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方言词汇中的民俗文化内涵探究
赣方言特征词研究
赣方言特征词研究赣方言作为中国方言的重要分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本文将从赣方言的特征词入手,探讨其历史渊源、语音特点、词汇丰富度等方面,以期为深化对方言文化的认识提供有益参考。
一、赣方言特征词的历史渊源赣方言源远流长,与历史上多次北方人民南迁密切相关。
这些移民带来了新的词汇和语言习惯,使赣方言在与其他方言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壮大。
此外,赣方言还受到邻近方言的影响,如客家话、吴语等,其相互之间的借词现象也丰富了赣方言的词汇。
二、赣方言特征词的语音特点赣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差异。
首先,赣方言的声母系统较为复杂,包括大量的声母多音现象,如“波”、“柏”等字在赣方言中发音不同。
其次,韵母方面,赣方言的韵母数量较多,且有着与其他方言不同的独特韵母,如“入声韵”、“撮口呼”等。
最后,声调方面,赣方言具有六个基本声调,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变调、连读等语音现象。
三、赣方言特征词的词汇丰富度赣方言词汇的丰富度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赣方言拥有大量的专用词语,这些词语在其他方言中难以找到对应,如“牯牛”、“耬耙”等。
其次,赣方言吸收了大量的古语词和外来词,如“捱得”、“喔叱”等。
最后,赣方言还有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得其词汇更加生动形象。
四、赣方言特征词的例子下面举几个赣方言特征词的例子,以展示其与其他方言的区别和独特性。
1、肐搁:意为“全部”,如“肐搁家伙都在这儿了”。
2、�五里一徘徊:形容做事不果断,犹豫不决。
3、七搭八搭:形容说话含糊不清,如“他七搭八搭地说了一通”。
4、肋力:指“努力”、“使劲”,如“你要肋力工作啊”。
5、喔叱:指“责备”,如“他被父亲喔叱了一顿”。
五、赣方言特征词的优势和不足赣方言特征词的优势在于其丰富性和独特性,这些词语不仅表达了赣地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传统,还反映了该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然而,赣方言特征词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连云港方言俗语中的文化内涵探析
料 进 行 分 析 ,重 点从 农 业 生 产 劳 动 、气 候 气 象 、生 活 哲 理 性 , 使 生 物 种 群 落 兼 具 南 北 特 征 , 盛 产 水 稻 、 小 麦 、 棉 和 封 建 迷 信 等 几 个 比较 有 特 色 的方 面 进 行 深 入 挖 掘 ,充 分 花 、大 豆、花生 、林木 、瓜果等农作物 。海州湾渔 场是 中 展 示 连 云港 当 地 丰 富 的 内在语 言 文 化 信 息 。
县 相 连 。连 云 港 历 史 悠 久 , 素 有 “ 淮 口巨” “ 东南名郡 ”
如:
之 称 , 是 中 国 八 大 海 港 之 一 ,有 着 底 蕴 深 远 的 人 文 历 史 环
云 、 云 台 、新 浦 、海 州 )。
人 们 的生 活 态 度和 情 感 。 由于 方 言 俗 语 受 到 当地 人 文 地 理 环 境 的 影 响 和 制 约 ,
打春你 别欢 ,还有三 十大冷天 。九尽 花 单 。早 看 东 南 ,晚 看 西 北 。 早 上 浮 云
具 有 极 其 浓 厚 的 乡 土 气 息 和 独 特 的 表 达 形 式 , 是 对 当地 地 走 ,晌午晒死狗 。春 天有 雨西边 亮。有 雾晴三 天。 东南 雨
连 云 港 古 称 海 州 ,现 为 江 苏 省 辖 地 级 市 ,位 于 江 苏 省
东 北 部 。东 濒 黄 海 , 与 朝 鲜 、韩 国 、 日本 隔 海 相 望 ; 北 与 的表 现 力 和 感 染 力 ,从 而 更 好 地 将 中 国 的 农 耕 文 化 传 承 下 山 东 郯 城 、 临 沭 、莒 南 、 日照 等 县 市 接 壤 ; 西 与 徐 州 新 沂 去 。 连 云 港 勤 劳 的 人 民在 常 年 的 农 业 劳 动 中 创 造 了很 多 与 市 、 淮 阴市 沭 阳 县 毗 邻 ; 南 与 淮 安 市 涟 水 、 盐 城 市 响 水 两 节 气 联 系 起 来 反 映 农 时 、 耕 种 等 农 业 生 产 规 律 的 俗 语
连云港方言俗语中的文化内涵探析
连云港方言俗语中的文化内涵探析连云港方言俗语由当地劳动人民创造并在民间广泛使用,生动反映当地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文章通过对连云港方言俗语所反映的农业生产劳动、气候气象、生活哲理以及封建迷信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连云港当地的地域文化和民众的文化心理,挖掘了方言俗语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标签:文化意蕴方言俗语连云港方言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一种由劳动人民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
它具有口语性、通俗性、简练化以及形象化等特点,和标准语有较大的区别,只在某些地区使用,是一个地方的居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下来的丰富生动的语言形式,能够生动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推广普及,有些方言已经淘汰消失,但有些方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
方言俗语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社会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的产生、发展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比较完整地表达特定的文化内容,包括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情感。
