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论述题
(完整word版)行政法论述题
五、论述题1、试述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及适用条件。
答: 1.决定维持。
即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原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2.决定限期履行。
即行政复议机关认为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取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3.决定撤消、变更或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即行政复议机关认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消、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或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违法可以责令被申请人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2)适用依据错误;(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
决定撤消,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可责令被申请人重新做出具体的行政行为。
2、简述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
1回避制度2合议制度3听证制度4调查制度。
二,相对方参与的原则的保障制度。
1表明身份程序2行政相对方有了解行政行为内容并要求说明理由的权利3听证程序和调查程序4行政相对方享有知道为保护自己的权益如何采取救济途径的权利。
三,效率原则的保障制度。
1时效限制的规定2行为方式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的规定3简易程序的适用3、简述行政法的特点。
(一)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
(二)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1.行政法的内容广泛2.以行政法规、规章形式表现的行政法规易于变动 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总是交织在一起,并往往共存在与一个法律文件中。
4、试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答:一类原则是政治原则和宪法原则。
另一类是一般的行政法原则。
再一类是行政法的特别原则。
对行政主题的要求可概括为依法行政,具体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
5、论确立行政主体概念的意义。
(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简答论述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2、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3、行政法律关系: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的过程中与各方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4、行政主体: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5、国家公职关系:是指国家公务员因担任国家公职、执行国家公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6、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的;在行使行政职权和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中所实施的具有法律意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7、羁束行政行为:指严格受法律的具体规定约束;行政主体没有一点自己选择余地的行为..8、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指法律只规定了原则或一定的幅度或范围;行政主体可以依据原则或在法定幅度内;根据具体需要和实际情况;自主作出的行政行为..9、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对象具体适用法律规范所作出的、只对特定对象产生约束力的行为..10、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广泛、不特定的对象制定具有普遍性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活动..11、行政许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12、行政给付:指行政主体在公民失业、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根据相对人申请;依法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者与物质相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13、行政确认:指性质功能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者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14、简易程序:也称当场处罚程序;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处罚事项;当场作出处罚决定的处罚程序..15、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并按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16、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基于国家的法律、政策的规定而作出的;旨在引导行政相对人自愿采取一定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以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一种非职权行为..17、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实施的;不以设定或改变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为目的;且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18、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19、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20、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使所应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21、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自己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裁判的活动..22、行政诉讼被告:是指由原告指控其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原告的合法权益;并经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 23、行政诉讼举证责任:是指由法律预先规定;在行政案件的真实情况难以确定的情况下;由一方当事人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如提供不出证明相应事实的证据;则承担败诉风险及不利后果的制度..24、证据保全: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根据诉讼当事人的请求或依职权采取措施加以确定和保护的一项诉讼制度..25、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过程中;运用法律规则解决行政案件中权利义务争议并作出裁判的活动..26、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27、行政追偿;是指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代表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28、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依法独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和个人..二、简答题1、简述信赖保护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的要求是:1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非有法定事由和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改变;即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和公定力..2行政机关对相对人作出行政行为以后;事后如果发现违法;行政机关可以撤销或改变违法的行政行为;但对无过错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造成的损失应给予赔偿..3行政行为作出后;如果事后据以作出行政行为的依据修改或废止;或者据以作出该行政行为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为公共利益需要可以撤销、废止或改变已作出的行政行为..如果这种撤销、废止或改变给相对人带来损失的;要给予相应补偿..2、简述行政法的比例原则..比例原则有以下要求:1妥当性原则..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实施行政行为;必须是为了达到达到相应行政目的或目标;才能实施;2必要性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在多种方案中进行选择;选择成本最小的、收益最大的、对相对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案实施..3比例原则或相称性原则..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先进行利弊衡量;在确认实施该行为可能取得的公益价值大于可能损害的私益价值时;才能实施..3、简述被授权组织与受委托组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行政职权来源不同..被授权组织的行政职权来自法律、法规、规章的明确规定;而受委托组织的行政职权来源于行政机关的委托行为..2组织性质不同..被授权组织是行政主体;而受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3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不同..