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视触叩听书写

合集下载

心脏检查视触叩

心脏检查视触叩

(二)心尖搏动改变
2. 心尖搏动的改变 主要是心尖搏动位置、强弱 及范围的改变。 (1)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生理条件下,心尖搏动的位置可因体位改变和 体型不同有所变化。 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左侧卧位,心尖搏动 可左移2-3cm;右侧卧位可向右移cm; 小儿、矮胖体型、妊娠时,心脏横位,心尖搏动 向上外移,可达第4助间;瘦长型,心脏呈垂直位 ,心尖搏动向下移,可达第6肋间。
右心室搏动与腹主动脉搏动的鉴别
右心室搏动
主动脉搏动
深吸气时
增强
减弱
剑突下深触诊 搏动冲击手指末端 搏动冲击手指掌面
二、心脏触诊
Palpation of the heart
心脏触诊应与视诊密 切联系,互相印证。 检查者常用右手,以 全手掌、手掌尺侧(小 鱼际)或示指、中指和 环指并拢以指腹触诊。 检查震颤常用手掌尺 侧,检查心尖搏动常用 2-4指指腹。
视诊心尖搏动时,两眼 视线应与心尖区呈切线 位置。
(一)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正常人心前区与右侧相应部位对称,无异常隆起 及凹陷。 异常情况: 先天性心脏病或儿童时期即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 有心脏增大,尤其是右室增大时,使正在发育中的 左侧前胸壁受压而向外隆起; 大量心包积液时,心前区胸壁受挤压而向外膨隆, 外观显得饱满; 鸡胸和漏斗胸心前区呈隆起或凹陷,提示可能合并 先天性心脏病等。
心包积液
(三)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2.心外因素心浊音界改变 大量胸腔积液、积气时,心界在患侧叩不出, 健侧心浊音界向外移。 肺实变、肺肿瘤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时,如与心 浊音界重叠,则心界叩不出。 肺气肿时,心浊音界变小,甚至叩不出。 大量腹腔积液或腹腔巨大肿瘤,使膈肌升高, 心脏横位,叩诊时心界扩大。

房颤的视触叩听书写

房颤的视触叩听书写

房颤的视触叩听书写
【实用版】
目录
1.房颤的定义和症状
2.房颤的视触叩听检查方法
3.房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房颤的治疗和预防
5.房颤的预后和并发症
正文
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悸、气促、胸闷等症状。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房颤的视触叩听检查在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房颤的视触叩听检查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心脏形态、触诊脉搏、叩击心界和听诊心音来判断是否患有房颤。

视诊时,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心脏形态是否增大,是否有心包积液等;触诊时,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脉搏是否有规律,是否有脉搏短绌等现象;叩击心界时,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心界是否有移动度,是否有浊音等;听诊心音时,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心音是否有规律,是否有额外的心音等。

其次,房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于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等检查。

心电图可以明确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而动态心电图则可以记录患者 24 小时内的心电图变化,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

房颤的治疗和预防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血药物,以控制心律失常和预防血栓形成;生活方式调整则包括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等,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房颤的预后和并发症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

对于轻度房颤,预后良好,并发症少;对于严重房颤,预后较差,并发症多。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总的来说,房颤的视触叩听检查是诊断和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则是预防和控制房颤的有效方法。