由于方言俗语受到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具有极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表达形式,是对当地地域文化的反映,所以,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方言俗语就能够更加深入地剖析方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和研究方言俗语产生的地理、文化背景。
从方言背后的民俗习惯、社会观念和审美观文化等角度去研究方言俗语更能体现语言的价值。
文章通过对收集到的1000多条连云港方言俗语材料进行分析,重点从农业生产劳动、气候气象、生活哲理和封建迷信等几个比较有特色的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展示连云港当地丰富的内在语言文化信息。
一、连云港方言俗语中的气象气候连云港古称海州,现为江苏省辖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
东濒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山东郯城、临沭、莒南、日照等县市接壤;西与徐州新沂市、淮阴市沭阳县毗邻;南与淮安市涟水、盐城市响水两县相连。
连云港历史悠久,素有“淮口巨”“东南名郡”之称,是中国八大海港之一,有着底蕴深远的人文历史环境,下辖四县(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四区(连云、云台、新浦、海州)。
江苏赣榆方言词汇特点
江苏赣榆方言词汇特点江苏赣榆方言词汇非常有特色。
文章通过赣榆方言与普通话比较,从词形特点、词义变化,以及词缀、儿化等构词方面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赣榆方言的词汇特点。
标签:赣榆方言词汇特点江苏省赣榆县北临山东省日照市和临沂市,西临徐州市,南靠连云港市区,是苏鲁两省交界点,也是江苏沿海经济带和东陇海产业带的东部交汇处。
赣榆县东临黄海,与日本、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山东省临沭县接壤;南隔新沭河与东海县、连云港市区毗邻;北与山东省日照市、莒南县相连。
赣榆史称东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为炎帝后裔生聚之地。
汉语方言复杂多样,各具特色,赣榆方言一直为国内外语言学界所关注,相关著述一致认为赣榆方言是一种特殊的方言,且在方言分区划片时可单独成片, 这充分肯定了赣榆方言的特殊性与价值。
赣榆方言的词汇极为丰富,尽管同普通话相比,赣榆方言的基本词汇与普通话的基本词汇有很多相同之处,但由于其各自形成的年代不同,对母语继承程度的差异,赣榆方言的词语形态和构词都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
这些特色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個方面。
本文主要从词义、词形、词缀、儿化等方面对赣榆方言和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出赣榆方言的词汇变化特点。
有助于了解当前条件下方言过渡地区的语言演变规律, 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官话地区的方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一、词形特点赣榆方言和普通话对于同一事物的描写往往选择不同的语素,从而形成了词形不同而意义相同的词。
如下表所示:二、词义变化同普通话相比,赣榆方言一些词汇的词义范围扩大了,另外一些词汇的词义范围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一)词义扩大下面举例说明在普通话中含义相对较窄,而赣榆方言中意义广泛的词语。
“面”在普通话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面条”,二是指“用麦子磨成的粉”。
赣榆方言中的“面”除了普通话中的这两种含义之外,还有两层意思,一是泛指所有细碎的固体物品,如“玻璃面、粉笔面”;二是指人的性格软弱,如“张三太面了,怕老婆”。
话说赣榆—赣榆婚嫁习俗
话说赣榆—赣榆婚嫁习俗一、说媒当前,很多年轻人都是自由恋爱结成夫妻,这是国家和社会都倡导的方式。
然而,仍有一部分年轻人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借助中间人的撮合才走到一起,这个中间人也所谓媒人。
在过去,几乎每一桩婚姻的缔结,总是必须有一个媒人才能促成,毕竟,那个时代,不允许自由恋爱,私定终身都会被街坊邻居看成是作风不正。
于是,从相识到结婚,总是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走一遍才算成功。
第一大关便是说媒了。
一般情况下,一个公正的媒人总会在说媒之前掂量一下男女双方的家庭,个人条件等因素,觉得般配就会先到男方家里问问基本情况,做到心里有谱。
然后去女方家里在询问一下女方的一些基本要求,感觉差不多了就跟女方摆出男方的基本情况:身高,长相,家里有几间房子,家庭成员,收入等等,女方觉得合适,媒人便安排双方见面,如果彼此有意,接下来就要下聘礼了。
二、定亲现在赣榆人定亲,一般是男女双方接触时间差不多了,觉得彼此合适,就把要急的亲戚请过来,认识一下自己的对象,亲戚们都会给对象一些见面礼,这个程序过后,基本就是等着结婚了。
当前,赣榆这边定亲,一般是男方给女方11000元彩礼,寓意为万里挑一,另外会买一些金银首饰,总价大约不低于三万。
当然,家庭条件好的另当别论。
然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赣榆人定亲似乎没有这么大的排场,一般来说,媒人介绍过后,只要男女双方及家长认可,过个两三天就到县城买几件衣裳或者化妆品,亲事也就算定下来了。
那个时候,经过媒人介绍的男女双方只要买了衣服,彼此就认定那就是终生伴侣了。
如果在正式结婚之前想悔婚,那简直是比现在离婚还要麻烦的一件事。
毕竟,被对方悔婚,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
一般来说,男方悔婚,之前在女方身上花费的一切都付之东流,而且还要把女方在他身上花的钱都还给女方。
当然,如果女方悔婚,同理。
这么一来,契约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插播一下,定亲买东西的时候,一定不能卖几种忌讳的东西。