被授权组织是独立的行政主体;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律、法规、规章所授之职权;并由其本身就行使职权的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而受委托组织不是行政主体;其行使一定的行政职权必须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并且由委托机关对其行为向外部承担法律责任..4、简述可以不设行政许可的事项..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2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3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4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5、简述执行罚的特点..答:执行罚具有以下特点:1执行罚一般适用于金钱给付义务的行政决定;2执行罚的标准必须由法律、法规明文作出规定;执行机关不能随意确定;3执行罚的数额从行政决定确定的义务主体应履行义务期限届满之日起;按日计算;并可反复适用;4执行罚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6、简述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适用简易程序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1违法事实确凿;2有法定依据;3较小数额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所谓较小数额的罚款是指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7、简述公务员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1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2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岗位上任职或者离开上述职位不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限;3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4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8、简述行政复议调解适用的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机关可以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2当事人之间的行政赔偿或者行政补偿纠纷..9、简述行政复议变更决定适用的条件.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决定变更:1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但是明显不当或者适用依据错误的;2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但是经行政复议机关审理查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10、简述可以一并复议的行政规定的范围..行政相对人在申请复议时;可一并向提出审查申请的的规定有:1国务院部门的规定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3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4前款所列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11、不可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包括:1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抽象行政行为;2行政主体对其所属国家公务员作出的内部行政行为;3行政主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的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仲裁等居间行为;4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12、简述行政复议决定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包括三种情形:1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事实和证据的;2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规范依据且对定性产生影响的;3撤销、部分撤销或者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处理结果的..13、简述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特征..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诉讼当事人是发生行政争议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2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3与行政案件有法律上法律上利害关系;4受人民法院裁判的拘束..14、简述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特征..答:1第三人与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2第三人是参加到他人诉讼中来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3第三人有独立的诉讼地位;4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有两种;可以是人民法院依职权通知其参加诉讼;也可以是主动申请参加诉讼..15、简述鉴定结论应载明的内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鉴定结论;应当载明:1委托人和委托鉴定的事项;2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3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4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5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部门的盖章;6通过分析获得的鉴定结论;应当说明分析过程..16、简述现场笔录应载明的内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现场笔录;应当载明:1时间、地点和事项等内容;2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3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4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法律、法规、规章对现场笔录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17、简述人民法院的取证..答:一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证据1、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认定的;2、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的..二人民法院依申请调取的证据材料1、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材料;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材料;3、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材料..18、简述法庭可以直接认定的事实..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法庭可以直接认定的证据有:1众所周知的事实2自然规律及定理3按照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4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5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1345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19、简述国家不承担赔偿的情形..答:按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主要有: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2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3法律规定的其他行为..包括不可抗力、紧急避险、第三人过错等.. 20、简述提起再审的条件..答:提起再审的条件是:1必须由享有审判监督权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提出..这些国家机关和人员包括:上级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法院和各级法院院长..2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必须具备法定事由..即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21、简述驳回诉讼请求判决适用的条件..驳回诉讼请求判决可以适用于以下情形;1起诉被告不作为理由不能成立的;2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问题的;3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变化需要变更或者废止的;4其他应当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情形..22、简述确认违法或无效判决适用的条件..根据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无效的判决:1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但判令其履行法定职责已无实际意义的;2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3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或者无效的;4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该具体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23、简述撤销判决适用的条件..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作出撤销判决:1主要证据不足;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3违反法定程序;4超越职权5滥用职权24、简述行政诉讼决定的适用范围..