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和追溯管理程序学习资料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培训资料三篇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培训资料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ce86c70b1c59eef9c7b48d.png)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培训资料三篇篇一: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培训资料技术质量部××××年×月×日篇二: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该怎么做追溯系统的作用:A事后反馈找出质量问题所在,追责、持续改进;B监督预防因为有追溯体系的建立,每个关键环节进行监控与记录,则事后可追查问责到人,使得坏人不敢肆意为所欲为,一定程度杜绝其坏念头;C售后服务有追溯体系则老百姓购买食品时可进行追溯查询,判断食品真假,既防伪防劣又让老百姓食得放心;D快速召回当食品出现质量缺陷时快速确定召回范围、影响大小,快速处理应对;E企业信誉建立追溯体系,提高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为企业赢得好口碑,提升企业信誊和竞争力!追溯:追踪溯源,根据某一线索(比如ID,现象)去分析追踪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找到事发的根源.产品质量追溯:目前,生产制造企业为提升产品质量及服务品质,提升企业形象,都在追求产品可追溯性,即产品品质追溯或产品质量追溯,主要关注可追溯性和质量的控制. 可追溯性:通过实施基于条码\RFID技术的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关键数据的收集,最后达到通过一个唯一的产品系列号或唯一条码能追溯每个产品生产过程的所有关键信息:用料批次、供应商、作业者、作业地点(车间、产线、工位等)、加工工艺(温度、电阻、电压、扭力等)加工设备信息、作业时间、不良处理过程等信息的目的,以此来分析产品质量缺陷的问题所在、快速召回、分清责任、改进生产、提供产品品质、提升企业竞争力.追溯属于事后控制,通过事后的反馈找出质量缺陷问题所在,进而改进生产,提高产品质量.追溯可分正向追溯和反向追溯.正向追溯:从产品系列号从上而下进行追溯,追溯其构成及生产过程信息;反向追溯:产品所用部件或原料批次自下而上追溯所有用到此批次部件或原料的产品,以便缩小召回范围!追溯又可分横向追溯和纵向追溯.横向追溯:从产品结构构成进行追溯,主要追溯其部件和原料构成;纵向追溯:从产品生产过程进行追溯,主要追溯产品经过哪些工位、做了哪些加工、作业者、作业时间、返修处理过程等等!质量控制: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进行产品质量的控制,包括工艺控制、投料核对、不良品控制、作业顺序控制、质量报警、包装规格控制等等.质量的过程控制属于事中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避免质量缺陷问题发生.。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SP)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SP)](https://img.taocdn.com/s3/m/7898a4f949649b6648d74743.png)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对产品进行适当的标识,确保在需要时能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追溯。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进货、生产和交付过程中的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
3、术语与定义
(无)
4、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过程乌龟图
5、工作流程和内容
6、附加说明
6.1产品唯一性标识要求:
当客户有唯一性标识要求时,公司应在每件产品上进行永久性打码标识,标识编号.若客户有规定时按客户要求执行,若客户无要求则以本公司编号方法打码标识。
汽车产品在可行的情况下必须有唯一性打码标识。
7、参考文件
《进货检验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记录管理程序》
《图纸技术资料管理程序》
《制程及成品检验管理程序》
8使用表单
8.1《供方送货单》
8.2《供方检验记录》
8.3《材质检验单》
8.4《来料标识卡》
8.5《不合格品处置单》
8.6《仓储入库单》
8.7《先进先出颜色标识卡》8.8《物料预警单》
8.9《生产计划》
8.10《领料单》
8.11《首件记录》
8.12《巡检记录》
8.13《首检合格标签》
8.14《管理图》
8.15《成品入库单》
8.16《发货记录表》。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培训教材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b4ba96ca3169a4517623a3c2.png)
*************有限公司员工培训记录培训主题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培训人培训日期培训内容:1.目的通过对来料、外加工和成品的状态进行标识和控制,防止不同产品的混用,对有追溯性要求的产品实现追溯,保证向顾客交付合格的产品。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和储存过程中来料、外加工和成品的标识的传递、记录和控制。
3.职责1)仓库负责采购的来料、外加工、成品的标识和记录;2)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来料、外加工、半成品和成品的标识;3)品质部负责产品状态标识的管理。
4.工作程序1)来料、外加工标识❖仓库收货暂放区域划分为暂收区、待检区、合格区、待处理区;各区域间有醒目的界线,待处理区应有红色警戒线隔离。
❖来料、外加工物料进入公司后,放置于暂收区,清点数量后移入待检区。
经检验合格后,合格品移入合格区,并在堆放处标注上相应的合格标签。
检验不合格的来料、外加工物料,经确认后放置于待处理区等待处理。
❖放置于合格区的合格品贴有合格标签,仓库才能办理入库、发料手续;不合格品、待检品不得入库。
❖生产部不得有未贴合格标签的来料、外加工进入生产区域。
