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种群特征与森林立木密度和土壤的关系

合集下载

桫椤

桫椤

播种
地面温度在10℃以上时播种,20-25℃是最佳播种期;采用人工撒播,撒播时尽量放低,不要撒播得太高、 太快、太重而影响孢子粒生长发育。
土壤
选择潮湿、半阳、半荫、透光、背风的山地黄壤土,按四尺开箱,箱四周开好排水沟,深挖并平整箱面,并 进行常规杀菌消毒,在林地中直播时,除草后撒播即可;桫椤喜酸性土壤,宜生长在透气松酸性腐叶土上,最好 选用山林中的腐叶土来栽培。可根据树体的大小,挖深50-100厘米,60-120厘米见方的坑来移栽。
桫椤
桫椤科桫椤属植物
01 植物学史
03 生长环境 05 育植技术
目录
02 形态特征 04 分布范围 06 主要价值
07 物种现状
09 最新报道
目录
08 植物文化
基本信息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n),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茎干较高,上部有残存的 叶柄;叶片大,呈长矩圆形;羽片互生,长矩圆形;叶脉在裂片上羽状分裂,基部下侧小脉出自中脉的基部;叶 纸质,干后绿色。桫椤终年常绿,无物候期。桫椤的名字,是由梵文音译而来。
保护措施
由于桫椤随时有灭绝的危险,更由于桫椤对研究蕨类植物进化和地壳演变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所以世 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桫椤科的全部种类,列入国际濒危物种保护名录(红皮书)中,成为受国际保护的珍 稀濒危物种。由于它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中国早期公布的保护植物名录,也将桫椤与银杉、 水杉、秃杉、望天树、珙桐、人参、金花茶等—道,列为受中国国家一级保护的珍贵植物(将桫椤科全部种类列 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并在贵州赤水和四川自贡建立了桫椤自然保护区(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广东也在五 华县建立了旨在保护桫椤的七目嶂自然保护区。

桫椤有哪些品种种类?桫椤的品种分类介绍

桫椤有哪些品种种类?桫椤的品种分类介绍

桫椤有哪些品种种类?桫椤的品种分类
介绍
桫椤有哪些品种种类?桫椤的品种分类介绍
桫椤的品种分类
桫椤科在全世界共有6属500余种,产于热带亚热带山地。

根据比较权威的研究结果,中国有2属14种和2变种,分布于西南和华南地区。

黑桫椤被并入桫椤属作为亚属处理。

桫椤科的主要分类特征是叶柄基部的鳞片,叶轴上的气囊体,孢子囊的孢子数目和囊群盖等。

中国桫椤属(Alsophila),又称木桫椤,全世界共约230种,中国有11种和2变种,分桫椤亚属和黑桫椤亚属。

桫椤(A. spinulosa)
中华桫椤(A. costularia)
南洋桫椤(A. loheri)
阴生桫椤(A. latebrosa)
兰屿笔筒树(A. fenicia)
黑桫椤(A. podophylla)
毛叶桫椤(A. andersonii)
大叶黑桫椤(A. gigantea):
(1)大叶黑桫椤
(2)多脉黑桫椤
第1页共2页
粗齿桫椤(A. denticulata)
小黑桫椤(A. metteniana):
(1)小黑桫椤(原变种var. metteniana)(2)光叶小黑桫椤(变种var. subglabra)西亚桫椤(A. khasyyana)
第2页共2页。

黑桫椤多器官全长转录组分析及类黄酮生物合成结构基因的挖掘

黑桫椤多器官全长转录组分析及类黄酮生物合成结构基因的挖掘

黑桫椤多器官全长转录组分析及类黄酮生物合成结构基因的挖掘林泓;王桢;王艇;苏应娟【期刊名称】《植物科学学报》【年(卷),期】2024(42)1【摘要】黑桫椤(Gymnosphaera podophylla Dalla Torre&Sarnth.)为著名的孑遗蕨类,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然而其适应性机制尚不清楚。

本研究采用PacBio 和Illumina技术对黑桫椤的根、羽轴和羽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别生成12879、14185和16084个全长unigenes。

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与黑桫椤抗干旱、缺水胁迫和生物胁迫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较高。

根、羽轴和羽片特异性上调基因均显著富集到KEGG代谢通路中的“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根和羽轴的器官特异性上调基因还显著富集到“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

共有192个全长unigenes被注释为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所涉及的13个酶结构基因,其中包括112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表明黑桫椤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较为保守,且存在器官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

本文对黑桫椤多器官全长转录组和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结构基因进行了综合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总页数】10页(P56-65)【作者】林泓;王桢;王艇;苏应娟【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3.2【相关文献】1.调控萼脊兰类黄酮生物合成的MYB转录因子挖掘分析2.芋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及淀粉生物合成相关基因挖掘3.鹿茸草全长转录组测序与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挖掘4.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金钱蒲类黄酮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分析5.不同年份防风转录组学分析及有效成分生物合成关键基因挖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

