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的基本知识
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古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得出的一种认识世界的理论,其基本内容为阴阳和五行。
阴阳是指自然现象的二元对立,如太阳和月亮、寒冷和温暖、明和暗等,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其中任何一方的超出或缺失都会造成不平衡,因而在中医、风水、命理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五行则是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和能量的不同属性,这五行之间相互转化,互相制约,构成了世界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基本规律。
每一种五行都有自己独特的特性和作用,所以,健康、养生、食疗、风水、建筑、命理等方面都有与五行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有固定的规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风水、建筑、命理等领域。
例如,按照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居住环境中的颜色、形状、材质,食物的味道、颜色、时令、制法等都会影响人体的精气神和健康。
阴阳五行学说的研究和应用广泛影响着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一个涵盖哲学、宗教、医学、科学、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体系。
它不仅为人们认识世界、养生保健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而且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阴阳五行基础知识
阴阳五行基础知识
五行之说始自尚书,阴阳之说,始自周易而皆大行于春秋战国的阴阳家;兹先述五行:
尚书洪范篇内说:“武王克商后,往见商朝贤臣箕子,箕子向他贡献出九条治国的方略,其中第一条就称为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
然后分述五行的性质:
1.“水”曰润下──雨水,山水,河水皆向下流,湿润入土,以生万物。
2.“火”曰炎上──火向上升,产生炎热,大则为火山,爆发生土地,小则为百姓日用所需。
3.“木”曰曲直──树木不是曲就是直,象征真理与非真理,人民观象于木以分事态之曲直。
4.“金”曰从革──古称金为铜,以铜铸器日求改良,精益求精(革)。
5.“土”爰稼穑──土地生各种农产品以养人。
洪范又继续说五行各有味道:
1.润下(水)作咸。
(咸入肾)
2.炎上(火)作苦。
(苦入心)
3.曲直(木)作酸。
(酸入肝)
4.从革(金)作辛。
(辛入肺)
5.稼穑(土)作甘。
(甘入脾)
先秦道家与阴阳家也承认五行是构造自然的元素,于是把五行的活动变为相生及相克,并加时间的循环,便成为阴阳五行家,周末时邹衍倡之于先,汉初诸儒具体于后,他们按照自然现象定出五行相生相克:
1.金克木──木斗不过斧(金)
2.木克土──树木的根固定泥土
3.土克水──水来土淹,土堤防水
4.水克火──救火现象
5.火克金──铸铜成器
6.金生水──铜镜凝结空中水气变成露珠
7.水生木──草木赖水份以生长
8.木生火──烧木柴生火
9.火生土──地震喷火,生成新土地
10.土生金──一切金属自土中出。
中医阴阳五行基础知识(建议收藏)
中医阴阳五行基础知识(建议收藏)一、阴阳的相互对立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男、淡的、发散等,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女、浓的、收敛等,都属于阴。
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而如上与下、左与右、南与北;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左为阳,右为阴;南为阳,北为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
此外,气—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主温煦、推动、兴奋、升发,属于阳。
精—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主凉润、宁静、抑制、沉降,属于阴。
人体内部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从人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分,五脏(心、肝、脾、肺、肾)属阴,因其功能以静为主;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属阳,因其功能以动为主。
五脏之中又可根据其位置分为阳脏(心、肺)和阴脏(肝、脾、肾),每一脏腑之中又可将其功能归为阳,而其物质归为阴。
在经络之中,也分为阴阳。
经属阴,络属阳,而经之中有阴经与阳经,络之中又有阴络与阳络。
就十二经脉而言,就有手三阳经与手三阴经之分、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之别。
在血与气之间,血为阴,气为阳。
在气之中,营气在内为阴,卫气在外为阳等等。
凡是亢奋的、兴奋的、热的、动的、强壮的、光明的、无形的、轻清的等具有积极特性的事物都属于阳,凡是衰退的、抑制的、冷的、静的、虚弱的、晦暗的、有形的、重浊的等具有消极特性的事物都属于阴。
此外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即阴中有阴阳,阳中有阴阳。
以昼夜而言,则昼为阳,夜为阴。
在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气候的变化,夏季本来是阳热盛,但夏至以后阴气却渐次以生,用以制约火热的阳气;而冬季本来是阴寒盛,但冬至以后阳气却随之而复,用以制约严寒的阴。