2)在制品标识❖在生产部生产区域暂放的物料需有相应的标识;标识应清晰明显,一目了然;标识内容包含名称、型号、状态、加工状况等。
❖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如不能及时转序或流转中断时,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应对在制品作好在制品标识,并妥善保存;标识内容包含名称、型号、规格、数量、质量状态、加工状况等。
❖生产部生产区域应按要求定置管理,所有的物料、在制品、成品均需有相应的位置进行存放。
存放区域划分为不合格品区、合格品区、待检品区、废品区;并有醒目的标牌或挂板标示。
3)成品标识❖生产车间完成产品生产后,经检验合格需在产品上贴上相应的合格标签,进入待检区存放。
❖成品出货前,要保持检查标签是否正确,每匹面料包装标识清晰。
4)追溯性控制❖来料、外加工物料的追溯依据物料的标识、进料检验报告、收发料清单等记录进行追溯,可追溯至来料、外加工物料的原始使用状况。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上课讲义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上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ee6dd9c5022aaea998f0f93.png)
1.目的:对产品进行合理的标识,达到正确区分、防止误用产品和可追溯的目的。
2.范围:适用于进料、生产制程至产品出厂全过程中的产品标识检验状态标识及追溯性管理。
3.定义:3.1 状态标识:用以表明产品所处状态特性的标识。
本程序规定主要标示产品所处的待检、合格、不合格等检验状态及机台、夹具等使用与完好状态。
3.2产品标识:用以说明产品特性的标识。
本程序规定主要标示产品之名称、数量、生产日期、检验状态等4.职责:4.1制造单位:4.1.1确保原材料、零件、半成品及成品在制程中及储存时皆有一明确制品标识,以利于掌握制程品质状况。
4.1.2确保制程所发现之不合格品及异常品、模夹具被正确标识,以防止误用或擅用。
4.1.3确保各制程段之品质状况均能被连贯追溯直至前工段或后工段。
4.1.4执行异常追溯处理及对疑虑品主导处理。
4.2品质单位:4.2.1确保制程合格品、不合格品及嫌疑品被有效标识、验证。
4.2.2主导制程中异常追溯处理及调查,以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后工段或出货给客户。
4.2.3确保本文件之适当性,监督其是否有效地被执行及贯彻。
4.2.4监督各类标识的适宜性,实际使用情况等。
4.3仓库单位:4.3.1确保所有入库材料、产品皆有明确标识,以利追溯。
4.3.2确保制程中多余物料退回仓库后被正确标识,以防止误用或擅用。
4.3.3协助异常追溯处理及调查。
5.程序:5.1 工作流程:5.2 进料流程标识控制:5.2.1外购物料必须附有合格供方检验出厂的《合格证》,合格证上需注明:供方名称、产品代号、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等。
5.2.2产品入库时,仓管人员严格检查产品标识及状态标识的完整性、合理性。
保持其可追溯标识的完好。
5.2.3外协外购件及自制半成品按规定放在指定待检地点待检,做好“待检”标识。
经检验员检验合格的产品,做好“合格”标识,并放入已检合格品区,粘贴“先进先出标识”。
经检验不合格但已特采的产品,由检验员做好黄色“特采”标识,并随产品附上《特采申请单》。
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程序A0
![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程序A0](https://img.taocdn.com/s3/m/7e521fc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4.png)
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程序A0为了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和标识管理,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该程序旨在规范产品的标识和追溯信息记录,并提供相应的管理方法和要求,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追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情况。
下面是一个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程序的范例(A0)。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程序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和标识管理,以提高产品质量、监控风险、满足法规要求,并增强客户信心。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生产、销售和分销产品的部门和员工。
二、定义:1.标识:产品或包装上用以标志产品身份和特征的符号、文字、图形等。
2.可追溯性:指通过记录和保存相关信息,能够确定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情况的能力。
三、标识管理要求:1.所有产品必须进行标识,并在产品包装上清晰可见,以确保正确识别和追溯。
2.标识必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产品名称、型号和规格;-生产日期和批次号;-生产厂家或供应商名称;-追溯信息的记录方式和位置。
四、可追溯性管理要求:1.所有生产单位必须建立并维护产品追溯信息记录系统,确保追溯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2.追溯信息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原材料和供应商信息,包括原料批次、采购日期和供应商名称;-生产工艺过程记录,包括生产日期、工艺参数和生产人员;-各个环节的检验和测试结果;-产品流通和销售记录,包括销售日期、销售渠道和销售人员。
五、追溯能力验证:1.定期进行追溯能力验证,以确保追溯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追溯能力验证应包括以下步骤:-从产品批次号反向追溯到原材料的采购记录;-从原材料的采购记录反向追溯到供应商信息;-从供应商信息反向追溯到原料的生产记录;-从生产记录反向追溯到工艺参数和人员信息;-从工艺参数和人员信息追溯到检验和测试结果;-从检验和测试结果追溯到产品的流通和销售记录。
六、控制措施:1.所有参与生产、销售和分销产品的员工必须经过相关培训,了解和遵守标识与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物料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
