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机械基础》(主编 李世维)常用机构与机械传动教学实施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工制造类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机械基础

(16学时)

xx年中职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专业一组

一、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题节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机械基础》(主编李世维),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基础课程。

本书融合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零件与传动等内容为一体,意在探索建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适合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将教学内容分为“机械概述、构件的静力分析、杆件的基本变形、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零件、常用机构、机械传动、液压和气压传动”8个教学模块,制定了37个教学项目,参考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打破传统教学界限,力图将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突出实用性,对接岗位工作。

本次教学内容为模块六——常用机构和模块七——机械传动,包含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轮系和减速器等八个教学项目。这些技术知识是机械设计岗位的应具备的制造、维修、使用常用的机械设备基础岗位知识,通过学习为形成职业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对象:

本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对于本专业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实习也使他们认识到学习专业的知识的重要性,具体较高的求知欲,同时对信息技术充满好奇心,能较快掌握所学知识。

2.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通过前置课程《机械零件》《杆件的基本变形》的学习,学生具备了机械维护相关知识、了解机械专业术语,为本节的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学生的理论基础较差,本章节牵涉到的理论分析内容比较多,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要求。

能力基础:

通过前置课程的学习,具备了学习本章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理论分析,能熟练应用教学平台、手机APP 等进行信息化学习。

素质基础:

学生通过前置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学习该章节的知识结构,经过跟岗实习,都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都在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

3.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育目标分类法,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工程实际,设定本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A.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特点,原理和应用场合。

B.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原理和应用场合。

C.棘轮、槽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原理和应用场合。

D.带传动的原理、特点、失效形式和原因、维护和保养。

E.链传动的原理、特点、失效形式和原因、维护和保养。

F.齿轮传动的原理、特点、失效形式和原因、维护和保养。

G.蜗杆传动的原理、特点、失效形式和原因、维护和保养。

H.轮系的类型、传动比计算、末轮转速和线速度计算、应用以及

应用实例减速器的原理。

能力目标:

A.能合理选用常用机构,分析常用机构的运动,并解决实际问题。

B.正确选用传动形式,能分析出传动失效的原因,并提出合

理的解决办法或避免失效;能维护和保养各类传动;能计算并

设计各类传动。

思政目标:

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全课程内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职业道德观,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利用不同的场景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政教育。如:平面连杆机构中教会学生看待事物的两面性,轮系中教育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人等。

(三)、教学设计基本思路与方法

在教学设计时,以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在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的基础上,明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目标,内容、多媒体资源与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四)、教学技术与教学资源设计应用

机械基础实训中心:按标准化设计建设车间,设置教学模型,机械传动模拟设备,创设真实岗位情境,让学生感受工厂氛围。

仿真模型:仿真模型作为操作对象,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操作方法,通过观察,理解其运行原理。

信息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钉钉、小管家等手机APP,以及微课、动画等资源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寓教于乐,丰富教学。

(五)、教学评价设计

二、课堂教学实施成效

(一)教学效果显著

课程以任务探索为基础,依据学生认知规律,采用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及情景建设发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自学、课中以“情景建设- 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自主探究”为教学思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升了课堂活跃性,同时辅以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如:钉钉,希沃手机助手。有序推进教学活动。

对比两次学生成绩学生进步较为明显,与以往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更高,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有针对性的特色信息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建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当中,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前通过钉钉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对本堂课有充分的预习,同时发布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索与该堂课知识相关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起学生的探索欲。

课中通过一体机播放各种机构的运行原理,学生可观察到完整,清晰的机构,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老师口述和图片了解机构运行的原理,导致学生对于机构的运行过于抽象,这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课后布置与该堂课相关的文字作业与拓展知识作业,让学生巩固该堂课所学内容,同时能自己进行知识面的拓展。

(三)职业素养得到提高

通过学生个人自我评价、小组内学生互评来评价学生本节课知识

点的掌握情况及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学生能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这一系列考查,学生达成素质目标。

三、教学反思与整改

(一)教学反思

1.教学中,虽然数字化手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各式图片、各种动画及视频的生动有效呈现,但同学们依然是只能“看”,而不能真真的触“摸”,有一定的局限性。

2.教材总体文字性的、理论性的内容还是偏多,不活跃,不生动,无形中给学生带来压力感,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

3.信息化、数字化形式的呈现,加大了同学们对机构原理的理解和相关理论知识点的记忆,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显得不足,记忆吃力,理论成绩明显偏低,需要解决。

(二)教学整改

1.进一步加大相关实训设备的投入,如实物模型,仿真模型等,让学生不仅能看的到,更能摸的到,甚至进行实际操作演示,以全方位的渗透、理解。

2.以教研组为单位,正式召开教研会商讨并尝试解决该问题:①在不影响课程内容教学的前提下,多购买几部符合大纲要求的教材(如中职规划教材,精品教材等)予以参考,取其精华,努力做成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活页校本教材。②在教师教的过程中,更加提高对教师自身的要求,除了教材中给出的部分例子外,教师还应继续向课外延伸,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努力的尝试再用生活中一些喜闻乐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