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综述
![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68ea03c43323968011c9280.png)
在铁 路 、 交通 、 水利水电 、 矿 山 等基 本 建 设 工 程领 域. 存 在 大量 的高 陡岩 质边 坡…。确保 这些 岩 质边坡 在 施 T 和 运行 期 内的稳 定 , 对 于保 证这 些 基 本 建设 工 程 的顺利 开 展和 充分 发挥 功 能 , 具 有 至关 重要 的作 用 。 岩质边 坡稳 定性 评价 应 在初 步 ( 定性 ) 分 析 的基 础 上, 对 边 坡 的 失 稳 模 式 做 出判 别 , 再 选 用 适 当 的计 算 方法 , 如 极 限 平衡 法 、 有 限元 分 析 法 等 进 行 稳 定 性 定 反馈 修 改该 方 案 , 具 体 的边坡 稳定 性 评价 流 程见 图 1 。 1 岩质 边坡 稳 定性 定性 分 析
me t h o d s o f s l o p e s t a b i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we r e s e l e c t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e a c h i n s t a b i l i t y mo d e . T h i s a r t i c l e i s a n o v e r v i e w o n t h e
中 图分 类 号 : T U 4 5 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7 7 6 7 ( 2 0 1 3 ) o l 一 0 1 O 5 — 0 5
Re v i e w o n t h e Ev a l u a t i o n Me t h o d s o f Ro c k S l o p e S t a b i l i t y
分析方法有 S MR法 、 C S MR法 . 依 据 赤 平 投 影 法 对 边 坡 的 失 稳模 式 ( 如平 面滑动 、 楔体破 坏 、 倾倒破坏 ) 做出相应判别 : 定 量 分 析 则 是 根 据 上 述 的 3种 不 同失 稳 模 式 选 择 不 同 的评 价方 法 。 本 文 对 岩 质 边 坡 稳 定 性 评 价 方 法作 了综 述 分 析 . 并介 绍 了陈 祖 煜 提 } H 的一 种 三 维 刚 体 极 限 平 衡 分 析 法 。 关键词 : 岩 质边 坡 稳 定 性 : 定性分析 : 失稳模式 : 定量 分 析
水电站高陡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
![水电站高陡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f2fa340912a216147929a5.png)
稳定性 ,主要对比分析地震作用下边坡位移破坏
模式 。图 6 为地震作用下坡体位移矢量图。
图 7 各 模 型 坡 面 监 测 点 地 震 作 用 。 大 位 移 对 比 曲线 图 最
分析 图 6 可见 ,地震作用使坡体表面产生大
量位移 ,模 型 1中坡 面 块体 最 大位 移 达 27mm, 4
规 划设 计
[ 文章编号 ]0 2 64 2 1 )0 0 6 3 10 —0 2 (0 0 1 —00 —0
东北 水利 水 电
21 00年第 1 0期
水电站高陡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
姜 德 全
( 中国水 电顾 问集 团成 都勘 测 设计 研 究院 , 四川 成 都 607 102)
[ 要] 摘 文章 采用赤平投影分析和块体 离散 单元法 , 分析 高陡岩质 边坡 岩体 内不 同结构 面组
较深 , 除表面堆积层有少量滞水外 , 大部分水 以基 岩裂 隙水形式存在。据查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为 02g 基本烈 度为Ⅷ度 , 震加速度输入 曲线 . , 地
如 图 1 示。 所
该坡体主要发育 四组结构面 , 分别为 l( 1产状
30 /1 ̄ 、2 ( 状 10 8 ̄ 、3 ( 状 35 5 ̄ 0 )l 产 9  ̄ 0 )l 产 0 ̄
另紫 黧 威羞 二 一 ,构线刮直 二二 表2 面地 回鳓 13 交 三 结 j J 嘲
—二 — 角 蕊 磊 视角 :—蚕 — 斯倾 雷昊 倾 — 角 泰 / 奚 o 结栖
/ o
/ o
/
,
———— ————————— ————一
J 1 J 2
圈 3 模 型 1及坡 面监测点
合 类 型 对 边 坡 稳 定 性 的 控 制 作 用 . 析 表 明 该 边 坡 在 地 震 作 用 下 的 主要 破 坏 模 式 为 坡 体 上部 分 局 部 小规 模 楔 形 体 滑 移 破 坏 , 控 该 边 坡 稳 定 性 的 最 危 险 结构 面 组 合 为 JJ 构 面 组合 。 主 E3结
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与赤平极射投影法分析
![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与赤平极射投影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b1e30476c66137ee061948.png)
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与赤平极射投影法分析摘要:高边坡稳定性分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本文以实际边坡为例,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和圆弧图表法分析某岩质高陡边坡,减少大圆弧滑动法分析所需要的大量计算,初步评价其稳定性,为该边坡后续的详细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大地简化了计算,最后针对一些具体情况给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地质构造;射投影图分析;随着我国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有限的城区建设用地资源已无法满足需求,大量高层建筑将往城郊山区发展,依山而建。
建筑场地内普遍分布有高陡边坡,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坡地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对高陡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成为确保建设场地及相关建筑物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
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分析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它涉及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和计算科学等多种学科,一直是岩土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
目前,岩质边坡稳定分析评价方法很多,但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比较突出和严重的问题是计算过程复杂、计算量很大引。