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的缘故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
阴阳五行基础知识
阴阳五⾏基础知识先天⼋卦2、安世应,定卦宫每宫的⾸卦也就是⼋纯卦,六⽘中称为本宫卦,其他七个卦称飞宫卦或飞宫按世应:应与世隔两个⽘位;本宫世⽘在六⽘;只有初⽘与四⽘不相同时,世在初⽘;只有三⽘与六⽘不相同时,世在⼆⽘;上卦与下卦三个⽘阴阳全相反时,世在三⽘;只有初⽘与四⽘相同时,世在四⽘;只有三⽘与六⽘不相同时,世在五⽘;只有⼆⽘与五⽘相同时,世在四⽘并为游魂卦;只有⼆⽘与五⽘不同时,世在三⽘并为归魂卦。
“地同⼈同四” 即上下卦只有地⽘相同(指阴或阳)的卦或者只有⼈⽘相同的卦,世⽘都在四⽘。
“地⼈都同五” 即上下卦中地⽘和⼈⽘分别都相同的卦,世在五⽘。
“天⼆天⼈初” 即上下卦中天⽘相同的卦,世在⼆⽘;天⽘和⼈⽘分别都相同的卦,世在初⽘。
错卦天地三即错卦(上下卦天地⼈三⽘完全相反的卦)和上下卦中天⽘与地⽘分别相同的卦,世⽘都在三⽘。
定卦宫:纯卦,卦宫为本卦。
世⽘在内卦,卦宫为外卦;世⽘在外卦,卦宫为内卦的反卦;归魂卦,卦宫为内卦;3、纳甲⼲⽀,具体⽅法如下:乾内甲⼦外壬午;坎内戊寅外戊申。
震内庚⼦外庚午;⾉内丙⾠外丙戌。
坤内⼄未外癸丑;巽内⾟丑外⾟未。
离内⼰卯外⼰⾣;兑内丁巳外丁亥。
纳地⽀,每卦具从初⽘纳起,根据卦之阴阳的不同,纳⽀也顺逆不同,阳卦顺时针纳(⼦、寅、⾠、午、申、戌)为阳⼲⽀;阴卦逆时针纳(亥、⾣、未、巳、卯、丑)为阴⼲⽀。
另天⼲纳法每卦根据所⽤的歌诀内卦或外卦三⽘相同,地⽀纳法为,内卦与外卦相冲4、六神的装配六神的装配⽅法,是根据摇卦当⽇的⽇⼲的五⾏来装配的。
2、六神装配⽅法5、六亲⽣克⽣:⽗母⽣兄弟;兄弟⽣⼦孙;⼦孙⽣妻财;妻财⽣官⿁;官⿁⽣⽗母。
克:⽗母克⼦孙;⼦孙克官⿁;官⿁克兄弟;兄弟克妻财;妻财克⽗母6、所谓持世,就是某⼀六亲临世⽘,即称其为持世⼦孙持世:预测买卖,出⾏,烦恼等为吉,测升学,考试,官职,⼥⼦婚姻,等不吉。
兄弟持世:测买房,获奖,信件等为吉,测买卖,财运,男⼦婚姻等为凶。
阴阳五行学说重点知识
阴阳五行学说重点知识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
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
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
这就是阴阳互根。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
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
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
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
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
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
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阴阳格拒阴阳格拒,是阴阳失调病机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主要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两方面。
主要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和阳的一方盛极,因而壅盛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形成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等复杂的临床现象。
阴盛格阳,即阴阳内外格拒。
系指阴寒之邪盛极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相互格拒、排斥的一种病理状态。
其疾病的本质虽然是阴寒内盛,但由于其格阳于外,故其临床表现,反见面红烦热、欲去衣被、口渴、狂躁不安等热象。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五行各自的特性
1.木曰曲直、 4.水曰润下
2.火曰炎上、
3.土爰稼穑、
5.金曰从革、
(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
(三)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
五行相生:相生为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确定治则和治法 (1)治则 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相克——抑强扶弱
(2)治法
滋水涵木法 益火补土法
滋肾阴以养肝阴
温肾阳以补脾阳
健脾气以补肺气 养肺阴以滋肾阴 疏肝健脾
相生治法
培土生金法 金水相生法 抑木扶土法 培土制水法
补脾利水
泻肝清肺 泻心火滋肾阴
中医基础理论 之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明亮、温热、活动、兴奋、 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
事物阴阳属性的 两类特定的相反 趋向
晦暗、沉静、抑制、向下、 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
《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 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土
五行相乘:相乘为过度的克制
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木
五 行 相 乘
水
相乘
火
金
土
如:“木乘土”或“土虚木乘”
五行相侮:相侮即反克 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认识和感想