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

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
宋萍;洪伟;吴承祯;封磊;范海兰;朱慧;林勇明;张琼
【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2005(16)3
【摘要】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 ,对 7个地段中的桫椤种群大小结构进行分析 ,运用C、K、m 、m /m和Iδ5种聚集度指标测定不同地段内桫椤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 ,并根据植株个体点位图 ,考察桫椤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 .结果表明 ,不同地段中的桫椤种群结构存在增长型、稳定型、成熟型和衰退型 4种类型 ;不同地段中的桫椤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所差异 ,表现为集群分布或随机分布 ;在桫椤种群生长过程中 ,分布格局从集群型向随机型转变 ;种群扩散型指数Iδ 随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减小 .
【总页数】6页(P413-418)
【关键词】桫椤;种群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动态;尺度
【作者】宋萍;洪伟;吴承祯;封磊;范海兰;朱慧;林勇明;张琼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8.1
【相关文献】
1.珍稀濒危植物--崖柏种群结构与动态初步研究 [J], 刘建锋;肖文发;郭志华;江泽平;刘正宇
2.濒危珍稀植物红豆杉种群动态研究 [J], 邰永梅;夏小梅;胡镇寰
3.珍稀濒危植物南方铁杉种群动态研究 [J], 封磊;洪伟;吴承祯;兰思仁
4.珍稀濒危植物紫纹兜兰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 [J], 潘发光;叶钦良;李玉峰;钟智明;陈红锋;易绮斐
5.安徽宁国珍稀濒危植物华东黄杉的种群动态研究 [J], 田胜尼;陈鑫;李仁远;龚园园;奚晓宇;任宇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建省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桫椤群落植物多样性及胸径分布特征

福建省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桫椤群落植物多样性及胸径分布特征

福建省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桫椤群落植物多样性及胸径分布特征黄以平【摘要】通过对福建省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分布的桫椤群落调查,结果表明桫椤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54科66属83种,属于10个分布型,该区域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型为主,具有向温带过渡性质.群落内桫椤胸径11 ~ 14 cm的出现频率最高,随着胸径增加,出现频率逐渐减小,表明桫椤在幼苗期受到的干扰较强.从种内竞争转向与周边植物的竞争这个过程中,桫椤植株的死亡率迅速升高,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期刊名称】《林业勘察设计》【年(卷),期】2017(037)004【总页数】4页(P22-25)【关键词】桫椤胸径;植被特征;植物区系【作者】黄以平【作者单位】福州植物园,福建福州3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桫椤科(Cyatheaceae)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潮湿的森林里,是目前已知唯一的树蕨,至今已有一亿多年的历史,被科学界誉为“植物活化石”,在古地质气候和环境的演化及探究生物进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

受气候及人为活动的影响,桫椤科植物面临灭绝的威胁。

目前,对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的研究调查大多集中于生境、群落生态等领域,涉及种群动态、分布格局、种间生态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等方面[2-6],但关于桫椤群落胸径特征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因此,通过调查福建省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桫椤群落,探讨桫椤的胸径分布特征,可以为后续桫椤的研究保护提供理论参考资料和依据。

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桫椤群落位于福建省旗山国家森林公园。

该公园海拔50~775 m,年平均气温16~25℃,年均降水量900~2 000 mm,无霜期约326 d,植被覆盖率高达92%,植被类型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和竹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代表性植物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罗浮锥(Castanopsis faberi)、闽润楠(Machilus fukienensis)、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禾串树(Bridelia insulana)、水东哥(Saurauia tristyla)、小叶石楠(Photinia parvifolia)、毛冬青(Ilex pubescens)、赤车(Pellionia radicans)、降龙草(Hemiboea subcapitata)、福州薯蓣(Dioscorea futschauensis)、南赤瓟(Thladiantha nudiflora)等。

桫椤科三种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桫椤科三种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桫椤科三种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王金娟;张宪春;刘保东;成晓
【期刊名称】《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年(卷),期】2007(015)002
【摘要】用土壤培养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Wall.ex Hook.)R.M.Tryon、中华桫椤A.costularis Baker和白桫椤Sphaeropteris brunoniana(Hook.)R.M.Tryon 的孢子,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其配子体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观察,包括孢子形态及其萌发、原丝体发育特点、片状体和生长点的形成及分化、假根特征、精子器和颈卵器的分化及发育,以及原叶体感染真菌后的显微特征.初步讨论了桫椤科不同属(种)间的配子体发育的系统学意义和有性世代的濒危原因.
【总页数】6页(P115-120)
【作者】王金娟;张宪春;刘保东;成晓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25;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25;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4.4
【相关文献】
1.桫椤科植物DNA提取方法研究 [J], 应站明;应正河;潘伟华
2.中国桫椤科植物研究分析 [J], 马秀英;周晓阳
3.福建省桫椤科植物的分子分类学研究 [J], 陈鹭真;李振基;周涵韬
4.贵州观赏类野生桫椤科植物资源研究初报 [J], 代正福;周正邦
5.海南岛桫椤科植物地理分布和分布特征研究 [J], 赵瑞白;杨小波;李东海;戚春林;李剑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霞地貌桫椤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的垂直变化_何跃军

