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赤壁赋 教案-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高中语文第9课赤壁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散文家、书画家、诗人、词人。
追谥文苏轼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意境,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名作《念奴娇》河。
散文方面,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世称“三苏”;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
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
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
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3.相关知识(1)文体知识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卿的《赋篇》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了鸿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赋、格律严谨的律赋,至中唐以后,赋开始向散文化发展,杜牧的《阿房宫赋》可称滥觞,欧阳修的《秋声赋》已趋向成熟,苏轼以横溢的才华和杰出的创造力,进一步兼取古文和赋的优点,用写散文的手法作赋,他撰写的前后两篇《赤壁赋》自由流畅,似诗如画,蕴含深邃的哲理,把散文赋的写作技巧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2)文化常识既望,阴历每月十六日;望,阴历每月十五日;朔,阴历每月初一;晦,阴历每月的末一天。
伏尔泰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缺点和错误,让我们互相原谅彼此的愚蠢,这是自然的第一法则。
周国平说: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的胸怀。
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举酒属.客( ) 溯.流光( )遨.游( ) 万顷.( )壬戌.( ) 冯.虚御风( )倚歌而和.之( ) 桂棹.( )嫠.妇( ) 山川相缪.( )愀.然( ) 旌.旗蔽空( )渔樵.( ) 扁.舟( )匏.樽( ) 无尽藏.( )洗盏更酌.( ) 江渚.( )枕藉.( ) 酾.酒临江( )答案:zhǔsùáo qǐng xūpíng hèzhào líliáo qiǎo jīng qiáo piān páo zàng zhuózhǔjièshī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高中语文第9课赤壁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赤壁赋课题赤壁赋设计教师授课教师时间课型新授课课时5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关于“赋”的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3.熟读成诵,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4.体会景物描写之中深沉的感情,旷达风貌之下满腔的悲愤。
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知人论世;与作者在同时期创作的其它作品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重点难点重点: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难点: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教法教具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目标定向:1、了解关于“赋”的文学常识;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并能够正确识别出四六骈句;2、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和思想,做到知人论世。
3、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学案导学:教师导入(2分钟)确定目标(1分钟)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三、自学指导(一)、背景材料关于“赋”: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
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
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它以以楚辞为源头,至荀况始有定名,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赋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
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
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9课《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学习目标①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
②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③掌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用法、文言句式的特点。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
3、德育渗透目标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赋”与《赤壁赋》的知识赋,始于汉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总结了赋的特点:“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铺采摛文”指赋中运用大量华丽的语句,张扬文采,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事物,不厌其详,不厌其细;“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要有所依托不能无病呻吟,要体现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
汉代有名的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贾谊的《鹏鸟赋》、张衡的《二京赋》等。
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汉代是铺张扬厉、繁缛富瞻的,称为大赋;到了六朝讲究对仗工稳,字句整饰,叫做律赋;宋代则突破声律的限制,挥洒自如,具有灵活性,叫做文赋。
苏轼的这篇《赤壁赋》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融诗、赋、文一体,或描写、或叙述、或抒情、或议论,都能做到自然和谐统一。
