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免疫学名词及简答题汇总
食品免疫学重点
食品免疫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获得性免疫2.淋巴细胞再循环3.抗原4.MHC5.免疫应答6.Fc片段7.补体8.细胞因子9.白细胞分化抗原10.抗体调理作用11.T细胞毒效应12.体液免疫13.免疫乳14.食物过敏反应15.肿瘤抗原16.半抗原17.干扰素18.ADCC作用19.免疫食品20.免疫耐受21.佐剂22.沉淀反应23.多克隆抗体24.抗体或变区25.粘附分子26.细胞免疫27.肿瘤免疫28.类毒素29.单克隆抗体30. 过敏反应二、选择题1.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法国B.中国C.英国D.美国E.印度2.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疾病3.以下( )细胞因子是Th2产生的。
A. IL-2B.IFN-γC. TNF-αD. IL-4E.IL-14.血清半衰期最长的Ig是( )A .Ig G B.Ig M C.Ig E D.Ig D E .IgA5.发病机制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 系统性红斑狼疮B.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C.肺出血肾炎综合征D. Arthus反应E. 类风湿性关节炎6.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是指( )A.CD4与MHCⅡ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B.CD8与MHCⅠ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C.IL-1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D.IL-2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E.协同刺激分子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7.能与肥大细胞高亲和结合的Ig是( )A.IgAB.IgDC.IgED.IgME.IgG8. 人体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主要是( )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血流9.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常用的免疫学方法是 ( )A. 血清学试验B. 免疫电泳C. ELISAD.酶免疫技术E.放射免疫技术10. 食物过敏与以下( )无关。
A. 食物形态B. 个人体质C. 个体敏感程度D. 食物摄入量E. 食物种类11.半抗原是指()A.有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B. 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C.无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D. 无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E.以上均不是12.抗原的免疫原性是指()A.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性质B.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质C.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性质D.抗原与相应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性质E.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质13.免疫学认为的“自身物质”是()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自身物质E.胚胎期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14.初乳中含量最多的Ig 是( )A. IgGB. IgMC. SIgAD. IgEE. IgD15.关于Ⅳ型超敏反应哪一项是正确的( )A. 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B. 抗原注入后4小时达到反应高峰C. 补体参与炎症的发生D. 能通过血清Ig被动转移E. 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16. 补充( )可明显增强Tc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
食品免疫填空题汇总
填空题1、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
2、在五类Ig中,分子量最大的是(IgM );参与粘膜免疫的主要是( sIgA )。
3、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物主要是(抗原抗体复合物),该途径形成的C5转化酶是(C4b2b3b )。
4、效应性T细胞主要包括(Tc细胞)和(Th1细胞)两个亚群。
5、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是(BCR ),其识别的抗原无需(APC )细胞进行加工处理。
6、完全抗原具有(免疫源性)和(抗原性)两种特性。
7、参与II型和III型超敏反应的Ig主要是(IgG )和(IgM )。
8、输血反应属于(II )型超敏反应;血清病属于(III )型超敏反应。
9、肿瘤抗原按特异性可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TSA )和(肿瘤相关抗原/TAA )两类。
10、通过人工免疫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主要有(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两类。
11、同时具有免疫源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而半抗原仅有免疫反应性,没有免疫源性,半抗原与蛋白载体结合在一起后就可成为完全抗原而具有免疫源性。
12、具有异物性的物质包括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和自身某些物质三大类。
13、根据抗原决定基在抗原分子中的位置可将其分为功能性抗原决定基与隐蔽性抗原决定基两类。
14、动物来源的抗毒素对于人体而言即是抗体又是抗原。
15、人类重要的同种异体抗原是红细胞抗原和人类白细胞抗原。
16、抗原决定基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特殊化学基团。
17、类毒素是外毒素经甲醛处理,脱去其毒性,保留其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
18、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包括异特性、理化性状。
19、根据产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的辅助,可将抗原分为胸腺依赖抗原、胸腺非依赖抗原两类。
20、临床上有意义的异种抗原主要有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动物免疫血清两类。
21、自身抗原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隔离抗原释放、自身组织的修饰。
22、目前动物实验中最常用的佐剂是完全佐剂、不完全佐剂。
食品免疫学
第一章绪论填空题1.机体因接触病原微生物而形成的免疫,称为: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2.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性:特异性、记忆性、耐受性和适应性。