丹霞地貌桫椤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的垂直变化_何跃军

阔 叶 混 交 林 的 桫 椤 + 贵 州 琼 楠 -粗 糠 柴 -线 柱 苣 苔 群 丛 ;样 地 内 共 有 植 物82 种 ,其 中 乔 木31 种 ,灌 木31 种 ,草
本 17 种 ,木 质 藤 本 3 种 ,隶 属 39 科 56 属 ;整 个 样 地 共 有 乔 木 317 株 ,其 中 桫 椤 有 153 株 ,重 要 值 为 0.531 3,
(1.贵州大学 林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西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3.习水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 习水564600)
[摘 要]为了探讨丹霞地貌区桫椤群落物种 的 多 样 性,利 用 物 种 丰 富 度 指 数、物 种 多 样 性 指 数 和 物 种
均匀度指数对习水长嵌沟景区内桫椤群落物种的多样 性进行了 测定和分 析。结 果 表 明:样 地 为 亚 热 带 常 绿
木层的 SW 指 数、SN 指 数、PW 指 数 和 R 指 数 都 为 最 低 值,SW灌 =0,SN灌 =0,PW灌 =0,R灌 =0.5;海 拔
670m和770m 处 SW 指数和 R 指数变化趋势相反。海 拔 670 m 和 770 m 的 相 似 性 最 大,CJ=0.394 7,相 似性最小的是620m 和770m,CJ=0.183 3。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资 金 “赤 水 河 流 域 中 上 游 生 物 多 样 性 资 源 调 查 与 保 护 研 究 ”(XDJK2010E001) [作 者 简 介 ] 何 跃 军 (1977- ),男 ,副 教 授 ,博 士 ,从 事 植 物 生 态 学 研 究 。E-mail:hyj1358@163.com
HE Yuejun1,XU Dejing1,WU Changbang1,MU Jun3,QI Daihua2

乳源县五指山林区的森林群落类型

乳源县五指山林区的森林群落类型

乳源县五指山林区的森林群落类型
姜中清
【期刊名称】《广东林业科技》
【年(卷),期】1991(000)001
【摘要】乳源县五指山林区按垂直分布,其林木复合群落有4种类型:1.常绿阔叶林复合群落;2.常绿阔叶树种与落叶阔叶树种混交林木本群落;3.针阔叶混交林木本群落;4.常绿落叶阔叶矮林复合群落。

本文对每种类型的海拔高度、林地土壤和主要树种等分别作了介绍。

【总页数】4页(P31-34)
【作者】姜中清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545
【相关文献】
1.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确保林区秩序稳定----记西乡县林业局和森林公安分局 [J],
2.整合森林资源发展科普旅游——宁城县黑里河林区森林资源旅游开发建设研究[J], 卢志恒;李志富;孙德军
3.黑龙江省(市、县)林区二类调查形高表计算森林蓄积方法研究 [J], 刘陆
4.产权强度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增长的影响——基于云南省10县500户数据的实证 [J], 王见;任秀峰;夏凡;庞婧
5.灵石县26个林区卡口启用森林防火码 [J], 徐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黑桫椤属植物(桫椤科)一新组合种

中国黑桫椤属植物(桫椤科)一新组合种

中国黑桫椤属植物(桫椤科)一新组合种
陆树刚;李春香
【期刊名称】《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年(卷),期】2005(027)001
【摘要】根据来自叶绿体trnL内含子和DNA trnL-F间隔区序列等的证据,滇南桫椤Alsophila austro-yunnanensis S.G.Lu将组合到黑桫椤属Gymnosphaera之下更趋合理.因此,本文报道中国黑桫椤属植物一新组合种:滇南黑桫椤Gymnosphaera austro-yunnanensis (S.G.Lu) S.G.Lu et C.X.Li.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陆树刚;李春香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66
【相关文献】
1.中国桫椤科6种植物的RAPD分析 [J], 李雪雁;郑博;徐茵;陈国培;曾庆璐;王艇
2.云南木桫椤属(桫椤科)一新种 [J], 陆树刚
3.桫椤科2属6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J], 刘后鑫;魏学智;杨瑞林
4.两种桫椤属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J], 郎月婷;马长旺;于靖;郭芮;严岳鸿;杨东梅
5.浙江桫椤科一新记录属(白桫椤属)和一新记录种(笔筒树) [J], 陈贤兴;潘太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指山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种群特征与森林立木密度和土壤的关系

