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成分输血指南

合集下载

新生儿安全输血制度及流程

新生儿安全输血制度及流程

新生儿安全输血制度及流程一、引言新生儿输血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但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新生儿输血安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发生,我国卫生部门制定了严格的输血法规和标准。

本文旨在阐述新生儿安全输血制度及流程,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二、新生儿输血指征1. 严重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30g/L。

2. 心衰、呼吸衰竭:血红蛋白低于150g/L。

3. 出血性疾病:如新生儿出血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4. 重度营养不良:血红蛋白低于100g/L。

5. 其他疾病:如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三、新生儿安全输血制度1. 输血前评估(1)病史采集:了解新生儿的出生史、家族史、疾病史等。

(2)体检:观察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面色、呼吸、心率等。

(3)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2. 输血申请(1)临床医生根据新生儿输血指征,提出输血申请。

(2)输血科(血库)接到申请后,对新生儿进行配血。

3. 输血前准备(1)输血前核对:核对新生儿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

(2)血液制品准备:根据输血申请,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

4. 输血过程(1)输血前:向家长告知输血风险,签署输血同意书。

(2)输血中:严密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3)输血后:记录输血时间、输血量、输血速度等,监测新生儿病情变化。

5.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报告输血科(血库)和临床医生。

(2)根据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给予相应治疗。

6. 输血记录与报告(1)输血记录:详细记录新生儿输血过程,包括输血时间、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2)输血输血结束后,向输血科(血库)报告新生儿输血情况。

四、新生儿输血流程1. 输血前评估(1)病史采集:了解新生儿的出生史、家族史、疾病史等。

(2)体检:观察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面色、呼吸、心率等。

(3)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儿科输血指南

儿科输血指南

儿科输血指南一、背景儿童患者是一类异质性群体,处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在血容量、血液组成成分水平、免疫系统成熟度以及机体对低血容量和缺氧的生理反应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对输血要求高,容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因此儿科疾病的输血实践不仅不同于成人患者,而且更加错综复杂。

本指南旨在为儿科医生提供科学、全面的输血指导,确保儿童患者输血安全、有效。

二、原则1. 非必要不输血和非必要不多输血的原则。

2. 科学、全面地评估儿童患者的病情和输血需求、获益及风险。

3. 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输血,审慎选用严紧或者宽松的输血阈值和适宜的血液成分,适时评估输血疗效。

三、输血指征1. 明显出血:按照附录A提供的出血程度分级标准判断为2级以上(含2级)的出血。

2. 严重贫血:血红蛋白(Hb)水平低于正常值下限,或预计需要大量输血纠正贫血。

3. 严重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仍持续发热、感染性休克等。

4. 严重循环衰竭:心功能不全、严重低血压等。

5.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6. 手术及创伤:根据手术类型、创伤程度及患者状况决定是否输血。

四、输血禁忌症1. 严重过敏体质,特别是对输血相关制品过敏的患者。

2. 严重感染性疾病,如活动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3. 严重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4. 严重心脏病、肾病、肝病等不能耐受输血的患者。

5. 家属中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的患者。

五、输血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输血途径:首选中心静脉输血,其次为外周静脉输血。

2. 输血速度:根据患者状况调整输血速度,避免过快输血导致不良反应。

3. 观察患者反应:密切观察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4. 输血后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效果,适时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六、特殊人群输血1. 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贫血很常见。