3.生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非特异性防御机能称为:非特异性免疫4.参与免疫应答或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称为:免疫细胞5.机体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防御机能称为:免疫防御6.机体通过免疫机制,清除突变的异常细胞的能力称为:免疫监视7.克隆选择假说/无性繁殖系选择学说是由澳大利亚学家(Burnet)提出的。
(即机体存在随机形成的多样性免疫细胞克隆,每一克隆的细胞表达同一特异性受体;不同克隆的细胞具有不同的表面受体,能与相对应的抗原决定簇发生互补结合。
抗原进入体内,选择表达特异性受体的免疫细胞与之反应,特异性细胞克隆扩增,产生大量后代细胞,合成大量具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
)8.以人痘预防天花的创造者是(中国明朝)人。
9.18世纪末,以牛痘预防天花的发明者是(英国Jenner),开创了人工自动免疫的先河。
(爱德华’琴纳)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是生物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特异性或者非特异性机制,识别“自己”或者“非己”,排除外源性异物,从而维持自身耐受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
(异常条件下有害)2.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学功能的科学。
3.免疫系统: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淋巴循环网络组成,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行使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
4.免疫应答:机体受抗原的刺激而诱发的免疫反应。
5.适应性免疫应答:也称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决定簇)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决定簇)而发生反应,由后天获得,具有特异性、记忆性、作用慢而强等特点。
6.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耐受性:免疫系统能够识别、清除“非己”抗原,而对自身成分耐受。
但当某些原因致使”自身成分”成为机体识别的抗原时,机体则会发生自身免疫应答。
食品免疫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承担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人和高等动物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第一节免疫器官▪按其功能之不同,可将其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二者通过血液循环即淋巴循环相互联系(一)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又称初级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鸟类的腔上囊相当于人类的骨髓1. 骨髓▪Bone morrow是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各类免疫细胞的发生和分化的场所,是造血器官。
2. 胸腺(Thymus)结构:皮质,髓质胸腺细胞实质由胸腺细胞和基质细胞组成胸腺作为中枢免疫器官,其功能:(1)培育和输出成熟的T细胞(2)产生胸腺激素3.腔上囊又称法氏囊,是鸟类泄殖腔背侧的盲囊状组织,其结构与胸腺相似,有被膜,也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二)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又称刺激淋巴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也是滤过淋巴液的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肠集合淋巴结,以及在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下层的许多分散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1. 淋巴结(Lymph node)全身分布的豆形淋巴器官结构:皮质、髓质淋巴结的功能:1过滤和清除异物2产生免疫应答2. 脾脏spleen▪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具有造血、贮血和过滤作用,也是免疫活性细胞移居和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结构:皮质(白髓)和髓质(红髓)免疫功能1血液滤过2产生免疫应答3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3. 粘膜和皮肤免疫系统粘膜和皮肤组织是机体接受外来抗原刺激的首要部位,是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和发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其中的免疫细胞总数可能多于分布在淋巴器官中的数量。
(三)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与淋巴组织之间反复的、周期进行的循环,是淋巴细胞为了捕捉抗原和发挥有效保护作用所进行的巡游活动。
食品免疫学总结
免疫系统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免疫应答: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的过程。
3、特异与非特异的区别4、a、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诱导淋巴干细胞成熟T细胞)骨髓(源生各种免疫细胞。
哺乳动物B细胞成熟,直接进行免疫应答,产生大量抗体,约占40%。
)b、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是成熟T、B细胞定居以及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c、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前提淋巴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B淋巴细胞:骨髓NK细胞d、免疫分子:抗体(MHC、HLA)、补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
e、抗原呈递细胞(APC):捕捉(摄取)、降解抗原,向T细胞递呈抗原。
种类: 巨噬细胞(Mφ)树突状细胞(淋巴小结)交错突细胞(脾、淋巴结和淋巴组织)郎罕氏细胞(Lc 皮肤)抗原(Ag)1、抗原:能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且能与其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并发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物质。
2、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无免疫原性,只有抗原性的物质。
载体: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3、a、抗原的基本性质:免疫原性: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