五指山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种群特征与森林立木密度和土壤的关系
维普资讯
第 2 8卷第 4期
20 0 8年 4月




V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No 4 0 . 8. . Ap ., 0 8 r 2 0
ACTA EC0L 0GI CA I CA S NI
五 指 山黑桫椤 ( l p i o o h l ) 群 特 征 与 A s hl p dp yl o a a 森 林 立 木 密 度 和 土 壤 的 关
A t E oo ia Snc 2 0 ,8 4 :3 0—1 9 . ca c l c ii g a,0 8 2 ( ) 1 9 38
种 系
Absr c :Boh t e ee n ay c aa trsis o sp i o o h l p p lt n s c a o u ain d n i ta t t h l me tr h rceit fAl hl p d p y l o u ai u h s p p lt e st h ih n c o a a o o y, eg ta d DBH ,a d te rlto s isb t e o u ain p r mee sa d e c fsa d n r e d n i n olfco so u h . n h eain h p ewe n p p lt a a tr n a h o t n ig te e st a d s i a tr n W z iMt o y wee t de r su id. Reu t n iae t a h r s sg i c nl i e e t o a e ste fA. p d p yl n tn i g te s l i dc t h tte e i in f a ty d f r n n me n d n i s o s i f i o o h la a d sa d n re b t e h n a e ri frs n o a d ri frs ,b tn ifrn e o a eg ta d DBH fA. p d p yl ewe n te mo tn an oe ta d lwln an oe t u o dfee c n me n h ih n o o oh l a;A.

濒危植物桫椤个体生态场的研究

濒危植物桫椤个体生态场的研究

濒危植物桫椤个体生态场的研究宋萍;洪伟;吴承祯;封磊;范海兰;陈宇舟【期刊名称】《植物科学学报》【年(卷),期】2008(026)003【摘要】通过构建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个体生态场模型,对福建瓜溪桫椤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地段的桫椤个体生态场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显示,8个不同地段的桫椤种群平均个体生态势最大值大小次序为Q5>Q6>Q4>Q3>Q8>Q7>Q2>Q1,个体小的桫椤个体生态势小,个体大的生态势则大;不同地段桫椤种群平均个体生态势的消减形式都近似于Gaussian分布;生态场有效作用距离从0.058~8.475 m不等,作用范围在0.0036~381.307 m2,大小次序为Q5>Q6>Q4>Q3>Q8>Q7>Q2>Q1.【总页数】6页(P276-281)【作者】宋萍;洪伟;吴承祯;封磊;范海兰;陈宇舟【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1;Q948【相关文献】1.濒危植物桫椤不同部位化学组分的比较研究 [J], 陈封政;李书华;向清祥2.珍稀濒危植物桫椤中无机组成元素的研究 [J], 江波;唐莉娟;黄建华3.濒危植物桫椤叶和茎干中可溶牲糖和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J], 陈封政;李书华;雷明容4.濒危植物桫椤个体生态场梯度的研究 [J], 宋萍;洪伟;吴承祯;封磊;范海兰;刘用心5.濒危植物桫椤种群生态场研究 [J], 宋萍;洪伟;吴承祯;封磊;范海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桫椤科其他种【应用植物图鉴NO.055】

桫椤科其他种【应用植物图鉴NO.055】

桫椤科其他种【应用植物图鉴NO.055】桫椤科(Cyatheaceae)是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下的一个科,其下共有2属:白桫椤属和桫椤属,桫椤属下又分桫椤亚属和黑桫椤亚属。

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看,除了常见的桫椤(Cyathea spinulosa)外,因地域环境和气候不同还演化出了大量的种类。

一 . 白桫椤(Sphaeropteris brunoniana (Hook.) R. M. Tryon)白桫椤是白桫椤属(Sphaeropteris Bernh.)下的一个种,曾被划分到桫椤属,所以属名Cyathea和Alsophila也可使用,种名不变。

白桫椤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云南、海南等省市,在尼泊尔、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家也有分布,是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濒危种。

白桫椤属于巨型蕨类木本植物,茎干高达20米,中部以上直径达20厘米。

叶柄禾秆色,常被白粉,长达50厘米,基部有小疣突,其余光滑,上面有宽沟,叶片大,长达3米,宽达1.6米,三回羽状深裂,叶轴光滑,浅禾秆色,被白粉;羽片20-30对,斜展,披针形,小羽片条状披针形,下部稍狭,尖端长尾尖,深裂至几全裂,小羽轴上面无毛或有疏毛,下面无毛。