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认识和感想1.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阐释和理论归纳。
其基本概念包括阴阳、五行以及天人合一等。
阴阳是指自然界中的两个相反而又相互关联的部分,如太阳和月亮、白天和黑夜等。
五行则是指自然界的五种基本元素,包括水、火、木、金、土。
而天人合一,则是指人与自然界、社会环境、宇宙的关系。
2.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基础是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从中归纳出的规律。
这些规律包括宇宙中存在着阴阳两极,一切事物都具有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性质,以及任何一种事物都可以分析为五行元素的组成等等。
3.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阴阳五行学说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医学、农业等方面。
例如,在政治上,人们根据五行学说来解释君臣之间的关系、制定国家政策;在医学上,人们使用阴阳五行理论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在农业上,人们使用这种学说来指导作物的生长、收割时间等。
4.阴阳五行学说的现代意义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精华,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遗产。
它不仅在历史上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现代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它被用于中医治疗、风水学、装饰设计、健身养生等方面。
5.感想阴阳五行学说的精髓在于贯穿了中华文明的传统思想和文化审美,使得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自然、人类和宇宙的关系。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领悟到生命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等重要的价值观和观念。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阴阳五行学说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课件
此长彼消 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此长彼消 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此长彼消 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③阴阳消长含有“量变” 含义。
生理上
机体 物质与物质、功效与功效、物质 与功效之间 消长, 是维持着相对平衡状 态 消长。
病理上
机体中 阴阳消长, 不能维持相对平衡 消长, 即出现阴阳 偏盛、偏衰 病理 改变
调整月经
血营胞宫-调整月经,妊育婴儿
疏泄精液
疏泄与封藏(肾)结合-精液排泄通畅、适度
养肾之道
(一)说明五脏 生理功效及其相互关系
说明五脏 生理特点 说明五脏 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 生理特点
肝属木: 木曰曲直, 枝叶条达, 有升发之性 肝性条达, 恶抑郁, 有疏泄之功
心属火: 火曰炎上, 有温热之性 心居膈上, 有温煦之功
脾属土: 土性敦厚, 生化万物 脾居中焦, 化生气血
肺属金: 金性清肃, 收敛肃杀 肺性清肃, 以降为顺
名称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特点 即不一样于五脏, 又不一样于 六腑
人体
五脏 五腑 五体 五官 五华 五志 五液 五脉 五神
五脏系统
心系统 肝系统 脾系统 肺系统 肾系统
心
肝
脾
肺
肾
小肠
胆
胃 大肠 膀胱
脉
筋
肉
皮
骨
舌
目
口
鼻
耳
面
爪
唇
毛
发
喜
怒
思
忧
恐
汗
泪
涎
涕
唾
洪
弦
缓
浮
沉
神
魂
意
魄
志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1、阴阳无限可分性:昼和夜、上午和下午 2、阴阳相互转化性:条件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阳胜则阴病”、“阴盛则阳病”及“阳虚阴盛”、“阴 虚阳亢”,皆属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失常而出现的超过正常 限度的此长彼消或此消彼长。
四、阴阳转化
• 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 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 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 阴阳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又一基本形式。阴阳双方的消长运动发展 到一定阶段,事物内部阴与阳的比例出现了颠倒,则该事物的属 性即发生转化,所以说转化是消长的结果。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 如果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则标志着疾病的 产生。
•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称为“制约太 过”。 阴↑→阳↓,阴胜则阳病; 阳↑→阴↓,阳胜则阴病。
•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方而致其相对偏盛,称为“制约 不及”。 阴↓→阳↑,阴虚则阳亢(相对); 阳↓→阴↑,阳虚则阴盛(相对)。