抗原性(又称免疫反应性) :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b、分类: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1.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如,多数蛋白质抗原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 Ag) 如,细菌脂多糖,聚合鞭毛素4、影响抗原免疫原性因素:a、抗原物质的理化性质:异物性,分子大小,化学结构与组成,分子构像与易接近性,物理状态,抗原的完整性b、机体的反应能力:机体的遗传、年龄、生理状态、个体差异c、免疫方式5、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存在的能与TCR/BCR或抗体Fab部分特异性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原引起免疫应答以及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的反应的基本单位。
食品免疫学部分资料
食品免疫学部分资料第一章1、免疫学: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静态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动态免疫应答过程,阐明机体是如何区分“自己”和“非己”获得防御功能以及可能致疾病的过程和机制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又称固有性免疫应答,机体针对非己的抗原性物质发生应答反应的能力是生来就有的,这一特性又称自然免疫性或先天免疫性,是体内始终存在的免疫防御机制。
特异性免疫应答:又称适应性免疫应答。
机体针对非己的抗原性物质发生应答反应的能力是后天形成的,当机体与外来抗原接触之后才能获得,这一特性也称获得免疫性或适应免疫性。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多克隆抗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学反应,由机体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与抗原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一组球蛋白,这就是免疫球蛋白,这种与抗原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单克隆抗体:如果能选出一个制造一种专一抗体的浆细胞进行培养,就可得到由单细胞经分裂增殖而形成细胞群,即单克隆。
单克隆细胞将合成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2、两类免疫应答的特点及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特异性免疫过程:1、细胞免疫:T细胞是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转化为致敏淋巴细胞,并表现出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应答只能通过致敏淋巴细胞传递,故称细胞免疫。
免疫过程通过感应、反应、效应三个阶段,在反应阶段致敏淋巴细胞再次与抗原接触时,便释放出多种淋巴因子(转移因子、移动抑制因子,激活因子,皮肤反应因子,淋巴毒,干扰素),与巨噬细胞,杀伤性T细胞协同发挥免疫功能。
细胞免疫主要通过抗感染;免疫监视;移植排斥;参与迟发型变态反应起作用。
其次辅助性T细胞与抑制性T细胞还参与体液免疫的调节。
食品免疫学总结word精品
1. 免疫: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self- non self),对“非己”抗原发生清除、排斥反应,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稳定的生理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和免疫稳定三大功能。
2. 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理解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御功能和有害病理作用及其机制,以发展有效的免疫学措施,实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二复始循环过程。
4. 免疫细胞: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5. 黏膜淋巴系统:是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齐冠华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及派氏集合淋巴结等。
6.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点区域。
7. 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一类小分子量可溶性糖蛋白。
8. 抗原:是指进入动物机体后,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9. 独特性:同一个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lgV区抗原特异性各不相同,其超变区各自具备独特的抗原决定簇结构。
10. 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B细胞增殖所产生的抗体,其遗传背景一致,抗体分子结构,抗原特异性等形状相同。
11. 多克隆抗体:是抗原Ag或抗原与佐剂的混合物按程序接种活物刺激其产生免疫应答,血清中含有大量特异性抗原提又称抗血清或免疫血清。
12. 免疫原性: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
13. 半抗原载体现象:小分子物质不具有免疫原性,不能诱导产生免疫应答,但当它们与大分子物质(载体)连接后,就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这种现象称为半抗原一载体现象。
免疫学名词简答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免疫(immunity):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和“非己”,对“自身”耐受,对“非己”排除的一种生理功能。
二、简答题简述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比较。
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获得形式固有性(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获得性免疫需要抗原激发发挥作用时相早期,快速(数分钟至4天)4~天后发挥效应免疫原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由于细胞发育中基因重拍产生多样性免疫记忆无有,产生记忆细胞举例抑菌、杀菌物质,补体,炎症因子吞噬细胞,NK细胞,NKT细胞T细胞(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B细胞(体液免疫-抗体)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一、名词解释★1、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是指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2、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二、简答题★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