白桫椤是蕨类植物中最高大的种,但很难见到全盛时期的成株。

二 . 笔筒树(Sphaeropteris lepifera (J. Sm. ex Hook.) R. M. Tryon)笔筒树是白桫椤属(Sphaeropteris Bernh.)下的一个种,同白桫椤一样,曾被划分到桫椤属,所以属名Cyathea和Alsophila也可使用,种名不变。

白桫椤在中国仅于台湾有原生种,福建、厦门等南方沿海省市有栽培种。

笔筒树属于大型蕨类木本植物,茎干高6米多,胸径约15厘米。

叶柄长16厘米或更长,通常上面绿色,下面淡紫色,无刺,密被鳞片,有疣突;鳞片苍白色,质薄,长达4厘米,基部宽2-4毫米,先端狭渐尖,边缘全部具刚毛,狭窄的先端常常全为棕色。

粤东七目嶂自然保护区桫椤群落维管植物多样性研究

粤东七目嶂自然保护区桫椤群落维管植物多样性研究

第41卷第5期生态科学41(5): 121–127 2022年9月Ecological Science Sep. 2022 杨期和, 廖金盛, 杨和生, 等. 粤东七目嶂自然保护区桫椤群落维管植物多样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22, 41(5): 121–127. YANG Qihe, LIAO Jinsheng, YANG Hesheng, et al. Study on the vascular plant diversity of Alsophila spinulosa community in Qimuzhang, East Guangdong[J]. Ecological Science, 2022, 41(5): 121–127.粤东七目嶂自然保护区桫椤群落维管植物多样性研究杨期和1,2, 廖金盛1,2, 杨和生1,2, 况伟1,21. 广东省山区特色农业资源保护与精准利用重点实验室, 梅州 5140152.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 广东梅州 514015【摘要】采用植物群落学、区系学等方法, 对保护区内桫椤群落及物种多样性、物种区系成分、生活型谱和群落结构等进行研究。

调查表明: (1)群落范围内有46科66属78种的维管植物, 其中的蕨类植物有9科9属11种, 被子植物有37科57属67种。

(2)生活型谱中以高位芽植物为主, 约占58%。

(3)科和属的分布型均以热带分布型为主, 均超过65%; (4)群落垂直分层显著, 乔木层的树高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在4—16 m, 约占77%; 灌木层最大是在0—2 m, 约70%; 草本层的各区间分布在0—0.4 m的比例比较大, 群落层次比较明显。

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平均高度均低于沟谷附近其他地段的植物群落, 很可能是沟谷特殊的生境和一些人为的干扰所致。

(5)群落植物多样性较丰富, 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均高于周边的风水林。

桫椤的生态习性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桫椤的生态习性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桫椤的生态习性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桫椤的生态习性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桫椤的生态习性桫椤为半阴性树种,喜温暖潮湿气候,喜生长在冲积土中或山谷溪边林下。

在距今约1.8亿年前,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

但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地球上的桫椤大都罹难,只有极少数在被称为;避难所的地方才能追寻到它的踪影。

闽南侨乡南靖县乐主村旁,有一片亚热带雨林。

它是中国最小的森林生态系自然保护区。

为;世界上稀有的多层次季风性亚热带原始雨林。

在那里有世上珍稀植物桫椤。

桫椤名列中国国家一类8种保护植物之首。

新西兰是桫椤产地之一,它也是新西兰的国花,被人们所保护着。

渐危种。

本种孢子体生长缓慢,生殖周期较长,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以及配子的交配都需要温和而湿润的环境。

由于森林植被覆盖面积缩小,现存分布区内生境趋向干燥,致使配子体生殖环节受到严重妨碍,林下幼株稀少。

加之茎干可作药用和用来栽培附生兰类,致常被人砍伐,植株日益减少,有的分布点已消失,垂直分布的下限也随植被的缩小而上升。

若不进行保护,将会导致分布区缩小,以致于灭绝。

本种喜生长在山沟的潮湿坡地和溪边的阳光充足的地方,常数十株或成百株构成优势群落,亦有散生在林缘灌丛之中。

桫椤在我国分布很广,从北纬18.5°~30.5°。

最北的记录为四川邻水县,该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地形影响,气候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偏高约2~4℃,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雨、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干湿季节明显等特点。

土壤多为酸性。

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的研究概况

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的研究概况

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的研究概况
王新靓;卢杰;张新生
【期刊名称】《黑龙江农业科学》
【年(卷),期】2022()5
【摘要】桫椤是幸存于第四次冰川袭击的中生代蕨类植物,具有孑遗性,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桫椤更是科学研究的活化石,但由于桫椤自身繁殖对环境要求高,以及人类对其生境的破坏,桫椤数量日益减少,保护桫椤的工作刻不容缓。