热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 脉微欲绝等,即属于“突变”的形式。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五)确定治疗原则 (六) 归纳药物性能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人体的所有脏腑经络形体 组织,既是有机联系的,又都可以根据其所在部位、功能 特点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
中医阴阳五行基础知识
中医阴阳五行基础知识中医理论源远流长,其中阴阳五行学说作为核心理论之一,为中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阴阳五行学说不仅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更在中医实践中有着广泛而具体的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中医阴阳五行的基础知识。
一、阴阳学说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
阴阳的概念,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例如,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热为阳,寒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等等。
阴阳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制约。
比如,寒与热、水与火、动与静等,它们之间相互制约,以维持相对的平衡。
如果阴阳之间的制约关系失调,就会出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的病理变化。
2、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例如,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热就无所谓寒。
同时,阴阳双方还相互资生、相互促进。
比如,气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血能载气。
3、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双方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消长变化之中。
这种消长变化在一定限度内保持着相对的平衡。
比如,四季气候的变化,从冬至春及夏,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这是“阳长阴消”的过程;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这是“阴长阳消”的过程。
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比如,“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阴阳的转化常常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的相互转化。
在中医诊断中,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辨别阴阳的盛衰偏胜,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轻重。
在治疗上,根据阴阳失调的情况,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
阴阳五行入门基础知识
阴阳五行入门基础知识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指宇宙中的两种相对而言的基本力量——阴和阳,以及五种基本物质——金、木、水、火、土。
阴阳五行的理论涉及到自然、社会、人类等各个领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中国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指宇宙中两种相对而言的基本力量。
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就没有阴。
阴阳之间的关系是互为表里、互为因果的。
阴阳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
阴阳的具体含义在不同的领域中有不同的应用。
在自然界中,阴阳是指天地、日月、阴晴、寒暑、昼夜等相对而言的概念。
在社会生活中,阴阳是指男女、上下、左右、前后等相对而言的概念。
在医学中,阴阳是指人体内外的相对而言的概念。
在哲学中,阴阳是指事物的两个方面,即物质和精神、形式和内容、主观和客观等相对而言的概念。
二、五行的概念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
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其涉及的领域包括自然、社会、人类等各个方面。
1. 金金是五行中的一种物质,代表着权力、财富、金钱等。
金的特征是坚硬、冷静、收敛、有价值。
2. 木木是五行中的一种物质,代表着生命、生长、发展等。
木的特征是柔软、生机勃勃、生长迅速、有生命力。
3. 水水是五行中的一种物质,代表着流动、润滑、清凉等。
水的特征是流动、柔软、适应性强、有润滑作用。
4. 火火是五行中的一种物质,代表着热情、能量、活力等。
火的特征是热、光、能量、有爆发力。
5. 土土是五行中的一种物质,代表着稳定、安全、实际等。
土的特征是稳定、实际、承载力强、有安全感。
三、阴阳五行的关系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使得宇宙中的万物变化不居,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1. 阴阳相互制约阴阳之间是相互制约的,阴阳的均衡才是最好的状态。
阴阳五行生克基本知识点