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①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②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③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②免疫调节作用。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2、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①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③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④过滤作用。
▲脾:①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③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④过滤作用。
⑤贮存和调节血量(非免疫功能)。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①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②产生分泌型IgA(SIgA)。
第三章、抗原一、名词解释★1、抗原(antigen,Ag):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
通常指能(1)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2)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食品免疫学资料
一.名词解释1.抗原(Ag):是能够刺激机体T、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物质(即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且能与应答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启动免疫应答的始发因素。
2. 半抗原:指仅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3.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4. 载体:赋予半抗原免疫原性的大分子物质。
5. 半抗原不具有免疫原性,所以不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但当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称为载体)偶联后,就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结合,这种现象称为半抗原—载体现象。
6. 异物,是指化学结构与宿主自身成分不同或在胚胎期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从未接触过的物质。
7. 特异性:指某一抗原分子只能诱导相应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专一性,以及某一抗原分子只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专一性。
8. 抗原决定簇(AD):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或其他部位的具有一定组成和结构的特殊化学基团, 又称表位。
9. 抗原的结合价:是指能和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决定簇的总数。
10. 指抗体(或抗原)除可与其相应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外,有时还可与其他抗原(或抗体)发生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11. 具有相同表位的不同抗原,成为交叉抗原。
12.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T 细胞抗原受体(TCR ),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5% ~20%T 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13.佐剂:是掺入到疫苗中能促进、延长、增强机体对疫苗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14. 抗体(Ab):机体防御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分化成熟的终末B淋巴细胞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15.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16:抗体的调理作用:IgG类抗体与相应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特异结合后,通过其Fc段与吞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 Fc受体(FcγγR)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上述颗粒性抗原吞噬的作用。
食品免疫学
年级________;层次________;专业________;姓名________ 复习资料,仅供参考,补充整理打印,试后上交食品免疫学案作业(专科)一、名词解释1. 抗原决定簇:它可以是由连续序列(蛋白质一级结构)组成或由不连续的蛋白质三维结构组成,决定抗原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2. 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
3.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4. 主动免疫:是指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
5. 免疫预防:指机体抵抗和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其它异物的功能。
二、简答题1.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
2.试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答:免疫应答是在遗传基因的调控下,通过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参与而发生的。
免疫应答的过程可人为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识别阶段、活化与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a、识别阶段:抗原被APC 所摄取、加工、处理;T细胞/B细胞通过TCR/BCR特异性识别抗原肽。
提呈和识别的过程。
b、活化与分化阶段: T、B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产生其活化的第一信号;T/B细胞与APC表面的多种粘附分子间相互作用,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即协同刺激信号)。
另外,激活的APC和T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它们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参与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最终形成T效应细胞或奖细胞,并分泌免疫效应分子如各种细胞因子和抗体。
c、效应阶段: 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共同发挥作用,清除非己抗原物质或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从而维持机体正常生理状态,或引起免疫相关疾病。