本文通过对桫椤相关研究资料和文献的查阅、整理与归纳,总结出近年对桫椤的研究主要围绕其资源调查情况、桫椤种群与群落、种群结构与分布特征等研究概况,以及桫椤濒危的原因与对策等,并提出桫椤不仅外形美观,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今后应在保护的基础上更多地对其药用价值进行开发研究。

【总页数】5页(P97-101)
【作者】王新靓;卢杰;张新生
【作者单位】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藏自治区高寒植被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
【相关文献】
1.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移栽的探索
2.四川发现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三杈桫椤
3.珍稀濒危植物桫椤中无机组成元素的研究
4.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
5.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种群生命过程及谱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桫椤【应用植物图鉴NO.53】

桫椤【应用植物图鉴NO.53】

桫椤【应用植物图鉴NO.53】桫椤科(Cyatheaceae)是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下的一个科,最常见的蕨类植物之一,也是蕨类植物中为唯一的树形植物(极少数木本植物之一),有“蕨类植物之王”的美誉,也被成为“树蕨”。

桫椤属于中生代孑遗植物(活化石),全科总共2属,约500种,广泛分布在全世界,以马来西亚为中心,非洲和马达加斯加无分布。

独家贴士:桫椤的分类和命名较为混乱,新属名(Alsophila )和旧属名(Cyathea)都可以使用,国外多用旧属名Cyathea,特别是一些欧美国家。

一.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R. M.或Cyathea spinulosa)拉丁学语名方面Cyathea是旧名,也是欧美国家的俗称,Alsophila是新名,中国用Alsophila,国外多用Cyathea,Alsophila 也可用,有国外项目的朋友需注意这一点。

分类学中把桫椤划分到桫椤亚属。

桫椤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大部分南方城市都有分布,福建、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等省市都有分布,日本、越南、柬埔寨、泰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同样有分布。

桫椤属于蕨类中少见的木本植物,茎干高达6米或更高,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

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段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暗棕色,有光泽,狭披针形,先端呈褐棕色刚毛状,两侧有窄而色淡的啮齿状薄边;叶片大,长矩圆形,三回羽状深裂;羽片17-20对,互生,基部一对缩短,小羽片18-20对,基部小羽片稍缩短,披针形。

桫椤属植物辨识度较高,但种之间的辨认需要相对谨慎一些。

桫椤适合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中,无法适应寒冷环境或干燥环境,适合降水量充足的南方城市栽培。

二 . 景观中的运用桫椤在园林景观中运用相对还算较广泛,在一些特定风格的景观中常常用作主景树或者林带,一般在植物园或者产地常能见到。

保护树种-桫椤简介

保护树种-桫椤简介

保护树种-桫椤简介
桫椤(学名:Alsophila spinulosa)是桫椤科桫椤属的蕨类植物。

又被称为“树蕨”,属于木本蕨类。

这种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的美誉,并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

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

这种植物生于林下或溪边荫地,产于中国大陆的西藏、贵州赤水及南方各地,在尼泊尔、印度锡金、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及日本南部也有分布。

这种蕨类植物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的山区,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蕨类植物之一。

桫椤对于科学研究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也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

海南岛五指山的森林植被:I.五指山的森林植被类型

海南岛五指山的森林植被:I.五指山的森林植被类型

海南岛五指山的森林植被:I.五指山的森林植被类型
杨小波;林英
【期刊名称】《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4(012)003
【摘要】本部分仅对五指山森林植被类型进行科学的划分和描述。

五指山森林植
被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热带低地雨林(海拔700~1000m)、热带山地雨林(海拔1000~1400m)、热带亚高山矮林(海拔1400~1700m)、热带山顶灌丛(海拔1700~1867m)等4个原生植被类型,共10个群系。

