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诊断

合集下载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261-200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对血吸虫病的诊断。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在我国特指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体内所引起的疾病。

2.2急性血吸虫病由于人在短期内一次感染或再次感染大量血吸虫尾蚴而出现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等一系列的急性症状。

潜伏期大多为30d~60d,平均约41.5d。

2.3慢性血吸虫病是指人体经常接触疫水或少量多次感染血吸虫尾蚴使临床表现较轻,或无症状、体征。

急性血吸虫病未治愈者,也可演变为慢性血吸虫病。

2.4晚期血吸虫病是指出现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综合征,严重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显著肉芽肿性增殖的血吸虫病患者。

病人由于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未经及时、彻底的治疗,一般经过2年~10年的病理发展过程,可演变成晚期血吸虫病。

3.1流行病学史(参见附录A)3.1.1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3.1.2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多次疫水接触史。

3.2临床表现(参见附录A)3.2.1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脏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2.2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

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

3.2.3临床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结肠肉芽肿或侏儒表现。

3.3实验室检测3.3.1下列试验至少有一种反应阳性(见附录B)3.3.1.1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3.3.1.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3.1.3胶体染料试纸条法试验。

3.3.1.4环卵沉淀试验。

3.3.1.5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3.3.2粪检找到血吸虫虫卵或毛蚴(见附录C)。

3.3.3直肠活检发现血吸虫虫卵(见附录C)。

3.4吡喹酮试验性治疗有效4 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予以诊断。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和处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和处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77—199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期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防治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疫区专业机构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和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血吸虫病患者的诊治。

2 诊断原则根据疫水接触史,结合发热、腹泻、肝肿大、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等主要症状、体征及寄生虫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血象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

3 诊断标准3.1 急性血吸虫病3.1.1 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3.1.2 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1.3 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详见附录A)。

3.1.4 环卵、血凝、酶标、胶乳等血清免疫反应阳性(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详见附录B)。

疑似病例:具备3.1.1与3.1.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3。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1.4。

3.2 慢性血吸虫病3.2.1 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

3.2.2 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

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

3.2.3 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或直肠活检无治疗史者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详见附录A)。

3.2.4 无血吸虫病治疗史或治疗3年以上的病人,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试验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未治或治后1年以上的病人血清血吸虫循环抗原阳性(详见附录B)。

疑似病例:具备3.2.1与3.2.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2.4。

3.3 晚期血吸虫病3.3.1 长期或反复的疫水接触史,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治疗史。

血吸虫病如何诊断、鉴别诊断

血吸虫病如何诊断、鉴别诊断

血吸虫病如何诊断、鉴别诊断血吸虫病如何诊断、鉴别诊断:诊断:诊断血吸虫病的诊断包括病原诊断和免疫诊断两大部分。

病人的确诊需要从粪便中检获虫卵或孵化毛蚴。

1.病原学诊断:从粪便内检查血吸虫虫卵和毛蚴以及直肠黏膜活体组织检查虫卵称病原学检查, 是确诊血吸虫病的依据。

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有改良加藤法、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塑料杯顶管孵化法等。

2.免疫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包括检测患者血清中循环抗体、循环抗原和循环免疫复合物。

常采用的诊断方法有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IGFA)。

鉴别诊断:1.急性血吸虫病:须与败血症、疟疾、伤寒与副伤寒,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病毒感染, 其他肠道疾病鉴别。

主要根据籍贯、职业、流行季节, 疫水接触史、高热、肝脏肿大伴压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大便孵化阳性为鉴别要点。

2.慢性血吸虫病:须与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直肠癌等病鉴别。

粪便孵化血吸虫毛蚴阳性可确诊。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有助于本病之诊断。

肠镜检查及组织检查可有助于确诊。

粪便常规检查、培养、X线钡剂灌肠, 诊断性治疗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3.晚期血吸虫病:须与门脉性肝硬变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硬变鉴别。

血吸虫病肝硬变的门脉高压所引起的肝脾肿大、腹水、腹壁静脉怒张改变较为突出, 肝细胞功能改变较轻, 肝表面高低不平。

门静脉性肝硬变表现为乏力, 厌食、黄疸、血管痣、肝肿大显著甚至缩小, 不易摸到表面结节, 且有活动性肝功改变, 如转氨酶增高等。

4.异位血吸虫病:肺血吸虫病须与支气管炎、粟粒性肺结核, 肺吸虫病鉴别。

急性脑血吸虫病应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鉴别。

慢性脑血吸虫病应与脑瘤及癫痫鉴别。

尾蚴性皮炎需与稻田皮炎鉴别。

稻田皮炎由寄生于牛、羊、鸭等动物的门静脉中的动物血吸虫尾蚴侵袭皮肤引起, 多见于我国东南、东北、西南各省市。

宿主排卵入水、孵出毛蚴、入锥实螺, 后尾蚴逸出螺体。

血吸虫病诊断

血吸虫病诊断

血吸虫病诊断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血吸虫病诊断张家阴2022-12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一、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日本血吸虫患者粪便中含有活卵,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皮肤、粘膜和接触感染水。

(3)易感性:人和脊椎动物通常易感染日本血吸虫。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尾蚴通过皮肤可引起皮炎、局部丘疹和瘙痒。

