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24月亮上的足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上语文24.月亮上的足迹

人教版七上语文24.月亮上的足迹

《从地球到月球》梗概 儒勒· 凡尔纳(1828—1905) 生于法国南特,从小对航海 有浓厚兴趣,系统地研读过 数理化专著。1865年发表了 《从地球到月球》,1870年 发表了其续集《环绕月球》, 这两本科幻小说几乎是现代 “阿波罗”登月工程的原始 性预演。
《从地球到月球》及它的续集,讲了这样一 个故事:法国探险家米歇尔· 阿当建议造一颗 名为“哥伦比亚”的空心炮弹,并乘坐它到 月球去。巴比康、米歇尔和尼丘尔船长在炮 弹里装了温度计、气压表、月理图和枪支弹 药,又随身带上两只狗和几只鸡,乘坐由 270米长的大炮发射的炮弹出发,但在途中 遇到流星而偏离轨道,在离月球4500千米处 绕月飞行。三位探险家利用绕月飞行的机会, 仔细观测了月球的面貌,最后因炮弹速度越 来越快而脱离了月球的引力范围,从而进入 了地球的引力圈,终于溅落在太平洋中,三 位月球探险家被美国军舰救起,受到了美国 人民的热烈欢迎。
朱长超,1944年生,上海南汇人,研究 作者简介:
员,九三学社会员。1967年毕业于复旦 大学化学系,1982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 学院研究生院哲学专业。后又修完华东 政法法学院法学本科、华东师大汉语文 学系本科,并通过了心理咨询师的考试。 现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工作。 社会兼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 学研究所上海分所所长,上海南市思维 进修学校校长。现为上海社会科学学院 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 筹委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 员。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
●请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月亮” 或“朱长超”的名言、诗句和 故事: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

初一上册语文第24课知识点复习月亮上的足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

初一上册语文第24课知识点复习月亮上的足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

初一上册语文第24课知识点复习:上的足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初一上册语文第24课知识点复习:上的足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一、重点字词ﻭ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椭tuǒ圆着zhuó陆铁锹iāo月壤rǎng 海域yù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1969年7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2)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阿姆斯特朗谈到了登月的意义。

他这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ﻭ
《上的足迹》选自《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作者是朱长超。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册语文第24课知识点复习:上的足迹,怎么
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月亮上的足迹》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月亮上的足迹》课件(共22张PPT)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
事件进展 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 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宇航员进入梦乡 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登月舱打开舱门 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 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 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 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 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 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 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三、作者在文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 字起什么作用?
嫦 娥 奔 月
朱长超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 的知识。
2. 激发同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
1.思考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现了人 探索太空的伟大气魄,赞美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2.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安装在月面上的地震仪
5.插上美国国旗。
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返航
22日上午6点35分, 太空船与“阿波罗11
号”对接成功。
(登月小艇正要与指挥舱结合,然后由指挥舱 载运太空人返回地球)
“阿波罗11 号”飞船溅落在 预定的海域,被 等候在那边的海 军救起。
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 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 大的飞跃。”
(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美国、阿姆斯特朗)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课件 新人教版