一是梨,不言而喻,梨和离谐音;二是伞,伞和散谐音,也是不吉利的。
赣榆方言调查
赣榆方言,即江苏省赣榆县的本地语言,属官话区之胶辽官话。
在音韵系统上和山东省和胶东话接近。
赣榆方言的声类系统较多地保存着中古音。
在老派赣榆话里仍保留[ts]、[ts′]、[s]的读音古平、上、去、入四声赣榆方言分化为今阴、阳、上、去四声,古入声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和北京相同;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如“北、铁、尺、客、屋”和“麦、蜜、纳、辣、绿、额、月”。
发音时韵母有变动,例如“特别”的“特”(tei阴平),“他”(te阳平)。
声调方面,赣榆县大部分地区都是古清入、次浊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入声字今读阳平。
但县内有的地方,清入和次浊入声字今读上声,例如秃头念为土头。
赣榆方言大致分为五个语区:1.青口语区:以青口镇为中心,沿青口河两岸的乡镇,包括赣马、城东、城南、官河、门河、城头等 2.龙河语区:以龙河乡为中心沿龙王河两岸的乡镇。
包括海头、金山(南部)、厉庄(南部)、九里等。
3.石桥语区:与山东日照接壤的柘汪、马站、石桥等乡镇,位于县城北部,语音接近日照方言。
4.黑林语区:地处赣榆西部边缘的黑林、吴山、夹山、班庄、欢墩等乡镇,语音接近临沂方言。
5.沙河语区:以沙河镇为中心,沿大沙河两岸的大岭、殷庄、墩尚、罗阳等乡镇。
赣榆部分经典方言珠饭(稀饭)期了埋(吃了吗)当天子(院子)朝(zhao)时候(以前)八棍子(木棒)段你(追赶你)打庄户的(农民)条帚(笤帚)擦寡(聊天)腚盘子(屁股)怎着地(zhuo di )的(怎么回事)跟你薛话今费社(跟你说话真费事)乔种(赣榆老百姓经典脏话)我(ka上声)了(我渴了)哈水(喝水)叉口(口袋)贛榆方言,即江蘇省贛榆縣的本地語言,屬官話區之膠遼官話。
在音韻系統上和山東省和膠東話接近。
贛榆方言的聲類系統較多地保存著中古音。
在老派贛榆話裏仍保留[ts]、[ts′]、[s]的讀音古平、上、去、入四聲贛榆方言分化爲今陰、陽、上、去四聲,古入聲全濁聲母字今讀陽平,和北京相同;古入聲清音聲母和次濁聲母字今讀陰平,如“北、鐵、尺、客、屋”和“麥、蜜、納、辣、綠、額、月”。
赣榆话,也是一种文化
赣榆话,也是一种文化方言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慢到很多人无法察觉。
往往是一辈人的口音比上一辈人变了一点点,如此一代代累积。
就是说,方言的形成自然有它内部演化和外部刺激的双重作用在里面。
中国地大物博,光是少数民族就有55个,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唯一不是少数民族的汉族,却有众多的方言。
中国的哪一朝哪一代都会把那个时代首都的话作为本国语言语音的范本加以推广,这就是普通话。
即使不硬性推广也能潜移默化地作为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影响着全国人民说话的风格。
像如今网络兴起,网络语言或泊来语言也在悄无声息中影响着人们日常说话的格调。
毕业于燕京大学国文系,历任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语法小组副组长,贵州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贵州省语言学会第一、五届理事长赣榆青口人蒋希文先生著有《赣榆方言声母》是系统的把赣榆话归纳为胶辽官话。
赣榆话属官话区之胶辽官话。
在音韵系统上与山东省胶东话接近,与江苏省内江淮方言、吴方言等相去较远。
赣榆方言的主要特点,在于声类系统较多地保存着中古音。
在老派赣榆话里,古见组见、溪、群、晓、匣五母今细音仍保留[ts]、[ts′]、[s]的读音,可以分尖团;古知、庄、章三组声母今音大致按古二、三等分为两组。
这对于研究古音或其它现代方言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赣榆话应该属于胶辽方言,同时东海的黄川镇,石梁河镇,青湖镇由于在解放前前也属于赣榆管辖,所以这三个镇的人说话口语和东海人口音不同和赣榆沙河镇口音相近,也是属于赣榆话。
谁都希望自己的家乡好,我们不止是第一次听外地人这么说:“我们家乡的语言最像普通话。
甚至《非诚勿扰》里的孟非都讲述说他听家乡重庆人说‘重庆话’最像普通话,徐州人说他们的话最接近普通话,我想问‘你搁哪了?’是普通话吗?”我们爱自己的方言与文化要理性对待,不可以强制别人去学习自己的文化,每一种语言的产生都需要外部的环境与当时的历史人文环境所影响,还有政治环境的强压,和经济条件的制约,最终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境,像赣榆人都懂的:“我逮祖地拾一个颗瘤子,栽他家当天子,把你额脑盖栽个大嘎的!”外地人几乎都能听懂说的意思,他们更说不出来。
江苏赣榆方言词汇的性别差异
江苏赣榆方言词汇的性别差异语言的性别差异是指男女在使用同一种语言时表现出来的差别,这种差异也普遍存在于各种方言体系中,是语言社会变体的常见形式。
方言的性别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
本文着重对赣榆方言中的词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观察、分析赣榆方言在不同性别中的使用情况,以掌握赣榆方言词汇在普通话以及社会因素影响下演变的过程,并试图从心理、职业和传统文化层面分析赣榆性别差异的表现和形成原因。
标签:赣榆方言词汇性别差异赣榆县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东北角,赣榆方言属中原官话郑曹片,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普通话的广泛普及,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得到显著提高,赣榆方言在部分人群中已经开始发生变异,一些词汇已经消失,另外一些词汇正在被其他词汇代替。
例如:踅褶子(改革开放前,用一种芦苇杆制成的工具旋转成一个粮仓)已经没有人使用了。
“老爹”的称谓也只有在五十岁以上的人群中存在,年轻人早已改称“爷爷”了。
另外,赣榆方言中还出现了大量的新鲜词语,使得方言逐渐向普通话靠拢,例如:“倒血霉了(十分不走运)”在赣榆年轻人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
这种语言的变异与年龄、性别、职业等社会因素都有密切联系,其中语言的性别差异尤其普遍。
