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尺度氧化铁粉的低温还原机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尺度氧化铁粉的低温还原机理
王秀;孙菲;林姜多;李秋菊;洪新
【摘要】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低温条件下(450、500、550和600℃),氢气还原微尺度氧化铁的还原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随氧化铁粉粒径减小和反应温度升高,初始反应速率加快,后期反应速率减慢.这是因为反应后期生成大量铁须,铁须之间形成搭桥,导致还原后的粉末严重烧结并致密化,阻碍气体的扩散,致使反应速率减慢.且随着粉体粒径减小,粉体表面吸附能增大,粉体致密程度提高,反应后期的粘结现象更加严重,反应速率相应减慢.采用Hancock-Sharp方法分析微尺度氧化铁粉恒温还原的动力学过程,发现前期阶段Fe2O3→Fe3O4,在500℃以下,相界面化学反应的阻力所占的比例较大,表明此阶段的反应控速环节为界面化学反应,温度超过500℃时,则由界面化学反应机理和相转变机理共同控制,点阵结构由Fe2O3的斜方六面体结构转变为Fe3O4的立方结构;后期阶段Fe3O4→Fe,由于粉体发生粘结,还原反应的控速环节转变为扩散控速.
【期刊名称】《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年(卷),期】2012(017)002
【总页数】7页(P153-159)
【关键词】微尺度氧化铁粉;低温;氢气;Hancock-Sharp法;还原动力学
【作者】王秀;孙菲;林姜多;李秋菊;洪新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上海市现代冶金与材料制备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72;上海大学上海市现代冶金与材料制备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72;上海大学上海市现代冶金与材料制备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72;上海大学上海市现代冶金与材料制备重点
实验室,上海200072;上海大学上海市现代冶金与材料制备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F11
钢铁生产中排放的CO2和二恶英以及废弃物对环境的破坏,造成人类生存环境恶化[1]。块矿储量日益减少,并且铁矿石的开采、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
粉矿,此外,现有的钢铁工业每年产生大量的含铁粉尘,这些粉矿及粉尘一般要进行烧结才能作为炼铁原料。因此直接使用矿粉为原料,通过氢气还原制备铁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氢原子体积小,对氧化铁具有良好的还原反应动力学条件;另外铁须的形成是氢气还原的独有特征[2−4]。PINEAU[5]采用热重分析研究了H2在220~680 ℃还原Fe2O3的动力学机理。在420 ℃以下,Fe3O4直接还原为 Fe;还原温度在450~570 ℃之间时,Fe3O4、FeO和Fe同时存在;当温度高于570 ℃时,
Fe3O4在转化为 Fe之前先完全转化为 FeO。WAGNER[6]研究了550~900 ℃范围内H2还原粒度<5 μm的Fe2O3粉的动力学机理,发现中间氧化物的形成对
还原反应是不利的,FeO出现后,迅速包裹Fe3O4,此过程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化;之后Fe相从FeO表面长出,形态像手指,最终Fe相间搭桥形成多孔结构,并且550 ℃下没有FeO生成。
开发低温氢还原细微铁矿粉工艺不仅可减少能耗,而且能实现碳零排放。王兴庆等[7]对超细氧化铁粉低温还原的热力学进行过研究,而还原动力学机理还没有被很
好地探明,许多研究者建立的动力学方程只适用于特定的反应条件[8]。本文作者
重点研究微米氧化铁粉与纯氢在温度低于600 ℃下的还原反应,旨在研究低温下
反应温度和颗粒粒径对还原速率的影响,并对还原机理进行研究和分析。
