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拗救
关于拗救----诗词格律
关于拗救----诗词格律•拗救日记•什么是“拗救”?所谓拗救,其实包括了两个方面,即拗和救。
拗了,然后想办法去补救。
注意,“拗救”原则只适用于格律诗,包括五绝、七绝、五律、七律。
但,不广泛运用于排律,更别说词了。
词的平仄都是固定音律的,出律了就是出律了,没有拗救这一说。
字拗为“拗字”,句拗为“拗句”。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
如: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实际上就是拗句的一种。
只是因为这种格式运用频率较高,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成了一种特定的合律句式了(下文会特解)。
字拗,本句自救;句拗,对句补救。
进行拗救主要是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保持音律的谐调,失一平音就在合适的地方补回一个平音相救。
另一个是为了救孤平。
在这里,有人就要问了,何谓“孤平”?其实孤平有两个概念:(一)全句除押韵字外,只一个平音字。
比如: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了,故称“孤平”。
(二)一句除两头外只有一个孤立的平音字称为“孤平”。
如: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型变成:仄平仄仄平,或仄仄仄平仄仄平(或平仄仄平仄仄平)。
这两种孤平都是在创作过程中依循了一些宽松的平仄格式,或完全遵循了一三五不论的定律所产生的,所以一定要防孤平,救孤平。
前面一字用了拗,后面就要在适当位置进行“救”。
若前面该用仄声的地方而用了平声,就一般情形来说,是没办法救的,即只能平救仄而不能仄救平(特拗律体除外)。
下面,将五字句及七字句所有需要拗救的句例和拗救的方式,全部排列一遍,并多举例证:••••(一)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
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
杜甫《复愁十二首》之三:“万国尚戎马,故园今若何”。
“故”拗,“今”救。
这属于“本句自救,三救一”。
••••(二)在该用“平平平仄仄”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可以在对句的第一字改用平声来相救。
律诗中的拗救 _河北春秋
律诗中的拗救_河北春秋律诗中的拗格律诗中,凡平仄符合组合规则的句子叫“律句”,平仄违反组合规则的句子叫“拗句”。
所谓“拗救”,就是指在格律诗中出现了“拗句”即违反了格律组合规则的句子,必须采用补救的方法。
换句话说,就是在一个句子中,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就必须在本句或者其对句的对应位置上,把该用仄声字的改用平声字,以为补偿。
这样,拗了用救,仍算合律。
拗救的形式,主要是给诗人在造句上更多的自由空间。
可以这么说,格律诗之所以能够生存数千年而不衰,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变通方式存在而能让格律诗生机勃发的。
如“马蹄残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精炼优美的诗句,只能用拗救的方法才能写成。
常见的三种拗救法:(一)、本句拗救:本句自救又称“孤平拗救”。
在7言的第4字或者5言的第2字是平声,而它的前后都是仄声字,成为“仄平仄”时,就是犯“孤平”了。
具体用法如下:在5言“平平仄仄平”的句型里,如果第一字用了仄声,就犯了孤平。
为了避免出现孤平,就只能在本句的第3字补偿一个平声字,成为“仄平平仄平”的句式。
这样的句式没有违反格律的要求。
这个句型中,第1字拗,第3字救,所以叫“本句自救”。
在7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里,如果第3字用了仄声字,也是犯了孤平。
为了避免孤平,就必须在本句的第5字补偿一个平声字,成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第3字拗,第5字救,也是“本句自救”。
刘禹锡《纥(ge)那曲》“竹枝无限情”,苏颋ting《汾上惊秋》“北风吹白云”,都是第1字拗,第3字救的例句。
贾岛《三月晦日送春》的“明月有光人有情”,曹邺(ye4)《送人归南海》“十二玉楼非我乡”,都是第3字拗,第5字救。
小菜鸟文集《遥思》清风逐月浮云飞,手按长箫寂寞吹。
迢迢汉河九霄处,乡思千里人未归。
(二)、特拗拗救:特拗的句型:在5言中,基本的句型有两种,一种是“平平仄仄平”,还有就是“仄仄平平仄”。
谈谈格律诗句拗救
谈谈格律诗句拗救宋时盛(笑破红尘)一引子我们在读前人的诗作,分析声律结构时发现,一类是普通的格律诗,使用律句,讲究平仄粘对;另一类是古体诗,不讲平仄粘对,只是一堆有意境的口号而已。
但是有一类诗,既不同于一般的律体,也不同于古体:讲究平仄,讲究不粘、不对,讲究使用拗句。
因为这种体材中,有较多的、刻意追求的拗格句式,故称之为拗体诗。
那么,什么是拗体诗?什么是拗句?在此,还须回顾一下以前讲过的知识。
(一)格律诗的四种标准句式:(1)平起仄收式:(2)平起平收式:(3)仄起平收式:(4)仄起仄收式:对于七绝的正体组合模式(常用模式),不必死记硬背,根据七绝组合模式的三项原则(一是联内上下句平仄相对;二是上联对句与下联起句联间平仄相黏;三是偶句押韵脚分明)。
只要确定了第一句的句式,其下面三句是可以推导出来的。