除了早产儿自身的原因外,医源性失血是导致其贫血的重要原因。

新生儿输血规范诊疗指南护理课件

新生儿输血规范诊疗指南护理课件

输血前评估制度
建立严格的输血前评估制度,确保只有符合输血指征的患者才能 接受输血。
输血申请审核制度
建立输血申请审核制度,确保输血申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输血后监测制度
建立输血后监测制度,对输血后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 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输血操作培训与考核
定期培训
0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输血操作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
案例分析
定期组织案例分析会,对典型输血不良事件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医 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06
CATALOGUE
新生儿输血研究进展与展望
新技术与方法应用
1 2 3
自动化输血系统
通过使用自动化的输血系统,能够减少人为错误 ,提高输血效率,确保血液安全。
血液成分的分离与保存
利用先进的分离技术,将血液中的不同成分进行 分离,并采用适当的保存方法,延长血液的有效 期。
02
处理方法:立即停止输血,给予 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糖皮 质激素等,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监测生命体征。
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是输血后最常见的早期并发 症之一,通常表现为输血后1-2小时 内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
处理方法:立即停止输血,给予解热 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同时监 测生命体征,查找并处理发热原因。
反应。
其他禁忌症
如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严重肺动脉高压等疾病,输血
可能会加重病情。
02
CATALOGUE
新生儿输血规范流程
输血前评估
01
02
03
评估患儿病情
了解患儿的病史、病情状 况、血红蛋白水平等,判 断是否需要进行输血。
实验室检查

新生儿输血规范

新生儿输血规范

新生儿输血规范一、引言新生儿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医疗行为,对于纠正新生儿贫血、提高新生儿免疫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新生儿生理特点及输血相关风险的考虑,新生儿输血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本规范旨在为新生儿输血提供专业、准确、有见地的指导,以确保新生儿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新生儿输血指征1. 缺血性贫血:新生儿出生后血红蛋白(Hb)低于13g/dL,伴有临床症状者。

2. 出血性疾病: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如新生儿出血症、血友病等。

3. 免疫性溶血病:新生儿免疫性溶血病,如ABO溶血病、Rh溶血病等。

4. 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需行手术治疗者。

5. 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肺炎等。

6. 其他疾病: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等。

三、新生儿输血原则1.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根据新生儿病情、体重、血红蛋白水平等综合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输血。

2. 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根据新生儿病情选择全血、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血小板等血液制品。

3. 尽量减少输血量:新生儿输血量应根据体重、血红蛋白水平、病情等确定,尽量减少输血量。

4. 注意输血速度:新生儿输血速度宜慢,一般为24mL/kg·h。

5. 加强输血监测: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面色、尿量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四、新生儿输血操作流程1. 输血前准备:(1)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

(2)交叉配血: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血液相容。

(3)血液制品的准备:根据新生儿病情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并按照规定方法进行制备。

2. 输血操作:(1)建立静脉通道:选择合适的静脉,建立静脉通道。

(2)输血:按照输血速度要求,缓慢输注血液制品。

(3)观察: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面色、尿量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输血后处理:(1)记录输血情况:记录输血时间、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2)观察新生儿病情:观察新生儿贫血、出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新生儿成分输血指南

新生儿成分输血指南

新生儿成分输血指南1.目的由于新生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与成人相比存在生理学和免疫学差异,故新生儿输血有其特殊性。

为向儿科医师和输血科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提供新生儿成分输血的指导原则,依据《临床输血咨询服务管理程序》4.15条款的要求制定本指南。

2.适用范围适用于儿科医师和输血科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指导新生儿成分输血。

3.职责3.1儿科经治医师3.1.1经治医师应了解新生儿输血特点,严格掌握新生儿成分输血适应证并选择适合的血液。

3.2输血科技术人员3.2.1负责及时提供适合新生儿的血液,必要时提供新生儿成分输血咨询服务。

4.指引要点4.1新生儿输血特点4.1.1容易发生循环超负荷:新生儿心脏功能尚不健全,输血量计算不当或输血速度过快时容易引起心衰。

4.1.2对失血特别敏感:当新生儿失血量占其血容量的10%(失血30~50ml)时即可出现明显症状而需要输注红细胞。

4.1.3不能耐受低温血: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心肺发育尚不成熟,输血时最好将血液加温至32℃。

4.1.4不能耐受高血钾及低血钙:新生儿肾脏排钾和保钠及维持酸碱平衡的功能差,输入保存时间过久的全血或红细胞容易出现高血钾、低血钙和酸中毒。

4.1.5 Hb需要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新生儿血液中HbF(胎儿型)含量高,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低,红细胞与氧的亲和力大,Hb需要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才能满足生理需要。

4.1.6为避免经血传播巨细胞病毒(CMV),新生儿最好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