![物料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d1f1084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1.png)
物料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1. 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物料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以确保物料的可追溯性和质量控制。
通过正确标识和追溯物料,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供应链和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目标物料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的目标是:- 实施正确的物料标识,包括唯一的标识码和相应的标签。
- 确保物料的追溯性,能够追溯到供应商、采购日期和批次等信息。
- 定期检查和更新物料标识和追溯信息。
- 提高物料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 程序步骤3.1. 物料标识在收到物料之前,进行以下物料标识步骤:1. 给每个物料分配唯一的标识码,可以使用数字、字母或符号的组合。
2. 将标识码打印在标签上,标签应该是耐用和易于读取的。
3. 粘贴标签在物料包装或上,确保标签牢固粘贴。
3.2. 物料追溯在物料使用和处理过程中,进行以下物料追溯步骤:1. 记录每个物料的标识码和相关信息,包括供应商、采购日期、批次和数量等。
2. 确保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和转移都能得到记录。
3. 当物料使用完后,及时更新物料状态并进行标识码的注销。
4. 存储和保留物料追溯信息,确保可随时查询和检索。
3.3. 更新和维护定期检查和更新物料标识和追溯信息,包括:1. 检查物料标签的完整性和可读性,如果有损坏或不清晰的情况,及时更换标签。
2. 核实物料追溯信息的准确性,如果有错误或遗漏的情况,及时进行修正。
3. 对长期未使用的物料进行清理和注销,释放相应的标识码。
4. 注意事项在实施物料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确保物料标识和追溯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对追溯信息进行保密和安全管理,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3. 当有物料追溯需要时,能够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和记录。
4. 定期培训和教育相关人员,提高他们对物料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的理解和遵守程度。
以上是关于物料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的简介和步骤,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管理物料和优化生产过程。
如有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指导,请随时咨询相关负责人。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操作程序培训内容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操作程序培训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f9f191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4.png)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操作程序培训内容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操作程序培训内容一何为表示和可追溯性?标识是指对某一个事物使用文字、图案、符号等方式加以注明该事物的名称、数量、所处状态等。
可追溯性指对一项产品从其原材料选择到交货的过程进行追踪的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查到已经生产或已经出了货的产品具体工序是谁做的,所用材料有无问题,生产日期和出厂日期等等基础信息。
二为什么需要标识和可追溯性?首先我们来举几个列子:1 37环旧版彩卡和新版彩卡因无明确标识,操作员将需要打旧卡的货物打了新卡,导致新卡欠数3000张;2 员工将不良品分类后,退料员因不良品没有标识而将多种不良品混放,导致料件到仓库后仓管员拒收;3 我们车间有2个24格的工具柜,存放了许多种类的生产用条码,假如没有进行标识,谁能在最快的时间找到对应的条码?同样,当工具柜上标明是大封口机,而我们打开却见到的是电批时,请问你下一个会打开哪一个柜子去寻找大封口机呢?4 一个最贴近生活的列子,假如你在逛街的时候需要上洗手间,而整座商场虽然有大量的洗手间但都无标识指引时,请问你怎么办?5 A8042-2单大树漏夹子事件总共有9人被处罚,但人人都会觉得被冤枉,同时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理直气壮的说我做的绝对没有问题;在生产工作中还有许多的实列可以证明没有完善的标识可能引发诸多的管理问题和质量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生产工作中我们需要做好日常的标识工作,有了标识等基础信息,产品自然就有了可追溯性。
产品的可追溯性有以下几个优点:1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来料不合格,就可以根据批次信息将同批次的隔离,包括用了的(成品和半成品)和还没有用的(零部件),等对其全部确认了之后才可以解除其隔离状态;例如:A8042-2单夹子生锈由于此质量问题不属于操作问题,应该从来料信息开始追溯,核查领料单证实此批大树夹子是兴达供货,领出时间是5月5、6、9、16日。