行政诉讼决定主要适用以下几种情况;1有关回避事项的决定;2对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采取强制措施的决定;3决定再审、提审或者指定再审的;4重大、疑难行政案件的处理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25、简述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1侵权行为的主体必须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侵权行为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违法行为;3有损害事实发生;4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5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三、论述题1、论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的关系..1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的承受者;不包括所有行政法律关系的参与人;2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是行政法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并且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作为一方主体具有恒定性;3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容关系;是行政主体中最重要的一种;占有较大比重;但并不能代表行政主体的全部;行政主体除了行政机关以外;还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4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一方当事人的总称;而行政机关只是行政法律关系中具体当事人的称谓;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并列;5行政主体主要是一种行政法学的概念;是行政法学为研究行政法律关系而创制的概念;而行政机关主要是一个具体的法律概念;用以指享有某种法律地位;具有某种权力和职责的法律组织..2、论国家公务员的法律地位..国家公务员的法律地位在不同的行政法律关系中是不一样的..1在外部行政法律关系中;国家公务员代表国家行政机关;以所在行政机关名义行使国家行政权;其行为的结果归属于相应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在此关系中不作为一方当事人出现;不具有一方当事人的资格..2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国家公务员既不能作原告;也不能作被告;不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但如果国家公务员非处在公务员地位时;可以成为行政相对人;作为外部行政法律关系一方主体与行政机关发生关系;对其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从而成为行政诉讼中的原告..3在内部行政法律关系中;国家公务员则可以以公务员的名义作为一方当事人与行政机关发生法律关系..但因这种法律关系发生的争议;只能在系统内部解决;不能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4在行政监督法律关系中;国家公务员可以作为监督对象与监督主体发生关系如行政监察监督;成为监督法律关系中被监督的一方当事人..3、论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答: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四个方面..1、公定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不论是否合法;即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必须尊重和遵守的法律效力..2、确定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非因法定事由或经法定程序;行政主体及行政相对人不得任意改变或撤销已作出的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3、拘束力是指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所具有的约束和限制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法律效力..要求行政主体有义务保证行政行为所确定的内容实现;要求行政相对人应当主动、积极、实际履行义务..4、执行力是指保证已生效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内容予以实现的法律效力..复议、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不停止执行..4、论行政诉讼中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原则..答、行政诉讼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从而形成了行政诉讼法一项特有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两层涵义:1、法院一般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而不审查抽象行政行为1我国宪法组织法把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监督权;交由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系统本身行使;2抽象行政行为涉及政策问题;不宜由法院判断;3抽象行政行为涉及不特定相对人;有时甚至涉及到一个或几个地区乃至全国的公民;其争议不适于通过诉讼途径解决..2、法院以合法性审查为原则;以合理性审查为例外考虑到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相对分立以及法院和行政机关在对待合法性问题与合理性问题上的相对优势;司法审查原则上不涉及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但这也并非绝对;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事项也有权进行合理性审查:1人民法院对滥用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撤销;2人民法院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可以直接予以变更..5、试述行政法如何对行政权进行控制和规范..行政法就其实质而言;可以界定为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法;1分行政法主要从三个方面控制和规范行政权:1、通过行政组织法;控制行政权的权源..1分行政组织法的基本功能是规定各个不同行政机关的职权;行政机关只能在行政组织法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不能越权..越权导致行政行为无效;而且行政主体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就可以防止行政权的无限膨胀;使之限定在法定的必要范围内..2分2、通过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方式..1分行政权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影响不仅在于其权限的范围;更重要的在于权力行使的方式..如果有严格的程序规范行政权的行使;遵守公开、公正、公平的程序规则;其对相对人的权益就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和侵犯..行政程序法是保证行政权正确、公正、有效行使的最重要手段..2分3、通过行政法制监督法、行政责任法、行政救济法以制约行政权滥用..1分行政组织法和行政程序法是在事前控制行政权的范围和规范行政权行使的方式;防止行政主体越权和滥用;行政法制监督法、行政责任法、行政救济法则是在事后对行政权进行制约..2分6、论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根据行政诉讼法和最高院司法解释;行政诉讼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有:答:一一般期限1、直接起诉的起诉期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2分2、经过复议的起诉期限..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可在复议期限届满之日起15日内起诉..2分二特殊期限1、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超过2年..2分2、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起诉期限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但从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涉及不动产的;从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起诉的;法院不受理..2分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法院起诉的;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1分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起诉期间不受限制..1分。
行政法名词解释论述题
行政法名词解释论述题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名词解释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3,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
4,行政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5,行政机关: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物的机关。
6,公务员:指在各级国家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7,行政相对方: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主织。
8,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9,行政立法: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10,行政许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对方的申请,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或批准、登记、认可等方式,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行使某项权利,获得某种资格和能力的具体行政行为。