4.1.7红细胞上的血型抗原较弱,血清中抗体效价低,判定血型要用高效价的标准血清.只需要做ABO血型正定型,不必做反定型。

4.2成分输血4.2.1红细胞输注(1)输注指证a)有贫血症状,Hb<80g/L或Hct<0.24者。

b)急性失血,失血量>10%血容量者。

c)大手术.Hb<100g/L或Hct<0.30者.d)中度心肺疾病,Hb<100g/L或Hct<0.30者。

新生儿输血操作指南

新生儿输血操作指南

新生儿输血操作指南引言新生儿输血是指将新生儿血液或血液制品通过血管途径输入给新生儿,以纠正血液功能障碍或缺失的治疗措施。

新生儿输血操作需要严格执行,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新生儿输血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帮助医务人员正确管理新生儿输血过程。

适应症新生儿输血的适应症包括:1. 出生后出血不止或伴有出血倾向的新生儿。

2. 严重贫血或需要补充血红蛋白的新生儿。

3.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新生儿。

4. 其他需要输血治疗的特殊情况,如出生窒息后的复苏等。

准备工作1. 确认输血的适应症,并与患儿的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

2. 完成输血相关的医嘱,并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3. 检查血型与交叉配血结果,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4. 准备好输血所需的输血器具,包括输血管、输血针、输血袋等。

5. 检查输血血液制品的标签,确保所使用的血液制品与医嘱一致,并检查血液制品的有效期和保存条件。

输血操作步骤1. 患儿接受输血前,应经过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评估其输血的需要和风险。

2. 确保输血器具的无菌和完整性,同时准备好止血材料,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出血情况。

3. 在输血前,正确核对患儿的身份和输血相关的医嘱信息。

4. 患儿需要静脉通道作为输血途径,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如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

5. 打开输血器具的包装,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装配输血管、输血针等。

6. 将输血针插入患儿静脉通道,注意插入深度和角度,避免损伤血管壁。

7. 确保输血管与输血针连接牢固,并通过检查与患儿的血管连接处是否有渗血来确认连接的紧密性。

8. 将输血袋中的血液缓慢注入给患儿,通常开始输注速度为510滴分钟,后续根据患儿的情况逐渐增加输注速度。

9. 在输血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和生命体征,特别关注呼吸、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10. 在输血过程中,根据需要监测血气分析、血红蛋白浓度和凝血功能等指标。

11. 输血完成后,将输血管从患儿的静脉通道中拔出,及时进行正确的伤口处理和止血措施。

新生儿输血规范诊疗指南

新生儿输血规范诊疗指南

新生儿输血规范诊疗指南1.新生儿输血规范诊疗指南输血特点】新生儿的输血需注意以下几点特点:1.新生儿的心脏功能不健全,输血量计算不当或速度过快容易引起循环超负荷而致心衰。

2.新生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差,心肺发育尚不成熟,不能耐受低温血,输血时应以室温血为宜。

3.新生儿的肾脏排钾和保钠及维持酸碱平衡功能差,输入保存时间过久的库血容易出现高血钾、低血钙和酸中毒。

4.新生儿的HbF含量高,红细胞内的2,3-DPG含量低,红细胞与氧的亲和力大,Hb需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才能满足生理需要。

输血指征】以下情况需要进行输血:1.血容量不足:当急性失血量≥10%总血容量时,根据失去的主要成分和失血的速度给予输注相应的成分血液或全血。

2.贫血性疾病: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静脉血Hb<130g/L;慢性贫血患儿,Hb<80~100g/L可予输注浓缩红细胞。

3.婴儿肺部疾病时,应维持Hb≥130 g/L,以确保氧容量,减轻阻滞缺氧;4.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有大量左向右分流者,维持Hb>130 g/L,可增加肺血管阻力,使左向右分流及肺血流减少,也可促使开放的动脉导管关闭。

5.出现与贫血有关的症状如气急、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心动过速或过缓、进食困难或淡漠等。

输血后症状减轻。

6.早产儿贫血:详见附表。

7.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数量减少和(或)功能障碍,以及一种或多重凝血引子缺乏所致的严重出血。