五行生克。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
相生相克如阴阳一样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没有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的平衡和协调。
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着事物的正常生长、发展和变化。
五行生克中有生我、克我的相生关系和克我、我克的相克关系两个方面。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生含义:木生火,是因为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火生土,因为火灼热,所以能够焚烧木,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所以火生土;土生金,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依附着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金生水,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金靠水生,锻金也可变为水,所以金生水;水生木,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克含义:五行之所以相克是因为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克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
五行生克关系。
五行相生是循环相生的关系;五行相克是隔位相克的关系。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阴阳五行不仅有生有克、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的一方面,还有太过不及的另一方面,这就使预测变得复杂化。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主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雍。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阴阳五行干支基础知识点
阴阳五行干支基础知识点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之一。
它是以自然界的事物为基础,通过观察和总结形成的一种分类体系。
本文将从基础知识点的角度,逐步介绍阴阳五行和干支的概念。
一、阴阳概念阴阳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被认为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两大基本要素。
阴阳是相对而言的,代表着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或相互依存的两种状态。
阴性特征包括阴冷、柔软、下降等,阳性特征则包括阳热、刚硬、上升等。
在阴阳理论中,阴阳并非单纯的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关系。
二、五行概念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可以分为五种基本元素,分别是木、火、土、金、水。
每一种元素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属性和变化规律。
五行理论也与阴阳理论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框架。
1.木:代表生命力和生长力,具有向上生长的趋势;2.火:代表热情和活力,具有向上升腾的趋势;3.土:代表稳定和承载,具有向下沉积的趋势;4.金:代表坚硬和收敛,具有向内聚集的趋势;5.水:代表流动和变化,具有向下淌动的趋势。
五行理论在中国传统医学、农业、建筑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三、干支概念干支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一种记时方式。
干支由天干和地支组成,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的组合共同构成了一个60年的周期,称为60甲子。
天干和地支代表着时间的变化和循环。
通过干支的组合,人们可以揭示出一个人的出生年份、命运,以及一段时间的吉凶祸福。
干支也常用于起名、择日等方面。
四、阴阳五行与干支的关系阴阳五行和干支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在五行理论中,木、火属于阳性,土、金、水属于阴性。
同时,五行与干支之间也有对应关系,例如甲乙属于木,丙丁属于火,以此类推。
在干支历法中,每一年都会对应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通过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将干支与五行联系起来。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源于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理论之一。
阴阳五行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建筑、音乐、书法、绘画等诸多领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上数千年的文化传承。
一、阴阳五行思想的基本概念阴阳和五行是陈述中国古代宇宙自然现象的一种方式,阴阳是两个相对的面,五行是五个元素。
阴阳五行的概念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它可以解释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