一、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为了解性别特征在赣榆方言词语选用上的规律,我们从赣榆方言常用词语中选择了40个具有鲜明地方色彩且在普通话中有对应词义的词语进行考察。
出于研究方便,本文按照动词、名词、强势词和禁忌词对选用的词语进行分类,结果如下:(一)名词扁嘴(鸭子)、长虫(蛇)、育红班(幼儿园)、蛇春子(壁虎)、盖列子(锅盖)、毛丫(小女孩)、前后天子(前后邻居)、干巴枣(红薯干)、介子(尿布)、竹饭(稠稀饭)(二)动词趄(躺)、架相(给面子)、噘(骂)、债(冲洗)、苦钱(赚钱)、损(挖苦)、俳(踢)、操操(啰嗦)、啦呱(聊天)、旋(踹)(三)强势词合闸闸(活活)、苏离离(恶心的程度)、意外(恶心)、该拜了(倒霉了)、夋(非常)、盖冒了(奇怪了)、恶以(烦)、悔了(不好了)、冰轧凉(非常凉)、邪乎(冲动)(四)禁忌词泄么、桥种、二裔子(不男不女)、旺蛋(笨蛋)、猪头羔(笨蛋)、杂毛、二眼子(傻瓜)、削肺(缺心眼)、死愣样(呆头呆脑)、刺毛(不通情理)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对象为“90后”中学生。
赣榆风情“赣榆”地名来历之二
赣榆风情“赣榆”地名来历之二“赣榆”地名来历之二周明军赣榆县位于江苏省最东北角上,历史上受齐鲁文化的熏陶,又由于赣榆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了诸多省份人群,许多方言竞和山西等地的许多语言相似,并保留了许多上古音或古音,形成了以青口话为特征的赣普。
赣榆本地人称呼赣(gan)榆为盖(gai)于,这个纯属于赣榆地方方言还是上古音流传至今,没有定论。
二、“人手里拿着刀具,在契刻着观天的记录”说对于赣榆得名的来历,有专家学者从“赣榆”的字形方面提出新见解。
中国的象形文字,又叫“表形文字”,最初阶段的文字,起源于原始先民的模拟刻划,以物体的形象为基础,每一个字都摹拟物体的形象,以此来代表这个物体。
从后来出土的兽骨和陶器、石器上的图案、文字,可以判定,万年以前,中国就出现了半图象、半文字的象形文字。
1994年8月14日,湖北的考古工作者在宜昌杨家湾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把中国文字的起源推到6000年前,比商代殷墟甲骨文还早 2000多年。
中国的象形文字是博大精深,怎么解释也不为过。
有人说:赣榆的揄字,就是少昊氏族用于记录观天测日时创造的象形字。
赣榆县某书法家认为:考古学上发现章字的古写体是一个复体象形字,它由五层意思组成,分别为太阳运行、测量风向、眼睛观测、日出东方和根植厚土。
古文字“揄”字,左为手,右上是人,人下三横,下为月字,右边为刀。
连云港某考古专家也这样认为,月字是测量太阳运行的量天尺,三横表示刻度。
表达的完整意思是:人手里拿着刀具,在契刻着观天的记录。
”这样,赣和揄这两个字的原字原义搞清楚了,按照连云港某考古专家的说法,赣揄县名的原义,就是东夷氏族观天测象的中心。
揄字的楷书各位可要搞明白,如果从字形上研究赣榆,一定要先弄明白汉字的演变。
中国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因此小篆又被称为“秦篆”。
赣榆方言形态变化考察
赣榆方言形态变化考察作者:曹守平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04期【摘要】赣榆方言动词形态变化丰富,形态类型多样,主要有儿化、带缀、重叠等形式,这些方面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在语法上有明显的地方特点。
【关键词】赣榆方言动词形态变化赣榆县位于江苏省的东北角,东濒黄海,北连山东省日照市和莒南县,西接山东省临沭县,南面以新沭河为界,分别与连云港市及东海县为邻。
赣榆县处于行政交接之地,方言过渡之区,南接属江淮官话洪巢片的连云港市市区,西界属中原官话郑曹片的临沭县,北邻属冀鲁官话沧惠片的日照、莒南,境内方言极具特色。
与普通话相比,赣榆方言动词的显著的地方特色主要表现是形态变化丰富。
本文拟从儿化、带缀、重叠等几方面系统深入地挖掘赣榆方言动词的形态变化特点,寻找其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
一、儿化与普通话相比,赣榆方言动词的主要特点就是可以儿化。
普通话除了单音节动词“玩”,可以儿化为“玩儿” 以外,一般动词不能儿化,双音节动词更不能儿化;赣榆方言的儿化动词,不仅数量多,而且双音节儿化居多。
赣榆方言动词可分为单一儿化、否定儿化、重叠儿化、反复儿化四种。
(一)单一儿化,指的是不包含其他形态变化的肯定儿化形式。
例如:有味儿包圆儿能个儿谝能儿与上述词语相对应的普通话的意义及例句见“表一”:单一儿化有以下特点:①无非儿化形式:赣榆方言动词单一儿化,只有儿化形式,而无非儿化形式。
如只能说“有味儿”,不能说“有味”。
②不能全位重叠:普通话双音节动词可以按ABAB 式重叠,如“讨论” 可以重叠为“讨论讨论”,赣榆方言双音节儿化动词,不能按ABAB 式相重叠,例如:“包圆儿”不能说成“包包圆圆”。
③有带缀形式:儿化后动词带“了” 缀,带缀动词可以儿化。
(二)否定儿化,指的只能带否定词的儿化。
例如:不翻个儿不透气儿不出趟儿否定儿化只有否定形式,没有相应的肯定形式。
对照见“表二”:(三)重叠儿化,也包括儿化重叠。
赣榆方言可以重叠儿化的动词数量不多,但重叠的方式却不少。
江苏省赣榆方言介绍
江苏省赣榆县方言的简单介绍赣榆方言大致分为五个语区:1.青口语区:以青口镇(县治所)为中心,沿青口河两岸的乡镇,包括赣马、城东、城南、朱堵、官河、门河、城头、殷庄(范河以北)、土城(东部)、徐山、塔山、宋庄(北部)等。
该区方言在县境内使用范围较广。
赣马镇系宋、元、明、清、民国五个朝代的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一直比较发达。
与赣马镇相邻的青口镇,自宋以来便是苏北、鲁中南著名的商业集散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驻地设在青口,青口镇逐渐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青口方言逐渐辐射到周围乡镇,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方言区。
本书即以青口语区作为赣榆方言的代表,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2.龙河语区:以龙河乡(秦、汉县治所)为中心沿龙王河两岸的乡镇。
包括海头、金山(南部)、厉庄(南部)、九里等乡镇。
3.石桥语区:与山东日照接壤的柘汪、马站、石桥等乡镇,位于县城北部,语音接近日照方言。