然后采取措施对当时所送回的夹子抽样测试,不合格的整批退回。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a55ee5f06137ee06eff91882.png)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 目的和范围通过对生产和服务运作全过程中产品和产品状态的标识达到防止混淆和误用及在需要时可追溯的目的本程序适用于对采购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产品标识及产品的状态标识2 职责2.1 质量部负责所有标识的制作负责产品状态标识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监控2.2 车间仓库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的标识负责不同产品状态的区域划分及所有标识的维护3 工作程序3.1 产品标识3.1.1 产品标识是识别产品特定特性或状态的标志或标记包括生产产品和运作过程中的采购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3.1.2 技术部在产品实现过程的相应技术文件中应标明产品标识的内容、标识方法和标识部位或区域。
3.1.3 生产部下达任务的同时要明确产品批次标识或可追溯性要求3.1.4 产品实现过程的实施部门按技术文件上标明的标识内容方法和部位或区域实施标识3.1.5 在组织内部运作过程中如果不标识不会引起产品混淆或无可追溯要求时产品可以不标识3.1.6 产品标识可以用铭牌标牌标签产品代号图号批次号等或其它适用的方法实现3.2 产品的状态标识3.2.1 组织在产品实现以及生产和服务运作过程中,为了区别不同状态的产品,应对产品的测量状态(待检、合格、不合格、待定)及加工状态(已加工、待加工)进行标识。
3.2.2 状态的分类a 测量状态1) 待检状态、 2) 合格、 3) 不合格、 4) 待判定b 加工状态1) 已加工、2) 待加工3.2.3 状态标识的形式可用印章、工序卡、标签、标牌、颜色箱盒、容器、区域或其它适宜的方法3.3 产品的可追溯性3.3.1 实施可追溯性管理,用以防止同种产品的不同个体或批次之间的混淆。
可追溯的内容可涉及到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产品实现过程的历史、产品交付后的分布和场所。
3.3.2 当合同、法律法规要求或本组织由于质量控制的考虑而提出可追溯性要求时,相关的技术文件中应明确规定需追溯的产品、追溯的范围、标识的方式和记录的要求。
原材料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
![原材料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b7bf775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f.png)
原材料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1. 简介原材料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是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而制定的。
本文档旨在介绍原材料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的重要性和实施步骤。
2. 重要性原材料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对于企业来说具有以下重要性:- 保障产品质量:准确标识和追溯原材料可以帮助企业确保每个生产环节的原材料质量,从而提供高质量的最终产品。
- 风险管理:追溯原材料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产品质量问题和风险的发生率。
- 法律合规: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原材料的标识和追溯有法律要求,企业需要合规以避免法律风险和罚款。
3. 实施步骤以下是原材料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的实施步骤:3.1 标识原材料- 对原材料进行准确标识:在每个原材料的包装或上标注独特的标识码,包括产品名称、供应商信息、生产日期等。
- 记录标识信息:建立标识信息记录表,记录每个原材料的标识码及对应的详细信息。
3.2 追溯原材料- 建立追溯系统:建立一个可靠的追溯系统,记录每个原材料的进货、使用和销售情况。
- 追溯过程记录:对每个原材料进行追溯时,记录追溯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供应商信息、物流信息、加工信息等。
- 追溯结束确认:在追溯结束时,确认原材料的使用情况,确保没有使用存在问题的原材料。
3.3 周期性审查- 定期审查:定期对原材料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进行审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 持续改进:根据审查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原材料标识与追溯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4. 总结原材料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法律合规的重要手段。
通过准确标识原材料并建立追溯系统,企业可以降低风险,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定期审查和持续改进可以确保该管理程序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企业公司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课件资料
![企业公司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09b092e02020740be1e9bed.png)
4.3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
4.3.1在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对产品予以标识以便于追溯;如果不标识不会引起产品混淆或无追溯要求时,也可以不对产品进行标识。
4.4产品状态标识
在生产现场以标牌或划分区域进行标识,或检验员填写在相应的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认证标志的正确使用并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中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
3.职责
3.1质检部负责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和管理。
3.2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做好产品标识的控制和管理。