二、字词句梳理1、通假字:①举酒属客属——嘱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③山川相缪缪——缭④举匏樽以相属属——嘱2、活用词: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跳舞,使……哭泣(使动用法)②顺流而东也东:东去(名作动)③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以……为伴侣,以……为朋友(意动用法)3、特殊句式:①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②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③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④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
(谓语省略,省略句)⑤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4、成语: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月明星稀、横槊赋诗、一世之雄、沧海一粟、逝者如斯、杯盘狼藉三、诵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抽读。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教材分析:《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之后的名篇,作者借赤壁之游,以主客问答之式,阐述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升华,是苏轼思想成熟的标志。
其中,乐悲喜的情感线索,景情理的有机结合,文赋的自由华美,意旨的旷达高远,苏子自身儒道佛的矛盾统一,均是教学可涉足之处。
教学目标:1. 诵读、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2. 通过探讨和了解“月”这一古典传统意象,理清作者文中的情感线索。
3. 理解作者泛舟赤壁所引发的情思及作者旷达的情怀,引导学生直面人生坎坷。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设计:在安排学生早自习预习,排查词句疏通的基础上,结合高一学生文言基础薄弱和此文赋辞采华美,音韵和谐,境界高远的特点,本人决定重读轻解,以读贯穿全文教学,让学生从语气节奏中领会意旨,提高审美。
另外,略去繁杂的背景,知识点,不求面面俱到,只以一个“月”字串起全文,解读本文,解读苏子,解读“月”千古年来在文人士大夫心中的传统审美与积淀,感悟与思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 导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当一轮明月映照千古,世间众生的浮想联翩,心有所寄似乎从来就没有停歇过,让我们回忆一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思念的流淌;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是寂寞的彷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历史的沧桑,“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是友情的颂扬;“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含蓄的浪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隐者的低唱……公元1082年农历七月十六,就有一轮明月悬江临风,勾起了一位失意文人的千种情思,尔后他大笔一挥,便有了这篇千古绝唱《赤壁赋》。
二.伴乐范读结合自己编辑的背景音乐,以情感表现明显的旋律和朗诵,给予学生关于赤壁赋的第一感受,着重注意一下月在文章中的出现。
三.正文解读1. 全班朗读第一段前两行及最后一段,找出本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明确:时间:元丰五年农历七月十六(从黄昏到晨曦)地点:赤壁之下,长江之上人物:苏子众客事件:泛舟游赏把酒临风以诗会友主客答辩2. 找出1.2自然段中关于“月”的描写,这样的月给了你什么感觉?明确:“诵明月之诗”“于是饮酒乐甚”“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出月出皎兮①,佼人僚兮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九课《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本文脉络,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
2、通过研读来体悟作者儒释道的复杂思想。
3、学习苏轼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导入设计:大家都吃过一道很著名的菜“东坡肉”,相传是苏东坡被贬时研制的,在被贬黄州期间他还写下了《猪肉颂》教大家怎么来制作“东坡肉”。
在惠州的时候他写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吃货东坡”;第三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又看到了一个“豪放东坡”,东坡在你的眼里是个怎样的人呢?教学过程:一、苏东坡简介:和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四大书法家”。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对苏东坡这样描述:“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为什么苏东坡会让人觉得“亲切而温暖”呢?什么人会让你感觉“亲切而温暖”?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才会让你觉得亲切。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苏东坡怎么在《赤壁赋》中体现的他的“温暖而亲切”的?二、整体感知: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乐甚愀然喜而笑三、细读文本:(一)1、第一段“乐在何处”明确:良辰:七月既望美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概括: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一般。
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9 赤壁赋》9
《赤壁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苏轼月夜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苏轼在主客问答的理性思辨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2、熟读成诵,感受文辞优美的语言特色。
3、积累文言词语【学习重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乐极生悲——《兰亭集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滕王阁序》苏轼?二、解题1、作者及背景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弟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
(1)(虽然)才高八斗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列“苏黄米蔡”之首(2)(但是)仕途坎坷宋神宗熙宁年间。
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