这是一种快速且延迟的过敏反应。

当儿童蠕虫穿过宿主时,经过的器官(尤其是肺)会出现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和破裂,导致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

当大量儿童蠕虫通过人体时,患者可能会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可能是由局部炎症和昆虫代谢产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成虫一般无明显致病作用,少数可引起轻微的机械性损害,如静脉内膜炎等,可是,它的代谢产物,虫体分泌物,排泄物,虫体外皮层更新脱落的表质膜等,在机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宿主产生损害。

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由虫卵引起,虫卵主要是沉着在宿主的肝及结肠肠壁等组织,所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不同类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是宿主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免疫应答,一方面通过肉芽肿反应将虫卵破坏清除,并能隔离和清除虫卵释放的抗原,减少血液循环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和对机体的损害;另一方面,肉芽肿反应破坏了宿主正常组织,不断生成的虫卵肉芽肿形成相互连接的疤痕,导致干线型肝硬变及肠壁纤维化等一系列病变。

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在组织血管中形成,阻塞血管,破坏血管结构,导致组织纤维化。

这种病变主要见于卵子沉积较多的器官,如肝脏和结肠。

在肝脏,卵肉芽肿位于门静脉分支和前窦静脉的末端,因此肝脏的结构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

在严重感染的患者中,门静脉周围会发生广泛的纤维化。

在肝脏切片上,门静脉周围长而白色的纤维束从不同角度插入肝脏,称为管道纤维化。

它是晚期血吸虫病的特征性病变。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二、临床表现(1)急性期的临床特点如下:1发热:这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症状。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诊断血吸虫病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诊断血吸虫病
胞破裂、溶血
(三)红细胞鞣化
取1/10000鞣酸溶液与等量2.5%红细胞悬液 混匀,置于37℃ 中15min,并不断摇动。洗 涤,去除多余的鞣酸。
鞣化红细胞的优点 鞣化后红细胞易吸附蛋白抗原。
(四)红细胞致敏
取虫卵抗原原液1:100稀释,与2.5%的鞣化红 细胞等量混合,置于37℃水浴中30min,并不断摇 动,然后离心,洗涤,去除多余抗原。
用含有5%蔗糖及1%正常兔血清(56℃灭活) 的pH7.2PBS保护液,配成10%浓度的
(五)致敏红细胞的冰冻干燥
将上述致敏红细胞悬液摇匀,分装于2ml安瓿 内。每支0.4ml,立即放入-40℃冰箱冰冻,待全部 分装完毕后,移入冰冻干燥机内,冰冻干燥约24h, 干燥后封口,保存于4℃中备用。
(二)红细胞醛化
取人“O”型血红细胞3份(不同个体) 混合 ,用生理盐水洗涤 。置冰浴内,将戊 二醛溶液慢慢滴入红细胞悬液中,边加边 摇,醛化1h。用1/10000的柳硫汞蒸馏水配 成10%的红细胞悬液,置于4℃备用。
醛化红细胞优点 克服了个体差异,保证实验重复性 延长红细胞的保存时间,在4℃可保存1年 避免操作过程中因振荡、低渗、冻融使红细
(四)在第2、第3孔中各加致敏红细胞悬液 25μl,将反应板放在振荡器上振荡1min,室 温下静置45min,观察反应结果。
四、反应标准
(一)阴性反应:红细胞全部下沉在 凹底部,形成紧密的圆点,周围整齐 清晰。 (二)阳性反应:待检者血清以1:10 稀释度出现凝集反应为阳性起点
(三)反应强度 “-”:红细胞全部下沉在凹底部,形成紧密 的 圆点,周围整齐清晰 “+”:多数红细胞下沉在凹底部形成圆点, 周围可见少量凝集红细胞 “++”:凹底部可见明显的红点,凝集红细 胞在底部形成小薄层

ws 261-2006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ws 261-2006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WS 261-2066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WS 261-2006血吸虫病诊断标准是卫生部颁布的关于血吸虫病诊断的国家标准。

以下其主要内容: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对血吸虫病的诊断。

诊断依据: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疑似血吸虫病患者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诊断原则:血吸虫病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诊断标准:血吸虫病的诊断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三个等级。

疑似病例:有疫区生活史或与疫区接触史,出现发热、肝脏肿大、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等症状,并排除其他发热性疾病的患者。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的基础上,粪便或直肠棉拭子检查发现血吸虫卵或毛蚴,或血清学试验阳性,并排除其他原因弓|起的肝肿:大和肠道炎症病变。

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基础上,经过病原学检查(如肠系膜淋巴结穿刺、腹腔镜检查等)或血清学试验等方法,证实存在血吸虫感染。

鉴别诊断:血吸虫病应与疟疾、伤寒、败血症等发热性疾病相鉴别。

同时,对于有肝脏肿大和肠道炎症病变的患者,还应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相鉴别。

以上是WS 261-2006血吸虫病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制定:审核:批准:。

血吸虫病诊断金标准

血吸虫病诊断金标准

确诊血吸虫病的直接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患者体内不同的器官组织,能够找到血吸虫的虫卵、成虫,这是诊断血吸虫病的金标准。