4.程序
4.1质检部负责规定产品标识的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监控;当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组织对其进行追溯。
设备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
![设备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367ea29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a.png)
设备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1. 简介设备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是为了确保设备的合法性、可追溯性和质量管理而制定的一套管理措施。
本程序旨在规范设备标识的使用和管理,以便于设备追溯和问题排查。
2. 标识要求- 每个设备必须具备唯一的标识号,以方便追溯管理。
- 标识号应在设备上清晰可见,不易磨损,不易删除或更改。
- 标识号由管理部门统一分发,并记录在设备注册表中。
3. 标识管理-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标识的管理与维护。
- 每个设备的标识号必须与其注册信息相符,以保证标识的准确性。
- 标识号更改或设备更换时,需及时更新设备注册表。
- 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设备标识进行检查和核对,确保标识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4. 追溯管理- 设备追溯是为了能够追踪设备的历史信息,包括制造商、供应商、购买日期等,以便问题排查和质量管理。
- 所有设备的相关信息应记录在设备追溯数据库中,并定期备份以防数据丢失。
- 每次设备出库、入库或转移时,必须更新设备追溯数据库,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问题排查- 当出现设备问题或质量非正常情况时,应根据设备标识追溯信息进行问题排查。
- 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追溯信息快速定位问题设备,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或替换。
6. 执法与监督- 相关法律法规部门应对设备标识与追溯管理进行监督和执法,确保程序的有效执行。
- 违反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法律责任追究。
7. 管理评估与改进- 设备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技术环境。
- 管理部门应收集反馈意见,优化程序,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水平。
以上为设备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的内容概述,希望能够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追溯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质量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
![质量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4e8ff2d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b.png)
质量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介绍本文档旨在制定公司质量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以确保产品质量和追溯能力。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生产和供应链环节。
质量标识要求1. 所有产品都必须配备适当的质量标识,包括但不限于标签、贴纸、印刷等形式。
2. 质量标识应能清晰地标示产品的相关信息,如生产日期、生产批次、产品规格等。
3. 质量标识应具备持久性,能够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可读性。
4. 产品的质量标识必须与产品的实际情况相符,不得存在伪造、篡改等行为。
追溯管理要求1. 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确保能够追溯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全过程。
2. 追溯管理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工艺、生产记录等相关信息。
3. 追溯信息必须准确、真实,并能够及时提供给相关部门或客户。
4. 公司应定期进行追溯管理的检查和评估,确保追溯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责任分工1. 生产部门负责确保产品质量标识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2. 采购部门负责核实原材料供应商的追溯信息,并保存相关记录。
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追溯管理方案,并监督各部门的执行情况。
4. 领导层负责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促进质量标识与追溯管理的落实。
培训与评估1. 公司应定期组织相关部门的培训,以提高员工对质量标识和追溯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2. 评估部门应定期对质量标识和追溯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
效果与持续改进1. 公司应定期评估质量标识与追溯管理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持续改进相应的管理措施。
2. 公司领导层应定期审查和更新本程序,确保其适应公司发展和法规要求的变化。
以上为质量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的主要内容,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和执行该程序。
任何有关质量标识和追溯管理的问题可向质量管理部门咨询。