血小板输注指征为:新生儿PLT<50×XXX出血征象,或新生儿PLT<30×109/L,不伴出血征象。

8.免疫缺陷病:严重感染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的患儿,可予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以预防或控制感染。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严重新生儿感染,经抗生素治疗48h以上无效者,首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

无效时可考虑粒细胞输注,目前认为两者的长期安全性仍需评估。

9.低蛋白血症可首选人血白蛋白或血浆。

成分血的适应征和输血指南(临床用)

成分血的适应征和输血指南(临床用)

成分血的适应征和输血指南1.成分血的适应征1.1全血(WB)需交叉配血200ml为1个单位(u)。

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血浆蛋白、稳定的凝血因子。

适应证:严重的急性失血(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30%时);体外循环;换血治疗。

目的:用于补充红细胞、稳定的凝血因子和扩容。

剂量:成人(60kg)每输入1u大约可提高Hb5g/L、HCT0.015;儿童每kg体重6ml输入,大约可提高Hb10g/L。

1.2.悬浮红细胞(CRCs)需交叉配血全血200ml移去血浆在剩下的浓缩红细胞中加入添加剂(晶体盐保存液约50ml)即成悬浮红细胞液1个单位(u)。

适应证:适用于临床各科输血。

1. 外伤、手术、消化道、呼吸道、产科大出血需输血的;2. 容量正常的贫血需输血的;3. 心、肝、肾功能不全需输血的;4. 特别适用于儿童慢性贫血。

剂量:儿童增加Hb(g/l)所需血量=0.6×体重(kg)婴儿每kg体重输红细胞10ml可使Hb升高30g/l输注:输前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必要时边输边摇。

1.3.浓缩红细胞(CRC)需交叉配血将新鲜全血或保存不久的库血经离心后将血浆移去,剩下的红细胞和少量的血浆即浓缩红细胞。

HCT70—80% 。

1u容量为120ml±10%,含200ml全血中的红细胞、30ml血浆、15ml抗凝剂。

适应证:同红悬液。

输注:通过Y型管加生理盐水输注,一般1u CRC加50ml生理盐水。

1.4.少白细胞的红细胞(LPRC)要求ABO血型相同使用白细胞滤器可去除99.9%的白细胞,红细胞回收率90%以上。

1u总量约120ml 红细胞60—80ml 生理盐水50ml。

适用于临床各科输血,同CRC。

优点:1.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的发生;2.降低了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3.防止部分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染;4.预防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

儿童输血指南资料讲解

儿童输血指南资料讲解

儿童输血指南儿科输血特点1•儿童时期是一个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血容量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变化。

因此血液成分的使用需考虑患儿当时的体重、正常状态下的血容量、贫血的程度、出凝血状态等因素。

失血比例应根据体重和机体失血量进行准确评估。

2. 新生儿由于在宫内处于相对乏氧状态,出生时血红蛋白浓度较高,但以胎儿血红蛋白(HbF)为主,其对氧的亲和力强,释放氧的能力较低。

因此,新生儿对缺氧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评判贫血程度时其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儿童。

3•儿童,特别是新生儿血容量较少,对有活动性出血或手术出血的患者失血量进行准确评估和合理补充非常重要。

足月新生儿血容量仅为300ml 左右,而失血量又不易准确评估,故易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临床表现。

4•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应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相应的血液成分。

5.大量失血时常伴有凝血因子的丢失与消耗。

儿童输血前评估1. 急性失血,Hb呈进行性下降,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尤其是新儿)。

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因伴发凝血功能障碍(如DIC,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症等),易导致颅内或重要脏器出血而死亡。

初治和复发急性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血液肿瘤化疗后常会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

3. 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出现鼻出血不止。

青春期女孩血小板计数<30X 109〜50X 109/L,经期出血不止。

4. 重度贫血合并心肺功能不全。

5. 对于围术期的患儿,应对术中出血的风险进行评估。

制定相应的备血方案时应考虑到以下因素:(1) 新生儿。

⑵术前贫血,Hb<90g/L。

(3) 各种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 再次手术、粘连严重,预计手术较为困难。

(5) 复杂手术、大型手术或W级手术估计出血较多,恶性肿瘤根治术等。

(6) 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自体输血自体输血可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感染性损伤及非感染性损伤,只要条件许可,应尽可能地开展自体输血。