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
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3)(却仍)豁达开朗苏堤(工程师)、东坡肉(美食家)、荔枝(贪吃者)、竹子(心高洁)杭州西湖有“苏堤春晓”,苏东坡发明了“东坡肉”,曾自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但他更关注精神的需要,曾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
2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从文中找出体现他们心情的词?乐——悲——乐三、走入文本,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1、检查预习,正音壬戌(rénū)举酒属客(hǔ)歌窈窕(ǎo tiǎo)之章冯(íng)虚御风桂棹(hào)歌而和之(ǐhè)愀然(qiǎo)舳舻(húú)山川相缪(iáo)酾酒(hī)横槊(huò)樵(qiáo)江渚(hǔ)匏樽(áoūn)蜉蝣(fúóu)扁舟(īan)扣舷(ián)狼藉(í)枕藉(iè)嫠妇(í)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是造物者之无尽藏(àng)少(hǎo)焉2、赤壁之景景:月出之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之后: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赤壁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赤壁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赤壁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1《赤壁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赤壁赋》的诗歌史背景、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分析文中的意象、意境、意义,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 技能目标:通过诗歌解读训练,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独立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爱好文学,理解历史文物的传承与价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品质。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赤壁赋》的诗歌史背景和历史背景。
2. 分析《赤壁赋》的意象、意境、意义,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历史时代、社会现象、文学形式,深度解读《赤壁赋》的意蕴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讲授+读解+互动交流。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询问学生:对于《赤壁赋》有何了解?了解书名、作者、体裁、历史背景等基础知识。
2. 小组互动:学生分组交流,思考诗歌解读的目的和方法,并分享个人的文学鉴赏体验和感悟。
【Step 2】解读文本1. 讲授文本的诗歌史背景和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介绍《赤壁赋》的基本情节和特点。
2. 讲解文本的主题、意象、意境、意义,引导学生全面把握诗歌的含义与内涵。
3. 细读文本,逐行分析,强化对古汉语音韵的理解和体味。
【Step 3】鉴赏诗歌1. 用对比、题意分析、意象引申等方法,阐述诗歌的含义和表现方式,展开探究互动交流。
2. 练习口头表达,训练学生独立撰写诗歌解读、创作评论和鉴赏理解的能力。
3. 借助多媒体和图片,展示赤壁风景和诗歌名句,凸显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Step 4】课堂练习1. 运用《赤壁赋》的诗句,在课堂上进行词汇搭配训练和语法应用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在文中寻找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意义和表现气氛,并提出提问以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Step 5】课堂总结1. 对《赤壁赋》的阅读点滴和体会,各小组进行总结分享,交流学习心得和感受体会。
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9课《赤壁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9课《赤壁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9课《赤壁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辑整理: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三、自学指导 (一)、背景材料关于“赋”: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
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
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它以以楚辞为源头,至荀况始有定名,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赋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
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
(二)、作者及背景: 文学常识: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眉山(四川)人,他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是宋代欧阳修领导的复兴古文运动的主将。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三苏”和同时代的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在文学艺术领域里,苏轼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
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号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他论画主张神似,擅长画竹。
诗作成就:“苏黄”;词作成就:“苏辛” 。
在思想上,苏轼博通经史,一方面,他仰慕屈原、贾谊、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曾多次上书朝廷,要求改革弊政.他在长期担任地方官期间,在“仁政爱民"的思想指导学生阅读背景材料,筛选重要信息,记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主客情感变化的过程。
2.以“月亮”为载体体味苏轼旷达超然的诗人情怀。
教学重难点:以“月亮”为载体体味苏轼旷达超然的诗人情怀。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是一个常见意象,一直备受文人的喜爱,文人借助它,塑造了许多纯美的形象和幽清的意境。