学习了关于人
类登上月球的知识 后,你有何感想? 有何启示?
最后的太空电邮
[西班牙《阿贝赛报》2月4号报道]就在“哥伦比亚”号航 天飞机失事前一天,宇航员兼随机医生劳雷尔.克拉克向自己 的家人和朋友发出了她的最后一封电子邮件。在这最后的太 空电邮中,克拉克这样说道:
“我在远离我们奇妙的地球的高处向你们问好!这里的 景色美极了。这是一次美妙的航行,我们一直忙得不可开交, 每天24小时都在做科学实验。我只能给你们写上短短几句, 因为时间太宝贵了……下面的景色美得让人难以置信,南极的 极光照亮了整个地平线,地球上的城市也在闪闪发亮。从这 里可以看到四分之一的新月躺在地球怀抱中,可以看到广袤 的非洲平原,河流在崇山峻岭中冲出自己的道路……就连星星 的闪光也与平时不同……谢谢所有多年来一直支持我进行这项 探险事业的人们。当我在我们共有的地球上空飞过的时候, 我希望你们能感受到整个地球的美好力量。”
• 一句话:1969年美国三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筛选信息
• 自读课文,依据富于变化的时间要素,小 组同学共同用文字完成“宇航员登月流程 示意图”。
• (看谁最善于捕获信息并重组信息)
过程 时间
事件
1969.7.16上午 “阿波罗11”号飞船升空
发射后2分42秒 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 1969.7.16 三名美国航天员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前往月球。7.21日11时56 分20秒,飞船月球表面降落,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 ● 1971.4.19 前苏联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一号” ● 1975.7.17 美国阿波罗号飞船与前苏联联盟号飞船在太空对接 ● 1981.4.12 美国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 ● 1986.1.28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生空72秒后爆炸,七名航天员全部罹难, 包括一名女教师,这是当今最惨重的航天事故

初一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初一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初一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月亮上的足迹》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课本第24课,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初一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一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

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

【教材分析】《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这一题材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而这节课的与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紧密相连,关于月亮的资料非常丰富,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现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两者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月亮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

因此,学习这课,不仅要了解登月的知识,还要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切实开展关于月亮的科学与人文的探究活动。

【学生分析】上这节课的班级学生上课较活跃,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该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计算机水平较好,对网络和网站知识都有了解,并且经常上网查找资料,有一定的检索、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进行分组学习,上网探究,让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为学生的网上探究提供了技术保障。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球上足迹》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球上足迹》课件

知识讲解(20分钟)
介绍月球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科 学原理,包括月相变化、月食 、月震等。
实践活动(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或模 拟等活动,加深对月球相关知 识的理解。
课堂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概括介绍月球探测的历程和重要性, 然后详细描述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最后总结了登月的意义 和影响。
写作特点方面,文章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如将月球表 面比作“荒凉的沙漠”,将宇航员的动作比作“在月球上跳舞”, 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关键段落分析与解读
关键段落一
文章开头部分,简要介绍了月 球探测的历程和重要性,引出 了人类首次登月的主题。
关键段落二
详细描述了宇航员在月球上的 活动和发现,包括采集岩石样 本、拍摄照片、进行科学实验 等,展现了人类对月球的初步 认识和探索成果。
06
课后作业与自评互评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课件中提供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 简答题,以检验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针对练习题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及时查阅课本和 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观察月相变 化、了解月球探测历程等,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 养。
探究文章内涵
深入挖掘文章中的隐含信 息和深层含义,理解文章 的深层内涵。
评价作者观点
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进行 分析和评价,形成自己的 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05
跨学科整合与拓展活动设计
结合科学、历史等学科知识,丰富课堂内容
引入科学知识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等等,都要经过周密综合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展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宙飞船阿姆斯特朗、科林斯、韦斯特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勾画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土星5号”火箭像勇士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

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加到了煤油,燃气轮机第二级和第三级加进了液氧涡轮机。

飞船指令长的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吃奥尔德林在飞龙中心的食堂里驾驶员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

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水星的征程。

他们同前来送行的印度人西方人一一道别。

这生命体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

他们跑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步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以核弹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

指挥中心发来点火指令,电脑系统开始自动工作。

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

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追踪着各种仪表的读数。

此时,他们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惹来的超重力。

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

达到182公里高度时,初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月亮上的足迹》读后感!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月亮上的足迹》读后感!