第1页共1页。

第五节心脏检查体检方法:视、触、叩、听诊

第五节心脏检查体检方法:视、触、叩、听诊

3)心音分裂 正常:两侧房室瓣、半月瓣的关闭均不 完全同步,相差约 0.03 s ,但听 诊时感觉为一个声音(心音); 若两个成分的时间间隔延长,则 听成两个性质相同的心音,即心 音分裂
S2分裂:临床常见,在肺A瓣区听诊清楚 生理性分裂:深吸气时出现( P2 在前、 A2 在后 ),见于青少年 机制:深吸气回心血量↑→右心排血
其他:
甲亢、发热、贫血时 搏动增强、范围扩
大 但不移位
3. 其他部位心脏搏动
胸骨左Ⅱ肋间 提示肺动脉高压
胸骨右Ⅱ肋间 见于主动脉瘤
剑突下
见于右室肥大、腹主
动脉搏动
鉴别辅以触诊
检查方法及意义见触诊项
二、触诊 内容有心尖、心前区搏动、震颤及心包摩 擦感
1. 心尖搏动 协助视诊准确判断心尖搏动位置、强度与 范围,确定第 1 心音和抬举性心尖搏动; 触诊手指被强有力心尖搏动抬(顶)起, 为判断左室肥大可靠体征!
2)第二心音(S2) 听诊特点:心底部尤其肺动脉瓣区清楚, 调高、清脆、占时短(0.08S) 产生机制:半月瓣关闭,房室瓣开放, 心肌舒张与腱索、乳头肌振 动和血流对大血管壁冲击。 S1与S2 鉴别:音调高低,音响强度,心音 持续时间长短,听诊清楚部 位,与心尖搏动、颈 A搏动 关系。
3)第三心音(S3) 听诊特点:低、弱、钝、占时短(0.04s), 心尖/其上方清楚。运动后、左侧卧、呼 气末清楚,坐位/立位消失,多见于青少 年与儿童。
2. 剑突下搏动:仰卧位触诊 手法: 2 指并拢,平贴于剑突下腹壁,指尖 直对剑突,稍加压感受搏动来源与方 向。 自上向下冲击指尖则为心脏搏动,提 示右室大; 自后向前冲击指腹则为腹主A 搏动。
3. 震颤:用右手小鱼际部或指尖触诊 又称猫喘,有则提示有器质性心脏病, 触诊应注意其出现的时期与部位。

临床技能心脏检查视触扣听诊

临床技能心脏检查视触扣听诊
漩涡→使瓣膜、室壁、血管震动→触及
震颤
一.是器质性心血管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 二.机制:与杂音相同 三.一般情况下,震颤的强弱与病变狭窄
程度、血流速度和压力阶差成正比 四.★ 有震颤的部位,听诊常能听到杂音。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时相
部位
常见疾病
收缩期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AS(主动脉狭窄)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PS (肺动脉狭窄)
三叩诊
叩诊目的:确定心界的大小及形:由心尖搏动外2-3cm开始,清→浊,标记,直至第2
肋间;不能触及心尖搏动,从6肋间锁中线外开始 4.叩右侧:先叩出肝上界,在上一肋间开始,逐个肋间向上,
直至第2肋间 5.测量
二、心脏间接叩诊(35分) 1.叩诊手法、姿势正确(10分) 以左手中指为叩诊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
较低
较响
较长 较钝 0.1s
同时
S2
较短
心室舒 张开始
主、肺动脉 瓣关闭
较高
较S1 低
较S1 清脆
0.08
s
S3 心室舒
张早期 血流冲击心 S2之后 室壁(心室 低 0.12- 充盈音)
0.18s
重浊 短
弱 而低 0.04 钝s
之后
S4
S1之前 (收缩
期前)
心房收缩震 动

很弱 沉浊
最响部位
心尖部
心底部
心前区异常搏动
3. 心底部搏动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肺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
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弓动脉瘤、升主动脉扩张
2. 触 诊
一.触诊应与视诊相互应证 二.触诊的手法
右手全手掌 手掌掌侧(小鱼际)—震颤 示指、中指的指腹—心尖搏动

心脏视触叩听(67页)

心脏视触叩听(67页)
正常人: 成人 60 --100 次/分(多 70 --80 次/分); <3 岁 100 次/分以上
– 从清—浊
– 注意:左界轻叩,右界宜较重,也要根据胖瘦程度调整力度;板指移 动距离不宜过大,寸移。
叩诊顺序

由左而右、由下而上、 由外而内,由清音 浊 音。
左界叩诊方法: 由心尖 搏动外2-3cm处开始,由 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 直至第2肋间。