例如平起仄收式*,其组合模式是:(—)—(|) |(—)— |(|)| ——(|) | —(|)|(—)—— | |(—)—(|) | | ——(*:横线表示“平声”;竖线表示“仄声”;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这就是七绝的正体平仄谱的四种标准律句之一——(1)平起仄收式的的组合模式(去掉开头两个字就是五绝的正体格式),其余三种标准句式类推。
因为下面所讲的内容与此相关,所以温故而知新。
(二)拗句与拗体诗在《王力诗词格律十讲》第六讲“平仄的变格”中,王力先生有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
”因此,相对于正体格式讲,“拗”就是不顺、不合、病态。
这种具有特定的不合声律要求的格式称为拗格,拗格的诗句就称为拗句;而拗体诗,则是这种拗格病态的集中体现,它是刻意打破固定的格律、用拗句写成的格律诗。
它是格律诗的一种变体。
这类诗的特点是生涩瘦硬﹑崛奇古拙﹑富于气势。
请注意,诗中出现拗句,不一定就是拗体诗,而在拗体诗中一定是拗格成堆之地。
二拗句种类在正体平仄谱中,这四种标准句式,除了孤平、病句以外,每一种句式中组合模式的第一、第三字是加圈的(标红),表示该字可平可仄。
格律诗之拗救全解
关于第四个字,只有五言的“仄仄平平仄”第四字拗了,在对句的第三字补救;七言的第四字, 目前还没有可以随意变动的例子, 关于第六字,七言有两种变动的例子,如特拗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子中的五六字调换了位 置,称为五拗六救,还有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出格了,必须在对句的第五字补救。 如何补救,下面我会详细讲解。 10,分句式讲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 a,平平仄仄平 这一句的第一字不可以随意,随意了就成了中平仄仄平,是孤平,如果第一字变 动了,要在第三字补上一个平声字。如果第三字变动了是小拗,写诗的时候不好换字就算了。 第 五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不准随意,二、四要分明。 b,仄仄平平仄 第一个字可以随意,写成 中仄平平仄;第三个字不可随意,万一第三字随意了, 第四个字没有随意,就算了,也不补救;第五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有押仄韵的,下面同, 即使是白脚,也不可以随意)。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不准随意,二、四要分明,万一第四个字变 动了,要在对句(下一句)的第三个字补救。 c,平平平仄仄 第一个字可以随意,写成 中平平仄仄;第三个字不可随意,随意了就成了三仄 尾;万一第三字变动了,第四字补上一个平声,是特拗,特拗以后,第一字就不准再随意了; 第五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不准随意。二、四要分明。(第四字变动, 除特拗句外) d,仄仄仄平平 第一个字可以随意,写成中仄仄平平;第三个字不可随意,随意了就成了三平 尾;第五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不准随意。二、四要分明。 七言: (a)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个字可以随意,写成 中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不可随意,随意了就 成了孤平;如果第三字变动了,要在第五字补上一个平声字;第五字变动了是小拗,写诗的时 候不好换字就算了; 第七个字是韵脚,更不可随意, 第二、四、六个字不准随意。二、四、六要分明。
格律诗的拗救
格律诗的拗救格律诗的四种基本句式和四种基本格式,是格律诗最基本、最规范的要求。
但在实际创作实践中,由于汉语言字、词声调及其意义与人们实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客观存在的矛盾,往往不可能一字一音不变的完全按照诗词格律规定的基本句式和基本格式来写作,于是便出现了一些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或者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的现象,造成了诸如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等等平仄不协调的情况。
古人把格律诗句中这种平仄不协调的现象叫做拗句。
出现了拗句就要补救,只要补救恰当,就不算平仄失调。
什么是拗救在格律诗中,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即凡是必平必仄的地方,作者如果改变了平仄,便是出了律。
这样的诗句就叫做拗句。
所谓“拗句”,就是拗口、不顺畅的意思。
出现了拗句就要补救,补救了还是律诗;如果不补救,则是诗中的弊病。
这种一拗一救的补救方法,就叫做拗救。
近体诗要保持平仄字数的相对均衡,仄声字不宜过多,因此拗救总是以平救仄。
所谓“拗”的主要表现,就是诗句中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或者该用仄声的地方用了平声。
“救”的方法是,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另一个该用仄声的地方改用平声,或该用平声的地方改用仄声,对用错了平仄声的地方加以补救,以达到协调平仄,也给诗人写诗增加一点自由。
纵观古今诗坛,容易出现拗句的情况主要有:1、孤平,2、三仄尾,3、三平调。
下面分别做一介绍。
1、关于孤平所谓孤平,是指五言或七言的平脚句式,除韵脚之外,仅有一个平声字。
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
律诗讲究平仄,本是为了声韵的不单调,平仄相互交错,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犯了孤平,诗句则呆滞,故诗人力求避免,就是在动之害义的情况下,也要想方设法补救。