3.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
答:是指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机体,抗体的产生表现为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
食品免疫学复习题
1.简述免疫的概念及功能答: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桅顶的一种生物功能。
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耐受、免疫调节2.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答:免疫系统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选择及成熟的场所,它包括胸腺和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之一。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3.试述细胞选择学说的基本要点及意义答:细胞选择学说的要点:胚胎期即存在有针对自身抗原和外来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同一克隆的细胞具有单一的特异性抗原受体。
由于在胚胎期淋巴细胞尚未发育成熟,与相应抗原接触后发生死亡。
胚胎期只有自身抗原有机会与相应的淋巴细胞接触而致使自身反应的淋巴细胞克隆清除,出生后只剩下针对外来抗原的淋巴细胞。
细胞选择学说的意义:解决了适应与选择的问题,使免疫学的概念从抗感染免疫转到现代免疫上来;解释了自身耐受问题;解释了抗体生成的特异性及多样笥问题;为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4.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各有哪些特点?答:固有性免疫又称非特异性免疫或天然免疫,是种系进化发育过程中与外界环境接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没有针对的防御机制。
特点:先天具有;作用没有针对性;有明显种族差异,但是同一种族个体差异不明显;反映发生快,但没有记忆性;能稳定遗传适应性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指机体在生命过程中与生物病原等抗原接触后获得的一种具有针对性抵抗力。
特点:一般而言,出生后获得;有明显针对性;发挥作用较晚,有记忆性;每个个体在同种个体间有明显差异5.试述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两者之间的关系答: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建立的基础,非特异性免疫决定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强度;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可相互协作,共同发挥作用6.简述适应性免疫的获得方式7.抗原物质有哪些基本特性?答:抗原的基本特性: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效应T细胞)的特性。
食品免疫学重点
免疫: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的一种生理功能,通常对机体有利,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对机体造成损害。
食品免疫学:专门研究食源性疾病与免疫学,食品营养,保健食品与人体免疫,检测技术.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一门基础科学,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与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
抗原:Ag是指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并能与所产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佐剂:佐剂不是抗原,没有免疫原性,但是它与抗原混合在一起可以提高机体的应答能力,增强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抗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刺激其产生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状糖蛋白。
补体:对抗体具有补充作用的物质称为补体。
是正常血清的一种组分,可与抗体一起产生溶菌或溶胞现象,单独作用时不能引起细胞的溶解.免疫器官:指完成免疫功能的器官或组织,可以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鸟类法氏囊或同功能器官,主导免疫活性细胞的产生、增殖、分化、成熟)和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聚集和免疫应答反应发生的场所。
)超敏反应:指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
即机体与抗原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产生了致敏淋巴细胞或特异性抗体,若与再次进入的抗原相结合,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损害的免疫病理反应,又称变态反应。
食物过敏:人体对食物中抗原产生的。
由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又称食物超敏反应。
变应原:指能诱发机体产生IgE类抗体并导致变态反应的抗原。
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完整的细菌细胞或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反应,并出现凝集的现象。
凝集反应中的抗原又称凝集原,抗体又称凝集素。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蛋白质、多糖或类脂溶液,血清,细菌提取液,组织浸出液等)与相应抗体在电解质存在的合适条件下反应并出现沉淀物的现象。
沉淀反应中的抗原又称沉淀原,抗体又称沉淀素。
6、免疫学的基本技术有哪些?免疫学检测技术:是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原理,利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抗体或利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1)细胞融合技术(2)T细胞克隆技术(3)免疫印迹法免疫学治疗技术:一种是免疫细胞的治疗,一种是免疫分子的治疗免疫预防技术:通过人工免疫使人增强或获得对某些病原体或细胞特异性抵抗力的方法,包括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食品免疫学
食品免疫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能与B细胞和T抗原受体结合,刺激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3、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4、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如:细菌、病毒及大多数蛋白质。
5、半抗原:指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如:小分子化学物质(二硝基苯)、某些药物,又称不完全抗原。
6、抗原表位:是指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其性质、数量和空间构象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