右界叩诊方法:先叩出 肝上界,上升一个肋间 由外向内叩,逐个肋间 向上,直至第2肋间。
(视、触、叩、听)
视诊内容:
一、 胸廓畸形 二、心尖搏动 三、心前区异常搏动
视诊内容 1)心前区隆起:
临床意义
儿童胸骨下段和左缘3、4、5肋间局部隆起:法四、肺动脉瓣 ① 胸廓 畸形
狭窄引起的右心室肥大;
胸骨右缘第2肋间及其局部隆起,多位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升主 动脉扩张所致,伴收缩期搏动。
2)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引起心脏位置改变。脊柱后侧凸引
2、强度及范围的改变
●生理情况: ●病理情况:
生理情况 心尖搏动增强:高热、严重贫血、甲亢、 胸壁厚,肋间隙窄—小、弱 左心室肥厚心功能代偿期。 胸壁薄,肋间隙宽—大、强 心尖搏动减弱: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肌梗塞、 运动、精神紧张 —强 心包积液、 缩窄性心包炎; 肺气肿、 左侧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
叩诊内容
① 叩诊方法 ② 叩诊顺序 ③ 正常心浊音界 ④ 心界组成 常采用间接叩诊法。 顺序是:先叩左界,再叩右界。 见表。 左界和右界。心脏绝源自浊音界和相对浊音界绝对浊音界
相对浊音界
相对浊音界: 心脏被肺掩盖的部位呈相对浊音,代表了心脏的实际大小。
叩诊方法
– 患者坐位:板指与肋间垂直 – 患者平卧位:板指与肋间平行

诊断学心脏检查视、触、叩、听方法讲解

诊断学心脏检查视、触、叩、听方法讲解

心尖搏动的改变 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心尖搏动强弱及范围的改变
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 生理条件:体位改变的影响 体型不同的影响
病理条件:
心脏疾病
左心室增大—向左下移位 右心室增大—向左移位
胸部疾病 腹部疾病
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改变
生理条件:胸壁厚与薄
肋间宽与窄 运动、激动
病理条件:
增强:左室肥大、甲亢、发热等 减弱:心肌病变等
常见病变
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缺损 二尖瓣狭窄 动脉导管未闭
震颤(触诊)与杂音(听诊)
1.产生机制相同 2.有震颤一定可听到杂音
听到杂音不一定能触到震颤
震颤的临床意义:
为器质性心血管病特征性体征之一 不同类型的病变,震颤部位及时相不同
(三)心包摩擦感
产生机制:急性心包炎时,心包 膜纤维素渗出致表面粗糙,心脏 收缩时脏层与壁层心包摩擦产生 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心外因素:胸壁厚度、肺含气量多少等。
第一心音增强(举例)
二尖瓣狭窄→左心室充盈↓→收缩时间↓


二尖瓣位置低 左室内压迅速上升
(心室开始收缩时) 二尖瓣关闭速度加快


二尖瓣膜关闭振动幅度大
第一瓣关闭不全
左心室舒张期
瓣膜损害
过度充盈
闭合不严
↓ 心室收缩前
二尖瓣位置较高
(三)听诊内容
• 心率 • 心律 • 心音 • 额外心音 • 杂音 • 心包摩擦音
1.心率 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正常成人心率范围60~100次/分 成人心率 > 100次/分,称心动过速 成人心率 < 60次/分,称心动过缓
2.心律 心脏跳动的节律
正常成人心律规整 青年和儿童可出现窦性心律不齐 (心律随呼吸改变)

心脏视、触、叩、听检查

心脏视、触、叩、听检查
杂音沿血流方向传导,一定的杂音向一定部位传导 可根据杂音最响部位及其传导方向,可判断杂音的来源及其 病理性质。
二尖瓣关闭不全(收缩期)杂音向左腋下、左肩胛下区传导
二尖瓣狭窄(舒张期)杂音局限于心尖部 主动脉瓣狭窄(收缩期)杂音向颈部、胸骨上窝传导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舒张期)杂音沿胸骨左缘下传可达心尖
(清音) (相对浊音) (绝对浊音)

