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小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规律,应用规律来维护健康和防治疾病。

健康与现代医学模式的关系: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应包括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现代医学不仅要保证躯体健康,而且还要促进精神愉快和社会功能完好,两者是相符一致的。

医学模式:是指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总体认识,并成为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要特征:1.承认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主要原因;2.关注与心理社会有关的疾病日趋增多的趋势;3.全面了解患者,尤其是其心理状态,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4.心理状态的改变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5.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6.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第二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性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个体因缺乏或追求某种需求所引起的不平衡状态。

动机:一种由需要所推动的,引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内在心理倾向,是行为的直接动因。其核心作用是满足需要,使机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冲突:又称动机冲突,心理学上指个体心理上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但不能同时满足,发生冲突并产生相应的挫折感和负性情绪状态。

挫折:指个体动机性行为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遭到阻碍,同时伴有不悦、烦恼、沮丧等负性情绪的出现。

趋-避冲突:个体对同一对象既想接近又想回避,但主观条件只能选择其一而产生的心理冲突,伴有负性情绪。

双趋冲突:个体对两个同时出现的动机均想接近,主观条件只能选择其一,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冲突,伴有负性情绪。

第三章心理健康与病理心理

心理健康(心理卫生):以积极有益的教育与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特点是: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广涵盖性、途径的多样性、目标的长远性。

病理心理:病理心理体现在三方面的失调:1.心理活动与社会环境的失调2.心理活动内部的失调3.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失调

第四章心理应激

应激:各种刺激作用于个体,使其生理或心理的内稳态受到干扰时,个体在多因素作用下出现的努力维持内稳态稳定的过程。应激是一种刺激/反应/过程。

心理应激:人对外界环境有害威胁、挑战经认知、评级后产生的生理、心理、行为反应。是个体在实际或认识上的要求(或需要)与满足这些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GAS全身适应综合征:应激是机体对紧张刺激物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适应反应,主要局限于生理、生化方面的改变,称之为全身适应性综合征。

应激源:引起应激的因素,包括各种来自外界物质环境、人体内环境和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应激的生理反应分期:警戒期、抵抗期、衰竭期

应激的心身中介机制: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递质系统、免疫系统

应激与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相关障碍、溃疡和消化道疾病、癌症和神经元变性障碍

应对:个体在应激环境或事件中对该环境或事件及其所致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特点:1.应对具有跨情境性;2.应对与应对结果分离;3.现实境遇中人们往往采用多种应对策略;4.应对是过程指向;5.人们是不自觉地在应用应对反应。

应激控制的一般原则:1.及时寻求专科帮助;2.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3.克服缓解应激的阻碍因素;4.应激控制和疾病治疗同时进行

第五章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当心理生理反应(心身反应)发生于某些具有易患倾向的个体身上时,这些变化可持续发展,形成病理性改变,则被称为心身疾病。

A型性格:性格特征为雄心勃勃、竞争性强、急躁易怒、急于求成

常见心身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厌食、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心理治疗、生物反馈和行为治疗、精神药物治疗、环境治疗

简述从生理反应到心身疾病的发展过程:在强烈、持久的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机体在生理上经历了心身反应,呈一过性,一旦解除原因,心身反应便消失;心身紊乱,是在不良心理因素的持续作用下造成的心身功能障碍;心身疾病,身体器官出现了形态学改变或组织损害。

简述心身疾病的治疗:心身疾病的治疗一方面要采用有效的生物医学手段在躯体水平上处理病理过程,另一方面必须在心理和社会水平上加以干预或治疗,可采取心理治疗、改变环境、精神药物治疗等措施。

简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人格特征和治疗方式:高血压患者多具有急躁、易怒、孤僻、刻板、主观、爱生闷气等性格特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治疗首先是心理支持治疗,让患者最大程度地疏泄自己;常用的还有放松治疗、生物反馈治疗、音乐治疗、环境疗法、运动疗法等。

冠心病与A型行为的关系:A型性格的人遇不良情绪应激,尤其是压抑、愤怒时,就构成A型行为,表现出恼火、激动、发怒和急躁,引起儿茶酚胺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过量分泌,使血压波动,血脂增高,长期可导致游离脂肪酸水平过高,对冠心病猝死有预测价值。

第六章睡眠及睡眠障碍

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睡眠):又称慢波睡眠。在此阶段,没有快速眼球运动,但保持一定程度的肌张力。分为四期。第一期浅睡期,第二期中睡期,三四期深睡期。

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又称快波睡眠。该期脑电图表现与觉醒时类似。特征为快速眼球运动和肌张力下降。

睡眠障碍分类:失眠、睡眠过度、醒睡时间排列障碍、睡眠有关的功能障碍。

造成失眠的原因:生理因素,躯体因素,精神因素,药物因素,其他睡眠障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指睡眠期间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伴有白天过度嗜睡等症状。

失眠症:是指对睡眠的质和量相当长时间的不满意状况,常表现为难以入睡、维持睡眠困难或早醒。

睡行症:又称梦游症,一种在睡眠过程中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的状态。通常发生在NREM的第三四期。

睡眠障碍的治疗原则:注意睡眠卫生包括消除对失眠的担忧和恐惧,调整作息时间,减少或停止烟酒茶咖啡的摄入,适当增加运动;检查有无原发性疾病;有选择地采用心理治疗;合理使用药物。

第八章患者行为与医患关系

躯体疾病患者常见的行为反应:认同患病积极就医、否认患病随意拖延、认定患病反复求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