7、单价抗原:只有一个决定簇的抗原称为单价抗原8、多价抗原:含有多个抗原决定簇的抗原。
9、TD抗原:是指在刺激机体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
10TI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不需要Th细胞的辅助。
11佐剂:是能非特异性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亦可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的物质。
12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13抗体:指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14补体:血清中存在的不耐热的成分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成为补体。
15补体系统: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激活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16免疫应答:即免疫活性细胞因对抗原的特异识别而活化、增殖、分化,最终形成效应细胞,并通过其所分泌的抗体或细胞因子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7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并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分子,它们介导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换与相互调节,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过程等。
18干扰素:是机体在病毒感染时合成并释放的一类糖蛋白,其主要功能是干扰病毒DNA或RNA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
食品免疫学总结
1.免疫: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self-nonself),对“非己”抗原发生清除、排斥反应,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稳定的生理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和免疫稳定三大功能。
2.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理解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御功能和有害病理作用及其机制,以发展有效的免疫学措施,实现防病治病的目的。
3.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二复始循环过程。
4.免疫细胞: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5.黏膜淋巴系统:是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齐冠华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及派氏集合淋巴结等。
6.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点区域。
7.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一类小分子量可溶性糖蛋白。
8.9.独特性:同一个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lgV区抗原特异性各不相同,其超变区各自具备独特的抗原决定簇结构。
10.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B细胞增殖所产生的抗体,其遗传背景一致,抗体分子结构,抗原特异性等形状相同。
11.多克隆抗体:是抗原Ag或抗原与佐剂的混合物按程序接种活物刺激其产生免疫应答,血清中含有大量特异性抗原提又称抗血清或免疫血清。
12.免疫原性: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
13.半抗原载体现象:小分子物质不具有免疫原性,不能诱导产生免疫应答,但当它们与大分子物质(载体)连接后,就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这种现象称为半抗原—载体现象。
14.异种抗原:自另一物种的抗原物质如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异种血清和蛋白等。
15.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16.可变区:指轻链和重链中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区域。
食品免疫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食品免疫学分析技术1.免疫学检测的三大优点特异性强快速,简便灵敏,重复性好2.快速检测技术的要求:1、实验准备简化;2、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即可测试,或采用先进快速的样品处理方式;3、简单、快速和准确的分析方法。
—现场快速检验—实验室快速检验3.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对食品安全的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开发当前急需的食源性危害快速检测、监测、控制及评价技术。
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快速检测方法农药残留物和化肥污染物快速检测方法4. 什么是食品免疫学?食品免疫学同属免疫学范畴主要研究内容:1. 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应答(食品过敏原)2. 食品营养与免疫(食源保健品)3. 免疫检测(营养要素、代谢产物、污染物)(食品免疫学分析技术)5.抗体免疫学检测在食品中的应用1、抗体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菌种,原料生产)2、抗体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菌种,原料生产)3、抗体在食品储藏中的应用(微生物,食品安全)4、抗体在肉品卫生中的应用(微生物,食品安全)5、抗体检测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食品安全)6、抗体检测食品中的其他成分(辨伪、活性成分,保健食品)6.食品安全抗体免疫学检测主要技术ELISA胶体金试纸条放射免疫、荧光免疫方法蛋白芯片液相芯片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结合的方法第二章免疫系统的细胞与组织器官1.免疫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中辨别自我和危险信号,引发免疫应答、执行免疫应答和最终维持自身稳定的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系统。
2.免疫组织和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初级免疫器官)❖骨髓: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胸腺:诱导胸腺细胞分化成熟;诱导胸腺细胞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法氏囊:鸟类所特有的初级淋巴器官,又称腔上囊, 位于鸟类泄殖腔的上方,是泄殖腔上皮淋巴器官。
它主要是由初级滤泡组成,干细胞来源于胚内间质,由少数干细胞发育为淋巴细胞。