本文以实际边坡为例,分别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和圆弧图表法分析该边坡的稳定性法,简化分析的步骤和计算量,初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为边坡的加固提供科学的参考。
1 建设边坡场地概况1.1 场地地形地貌及工程概况场地以缓坡地形为主,局部平坦,斜坡上建筑物密集,坡度较缓,平均坡度10~28°,由中间向四周变低,呈“凸”字形。
地貌上属构造堆积剥蚀区,高程在300—350m之间,相对高差约50m。
项目分a、b、c、d、e、f六个区,工程建设将形成高度不等的人工边坡,受场地周边环境和用地条件的限制,各段边坡均无放坡条件,将形成陡直的人工边坡,各段边坡的坡角均大于82°。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分析b区边坡的稳定性。
b区位于拟建场地中部的北侧,拟建建筑的±0.o0标高为904.10m-906.30m,将形成bl—b2段和b2~b3段两处人工边坡,总体坡向南(中段局部向西)。
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c0f2ab702d276a200292e77.png)
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作者:陈元芳来源:《西部资源》2017年第02期摘要: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是边坡治理的关键。
本文分别对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进行了变形主要影响因素及破坏模式分析、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关键词:破坏模式;计算方法;稳定性1. 边坡基本情况边坡所属地貌为剥蚀残丘,坡面表土已基本剥离,微地貌单元为陡坡或陡崖。
边坡高度5m~10m,宽度70m~80m,坡度50°~65°,边坡走向总体呈北东向(方位角约70°),边坡西侧为土质边坡,东侧为岩质边坡。
东侧边坡坡面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存在较多不稳定楔形体和块石,易发生崩塌。
2. 地质环境条件2.1 边坡岩土工程性质边坡岩土层情况较为简单,上部为0.5m~1.5m的坡残积覆盖层,厚度薄,坡体岩土层主要为燕山期二次侵入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γ52-3)。
边坡东西两侧坡高一般约5m,中部坡高一般约8m~10m,坡面坡度一般呈上缓下陡状,边坡下部陡峭(坡度60°~65°),上部稍缓(坡度50°~60°),总体坡度一般50°~65°。
边坡坡体主要为全—强风化的花岗岩,上部分布薄层坡残积成因的砾质黏性土层,边坡坡面发育灌草植被。
2.2 水文地质条件根据现场调查及区域地质资料,边坡坡脚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边坡区汇水面积约0.4km2,地势起伏较大,地表径流经东侧坡脚地势低洼区域排出场外,周边无地表水体分布。
场地第四系松散层较薄,地下水主要为基岩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水。
2.3 地震珠海市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地震特征周期为0.40s。
3. 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3.1 边坡变形主要影响因素及破坏模式分析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有诸多方面,就该边坡而言,其稳定性影响因素主要有:边坡形态、边坡高度及坡度、边坡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汇水条件及面积、地层岩性、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
高陡岩质边坡微震监测与稳定性分析研究
![高陡岩质边坡微震监测与稳定性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b26ad6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4.png)
高陡岩质边坡微震监测与稳定性分析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陡岩质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高陡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不仅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安全,也直接影响周边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对高陡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准确分析和有效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微震监测技术,对高陡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应用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陡岩质边坡的特点和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性,阐述了微震监测技术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原理和优势。
随后,详细描述了微震监测系统的构建过程,包括传感器的选型与布置、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关键步骤。
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对微震监测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高陡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和稳定性影响因素。
提出了基于微震监测数据的边坡稳定性评估方法和预警体系,为边坡工程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理论体系,也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有效手段。
通过微震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确保边坡工程的安全稳定。
本文的研究成果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特性分析高陡岩质边坡作为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其地质特性直接影响着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对高陡岩质边坡的地质特性进行深入分析,是开展微震监测与稳定性分析的关键前提。
高陡岩质边坡的岩石类型多样,常见的有花岗岩、石灰岩、砂岩等。