实验原料为三氧化二铁粉末,纯度 99.9%。为了考察颗粒粒径以及表面能对还原反应的影响,将实验原料分为2类。将购买的氧化铁颗粒作为一类,称为P1;将P1在竖式电阻炉中加热至1 100 ℃,保温2 h及空冷后破碎筛分得到的氧化铁颗粒作为另一类,称为P2。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低温下 H2还原三氧化二铁粉末的反应过程。用
TherMax700型热重仪测定反应过程中试样的质量变化。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将200 mg氧化铁粉放入氧化铝坩锅内,放置在热重分析仪中的固定位置,通入氮气(流量为40 mL/min),排出反应器内的空气;以10 ℃/min的升温速率升至指定温度;关闭氮气并通入还原气体氢气(流量50 mL/min),反应完全后关闭氢气,通入氮气保护并冷却至室温,取出样品。实验设定氧化铁的 H2等温还原温度为450、500、550 和600 ℃。
采用ZETASIZER 3000HSA纳米粒度及电位分析仪(量程:2~3 000 nm)测定样品粒径分布,在对P2粒径的测定过程中,大部分颗粒沉降,测量结果不准,因而选择 BT-2001激光粒度分布仪(量程:0.1~340)测定粒径。
用Apollo 300热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粉末样品的形貌。将样品涂于导电胶上,观察表面形貌;将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按3∶1的体积比混合,将粉末制成金相试样,用于观测截面形貌。用DLMAX−2550 X射线衍射仪对粉末进行物相分析,采用连续扫描方式,扫描范围为10°~90°,数据点间隔为0.02°,管电流 40 mA,管电压40 kV。
氧化铁粉的还原程度用还原率表示。气体还原剂夺取的氧量可根据试样还原前后的质量变化来测定。氧化铁粉在一定条件下的还原率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f为还原率;m0,m,m1分别为反应初始、反应中和反应终了的质量。还原速率通过对还原率−时间曲线求导得出,计算公式为
2种Fe2O3样品(P1和P2)的粒度分布及表面形貌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利用
粒度分布仪测得P1的中位径为303.9 nm,P2的中位径为1.09 μm。由图2看出,P1的粒度均匀、球形度较好,颗粒直径在300~400 nm范围内;P2明显长大且为球形,颗粒直径在1 μm左右。通过 BET测试法测得 P1的比表面积为
4.99 m2/g,P2的比表面积为1.99 m2/g。
图3和图4所示分别为当温度为450、500、550和600 ℃时P1和P2的还原度和还原速率随还原时间的变化曲线。图5所示为P1样品550 ℃的DTA曲线及还原率曲线。从图3可以看出,反应前100 s内还原率曲线陡峭,之后曲线变缓。
由此可见,反应可分为2个阶段:还原率为0~0.11时为第1阶段
(Fe2O3→Fe3O4),还原率为0.11~1时为第2阶段(Fe3O4→Fe)。从图5可也明显地看出反应的2个阶段,第1阶段由于 Fe2O3向 Fe3O4的转化为放热反应,
且反应速率极快,反应放出的热使坩埚内温度升高,DTA曲线出现1个放热峰;
第2阶段Fe3O4→Fe为吸热反应,反应吸收的热使坩埚内温度降低,DTA曲线
有 1个吸热峰。
图4所示为不同温度下氧化铁的还原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1阶段,由于颗
粒为微纳米级,比表面积较大,表面吸附能力强,颗粒很快与氢气大面积接触发生反应,因此反应速率极大;随后进入第2阶段,不断生成的Fe颗粒包覆未反应核心,与第1阶段相比,反应速率减慢,反应较平缓。对比P1与P2的还原速率曲
线可知,相同温度下 P1的反应速率大于P2,而BET结果表明P1的比表面积大
于P2,这也证明三氧化二铁粉末的比表面积对还原速率有一定的影响,比表面积
增大时,还原速率随之增大。
在图3中,在反应时间为1 500 s时,P2颗粒在还原温度为450 ℃条件下还原率仅为0.25,在500 ℃时还原率为0.50左右,而在550 ℃、600 ℃条件下还原率
达到0.99,说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还原速率越大;而对P1颗粒,当反应时间达1 500 s时,在500 ℃条件下还原率已达到0.98,但在550和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