【总页数】17页(P220-236)
【作者】杨小波;林英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54
【相关文献】
1.走进五指山爱上森林湖五指山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介 [J], ;
2.乳源县五指山林区的森林群落类型 [J], 姜中清
3.海南岛五指山的森林植被—Ⅲ.五指山森林植被的分布与数值分类 [J], 杨小波;林英
4.海南岛五指山的森林植被:Ⅱ.五指山森林植被的植物种民森… [J], 杨小波;林英
5.田林老山南坡森林植被的生态学研究Ⅰ.森林植被主要类型和分布 [J], 温远光;
李信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指山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种群特征与森林立木密度和土壤的关系龙文兴;欧芷阳;杨小波;郭涛;李东海【摘要】研究了五指山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种群密度、高度和胸径等基本特征及种群与立木密度和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黑桫椤平均密度及立木平均密度各自差异极显著,黑桫椤平均高度和平均胸径各自差异不显著.低地雨林黑桫椤平均密度(0.12 ind·m-2)是山地雨林(0.06 ind·m-2)的2倍,后者的立木平均密度(0.467 ind·m-2)是前者(0.343 ind·m-2)的1.4倍,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随海拔升高,黑桫椤种群密度逐渐减少,立木平均密度增大.山地雨林黑桫椤平均密度与平均高度正相关,黑桫椤种群趋于稳定;低地雨林中两者负相关,黑桫椤种群呈增长型,其相关关系都可用二项式方程拟合.山地雨林黑桫椤平均密度与立木平均密度负相关,低地雨林中两者正相关,相关关系可用一元线性方程拟合.山地雨林与低地雨林比较,土壤有机质、全氮、水含量和pH总体上表现为增大趋势,而全磷和全钾含量总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黑桫椤种群平均密度、高度和胸径与土壤pH、全磷含量和全钾含量关系密切,各自可用二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3个土壤因子对黑桫椤的作用大小是全钾含量>pH>全磷含量.可以根据以上模型指导黑桫椤保护、繁殖和栽培研究.【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8(028)004【总页数】9页(P1390-1398)【关键词】种群密度;种群高度;种群胸径;立木密度;土壤因子;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种群;五指山【作者】龙文兴;欧芷阳;杨小波;郭涛;李东海【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热带生物研究中心,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热带生物研究中心,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热带生物研究中心,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热带生物研究中心,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热带生物研究中心,海南,海口,570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为桫椤科(Cyatheaceae)、桫椤属、黑桫椤亚属木本蕨类植物,距今3 亿多年,由于地质变化、气候变迁和生境改变,致使该物种处于渐危状态,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

已有一些学者对四川荣县、重庆磨盘沟、福建笔架山和瓜溪、贵州赤水等地的桫椤进行了种群和群落生态研究,报道了桫椤群落学特征、物种多样性、种间连结性、种群大小和结构特征等[2~6];也有人进行了相关遗传多样性和移栽技术研究[7~9]。

有学者对海南岛的桫椤进行了遗传结构和组织培养等方面的研究[10,11],但没有关于种群、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报道;对于桫椤与环境的关系,周崇军定性分析认为水分和热量条件是影响种群特征的最大因子[5],袁守良通过调查得出贵州赤水桫椤生长最适的海拔高度、土壤pH值、气温等生长因子[12],但没有人详细地定量分析环境因子对桫椤种群的影响。

植物分布和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密切相关[13,14],不同种群之间因某一种群密度增加或个体增长,引起另一种群个体死亡[15],从而导致种群大小发生改变;因而,对黑桫椤种群而言,大的气候条件相对一致,种群所在群落的生境差异可能是影响种群生长分布的主要原因,而立木密度和土壤因子可能是两个重要因子。

黑桫椤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年龄组成、种群性比、种群盖度、空间分布格局、种群密度等,本文在对五指山黑桫椤种群及其环境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基础上,研究黑桫椤种群密度、种群高度、种群胸径等基本特征,及其与立木密度和土壤因子间的关系。

目的在于揭示五指山黑桫椤的种群特点和环境因子对黑桫椤影响,为黑桫椤的有效保护、繁殖培育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1 研究地区概况1.1 自然地理概况五指山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区, 地处北纬18°49′20″~18°58′54″ ,东经109°39′38″~109°47′50″,年平均气温22.5 ℃, 最热月均温25.7 ℃, 最冷月均温18.0 ℃, 有短期霜冻。

年降水量2350.7~2488.3 mm,但雨量分布不均匀,80%雨量集中在5~10月份,形成明显的干湿季。

成土母岩为花岗岩和流纹岩。

土壤自低海拔到高海拔发育着赤红壤(500~700 m )、黄色赤红壤(700~1100 m)、灰化黄壤(1100~1600 m ) 和南方山地灌丛草甸土(1600 m 以上)[16]。

植被类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不同,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枫香林(700 m以下)、低地雨林(750~900 m)、山地雨林(1000~1500 m)、亚高山矮林(1500~1700 m)和山顶灌丛(1700~1867 m)[17]。

1.2 样地概况样地分别设置在黑桫椤分布的低地雨林和山地雨林中,为了说明环境因子对低地雨林和山地雨林黑桫椤分布的影响,保证样地间的可比性,不同样地间除了海拔不同外,坡向、坡度和坡位基本相同(表1),以避免小地形对土壤及水热条件的影响。