这些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如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直接决定了边坡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
岩石中的节理、裂隙等结构面的发育情况,对边坡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这些结构面不仅降低了岩体的整体强度,还容易成为应力集中的区域,从而引发边坡的破坏。
高陡岩质边坡的地质构造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
![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3f18c40508763231121297.png)
Vo. 9, . 1 2 No 3
西 华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un l f h aUnv ri ・ N trlS in e o ra u iest o Xi y aua ce c
21 0 0年 5月
Ma . 01 y2 0
文章编号 :6 319 2 1 )30 5 - 17 — X( 00 0 -040 5 2
( colfAcic r ad Cv nier g Xha U i rt, hn d 10 9C i ) Sho o r t t e n il gnei ,iu n e i C eg u60 3 hn he u iE n v sy a
Ab t a t T e sa i t n lsso ih a d se p r c lp s a c mp e y tm n i e rn s u .T e p o lm a ss e sr c : h t bl y a ay i fh g n t e o k so e i o l x s s i e e gn ei g i e s h r be a l i ,r — n y sac e r h,e au t n a d d sg r n o v d i t e t s v l ai e in a e iv l e mah mai ,me h n c ,g oo ia a k ru d a d e vr n n a o d t n .A o o n n c c a is e lgc lb c g o n n n i me t lc n i o s o i c m- p e e sv ,i t gae p r a h i o e a n h ay i a d s l t n t h r b e r h n ie n e r td a p o c s t x mi e te a l s n oui o t e p o lm. S o e sa i t n lss u i g ae S d n n s o l p tb l y a ay i sn r we e , i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27c18ab0717fd5370cdc00.png)
块体Ⅰ
块体Ⅱ 块体Ⅱ
块体Ⅱ
(三)、多平面滑动
边坡岩体的多平面滑动, 分为一般多平面滑动和 阶梯状滑动两个亚类。 阶梯状滑动,破坏面由多个实际滑动面和受拉面 组成,呈阶梯状,坡稳定性的计算思路与单平面 滑动相同,即将滑动体的自重 (仅考虑重力作用时) 分解为垂直滑动面的分量和平行滑动面的分量。
' ' tg [ 2 C cos( ) 2 sin( )] sin j j t ' tg gH sin sin( )
第三节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一、岩质边坡应力分布特征 •二、岩质边坡的变形与破坏 •三、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步骤 •四、岩质边坡稳定性计算
一、 边坡岩体中的应力分布特征
斜坡(slope)统指地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 体,包括天然斜坡和人工边坡。 天然斜坡(简称斜坡)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形成未经 人工改造的斜坡。 人工边坡(简称边坡)是指经人工开挖或改造形成 的斜坡。 研究目的:研究边坡变形破坏的机理(包括应力分 布及变形破坏特征)与稳定性,为边坡预测预报及 整治提供岩体力学依据。其中稳定性计算是岩体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核心。
(四)、楔形体滑动
楔形体滑动的滑 动面由两个倾向 相反、且其交线 倾向与坡面倾向 相同、倾角小于 边坡角的软弱结 构面组成。
高陡顺向岩质人工边坡稳定性评价——以兴山县峡口码头高切坡为例
![高陡顺向岩质人工边坡稳定性评价——以兴山县峡口码头高切坡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9176402f78a6529647d53f0.png)
O 引言
3 稳 定 性 计 算 31计 算 方法 对 可 能产 生 折 线 滑 动 的高 切 坡 应 采 用 推 力 传 递 . 系数 法 进 行 计 算 , 其 稳 定 性 系 数 计 算 公 式 为 :
1 工 程 地 质 调 查 分 析  ̄=0(' i) j 8i I X 一 C x -. - 11 高 切 坡 物 质 组 成 高 切 坡 区 分 布 有 :第 四 系 人 工 堆 积 层 . (Q)全新 统 残 坡 积 层 (dQ)基 岩 为侏 罗 系 下统 香 溪 组 (1) 将 T 、 el , J 。现 x ( .niQCSi L ( i Si in U)n wsO+ G) c WC i— s%-.a‘ it Ot一 + O Q i X tP P 各 层 岩 性 及 分 布 特 征 由 老 到 新 分 述 如 下 : 侏 罗 系 :下 统 香 溪 组 —— —— — — ■ — —— ~ I‘, -I 1l (l )岩 性 为灰 黄 色 粉 砂 岩 , 褐 色 、 Jx , 黄 青灰 色 , 薄层 ~ 中厚 层 状 , 部 局 式 中 :: — 第 i 滑体 剩 余 推 力 ; — — 第 i l 滑 体 剩 余 P— 块 P. — 块 夹 黑 褐 色 薄 层 煤 线 ; 四 系 : 工 堆 积 层 (Q)分 布 在 公 路 下 码 头 货 第 人 r , 推 力 ; — — 垂 直荷 载 , 括 土 条 自重和 其上 部 的建 筑 荷 载 。 其 中 , W 包 场, 成分为货场堆石 料 ; 残坡积层( dQ)分布在切坡坡顶 的 自然斜 el : 白重可 将 其 分 为两 部 分 , 下 水 位 以 上 用 湿 容 重 计 算 , 为 w 地 地 设 坡 上 , 度 较 薄 , 般 不 超 过 2 m, 质 组 成 为 黄 褐 色 含 碎 石 粉 质 厚 一 . 物 0 设 . 包 粘 土 为 主 , 石 含 量 1%~ 0 , 径 l 5m, 石 多 为强 分 化 长 石 下 水 位 以 下 用 饱 和 容 重计 算 , 为 W Q— — 水 平 荷 载 , 括 水 平 碎 O 3% 粒 一c 碎
某大型露天矿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某大型露天矿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fe9d09883d049649a665810.png)
中 国 矿uppl Jun. 2017
某大型露天矿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张 波,刘来新,陈金祥,吴文杰
(北京爱地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北京 100144)