11,行政强制: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自由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12,行政合同: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主治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便跟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13,行政指导:指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或者法律原则,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或手段,取得该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的主动的管理行为。
行政法论述题及其答案
3 、 论 行 政 主 体 承 担 行 政 责 任 的 方 式 。
答:行政责任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责任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行 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①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②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③行 政责任必须为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而且行政责任的内容和承担方式必须依法确定;④承担行政责任须有主观上的 故意或过失。
作为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之一的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主要有:①通报批评。
即由有权机关在一定范围采取的一 种书面形式的批评措施;②赔礼道歉,承认错误。
即由承担行政责任行政主体本身向相对方采取的一种事后悔过措施;③恢复名誉, 消除影响。
即由承担行政责任行政主体或其他有权机关在一定范围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相对方采取的一种事后补救措施;④返还权益, 恢复原状。
针对违法和不当的剥夺权益、侵害财产的行为采取的恢复措施;⑤停止违法行为;⑥撤销违法决定;⑦撤销违法的抽象行 政行为;⑧履行职务。
即针对行政主体不作为行为而采取的继续履行职责一种方式;⑨纠正不当。
对不当的行政行为及时纠正;⑩行 政赔偿。
由于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给相对方造成损害的要给予经济上的赔偿。
行政主体的执行公务的人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①通报批评;②赔礼道歉,承认错误;③退赔,恢复原状;④停止违法行为; ⑤采取经济制裁措施;⑥赔偿损失;⑦行政处分;⑧罢免。
答:⑴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
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适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⑵ 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内容。
⑶ 行政合法性原则应包括三方面: ①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 存在;②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不仅应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应遵 循程序法规范,两者不能偏废。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05论述题
第一、试论述行政基本原则的性质和功能?1.行政法基本原则是一种“基础性规范”,是产生其他具体规则和原则的规范;行政法的具体规则和原则以行政法基本原则为指导,反映和体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不能违反行政法基本原则或与之相抵触。
2.行政法进行原则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体现行政法的基本价值观念的规范;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精神贯穿于行政法的具体规范中,该精神浸透着相应的基本价值观念。
3.行政法基本原则是一种普遍性规范,它对行政关系进行整体的宏观调整、规则;1)行政法执法者在使用行政具体规范调整特定行政关系时,必须受行政法基本原则指导;2) 必须将基本原则的精神与具体规范所确立的具体行为结合起来,行政法通过这种法意与法则的适用结合法的整体功能和目标得以实现。
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指导、调整整个行政法行为,而且指导和调整行政法的整个立法行为;1)行政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都要体现和贯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行政法基本原则对立法的指导和调整是其在执法中得以实现的保证;3) 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和规章,都需受行政法基本原则和指导;5.行政法基本原则不仅对行政法的立法、执法起宏观指导作用,而且在一定的场合也直接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这也是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功能;1)行政法基本原则一般不直接调整和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2) 但是,在某些缺少行政法具体规则的调整的情况下,或者法律给行政主体或行政争议处理机关留下较广泛的自由裁量余地时,行政行为的实施或行政争议的处理就要直接受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拘束,即直接根据行政法基本原则作出相应行为和裁决相应争议。
第二、试论述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1.行政处罚的涵义:是行政法律规范得以遵守,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得以维护的重要且必要的手段;行政处罚是典型的侵益性行政行为,潜在着侵害人们合法权益的危险性;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行政处罚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因素,法律必须为行政处罚确立一系列制约机制和原则。
行政法论述题及其答案
3 、论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
答:行政责任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事的人员因行政违纪或行政不妥,违犯其法定责任和义务而应依法肩负的否定性的法律结果。
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①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事的人员;②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纪或行政不妥;③行政责任一定为行政法律标准所确认,是一种法律责任,并且行政责任的内容和肩负方式一定依法确定;④肩负行政责任须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
作为肩负行政责任的主体之一的行政主体肩负行政责任的方式主要有:①通告责备。
即由有权机关在必定范围采纳的一种书面形式的责备举措;②赔罪对不起,成认错误。
即由肩负行政责任行政主体自己向相对方采纳的一种过后悔悟举措;③恢复声誉,除去影响。
即由肩负行政责任行政主体或其余有权机关在必定范围采纳必定的方式对相对方采纳的一种过后挽救举措;④返还权益,恢还原状。
针对违纪和不妥的剥夺权益、伤害财富的行为采纳的恢复举措;⑤停止违纪行为;⑥撤除违纪决定;⑦撤除违纪的抽象行政行为;⑧执行职务。
即针对行政主体不作为行为而采纳的持续执行职责一种方式;⑨纠正不妥。
对不妥的行政行为实时纠正;⑩行政赔偿。
因为行政主体的行政违纪和行政不妥给相对方造成伤害的要赐予经济上的赔偿。
行政主体的执行公事的人员肩负行政责任的方式:①通告责备;②赔罪对不起,成认错误;③退赔,恢还原状;④停止违纪行为;⑤采纳经济制裁举措;⑥赔偿损失;⑦行政处罚;⑧免去。
5、阐述行政合法性原那么。
答:⑴行政合法性原那么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
它是指行政权益的建立、合用一定依照法律,切合法律要求,不可以与法律相反抗。
⑵行政合法性原那么包含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双方面内容。
⑶行政合法性原那么应包含三方面:①任何行政职权都一定鉴于法律的授与才能存在;②任何行政职权的履行应依照法律、恪守纪律,不得与法律相反抗,这就要求履行行政权益不单应依照实体法标准,并且应依照程序法标准,二者不可以偏废。
行政法论述题
复习范围:一、论述题,考3题,60分。
从下述6题中抽选3题。
1、试述行政法比例原则。
比例原则,又称“禁止过分”原则或“最小侵害”原则,是指行政权尤其行政裁量权的行使应当全面权衡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个人利益,尽量采取对行政相对人和行政相关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并使其与所追求的行政目的之间保持平衡。
比例原则由三个子原则构成:1.合目的性原则合目的性,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必须符合法律目的。
在多数情况下,法律会对立法目的作出明确规定,但有时法律规定的目的可能比较含混,这些情况下就需要行政机关根据立法背景、法律的整体精神、条文间的关系、规定含义等因素作出综合判断。
2.适当性适当性,是指行政机关选择具体措施和手段应当为法律所必需,结果和手段之间存在正当性。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行政机关根均具体情况,判断拟采用的措施对达到结果是否有利和必要。
3.损害最小损害最小,是指行政机关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某一行政目的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对当事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
也就是说,行政机关如果能够用较为轻微的方式实现行政目的,就不能选择使用手段更激烈的方式。
2、试述行政诉讼类型。
行政诉讼类型划分是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把具有相同或类似的诉讼要件、审理规则和方式的诉讼划为同类型行政诉讼,并根据各种诉讼类型作出相应的判决。
一、行政诉讼类型的两大模式(一) 英美模式英美法系国家不成文法十分发达,因其不区分公、私法,所以也不区分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不规定诉讼类型,但英美法系在自身的司法实践中也形成了类似于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诉讼类型的制度,即令状制。
美国法律结合英国的法律传统进行了适度的改造,在州一级还多保持着令状制度,但在联邦一级应用比较少见。
(二) 大陆模式大陆法系国家公、私法有明确的分野,因此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也有着比较明显的分别。
大陆法系国家自20世纪以来各自建立本国的行政诉讼类型制度,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