现场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现场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46e55fa90066f5335a8121c6.png)
1.0 目的1.1 通过明确标识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品名、规格和状态,预防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非预期使用,从而保证产质量量。
1.2对来料、生产、交付的各阶段中均有适当的标识、记录,以便发现问题时能及时追溯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责任人或对不良产品进行召回处理,从而进行持续的改善。
1.3对存放物品的状态区域进行明确标识,避免乱放、混放与误用、错用现象。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3.0 引用文件及术语3.1 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3.2 GB/T 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4.0 定义产品标识:对产品的属性、状态进行标示的标签或印章。
(内容包括:物料编号、名称/规格、生产批次、生产日期、责任人、是否合格、有效期、供货商等)。
原料:所有供货商交付的生产物料。
包括:原材料、直接外购料、间接外购料、辅料、油漆化工料。
半成品:相对某一车间或大工序已经完成局部工艺加工的制程品。
成品:指本工厂完成全部工艺加工可交付顾客的产品。
5.0 职责5.1品管部:负责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并做好相关记录。
5.2仓务部:负责库存原料、成品、半成品的标识管理以及入出库情况记录。
5.3生产部:负责生产车间内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以及品名、物料编码、规格、生产批次、责任人等可追溯性内容的记录。
6.0 工作内容6.1 库存物料标识管理6.1.1 所有库存物料在收货入库前都必须进行标识。
标识内容:物料编号、名称/规格、包装数量、供货商名称、生产日期与送货日期、生产批次、质量状态(合格品或不合格品标识)、检验员等等。
6.1.2原则上供货商来料时都必须做好上述来料标识,收货员在收货时负责跟进检查,如未做好标识收货员必须实时要求供货商送货人员现场纠正改善,如供货商连续三次未做好标识,收货组要主动发邮件通知供应课与供货商沟通协调解决标识不良问题。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8b45d76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15.png)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 简介在现代的供应链中,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有效的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的生命周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并满足各种监管要求。
本文将介绍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实施步骤。
2. 产品标识的定义和作用产品标识是指在产品上或产品的包装上使用的各种标记、标签或编码,用于区分和识别不同的产品。
产品标识通常包括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批次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产品标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产品识别:通过产品标识,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不同的产品,避免混淆和错误。
•产品追溯:产品标识可以提供产品的详细信息和历史记录,便于追溯产品的来源、加工过程和流向。
•产品验证:通过产品标识,可以验证产品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可靠性,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流入。
3. 可追溯性管理的定义和意义可追溯性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记录和追踪系统,将产品或原材料的信息与其生产、加工和供应环节相连接,实现对产品的全过程控制和追踪。
可追溯性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可追溯性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和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益。
•管理风险:可追溯性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并追踪产品的问题,帮助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风险。
•满足监管要求:许多行业都有严格的监管要求,要求企业对产品的来源和流向进行详细记录和报告,可追溯性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满足这些要求。
•提高品牌价值:通过可追溯性管理,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有助于提升品牌的信誉和价值。
4. 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的实施步骤4.1 确定标识要素和标识方式在开始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程序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产品的标识要素和标识方式。
标识要素包括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批次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标识方式可以采用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技术,也可以使用印刷、贴纸等传统方式。
食品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