新生儿输血规范诊疗指南

新生儿输血规范诊疗指南
过敏反应可能与受血者的免疫反应有关,也可能与供血者的血浆中存在的过敏原有 关。
处理过敏反应的方法包括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 素等,以及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是指红细胞在血液循 环中破裂,导致血红蛋白释放 并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溶血反应可能是由于供血者的 红细胞与受血者的免疫系统发 生反应,导致红细胞破坏。
输血后护理
观察反应
在输血后,应密切观察新生儿是 否有发热、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记录护理
对新生儿的护理过程应详细记录, 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定期复查
在输血后,应定期复查血常规等指 标,评估输血效果和病情恢复情况 。
03
新生儿输血并发症及处理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新生儿输血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 呼吸困难等症状。
新生儿输血规范诊疗指南
目录
• 新生儿输血概述 • 新生儿输血操作规范 • 新生儿输血并发症及处理 • 新生儿输血质量控制与改进 • 新生儿输血指南更新与展望
01
新生儿输血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新生儿输血是指通过输注血液制品来 补充新生儿体内缺乏的红细胞、血小 板或凝血因子等,以改善其血液循环 和生理功能的治疗方法。
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自动化输血系统
利用自动化输血系统,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血液成分分离和制备,提高输血 效率和安全性。
血液保护技术
通过采用血液保护技术,如血液回收、自体输血等,减少异体输血的需求,降 低输血相关风险。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临床研究
加强新生儿输血的临床研究,探索更为安全、有 效的输血方案。
完善输血申请单

儿科临床输血指南最新版

儿科临床输血指南最新版

所有接受 IUT 的婴儿均需要转入新生儿病房,早期给予光照治疗,观
察是否继续发生溶血或贫血。
红细胞输注和血液成分类型
IUT
IUT容量≈245 mL /袋,保存时间≤5 d。
Hct: 0.70-0. 85,辐照: 辐照后<24 h输注,保存液为CPD(C枸

橼酸三钠、P磷酸盐、D葡萄糖)
内 1) IUT 红细胞的技术要求: 红细胞需经过辐照处理以预防 TAGVHD; 用
红细胞 IUT
IUT
1) 用于治疗胎儿贫血: 胎儿贫血最常见原因有抗-D、抗-c 及抗-K 或者

胎儿细小病毒感染导致的胎儿和新生儿溶血性疾病。

2) 对于高危妊娠,一般做超声监测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 middle

cerebral artery peak systolic velocities,MCA PSV) 1 次/周,超声检测

娠晚期需要做 IUT 时,务必要考虑到其风险/效益比将加大。FBS /IUT 的
并发症包括流产/早产、胎儿心动过缓、脐带血肿、血管痉挛、穿刺部位
出血和胎儿死亡。
4) IUT 的实施需要连续超声指导和即刻分析胎儿血液 Hb、Hct 或 Plt 的设 备,操作医师能同时做出胎儿输血的有关决定。
5) 实施 IUT 的胎儿医学中心及其医院输血实验室与后续负责婴儿接生医 院的胎儿医学中心及其输血实验室保持多学科之间的良好沟通非常重要。