这种拗句只会出现在乙种句式上。
正确的句式应当是:五言句:平平仄仄平七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第二个字是音节点,不能变动,只有第三个字可以变通,但如果只变通一个第三字,改平为仄,句式就变为:“仄平仄仄平”,这样就犯了孤平,因为去掉韵脚,就剩一个平声字了。
律诗中的拗句与拗救
律诗中的拗句与拗救1、什么是拗句?在律诗中,凡是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做‘拗’,拗了就必须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
)2、什么是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
所谓“救”,就是补偿。
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补上一个平声,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拗救办法:【1】本句自救:我们看个例子:唐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其中首联“寂寥无所欢”一句,格律为“仄平平仄平”,按照五律格律要求,应该为“平平仄仄平”,而第一字“寂”为仄声字,为了避免孤平,诗人在第三字补救了一平声字“无”。
象这样的例子,在格律诗中是很常见的。
如崔涂《除夜有怀》“渐与骨肉远,转于童仆亲(仄平平仄平)”。
杜荀鹤《春宫怨》“风暖鸟声脆,日高花影重(仄平平仄平)”。
同样我们在七律诗中‘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三字用了仄声犯孤平,就在第五字用一个平声来救,变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就是本句自救。
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间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仄仄仄平平仄平)”等,皆属于此。
我就不多举例了。
【2】对句相救:所谓对句救,我们还是以五律为例:一般是指“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子,上句的“仄仄平平仄”的平声字,换成了仄声字的情况。
这样的情形有三种,下面分别来讨论。
首先,是第三字换为仄声字,即“仄仄仄平仄”的情况,这属于小拗,也叫半拗,可救,也可不救。
若要救,则在对句第三字补一平声字,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例1(半拗对句救)梅尧臣《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这属于半拗对句救的例子。
此诗首联“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格律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起句第三字“野”字用了仄声字,诗人在对句第三字补救了一平声“高”字。
律诗中的拗句与拗救
律诗中的拗句与拗救1、什么是拗句?在律诗中,凡是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做‘拗’,拗了就必须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
)2、什么是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
所谓“救”,就是补偿。
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补上一个平声,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拗救办法:【1】本句自救:我们看个例子:唐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其中首联“寂寥无所欢”一句,格律为“仄平平仄平”,按照五律格律要求,应该为“平平仄仄平”,而第一字“寂”为仄声字,为了避免孤平,诗人在第三字补救了一平声字“无”。
象这样的例子,在格律诗中是很常见的。
如崔涂《除夜有怀》“渐与骨肉远,转于童仆亲(仄平平仄平)”。
杜荀鹤《春宫怨》“风暖鸟声脆,日高花影重(仄平平仄平)”。
同样我们在七律诗中‘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三字用了仄声犯孤平,就在第五字用一个平声来救,变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就是本句自救。
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间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仄仄仄平平仄平)”等,皆属于此。
我就不多举例了。
【2】对句相救:所谓对句救,我们还是以五律为例:一般是指“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子,上句的“仄仄平平仄”的平声字,换成了仄声字的情况。
这样的情形有三种,下面分别来讨论。
首先,是第三字换为仄声字,即“仄仄仄平仄”的情况,这属于小拗,也叫半拗,可救,也可不救。
若要救,则在对句第三字补一平声字,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例1(半拗对句救)梅尧臣《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这属于半拗对句救的例子。