摘 要: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露天 矿 山 向 深 部 开 采 工 程 中 所 遇 到 的 岩 质 边 坡 稳 定 性 问 题 也 相 应增多,特别是大型露天矿高边坡问题表现尤为突出。以某大型露天采 场 岩 质 边 坡 为 研 究 对 象 ,通 过 边 坡 岩体结构稳定性评价、边坡稳定的极限平衡法分析和有限元法,对其现状和 设 计 终 了 边 坡 进 行 定 性 与 定 量 的稳定性评价。 关键词:岩质高边坡;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稳定性评价 中 图 分 类 号 :TU75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4-4051(2017)S1-0162-06
采场矿体以北 端 仰 起、向 南 倾 伏 的 向 斜 构 造 赋 存于西峡 口-宫 店 子-二 马 复 式 向 斜 之 内,矿 体 全 长 1 150 m,走 向 55°,倾 向 北 西 。 矿 体 剖 面 形 态 为 倒 转 向斜,西翼为倒转 翼,产 状 陡,倾 角 75~85°;东 翼 为 正常翼,产状缓,倾 角 50~60°。 向 斜 转 折 端 矿 体 明 显 增 厚 ,北 部 仰 起 ,由 北 向 南 逐 渐 延 深 。 2 工 程 地 质 与 水 文 地 质 2.1 岩 组 和 岩 性
岩质 边 坡 是 人 类 生 存 和 各 类 工 程 建 设 活 动 中 常见的自然 地 质 环 境 之 一 。 [1] 当 前,随 着 矿 产 资 源 的开发利用,露天矿 山 向 深 部 开 采 建 设 中 所 遇 到 的 岩质边坡稳定性问 题 也 相 应 增 多,特 别 是 大 型 露 天 矿高边坡问题表现尤为突出。由于矿体赋存条件 的制约性,露 天 矿 山 开 采 深 度 不 断 增 加,边 坡 高 度 逐渐加大,致使露天 岩 质 边 坡 稳 定 性 维 护 的 难 度 和 采场破坏的概率越 来 越 大,给 矿 区 生 产 和 生 活 带 来 了巨大的危害和经 济 损 失,影 响 岩 质 边 坡 稳 定 性 的 各种因素综合集成,而不是简单的代数 叠 加 。 [2-3] 本 项目在调查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基础上, 分析结构面 特 征,确 定 边 坡 破 坏 模 型,采 取 极 限 平 衡计算分析同有限 元 分 析 相 结 合 的 方 式,对 现 状 边 坡和终了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
高陡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
![高陡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b8c52efab069dc512201af.png)
高陡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边坡稳定性分析一直是地质工程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介绍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一般方法,并对各方法的基本假设条件做了比较,阐述了各方法的应用范围。
文章以某建筑工地高边坡为例,应用简布法(Janbu)对高边坡做了稳定性分析,并提出基本的工程处理建议。
标签:边坡简布法稳定性分析在黄土高原地区,为了争取更多建设空间,一些工程建设会对山体原始地貌进行改造,从而出现山体高边坡。
边坡稳定性分析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1边坡的基本定义在岩土工程或地质工程研究领域,所谓“边坡”一般指自然斜坡、河流水岸坡、台塬塬边、崩滑流堆积体、以及人工边坡(交通道路、露天采矿、建筑场地与基础工程等所形成)等坡体形态的总称。
对于土质边坡高度大于20m、小于100m 或岩质边坡高度大于30m、小于100m的边坡,这些边坡称为高边坡。
2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的目的,一是对与工程有关的天然边坡稳定性作出定性和定量评价;二是要为合理地设计人工边坡和边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极限平衡法在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这个方法以摩尔—库仑抗剪强度理论为基础,将滑坡体划分为若干条块,建立作用在这些条块上的力的平衡方程式,求解安全系数。
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很多,在处理上,各种条分法还在以下几个方面引入简化条件:(1)对滑裂面的形状作出假定,如假定滑裂面形状为折线、圆弧、对数螺旋线等;(2)放松静力平衡要求,求解过程中仅满足部分力和力矩的平衡要求;(3)对多余未知数的数值和分布形状做假定。
基于该原理的方法很多,如条分法、圆弧法、Bishop法、Janbu法、不平衡传递系数法等。
极限平衡理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基本条件的比较见表1。
3工程实例分析3.1工程基本概况某建筑场地南侧边坡总体高约80m,长约120m,下部宽约220m,上部宽约110m,坡比为1:1,共7级,每级约10m,马道宽约2~3米。
边坡表层离石黄土结构疏松,孔隙较大,在降雨和地震条件下,易发生黄土体内圆弧滑动。
边坡稳定性分析报告
![边坡稳定性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d67cc4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e.png)
边坡稳定性分析报告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XX地区,占地面积为XXX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XXXX。
其中,边坡部分长约XXX米,高约XXX米,坡度为XXX度。
该边坡为自然边坡,无人工加固措施。
二、边坡稳定性分析
地质条件分析
根据地质勘探结果显示,该边坡所处地区的地质构造为XXX类型,岩性为XXX,地下水位较高。
由于地下水对边坡的冲刷作用较大,因此需要对其稳定性进行充分考虑。
边坡形态分析
经过现场勘察和测量,该边坡呈现出典型的倾斜状,其倾斜角度为XXX度。
同时,该边坡的坡面较为陡峭,存在一定的滑坡风险。
边坡稳定性评估
根据《公路边坡工程技术规范》(JTGD3-215)中的相关规定,采用“三重矩法”对该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估。
评估结果表明,该边坡的稳定性较差,存在较大的滑坡风险。
安全措施建议
为了保障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在边坡上部加设钢筋网片或喷射混凝土等加固措施;
(2)在边坡下方挖掘排水沟,加强排水能力;
(3)在边坡周围设置防护栏杆或警示标志,提醒车辆注意行驶安全。
三、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和安全措施建议,本项目应高度重视边坡稳定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边坡的加固和保护工作,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稳定运行。