【行政法论述题】
【论述题】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特有的,贯穿在行政法关系之中,并指导行政法制定和实施以及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本准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公正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效率原则、信赖保护原则、行政应急性原则。
其中的核心是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主要内容包括:1.行政主体设立必须合法。
2.行政职权拥有应当合法。
3.行政行为实体合法。
4.行政行为程序合法。
5行.政行为形式合法。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行使,特别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客观、适度,符合公平正义等理性。
具体内容包括: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立法目的,应与法律追求的价值取向和国家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相一致。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3.行政行为的内容和程序应当合乎理性。
2、行政合理性原则(一)含义:行政合理化原则是指行政权的行使,特别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客观、适度,符合公平正义等理性。
(二)存在基础:1.法律不可能规范全部行政活动。
2.法律对行政活动的规范,应留出一定的余地,以便使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三)具体内容: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立法目的,应与法律追求的价值取向和国家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相一致。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3.行政行为的内容和程序应当合乎理性。
3、论述行政授权及行政委托二者区别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通过法定方式授予除行政机关外的组织的法律行为,被授权方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并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委托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职责范围内依法将其行政职权或行政事项,委托给有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来行使的法律行为,受委托方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管理行为和行使职权,并由委托机关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行政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A. 公法性B. 权利保护性C. 行政权力控制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下列哪个原则不属于行政法的基本原则?A. 合法性原则B. 公正性原则C. 善意服务原则D. 罪刑法定原则答案:D3. 行政行为的无效条件包括哪些?A. 行为人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B. 行为内容违法C. 行为程序违法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后多少日内作出复议决定?A. 15日B. 30日C. 60日D. 90日答案:C5.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通常是多久?A. 3个月B. 6个月C. 1年D. 2年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行政法的定义及其调整对象。
答: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权力行使的法律规范总称。
它主要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行为,以及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2. 列举并简述三种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答: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基于法律授权,并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范围进行。
公正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必须保证公平正义,不得偏私。
比例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采取行政措施时,应当使行政手段与行政目的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不得过度限制公民权利。
3. 说明行政行为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行政行为可以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行政法规、规章等。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特定对象作出的个别处理决定,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
抽象行政行为具有普遍性和规范性,而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个别性和针对性。
4. 阐述行政复议的概念及其作用。
答: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有法定效力的行政行为提出复查请求,由上级行政机关或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法律制度。
行政复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行政相对人提供救济途径,监督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分析论述题
分析论述题1.试述科层制管理模式与官僚体制的关系和影响。
答: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的观点提出的科层制是一种理想化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在韦伯那里,社会角色不被看作是活生生的人的组合,而是被抽象为不同职位、不同角色、不同行为规则的组合。
因此是只见规则不见人。
由于韦伯是在设定的理想的状态下讨论管理问题,他没有太多关注组织与环境,特别是与变化着的环境的关系,因而有能力的成员、严密的组织规章和垂直的指挥系统足以保证组织的高效运转。
然而现实却十分复杂。
首先,组织成员既非经济人、也非机械人,他们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多种需求。
其次,组织所处的环境也发生变化,环境常常向组织提出新的需求。
另外,任何规则都不可能精细到无所不包的程度,甚至例外情况总有发生。
这就使得科层制在实际上不是显得陈旧和成为行动的障碍,就是显出它有许多缺漏之处。
专门人才和严格的规则与组织成员追求自我发展和环境变化常常不能实现良好的配合。
于是,在许多情况下科层制非但未能提高效率,反而有碍于组织的高效运行。
这正是人们批评科层制的主攻之处。
虽然如此,科层制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特别是在组织活动缺乏创造性,组织因无规则而效率低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来说官僚主义是同科层制的负功能联系在一起的,科层制的消极部分发展起来会导致官僚主义。
2.试述我国剥削阶级消灭的过程。
答:我们剥削阶级的消灭共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对官僚买办资产阶级,采取出对官僚资本没收的办法,消灭官僚资产阶级。
第二阶段,对封建地产阶级,通过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其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分给广大农民,除部分地区外,1952 年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第三阶段,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对其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1956 年,民族资产阶级也被消灭。
到1956 年通过没有、土地改革、赎买改造的办法,作为剥削阶级的阶级已经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
1.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可能出现的失业现象?答: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解决隐性失业问题两个方面。
行政法考试试题
行政法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行政法的范畴?()A.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B.行政许可的申请程序C.行政强制的合法性审查D.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正确答案是:D.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行政法主要涉及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救济等,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属于行政法的范畴,故D选项正确。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行政行为?()A.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B.行政许可的审查程序C.行政强制的执行程序D.行政复议的决定程序正确答案是:A.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产生法律效力并能影响他人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程序,不属于行政行为本身,故A选项正确。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行政法的基本原则?()A.合法性原则B.合理性原则C.高效便民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正确答案是:D.诚实信用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高效便民原则、权责统一原则等,诚实信用原则并非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故D选项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A.行政许可B.行政强制措施C.行政处罚D.行政复议正确答案是:ABC。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作出的有关其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等,而行政复议属于行政救济手段,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故D选项错误。