4.黑林语区:地处赣榆西部边缘的黑林、吴山、夹山、班庄、欢墩等乡镇,语音接近临沂方言。
5.沙河语区:以沙河镇为中心,沿大沙河两岸的大岭、殷庄(范河以南)、墩尚、罗阳等乡镇。
该区语音特点是:阴平调发音中间有一定的紧喉色彩。
罗阳镇东南部的小东关、小河口、蛮湾等村有声母[z]。
日、衣区别清楚。
尤其是青年人,该区读“[z]”声母的较为普遍。
2.以上只是粗略划分,语区之间,并无明确界线,多数有混和区。
如宋庄镇外地迁入者较多,各村语音不同,甚至邻户各异。
恁易歪的,该拜了,门楼头子,当天子,当门子,小八棍儿,你跑我段,干波枣儿(干地瓜片子...过年街上卖的很甜)果子(油条). 我不是偷味的我设当工的你怎诀地的大家要气好哈好,不咬沃着,也不能卡着,你看那棵叙,还有你穿那什么衣设,桥咕咚的,向他乎的,你左歇特,你哪银呢?钢杯寄我古得海了”小叉课(口袋)例:他小挂上(上衣)有四个小“叉课”。
俺家今年打了好几“叉课”粮食。
悔了(倒霉)例:明天“担不了”要下雨。
赣榆方言土语俗话
赣榆方言土语俗话如何证明你是赣榆银?你对大赣榆了解多少呢?看看下面这些赣榆银的特质你中了几条呢?身份证是 320721 开头赣榆银的调色盘赣榆银的时间表赣榆银的几字方言口头禅我测流贼!臊麻利机乎的实罗罗些么的该败了盖血帽单工的/得位的乔种样向他乎怎桌地详细可以阅读旧文:只有赣榆银才会说的三个字,朋友圈传疯了!赣榆银最纯正的大赣普有一种主食叫煎饼,有一种海鲜叫虾婆有一种特产叫泥溜子,有一种食物(烧饼)叫朝牌有一种运输工具叫平车,有一种小鸟叫老搓有一种衣服叫汗衫,有一种愣子叫侨种有一种尿布叫介子,有一种药叫做约有一种土块叫磕流子,有一种硬币叫英各子有一种厕所叫茅道,有一种交流叫嚓呱有一种表扬叫“ 盖血帽了”,有一种嫌弃叫“意外”有一种靠谱叫“瓷实”一句“些么的”往往比“滚”来得更有气势详细可以阅读旧文:赣榆奶奶教孙子看图识字,刷爆了朋友圈赣榆银的身体结构正面▼背面▼不是赣榆人,你连数数都不会!林、意、迩/ne、散、似wu、遛、气、拔、就赣榆的电话区号:0518最熟悉的电话区号是0518赣榆银的车牌:苏G赣榆银的车牌号是以苏G开头的赣榆方言比英语霸气▼Don't worry!赣榆话:么瞎操心!▼Don't touch me!赣榆话:么乖我!(再乖我试试)▼Get out赣榆话:(给我)滚半边!▼hey,man!赣榆话:嘿,你欺了迈?▼you are fool赣榆话:(你瞅你)乔种样! I have no idea —俺不几道What happened?— 怎桌地的? Long time no see — 扣长时间没见你喽!Are you kidding me?— 开玩囍?赣榆话比古诗还有文采当古诗词遇见赣榆方言,再美的意境都变成了笑话!也是没sei了白话:年轻的时候到外地赚钱,四十好几才回家,讲话的口音还在,就是胡子白了不少。
在家巷口遇到几个小鬼,想当年我在地头上也很有名,他们居然不识相的问我是谁。
从词汇角度看赣方言中的民俗文化
从词汇角度看赣方言中的民俗文化作者:陈刚来源:《丝绸之路》2013年第12期[摘要]方言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也是民俗文化赖以留存、传承的媒介。
本文通过整理赣方言中的词汇,列举赣方言中颇具特色的词语,探讨赣方言中蕴含的巫文化、建筑文化、稻作文化、禁忌文化等民俗文化。
[关键词]赣方言;民俗文化;词汇;禁忌[中图分类号]K8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12-0028-02方言本身是一种文化。
诚如罗常培先生所说:“从方言与中国文化的系统宏观研究到具体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微观研究。
”①在共同语日渐普及的情况下,搜集、整理、研究方言中的词汇对了解民俗以及真正把握各地区的文化独特性有很大帮助。
而作为汉语七大方言中的一支,赣方言本身便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文化。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提及的赣方言并不是广义的客赣方言,也不等同于江西话,而是狭义的、被大多数学者认可的赣方言。
赣方言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江西省中部和北部地区,其面积和人口占全省的2/3。
赣方言分布区还包括湖南省东部和西南部、湖北省东南部、安徽省西南部、福建省西北部的部分地区。
②而这些分布在边缘区域的赣方言,容易受到周边方言的影响和相互渗透,其特征不突出,故本文主要以分布在江西境内的赣方言作为考察和研究对象。
一、巫文化在赣方言区,民间巫文化颇为盛行,且根深蒂固。
(一)星月崇拜天体崇拜是人类最古老的信仰活动之一,在赣方言区至今仍盛行众多的天体崇拜习俗和观念,最为典型的便是星月崇拜。
例如赣方言区的小孩称月亮为“月光爷爷”,星子、吴城等赣方言区流行着这样的儿歌:“月光爷爷,保护娃娃,娃娃长大,好做买卖,买卖赚钱,剁肉过年……”另外,人们的心中普遍存在“不能手指月亮”、“拜月”及“星子过家”等观念。
赣人认为,月亮中有位月神,你如果用手指它,它便认为是一种耻辱,到夜晚便偷偷地在梦中把你的耳朵割去;你若怕它割去耳朵的话,就必须誓以至诚地向它唱道:“月光爷爷,莫怪。
赣榆方言深入研究的几点思考_万连增
文章编号:1009-7740(2007)04-0019-03赣榆方言深入研究的几点思考X万连增(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苏连云港222006)摘要:赣榆方言在官话方言中极具特色,一直为国内外语言学界所关注。
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赣榆方言归属矛盾的本质,明确了赣榆方言应划归中原官话,同时提出了对赣榆方言深入研究的两个方向,并建议了深入研究的手段与方法。
关键词:赣榆方言;方向;方法中图分类号:H172文献标识码:A赣榆县位于江苏省东北端,地处苏鲁两省交界。
东濒黄海,东北隔绣针河与山东省日照市相接;北面与山东省莒南县相连;西临沂蒙山麓,与山东省临沭县相接;南隔石梁河水库及新沭河与江苏省东海县为邻;东南隔临洪河与连云港相望,为我国开放县之一。
赣榆县下辖青口、海头、石桥、城东、龙河、九里等29个乡镇,县治青口镇。
赣榆县处于行政交接之地,方言过渡之区,南接属江淮官话洪巢片的连云港市市区,西界属中原官话郑曹片的临沭县,北邻属冀鲁官话沧惠片的日照、莒南,境内方言极具特色,一直被国内外语言学界广为关注。
一、赣榆方言的归属赣榆方言因为其特殊性,吸引着从蒋希文先生到苏晓青先生,以及日本学者岩田礼先生等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都曾就赣榆方言的个别问题专门撰文探讨。
