、根据国家性质的不同,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前三种国家属于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
五、我国人民民主★★★本质与核心:人民当家作主属性:阶级性(民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被统治阶级不享有真正的民主)特点:1、广泛性,(表现在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表现在: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②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③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注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说政府的权力或公民的权利扩大或缩小,因为政府的权力或公民的权利是法律规定的,范围也是法定的,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
只能说人民的权利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一、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注意:a、要求满18周岁,不分民族、职业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b、是公民选举人大代表、国家公职人员及被选为人大代表、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重点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重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d91084469dc5022abea005a.png)
20XX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重点知识点对高中政治必修2内容而言,需要学生进行重点知识点的精细加工、分类,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重点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重点知识点(一)政党制度的优越性: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在我国政治格局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是我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阐述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具体形式管理国家社会事务权利的组织形式,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人民政协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①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重点知识点(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大方国家机关治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
实际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
人教版(2023)政治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2023)政治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9b4437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d.png)
人教版(2023)政治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章全球化与中国一、全球化的含义和趋势1.1 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1.2 全球化的历史进程1.3 全球化的趋势和挑战二、中国与全球化2.1 中国全球化的历程2.2 中国全球化的特点和贡献2.3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三、全球化与国家主权3.1 国家主权的概念和内涵3.2 全球化挑战下的国家主权3.3 国际组织与国家主权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问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进路径3.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3.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路径3.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第三章国家治理现代化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和目标1.1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1.2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和基本路径1.3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条件和保障二、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特点和优势2.1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现代化的关系2.2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特点和优势2.3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和实践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和策略3.1 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和实践3.2 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3.3 增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效和优势第四章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一、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1.1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意义和价值1.2 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与世界发展1.3 中国对全球化发展的贡献和责任二、中国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2.1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基础和原则2.2 中国对外开放和合作的基本策略2.3 中国的国际责任和国际影响三、中国与世界的未来发展3.1 新时代中国与国际发展的新特点和新形势3.2 全球挑战与中国的应对之道3.3 中国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前景。
人教版必修二政治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必修二政治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d31127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7.png)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以下三项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意义:①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根本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生产决定分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不同的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采取按劳分配制度,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非公有制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有利于形成各种所有制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怎样建设现代市场体系①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大全[整理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大全[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0440e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e.png)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大全[整理
版]
本文档旨在提供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的整理版,以供研究和参考。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坚持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和基本路线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建和发展
-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协调发展
-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 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和作用
- 中国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建设
-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第二章中国的领导
1. 中国的性质和宗旨
- 中国的性质和历史使命
- 中国的宗旨和根本任务
2. 中国的组织体系和领导制度
- 中国的组织体系和党的领导体制
- 党的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
3. 中国的纲领和路线
- 中国的纲领和党章
- 中国的历次路线和政策
4. 中国的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 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 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成果
本文档仅为知识点的整理版,具体内容请参考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材。
> 注意:本文档所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细节以教材和相关官方文件为准。
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知识点
![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a988c1f90c69ec3d5bb753a.png)
人教版政治必修二知识点从课本摘录绝对正确(自己整理编号可能不对请见量)第一单元1公民怎样参与政治生活(1)地位: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利——不容剥夺,可以放弃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重要性: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重要性:人民行使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③监督权(内容: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3)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⑷原则: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的原则(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途径和方式: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要求: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有序参与政治生活2民主决策⑴方式: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⑵意义对决策者来说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对公民来说:①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②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民主管理(1)内容:农村村民自治(村民委员会性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城市居民自治注意:村委会是村民的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政权基层组织,不是一级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
重要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基础性工程。