《月亮上的足迹》读后感《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详细地记叙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展现了人类在探索宇宙奥秘征程中的伟大壮举。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跟随宇航员们一同踏上了那神秘而又令人激动的月球之旅,同时也对人类的智慧和勇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感悟。

文章开篇便以简洁而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了那遥远的月球。

它描述了人类对月球的向往以及长久以来的探索梦想,为后文登月事件的叙述奠定了充满期待与憧憬的基调。

当读到宇航员们乘坐“阿波罗 11 号”飞船飞向月球的过程时,我不禁为人类科技的强大力量所震撼。

在那个时代,能够实现如此遥远而又艰巨的太空航行,需要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智慧与心血。

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从火箭的设计与制造,到飞行轨道的精确计算,再到太空舱内各种复杂设备的调试,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人类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只要我们有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就没有什么是无法实现的。

随着登月过程的逐步展开,我仿佛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宇航员们所面临的挑战与紧张氛围。

从火箭发射时的轰鸣声,到飞船在太空中飞行的寂静与孤独,再到登月舱与指挥舱分离时的惊险时刻,每一个细节都让我心跳加速。

然而,宇航员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专业技能,成功地完成了每一项任务。

当阿姆斯特朗的脚踏上月球表面的那一刻,“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句话在我心中回荡不已。

这确实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它标志着人类终于实现了从地球到月球的跨越,迈出了探索宇宙的重要一步。

这一小步不仅是阿姆斯特朗个人的勇敢尝试,更是全人类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精神的集中体现。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无限潜力,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太空探索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在登月过程中,宇航员们所进行的各项科学实验和观测也让我印象深刻。

初一语文上册24月亮上的足迹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初一语文上册24月亮上的足迹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深层探究
•2.联想和想像:让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引导想象。
•(1)想像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 • 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是一片荒 凉死寂的世界。 •(2)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 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 球。 •(3)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 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 •(4)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 ”,这样做合适吗? • 不合适,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事件进展
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 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宇航员进入梦乡 飞船飞过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登月舱打开舱门 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人类登上月球 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飞船进入大气层
• 我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我离
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我透过舷窗,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 • 当我正想进入这个星球的运行轨道时,我看到一艘闻所未闻的 航天母舰。不知为什么这艘UFO突然向我发起进攻,又把我吸进 UFO中。可怕的事发生了,氧气瓶脱落了,我无法呼吸了。渐渐地 ,我的身体一点点地虚弱起来,我晕倒在UFO中。 • “我在哪里?”我恢复了知觉,慢慢地爬起来。这时我发现自 己已经处在未知的蓝色星球上了,而且这里的环境跟地球的古陆环 境一致,氧气含有量也特别高。接着我好像被什么东西拖住下了海 ,可是说来也怪,我竟然能够在海中呼吸,这时在我眼前出现了一
初一语文上册24月亮上的足 迹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24月亮上的足迹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24月亮上的足迹

嫦 娥
奔月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月球
第 一 次
资 料1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
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 的序幕。前苏联宇航员、大名鼎鼎 的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 坐前苏联“东方号”飞船,环绕地 球飞行了一圈,历时近两个小时, 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飞向月亮
点 燃 点 火 器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的 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天体图片
图片2
图片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千 里 共 婵 娟
但 愿 人 长 久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4 月亮上的足迹 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4 月亮上的足迹 课件(共32张PPT)
学习目标 预习检测 常识导入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 积累与“月”相关的知识点。 2· 快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较 快地理解登月的全过程. 3. 启发想象,敢于幻想、敢于探索宇 宙秘密,深刻理解当今科技对人类发 展的巨大作用。
•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
你 了 解 月 亮 吗 ?
最近的天体。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 太阳光 。月球的表面是由平原、山峰和
山谷组 成的荒漠.还有许多 由于太空物体
高速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月球
上没有供人类呼吸的空气。
• 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一轮明月,
人 类 与 月 球
总会引起无穷遐想,幻想有朝一日 飞上月宫。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月文 化。

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
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
神 话 传 说
其中就有嫦蛾奔月。嫦娥偷了丈
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
的故事。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 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 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 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
神 话 传 说
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
② 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 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1、在书中找 出表示时间的 词语,了解整 个事件是如何 发展的。