另外,诸多史志、专著也都对赣榆方言进行了音系、词汇和部分语法的调查和描写。
同时,也对赣榆方言的归属做出了探讨,所有的著述都一致认为赣榆方言是一种特殊的方言,并且认为在分区划片时可以进一步单独成片,这种观点充分肯定了赣榆方言的特殊性与价值。
但是,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基本上的观点为赣榆方言归属官话方言的中原官话,还有一种是赣榆方言归属官话方言的胶辽官话。
事实上,赣榆方言归属的矛盾基本可以在比较分析后做出统一。
5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6将赣榆方言归入第四区,同时强调:/赣榆方言有它自己的特点(和山东省胶东方言接近),本来也可自成一区。
0[1]275江苏省志#方言志6将赣榆连同徐州等地共八点合称北方方言区,但也特别指出:/其中赣榆话较有特点,主要是语音上具有胶辽官话的某些特性,与其他七点有一些明显的差异0[2]157,/从语音特征上看,本片兼有北方方言和胶辽官话的某些特点0[2]171,并进一步将其单独立为北方方言区赣榆片。
赣榆族群和文化
赣榆族群和文化我老家是赣榆的,对连云港却很少有认同感,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种感觉,他们说话我都不懂。
我到了连云港市区还经常迷路。
其实,哪里都一样了,看的多了也都无所谓。
(一)如果把中国的版图看作一只雄鸡,连云港市理所当然地位于它的脐部。
但是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只是意味着从黄海的来访者由海州湾登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达到中国陆地的中心地带。
但是这一传统中国的中心地带已经不是目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了。
赣榆恰好处于肚脐部。
连云港只是海州湾以半岛形式向海洋嘹望的窗口。
如果说计算海洋来访者登陆后陆地线路的最近****,则仍然是赣榆的青口港。
赣榆,这个特殊的滨海大县,这个认同山东比认同江苏更多一点的农业县,这个满口讲口讲着北方官话的人群,在江苏的版图上是如此不起眼,也是如此地特殊。
(二)赣榆几乎包揽了整个海州湾,即****宣传中的黄金海岸线。
正因为如此,才有人在网上建议将赣榆县更名为海州湾市。
这一全国地图上指明的八大渔场之一很类似于天津、杭州的位置。
天津深嵌入渤海湾,杭州也在深入大陆的海洋与陆地的相汇点。
但是不够幸运的是,赣榆的背后是经济整体发展不景气的淮海地区。
如果计算海洋嵌入陆地的部分,则可以有以下四个海湾:北部渤海湾地区:以天津为海湾支点,背后是北京,烟台和大连是窗口。
中部海州湾地区:以赣榆为海湾支点,背后是徐州,日照和连云港是窗口。
东南杭州湾地区:以杭州为海湾支点,背后是长江三角洲,上海和宁波是窗口。
南部广州湾地区:以广州为海湾支点,周围是珠江三角洲,深圳、珠海和港澳是窗口。
这一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只有赣榆所在的中部海州湾地区是最不发达的地区。
从沿海一线可以看出,赣榆位于的恰恰是南北交汇地区的最东边,是中部的最近陆地终点。
南北的交汇实际上也是南北断裂、分化的开始。
在大量的具有话语权威的资料、书籍中。
赣榆实际上处于无语的地位。
这一无语的状态几乎囊括于所有的区域文化、旅游地理、经济区域划分的著作中。
赣榆的风俗文化作文
赣榆的风俗文化作文
赣榆,这个地儿,可真是有味儿。
俺们这儿的风俗文化,那可是丰富多彩,别具一格。
今儿个,俺就给大伙儿好好摆摆咱们赣榆的风俗文化。
首先得说说咱们的方言,赣榆话,那可是独具特色。
比如说,咱们管“吃饭”叫“吃食儿”,“喝水”叫“喝汤儿”,“睡觉”叫“困觉”。
这些个词儿,外地人听了可能得懵圈儿。
再说说咱们的节日,那可是热闹非凡。
春节时候,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小孩子们穿上新衣裳,挨家挨户拜年,嘴里还得念叨着吉祥话儿。
元宵节,咱们这儿的灯会可是一绝,各种各样的灯笼挂满街头,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说到风俗,不得不提咱们的婚嫁习俗。
新郎官儿骑着高头大马,新娘子坐着花轿,一路吹吹打打,喜气洋洋。
婚礼上,还有好多有趣的俚语和习俗,比如“抢亲”、“过门”、“拜堂”,这些都是咱们赣榆的传统。
还有咱们的饮食文化,那也是一绝。
赣榆的小吃,比如煎饼卷大葱,那可是出了名的。
还有咱们的海鲜,新鲜得很,味道鲜美,让人吃了还想再吃。
最后,得说说咱们的民间艺术。
比如咱们的剪纸,那可是巧夺天工,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就能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活灵活现。
还有咱们的泥塑,那也是栩栩如生,形态各异。
总之,赣榆的风俗文化,那是丰富多彩,充满了地方特色。
无论
是方言、节日、婚嫁习俗,还是饮食文化和民间艺术,都是咱们赣榆人民的骄傲。
咱们要好好传承这些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咱们赣榆。
乡音如歌赤子情——读《赣榆方言志》
乡音如歌赤子情——读《赣榆方言志》
允治
【期刊名称】《江苏地方志》
【年(卷),期】2002(000)006
【摘要】近读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赣榆方言志》,欣喜不已。
这是社会主义新方志苑中绽开的一朵新花。
作者刘传贤同志,从事新闻、教育、方志工作多年,喜文字,好史乘.尤擅方言之学,苦心孤诣,面壁十年,终于捧出了这本28万字的语言学专著,实属难能可贵。
【总页数】1页(P17)
【作者】允治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9
【相关文献】
1.拳拳赤子情铮铮强国梦——读马长生同志《强国梦歌》 [J], 王继坤
2.记录千年方言之根,传承梧桐乡音之雅——评《桐乡方言志》 [J], 姜慧
3.唯筚路蓝缕方不落窠臼——读蒋华《黔东南侗歌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研究》有感 [J], 陈仲庚
4.一曲人性荒芜的祭歌:方金菊
——读《天堂蒜薹之歌》有感 [J], 李婷英
5.一方水土养一方“歌”——浅读《土地与歌——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地理历史背景研究》 [J], 刘波;霍豆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榆方言词汇中的民俗文化内涵探究提要方言词汇既是我们日常赖以交流的工具,还是记录历史,传承优秀文明的活化石。