同时,在后续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应加强对边坡稳定性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报告--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46e3b5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e.png)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报告--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报告二〇二一年三月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报告报告编写:审核:技术负责:总经理:提交单位:二〇二一年三月目录iii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报告前言受甲方委托,我公司承担了《书名号123》的编写工作。
工作。
二、目的任务通过收集、研究已有资料,根据露天矿实际采掘情况和外排土场情况,结合已有勘查、设计成果和资料,外围调查与滑坡区段的重点调查相结合,室内研究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做好边坡地质原型的调查研究,做好地质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和演化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评价边坡的现状稳定性,根据现状和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开采方案。
况进行预测评价。
具体任务如下:1、收集有关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等相关资料;2.对边坡及其周围进行工程地质勘察;3、通过收集资料和调查后查明露天矿采坑边坡所处的地质环境,包括地形、地层岩性、斜坡结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
4.查明不稳定边坡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5.查明露天矿坑坡和人工边坡的空间分布范围和形态特征,厚度、变化和发展,分析评价边坡的稳定性,预测其发展趋势。
三、分析评价依据(一)任务依据1、《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报告编制委托书》;第1页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报告2、《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报告编制合同书》。
(二)主要技术标准依据国家及行业标准:1、树名号123(GB/T —2016);2、树名号123(GB —2013);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2001)(2009年版);5、树名号123(DZ/T 0223—2011);6、《滑坡、崩塌、泥石流监测规范》(DZ/T 0221—2006);7、《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8、树名号123(GB —2015);9、《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当地标准:1.舒明浩123(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62/T1792-2009);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源厅2003年5月)。
桥址高陡岩质斜坡稳定性分析
![桥址高陡岩质斜坡稳定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015526b4daa58da0114a2e.png)
t e e e t fu la i g d f r t n, le t k no a c u to a g rusr c se n S ra e a d c e p h f c so n o d n eo ma i a s a e i t c o n fd n e o o k ma s si u fc n r e o
[ 稿 1 】2 1 - 5 0 收 3期 0 1 0 - 6
厚 度小 于 lm 的覆盖层 。
③ 地质 构造 及地 震 。
场 地 内无 大 的地质 构造 。桥位 西侧 约 2 k m外 , 有安 宁 河 东 支 断 裂 呈 南 北 向 延 伸 。桥 位 西 侧 约
f 者 简 介 】王 跃 飞 (9 9 , , 南益 阳人 , 士 , 究 员 级 高工 , 要 从 事 公路 岩 土工 程 勘 察 设 计 工 作 。 作 16 一)男 湖 硕 研 主
渗 入强 卸荷 裂 隙带 岩体 中 , 结 构 面 软 化 而抗 剪 强 使 度 下降 , 此外 , 陡倾 角结构 面 中产生 较 大的静 水 压 在
力。 ⑤ 不 良地质 现象 。
在斜 坡 下部存 在两 个规模 较 大 的岩堆 。岩 堆形 状 皇 扇 形 , 底 高 差 约 1 0n。 岩 堆 I前 缘 宽 约 顶 0 l
某公路路基岩质高陡边坡开挖的稳定性分析
![某公路路基岩质高陡边坡开挖的稳定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697b3af111f18583d05ad8.png)
c ) 开挖后最大主应力
o r 1 = =
+ j ( a x 一 v ) +
( 3 )
2 . 工 程 实例
本文 以某高 速公路隧道 进 口段 高边坡为研 究对象 , 高边坡 主要 由 片麻岩组 成 , 沿线开挖有 十二个 高陡边 坡 , 对公路 的正常运 营产生极大 的影 响。本文以其 中一段高边 坡为例利用有限元对其稳定性 进行了分
进 行 了评 价 分析 。
[ 关键词 ] 高边坡
0 . 前 言
有限元
稳 定性 分析 3 2 。 , 泊 松 比 = O _ 3 , 土的饱和重度 为 : 2 3 . 0 k N / m , 变 形 模 量 标 准 值 2 3 M P a 。对基本模 型划分网格 , 总共划分 2 6 3 7 个节 点 , 2 5 9 4 个单 元。 2 . 4 应力位移变 化 由模拟结果, 可得边坡在开挖过程 中的开挖面应力变化 睛 况, 见图2 。
析。 2 . 1 边坡特征及工 程概 况
边坡 区原始 地形为一 近南北走 向的山脊 , 天然坡度 3 5 。 , 路线位 于 d ) 开挖后最小主应力 e ) 开挖后最大剪应力 山脊东 侧坡 面上 。在坡 区前 方为小 沟特大 桥 桥台 。本 段为 深挖方 路 图2应力变化 段, 挖 方边坡 设计 坡率第 一 、 二 级为 1 : 0 . 5 , 第三 至八级 为 1 : O . 7 5 , 第 九 3 . 结 果 分 析 级为 1 : 1 , 形成九级边坡 、 八 级平 台、 平 台宽度 2 . 0 m的高边坡 , 边坡 长度 边坡在 开挖后 , 在坡 顶应力增 大 , 在坡 面应力变化 较快 , 岩体边 坡 2 2 2 m, 最大高度 8 6 m, 坡面倾 向6 O 。 。 坡面出现 了张力 带, 拉应力一般在 0 . 0 4~ 0 . 3 6 M P a 之 间, 并且坡 面拉应力 2 . 2有限元模型 的建立 值较大。 本文在 数值模拟 过程 中 , 采用有 限元计算程序 N c A P ~ 2 D 计算 , 对岩体边坡 的稳定性起控 制作 用的主要是岩体下伏 软弱岩 层在 上 计算时不 考虑边坡 防护措施 的作用, 只考虑边坡 的分 步开挖时 , 开挖 面 覆硬质岩 层的压实作 用下产生蠕 变, 从而影 响了边坡 的应力分布, 并 在 内各点的位移 和应力 变化情况 , 认为计算 范围底 部固定 , 其水平 和垂直 边 坡顶部 产生较 大拉应力 。这是 导致岩体 边坡稳 定性较差 , 经常发 生 方 向均被 约束 , 两侧土体水 平方 向被约束 , 但 垂直方 向可以移动, 这样 就 崩塌 、 落石 的主要 原因 。因此, 该地 段的高陡岩体边 坡必须采取工程措 可模拟出边坡 的变形过程 。 施, 进 行有效防治。 由于本文讨论 的是人工开挖 的工程边坡 , 计算 中地应力 的影 响 , 按 4. 结 论 与 建 议 自重应力来考虑 。 根 据该段 高边坡 尚未 开挖及坡 区岩体的工 程地质特性 , 建议对该 段 高边坡采用 如下防护措施 。方案 1 : 维持原 设计坡率 不变 , 施工时逐 级注浆加 固 , 并对坡面采 用拱 型护面墙 防护 ; 方案 2 : 底部三级 1 : 0 . 5 坡 率, 采用坡 面框架锚索加 固 , 中部 三级 1 : O . 7 5 坡率, 采用坡 面框架锚杆 加 固, 顶部一 级 1 : 1 坡率, 采用 拱型护面墙防护。 参考 文献 [ 1 ] 钱 家欢 , 殷 宗泽. 土 工原理 与计算[ M] . 北京 : 中国水利水 电出版