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是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3民主管理:⑴方式:①信访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④监督听证会⑤民主评议会⑥网上评议政府⑵民主监督的意义①对被监督者: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政治知识点(自己整理.超全)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政治知识点(自己整理.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dcafb73e27d3240c8547ef33.png)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4、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5、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6、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1、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地位)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地位)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方式,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3)监督权2、政治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又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政治生活:自觉参与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1、各种选举方式的区别选举方式含义优点缺点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间接选举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的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选民的选择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举名额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2、确定选举方式的因素:(1)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d0bf8e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e.png)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大全第一章政治思想- 1.1 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1.1 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 1.1.1 夏商周政治思想- 1.1.2 儒家政治思想- 1.1.3 道家政治思想- 1.1.4 法家政治思想- 1.2 各国政治思想1.2 各国政治思想- 1.2.1 古希腊罗马政治思想- 1.2.2 教政治思想- 1.2.3 启蒙思想- 1.2.4 社会主义政治思想- 1.2.5 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思想- 1.2.6 民族主义政治思想第二章国家政治制度- 2.1 国家政治制度的类型2.1 国家政治制度的类型- 2.1.1 国家政权的分类- 2.1.2 国家政体的分类- 2.1.3 国家政权制度与国家政体的关系- 2.2 中国的政治制度2.2 中国的政治制度- 2.2.1 中国的领导地位- 2.2.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2.2.4 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章政党团体和社会组织- 3.1 党派政治3.1 党派政治- 3.1.1 中国- 3.1.2 中国国民党- 3.1.3 中国民主同盟- 3.2 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3.2 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 3.2.1 人民团体- 3.2.2 社会团体- 3.2.3 社会组织- 3.2.4 政府非政府组织第四章政治决策机制- 4.1 决策的主体4.1 决策的主体- 4.1.1 国家机构的作用- 4.1.2 权力机关的作用- 4.1.3 各种决策机制的比较- 4.2 决策的程序4.2 决策的程序- 4.2.1 决策的形式- 4.2.2 决策程序的特点- 4.2.3 决策程序的改革与完善以上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的知识点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43422e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d.png)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哎呀,今天小智就来给大家聊聊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让大家对这门课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来说说“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这个概念可是很重要哦,它包括了四个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民主集中制。
这四个原则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也是我们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
说到党的领导,我们都知道党是最高政治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最大的优势。
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接下来说说人民当家作主。
这个概念可是我们的民主政治的基础哦。
人民当家作主就是让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国家政权的民主化。
我们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我们要加强法治观念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在法治轨道上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最后说说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又要坚决维护集中。
这样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现在我们来说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个概念可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体制。
在这个体制下,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我们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接下来说说“文化建设”。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8b1ff5fad02de80d5d8400f.png)
思想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的含义: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1)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2)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
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1)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了;(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一、政治权利与自由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5f916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1.png)
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必修二的政治模块是政治与,在这个模块,我们可以到很多政治常识,了解到很多国家政治制度和政策,可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政治必修二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1)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①防止政府滥用权力②保证政府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①关键:建立和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②建立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A.一靠民主: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切实保障公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B.二是靠法律:使政府的决策、执法和执法检查都按照法律行使,这就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掌权者行事有可遵循的统一规范,确保权力按照法律行使。
(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①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②中国共产党的监督③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④新闻舆论的监督⑤社会与公众的监督⑥司法机关的监督⑦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形式。
(4)政府接受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①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②政府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③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
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做到权为民用。
从而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为阳光工程喝彩(1)政府阳光工程的含义:政府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被称为阳光工程(2)政府阳光工程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法治政府的表现,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增强。
(3)政府实施阳光工程(或政府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的意义:①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②便于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③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④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政治必修二重要知识点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广大人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人民代表,由它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期末复习全册必背知识要点归纳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期末复习全册必背知识要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c8b752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5.png)
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必背知识点归纳整理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物质资料的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需要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
2、生产资料所有制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3、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组成: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体现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重要性、作用a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突出贡献。
b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c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国有经济a地位: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控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b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a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依法治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b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主体健全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2)非公有制经济(常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地摊经济等)•组成: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1.國際關係及其決定因素。
(1)含義: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係。
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
(2)國際關係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多方面關係。
在現實生活中,國際關係表現為共處與競爭、合作與衝突、屈服與對抗、和平與戰爭等多種形式,這其中競爭、合作和衝突是基本形式。
(3)決定因素:國家間出現的親疏冷熱、分離聚合的關係,主要是由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的。
①國家利益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據,是對外活動的目的。