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概念。
阴是指被动、阴沉、消极、寒冷、浑浊、暗等属性;阳则指主动、光明、积极、热烈、清晰等属性。
阴阳相互依存,互为表里,阐述了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描述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重要思想。
五行分别是金、木、水、火、土。
每一行代表一种属性,金代表清凉,木代表柔和,水代表冷峻,火代表热烈,土代表平稳。
阴阳和五行相互依存,构成了中国古代宇宙与世界的理论基础。
二、阴阳五行思想的历史渊源阴阳五行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周易》首创了阴阳学说和八卦图,张载在《正蒙》中概括了阴阳五行的精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一“一、二、三”的阴阳五行之数学推理,成为后来的中医、八字命理、易经等流派的重要基础。
汉代时期,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提出了地心说,《山海经》中也充满了奇异的阴阳五行的神话故事。
唐代时期,太极图成为阴阳五行的重要基础之一,到了宋代,元丰学派提出了把阴阳五行与生物学、社会学相结合的思想,从而推动了阴阳五行思想的广泛应用和研究。
三、阴阳五行的影响阴阳五行思想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渗透进了各个领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五行思想对中医、农业、建筑、音乐、书法、绘画等文化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医学是阴阳五行思想的典型代表之一。
中医理论中,阴阳五行被应用于病因、病机、病症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阴阳在人体内的表现是以荣、营、气、血、津液、正气、邪气等多种形式出现。
五行则表现为人体脏腑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中医理论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中医理论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中医理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部分,其理论体系包含了阴阳五行等重要概念。
本文将重点介绍阴阳和五行的基本概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它们代表了一切事物的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
阴和阳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无阴则无阳,无阳则无阴。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生理活动、疾病的发展以及药物的性质等都可以用阴阳来描述和解释。
阴阳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1. 对立统一:阴阳是相互对立的,但却又统一于一体。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的关系。
2. 动态平衡:阴阳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即阴阳平衡时人体健康,阴阳失衡则导致疾病。
3. 互生互化:阴阳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在人体的不同器官和组织中存在着不同的阴阳属性。
二、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是中医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也称为五行生克关系。
五行分别是木、火、土、金、水,它们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
中医理论认为,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五行的基本特征如下:1. 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表明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补养关系。
2. 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之间的相克关系表明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调节的关系。
3. 生成克制的平衡: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适度的生克关系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维持,而过度或不足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三、阴阳五行在中医应用中的意义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思维工具,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医生在进行疾病辨析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人体阴阳五行的平衡状态,从而确定病机和治疗方案。
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是辨别疾病的阴阳五行属性,确定其偏盛或偏衰的特点,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2. 药物研究:中药的性味归经和五行属性是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加以归纳和总结的,初步确定药物的性质和功效。