此诗首联“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格律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起句第三字“野”字用了仄声字,诗人在对句第三字补救了一平声“高”字。
【诗词微塾】格律诗中的对句相救
【诗词微塾】格律诗中的对句相救格律诗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有拗有救,才为不病。
拗救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本句自救,二是对句相救。
(二)对句相救第一种是腹节上字前拗后救,或后拗前救。
前面曾说过,写诗时,七言的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腹节上字),尽量按标准句式写,最好不用拗字,若是腹节上字拗了,要尽量用对句相应的字去救。
所谓小拗,就属这一类。
例如: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王维《登裴迪秀才小台作》)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谁言宰邑化黎庶,欲别云山如弟兄(李嘉佑《承恩量移宰江邑》)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歌声袅袅出清漠,月色娟娟当翠楼(杜牧《南楼夜》)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上述拗救方式,叫作前仄拗后平救,但也可能是后平拗前仄救。
诗人写诗,有时对句腹节上字非用平声不可,于是就将出句腹节上字的平声改用仄声,来个平拗仄救。
这种拗救方式只适用于出句是甲1句(仄仄平平仄或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是乙2句(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的一联。
其他联式都不适用。
因为用了这种拗救就会出现三平调和三仄脚。
若是乙2句作为出句,也就是入韵诗的首句,腹节上字该仄而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对句怎么样救?不用救。
因为对句是甲2句(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其腹节上字正好是仄声,平仄相对,若是以平相救,则成为三平调了。
七言诗首句入韵的多,前人以乙2句为首句,第五字用拗字的不少。
例如:承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戎昱《离家别湖上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庭院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张耒《夜坐》)所谓一三五不论,其中第五字只有在上述条件下,即乙2句作为入韵诗的首句时,仄改平而不用抵偿。
写近体诗时,腹节上字尽量不用拗字,如用了,应尽量去救;当然,不救也勉强合辙,故云“小拗可救可救不救”。
拗救在格律诗中的应用
前几天我给大家讲了格律诗的律,相信大家现在心中也比较清晰了。
我给大家讲的律,是格律诗的正格。
如果写诗按正格写,当然是最好的。
但事实上,我们因为行文的需要,对律有了不同于正格的安排。
格律诗,虽然有不少规则限制,但也给了写诗的人一些宽松,那就是135不论。
当我们遇到135不论时,所得出的律我们称之为“变格”。
这些变格虽然有些自由度,但必须符合一些条件。
那就是:(1)不能让句子犯孤平(2)不能让句子犯三平脚或者犯三仄脚(3)不能让句子平仄失替综合以上条件,我们就可以进行自由的创作了。
假如在创作时,犯了以上所列的几种“诗病”又如何解决呢?通常我们把格律诗中不合常规平仄格律的句子叫拗句。
所谓拗者,不顺也。
当格律诗中出现了拗句,当然就要救了,否则该格律诗就“不及格”了。
对这些拗句所施行的补救,我们称为“拗救”。
在学习写格律诗时,不但要学习格律诗的正格,同时也要学习其“变格”,当“变格”犯了某些“错误”时,就要学会对“拗字”进行“拗救”。
拗救最常遇到的,就是救“孤平”。
孤平:一个律句中除了句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的情况称为“孤平”。
格律诗的拗救,主要为了以下三种情况:(1)救孤平(2)救特拗(3)救大拗第一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仄平脚句型。
(如不救会使律句犯孤平)第二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仄仄脚句型。
(如不救会使出句三仄脚)第三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平仄脚句型。
(如不救会使出句和对句平仄不和谐)我告诉大家一个方法。
遇到仄平脚句型的拗救:属于孤平拗救。
五言律句是一拗三救(第三字救第一字);七言律句是三拗五救(第五字救第三字)。
遇到仄仄脚句型的拗救:属于特拗。
五言律句是三拗四救(第四字救第三字);七言律句是五拗六救(第六字救第五字)。
遇到平仄脚句型的拗救:属于大拗。
五言律句必须由对句第三字施救;七言律句必须由对句第五字施救。
下面接着详细讲解律句拗救的方法。
我们遇到的句子,总共有四种句脚类型。
(1)仄平脚句型。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遇到这样的句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字,如果以135不论而由平声字变仄声字,即拗。
律诗拗救的4种方法
律诗拗救的4种方法
哎呀呀,今天咱就来讲讲律诗拗救的 4 种方法,这可真是律诗创作中的宝贝啊!