1969年7月16日上午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
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 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 19日晚8点33分 19日晚9点32分 20日上午7点32分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 21日上午11点39分 11点51分 22日0点15分 22日上午6点35分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

精选初一上册语文第24课知识点复习:月亮上的足迹

精选初一上册语文第24课知识点复习:月亮上的足迹

精选初一上册语文第24课知识点复习:月
亮上的足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椭tuǒ圆着zhuó陆铁锹qiāo
月壤rǎng海域yù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2)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阿姆斯特朗谈到了登月的意义。

他这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月亮上的足迹》选自《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作者是朱长超。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精选初一上册语文第24课知
识点复习:月亮上的足迹,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相关链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知识点复习:绿色蝈蝈
15-16学期初一上册语文第22课复习要点:看云识天气。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具体章节为《月亮上的足迹》。

文章通过描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的足迹,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表达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追求。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探月的历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掌握,探索精神的培养。

难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将探索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

同时,展示月球探测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探索。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然后进行交流分享。

(2)解析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一名宇航员,描述在月球上的所见所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句式、词语等方面的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探索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2. 生字词:按照课文顺序,列出重要生字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类探月的历史。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探索宇宙的看法。

2. 答案:(1)略。

(2)人类探月历史: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的足迹。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24 月亮上的足迹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24 月亮上的足迹课件

③到2050年,我们真的要被挤成照片了吗? ④放心,虽然预计人口峰值可达90亿,但我们也不一定非得挤得像罐头 里的沙丁鱼。如果把这90亿人都堆到美国——也就是地球陆地面积6%的 陆地上,那里会成为人间地狱吗?并非如此,那里的人口密度甚至不会 超过今天法国巴黎大区的966人/平方千米。
⑤事实上,在2050年,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地区会拥挤不堪。孟加拉国是 其中之一。这个南亚小国的人口密度已经很高(约1050人/平方千米),而 其人口在未来40年内还将增长40%,达2.22亿,超过现在的巴西,但其 面积仅为巴西的1/60。埃及的人口也很稠密,但并不是在全境。在这个 大部分国土为沙漠的国家,90%的人口聚集在尼罗河河谷。在这片不比 比利时大多少的土地上,居民人数是比利时的8倍。也就是说,今天这 里已经人满为患,而到2050年,这里的人口还将翻一番,密度将达到 3000人/平方千米。这样一来,那里简直就无法生活了。而在其他地区, 人们出于自愿挤在一起。人们放弃乡村,进入城市的趋势将愈演愈烈, 尤其是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我们的数量从未如此众多,从未如此集中 在这样小的区域中。1900年,只有10%的人口在城市生活。今天,超过 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到2050年,这一比例可能高达70%。因为在 未来40年里,预计每天将有20万人进入城市。
D.宇航员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安保工作,防止登月安全事故不要发生。
(点拨:B项删掉“使”;C项将“即使”改为“虽然”;D项删掉“不
要”)
4.判断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记叙 B.说明 C.议论 D.描写
(1)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
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月亮上的足迹ppt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月亮上的足迹ppt优质课件

CCTV-“嫦娥阿一波号罗”登探月月行动

















射 架


土星五号火箭升空
一级、二级火箭脱落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 地降落在月球上。
Hale Waihona Puke 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 上了月球。
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 印
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 11点56分20秒
7、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8、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9、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10、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正确的顺序是: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1969年三读准名字勇音士:迈出了人类奔向月球的第一 步……
(guān cè) 观测
(zhǐ lìng)
(hésuàn) (chàng tán)
指令
合算
畅谈
(shén wǎng) 神往
(lǐ chéng bēi)
(áng shǒu tǐng lì)
里程碑
昂首挺立
(hǎi yù) 海域
(yī yè gū zhōu)
关于月亮的古诗词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 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 船。

2024年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语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月亮足迹的描绘及其象征意义。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讨课文主题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究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自豪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生字词。