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利益相悖則是引起衝突的根源。
②國家力量是國家賴以生產和發展的基礎,是捍衛本國利益和實現國家目標的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
③國際關係是發展變化的。
2.主權國家及其權利、義務(1)構成要素: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的基本成員,是國際關係的主要參與者。
主權國家由四個必須同時具備的要素構成,即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
(2)權利義務:基本權利是:獨立權(即國家按照自己的意志處理內政和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權力)。
平等權(即一切國家在國際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的權利。
自衛權,即國家保衛自己生存和獨立的權利)。
管轄權(即國家對其領域內的一切人和物進行管轄的權利)。
基本義務:不侵犯別國內政、干涉他國內政、外交以及和平解決國家之間爭端。
3.國際法的含義及其作用:(1)含義:是調整國家之間關係的有約束力的原則、規則和制度的總稱。
簡言之,國際法是調整國家關係的法律。
(2)作用:國際法對國家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對國家關係的正常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確立辨明國際問題是非曲直的標準和法律依據;第二,規定國際社會的基本行為準則,減少國際糾紛;第三,在國際交往過程中建立各種權利與義務的關係,以便明確國際責任。
4.國際組織的含義、分類、作用:(1)含義:是指若干國家或社會團體為特定目的,通過正式條約或協議建立的有一定規章制度的團體。
(2)分類:可分為政治性的、專業性的;世界性的、區域性的;政府間的和非政府間的等類型。
(3)作用:在國際社會中發揮中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5.聯合國:①宗旨:維護國家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②原則:國家主權平等,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不干涉任何國家內政。
③主要機構:聯合國大會,是全體會員國參加的審議機構,大會通過的決議對會員國產生廣泛的政治影響。
安理會是有權採取行動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
對實質性問題實行大國一致的表決原則。
④聯合國的作用:A在維護世界和平,緩和世界緊張局勢和解決地區衝突方面發揮重要作用;B在協調國際關係、促進各國社會和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篇二】1、文化的社會作用?①(文化的力量)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②(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文化由經濟、政治所決定,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文化反作用於政治、經濟。
③(文化與綜合國力)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經濟建設提供方向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2、文化對人的影響?(1)來源:來源於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2)表現: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3)特點:潛移默化;深遠持久(4)文化塑造人生: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優秀文化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3、為什麼要尊重文化多樣性?①地位: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②意義: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是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
(為什麼:世界各民族間具有共性和普遍規律的社會實踐決定了文化是世界的;民族間經濟、政治、歷史和地理等因素的不同決定了文化是民族的。
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徵;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二者是共性與個性的關係。
)4、怎樣尊重文化多樣性?(1)正確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2)原則: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5、文化傳播的途徑和手段?(1)途徑:①商業貿易②人口遷徙③教育④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遊,大到各種政治經濟文化活動。
(2)主要手段——大眾傳媒:作用和特點——能限度地超越時空局限,彙集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顯示文化傳遞、溝通、共用的強大功能。
6、文化交流的意義?①從“走出去”的角度:有利於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進各國對中華文化的瞭解,提升我國的文化影響力、增強我國文化的軟實力和綜合國力,有利於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繁榮。
②從“引進來”的角度:有利於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的遊戲文化成果,促進我國文化的創新與發展。
7、傳統文化的特點?特點:(1)繼承性(2)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其基本特徵,同時具體內涵又因時而變。
(3)鮮明的民族性:傳統文化是維繫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的血脈中,始終湧動著對祖國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
8、如何對待傳統文化?(1)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對於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
(2)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繼續保持和發揚。
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9、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1)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要要求。
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2)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這就是文化傳承,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10、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①社會制度的更替;②科學技術的進步;③思想運動;④教育。
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產生重要影響。
11、文化創新的途徑?①根本途徑:立足於社會實踐。
②(基本途徑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文化創新必須批判繼承傳統文化,同時努力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③(基本途徑二):“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學習、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④堅持正確方向,反對錯誤傾向。
⑤文化創新要依靠人民群眾,滿足群眾的需求12、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1)源遠流長:漢字(文字是文化的載體。
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
)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2)博大精深:⑴獨特性-----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表現在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上。
⑵區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⑶民族性-----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13、發展民族文化的意義?意義:它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14、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含義:即求同存異和兼收並蓄。
(“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兼收並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意義:①有利於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係中交流。
②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15、文化生活的“喜”與“憂”?(1)“喜”的原因: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2)“憂”的原因:文化市場的盲目性和傳媒的商業性16、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大眾文化(1)發展大眾文化的原因:人們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現出多層次、樣化、多方面的特點(2)發展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
17、如何何淨化文化環境or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國家——①加強管理,正確引導:②弘揚主旋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③加強文化建設,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後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④建設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風尚。
文化企業——要增強責任意識和職業道德意識,要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切實履行文化傳承的義務個人——加強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提高眼力,拒絕污染,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
18、為什麼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①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②必要性:多種文化並存,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③重要性:引領社會思潮,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9、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①根本任務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
②必須大力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
(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投入、設施)③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④開展群眾性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⑤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升思道修養和文化修養。
20、如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1)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根本保證;(2)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
21、思想道德建設的地位、作用和主要內容是什麼?(1)地位: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
思想道德建設集中體現著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
(2)主要內容:——核心:為人民服務原則:集體主義重點:增強誠信意識(3)要求: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與法律規範相協調;與傳統美德相承接22、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地位: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23、怎樣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①不斷提高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無止盡的過程。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基礎上,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③學習科學理論,樹立崇高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④腳踏實地、重在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
24、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或如何發展先進文化)①關鍵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保證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
②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③立足於中特實踐,發揚民族文化優秀傳統,汲取世界文化長處,不斷創新,滿足群眾需求,發展大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