第一种方法,孤平拗救。
就好比走路时不小心崴了脚,得赶紧找个支撑点来平衡呀。
比如说“恐惊天上人”,这里的“天”字就是用来救“惊”字这个孤平的呀!
第二种呢,是特拗句。
这就像在一首曲子中突然出现的独特音符,让人眼前一亮!像“无为在歧路”,“在歧路”不就是那个特别的存在嘛!
第三种,大拗必救。
这就像是一场小小的危机,必须得化解才行。
举个例子,“南朝四百八十寺”,“八十”就是来救前面大拗的呀。
第四种,小拗可不救。
这就如同一些小瑕疵,可以不在意啦。
比如“野火烧不尽”,这里就是小拗可不救的情况呀。
律诗拗救的这些方法,就像是律诗创作的秘密武器,掌握了它们,咱就能在律诗的海洋里畅游啦!每个方法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是不是超级有趣呀!。
律诗拗救大全(自己总结)
拗救大全
基本句式四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尾拗救句式与方法
例1:
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拗成:平平仄仄仄平仄,小拗,可救可不救,如果要救,需在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五字改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例2:
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拗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大拗必须救,需在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五字改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或者仄仄仄平平仄平。
特殊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以上是仄尾所有的拗救方法
平尾拗救句式与方法
例1:
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拗成:仄仄仄平仄仄平,可将本句第五字改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例2:
平平仄仄仄平平,这种句式不能拗救。
以上是平尾所有的拗救方法
以下是五言的拗救,跟七言的是通的,七言只是在同等句式上加了二个字。
拗救只有三种:
其一,半拗。
本应仄仄平平仄,写成仄仄仄平仄就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其二,本应仄仄平平仄,写成仄仄平仄仄就必须对句平平平仄平或者仄平平仄平拗救;
其三,本应平平仄仄平,写成仄平仄仄平就是孤平,需要拗救,写成仄平平仄平即可。
拗救只有两个原则,其一,出句(单数句)第四字格律错误需要拗救;其二,对句(偶数句)孤平需要拗救。
其余情况都不用拗救,不过别忘了还有一种特殊格律。
平平平仄仄一句,若写成平平仄平仄,即是特殊格律诗词,此时首字必须平声,绝对不能写成:仄平仄平仄。
补充一句,也就是说抛开三种拗救和特殊格律诗句才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格律诗句的三种救拗方法举例
格律诗句的三种救拗方法举例(一)什么是“拗”,从字面上讲,就是“拗口,不顺溜”。
在格律诗中,七言句的2、4、6位置上的字,五言2、4位置上的字十分清楚重要。
一般的,按照格律诗的成句要求,该平必平,该仄必仄。
特别是七言的4、6位置上、五言的2、4位置上是平声字时,这个平声字也不能是“孤独”的,它的前后要有一个平声字“相伴”,否则,这个“平声字就是“孤平”,从音律方面讲就“拗口、不顺溜”。
在格律诗中,凡是字的平仄符合诗句组合规则的句子,叫律句,不符合组合规则的句子叫“拗句”。
“拗救”,或者称为“救拗”,是指对在格律诗(近体诗、今体诗)中出现的“拗句”进行“补救”的方法。
即,在一个诗句中,该用平声字的地方无奈用了仄声字,就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位置上,把本应用仄声的字改为用平声字,以此作为补偿。
“救”了“拗”的诗句,也算合律的。
但是,要知道,“拗救”是诗由“古风”式向“律诗”转化的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它毕竟是特殊的。
最好的是不出“拗句”。
同时,我们要明白这样一点:只有搞懂了什么是“拗”、什么是“拗救”,在读诗时,才能辨别一首诗是格律诗还是古风、古绝之类的古体诗。
“救拗”的作用似乎有两点:①给有的人认为格调高雅;②给诗人在造句上更多地自由。
“救拗”的常见方法有两中:①本句自救;②对句相救;有时本句自救与对句相救糅合为一体。
这一点很重要。
另外:特殊句型也只能算在特例中。
一、本句自救举例本句自救,在五言中是“平起平收”的句子,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在七言中是“仄起平收”的句子。
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无论在五言还是七言诗中,这一句出现格律诗第在2、4、6、8句的位置上,也可能出现在首句入韵的第一句的位置上。
这种救拗的形式,是防止诗句最中心位置的“平声字”成孤的一种做法,即,在五言中防止第2字是孤平,在七言中是防止第4字是孤平。
有人说,这种救拗,是学诗时首先应该知道的。
例一:唐·苏颋·汾上惊秋 ------第1句【本应】平平仄仄平,【实际】仄平平仄平,【1字应平而仄,2字成孤,3字救。
律诗拗救方法
律诗拗救方法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有些人对诗的“拗救”走入了一个误区。
一谈到“拗救”,就学着一副大家的口气,以重意而不重律来搪塞,从而挽回自己的面子。
试问,你重意重出几句好诗来没有呢?这些人啦,不知怎么说才好。
其实,“拗救”就是为重意而产生的。
如果说“律”是“盾”,那么“拗救”就是“矛”了。
它和“律”是一对既矛盾而又统一的兄弟。
因为“律”的束缚,诗人往往想用某一字来表情达意,而恰恰又出律了,此时,就要用到“拗救”这个“矛”来解决问题了,只要在合适的位置救一下,这个字就完全可以不换,而且,既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又合律了。