于 IUT的红细胞经过辐照后保存期≤24 h,因此血液供应机构常要求提

前 24 h 约血; 如果贫血胎儿需要紧急 IUT,宜与血液供应机构的医学主 管紧急协商解决办法,到底是要紧急制备适宜的血液或者采用能快速获

小儿输血治疗的血液成分选择及指征

小儿输血治疗的血液成分选择及指征

小儿输血治疗的血液成分选择及指征
1.红细胞:
急性Hb≤60g/L,慢性Hb≤40g/L;
急性失血:20ml/kg,24h Hb下降>30g/L;
失血量大于循环血容量的15~20%
2.血小板:
婴幼儿:浓缩血小板2~3U/次
年长儿:机采10U/次
以血小板数10*109/L作为是否输注的指征
伴有龈血、尿血、便血等严重出血
3.新鲜血浆:10~15ml/Kg
血友病甲、丙需6小时内新鲜血浆
血友病乙可输5天内的库存血或血浆
血友病甲12小时1次,连用2~3天
血友病乙24小时1次
血友病丙可2~3天输1次
4.8因子制剂
1单位相当于新鲜血浆1ml
需要输入的单位数=要求达到的8因子浓度*体重(kg)*0.5
5.冷沉淀物
每袋内含有8因子80~100单位
纤维蛋白原100mg左右
●普通冷冻血浆
5天内从全血中制备,缺少8因子和5因子●新鲜冷冻血浆
6小时内制备,含有全部凝血因子
●血小板输注适应症
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时,血小板下降50~70% 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症(用保存血作大量输血)
血小板可能下降到2.0*109/L
DIC 结合阻止DIC和/或针对病因治疗●冷沉淀物
1~5℃条件下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
主要成分为8因子和纤维蛋白原
●血浆白蛋白制剂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安全输血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用血制度

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安全输血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用血制度

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安全输血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用血制度一、总则1.1 为了保证新生儿科输血安全,提高临床输血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新生儿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新生儿科临床输血工作的全过程,包括输血申请、血液制品的储存、输血前准备、输血过程、输血后监测等环节。

二、输血申请2.1 输血指征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1500g,血红蛋白低于10g/L;新生儿出生体重在1500g至2500g,血红蛋白低于8g/L;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2500g,血红蛋白低于7g/L;有活动性出血,需要补充血容量;有严重贫血,影响心、肺功能;其他特殊情况,经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评估认为需要输血者。

2.2 输血申请流程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提出输血申请,填写《输血申请单》;申请单上需注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输血原因、输血成分及输血量;申请单需经本科室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送至输血科。

三、血液制品的储存3.1 血液制品的储存条件红细胞制品:26℃保存,有效期为35天;血浆制品:20℃以下保存,有效期为1年;血小板制品:22±2℃,震荡保存,有效期为24小时。

3.2 血液制品的领取领取血液制品时,需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血液制品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领取后,应立即放入相应的储存设备中保存。

四、输血前准备4.1 患者准备向患者家属告知输血风险,取得同意;确保患者无输血禁忌症;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记录在案。

4.2 输血器材准备准备输血器、输血袋、生理盐水等;输血器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4.3 输血前核对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核对血液制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核对输血器是否完好。

五、输血过程5.1 输血方法采用静脉输血,按照医嘱调整输血速度;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新生儿成份输血

新生儿成份输血
31
输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32
输血风险 输血的免疫抑制作用 输血的溶血反应及其处理 输血的发热反应及其处理 输血的过敏反应及其处理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输血后紫癜 输血致循环负荷过重及其处理
输血风险
目前对血液的检测 ,减少了输血传播疾病、多种寄生 虫等播疾病的发生 ,但血液检测方法较局限 ,无法识别 和排除某些病毒;检测条件和试剂灵敏度的差异影响了 检测结果。
全血
8.3 0.4 16.5 3.2 多 多 多
8
浓缩红细胞
2.3 0.1 4.5 0.9 少 少 少
悬浮红细胞
制备:将全血中大部分血浆在封闭条件下分离 后,向剩余部分加入红细胞添加液制成。
特点:1 基本特点同浓缩红细胞; 2 红细胞体外保存效果更好; 3 比浓缩红细胞比积低,输液更通畅。
目前,临床常用的红细胞制品多为悬浮红细胞。
般输注时间大于2h为宜。一般输注悬浮红细胞每次6ml/Kg,可 提高Hb10g/L。
15
血小板制品
主要为浓缩血小板悬液,分手工制备或血细胞分离机 单采全血中的血小板,悬于一定量血浆中。手工分离 浓缩血小板,由200ml全血分离的血小板为1单位浓缩 血小板,目前多用机采血小板,一般一人份浓缩血小 板悬液为150-250ml,每袋血小板含量2.5×1011个。 24h内用。
6
浓缩红细胞与全血比较
内容
全量(ml ) 红细胞量( ml ) 血红蛋白量( g ) 血浆量( ml ) ACD量( ml ) 红细胞比积(%)
全血
230 90 28 110 30 39
7
浓缩红细胞
130 90 28 30 10 69
浓缩红细胞与全血比较
内容