相对浊音界
反映心脏实际大小
心绝对浊音界和相对浊音界
叩诊要领:
采用适当方法:
指指叩诊法 患者坐位时,板指与心缘平行 患者仰卧时,板指与肋间平行
遵循一定顺序:
先左后右(先叩左界,后叩右界) 由下而上 由外向内
叩诊力度适中:适当力度,用力均匀
正常成人心浊音界
右界(cm) 2~3 2~3 3~4 肋间 Ⅱ Ⅲ Ⅳ Ⅴ 左界(cm) 2~ 3 3.5~4.5 5~ 6 7~ 9
运动:运动时心率增快,心排血量增加,可使
器质性杂音增强
杂音的临床意义
杂音对判定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但
不能音凭有无杂音来判定有无心脏病。
有杂音不一定有心脏病
有心脏病也可无杂音
6. 心包摩擦音
指壁层与脏层心包由于炎症或其他原 因发生纤维蛋白沉积而粗糙,以致在心脏 搏动时互相摩擦而产生振动,
听诊特点:性质粗糙,呈搔抓样,与心跳
(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二)震颤 (三)心包摩擦感
(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触诊较视诊准确
帮助确定心动周期时期
(二)震颤
发生机制:与杂音相同,系血液经狭
窄的瓣膜口或关闭不全或异常通道流 至较宽广的部位产生漩涡,使瓣膜、 心壁或血管壁产生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心脏视触叩听(67页)

心脏视触叩听(67页)

– 从清—浊
– 注意:左界轻叩,右界宜较重,也要根据胖瘦程度调整力度;板指移 动距离不宜过大,寸移。
叩诊顺序

由左而右、由下而上、 由外而内,由清音 浊 音。
左界叩诊方法: 由心尖 搏动外2-3cm处开始,由 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 直至第2肋间。


右界叩诊方法:先叩出 肝上界,上升一个肋间 由外向内叩,逐个肋间 向上,直至第2肋间。
②震 颤
似,又称猫喘。
(thrill) 2)发生机制:与心音相同,系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
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涡流造成瓣膜、血管壁或心腔 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
震颤是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改变。
有震颤多有杂音,有杂音未必有震颤。
发现震颤: 1、确定部位及来源 2、确定时相 3、分析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右室排血延长的情况: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 狭窄等, 左室射血缩短,主动脉瓣关闭提前: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 隔缺损等
S2 分裂 (临床常见)
固定分裂 (fixed splitting):指S2分裂不受吸气、呼气的影响,S2分裂的 两个成分时距较固定。 临床意义: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反常分裂(paradoxical splitting )(又称逆分裂):指主动脉瓣关闭迟于肺 动脉瓣,吸气时分裂变窄,呼气时变宽。 临床意义:S2逆分裂是病理性体征,见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高血压。
第一心音S2
音弱、调高、时限短 心底部 稍迟出现 S2 到下次S1较长
第三心音:S3
机埋:心室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时,血流冲击 心室壁引起室壁振动。 部位:心尖部及其内上方。 特点:音调低,声音弱,舒张早期(S2 开始之后 0.12 -0.18 秒)

肺部体格检查-视、触、叩诊、听诊

肺部体格检查-视、触、叩诊、听诊

音调较高
正常肺部叩诊音的音调较 高,类似于敲击金属的声 音。
强度适中
正常肺部叩诊音的强度适 中,不会过强或过弱。
异常肺部叩诊音
浊音
当肺部存在炎症、实变或 胸腔积液时,叩诊音会变 为浊音,这是由于气体传 导受阻。
鼓音
当肺部存在气胸、胃肠胀 气时,叩诊音会变为鼓音, 这是由于气体在胸膜腔内 聚集。
过清音
胸膜摩擦感
在某些肺部感染或胸膜炎的情况 下,胸膜表面可能会变得粗糙, 产生摩擦感,触诊时可感知。
触觉呼吸运动
呼吸动度
正常情况下,吸气时膈肌下降,腹部鼓起;呼气时膈肌上升 ,腹部回缩。检查时应观察腹部随呼吸的运动是否正常。
呼吸频率
通过触觉感知患者的呼吸频率,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为1218次/分。
触觉肺部震颤
异常肺部呼吸音
减弱
增强
当肺部呼吸音减弱时,可能是由于肺部炎 症、胸腔积液、气胸等原因导致肺组织弹 性减弱或呼吸道狭窄,使气流受阻所致。
当肺部呼吸音增强时,可能是由于支气管 痉挛、气道内异物、肺炎等原因导致呼吸 道阻力增加,使气流加速所致。
粗糙
干啰音
当肺部呼吸音粗糙时,可能是由于支气管 炎、肺炎、肺结核等原因导致气道黏膜肿 胀、充血、分泌物增多等所致。
04
听诊
正常肺部呼吸音
支气管呼吸音
正常时,支气管呼吸音是气流在 声门、气管形成湍流所产生的声
音,声调较高,音响较强。
肺泡呼吸音
正常时,肺泡呼吸音是空气在细 支气管和肺泡内进出所形成的声
音,声调较低,音响较弱。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正常时,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是支 气管呼吸音和肺泡呼吸音的混合
音,音响较强,声调较高。

