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活力的课堂呈现生命的灵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满活力的课堂呈现生命的灵动
陆晓瑜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1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陆晓瑜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报慈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课堂是活的,课堂是有生命力的,因为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的。教学过程的起初、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的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的状态决定。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是丰富而具体的综合。这些活的情境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也许,还可列出无数个这样的问题,但却不能穷尽一个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可能发生的一切。我在实践中尝试着用自己的智慧与耐心激发孩子的兴奋点,但又抑制着空洞的热闹,让那一只只高举着的小手和一双双传神的眼睛闪现出生命的灵动。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这一点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明白。但在具体操作中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理解孩子吗?我们是从心底里还是只在表面上把他们当主人看呢?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们努力实践着“平等对话”,有时难免也会觉得茫然,什么样的“平等对话”才是有效的?
高年级学生各方面都成熟了,考虑问题也似乎更全面了,因而一个普遍现象是举手发言越来越不积极,这也让不少老师伤透脑筋。不少专家对“发言心理”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不少对策。我尝试了很多,综合了各种方法,发现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教师,教师的机智在引导学生举手发言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一些常用的奖励措施外,我尝试着在学生发言前给予暗示,感受颇多。有直接的语言暗示,如“别输在起跑线上,动动脑筋,你一定想得出。”“相信你也有自己的看法吧,快快准备,别错过机会”等;还有体态暗示,我常会不经意间拍拍同学的肩膀,或用眼神传递我的意思,时间久了,学生也会用皱眉、微笑等方式回应我。同时,课堂中也会随之多出几只举起的小手。当然,有时还得用用激将法。如“这个问题是很难的,谁敢去闯一闯?不管成功还是失败,老师都佩服你的勇敢”“还有几只小手举不起来,你们就这样甘拜下风吗”等等。学生的情感是需要调动的,行为是需要刺激的。长期下来,我班学生的举手发言总是较其他班级更为积极些。其实,我所做的也就是在实践平等对话。我们要理解孩子,他们毕竟还小,怕说错,怕答不完整,怕同学笑,怕老师批评。我们要帮助他们真正走出怕的阴影,让平等对话不再成为浮于表面的热闹与形式,而是能启迪心智、调动参与热情的催化剂。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有时胜过讲无数遍大道理。用雪亮的眼睛看到孩子的内心所想,如果他们还没准备好,千万不要吝啬,让他们再准备一下吧,理解和尊重之后的对话会更精彩!
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也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高年级的孩子虽开始有意注意,但其自控能力还是不太理想。因此,一不小心,学生就会偏离教学轨道,任凭教师费尽口舌地讲解,他们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这有时是与课文内容本身不吸引孩子有关,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听课的情景,一连听了三四节课,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疲惫感也随之而来。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天要连续上多少课,每每此时,我们是否也想过学
生累了呢?我们是否也该让他们休息片刻呢?实践证明,适当地安排课中“休息”,可以更好地调节孩子的情绪,使其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尽量读懂他们的内心。在孩子们感到疲劳时,安排闭眼想象;在孩子们对课文内容不太感兴趣时,穿插几个与课文内容或孩子们现状相关的笑话;在孩子们皱着眉头无精打采时,用幽默的话语刺激一下;在孩子们听不进上课内容时,安排表演或活动,如演课本剧。把形式多样的“休息”安排在孩子最需要时,不仅把课堂变活了,也把孩子变乐了、变活跃了,智慧的火花也将在这多变的世界里闪现。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只要孩子有了兴趣,喜欢上你的课了,那小手就会一直举,小眼直闪,小嘴不停,小脑勤动,这时的课堂就活了,学生动了,教师也乐了。总之,我们要学会细细品读孩子这本耐人寻味的书,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关怀,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给他们创造课中“休息”的机会,让他们能调节一下,舒缓一下,有更饱满的精神上好每一堂课。
新课程要求教师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因而,不少课堂上常听到“对”“好极了”“很好”“非常好”……对在哪里?好在何处?有时明明理解出现偏差,观点发生错误,回答存在漏洞,却一味肯定,赞不绝口,不加分析,不予指正。类似这种表扬不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个毫无主见的“好好先生”。如此一来,也许会让部分同学兴奋一时,课堂气氛也会显得热闹些,但这种表面的繁荣、外在形式上的活跃,会掩盖学习的本来面目,这种课堂的思维含量究竟如何呢?
其实,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中也有精彩,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发现、去评价。让学生在欣喜之余又获得对问题的全面认识,才是好举措。我们对学生慷慨鼓励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了失败。试想:孩子需要信心,需要表扬的力量,但没有失败,又如何让他们有更深的领悟?一个永远看不到自己缺点的人,会是一个优秀的人吗?
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这次失败了,下次就会吸取教训,这难道不算是进步吗?我
们要尝试着用“虽然……但是……”的句式评价孩子的表现。如“虽然你运用的方
法很好,但是如能分析得再透彻些,就更好了”“虽然你观察得很仔细,但表达时不够完整,抓住机会多练练”等等。老师的评价与反馈要得体、精简而有实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另一方面要始终摆正学生的是非观,准确、犀利地点拨,匡正纠谬。要通过令人折服的评价语让学生感悟失败,正视失败,又不丧失自信。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又能进入良好的思维状态,去品尝更多的成功喜悦。
充满活力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课堂教学的价值就是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教师要用心关注生命,激活生命,但又要那种“一味的生
发”“随意的自主”“形式的整合”,摆脱课堂海市蜃楼的飘渺、虚情假意的充斥、一好到底的美言。教师要理解学生,善待学生,读懂学生的需求。对学生没有或无法深入研读的地方,要及时引导,让其思维向纵深发展;当学生有精彩发言时,要高屋建瓴地作精辟论述,让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当学生情绪低落时,还要灵活地改变教学方式,或刺激,或煽情,让其燃起参与的热情……用我们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欣赏的眼神、一道期待的目光、一种尊重的理解、一次精妙的点评,给孩子内心的但非表面的激动,掀起课堂学习的而非形式上的高潮,让教学过程成为感受生命涌动的过程。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