2、下列哪些机关可以成为行政主体?()A.国务院办公厅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公有制企业D.公安局正确答案是:BD。
行政主体是指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公安局均属于国家机关,可以成为行政主体,故BD选项正确。
国务院办公厅和公有制企业均不属于国家机关,不能成为行政主体。
行政许可法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行政许可的范围?()A.律师执业资格证B.食品卫生许可证C.烟草专卖许可证D.婚姻登记证2、在行政许可的实施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只能是行政机关B.行政许可的实施只能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许可C.行政许可的实施必须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D.行政许可的实施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行政许可的撤销情形?()A.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B.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C.行政许可所依据的重大公共利益需要D.行政许可被依法吊销、撤销或者有效期届满未延续二、多项选择题1、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包括哪些?()A.行政机关B.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C.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D.行业协会2、下列哪些是行政许可的特征?()A.行政许可只能由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实施B.行政许可只能依申请而实施,不得主动实施C.行政许可原则上只能由法律规定,但部分事项可以由地方性法规规定D.行政许可的实施通常与收费相关联3、下列哪些是行政许可的撤销理由?()A.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B.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C.违反法定程序准予行政许可的D.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的4、下列哪些是行政许可的注销理由?()A.许可证、执照期满自行失效的B.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时自动失效的C.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撤销行政许可的D.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行政法(论述题)
论述1、试述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
(1)行政指导是单方行为,行政合同是双方行为;(2)行政指导是事实行为,行政合同是法律行为;(3)行政指导不具有法律强制力,行政合同具有法律强制力。
2、论述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包括行政许可的设定与实施均要合法;(2)公平、公开、公正原则;(3)便民原则;(4)救济原则;(5)信赖保护原则;(6)行政许可一般不得转让原则;(7)监督原则。
3、"不得公开他人信息资料,不得攻击他人系统,网吧实行实名登记……"并且详细规定了有关罚则。
问题:该条例属于何种类别的行政行为?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如何实现对其监督?该条例属于抽象行政行为里的行政立法。
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对行政立法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2)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立法的监督;(3)人民法院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4、论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概念、内容及其具体要求。
(1)概念: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2)内容: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内容。
(3)具体要求:第一、任何行政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第二、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第三、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与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5、论述行政法律关系特点。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须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3)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4)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5)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行政争议,在解决方式和程序上有其特殊性。
行政法简答题和论述题.doc
简答题和论述题1、简述行政法的特点答:(1)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是由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3)行政法律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4)具有明显的易变性; (5)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2、简述行政法的作用答:(1)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使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2)贯彻实施宪法, 推动民主政治过程,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保护社会经济、文化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简述行政法的法源。
答: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部门规章、地方性的行政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国际条约。
4、试着论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答:(1)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法律预先规定的;(3)具有不对等性;(4)行政主体的权力与义务具有统一性;(5)行政法律关系引发的行政争议,在解决方式与程序上有其特殊性。
5、简述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特点。
(1)普遍性(2)基础性(3)特殊性6、论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答:(1)行政法性原则是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是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具有普遍性、基础性等特点。
其具体要求为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2)论述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不仅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
其具体要求为: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无论有无成文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运用权力时必须符合法律目的;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7、简述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答:(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无论有无成文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运用权力时必须符合法律目的;(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论述题,2.5分] 论述行政法的地位与作用
[论述题,2.5分] 论述行政法的地位与作用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涉及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关于行政法地位与作用的详细论述:一、行政法的地位1.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部门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各方面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部门,通过具体规定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程序等,确保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得以贯彻实施。
1.行政法是其他部门法的基础行政法与其他部门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刑法、民法等部门法在规定相关行为时,往往需要参照行政法的规定来确定行为的性质和法律责任。
因此,行政法是其他部门法的基础,为其他部门法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二、行政法的作用1.保障公民权利行政法通过规定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程序等,确保公民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例如,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守法律、不得滥用职权等,从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1.规范行政行为行政法通过规定行政机关的行为准则和程序,规范行政行为。