本文通过举例分析赣榆方言词汇中的称谓用语和其他民俗词语探析了赣榆方言词汇的特点和赣榆特色的民俗传统、社会面貌和风土人情,也为我们保护特色方言、传承优秀文化敲响了警钟。
关键词赣榆方言词汇称谓用语民俗文化赣榆区地处江苏省东北部,苏鲁交界处,是江苏省连云港市三个行政区之一。
江苏省境跨吴方言、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三个方言区,本身方言状况就较为复杂。
赣榆区南接属江淮官话区的连云港市海州区、连云区,西接属中原官话区的临沭县,北邻属胶辽官话区的莒南县,因而赣榆方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方言融合的特点,其方言分区一直备受争议。
按《赣榆方言志》记载,(赣榆)大部分地区(包括青口镇)古清入和次浊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入声字今读阳平(刘传贤,2001:40),赣榆方言应当属于中原官话区,由于其地理上与江淮官话区紧密临近,在语音和词汇上又受胶辽官话的影响,因而赣榆方言极具特色,具有亟待挖掘的研究价值。
赣榆方言内部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五个语区:青口语区、海头语区、沙河语区、柘汪语区、黑林语区,彼此间方言词汇差距不大,其中青口语区以青口镇为中心,包含青口河两岸的乡镇,该区方言尖团音突出,翘舌音较多,声调柔和,吐音缓慢。
由于青口镇是赣榆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口语区的方言在赣榆区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本人掌握的方言属于青口语区,因此本文的研究以赣榆区青口镇方言为准。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作为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方言反映地域文化是全方位的,也是常年不懈的。
透过方言事实,我们可以把地域文化看得更加真切(李如龙,2007:245)。
方言反映了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也渗透于方言用语的方方面面,因此方言对于民俗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目前,学界对赣榆方言文化的研究多从语音方面入手,对词汇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并且赣榆方言在语音上与普通话较为接近,但在词汇方面二者有着一定的差别,因此词汇更能体现出赣榆方言独有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因此本文选取赣榆方言中具有代表性的词汇探讨其中蕴含的民俗传统、社会面貌和风土人情,以期更好地认识赣榆方言词汇的特点及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渊源,并为赣榆方言文化的研究工作贡献微薄之力。
一、称谓用语称谓用语包含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称谓用语作为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赣榆方言中体现出其特殊性,因此将其单独列出以便更加细致地分析。
赣榆方言词汇中含有大量派生词,因此赣榆方言中的称谓用语多与大量富有特点的词缀相联系,体现了赣榆方言构词的地域特色。
鉴于目前的研究状况:对现代汉语中有无中缀的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存在,似乎主张没有中缀的学者要多于主张有中缀的学者(周荐,2014:140),下面我们就只列举分析赣榆方言中含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前、后词缀的称谓用语。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前缀有“老”、“阿”、“初”、“第”、“小”等等,其中与赣榆方言词前缀重合的有“老”、“小”,其余几个前缀在赣榆方言中不是很常见。
除“老”、“小”外,“二”在赣榆方言中也颇具特色;“子”、“儿”、“头”、“者”等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后缀,赣榆方言后缀主要有“子”、“头”、“乎”、“么”等,其中“子”在普通话中没有实际意义,读法上以轻声处理,多加在名词、形容词以及动词性词素之后,如桌子,帽子,胖子,垫子等,赣榆方言中也遵循同样的方法,但“子”在赣榆方言中有其特殊用法,且多用于称谓语,下面将分别举例分析。
(一)亲属称谓1、“老”在赣榆方言中,“老”既有与普通话相同的用法,即用于姓氏或排名之前表示对熟人的称谓或某人在一群人中的排序,如老王、老李,老三、老九等,又有其特殊用法,即可以组成人称称谓,后面多加亲属词,如老婆婆(婆婆,背称)、老公公(公公,背称)、老太太(曾祖父和曾祖母)、老爹(爷爷)、老舅(外公的兄弟)、老小(家里最小的孩子)、老大大(对父亲年纪大了时候的称呼,背称)。
2、“小”“小”在赣榆称谓语方言中多称呼亲属中排行最小的人,如小姨、小舅、小婶子(排行最小的叔叔的配偶)、小姐姊(排行最小的姐姐)、小弟、小妹、小毛(对男性儿孙辈的称呼)、小丫(对女性儿孙辈的称呼)。
3、“子”“子”是赣榆方言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后缀之一。
可以组成亲属称谓,但数量不多,如闺女子(女婿)、侄女子(侄女)、媳子(老婆)、大伯头子(丈夫的哥哥,背称)、小姑子(丈夫的妹妹,背称)。
“子”组成称谓用语时多为社会称谓,下面将举例分析。
(二)社会称谓1、“子”赣榆方言中“子”多用在名词性词素之后,且数量十分庞大,既有性状称谓语,如小小子(小男孩),又有贬义的身份关系称谓,如老妈子(碎嘴的中年妇女,骂语),二半吊子(做事不求甚解,半途而废的人),提秃子(死板固执的人)、龟腰子(驼背)等。
当然也有少部分用在动词性词素之后,如杵子(身高很矮的人)、甩子(无用的人,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人)、拐子(指瘸腿的人,也可指走路姿势不雅观、一瘸一瘸的人),多含贬义色彩,形成骂詈语。