临床技能--心脏检查--视.触.扣.听诊

临床技能--心脏检查--视.触.扣.听诊

正常心浊音界
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
(二) 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
右(cm) 2~3 2~3 3~4 肋间 Ⅱ Ⅲ Ⅳ Ⅴ 左(cm) 2~3 3.5~4.5 5~6 7~9
左锁中线距前正中线距离:8-10cm
心浊音界改变
心脏移位

横膈位置上移:肥胖、小儿、妊娠、腹水等 一侧胸膜增厚、肺不张—心界移向患侧 一侧胸腔积液、气胸 —心界移向健侧
一.概念:左室收缩时,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
使肋间软组织向外搏动
二.正常心尖搏动:

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 搏动范围为2.0-2.5cm
心尖搏动-2
3.
心尖搏动移位


横膈位置的影响
纵隔位置的影响
一侧胸膜增厚、肺不张——心尖搏动移向患侧
一侧胸腔积液、气胸 —— 心尖搏动移向健侧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时 相 部 位 收缩期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常 见 疾 病
AS(主动脉狭窄)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PS (肺动脉狭窄)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VSD(室间隔缺损) 心尖区 重度MR(单纯收缩性
高血压)
舒张期
心尖区
MS (二尖瓣狭窄)
连续性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PDA(动脉导管未闭)
(三)心包摩擦感

音调(柔和粗糙)

功能性杂音往往柔和 器质性杂音往往粗糙 吹风样、隆隆样、雷鸣样、机器样 喷射样、叹气样、乐音样、鸟鸣样等

音色

杂音的特性与听诊要点5-1
5. 强度与形态

杂音的强度
即杂音的响度与其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

强度:Levine 6级分级法用于收缩期 舒张期不分级,也可分为轻、中、重

临床诊断学:心脏检查(视触叩)

临床诊断学:心脏检查(视触叩)

触诊
(Palpation)
补充验证视诊所见 检查心尖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可以确定心脏处于收缩期 (systolic period)或
舒张期 (diastolic period) 用右手全手掌、小鱼际肌及示、中指指腹或单指
进行触诊
心脏触诊
触诊内容
心尖搏动 • 心尖部抬举性搏动: 左心室肥厚特征性体征
体位改变/ 肥胖/小儿/妊娠 体型瘦长
生 理 性
移位
病 理 性
心 脏 原 因:
右心室扩大
左心室扩大
双心室扩大



心脏外原因:
纵膈移位
横膈移位
1. 位置的改变
(1)生理因素 心尖搏动位置主要受体位和体型的
影响
体位
卧位时,隔肌位置较坐位稍上移,心尖搏 动可稍上移;
左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可左移2~3cm; 右侧卧位时,向右移1~2.5cm。
左、右心室增大,向左下移位, 伴心浊音界两侧扩大
(扩张型心肌病)
② 胸部疾病:
一侧胸腔积液或气胸时,心尖搏动移向健侧
右侧胸腔大量积液
左侧胸膜增厚粘连 右肺纤维化 肺不张或胸膜粘连时,心尖搏动移向患侧。
严重肺气肿等
横膈下移使心脏垂位
③ 腹部疾病:
膈肌位置上抬
大量腹水或腹腔内巨大肿瘤时,心尖 搏动位置上移。
目录
Inspection
palpation
• 正常心前区
• 心尖/心前区搏动
• 心前区隆起 • 心尖搏动 • 心前区异常搏动
• 震颤 • 心包摩擦感
•正常心尖搏动Percussion
•心尖搏动的移•位叩诊法
•强度与范围的•改叩变诊顺序