例如,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决策时必须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1.促进法治建设行政法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行政法的实施,可以推动其他部门法的实施,促进整个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同时,行政法也可以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之,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宪法的重要实施部门,是其他部门法的基础,为保障公民权利、规范行政行为、促进法治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行政法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1.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职权而产生的行政关系和行政监督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合法性原则: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3.行政合理性原则:亦称行政适当原则,指行政行为在合法的前提下,还应当客观、适当、合乎理性。
4.行政主体:指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的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5.行政授权:指法律、法规和规章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法定方式授予某个组织的法律行为。
6.行政委托:是指行政主体出于管理上的需要,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以其名义代行行政职权,该行为效果仍属于委托组织的活动。
7.公务员: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8.抽象行政行为: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
9.具体行政行为: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10.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11.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构成行政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的行政法上的制裁。
12.行政裁决: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的明确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有关的非合同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断的活动。
13.行政强制措施: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或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14.行政征收: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一定的法定标准和条件,向公民、法人等强制地无偿的征收实物或货币的行政行为。
15.行政赔偿: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一定损害,依法所应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
行政法简答论述题
行政法论述题1、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是什么?答:被授权的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出位;行政诉讼法也规定,被授权组织所为行政行为被提起诉讼时,由被授权的组织作被告应诉。
2.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是什么?答:被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而被授权组织具有。
具体区分如下:(1)性质不同。
被委托组织不具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职权,不是行政主体,只能与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作出具体的行政行为。
而被授权组织则享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职权,属于行政主体。
(2)产生的依据不同。
被委托组织的权限、范围,只能依行政主体的行政委托行为产生,被授予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则由法律、法规的授予而产生。
(3)行为的后果不同。
被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行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承担。
被授权组织则对其行为后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3.对行政权进行监督的意义和作用答①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防止政府权力失衡与变异。
按照平衡论的观点,行政法所调整的行政权,必须受到立法权、司法权、公民权的监督与控制,才能依法行政,为人民服务,否则就失去平衡。
因此,必须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②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防止政府官员专制独裁。
民主替代专制独裁的重要标志就是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因此要加强政府官员的自律教育,同时要不断强化外部系统的监督,不断扩大公众参与评价政府行为的层面,把评价方式、手段和步骤纳入法制化轨道。
③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扼制腐败。
为了扼制腐败,必须改革行政体制,控制个人专权,加强监督机制,适当提高薪金待遇,健全法制强化反腐力度,严明法纪。
力争做到使官员们不能腐化、不敢腐化、不愿腐化的反腐机制、行政体制与法制。
④行政权力接受监督可以防止政府官僚主义。
政府及其公务员必须接受来自政府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并为监督实施创造条件,实行行政公开,让人民群众对政府活动有充分的了解,为有权机关监督提供条件。
在阳光下的行政行为既可以接受监督,克服官僚主义;又可以克服办事拖拉,提高行政效率,实行勤政为民的行政目标4.地域管辖的基本规定答:1)一般地域管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法论述题1.简述行政法的特点。
(一)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
(二)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1.行政法的内容广泛2.以行政法规、规章形式表现的行政法规易于变动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总是交织在一起,并往往共存在与一个法律文件中。
2.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宪法的核心在于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所以宪法规范主要有两部分,其一为国家权力的划分和国家机构的设置,其二为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对于国家权力的限制,主要是对行政权力的限制,对于司法权力和立法权利而言,他们对于公民的侵害不是直接的,其危害程度也不如行政权力那么广泛的深入。
因此限制行政权力是限制国家权力的核心。
除此之外,现代国家承担着大量的社会服务义务,而这些义务的履行也是通过行政机关达成的。
而行政法正是限制和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
行政法通过对行政权力的限制防止行政机关侵害公民利益,同样行政法通过对行政权力的规范保证行政机关履行服务社会、管理社会的职责。
因此,宪法规范的内容(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很大程度上是由行政法进一步具体规范的。
因此有人认为行政法是宪法的具体化,或者说行政法是活的宪法。
2.行政法基本原则(一)合法行政原则合法行政原则就是要求行政权的存在和运行都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而不能与法律发生抵触和冲突。
这一原则是法治在行政法领域的体现、要求和反映。
1)法律优位:正式的法律渊源要优位从属的法律渊源,即法律比所有的从属立法效力高。
因此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原则上具有优越地位。
其要求为a、行政应受宪法约束b、行政应受法律约束c、存在有无违反法律优位的审查机制(2)法律保留:指只有在法律明确确权情况下才可以实施某种行政行为。
(二)合理行政原则主要含义是行政行为应当具有理性基础,禁止行政主体的武断专横和随意。
最低限度理性,是行政行为应当具有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达到的合理与适当,并且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
规范的行政理性表现为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公平、公正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
违反此子原则就表现为歧视对待,相同情况,差别对待;不同情况,相同对待。
第二,考虑相关因素原则,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时,只能考虑符合立法授权目的的各种因素,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违反此子原则就表现为该考虑的不考虑,考虑了不该考虑的因素。
第三,比例原则,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是必要、适当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行政相对人权益的方式,如果为达致行政目的必须对相对人的权益形成不利影响,那么这种不利影响应当被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内,并且两者应当处于适当的比例。
违反此子原则就表现为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与针对的对象不相称,用“高射炮打小鸟”,“杀鸡”用了“宰牛刀”。