![食品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91a4c44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e.png)
食品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
目标
本文档旨在制定食品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确保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背景
食品标识和追溯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明确标识食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并建立追溯系统,能够有效地监控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管理程序
1. 食品标识要求
- 所有包装食品必须标明生产厂商、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 标签上的信息应清晰可读,字体大小不得小于规定的要求。
- 标签上的文字和图标不得误导消费者,不得虚假宣传。
2. 食品追溯要求
- 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追溯系统,记录每一批次食品的生产和流通信息。
- 追溯系统应具备可查询和可追溯的功能,实现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流程追溯。
- 企业应妥善保管追溯记录,确保信息安全和可靠性。
3. 监管和检查
-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和检查,核实企业是否按照标识和追溯要求进行运营。
- 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应及时采取法律措施进行处理,并公开曝光。
- 消费者也可积极参与监督,向监管部门举报问题食品。
效益
通过实施食品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可以达到以下效益:
- 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信任度和选择准确性。
- 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 推动食品企业提升生产质量和管理水平。
本管理程序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优化和更新,以适应食品行业的发展和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目的
规范物料在仓库和生产过程中的标识,避免因误用或误检造成产质量事故,以防止物料在生产过程中混淆、差错、污染等质量事故的发生,保证对设备设施、仪器进行正确的操作,以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便于在发生质量问题或对物料跟踪时进行追溯.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料在仓库和生产过程中的标识和追溯管理.包括生产过程状态标识和设备、物料状态标识,包括QC的仪器、设备。
3.0 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仓库过程中物料的标识和记录.
3.2 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标识和记录.
3.3 品技部负责仓库和生产过程中物料检验状态的标识和记录.
4.0 工作程序
4.1 物料标识
4.1.1仓库物料标识
4.1.1.1仓库物料采用标识牌进行标识,标识牌不够用时可采用临时标签代替.
4.1.1.2仓库物料须标识物料名称及规格、数量、批号或进料日期.
4.1.1.3“数量”可以是任意状态下的数量,也可以表示某一时刻的数量(如进入数量).
4.1.1.4“批号或进入日期”要求能追溯生产日期或进入日期.
4.1.2使用过程中物料标识
4.1.2.1物料在使用过程中可采用标识牌、有标识的固定区域、临时标签等各种有效方式进行标识.
4.1.2.2物料在使用过程中须标识物料名称或编号.
4.2 物料检验状态标识
4.2.1不同物料的检验状态各不相同.
4.2.2物料的检验状态可以用标签的字体颜色加以区分,不用标签标识物料时,须注明其检验状态.
4.2.3当物料的检验状态发生改变时,应及时更换相应检验状态的标签.
4.2.4非合格物料(包括特采使用、待检等)在发放时须声明其检验状态,便于在生产过程中对其跟踪.
7.0 附件
附件一<<原材料检验状态标识方法>>
附件二<<半成品检验状态标识方法>>
附件三<<成品检验状态标识方法>> 附件一: 原材料检验状态标识方法
附件二: 工程内检验状态标识方法
附件三: 成品检验状态标识方法
状态颜色注解:
1
3、检验状态标识:
内容:
1、状态标识的分类及定义:
公司生产过程中的所用状态标识分为四大类,分别为物料标识、生产状态、设备/管线标识、计量标识。
1.1物料标识:
1.1.1包括物料信息标识和物料质量情况状态标识两类。
其中,物料的质量情况状态标识采用醒目
的色标管理。
1.1.2物料的信息状态标识又包括货位卡和物料标签两种。
其目的是避免物料在储存、发放、使用
过程中发生混淆和差错,并通过货位卡,使物料具有可追溯性。
1.1.
2.1货位卡是用于标识一个货位一单批物料的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数量、贮存条件、有效期、来源、去向等信息的卡片,是识别货垛的依据,并记载和追溯该货位的来源和去向。
1.1.2.2物料签是用于标识每一件物料或中间产品的产品名称、批号和数量等信息的卡片,用于识别单独一件物料或中间产品的依据和标识。
1.1.3物料的质量情况状态标识分为四类,分别为合格、不合格、待验、4M 变更前,并采用绿、红、黄
、白四种不同色标来进行醒目区分。
1.1.3.1合格:绿色色标,其含义是:物料可允许使用或批准放行的状态。
1.1.3.2不合格:红色色标,其含义是:物料不能使用或不准放行的状态。
1.1.3.3待验:黄色色标,其含义是:物料在进厂、允许投料或出厂前所处的搁置、等待检验结果的状态。
1.1.3.4 4M变更前:白色色标,其含义是:表明该产品以发生了4M改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区分变更前后的产品。
1.3设备标识:
1.3.1设备的本身信息状态是企业对关键设备进行统一分类编号,并确定设备实行专人操作、专人
维修管理的状态卡。
设备卡应标在设备的主体上并应在醒目的位置。
1.3.2设备的使用状态标识分为五类,分别为:待用中、运行中、维修中、封存中,并采用色标管
理。
它能有效的预防设备在操作中发生安全事故发生。
1.3.