在患者的粪便、肠道黏膜可以找到血吸虫的虫卵,慢性期在肝脏也可以找到血吸虫。

同时如果血吸虫存在异位器官寄生的可能,比如寄生在肺、肾脏、神经系统,通过穿刺组织病理学的方法,找到血吸虫的虫卵,是确诊血吸虫病的直接依据之一;
2、可以采取血吸虫针对性的抗体检查,考虑诊断血吸虫病;
3、在器官或者是体液当中,找到了血吸虫感染的核酸,也是诊断血吸虫病的直接依据。

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要进行穿刺操作,从而取得机体组织诊断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

血吸虫病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

血吸虫病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吸虫寄生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是血吸虫。

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黄疸、肝脾大等,严重者可引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及早准确地诊断血吸虫病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重要环节。

目前,血吸虫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

临床症状:该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典型,常见症状有腹痛、腹泻、贫血、肝脾大、皮肤瘙痒等。

医生可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对血吸虫病进行初步诊断。

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粪便孵化法、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粪便孵化法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将患者的粪便样本放置在一定时间内,观察是否存在血吸虫囊蚴。

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抗原、抗体等来确定是否感染血吸虫。

分子生物学检测则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粪便或尿液中的血吸虫DNA或RNA来确定感染状况。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检查和CT扫描等。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肝脾、肝静脉、门静脉等器官的异常和病变情况,有助于判断血吸虫病的严重程度。

CT扫描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到肝脾、肝静脉和门静脉的异常情况,对血吸虫病的诊断和临床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上述常规诊断方法外,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血吸虫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基于体外诊断:研究人员通过检测患者血液或尿液中特定蛋白质或代谢产物的变化来诊断血吸虫病。

例如,检测患者尿液中特定血吸虫蛋白质的存在可以用于早期诊断血吸虫病。

此外,还有研究报道使用代谢组学技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和尿液中的小分子代谢产物来诊断血吸虫病。

分子诊断: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利用PCR、实时荧光PCR、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等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地检测出血吸虫的DNA或RNA,从而进行血吸虫病的早期诊断和分类。

免疫诊断: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吸虫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可以用于血吸虫病的诊断。

血吸虫的检测方案

血吸虫的检测方案

血吸虫的检测方案1. 引言血吸虫病是由寄生虫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它影响着全球范围内超过两亿人口的健康,并且被认为是人类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

因此,有效和准确地检测和诊断血吸虫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可行的血吸虫检测方案,包括常规检测方法和新兴的分子诊断方法。

2. 常规检测方法2.1 血液检测血液检测是最常用的血吸虫感染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样中是否存在血吸虫寄生虫的卵子、幼虫、成虫或寄生虫排泄的代谢产物,可以确定感染的存在。

具体的血液检测方法包括:•直接涂片检测:将患者血涂片中的血吸虫卵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检测;•间接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抗体水平来确定感染的存在;•血基因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血吸虫寄生虫的DNA或RNA 来进行检测。

2.2 粪便检测粪便检测是另一种常用的血吸虫感染检测方法。

由于血吸虫寄生虫的成虫和幼虫通常会在宿主的肠道中产卵,通过检测患者的粪便样本可以确定感染是否存在。

具体的粪便检测方法包括:•压片法:将患者粪便样本制成压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检测血吸虫卵子的存在;•离心浮渣法:通过离心和浮渣技术来分离和检测粪便样本中的血吸虫卵子;•漂浮法:将患者粪便样本置于浮渣中,利用浮力将血吸虫卵子从水中分离并进行观察和检测。

3. 分子诊断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诊断方法用于血吸虫感染的检测。

这些方法基于血吸虫寄生虫的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检测,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敏感的结果。

目前常见的分子诊断方法包括:•PCR(聚合酶链反应):通过扩增患者血液或粪便样本中的血吸虫寄生虫DNA,然后通过电泳或其他方法检测扩增产物的存在;•LAMP(等温扩增法):与PCR类似,但LAMP方法采用等温条件进行DNA扩增,更适用于一般实验室条件下的血吸虫感染检测;•Loopamp:一种新兴的分子检测方法,利用RNA逆转录为DNA,然后采用Loopamp方法进行DNA扩增和检测。

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japonica)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的门静脉系统所致的疾病。

传染源为病人和含虫宿主,钉螺为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疫水感染,主要病变位于结肠与肝脏。

临床以发热、痢疾样症状、肝脾大和肝硬化为特征。

【诊断提示】1.流行病学病前有流行区居住及疫水接触史。

2.临床表现潜伏期30〜60d,平均40d,病程可分4期。

(1)侵袭期:与疫水接触后数小时至2〜3d内,尾蝌侵入皮肤处出现粟粒大的红色丘疹,奇痒,3〜5d自行消退,称尾蝌性皮炎。

皮炎出现后1周,常有咳嗽及咯血丝痰或有低热、尊麻疹。

(2)急性期:多见于初次或重新感染者,可有腹膜刺激征,腹部柔韧感,似结核性腹膜炎。

有畏寒、发热、午后自行退热并有夜间盗汗,重者持续高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每日3〜5次,肝右叶肿大并压痛,脾亦可肿大。

重症患者可出现精神差、意识淡漠、相对缓脉,易误诊为伤寒。

发热时间2周至数月,亦可有肾损害。

(3)慢性期:发病半年以上,亦可无急性病史。

乏力、纳差、轻度腹泻或黏液脓血便,腹泻可长期反复发作,大便中可找到虫卵。

下腹部可扪及包块,肝脾明显肿大,贫血消瘦,劳动力减退及内分泌功能障碍。

(4)晚期:感染后数年,或10〜20年,可有巨脾、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腹水、肝脏缩小、消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部分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