心脏视触叩听病历书写范文

心脏视触叩听病历书写范文

心脏视触叩听病历书写范文英文回答:Heart auscultation is an important skill in medical practice, as it helps in assessing the condition of the heart and detecting any abnormalities. In my experience, I have encountered various cases where heart sounds provided crucial information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For instance, I once had a patient who complained of chest pain and shortness of breath. Upon auscultation, I noticed a high-pitched, blowing sound during systole, which is known as a heart murmur. This finding led me to suspect aortic stenosis, a condition where the aortic valve narrows and obstructs blood flow. Further investigations confirmed my suspicion, and the patient underwent successful valve replacement surgery.Another interesting case involved a patient with a history of heart failure. During auscultation, I detectedcrackling sounds known as rales, which are indicative of fluid accumulation in the lungs. This finding prompted me to adjust the patient's medication and closely monitortheir fluid intake. With appropriate management, thepatient's symptoms improved, and they were able to maintain a stable condition.In addition to auscultation, palpation and percussion are also important techniques in assessing the heart. For example, during palpation, I can feel for abnormal pulsations or thrills, which may indicate an enlarged heart or abnormal blood flow. Similarly, percussion can help determine the size and borders of the heart.Overall, heart auscultation, along with other examination techniques, plays a vital role in diagnosing and managing cardiac conditions. It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skill, and experience to accurately interpret the sounds and make appropriate clinical decisions.中文回答:心脏听诊是医学实践中的重要技能,它有助于评估心脏状况并检测任何异常。

心脏检查(视触叩)

心脏检查(视触叩)

心前区搏动
胸骨左缘3-4肋间搏动:右室肥厚 剑突下搏动:右室肥厚、腹主动脉瘤(结合触诊鉴别) 心底部搏动: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 →胸骨左缘第2肋间(肺动脉瓣区) 收缩期搏动 主动脉弓动脉瘤、升主动脉扩张 →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 瓣区)收缩期搏动

注: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8-10cm
7-9
心浊音界各部组成 右界 肋间 左界 肺动脉段 左心耳 左心室 左心室
升主动脉、 Ⅱ 上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房 Ⅲ Ⅳ Ⅴ
心浊音界改变临床意义
1. 心脏因素
(1) 左心室增大
向左下增大,心腰加深
呈靴形,又称主动脉型心 见于主动脉关闭不全、高 心病等
心浊音界改变临床意义
心前区隆起常见于先心病、风心病等。
心尖搏动
定义:心脏收缩时心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胸壁 相应部位而形成
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 0.5-1.0cm ,搏动范围直径 2.0-2.5cm ,体胖、肺 气肿或女性乳房悬垂时不易看见 心尖搏动移位、强度与范围改变、负性心尖搏动
心尖搏动移位
生理性因素及病理性因素(心脏因素与心脏以外因素)
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变化
心尖搏动强弱及范围与胸壁厚薄、肋间宽窄、心肌收 缩力强弱(生理情况与病理情况) (发热↑ 、扩心↓ 、心包积液↓、肺气肿↓ 等)
负性心尖搏动(inward impulse):心脏收缩时,心尖部 胸壁搏动内陷。见于粘连性心包炎及周围组织广泛粘 连。重度右室肥厚,左室向后移位。
2. 胸腹病变
(1)胸腔占位性病变:患侧叩不出心界,健侧心界向外移
(2)肺部实质性病变:如与心浊音界重叠,心界叩不出 (3)肺气肿时,心浊音界变小,甚至叩不出 (4)腹腔占位性病变:如腹水,使膈升高,叩诊时心界扩大

心脏检查(视触叩听、健康评估)

心脏检查(视触叩听、健康评估)

心脏检查步骤(检查前应洗手,穿隔离衣、事先征得病人的同意、注意病人的反应、保护病人的隐私、检查环境应安静舒适等)一、视诊:1.方法: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胸部,护士立于患者的右侧,视线于病人胸廓同高,视诊的主要内容是检查心前区外形,心尖搏动的位置,以及有无心前区其他部位的搏动。

2.内容:○1心前区外形:检查有无异常隆起或凹陷。

○2心尖搏动:观察心前区胸部搏动的位置。

看看有无异常。

正常人的心尖搏动一般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m处,搏动直径2.5cm,距前正中线7.0~9.0cm。