中医阴阳五行基础知识
中医阴阳五行基础知识一、阴阳五行概述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础,是中医学术体系的核心。
它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产物,是对自然界和人体生命现象进行系统概括和总结的理论。
阴阳五行包括五种元素:木、火、土、金、水,以及阴阳两极。
二、阴阳概念1. 阴阳的起源阴阳起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最早见于《易经》。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阴阳之分,而且这两种相反的力量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2. 阴阳的含义(1)阴:指事物内部向心聚集、凝聚、收缩和消耗的性质。
(2)阳:指事物外部向外扩散、扩张、生长和创造的性质。
(3)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等关系。
3. 阳盛则衰,阴盛则生中医认为,在人体内部也存在着阴阳之分。
如果一个人体内的阴气过盛,则会导致身体出现寒凉症状;如果一个人体内的阳气过盛,则会导致身体出现热症状。
因此,中医强调阴阳平衡十分重要。
三、五行概念1. 五行的起源五行起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最早见于《周易》。
《周易》认为天地万物都由五种元素构成,这五种元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2. 五行的含义(1)木:代表生长、扩张和创造。
(2)火:代表热情、活力和光明。
(3)土:代表稳定、厚重和安全。
(4)金:代表坚固、收敛和精华。
(5)水:代表流动、渗透和润泽。
3. 五行的相互关系(1)生克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反之则为克。
(2)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反之则为生。
(3)相合关系:木合土,土合水,水合木,火合金,金合火。
四、阴阳五行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1. 望诊法中医望诊法主要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舌苔、目色等外部表现,判断患者体内阴阳五行的失衡情况。
2. 闻诊法中医闻诊法主要通过听取患者声音、腹部肠鸣音等声音,判断患者体内阴阳五行的失衡情况。
3. 问诊法中医问诊法主要通过询问患者身体症状、疾病史等信息,综合判断患者体内阴阳五行的失衡情况。
4. 切诊法中医切诊法主要通过触摸患者脉搏、肌肉等部位,判断患者体内阴阳五行的失衡情况。
中医阴阳五行基本知识
中医阴阳五行基本知识中医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沉淀,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中最基础的理论就是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它是中华文化中关于自然哲学、医学理论、情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表现,成为中华文化自我思考过程中的一个异质性要素。
阴阳五行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宇宙中最基本的两个自然属性和五个基本的物质形态,具体分别是:1. 阴阳:阴阳是指天地、人事、万物中共存的两种自然属性,是中医理论中最基本的一对概念。
阴阳是相对而言的,互为依存,互为转化,相生相胜,相互补充。
2. 五行:五行又称为五行相生相克,分别是金、木、水、火、土。
五行理论是中医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它通过对自然界、生命体等物质或现象的观察、归纳和概括,将自然万物划分为五类,各有其特性、功能和作用。
这五行之间既相生相克,又产生相生的作用。
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它运用于医学实践中,包括:疾病的诊治、药物的性能、药物的组方、针灸疗法、食疗保健等方面。
在中医疾病的诊治上,阴阳五行理论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所有疾病都是由于阴阳失衡、五行失调而产生的,只有恢复阴阳平衡、五行协调才能根治疾病。
例如,中医治疗气虚质的糖尿病可以采用“益气生津”为主的治疗法,中医所谓的“益气生津”就是根据阴阳五行理论,选择具有升阳益气、和中生津的药物进行调理。
在中医药物性能方面,阴阳五行理论也很重要。
中药的性能是由其味、性、归经、毒性、功效等要素决定的,而其味、性和药物性能与阴阳五行有关。
例如,甘温的当归补血,与血液的性质相同,与血液所属的阴性相对应;咸寒的麻黄发汗,与肺所属的阴阳相对应。
在中医食疗保健方面,阴阳五行理论同样发挥重要作用。
按阴阳五行理论,食品也有阴阳寒温之分,因此不同体质的人应选用不同性质的食品。
比如,性格温热的人最好食用清凉性质的食物,性格寒冷的人则不宜食用寒凉性质的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五行的基本知识
阴阳五行学说就是易学哲学关于物质的性质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学说.阴阳是风水术的一个中心理论,特别讲究阴阳二气的冲和.五行学说的“五行”概念,是易学哲学对世界万事万物高度抽象的概括.
阴阳五行基本知识介绍
十天干
甲.乙.属东方.属木。
丙.丁属南方.属火。
戊.己.属中央属土。
庚.辛属西方.属金。
壬.癸属北方.属水。
【白话释意】
此为天干,五行的配属。
天干,是古人用来纪录时间的符号,因为天干有十个符号,所以叫做“十天干”。
这十个符号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古代人用天干纪日,日为阳,阳为天。