比如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再比如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那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千古名篇——《赤壁赋》,以明月为载体走进苏东坡的精神世界。
二.倾情诵读,涵咏情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上,面对着黄州的山水明月,他的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呢?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诵读,并且勾画出有关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
(乐、愀然、悲、哀)情感变化的思路:乐——悲——喜三.鉴赏诗歌,解读情感【诗情——“乐”之景】汤显祖在《牡丹亭》里有这样的句子——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指出的是我们人生中有“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赤壁泛舟,四美俱全。
下面我们有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第一段,其他的同学勾画出有关“四美”的语句。
提示:良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美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过渡:这月为人而出,一轮明月缓缓地从东山升起,而这幅美景当中其实也体现了赋文的一些特点。
我们知道赋文既讲究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又具有散文化的抒情性,用比较自由的语言来传情达意。
在这幅美景当中,清风与明月相融,而白露与水色相映,茫茫的江面,茫茫的雾气,浑然一体带给我们旷世之感,下来之后请同学们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这幅美景描绘出来,写在作业本上。
乐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赏心: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小结: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赤壁之下这幅月色之图非常美丽,所以作者由衷的感叹出一个字——乐。
这样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我们该用怎样的语速语调来朗读呢?——速度要慢,语调要轻松愉悦,那我们一起来。
9赤壁赋-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
赤壁赋-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赤壁赋》中的文学意义、历史背景、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2.掌握古代文学批评方法及其在《赤壁赋》中的运用;3.使用适当的词汇和语言,对《赤壁赋》进行分析和解读。
能力目标1.通过文学批评方法和文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言规律和阅读方法;3.提高分析、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赤壁赋》中的真实历史事件和虚构情节;2.掌握文学批评方法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3.能够识别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分析《赤壁赋》中鲜明的个性化风格和时代特色;2.理解文言文中抽象理念的表达方式;3.运用文学知识进行《赤壁赋》的评析和赏析。
3. 教学过程预习(10分钟)先让学生阅读《赤壁赋》,了解故事背景。
导入(10分钟)1.用简短的语言引入《赤壁赋》;2.告诉学生《赤壁赋》写的是哪场战役;3.介绍写作背景,笔者的境遇和心情;4.引领学生感知《赤壁赋》的艺术审美和批评精神。
传授(20分钟)1.分析《赤壁赋》的地理环境和政治背景,解释笔者抒发的民族保卫情感;2.解读《赤壁赋》中诗意的构造与形象的创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3.分析《赤壁赋》中的文学批评,培养学生在文学领域的综合素质。
练习(30分钟)1.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对《赤壁赋》的诗意、文学批评和学术价值方面进行深入探讨;2.挑选代表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和分享;3.老师在旁引导,引导学生运用文学知识进行评析,加深对《赤壁赋》的理解。
总结(10分钟)1.收集整理学生的讨论,梳理思路;2.对《赤壁赋》中的文学意义、历史背景、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进行简短总结。
3.对学生讨论的结论进行评价和启示,激发学习兴趣。
4. 总结与反思本课程着重对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赤壁赋》进行了详细探讨,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文化、艺术背景,提升了学生在文学领域的批判性分析、综合性应用能力。
9赤壁赋-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
赤壁赋-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
知识点概述
《赤壁赋》是我国唐朝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北宋嘉祐年间(公元1086-1093年),属于古文运动的代表作之一。
此文主要通过对于赤壁之战的描述来阐发作者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悟和生命意蕴。
教学目标
1.了解《赤壁赋》的作者、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
2.掌握《赤壁赋》文本的结构和主题;
3.学会分析《赤壁赋》的语言技巧、修辞手法和意境表达;
4.提高学生表达文化情感和审美价值的能力。
教学内容
范围
2.3.7《赤壁赋》
时间分配
2个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教师通过讲解,介绍《赤壁赋》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本主题,启发学生对于这篇古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体验阅读
请学生阅读《赤壁赋》,建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画出借古喻今,明确文中表达的思想,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步:语言技巧识别
请学生在学习完《赤壁赋》之后,再次阅读文本,找出句子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如对仗、描写、比喻等,然后请学生分析这些语言技巧的作用。
第四步:语言运用
请学生通过仿写的方式,运用《赤壁赋》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的文章,发挥对于文化情感和审美价值的表达能力。
第五步:评价
对于学生的表达文化情感和审美价值的能力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于课程进行反思和调整。
总结