✓外周淋巴器官(次级淋巴器官)❖淋巴结: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HEV);过滤作用(吞噬细胞、Ab杀伤病菌、清除异物)❖脾脏:最大的免疫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T:40% B:60%;免疫应答的场所(血源性抗原);滤过作用;贮存红细胞❖皮肤淋巴组织、粘膜淋巴样组织:3.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意义:(1)增加了淋巴细胞与抗原、侵入物接触的机会,试被活化的淋巴细胞变为效应细胞参与免疫应答(2)能使T 、B细胞和记忆细胞很快地分布到全身的组织器官4.免疫系统的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多为淋巴细胞,包括T、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一、绪论1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3.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 IT):指机体经某种Ag诱导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的状态。
8.免疫反应:主要指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所发生的反应2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物功能。
特征:1.识别非身抗原的能力 2.对不同抗原的高度特异性 3.免疫记忆能力 4.对自身免疫抗原的耐受(1)非特异性免疫(NSI):又称固有性免疫或天然免疫。
指生物在种系进化发育中与外界环境接触,逐步建立历来的一种无针对性的抵抗力。
特点:先天具有;作用无针对性;有明显的种族差异,但同一种族内个体差异不明显;反映发生快,但无记忆性;能稳定遗传(2)特异性免疫(SI):又称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
指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与生物病原体等抗原接触后获得的一种有针对性的抵抗力。
特点:特异性、记忆性、多样性3.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増生、分化或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分为3个阶段:抗原识别,免疫细胞活化,免疫效应。
顺序为:吞噬细胞,细胞介导免疫,体液免疫(1)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产生活化的效应T细胞核细胞因子,是免疫炎症的应答。
(2)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或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产生抗体。
(3)初次应答:指宿主第一次接触外来抗原后血清中出现抗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
特点:①潜伏期比较长,一般为6-10天。
②初期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主要为低亲和力的IgM,后期为IgG。
③血清中抗体高峰浓度较低,而且维持时间较短。
(4)再次应答:免疫系统对感染病原的首次入侵产生记忆作用,在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时,产生更快和更强的应答,称之为再次免疫应答。
在一感染性疾病中存活的动物常不再感染此病,这是因为它们的快速再次应答,也就是说它们对此病产生了免疫。
特点:①潜伏期较短,大约为初次应答潜伏期的一半。
②抗体浓度增加快,含量比初次应答高,维持时间长。
③用较少量抗原刺激即可诱发再次应答。
④再次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而初次应答中主要为IgM。
⑤抗体的亲和力高,且较均一。
⑥IgM产生的数量和在体内持续的时间与初次应答时大致相同。
二、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1.免疫系统: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
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2.免疫器官:指实现免疫功能的器官或组织。
根据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功能差异,可分为中枢神经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部分。
(1)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organ):免疫细胞产生与成熟场所骨髓:哺乳动物B细胞成熟,直接进行免疫应答,产生大量抗体,约占40%。
胸腺:诱导淋巴干细胞成熟T细胞。
一般结构:被膜、小叶间隔、实质禽法氏囊:诱导淋巴干细胞成熟为B细胞(2)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organ):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脾脏、淋巴结和黏膜免疫系统等。
3.免疫细胞:主要是指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等各种细胞。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成分,在体内分布很广泛,主要是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而被活化,分裂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1)T淋巴细胞:表达T细胞受体和CD3复合物的淋巴细胞。
来源于胚肝或骨髓的原T细胞,在胸腺微环境中分化、发育,成熟后迁移至外周血,继而定居于外周淋巴组织,可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并辅助机体针对T细胞依赖性抗原产生体液免疫应答。
(2)B淋巴细胞:其特征性表面标志是膜免疫球蛋白(即B细胞受体),经抗原激活后可分化为浆细胞,产生与其所表达B细胞受体具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介导体液免疫。
(3)NK细胞:是细胞免疫中的非特异性成分,它不依赖于胸腺、不依赖抗体或补体、不需要预先致敏,即可直接杀害杀伤或通过分泌细胞毒性因子杀伤多种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细胞,起杀伤作用无肿瘤特异性和MHC限制性,是一类在早期抗肿瘤免疫机制汇总起重要作用的效应细胞。
(4)肥大细胞:一类胞质内富含嗜碱性颗粒的细胞。
颗粒中有组胺、硫酸乙酰肝素和各种酶类,在炎症和免疫反应时,颗粒被释放。
(5)抗原提呈细胞(APC):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递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也称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
4.免疫分子:主要指细胞因子,抗体,补体5免疫调节(IR):在免疫应答中,各种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之间相互促进和制约的过程。
8.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集合淋巴组织或其黏膜表面淋巴细胞及辅佐细胞的统称。
参与抵御由黏膜表面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1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分布于不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清除血循环中的颗粒物质。