黑桫椤所在群落特征是:山地雨林群落郁闭度0.85左右,植被保护较完好,演替达顶极阶段[18]。

乔木分为3个亚层,主要树种有鸡毛松(Podacarpus imbricatus) 、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蝴蝶树(Heritiera parvifolia)、青蓝(Xanthophyllum hainanense)、谷木(Memecylon ligustrifolium)、线枝蒲桃(Syzygium araiocladum)等,灌木分为两个亚层,主要有三角瓣花(Prismatomeris tetrandra)、海南虎皮楠(Daphniphyllum paxianum)及线枝蒲桃、三角瓣花的幼苗,生物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为5.34,Jsw均匀度指数82.60;低地雨林黑桫椤所在群落郁闭度0.75左右,群落曾遭破坏,现处于恢复阶段。

乔木可分为3个亚层,优势树种有蝴蝶树、长芒杜英(Elaeocarpus apiculatus)、海南柿(Diospyros hainanensis)、短药蒲桃(S. branchyantherum)等,灌木分为两个亚层,以高脚罗伞占优势,常见的物种有三角瓣花、染木(Saprosma ternatum)、鸡屎树(Lasianthus cyanocarpus hirsutus)等,群落生物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为5.38,Jsw均匀度指数为77.08[16,19]。

黑桫椤主要分布在群落灌木层,低地雨林样地内黑桫椤植株最高2.5m, 胸径最大0.25m,幼苗平均密度0.053 ind·m-2(茎高<0.25m),山地雨林样地内黑桫椤植株最高2.5m,胸径最大0.17m,幼苗平均密度0.013 ind·m-2(茎高<0.25m)。

表1 样地的立地条件Table 1 Site conditions of quadrats样地Quadrat位置Position海拔(m)Elevation坡向Aspect坡度(°)Slope坡位Slopeposition面积(m2)Areas植被类型VegetationTypesQ1N18°54′0.5″E109°41′20.8″1015SW28~35中部Medium900山地雨林MontaneRainforestQ2N18°54′0.2″E109°41′23.2″1045SW27~33中部1200山地雨林Q3N18°54′18.8″E109°41′0.4″805SW32~37中部600低地雨林LowlandRainforestQ4N18°54′17.45″E109°41′0.89″815SW30~36中部600低地雨林2 研究方法2.1 野外调查方法在原来已有的低地雨林和山地雨林黑桫椤所在群落研究基础上(样地面积分别为2600、2200m2),再次在黑桫椤所在群落中随机设置样地,山地雨林样地面积为900m2和1200m2,低地雨林两个样地面积都为600m 2,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将样地划分为10m×10m的样方,对所有样地内乔木每木调查,确定种名,离地面1.5m处测定立木胸径,测定并记录每株黑桫椤高度、胸径(最大胸径)和冠幅;在所有样地内随机设置10~16个1m×1m的小样方,调查灌木和草本的物种组成及其盖度。

2.2 土壤的采集和测定[20]2.2.1 取样去除土壤表层的枯枝落叶,挖深0.3m的剖面,自上而下按照0~0.1 m、0.1~0.2 m及0.2~0.3 m深度取土。

每个样地随机设置5个样点,所有指标的取样深度和分层深度均相同。

样品分析时同一样地土样按四分法相同层次均匀混合,风干后测定成分含量,重复3次。

2.2.2 土壤成分测定土壤含水量用烘干法在105℃下烘干10h至恒重后称重;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结果乘上校正系数1.1并计算有机碳量;全磷用HClO4-H2SO4消化法分解样品,然后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溶液中磷含量;全氮、全钾含量和pH值分别用凯氏定氮法、NaOH熔融—火焰光度法和电位法测定。

2.3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数据录入整理在Excell中进行,数据分析在SAS/ STAT(Statistics Analysis System)软件(Version 8.0)进行:计算种群密度,黑桫椤平均密度与平均高度相关系数,黑桫椤平均种群密度、平均高度和平均胸径与与立木平均密度的相关系数[21],相关性大小用Student′s t测验检验;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间立木平均密度、黑桫椤平均密度、平均高度和平均胸径差异性按Student′s t测验进行(α=0.05或0.01);在SAS/INSIGHT中进行黑桫椤平均密度与平均高度的曲线拟合,用REGRESSION过程拟合立木平均密度与黑桫椤平均密度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用REGRESSION过程分别对黑桫椤平均种群密度、胸径、高度与土壤因子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拟合相关回归方程,所有回归关系均用F检验检验其可靠性;用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过程对回归方程中所有土壤因子进行主分量分析,比较其作用大小。

3 结果与分析3.1 黑桫椤种群密度、高度和胸径特征将表2四个样地按照海拔从高到低顺序进行排列(Q2、Q1、Q4、Q3),各取600m2面积计算黑桫椤平均密度依次为0.108 ind·m-2、0.035 ind·m-2、0.085 ind·m-2及0.155 ind·m-2,在海拔805~1020m范围内黑桫椤平均密度基本上随海拔降低而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