新生儿及产科病人输血管理制度

新生儿及产科病人输血管理制度

新生儿及产科病人输血管理制度一、新生儿红细胞输血的指导方针1、出生时恢复血球压积〉0、4。

2、在需要换气和氧气支持或发泔心脏病存在的婴儿维持血球压积〉0、4。

3、在新生儿治疗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呼吸暂停等期间维持血球压积〉0、3。

4、需纠正因实验室检查而导致〉10%血液丢失的患者。

二、新生儿血液的要求1、小容量包装红细胞悬液,可分离成 20ml 等。

2、校正血球压积,用自然沉淀全血法获得的红细胞浓缩物,其血球压积大致为 0、65,一般认为是较为适合新生儿输血的血球压积。

3、一定范围的 PH 和电解质。

4、除非需要替换凝血因子,一般不建议使用 FFP。

5、由于血容量较少,输血小板要求相合的血浆、如绝对有必要输不相合的血浆,则应最大可能的减少血浆量及用白蛋白或生理盐水重新混悬血小板,最好是用富含血小板血浆,推荐剂量 7、5-10 万/ul的血小板悬液 5—10ml/Kg。

6、粒细胞输血则要求从 CMV 阴性的供体中获得,并应照射杀灭淋巴细胞,推荐剂量为1×109/Kg。

三、血交叉试验1、如果做过 ABO&RH 血型鉴定,则以后可以省略检测 ABO&RH血型,而直接选择 ABO&RH 血型相合的血液。

2、如果先前抗体筛选试验阴性以及未接受过含有不完全抗体的血液,及所有输注的红细胞制品都是 O 型或 ABO&RH 相合的,则新生儿期间抗体筛选和血交叉试验都可以省略,婴儿和母亲的血浆和血清都可以用作试验。

3、如从婴儿或母亲的血清中检测到不完全抗体,则应选择无相对应抗原的血制品。

4、如连续数天输血,则每一个血标本都必须做抗体筛选,阴性则可省略血交叉试验。

四、RH 免疫球蛋白治疗所有接受过分娩、流产、侵入性产科操作的妇女都应测定 RH 血型,RH 阴性的妇女应接受 RH 免疫球蛋白治疗,最好在羊水诊断后72 小时内及另外引起胎儿母亲出血的操作或妊娠末期、除了胎儿是RH 阴性的和分娩前没有涉及 RH 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指征、防止产生D 抗原免疫性的 RH 免疫球蛋白治疗也适合接受过 D 阳性血制品(血小板、粒细胞等)的 D 阴性的病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成分输血指南
XXX输血管理规程文件-新生儿成分输血指南
文件编号:金医输血管理-3-16
版本/修订号:C/0
生效日期:2016年6月1日
第1页共7页
目的:
新生儿输血有其特殊性,为了向儿科医师和输血科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提供新生儿成分输血的指导原则,根据《临床输血咨询服务管理程序》4.15条款的要求制定本指南。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儿科医师和输血科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指导新生儿成分输血。

职责:
1.儿科经治医师应了解新生儿输血特点,严格掌握新生儿成分输血适应证并选择适合的血液。

2.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及时提供适合新生儿的血液,必要时提供新生儿成分输血咨询服务。

指引要点:
1.新生儿输血特点
1.1 容易发生循环超负荷:新生儿心脏功能尚不健全,输血量计算不当或输血速度过快时容易引起心衰。

1.2 对失血特别敏感:当新生儿失血量占其血容量的10%(失血30~50ml)时即可出现明显症状而需要输注红细胞。

1.3 不能耐受低温血: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心肺发育尚不成熟,输血时最好将血液加温至32℃。