本次教学主要通过对于《赤壁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于古文学习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表达文化情感和审美价值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和素养基础。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 9《赤壁赋》 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大凡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假设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那么更是到达化境的上乘之作。
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
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
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它是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古文,本单元其他篇目?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登泰山记?均是情景交融的篇目,由此,情与景的关系应该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表达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文根底知识,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文本,梳理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景情理相交融〞的艺术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宇宙观、人生观中的积极意义,学习作者在逆境中依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问答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沉着,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淡,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这是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分析了苏轼被贬黄州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后,得出的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的结论。
2020-2021高中语文第9课赤壁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9课赤壁赋有这样一位文人,他满腹经纶却被一贬再贬;备受忧患,却能从容淡定并深得其乐。
因其卓绝的品行,无论是荒凉的黄州还是蛮俗草莽的儋州,都成了中国文化中耳熟能详的字眼和富有诗意的天堂。
他就是苏轼。
苏轼不幸,被贬到了赤壁;赤壁有幸,因了苏轼,那一缕清风明月和浩渺江水,传唱了千年。
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赤壁赋》这篇千古美文。
1.走近作者生平经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书画上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在党争等政治斗争中,曾被诬陷入狱,屡遭贬谪,直至远贬海南。
最后遇大赦北还,但病死常州,葬于河南,追谥文忠。
作品诗代表作有《海棠》《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等;词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定风波》《卜算子》等;散文代表作有《石钟山记》《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名义上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苏轼内心愤慨不平,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
但是生性旷达的苏轼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
在这里,他经常来赤鼻矶(赤壁)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
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赤鼻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和十月,苏轼先后两次泛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赤壁赋》又称《前赤壁赋》。
3.相关知识乌台诗案乌台,汉书《朱博传》记,御史台中有柏树,数千乌鸦栖居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
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
又由于他当时是文坛领袖,任由其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二教案: 9 《赤壁赋》
用辨证的思维看待问题,这世间也就无所谓苦无所谓乐,苏子超越世俗的苦乐观,上升到了得志淡然,失意泰然的人生境界。
可取与莫取: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丝一毫不能强求。
苏轼以淡然的态度看待功名利禄、荣辱得失。
然而功名利禄、荣辱得失去在生活中羁绊我们的心灵。
丝毫不取,那么痛苦怎么解脱?到自然中寻找慰藉和快乐,这是苏轼旷达、豁达的境界。
正如周国平所说:“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至此苏子完全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在逆境中能坦然、乐观,这就是苏子的魅力所在。
(五)第五段:
主客喜笑颜开,一切释然,二人酣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多么宁静,多么舒坦。
这时的喜乐与前面山水之中的乐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面苦中作乐,后面发自内心的乐。
是对功名利禄释然了,是精神上得到超脱、忘怀得失的乐。
结束语:
这次赤壁之游结束了,但《赤壁赋》中蕴含的哲理给我们的感受和思考是深刻的。
人生难免会遇到坎坷、挫折,在逆境中,是痛苦消沉还是坦然乐观,重读《赤壁赋》会给你精神的力量,会让你做出正确的选择,会教你走向成熟。
播放:朗读
四、作业
1. 背诵全文
2. 归纳重点实虚词、句式
3. 积累“赋”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赤壁赋》
苏轼乐背乐旷达乐观。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二教案:9 《赤壁赋》
板书设计
《兰亭集序》
感情的变化:饮酒乐甚———— 愀然—————喜而笑
作业反馈
教学反思
探究问题一(解决字词):
14、特殊句式
探究问题二(研习第一段):
1.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看到了什么?先用原文回答, 在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
2.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有何举动和感受呢?