(三)程序正当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子原则:第一,行政公开原则,即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公开,以实现公民的知情权、了解权。
第二,公众参与原则,即行政机关作出重要规定或决定,应当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特别是作出对行政相对人不利的决定,要听取他们的陈述和申辩——听证。
第三,回避原则,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四)高效便民原则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则,其基本内容有二,首先是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其次是遵循法定时限。
第二是便利当事人原则,在行政活动中不增加相对人程序负担,处处替相对人着想,方便相对人到行政机关办理相关事宜。
(五)诚实守信原则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实原则,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可信。
不能提供虚假信息和材料。
第二是信赖保护原则,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决定。
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为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不能撤回生效的行政许可是原则,如果出现特殊的情况,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则可以撤回,但由此给被许可人造成的损害应当给予补偿,可以撤回行政许可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颁发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一是颁发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第三是行政允诺应予兑现,行政机关应作其诺言的“奴隶”。
实践中,以下情况应适用诚实守信原则:1.当行政机关作出两个相互矛盾行政行为,往往一个是有利行政(在前),另一个是不利行政(在后),对行政相对人应适用信赖保护(诚实守信)原则;2.授益行政后的行业“整顿”、收回、关闭、撤回、“停止”等,应适用信赖保护原则;3.由于政策的变化相对人的行为从合法变成违法,应适用信赖保护(诚实守信)原则;4.行政机关公告或决定允诺的条件和优惠不兑现时,应适用诚实守信原则等。
(六)权责统一原则分为两个子原则,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则,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有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效。
第二是责任行政原则,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3.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地位作用地位:(A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来看,行政法调整着广泛而重要的社会关系,这类社会关系与国家权利、公民权利息息相关,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利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B从行政法与宪法的关系来看,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法;从行政法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来看,行政法对其他部门法的影响越来越大。
作用一方面行政法具有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实施的作用;另一方面行政法具有保护公民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的作用。
他的作用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不可偏废。
过分强调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实施而忽视或轻视公民权的保护,或者过分强调保护公民权而忽视或轻视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保障,都是对行政法作用的片面理解,都会影响到有机、和谐的行政法律秩序的建立和完善。
在目前民主与法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强调行政法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作用,现实意义较强。
4.行政法渊源行政法的渊源很多,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一般渊源与特殊渊源两大类。
行政法的一般渊源,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各自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的特殊渊源,则是指有关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法律解释,及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共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法的这两种渊源有一定区别,前者是主流,后者则是辅助性的。
我国行政法的一般渊源,按照制定主体、效力层次、制定程序的差别,可分为下述几种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法的特殊渊源,在我国目前有以下几种:法律解释、其他规范性文件、国际条约、惯例。
5.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简称行政法主体):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或行政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2)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
6.行政法律关系特点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其特点:一、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
即关系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不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律关系,而且在我国,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则只能是行政主体,他们之间不能互为原被告(与民诉不同之处)二、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
在我国,只有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三、主体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1)、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性质不完全相同。
2)、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数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权利义务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7.特别权力关系概念:是指行政主体基于特别的法律原因,为实现特殊的行政目标,在一定范围内对行政相对人具有概括的命令强制权力,而行政相对人却负有服从义务的行政法律关系种类:公法上之勤务关系;公营造物之利用关系公法之特别监督关系。
最早起源于:公务员的法律关系;教育相关的法律关系;军人的法律关系;狱政管理的法律关系。
特点:1、相对人义务的不确定性,在特别权力关系下,特别权力人对相对人有概括性的命令支配权,只要是出于达成行政目的的,即使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也可以为相对人设定各种行政法上的义务2、权利主体可以以内部规则的形式限制相对人的自由权利,并享有对相对人的惩戒权3、相对人缺乏法律救济途径,特别权力人可以通过内部规则限制相对人的基本权利,由于这种规则是一种内部措施,相对人不能因此向法院申请行政救济。
8.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在我国,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行政主体具有下列三个特征:一.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这是行政主体与其他国家机关、组织的区别所在。
二.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这是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内部的组成机构和受行政机关委托执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务的组织的区别。
三.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这是行政主体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具体表现,也是—个组织成为行政主体的必备条件。
行政主体的确立是为了依法行政的需要、确定行政行为效力的需要、确定行政诉讼被告的需要、保证行政管理活动连续性、统一性的需要。
9.行政行为概念特征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行为的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
二.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进行行政管理的行为。
三.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行为的特征是:一.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根据,具有从属法律性,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为。
二.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
三.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
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为中,在行政合同的缔结、变更、解除与履行等诸方面,行政主体均具有与民事合同不同的单方意志性。
四.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
否则,行政主体将予以制裁或强制执行。
这种强制性与单方意志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行政行为的强制性,就无法实现行政行为的单方意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