(5)部分病例因血吸虫侵袭脑、肺而致异位血吸虫病。

3.实验室检查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晚期全血细胞减少。

粪便沉淀孵化试验,急性期阳性率较高,慢性和晚期阳性率降低。

直肠黏膜活检可见虫卵。

【防治措施】1.病原治疗通常用叱喳酮。

(1)急性血吸虫病:成人总剂量为120mg∕kg,儿童140mg∕kg,6d分次服完,其中50%必须在前两天服完。

一般病例可采用每次IOmg∕kg,3次∕d,连续4d。

(2)慢性血吸虫病:成人剂量60mg∕kg,2d疗法,分2〜3次口服。

血吸虫诊断的金标准

血吸虫诊断的金标准

血吸虫诊断的金标准
血吸虫诊断的金标准主要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首先,通过患者的病史了解其生活、工作环境和接触史,尤其是是否有饮用过受污染的水源。

其次,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如肝脏肿大、腹水、黄疸等症状,这些症状都可能与血吸虫病有关。

再者,实验室检查是血吸虫诊断的重要手段,包括血液检查、粪便检查和尿液检查等。

血液检查可以发现寄生虫引起的贫血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粪便检查可以发现血吸虫卵,尿液检查可以发现血尿和蛋白尿等。

最后,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和MRI等可以帮助观察肝脏和肠道的病变情况,对血吸虫病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

除了以上的金标准,还有一些新的诊断方法也在不断研究和发展中,如免疫学
诊断方法、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和纳米技术诊断方法等,这些新的诊断方法可能会成为未来血吸虫诊断的重要手段。

但无论如何,对血吸虫病的诊断都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才能更加准确地诊断病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总之,血吸虫诊断的金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运用病史、临床表现、实验
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才能更加准确地诊断血吸虫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血吸虫诊断的方法会更加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血吸虫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血吸虫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日本血吸虫病临床表现
• 胸部X线片检查大多数有明显的肺实质病变, 胸部 线片检查大多数有明显的肺实质病变, 线片检查大多数有明显的肺实质病变 早期见两侧肺纹增加, 早期见两侧肺纹增加,继而肺出现散在性 点状浸润,边缘模糊,以中下部为多。 点状浸润,边缘模糊,以中下部为多。病 变一般在3~ 个月后逐渐消失 个月后逐渐消失。 变一般在 ~6个月后逐渐消失。偶见虫卵 沉积胃幽门部或胃底部粘膜下层, 沉积胃幽门部或胃底部粘膜下层,可见组 织增生,胃壁增厚、肉芽肿、息肉等改变, 织增生,胃壁增厚、肉芽肿、息肉等改变, 形成溃疡时, 形成溃疡时,常有呕血及幽门梗阻等引起 的临床表现,常可误诊为溃疡病或胃癌。 的临床表现,常可误诊为溃疡病或胃癌。 此外,偶见虫卵沉积皮肤、输卵管、 此外,偶见虫卵沉积皮肤、输卵管、子宫 颈、心包、胰腺、肾上腺、睾丸、付睾等 心包、胰腺、肾上腺、睾丸、 部位,引起局部病变。 部位,引起局部病变。
日本血吸虫病临床表现 • 中等型(Ⅱ度)腹水患者腹水较明显 中等型( 腹围80~ ),能耐受水但不 (腹围 ~90cm),能耐受水但不 ), 耐钠,对间歇应用利尿剂反应尚好, 耐钠,对间歇应用利尿剂反应尚好, 部分患者有低白蛋白血症, 部分患者有低白蛋白血症,少数病人 有低钠血症。重型( 有低钠血症。重型(Ⅲ度)患者腹围 常>90cm,腹水存在时间常在 月以 ,腹水存在时间常在3月以 无自发性利尿, 上,无自发性利尿,对利尿剂常无反 应,多数有低白蛋白血症,半数以上 多数有低白蛋白血症, 患者有低钠血症, 患者有低钠血症,可能有功能性肾功 能衰竭表现,对水与钠均不能耐受。 能衰竭表现,对水与钠均不能耐受。
慢性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A. 有疫水接触史; 有疫水接触史; B. 无症征,或肝左叶肿大,间有腹痛,腹 无症征,或肝左叶肿大,间有腹痛, 泻或脓血 C. 粪便检查出虫卵或毛蚴,或直检查出虫卵, 粪便检查出虫卵或毛蚴,或直检查出虫卵, 有治疗史者应为近期变性虫卵或活虫卵。 有治疗史者应为近期变性虫卵或活虫卵。 D. 免疫学检测阳性。或有治疗史治后三年 免疫学检测阳性。 检测阳性,循环抗原检测阳性。 检测阳性,循环抗原检测阳性。 疑似病例: 疑似病例:A+B; ; 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A+B+C; ; 临床诊断:A+B+D; 临床诊断: ;

血吸虫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血吸虫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人体5种血吸虫生活史比较
虫类
成虫寄生部位 虫卵分布
日本血吸虫 肠系膜下静脉 肠壁、肝
痔上静脉、门静脉
虫卵排出 寄生宿主
中间宿主 地理分布