简论高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简论高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9d4594ec77da26924c5b001.png)
简论高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一、高边坡稳定性的评价分析第一、影响高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1.土质边坡的稳定性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例如:土坡所受的作用力,由于受到来自外界力量的震动会使原来的牢固性受到影响;静水力的作用,当大坝或者基坑中流动的地下水带来的渗透力也是影响边坡失去平衡的一个因素。
2岩质边坡主要的稳定性主要和下面的因素有关:例如:地形因素以及地层岩性以及地质构造因素。
如:石灰岩性质,不仅是含有夹层顺向坡能够出现滑移性失稳,而是甚至会发生塌陷,或者岩石破碎等现象,例如: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崩滑体大概在800万立方米:如:砂岩层坡体,主要变现为:岩石的风化,侵蚀后形成覆砂岩滑落,不同的风化程度导致了“岩腔”的出现,在岩腔上面表面覆盖一层岩石,实际上里面是空心结构,很容易出现塌陷,形成危岩,例如:重庆市渝中地区的虎头危岩。
除了这些边坡岩制本身的特性以外,还会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因素以及地下水以及一些地质灾害,例如:地震、火山等要素的影响。
也会受到人为要素的破坏,例如:一些人工不合理的开挖以及堆截等等。
第二、高边坡的稳定标准一般来说,分为四个稳定等级:稳定边坡:边坡的形状以及倾斜度都适合岩土的强度,没有临近的空洞结构,坡体没有地下水,无论从全局还是从部分来看,稳定性都相对合理,稳定系数要比工程安全等级系数更高。
基本稳定边坡:这一稳定等级下,在基本达到上述稳定边坡的标准后,在一些坡体中有冲沟或者碎石陨落的现象。
欠稳定边坡:从大的方向看,处于稳定状态,然而一些部分地区比较陡峭,要比岩土稳定角更加陡峭,由于受到不利因素影响,岩质不具备很高的强度,有临空结构,部分地区有坍塌现象。
不稳定边坡:边坡的形状或者倾斜度没有达到标准的强度要求,有时在一些旧的滑坡上挖土,堆载中导致坡体复活,出现明显的临空结构,岩体有严重的损坏现象,在挖土过程中从整体上看已经失去了平衡,而且稳定系数小于1.00.第三、需要稳定评价的边坡在现实中,一些处于特殊地理位置的边坡需要稳定性测量,例如:被选定用作建筑建设的地方的自然斜坡;在开挖以及注土过程中出现的,必须要对其稳定程度加以计算的边坡;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对工程建设十分不利的边坡。
碎裂结构岩体高陡边坡整体稳定性数值法分析
![碎裂结构岩体高陡边坡整体稳定性数值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d1b31d55270722192ef7da.png)
类为Ⅳ3 类碎裂结构岩体 ( G 50 6 20 岩体 按 B08 — 01 质量分级为 Ⅳ类、 G 179— 1 按 B 2 1 9 岩体 地质力学
赵 东寅, : 碎裂结构岩体高陡边坡 整体稳 定性数值法分析 等
4 7
R R分类为Ⅳ类差岩体 ) M 。 边 坡几何 结构要 素 : 阶段 高度 2 、 4i 坡面 角 6 。 n 2
中等 一 很高强型 , 边坡岩体强度分类见表 2 。
表 1 边坡 岩 体 物 理 力 学 性质 参数
边坡附近发育的构造主要是规模不大的次级断
层构 造 , 向 以 北 北 东 或 北 东 向 为 主 ( 西 向 次 走 北 之 )倾 向 以南 东东或 南东 向为 主 ( 东 向和北 西 向 、 北
近圆弧型滑坡, 并选取有代表性区段的大边坡剖面进行二维建模 , 应用 F cD模拟计算 l2 a 分析其整体稳定性, 结果表明: 大边坡稳定性安全 系数厂 .7 符合设计规 范; =12 , 最大剪应
变率等值 线位 于大边坡 剖 面模 型 中下部 垂 直 高度 约 10m( 际边 坡 标 高 约 7 8m) 3 实 5 以
下。
关键词 : 裂 结构 ; 碎 高陡边坡 ; 体稳 定性 ; 整 数值 法分析
l 边坡工程地 质概况 与几何 结构要素
某露天矿边坡岩体从垂直剖面看 , 上部岩性主
要是青磐 岩化 ( S 和绢 云母 化 (s 粉砂 岩 , 部岩 P) s) 深 性主要是 钾化 云英 闪长斑岩 ( O ) P T 。从边 坡水 平剖
盘 破碎带 不发 育 , 属压扭 性 和剪切性 断层 , 层 内被 断 石 膏所充 填胶结 。
边坡附近除剪切带和节理裂隙少量含水外 , 没 边坡各类岩体节理都十分发育, 节理 间距多小
岩质陡高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与治理方案探讨
![岩质陡高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与治理方案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04e557ff46527d3240ce0a8.png)
维普资讯
边坡 是 否会发 生失 稳 , 即判 断 失 稳 的可 能 性 ; )边 4 坡失 稳 的结 果 , 即永久 变形 或永 久位 移 的计算 。
很好 的满足 现 代化工 程建 设 的需求 J 。
2 数 值 模 拟 方 法
数值模拟方法是解决工程实际力学 问题 的有效
1 极 限平衡 法
极 限平衡 法是 通过 分 析边坡 的潜在 滑动 面上 的 荷 载 和抗力 的平衡 状 态 来 定 量 评 价 边 坡稳 定 性 , 其 基 本思 路是 J假定 岩 体 破 坏是 由于 滑 体 内滑 动 面 : 上发 生 滑动 而造成 的 , 动面上 土体 服从 破 坏条件 , 滑 假 设滑 动面 已知 , 形 状 可 以是平 面 、 弧 面 、 数 其 圆 对 螺 旋 面或其 他不 规则 曲 面 , 通过 考 虑 由滑 动 面 形成 的隔离 体 的静 力 平衡 , 定 沿 这一 滑 动 面发 生 滑 动 确
法, 例如 刚体极 限平衡 法 , 数值模拟方 法 , 理论研究与试验研究 方法 以及遗传进化法 , 工程地质分 析等其他研究方法 的应用和特点 。针对 岩质高边坡 的特点 , 讨了岩质高边坡 的治理措施 , 探 介绍
了一些新的边坡治理技术 。高边坡治 理既要注重稳定性 , 还要 考虑生态环境 问题 。 关键词 岩质陡高边坡 稳定性 极 限分 析 植物护坡
时 的破 坏荷 载 。
手段 , 已被 学术 界 和工 程 界 广 泛认 可作 为一 种 力 学 状 态 的分析 工具 , 岩 石 力 学 与 工 程 中 的应 用 和 推 在
岩质边坡稳定分析