这就是“拗救”这个“矛”得以生存的实际意义。
掌握了拗救,无论功底深浅,都会让你上几级台阶,你就如同插上了翅膀,可以在律诗的领域中自由飞翔!既然是这样,你凭什么要以“重意而不重律”来买面子呢?面子就那么重要么?格律诗中(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称为“拗句”,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
出现了此类现象就必须要补救,怎么补救?譬如,诗句中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就要在该句或对句的合适位置上补上一个平声来救,反之,诗句中该用仄声的地方用了平声,就要在该句或对句的合适位置上补上一个仄声来救,(注意:补救的字不能在句末。
)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下面就按格律诗不同的几种句式来讲讲怎样补救。
首先我们要认识的是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七言五言A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双平尾句)B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单平尾句)C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双仄尾句)D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单仄尾句)(五言即在七言基础上去掉开头两个)拗救方法速记:(七言)双平尾句无拗救,单平尾句三五救,(搜韵检测认可)双仄尾句五六救,(搜韵检测认可)单仄尾句对五救。
(目前搜韵检测不认可)简略解说:A式:平平仄仄仄平平(双平尾无拗救,禁忌5字平,如平则必三平尾)。
B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单平尾句35救,句中救孤平。
格律诗拗救
格律诗拗救近体诗中,凡是平仄不依常规的句子,就是拗句。
句子中出现了拗字,一般就要在相关的某个地方做补救,称作拗救。
拗救是后人根据唐人格律诗的创作实践总结出来的规律,如果某个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就在适当的位置补偿一个平声。
拗救的常见方式,有本句救、对句救和半拗可救可不救三种。
1、本句自救在仄平脚句式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果没用平声,那么就会犯孤平,孤平可是近体诗大忌。
为了不影响意境和诗的整体形象,或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平声字替代,那个地方非得用个仄声字,怎么办呢?若遇这种情况,可以在句子的倒数第三字,即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补偿一个平声字来救。
具体来说就是: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则在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
如此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
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种情况也叫“孤平自救”。
关于“孤平自救”,目前流行一种说法,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若用了仄声,而第一字用了平声,就不算是孤平,或者说是用第一字的平声救了。
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实际上也属于本句自救的一种,即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了仄声,分别在第四字和第六字换用平声字作为补偿,即“救”。
2、对句相救本句没办法救,那就在对句救。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倒数第二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倒数第二、三字)都用了仄声,则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偿。
这样本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或“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或“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这种情况下,五言对句第一字、七言对句第三字,允许为仄声字。
3、半拗可救可不救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倒数第二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倒数第三字)用了仄声。
七言则是在该用“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五字(倒数第三字)用了仄声而第六字(倒数第二字)依旧保持平声。
格律诗拗救的原理
格律诗拗救的原理
格律诗中的拗救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对不合平仄格律的句子采取的一种补救方法。
当一个句子中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为了使声律和谐,需要在适当的位置上将本该用仄声字的地方改用平声字。
这种情况常见于五言和七言的句子中。
根据规则,五言的“平平平仄仄”是平起仄收格式,如果在第一、三、五字的位置上出现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的情况,就需要在适当的位置进行拗救。