牛、羊、
钉螺
中国、菲律宾、
猪犬、猫及啮齿
日本、印度尼
类等7个目40余种
西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曼氏血吸虫 肠系膜下静脉 肠壁、肝 粪 痔静脉丛、肠系膜 上静脉
猴、狒狒、啮齿 双脐螺 类等7个目约40 余种
在考虑诊断血吸虫病是应与下列疾病进行 鉴别诊断:
1.伤寒: 近年来伤寒亦发生变异,临床表现不典型,稽留 热、相对缓脉已趋少见,肥达氏反应抗体不高,甚至完全 阴性者可达10%-30%。现主张用酶标法检查血清抗原或检 测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与免疫球蛋白G型抗体.急性血 吸虫病重型可出现类似伤寒的中毒症状,肥达氏反应也可以 增高,但嗜酸性粒细胞与白细胞增高,是急性血吸虫病有别于 伤寒。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合并伤寒者,病情迁延,治疗 效果不佳,有研究发现伤寒杆菌也钻入血吸虫成虫体内, 使抗菌药无效,当血液中抗菌药物浓度下降或消失时,细 菌离开血吸虫成虫而进入血液,再次造成对人体致病。近 有主张进行一次杀虫治疗,可能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在生物的演化过程中,比较复杂的生物与生
物之间的关系,从利害关系可粗略地分为共栖 关系、共生关系和寄生关系。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得利,另一方受害,
此称寄生关系。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其中一种生物长期地或暂时
地生长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而获得营养,
并使对方受到损害,将寄生的一方叫寄生物,被寄生
有的寄生虫除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在某些 动物,并可能随时传给人。从流行病学角度看, 这些动物就成为储存宿主或保虫宿主。

血吸虫病的诊断和鉴别

血吸虫病的诊断和鉴别

血吸虫病的诊断和鉴别血吸虫病的诊断包括病原诊断和免疫诊断两大部分。

病人的确诊需要从粪便中检获虫卵或孵化毛蚴,随着血防工作深入开展,粪检虫卵的难度日增,因而不断改进检查方法,同时提出一系列血清学诊断方法,这些方法日趋完善,简便有效。

一、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1.急性血吸虫病:须与败血症,疟疾,伤寒与副伤寒,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病毒感染,其它肠道疾病鉴别,主要根据籍贯,职业,流行季节,疫水接触史,高热,肝脏肿大伴压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大便孵化阳性为鉴别要点。

2.慢性血吸虫病:须与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直肠癌等病鉴别,粪便孵化血吸虫毛蚴阳性可确诊,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有助于本病之诊断,肠镜检查及组织检查可有助于确诊,粪便常规检查,培养,X线钡剂灌肠,诊断性治疗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3.晚期血吸虫病:须与门脉性肝硬变及其它原因所致的肝硬变鉴别,血吸虫病肝硬变的门脉高压所引起的肝脾肿大,腹水(脾水),腹壁静脉怒张改变较为突出,肝细胞功能改变较轻,肝表面高低不平,门静脉性肝硬变表现为乏力,厌食,黄疸,血管痣,肝肿大显著甚至缩小,不易摸到表面结节,且有活动性肝功改变,如转氨酶增高等。

4.异位血吸虫病:肺血吸虫病须与支气管炎,粟粒性肺结核,肺吸虫病鉴别,急性脑血吸虫病应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鉴别,慢性脑血吸虫病应与脑瘤及癫痫鉴别。

尾蚴性皮炎需与稻田皮炎鉴别,稻田皮炎由寄生于牛,羊,鸭等动物的门静脉中的动物血吸虫尾蚴侵袭皮肤引起,多见于我国东南,东北,西南各省市,宿主排卵入水,孵出毛蚴,入锥实螺,后尾蚴逸出螺体,人接触尾蚴后便立即进入皮肤,引起皮炎,皮炎初见呈红点,逐渐扩大变为红色丘疹,皮疹一周后消退,尾蚴被消灭,病变不再发展。

二、血吸虫病的检查项目1.血液检查:急性血吸虫病绝大多数病人有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增多,白细胞一般在(10~30)×109/L,,亦有超过50×109/L者。

嗜酸粒细胞一般在15%~50%间,偶尔可达90%。

检测抗体的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

检测抗体的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

检测抗体的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
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就像一个超级侦探,能敏锐地检测出血清里有没有血吸虫抗体哦!比如说,当我们怀疑一个人可能感染血吸虫时,就靠它来寻找蛛丝马迹呢。

2.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嘿,这可是个厉害的小助手呀!就好比一个便捷的检测神器,快速又直观呢!看,在检测现场就能马上得出结果啦。

3. 间接血凝试验,哇塞,这可是个很靠谱的方法呢!就像一个精准的瞄准器,能准确地发现血吸虫抗体的存在!举个例子呀,在大规模筛查中它可发挥了重要作用呢。

4.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哎呀呀,这个可方便啦!如同一个小巧玲珑的检测仪,随时可以出马检测呢!比如在一些基层医疗点,它就是大功臣呀。