![岩质边坡稳定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b3a4e3844769eae109ed55.png)
Rockslide at Yosemite National Park, California kills one, injures 4
6.岩质边坡①稳尾定纵①性剖①尾尾的面纵纵剖评开剖面面价挖开开挖方后挖后后法破最最大坏大主剪接近度图 定量应应力力计图图算((MMPPaa))
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 — 工程地质分析
还可能再次滑动破坏
危害 已滑动破坏过的老滑坡的危害
结构疏松破碎
强度低
老滑坡体 透水性强
稳定性差
据了解,有些县市建新城时,没搞清楚地质状况就先行建设,结果把整个新
城建在滑坡体上,如巴东就是一个典型,该城从1979年滑至1坡99体5年三次迁城选址,
二建新城,浪费巨大。
边界线
地质今在年三2峡月考25察日发,现记,者只从要国地土势资平源坦部些三的峡地地方质,灾多害半防有治居指民挥和部城获镇悉,,而三这峡些库平区地 十正之 在八建九设是中古的滑巫坡山,新如城秭(离归旧老城县数城十、里新)一滩处镇2、00云0万阳立老方县米城的、滑云坡安体镇,等正等以。每在天这1些毫 古米左滑右坡的上速,人度滑们动繁衍。生26日息,,耕记种者收赶获到。巫古山代新三县峡城人,口在少暮,雨没路有上大看规到模滑的坡开已挖拉和裂高水 楼泥大路厦面的,建一设条,条所裂以缝虽触然目是惊建心城,在有许的多长滑达坡10体米上。,滑人坡与体自位然于倒新能城上中千心年区相,安坡无度事28。 至30度,影响范围包括县残联、防疫站、法院、公安局、港务局等十多家单位及
整理ppt
● 坡高越高,坡内拉应力越高
● 坡角越大,拉应力范围越大,切向应力值越高
坡形 ● 基坑底宽 W<0.8H 时坡脚处τmax随底宽的缩小而急剧增大
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xx地质海上工程勘察院xx年xx月xx日1、引言随着xx市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有限的建设用地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大量高层建筑将倚山而建,建筑场地内普遍分布有高陡边坡,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坡底公路、建筑物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因此,对高陡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已经成为确保建设场地及相关建筑物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仅以xx市xx路高陡边坡为例,阐述一般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分析方法,为边坡的加固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建设边坡场地概况2.1场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工程概况边坡场地位于xx市xx区xx市科学技术局信息中心东侧,xx路西南侧原xx锅炉机电工程公司院内。
边坡位于构造侵蚀低丘坡麓,山体植被茂盛,最大高差31.60m。
由于人工开挖山体形成长约172.00m的人工边坡。
边坡形态呈“S”形,坡底场地拟建三栋高层建筑物。
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
根据边坡形态将该边坡划分四段,详见表1(边坡基本情况一览表)边坡的外貌特征详见照片1、照片2、照片3、照片4。
边坡基本情况一览表表1BC 38.00 27.00 斜交24 72 151°∠67°55°∠64°55°∠43°Ⅲ沿陡倾、临空的结构面塌滑,沿竖向结构面剪切破坏坠落,块体重一般1-5吨CD 39.00 42.00 斜交0 58 152°∠48°42°∠55°42°∠65°Ⅲ沿外倾结构面滑移,沿竖向结构面剪切破坏坠落。
DE 51.00 30.00 斜交40 60 156°∠52°45°∠66°70°∠48°Ⅲ由不利组合面切割,块体失稳坠落,块体重小于1吨照片1 xx市xx路边坡AB段照片2 xx市xx路边坡BC段照片3 xx市xx路边坡CD段照片4 xx市xx路边坡DE段2.2区域地质构造边坡场地所处大地构造单元为xx准地台xx台隆复州台陷复州~xx凹陷区内。
在场地范围内未发现断裂构造存在,地质构造简单。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该场地节理、裂隙及层间裂隙发育,节理面擦痕发育,表明该边坡节理已发生错动或位移,是成为基岩边坡岩块坠落的诱导因素。
2.3 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之规定,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4 水文地质场区地下水赋存于岩体节理裂隙、构造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和山区基岩裂隙水的补给,以表面径流以及蒸腾方式排泄。
边坡坡面植被发育,周边地形地貌利于地表水流的汇集,易渗入边坡坡体。
据场地地质资料,该区地下水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对其他建筑材料无腐蚀性。
3、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组成该边坡岩性为中风化石英岩,呈黄灰色~灰白色,隐晶质及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石英。
岩石节理、裂隙及层间裂隙发育,“X”型节理发育。
岩体完整程度较完整,岩体结构面结合较差,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根据野外及试验测试结果,依据现行国家、地方标准、规范,综合确定该边坡中风化石英岩岩体天然密度r=2.8g/cm3,粘聚力c=0.05MPa,内摩擦角φ=27°。
4、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4.1 赤平极射投影法该方法是根据现场踏勘结果,将边坡某一调查点处岩体中发育的多组裂隙绘制成赤平投影图,根据所绘制成的赤平投影图对该点处边坡岩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判断。
该边坡岩层产状为147°~156°∠52°~67°。
“X”型节理发育,多将岩体切割成块状。
主要节理产状为40°∠52°、40°∠85°、55°∠43°、55°∠64°、42°∠55°、42°∠65°、70°∠48°、45°∠66°。
边坡局部岩块已崩塌,同时伴有潜在危岩崩塌或滑塌,为危岩崩塌型边坡。
节理裂隙走向玫瑰花图见图1、节理裂隙等密度图见图2。
图1 节理裂隙走向玫瑰花图图2 节理裂隙等密度图岩质边坡赤平投影稳定性评价一览表表2赤平投影图详见图3、图4、图5、图6。
图3 边坡AB段赤平投影图图4 边坡BC 段赤平投影图图5 边坡CD 段赤平投影图图6 边坡DE 段赤平投影图4.2 极限平衡法本文应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对潜在的不稳定岩体,按其可能的破坏型式,采用相应的极限平衡理论进行稳定性验算。
对边坡各段的计算过程详见表3(边坡稳定性评价一览表)。