1.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教学难点:2.1课文主题的深入挖掘。

2.2课文象征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特点。

1.2学生分享对月亮的印象和了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月亮上的足迹?4.分析课文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4.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月亮足迹的描绘及其象征意义。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掌握。

1.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深入分析2.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3.拓展延伸3.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3.2学生交流分享,表达自己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自豪。

4.课堂练习4.1教师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反馈。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月亮上的足迹》。

该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的足迹,以及这一历史时刻背后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历史意义。

2.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长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重点: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登月历程和航天员的足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阿波罗11号登月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月球的了解和向往。

2. 自主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词和长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3)解读作者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主题。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航天员,描述在月球上的感受。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描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细节表达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心中的月球。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2. 课文结构:引言:阿波罗11号登月主体: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结尾:历史意义及启示3. 生词和短语:飞跃、寂静、小心翼翼、无垠、荣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简述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航天事业的看法。

2. 答案:(1)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包括:小心翼翼地踏上月球、留下清晰的脚印、采集月壤和岩石样本、插上美国国旗等。

(2)航天事业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它代表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为人类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对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有了深入了解,但对课文情感表达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月亮上的足迹》课件(新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月亮上的足迹》课件(新版)
我们要从现在起打好扎 实基础,为人类的“每一步 ”做出自己的贡献。
布置作业
必做题: 1.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
词语,并用其中的一些词语写一段话。 2.根据练习三创设情境,写一段一二
百字的文字。 选做题: 课后继续看与月亮有关的书籍或上网
查找相关资料,做好笔记。
板书设计
总述本次登月是宇航实业新的里程碑 登月准备
(1)尽情地谈。 (畅谈) (2)抬头挺胸,笔直地站立着。形容人很有精神,很有
气魄的样子。 (昂首挺立) (3)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遥遥在望)
(4)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可望而不可即)
整体感知
• 1.听课文朗读,了解登 月过程,概括本文的主 要内容。
整体感知
时间 1969年7月16日上午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 离地9分5秒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 19日晚8点33分 19日晚9点32分 20日上午7点32分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 21日上午11点39分 11点51分 22日0点15分 22日上午6点35分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
合作探究
2.课文1~2段是对登月事件及意义的概说,根 据文章语言确:1969年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 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 斯、奥尔德林。
合作探究
3.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 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明确:飞船升空前的准备、飞船飞向月球、 登月舱登月成功、飞船返回地球四个阶段。
合作探究
• 4.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标记 出来。
• 明确:(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 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树立登月纪念碑; (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 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的 星条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通话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24月亮上的足迹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24月亮上的足迹,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24课
《月亮上的足迹》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

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

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

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

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

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

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

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

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

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

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

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

此刻,“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
度为每秒767公里。

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便检测飞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

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进军的指令。

于是,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奔去。

三名宇航员在舱内吃了晚饭。

在发射后13小时30分开始平静地进入梦乡。

地面站停止对他们发出指令,以免干扰他们的好梦。

他们必须好好休息,因为要成功地进行登月飞行,没有良好的体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

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19日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这个引力的静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这一点上引力平衡。

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

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叫。

三个人急忙起身。

这一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

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

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

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作出停火的指令。

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

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

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

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

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

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

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

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

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

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

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

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氧气袋中只剩下够一个小时使用的氧气。

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们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

1969年7月22日0点15分,休斯敦地面中心唤醒了飞船上的科林斯和登月舱中的两名宇航员,命令登月舱升到一定的绕月轨道,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

登月舱发动机启动了,它不断地上升,不断地加速,进入了预定轨道。

22日上午6点35分,它与去那里等候的“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

三位宇航员在月亮上空会合了,他们激动地在狭窄的指令舱里紧紧地握手。

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

于是,它被甩在太空。

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返航。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

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的海域,被早已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

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经过76万公里,历
时195个小时,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登月归来不久,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员到美国国会大厦,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了演说,畅谈登月的感受。

阿姆斯特朗谈到了登月的意义。

他这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