5. 免疫印迹法,嘿,这可是个能深挖真相的高手呀!好比一层一层剥开迷雾,找到最关键的抗体证据!你想想看,一些复杂的病例是不是就靠它来揭开谜底呀。

6. 环卵沉淀试验,哇哦,这是个很特别的方法呢!就像寻找宝藏一样,能把和血吸虫相关的东西给挖出来!比如说一些长期感染的情况,它就能派上大用场啦。

7.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哎呀,这个可神了!像一束亮光,照亮那些隐藏的血吸虫抗体!你说厉不厉害?比如在一些鉴定工作中,它可立下了汗马功劳呢。

8. 乳胶凝集试验,嘿嘿,这个也很不错哟!如同一个灵敏的小喇叭,一旦有抗体就会发出信号呢!想想看,它是不是能快速给我们提示呀。

我觉得这些检测抗体的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都各有特点和优势呀,真的能为血吸虫病的诊断提供很有力的支持呢!。

晚期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晚期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可出现脐疝、股疝和下肢或阴囊水肿; 部分可合并右侧胸腔积液和自发性腹膜炎; 单纯的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常有腹泻,消瘦,重者呈恶液质,
食欲、精神尚好,肝性面容、肝掌、蜘蛛痣、黄疸少见。谷丙 转氨酶一般不增高或轻度增高。
腹水型形成机制
门静脉压增高:由于血吸虫卵在肝脏沉积,形成虫卵肉芽肿, 位于门静脉分支的终端,重度感染时门脉周围出现广泛纤维化, 阻塞窦前静脉,导致门脉压力升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 腹腔。


功能性肾衰竭

24小时尿钠排出 〔mmol/L〕
90
24小时尿钠/钾比例 >2
Ⅱ度 80~90 1~3 无 有 约1/4~1/5 少数人< 135mmol/L 无
Ⅲ度 >90 >3 无 无 多见 半数以上< 135mmol/L 有
平均45
<10
1~2
<1
巨脾型临床表现
常有左侧腹部肿块及下坠感。肿大的脾脏脾质坚硬,表面光 滑,内缘有明显切迹。
一、晚期血吸虫病的一般临床表现
晚血患者常有不规则的腹痛、腹泻,食后饱胀不适、消瘦、 面色苍白和乏力,劳动力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部分患者有低热及出血倾向,中毒症状不明显; 性激素分泌减少; 肝肿大,质硬,表面高低不平,有结节感,无压痛;脾肿
大明显,可达脐平线以下或超过腹中线,是晚期血吸虫病 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腹壁静脉常明显曲张; 病程晚期可并发腹水、出血、黄疸、甚至肝性脑病,儿童 病例可有生长发育障碍。
低白蛋白血症:由于肝功能失代偿,肝脏对蛋白质的合成发生 障碍,引起血浆白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随之降低,血液 成分容易外渗。
淋巴液生成过多:肝静脉回流受阻时,血浆自肝窦壁渗透至窦 旁间隙,肝淋巴液生成增多,超过了胸导管引流能力,淋巴液 从肝门和肝表面渗出。

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常用方法

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常用方法

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常用方法说实话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先试的是间接血凝试验(IHA)。

这就像是一场特别的聚会,红细胞是客人,抗原抗体就是牵线搭桥的组织者。

把血吸虫抗原包被在红细胞上,如果病人血清里有对应的抗体啊,红细胞就会聚集起来。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我老是掌握不好这个红细胞悬液的浓度,就像调饮料的浓度一样,浓了淡了都不行。

有时候悬液太浓,那结果就容易假阳性,看起来就好像错误地说人家生病了。

后来我就小心翼翼地多做了几次试验对比,才慢慢找准了合适的浓度。

还有环卵沉淀试验(COPT)呢。

这个就有点像给虫子的卵盖房子,我们把血吸虫的卵和病人血清放在一起。

要是病人血清里有抗体,那在卵的周围就会生出像小山包一样的沉淀物。

我刚开始做这个的时候,观察得不够仔细,差点把那些小小的沉淀给忽略了,以为结果是阴性呢。

后来我才知道,看这个得非常专注,就像寻宝一样。

免疫酶标试验(ELISA)也很常用。

这就像玩拼图,把各种不同的试剂当作拼图块。

先让血吸虫抗原和酶标记物结合,再和病人的血清反应。

不过倒试剂的时候我常常提心吊胆的,因为稍微多一点少一点都会影响结果。

以前有次试剂加过量了,整个显色就乱了套,结果完全不对。

吸取教训后,我每次都用很精准的移液器,还会多做几次重复试验来确保结果准确。

乳胶凝集试验也可以用于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

这就像小珠子聚会,把抗原吸附在乳胶颗粒上,如果病人血清中有抗体,乳胶颗粒就会聚到一起。

我当时做这个,对这个乳胶颗粒的保存温度没把握好,有些乳胶颗粒变性了,导致结果不可靠。

后来我就严格按照要求的温度去保存乳胶颗粒。

另外,还有快速试纸条法。

就像用验孕棒一样方便快捷,只要把病人血清滴在试纸上,看有没有显色带就大概能知道结果。

不过这个方法虽然快,但准确性可能相对低一些,只能作为初步筛查。

要是初筛有问题,还是要用前面那些更准确的方法再确定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吸虫病诊断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血吸虫病诊断张家银 2021-12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一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日本血吸虫患者的粪便中含有活卵,为本病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皮肤,粘膜与疫水接触受染。