1.4 不能耐受高血钾及低血钙:新生儿肾脏排钾和保钠及维持酸碱平衡的功能差,输入保存时间过久的全血或红细胞容易出现高血钾、低血钙和酸中毒。

1.5 Hb需要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新生儿血液中HbF(胎儿型)含量高,
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低,红细胞与氧的亲和力大,Hb需要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才能满足生理需要。

1.6 为避免经血传播巨细胞病毒(CMV),新生儿最好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

1.7 红细胞上的血型抗原较弱,血清中抗体效价低,判定血型要用高效价的标准血清。

只需要做ABO血型正定型,不必做反定型。

2.成分输血
2.1 红细胞输注
1) 输注指证
a) 有贫血症状,Hb<80g/L或Hct<0.24者。

b) 急性失血,失血量>10%血容量者。

c) 大手术,Hb<100g/L或Hct<0.30者。

XXX输血管理规程文件-主题内容新生儿成分输血指南
文件编号:金医输血管理-3-16
版本/修订号:C/0
生效日期:2016年6月1日
第3页共7页
根据指南,以下情况适合输注成分血液:
d)中度心肺疾病,Hb<100g/L或Hct<0.30者;
e)严重心肺疾病,Hb<130g/L或Hct<0.40者;
f)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Hb<130g/L或Hct<0.36者。

品种选择方面:
a)选用悬浮红细胞可直接输注,而浓缩红细胞需用生理盐水稀释;
b)小剂量缓慢输注可输保存期内的悬浮红细胞;
c)大剂量输注(>25ml/kg),尤其是快速输注或换血疗法应输注相对新鲜的红细胞(保存期<7d);
d)输注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可预防输血传播CMV;
e)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是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高危人群,有条件最好输注γ射线辐照的红细胞。

输注方法方面:
因大量输血可延缓正常造血的恢复,一般采用小剂量多次重复输注,新生儿输注红细胞10~20ml/(kg·次),早产儿5~15ml/(kg·次)。

采用输血泵控制输血时间不短于2小时。

一名献血者的红细胞采用无菌连接装置可分装成几小袋,分次输给同一名患儿,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不必要的浪费。

血小板输注方面:
根据指南,以下情况适合输注血小板:
a)血小板数<50×109/L,需要做侵入性检查;
b)血小板数在(50~100)×XXX,病情不稳定时应做预
防性输注;
c)血小板数<20×109/L,即便病情稳定,也应预防性输注;
d)血小板数<100×109/L,需要做大手术,应做预防性输注;
e)血小板数在(50~100)×XXX,伴有明显出血应做治疗性
输注;
f)有专家认为不健康的早产儿应比足月新生儿有更高的血
小板数,前者血小板数应维持在(50~100)×XXX,后者只需维持在(20~50)×XXX。

新生儿应接受ABO血型匹配且不传播CMV的血小板,
至于血小板是由新鲜全血制备还是单采方法获得并不重要。

b) 缺乏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典型的病例在出生后
2至7天内发病,迟发型在2周后发病,表现为脐部、黏膜、
消化道和静脉穿刺部位出血,严重者可能发生颅内出血。

c) 其他原因包括肝病和DIC等。

2) 不合理的应用
a) 使用FFP来补充血容量、营养,治疗低蛋白血症、新生儿黄疸和增强机体免疫力都被认为是不合理的。

b) 常规使用FFP来预防早产儿脑室周围出血(PVH)已被证明是无益的,应该避免使用。

3) 输注方法
a) 为避免循环超负荷,每天输注FFP不应超过15ml/kg,融化后应尽快使用标准输血器输注。

b) 对于需要短时间内输注大量FFP的甲型血友病患儿,首选冷沉淀,对于乙型血友病患儿,首选凝血酶原复合物,也可以选择凝血因子纯化制品。

5.支持文件
5.1 《临床输血咨询服务管理程序》第4.15条款
5.2 《血小板无效输注管理规程》
6.相关表单:无
XXX输血管理规程文件
主题内容:新生儿成分输血指南文件编号:金医输血管理-3-16 版本/修订号:C/0
生效日期:xxxxx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