七言则是在“仄仄平平平仄仄”这种仄起仄收格式中,如果出现类似问题也需要进行拗救。
拗救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本句自救,即在本句中调整字的平仄;另一种是对句补救,即在对句中调整字的平仄。
对于五言来说,如果在第一字位置出现拗,就需要在第三字位置进行补救;如果在第三字位置出现拗,就需要在第五字位置进行补救。
对于七言来说,如果在第一字位置出现拗,本句不救,但可以适当调整以追求平仄和谐;如果在第三字位置出现拗,需要在第五字位置进行补救。
总的来说,格律诗的拗救原理就是通过调整句子中字的平仄,使整个句子的声律和谐,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在进行创作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拗救的方法,但需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影响诗歌的整体美感。
浅谈五言律诗的变通与拗救
浅谈五言律诗的变通与拗救格律诗的变通、拗救,表现在绝句、律诗以及排律里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种特殊的用字方法。
我们探讨过绝句作品中的变通和拗救,现在讲讲律诗中的变通和拗救。
分辨律诗中的变通和拗救,通常也要分析它的实际平仄和原型格式,并通过两者对比去发现哪里存在着变通和拗救。
①五律中的变通及b2拗救五言律诗实际平仄原型格式本以高难饱,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徒劳恨费声。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五更疏欲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一树碧无情。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薄宦梗犹泛,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故园芜已平。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烦君最相警,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我亦举家清。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李商隐《蝉》以上所列,在左的是李诗的原文,在中的是此诗的实际平仄,在右的是此诗的原型格式。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只有第五句第一字“薄”,古为入声,今读平声,要避免以今律古。
其馀的字音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此诗的原型格式可以如此推知:把作品的第一句“本以高难饱”的原型句式“仄仄平平仄”作为起点,以五言的a1、b1、a2、b2句式作为结构材料,遵循与前一句的平仄“上对下对”、“上粘下对”、“上对下对”、“上粘下对”……的原则推导出其后七句,合共八句,即可完成。
所谓与前一句的平仄“上对下对”、“上粘下对”、“上对下对”、“上粘下对”……,换个说法就是第二句与前一句相比,它是句中平仄对立、句脚平仄对立,第三句与前一句相比,它是句中平仄粘连、句脚平仄对立,第四句与前一句相比,它是句中平仄对立、句脚平仄对立,假定还有第五句,它与前一句相比,必是句中平仄粘连、句脚平仄对立,总之,接续的句子不管多少,都是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的。
研究至此,可以把推导平仄格式的方法简化为:在首句(或a1,或a2,或b1,或b2)之后,接续句子的平仄,要做到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
把此诗的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加以对照,很容易发现,第一、二句两者平仄一致。
第三句第一字“五”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
律诗的孤平、拗救、平仄
律诗的“孤平”和“拗救”:A·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b.仄仄平平平仄仄(七律的四种基本句式)a.平平仄仄平平仄B·仄仄平平仄仄平b.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律诗的孤平和拗救孤平是B型句B·仄仄平平仄仄平说的。
B型句七律第三字,五律平平仄仄平第一字必须是平声,否则叫犯孤平。
具体说来,仄仄平平仄仄平不能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不能变为仄平仄仄平。
其所以称为孤平,是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
孤平是律诗的大忌。
在唐人的律诗中,很难发现孤平的句子。
但是应该注意:犯孤平只指B型句,仄收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
例如,李白的“此地一为别”,陆游的“一身报国有万死”,都只算拗句,不算孤平。
所谓拗句,就是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
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
具体的说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做拗救。
格式有三种:(一).b型句拗救:五律的平平平仄仄改为平平仄平仄。
如:王维的“寒山转苍翠”。
李白的“凉风起天末”。
七律的仄仄平平平仄仄改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杜甫的“蜀主窥吴幸三峡”。
这就是说:五律的第三字拗,第四字救;七律的第五字拗,第六字救。