(三)易感性:人与脊椎动物对血吸虫普遍易感。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尾蚴穿过皮肤可引起皮炎,局部出现丘疹和瘙痒,是一种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

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时,所经过的器官(特别是肺) 出现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产生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当大量童虫在人体移行时,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可能是局部炎症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成虫一般无明显致病作用,少数可引起轻微的机械性损害,如静脉内膜炎等,可是,它的代谢产物,虫体分泌物,排泄物,虫体外皮层更新脱落的表质膜等,在机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宿主产生损害。

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由虫卵引起,虫卵主要是沉着在宿主的肝及结肠肠壁等组织,所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是宿主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免疫应答,一方面通过肉芽肿反应将虫卵破坏清除,并能隔离和清除虫卵释放的抗原,减少血液循环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和对机体的损害;另一方面,肉芽肿反应破坏了宿主正常组织,不断生成的虫卵肉芽肿形成相互连接的疤痕,导致干线型肝硬变及肠壁纤维化等一系列病变。

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在组织血管内形成,堵塞血管,破坏血管结构,导致组织纤维化,这类病变主要见于虫卵沉积较多的器官,如肝和结肠,在肝内,虫卵肉芽肿位于门脉分支终端,窦前静脉,故肝的结构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在重度感染患者,门脉周围出现广泛的纤维化,肝切面上,围绕在门静脉周围长而白色的纤维束从不同角度插入肝内,称干线型纤维化(pipestem fibrosis), 是晚期血吸虫病特征性病变。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二临床表现(1)急性期临床上常有如下特点: 1.发热:为本期主要的症状,发热的高低,期限和热型视感染轻重而异。

2.胃肠道症状:常呈痢疾样大便,可带血和粘液。

3.肝脾肿大。

4.肺部症状:咳嗽相当多见,可有胸痛,血痰等症状。

(2)慢性期:多因急性期未曾发现,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多次少量重复感染等原因,逐渐发展成慢性,本期一般可持续 10~20年,因其病程漫长,症状轻重可有很大差异。

(3)晚期:病人极度消瘦,出现腹水,巨脾,腹壁静脉怒张等晚期严重症状。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㈠慢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或乏力等。

轻者可无症状,或每日腹泻2~3次,粪内偶带少量血丝和粘液;重者可有腹痛、里急后重、痢疾样粪便等。

症状可时轻时重,时愈时发。

病人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贫血、消瘦、营养不良和劳动里减弱,多数病人有肝脾肿大。

病人多有明确的疫水接触史。

粪检多能查到血吸虫卵,间接血凝或环卵可呈阳性反应。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㈡急性血吸虫病发病前数周有疫水接触史。

①急性血吸虫感染多发生于5-8月份或9、10月份,多因农耕、捕鱼捞虾。

多发生于初次感染者,少数慢性甚至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在感染后也可发生。

接触疫水后1-2天内,有的人在接触部位的皮肤出现点状红色丘疹,奇痒。

潜伏期:平均40天,多数在3周-2个月。

②畏寒、发热、多汗和肝脏肿大为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特征。

常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腹胀及腹泻等。

重症病人可出现腹水和肝功能损害。

③外周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亦有少数正常。

⑤粪便检查找到血吸虫卵,或血清学检查发现(血吸虫)抗体或(和)抗原,且滴度很高,这都是确诊的依据。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㈢晚期血吸虫病反复或重度感染者未经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形成血吸虫性肝纤维化而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

晚期血吸虫病主要以下几种类型: (1)腹水型:腹水是晚期血吸虫病的主要体征之一。

病人可表现为:腹胀、尿量减少、浮肿、食欲不振、面色萎黄、消瘦、可伴有贫血。

查体可有:腹壁静脉曲张、腹膨隆、肝质硬、脾大、扣及腹水征、双下肢凹陷性浮肿等。

(2)巨脾型:脾肿大是其主要表现之一。

随着病情的发展,脾脏明显肿大。

常有左侧腹部肿块及下坠感。

巨脾的病人的脾脏可超过脐平线,甚至进入盆腔内。

同时伴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等脾功能亢进现象。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3)侏儒型:血吸虫感染后引起生长发育障碍。

身体矮小、性器官发育受影响、生育能力降低称为侏儒型。

有的同时伴有腹水、巨脾等症象。

(4)结肠增殖型: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可有血便和粘液便,大便之后仍有排便的感觉,严重者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

在病人下腹部可摸到条索状的肿块,有压痛感。

有的病人结肠内有肉芽肿,可诱发肠癌。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晚期血吸虫病的并发症晚期血吸虫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⑴上消化道出血⑵肝性脑病⑶肝肾综合征⑷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⑸肝肺综合症⑹电解质紊乱⑺原发性肝癌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㈣异位血吸虫病指在偶然的情况下成虫或虫卵可超出其正常寄生的门静脉系统,而在异常部位造成病变,临床上以肺及脑部病变较为常见,其它部位的异位损害则为罕见。

脑损害时急性期多为脑炎表现,慢性期以癫痫反复发作为主。

肺部损害轻者可无呼吸道症状,重者类似粟粒性肺结核或支气管炎,咳嗽最为常见,大都干咳少痰,胸部检查偶可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