边坡稳定性评价一览表表3----------------------------------------------------------------------计算项目: 简单平面滑动稳定分析 AB段----------------------------------------------------------[ 计算简图 ]----------------------------------------------------------------------[ 计算条件 ]----------------------------------------------------------------------[ 基本参数 ]计算方法:极限平衡法计算目标:计算安全系数地震加速度系数: 0.100地震作用综合系数: 0.250抗震重要性系数: 1.000边坡高度: 20.000(m)结构面倾角: 52.0(°)结构面粘聚力: 50.0(kPa)结构面内摩擦角: 27.0(°)[ 坡线参数 ]坡线段数 1序号水平投影(m) 竖向投影(m) 倾角(°)1 7.677 20.000 69.0[ 岩层参数 ]层数 1序号控制点Y坐标容重锚杆和岩石粘结强度(m) (kN/m3) frb(kPa)1 20.000 28.0 600.0--------------------------------------------------------------------- [ 计算结果 ]--------------------------------------------------------------------- 岩体重量: 2225.6(kN)水平外荷载: 0.0(kN)竖向外荷载: 0.0(kN)水平地震作用: 55.6(kN)侧面裂隙水压力: 0.0(kN)底面裂隙水压力: 0.0(kN)结构面上正压力: 1326.3(kN)总下滑力: 1788.0(kN)总抗滑力: 1944.8(kN)安全系数: 1.088---------------------------------------------------------------------- 计算项目: 简单平面滑动稳定分析 BC段---------------------------------------------------------------------- ][ 计算简图---------------------------------------------------------------------- [ 计算条件 ]---------------------------------------------------------------------- [ 基本参数 ]计算方法:极限平衡法计算目标:计算安全系数地震加速度系数: 0.100地震作用综合系数: 0.250抗震重要性系数: 1.000边坡高度: 27.000(m)结构面倾角: 43.0(°)结构面粘聚力: 50.0(kPa)结构面内摩擦角: 27.0(°)[ 坡线参数 ]坡线段数 1序号水平投影(m) 竖向投影(m) 倾角(°)1 8.773 27.000 72.0[ 岩层参数 ]层数 1序号控制点Y坐标容重锚杆和岩石粘结强度(m) (kN/m3) frb(kPa)1 27.000 28.0 600.0---------------------------------------------------------------------- [ 计算结果 ]---------------------------------------------------------------------- 岩体重量: 7628.5(kN)水平外荷载: 0.0(kN)竖向外荷载: 0.0(kN)水平地震作用: 190.7(kN)侧面裂隙水压力: 0.0(kN)底面裂隙水压力: 0.0(kN)结构面上正压力: 5449.0(kN)总下滑力: 5342.1(kN)总抗滑力: 4755.9(kN)安全系数: 0.890---------------------------------------------------------------------- 计算项目: 简单平面滑动稳定分析 DE段---------------------------------------------------------------------- [ 计算简图 ]----------------------------------------------------------------------[ 计算条件 ]---------------------------------------------------------------------- [ 基本参数 ]计算方法:极限平衡法计算目标:计算安全系数地震加速度系数: 0.100地震作用综合系数: 0.250抗震重要性系数: 1.000边坡高度: 42.000(m)结构面倾角: 48.0(°)结构面粘聚力: 50.0(kPa)结构面内摩擦角: 27.0(°)[ 坡线参数 ]坡线段数 1序号水平投影(m) 竖向投影(m) 倾角(°)1 26.245 42.000 58.0[ 岩层参数 ]层数 1序号控制点Y坐标容重锚杆和岩石粘结强度(m) (kN/m3) frb(kPa)1 42.000 28.0 600.0---------------------------------------------------------------------- [ 计算结果 ]---------------------------------------------------------------------- 岩体重量: 6804.6(kN)水平外荷载: 0.0(kN)竖向外荷载: 0.0(kN)水平地震作用: 170.1(kN)侧面裂隙水压力: 0.0(kN)底面裂隙水压力: 0.0(kN)结构面上正压力: 4426.7(kN)总下滑力: 5170.6(kN)总抗滑力: 5081.4(kN)安全系数: 0.983---------------------------------------------------------------------- 计算项目: 简单平面滑动稳定分析 DE段---------------------------------------------------------------------- [ 计算简图 ]---------------------------------------------------------------------- [ 计算条件 ]---------------------------------------------------------------------- [ 基本参数 ]计算方法:极限平衡法计算目标:计算安全系数地震加速度系数: 0.100地震作用综合系数: 0.250抗震重要性系数: 1.000边坡高度: 30.000(m)结构面倾角: 48.0(°)结构面粘聚力: 50.0(kPa)结构面内摩擦角: 27.0(°)[ 坡线参数 ]坡线段数 1序号水平投影(m) 竖向投影(m) 倾角(°)1 17.321 30.000 60.0[ 岩层参数 ]层数 1序号控制点Y坐标容重锚杆和岩石粘结强度(m) (kN/m3) frb(kPa)1 30.000 28.0 600.0--------------------------------------------------------------------- [ 计算结果 ]--------------------------------------------------------------------- 岩体重量: 4070.5(kN)水平外荷载: 0.0(kN)竖向外荷载: 0.0(kN)水平地震作用: 101.8(kN)侧面裂隙水压力: 0.0(kN)底面裂隙水压力: 0.0(kN)结构面上正压力: 2648.1(kN)总下滑力: 3093.0(kN)总抗滑力: 3367.7(kN)安全系数: 1.0894.3边坡坡角、坡高与安全系数边坡坡角、坡高与安全系数关系曲线图详见图7~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