探究问题三:研习第二段
1.月夜泛舟赤壁之下,是多么令人陶醉,接下来,主与客还会怎样呢?(原文)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实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等地做地方官。新法实行得很有成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害他坐牢。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后来又被贬到黄州,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没有实权。于是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边造了一间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偶尔也去爬爬山,划划船。《赤壁赋》就是他在游了赤壁(事实上不是三国中的赤壁,而是赤鼻矶)以后写下的,同时期的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
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
通过问题,总结分析。
以自由言论的形式检验,意在让学生理解和分析重要的问题。
提炼总结
2
全文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1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4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结合具体段落,找出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和段落以及标志情、景、理三者转换的语句,品味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的学生,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文言文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能够基本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但以往强调文言基础知识的内容较多,对文言文整体阅读和感悟的较少,学生把文言文看成枯燥语言知识的积累,缺乏对文言文,尤其是优秀的古代散文的美感认知和情感体悟,所以要在这些方面加以强化。
三、教学目标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三)第三环节:品读课文
一.第一段:
⑴情景设置:配乐,展示苏子泛赤壁的画面;学生朗读课文。
(说明:文章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秋江夜游图。将学生的思维带进泛舟游赤壁的优美意境之中)
⑶读出节奏。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⑷读出气势。如“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节奏一致,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
⑸读出情感。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乐)“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洒脱)
四、教学重难点
1.品味、鉴赏课文精美语言
2.背诵课文
3.体会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的情怀。
五、高考知识对接
1.景、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2.文言知识积累
3.本文为高考必考64篇之一,理解性默写必考范围之内。
六、教学过程
文本分析
学生活动
个案
生成
(一)第一环节:学生课前预习
篇目
《赤壁赋》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主备人
一、教材内容分析
《赤壁赋》一文属文赋,文质兼美,音韵和谐,乃苏轼之传世名篇。尽管文章抒发的情感,反映的思想有些深奥,但文章在诵读、鉴赏、审美等各方面,均可视作古代散文的经典。同时,体悟文章的精美高妙,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作者豁达的胸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乃至综合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二)第二环节: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过一位古人:“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教育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这对苏轼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可对中国文艺来说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段时间苏轼的创作达到了巅峰。《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
3.回顾“赋”的文体知识。(随机请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4.检查预习效果:(各组间比赛,男女生比赛,激发学生积极性)
⑴按课本段落,要求四个自然组的学生分别齐声朗读课文,看哪个小组读音准,情感变化把握得好。
——《苏东坡传·序》(投影展示)
这里描述的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是苏轼,一个曾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人。然而,恰恰是黄州成就了他,使他在文学上“成熟”了。在这里,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名篇光耀千古。
2.简介苏轼及其创作《赤壁赋》的背景:
文“三苏”“八大家”“欧苏”,诗“苏黄”,词“苏辛”,书“宋四家”
⑹根据文赋对仗特点背诵相关句子。
⑺根据文赋押韵特点背诵句子。
⑻理清文章层次﹑情感变化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如明确客之三悲﹑苏子二论及议论层次的转换。)
⑼重点记忆关于风月的句子。(前人称《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风月”,描写之主景,抒情之触媒,议论之载体。把握住上列句子,也就把握住了背诵全赋之骨。)
(听朗读示范录音,正字音,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节奏快慢﹑情感变化)
⑵检查男生对文言字词句知识的把握。
(通假字﹑多义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文言句式)
⑶检查女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明确各段内容,概括各段段意
明确:
第一段,写作者游赤壁的情景,展示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⑵本段以写景为主,请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并朗读。
写景的三组对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⑶四人小组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用优美的语言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请一个学生描述。
⑷这样的美景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朗读出来)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乐)
⑸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抓重点句子法和想象画面法背诵第一段。(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诵读中加深体验)
二.第二段:
面对同样的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主与客的感情有何不同?让学生齐读第二段(主乐客悲。)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⑴找出表现苏子快乐的句子,朗读并背诵。
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完成导学案任务,落实文言字词句知识,初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给学生提出诵读指导建议,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并争取背诵课文
⑴读出韵律。赋体押韵如“望﹑章﹑江”,“焉﹑间﹑天﹑然﹑仙”等
⑵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问词重读。
1.把握文赋特点。
2.熟读成诵,增加文言知识积累,积淀文言语感。
3.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4.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说明:把握文赋的有关特点,注意掌握节奏快慢和音调高低,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诵读;而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有助于进一步的品味鉴赏课文的语言,体会作者遣词用字的妙处;体会作者通过精妙的语言描绘动人的情境,抒发情感,表达人生感悟。这些目标体现散文鉴赏方法的指导,也要求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有较深的体会和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