十天干本身也分为阴干合阳干两大类:
阳干:甲,丙,戊,庚,壬。
.........阴干:乙,丁。
己,辛,癸。
十天干与五行组合,结果如下:
甲乙→木。
甲为阳木,乙为阴木。
丙丁→火。
丙为阳火,丁为阴火。
戊己→土。
戊为阳土,己为阴土。
庚辛→金。
庚为阳金,辛为阴金。
壬癸→水。
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十天干与五行,五方组合结果如下:
甲乙→东方→属木;丙丁→南方→属火;
戊己→中央→属土;庚辛→西方→属金;
壬癸→北方→属水。
因为天干,地支原是以意于树木,有这样有趣的说法:
【甲】象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出生,枝叶柔软委屈。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
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
万物抑屈而起,有行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
又有人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其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十二地支
子水鼠,丑土牛,寅木虎,卯木兔,辰土龙,巳火蛇,午火马,未土羊,申金猴,酉金鸡,戌土犬,亥水猪。
【白话释意】
此为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五行的具体配属。
子属水属鼠,居于北方,坎卦,时当十一月。
丑属土属牛,居于东北,艮卦,时当十二月。
寅属木属虎,居于东北,时当正月。
卯属木属兔,居于东方,震卦,时当二月。
辰属土属龙,居于东南方,巽卦,时当三月。
巳属火属蛇,位居东南,时当四月。
午属火属马,位居正南,离卦,时当五月。
未属土属羊,位居西南,时当六月。
申属金属猴,位居西南,坤卦,时当七月。
酉属金属鸡,位于正西方,兑卦,时当八月。
戌属土属犬,位居西北方,时当九月。
亥属水属猪,位居西北,乾卦,时当十二月。
地支,也是古人用来记录时间的符号,因为有十二个符号,所以叫做十二地支。
这十二个符号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月,月为阴,阴为地。
地支十二个符号也分为阴支合阳支两大类:
阳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支:丑,卯,巳,未,酉,亥。
一年十二个月,即地支十二个符号一个循环纪录。
一月三旬,以旬十天,即天干十个符号一个循环记录。
将十二地支与十天干组合排列得到六十个不同符号,这就是六十甲子。
用六十甲子循环既可以纪
年,有可以纪月,还可以纪日,甚至还可以纪时辰。
十天干相对于十二地支而言,则为阳;十二地支相对于十天干,则为阴。
天干与地支的关系犹如树干与树枝的关系一样,天干为树干,地支为树枝。
十二地支与五行组合结果如下:
寅卯→木。
寅为阳木,卯为阴木。
巳午→火。
巳为阴火,午为阳火。
申酉→金。
申为阳金,有为阴金。
亥子→水。
亥为阴水,子为阳水。
辰戌丑未→土。
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子】孳也,草木种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生的开始。
【丑】草木在土中发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万物震起而长,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万物丰满长大,阳气充盛,阴气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酉,就也。
万物到这时都收缩收敛。
【戍】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地支与时辰
子时: 23点 --凌晨1 点前
丑时: 1点 --凌晨3 点前
寅时: 3点 --凌晨5 点前
卯时: 5点 --凌晨7 点前
辰时: 7点 --上午9 点前
巳时: 9点 --上午11点前
午时: 11点 --上午13点前
未时: 13点 --上午15点前
申时: 15点 --上午17点前
酉时: 17点 --上午19点前
戌时: 19点 --晚上21点前
亥时: 21点 --晚上23点前
阴阳五行学说简介
阴阳五行学说就是易学哲学关于物质的性质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学说.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十分落后的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先民已经将对宇宙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哲学的高度,对此,我们不能不为我们祖先的智慧感到骄傲、自豪和惊讶.
阴阳,就是现代哲学理论上的矛盾.阴阳这对基本矛盾的对立统一乃是宇宙的普遍规律.阴阳学说从宏观上和事物的相互联系的视角上来观察和认识各种事物的共同性和普遍性.无论是宏观宇宙,还是微观世界,阴阳的对立统一是普遍存在的.有阳性的物质,就有阴性的反物质;有正电,就有负电;有质子,就有反质子;天地、男女、上下、前后、左右、高低、前进后退、寒暑、昼夜......,地形上的乳突窝钳、山龙的正面背面、山水的顺逆、直曲、紧舒、急缓、刚柔、老嫩、宽窄、硬软、......,处处都有阴阳如影随形.
总之,凡属于沉静、下降、寒冷、重浊、柔弱、阴暗,趋向于静的物质都属于阴的范畴,而活跃、上升、轻浮、炎热、刚强、光亮,趋向于动的物质则属于阳的范畴.
阴阳一方面是对立的,另一方面又是统一的,阴阳互相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阴和绝对的阳存在.所以说阴阳互根.
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物极必反,阳极必阴,阴极必阳.
阴阳是风水术的一个中心理论,特别讲究阴阳二气的冲和,因为世界上的所有生物物都是阴阳交媾的产物,孤阴不长,孤阳不生.所以,风水师又叫着“阴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