胸部X线片检查大多数有明显的肺实质病变,早期见两侧肺纹增加,继而肺出现散在性点状浸润,边缘模糊,以中下部为多。

病变一般在3~6个月后逐渐消失。

偶见虫卵沉积胃幽门部或胃底部粘膜下层,可见组织增生,胃壁增厚、肉芽肿、息肉等改变,形成溃疡时,常有呕血及幽门梗阻等引起的临床表现,常可误诊为溃疡病或胃癌。

此外,偶见虫卵沉积皮肤、输卵管、子宫颈、心包、胰腺、肾上腺、睾丸、付睾等部位,引起局部病变。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三血吸虫病检查1.病原检查从粪便内检查虫卵或孵化毛蚴以及直肠粘膜活体组织检查虫卵。

有:⑴直接涂片法:重感染地区病人粪便或急性血吸虫病人的粘液血便中常可检查到血吸虫虫卵,方法简便,使虫卵检出率低,⑵毛蚴孵化法: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⑶定量透明法:用作血吸虫虫卵计数,⑷直肠粘膜活体组织检查: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人肠壁组织增厚,虫卵排出受阻,故粪便中不易查获虫卵,可应用直肠镜检查。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2.免疫检查⑴皮内试验(IDT):一般皮内试验与粪检虫卵阳性的符合率为90%左右,但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与其他吸虫病可产生较高的交叉反应;并且病人治愈后多年仍可为阳性反应,此法简便,快速,通常用于现场筛选可疑病例。

⑵检测抗体: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环卵沉淀试验 (COPT):通常检查100个虫卵,阳性反应虫卵数(环沉率) 等于或大于5%时,即为阳性,粪检血吸虫卵阳性者,COPT 阳性率平均为97.3%(94.1%~100%),2)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粪检血吸虫虫卵阳性者与IHA阳性符合率为 92.3%~100%,正常人假阳性率在2%左右,与肺吸虫,华支睾吸虫,旋毛虫感染者可出现假阳性反应,IHA操作简便,用血量少,判读结果快,目前国内已广泛应用,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此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可反应抗体水平,阳性检出率在95%~100%,假阳性率为2.6 %,病人在吡喹酮治疗后半年至一年有50%至70%转为阴性, 4)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⑶检测循环抗原:由于治疗后抗体在宿主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其阳性结果往往不能区分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也不易于评价疗效,循环抗原是生活虫体排放至宿体内的大分子微粒,主要是虫体排泄,分泌或表皮脱落物中具有抗原特性,又可为血清免疫学试验所检出,从理论上讲,CAg的检测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反映活动性感染,而且可以评价疗效和估计虫种。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三诊断标准1、慢性血吸虫病 (1)有疫水接触史; (2)可有腹痛、腹泻、脓血便、多数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肿大,少数伴脾肿大; (3)粪检查出虫卵或毛蚴。

无治疗史者直肠活检发现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 (4)无治疗史或治疗时间在3年以上病人,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试验滴度≥1:10, 酶标记反应阳性。

具备(1)、(2)为疑似病例;具备(3)为确诊病例;具备(1)、(2)、(4)可作临床诊断。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2、急性血吸虫病 (1)发病前2周至3个月内有疫水接触史; (2)发热、肝脏肿大、周围血嗜酸性细胞增多,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 (3)粪检查出虫卵或毛蚴; (4)环卵、血凝、酶标记等血清学反应阳性者,具备(1)、(2)为疑似病例;具备(1)、(2)、(3)为确诊病例;具备(1)、(2)、(4)可作临床诊断。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3、晚期血吸虫病 (1)反复接触疫水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史; (2)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侏儒或结肠肉芽肿表现; (3)粪检查到虫卵或毛蚴,直肠活检查到虫卵 (无治疗史者)或活卵、近期变性虫卵(有治疗史者); (4)血清学诊断阳性;具备(1)、(2)为疑似病例;具备(1)、(2)、(3)为确诊病例;具备(1)、(2)、(4 )可作临床诊断。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四鉴别诊断1.慢性血吸虫病:须与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直肠癌等病鉴别,粪便孵化血吸虫毛蚴阳性可确诊,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有助于本病之诊断,肠镜检查及组织检查可有助于确诊,粪便常规检查,培养,X线钡剂灌肠,诊断性治疗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2.急性血吸虫病:须与败血症,疟疾,伤寒与副伤寒,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病毒感染,其它肠道疾病鉴别,主要根据籍贯,职业,流行季节,疫水接触史,高热,肝脏肿大伴压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大便孵化阳性为鉴别要点。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3.晚期血吸虫病:须与门脉性肝硬变及其它原因所致的肝硬变鉴别,血吸虫病肝硬变的门脉高压所引起的肝脾肿大,腹水 (脾水),腹壁静脉怒张改变较为突出,肝细胞功能改变较轻,肝表面高低不平,门静脉性肝硬变表现为乏力,厌食,黄疸,血管痣,肝肿大显著甚至缩小,不易摸到表面结节,且有活动性肝功改变,如转氨酶增高等。

各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4.异位血吸虫病:肺血吸虫病须与支气管炎,粟粒性肺结核,肺吸虫病鉴别,急性脑血吸虫病应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鉴别,慢性脑血吸虫病应与脑瘤及癫痫鉴别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