二、触诊:1.方法:先用右手全手掌置于病人心前区进行触诊,必要时,可用手掌尺侧或并拢的示指与中指指腹进行触诊以准确定位。

2.内容:○1先找心尖搏动的位置:用食指轻轻按压,可触到心尖搏动的地方。

然后再从第二肋间隙开始数,找到心尖搏动的具体位置,正常人的心尖搏动一般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m处,搏动直径2.5cm,距前正中线7.0~9.0cm。

○2震颤及心包摩擦感:用右手掌轻轻按压感受有无震颤以及心前区摩擦振动感,触诊时要注意震颤的强度、处于心动周期的时相(收缩期、舒张期或连续性)以及位置。

三、叩诊:1.方法: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护士立于病人的右侧。

仰卧位时,护士的叩诊扳指与肋间平行,坐位时扳指与肋间垂直。

叩诊时以轻叩为宜,力度适中,用力均匀。

2.顺序:先扣左界,后扣右界,自下而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进行。

3.内容:(叩诊时应注意心脏浊音界的大小、形态、位置等。

)○1叩诊心前区的外形:叩诊心左界时,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一般为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向外)开始,沿肋间由外向内叩诊,当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提示已达心脏边界,用笔做一标记,如此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

叩诊心右界时,先沿右锁骨中线自上而下叩出肝上界,然后在其上一肋间(通常为第4肋间)开始,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做一标记,在逐一肋间向上叩至第2肋间。

房颤的视触叩听书写

房颤的视触叩听书写

房颤的视触叩听书写摘要:I.房颤的定义和背景A.房颤的定义B.房颤的背景和影响II.房颤的视触叩听书写A.视:心电图的观察1.心电图的特征2.心电图的解读B.触:脉搏触诊1.脉搏触诊的方法2.脉搏触诊的异常表现C.叩:胸部叩诊1.胸部叩诊的方法2.胸部叩诊的异常表现D.听:心脏听诊1.心脏听诊的方法2.心脏听诊的异常表现III.房颤的治疗和预防A.房颤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2.非药物治疗B.房颤的预防措施1.生活方式的调整2.定期体检和筛查正文: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很大影响。

了解房颤的视触叩听书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首先,房颤的视触叩听书写中的“视”,指的是心电图的观察。

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心电图,我们可以看到心房的激动频率和传导情况。

正常的心电图呈规律的窦性心律,而房颤的心电图则表现为心房激动频率快且不规律,这是由于心房肌纤维发生了紊乱的收缩所导致的。

其次,触诊在房颤的视触叩听书写中也非常重要。

在脉搏触诊中,我们可以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心率和心律是否正常。

房颤时,脉搏会变得不规则,强弱不等,这是由于心房颤动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从而影响了脉搏的传导。

此外,胸部叩诊和心脏听诊也是诊断房颤的重要方法。

胸部叩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心脏的形态和大小,而心脏听诊则可以让我们听到心脏的跳动声音,从而判断心率和心律是否正常。

在房颤时,胸部叩诊和心脏听诊均可能出现异常表现。

针对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调整心率和心律。

非药物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等,这些方法可以直接干预心脏的电活动,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律。

预防房颤的关键在于调整生活方式,以及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例如,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此外,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及早发现心律失常的迹象,也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颤的视触叩听书写
【最新版】
目录
1.房颤的概念和特点
2.房颤的视触叩听检查方法
3.房颤的诊断与治疗
4.房颤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正文
一、房颤的概念和特点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房肌无规律地快速颤动,导致心脏功能受影响。

房颤可以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三种类型。

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

二、房颤的视触叩听检查方法
1.视诊:观察患者面部、口唇、四肢末端的色泽,以了解循环状况。

房颤时,心率快且不规则,脉搏短绌现象明显。

2.触诊:检查脉搏,了解脉搏的规律、强度、速度等特征。

房颤时,脉搏细弱、不规则,有时触摸不到脉搏。

3.叩诊:通过叩击胸部,了解心脏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房颤时,心脏呈弥漫性增大。

4.听诊:听取心音、杂音和心音遥远感。

房颤时,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一,可伴有杂音。

三、房颤的诊断与治疗
1.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等检查结果,确诊是否为房颤。

2.治疗: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等;非药物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房颤消融等。

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等综合考虑。

四、房颤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1.预防: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