2、“老”通常情况下,“老”在赣榆方言中的词根多为亲属词,但也有个别情况下可以和其他词根组成社会称谓,如老马马(年龄较大的女性),老公俩(一对老夫妻),老灰种(老不正经的人,骂詈语),老邪(古怪的老年人,骂詈语)。
3、“小”第一类,性状称谓语,如小老太(年龄较大的女性)、小媳子(年轻的妻子,背称);第二类,用“小他”来称呼想不起其名字的人或较为亲近的、可以不称呼名字的人(多用于同辈或晚辈);第三类,在赣榆方言中其他以“小”为前缀的词多带有贬义的色彩,如小痞子、小流氓、小鳖子(骂语)、小灰种(骂语)等。
4、“二”“二”组成的称谓语在赣榆方言中也多带有贬义色彩,如二半溜子(浅尝辄止、做事不能从一而终的人)、二愣子(形容人傻)、二五蛋子(形容人傻)等。
以上内容以词缀为切入点举例分析了赣榆方言词汇中关于称谓语的表达,以此为依据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首先,赣榆民俗文化中部分保留了封建社会宗法制中的内外亲有别的秩序,如与女性血亲相联系的亲戚多用“舅”字加以区分,如姥爹指爷爷,而称呼外公为舅姥爹,类似的还有舅奶奶(外婆),舅老太(外公外婆的母亲);其次,赣榆方言中保留了一些古音,“爹”古音读“大”,赣榆方言中称呼父亲为大大而不是爹,而“爹”在赣榆方言称谓语中“爹”通常指爷爷、外公以及他们的兄弟,如姥爹,大姥爹、二姥爹,这一现象或许还与历史上的人口迁徙有关,但有待考证;最后,中国传统观念中长幼尊卑秩序在赣榆方言文化中有所体现,但男尊女卑的观念已经得到淡化,封建社会夫妻关系中多以男子为重,在部分其他地区的方言中,背称时多称呼男性为“当家的”、“管事的”等,而在赣榆方言中夫妻之间都称呼对方为“家属”,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男女平等的思想。
二、其他反映民俗文化的词语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
……语言不仅是感情和思想的反映,它实在还对思想的感情产生种种影响(帕默尔,1983:139)。
方言词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并影响该地区人民的思维方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价值取向等。
方言词汇的消长和民间习俗并不总是平行的(周振鹤、游汝杰,2015:224),语言相对于民俗文化更具有稳定性,因此研究方言词汇是我们洞悉一个地区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生存状态的镜子,对我们了解、保护并传承优秀的、具有本土特色的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部分主要从生产生活用语、丧葬习俗用语、婚嫁生育习俗用语三个部分展开分析。
(一)生产、生活用语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充满对健康、平安生活的美好期盼,这些美好的愿景便被方言词汇所吸收内化,赣榆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为方言词汇的丰富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同时这些方言词汇也折射出了赣榆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极具特色的生活习俗,方言词汇的口口相传使得这些风俗习惯得以世代流传,生生不息。
1、踩当门“当门”在赣榆方言中指地面的意思,通常搬了新家之后,入住之前,都要宴请亲朋好友来“踩当门”。
亲友会带着烟、酒、家电等礼物前来道贺乔迁之喜,这样主人家会住得更加踏实,平安。
2、上梁农村里新房盖好后,要在房梁上贴上用红纸写的“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并且中午要在家门口鸣放鞭炮,主人要准备好糖果、饼干等小零食在空中抛洒,多有邻居孩童来捡食。
3、祭海赣榆区位于黄海之滨,拥有全江苏省最长的黄金海岸线,素来享受鱼盐之利。
自秦汉时期开始,祭海就已经成为赣榆沿海人民盛大的民俗活动之一。
海上天气变化无常,为祈求平安,感恩大海的恩赐,赣榆人民在出海前往往要准备三牲,祭海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妈祖(保佑平安顺利)、祭老爷(老爷指海中的大鱼,保佑满载而归)等。
(二)丧葬习俗用语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丧葬习俗成为我们缅怀逝者的重要方式,虽然传统的丧葬习俗中不乏奢靡浪费、封建迷信的不良传统,但却是我们考察某个地区人民生死观、伦理观、家族观的重要渠道。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国家在倡导“厚养薄葬,从简治丧”,如今的丧葬习俗已经经历了一系列变迁,变得更加文明、理性、科学,因此方言中的丧葬习俗用语便成为我们探究原始的丧葬礼仪过程的扼要途径。
1、报丧或对信逝者离世后,家族中的一群人组成料理小组,根据以往的行礼往来记录选择性地通知亲朋好友逝者的死讯。
2、孝帽子逝者的儿子、侄子等男性要用白布和麻绳裹头,女性只用白布裹头,称之为“搭头”,其他人戴“孝帽子”,即白布做成的形似道士帽的帽子,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孙辈的孝帽子材料要求是的确良的,重孙辈的孝帽子上要额外扎上一根红布条。
3、送汤逝者的亲属、友人穿孝衣、戴孝帽,排成一列纵队从逝者家中慢走到当地的土地庙,“送汤”仪式一般是三天,一天需要来回走上七遍,同时还要请民间乐队用唢呐吹奏哀乐。
4、吹棚为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在逝者去世后的第二天晚上,逝者的的女性子孙及配偶们(称之为“贵客”)要花钱并买烟酒请民间乐队在临时搭建的棚子中演奏,去世的老人越长寿,表演就会越欢乐,但以往有些地方的表演不乏恶俗成分。
5、送盘子逝者去世的第二天夜里,女性亲属要在每个村庄或失去约定俗成的地点(多在去往墓地的路上)跪拜、哭悼、烧纸,男性则要摆祭桌、磕头、烧纸,以嘱咐逝者在离开人世的路上照顾好自己,具有一定的迷信观念。
6、看旷逝者去世的第三天上午是出殡的日子,前面提到的“贵客”要请人为逝者的骨灰盒挖墓地。
墓地挖好之后,“贵客”要来检查并赠与挖墓人以烟酒表示感谢,这就是“看旷”。
7、摔牢盆“牢盆”是指放在灵柩前用来烧纸的陶盆,出殡当天,逝者的长子或长女把牢盆用力摔碎之后,死者的骨灰方可入土为安。
旧时若逝者没有子嗣则要从宗族中过继一个孩子,如今已经没有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