2.1待用中:其中印有“待用中”字样,字体为绿色,其含义是:指设备性能完好,可以正常使用的状态;
1.3.
2.2运行中:其中印有“运行中”字样,字体为绿色,其含义是:指设备正处于使用的状态;
1.3.
2.3维修中:其中印有“维修中”字样,字体为红色,其含义是:指设备正在或待修理的状态,严禁任何人使用;
1.3.
2.4封存中:其中印有“封存中”字样,字体为红色,其含义是:指设备处于闲置状态。
1.4计量标识:
1.4.1计量器具必须要经过校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并应有明显的合格状态标识。
任何未经过校验合
格的计量器具不得使用。
14.2计量器具的状态标识分为三类,分别为合格、限用、禁用,并实行色标管理。
其目的是避免
在生产、检验测量过程中的数据错误或不准确,造成的损失。
1.4.
2.1合格:其中印有“合格”字样,绿色色标,其含义是:计量器具经过校验合格,可以使用的状态;(也可以按照计量局下发的校证标识卡)
1.4.
2.2限用:其中印有“限用”字样,黄色色标,其含义是:计量器具部份功能经过校验合格,但要限制使用已校验合格的功能的状态;
1.4.
2.3禁用:其中印有“禁用”字样,红色色标,其含义是:计量器具经过校验不合格或损坏,严禁使用的状态;
1.5.3计量器具合格、限用标识中应有有效期规定,到期应重新校验。
1.5检查状态标识:
1.5.1检查状态分为二大类,分别为检查中、未检查。
其目的是防止产品漏检。
1.5.1.1检查中:其中印有“检查中”字样,用绿字白色A4纸,其含义是该产品正在检验中,严禁包装人员拿走打包出货。
1.5.1.2未检查:其中印有“未检查”字样,用黄字白色A4纸,其含义是该产品还为检验,严禁包装人员拿走打包出货。
1.6生产作业中断标识:
1.6.1生产作业:其中印有“生产作业”字样,用黑字白色A4纸,其含义是在上下班、中途停电、设备故障等时候,为了防止未加工的半成品流入到下一个工序,必须在作业中断时挂出“作业中断”标识;
1.7标识的保护
1.7.1成品的产品标识应清晰、牢固,不因产品传递中诸因素的影响而损坏或消失;
1.7.2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各部门要求对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进行保护,严禁随意涂抹、撕裂,保证标识整体醒目、完好,需要时,对标识可以移植;
1.7.3在产品实现过程中,一旦发现无标识的产品,需重新测量、判定,并根据判定结果重新标识。
5.3 追溯
5.3.1原材料的外包装上要求能识别供货商、原材料名称、规格、进入日期、批号.
5.3.2生产过程中半成品要求能识别加工部门、部品编号、数量、生产日期.
5.3.3成品出货须填写<<部品出货记录表>>,记录成品流向、出货日期、部品编号、数量、批号等.
5.3.4当发生质量问题时需要对物料进行追溯.要求根据仓库记录、生产记录和检查记录可以追溯到
物料的生产日期、生产机器、及生产该物料所使用的原材料,以便查找、分析发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问题反复发生.
附页:
状态标识实样:
1、物料标识卡:
2.检验状态标识卡:
3、设备状态标识:
4、计量标识 4、作业中断标识:
检验状态标识卡
检验中
检验状态标识卡
未检验
工序名:XX 作业员:XXX 台账:XXXXXXX
作业中断 标识卡
编制:审核: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