13.树突状细胞:一类具有分支或树突状形态的细胞。
分为髓系和淋巴系两类,前者是最重要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可组成性表达MHC II 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
16.免疫活性细胞(ICC):T细胞和B细胞分别负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具有特异性抗原受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17酶联免疫法(ELISA):酶免疫测定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技术。
其基本方法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 ( 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 ) 表面,使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
常用的 ELISA 法有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前者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后者用于测定特异抗体。
三、抗原1.抗原(Ag):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包括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效应T细胞)的特性。
3.抗原性(Antigenicity):指抗原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又称反应原性。
4.半抗原(Hapten):又称为不完全抗原、指只有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即:只具有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应答产物的物质。
如:多为一些小分子单糖、类脂和青霉素等。
9、完全抗原:是指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5.凝集反应(直接凝集、间接凝集):是颗粒性Ag(如完整的细菌、细胞)与相应抗体,适当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现象。
6.直接凝集:细菌或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反应,出现的凝集现象。
7.间接凝集:将可溶性Ag\Ab包被在惰性颗粒载体(红细胞、乳胶颗粒等)表面,再与相应Ab\Ag反应,出现可见凝集物的现象。
8.沉淀反应:可溶性抗体(如血清蛋白、细胞裂解液或组织液等)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可见沉淀物的现象。
四、抗体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抗体(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又称γ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2.抗体的结合价:单体(IgG、IgE),二聚体(分泌型IgA),五聚体(IgM)。
分别为2、4、10价。
IgG是唯一可通过胎盘的抗体,人血清含量最高。
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指表达于脊椎动物有核细胞表面的一类具有高度多态性,含多个基因座位且互相紧密联系的基因群。
人的MHC称为HLA。
4.HLA:HLA作为基因时,称HLA复合体,是指人类第六号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细胞间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密切连锁的基因群。
HLA作为抗原时,称人类白细胞抗原,是HLA复合体编码的产物。
5.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除抗体外,还包括天然存在的。
膜型—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分泌型—分泌进入体液,介导体液免疫人类抗体依照其重链稳定区的分子结构和抗原特异性不同分为:IgG、IgA、IgM、IgD、IgE 5种。
正常人血清免疫球蛋白轻链κ:λ=2:18.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lc antigen):又称 Forssman 抗原。
指在不同种属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9.免疫记忆:机体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后产生的增强性快速应答,由记忆淋巴细胞承担。
特点:具有抗原特异性和长效性。
10.单克隆抗体(McAb,mAb):借助杂交瘤技术,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的Ab。
11.多克隆抗体:由不同B细胞产生的不均一性抗体。
五、天然免疫分子与细胞因子2.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3.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由三部分组成1.补体的固有成分:C1-C9,B,D因子;2.补体系统中的受体成分:CR1-CR5 ;3.补体的调节蛋白:P,I,H因子等补体激活途径(1)经典途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的,由C1—C9参与的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其结果是靶细胞因细胞膜受攻击复合物作用而裂解。
(2)旁路途径:不经C1、C4、C2,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而由C3、B因子、D因子参与的激活过程。
(3)MBL途径(mannan-binding lectin pathway):也称凝集素途径。
由MBL结合至细菌启动。
激活物:病原体甘露糖+MBL5.细胞因子(CK):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分泌的,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
7.白细胞介素(IL):是一组由多种细胞产生的,介导白细胞或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发挥多种免疫功能的细胞因子(IL-1-IL-30)。
8.干扰素(IFN):指宿主细胞受干扰素诱生剂(如:病毒、聚胞苷酸和丝裂原)作用后合成的一组糖蛋白,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
10.免疫缺陷病(IDD):是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11.自身免疫(ATI):指机体针对自身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
12.自身免疫病(AID):由于自身免疫引起自身组织损伤并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疾病。
针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称为自身抗体与自身反应性T细胞。
13.人工免疫:是用人工方法将抗原或抗体制成制剂(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使其获得特异性免疫功能,以达到防治某些疾病的目的。
14.人工主动免疫(AAI)::是用人工的方法给机体接种疫苗、类毒素等抗原性物质,使机体免疫系统因抗原刺激而发生类似于隐性感染时所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