诗人们最喜欢把这种拗句用在尾联的出句,即第七句。
例如: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在唐宋的律诗中,这种拗句几乎和常规的B型句一样常见,因此可以认为不是拗句而是一种特定的平仄格式。
注意:这样拗救的句子,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是平声。
(2).B型句的拗救:五律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平平仄平。
七律的仄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仄仄平仄平。
如苏轼的“溪柳自摇沙水清”。
前面讲到B型句五律(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七律(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必须用平声,现在用了仄声,就必须在五律的第三字七律的第五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
(3).a型句的拗救:五律的仄仄平平仄,如果用了仄声,诗人往往在对句第三字改用个平声字来补救。
浅谈七言律诗的变通与拗救(优秀范文五篇)
浅谈七言律诗的变通与拗救(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浅谈七言律诗的变通与拗救浅谈七律中的变通和拗救分辨七律中的变通和拗救,跟分辨五律一样,要分析作品的实际平仄和原型格式,并通过两者的对比去发现哪里存在着变通和拗救。
①七律中的变通及b2拗救七言律诗实际平仄原型格式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宗臣遗像肃清高。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三分割据纡筹策,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万古云霄一羽毛。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伯仲之间见伊吕,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指挥若定失萧曹。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福移汉祚难恢复,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志决身歼军务劳。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杜甫《咏怀古迹》以上所列,在左的是杜诗的原文,在中的是此诗的实际平仄,在右的是此诗的原型格式。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要注意识别这些字:第一句第二字“葛”;第三句第三字“割”;第四句第五字“一”;第五句第一字“伯”;第六句第五字“失”;第七句第一字“福”,第七字“复”;第八句第二字“决”。
这八个字,古为入声,今读平声,要避免以今律古。
其馀的字音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此诗的原型格式可以如此推知:把作品的第一句“诸葛大名垂宇宙”的原型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作为起点,以七言的a1、b1、a2、b2句式作为结构材料,遵循与前一句在平仄上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的原则,推导出其后七句,合共八句,即可完成。
这种推导方法,前面已有说明,此后不再细说。
把此诗的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加以对照,很容易发现,第一句第一字“诸”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字“大”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
第二句第三字“遗”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
第三、四句两者平仄一致。
第五句第六字“伊”规定用仄,实际用平,造成相邻两顿同平,是拗字;第五字“见”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可作救字。
本句出现的一拗一救,其位置恰如所知,正是b2拗救。
第六句第一字“指”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
律诗的拗救
律诗的拗救作为近体诗的爱好者,写作律诗的时候格律限制很多,所以为了创作更大的自由,拗救的格式尤其重要。
然而遍访诸多网站,对于拗救格式均为简介,而且简之又简,实不堪看。
偶得此文,转录于下,例句待补一.定义:律句:近体诗中凡符合平仄规律的句子。
拗句:不符合格律的句子。
拗救的目的:由于律诗的格律限制过于严格,诗人不得不采用一些拗句,以便于在谴词造句上有更多的自由。
也可以说是近体诗格律严格限制下产生的一种变通。
拗救的实质:是平仄调律的一种手法,用救的方法对拗句的音韵作一定的补偿拗救的作用:使不平衡的,不协调的平仄组合在新的形式下重新达到新的平衡和谐。
二.拗救的格式1.首先大家熟悉的正常的格律句型有四种。
1句型:(平)平(仄)仄平平仄2句型:(仄)仄平平(仄)仄平3句型:(仄)仄(平)平平仄仄4句型:(平)平(仄)仄仄平平拗救的句型主要用于1,2,3句型上。
第4句型不用拗字,也不救别的句型中的拗字,故与拗救无关。
拗救的类型:1.本句自拗自救。
2.出句拗,对句救。
拗救必须在同一联中实现,不能用此联的救,来平衡彼联的拗。
2.第1句型的拗救(以七律格式为主,五律的格式为去掉七律的前两字)第一式:第1句型的第五字拗,用第2句型的第五字救。
(因为第1句型的第五字不是节奏点,所以古人也多有不救的)第1句型的正常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第1句型的拗句式:(平)平(仄)仄仄平仄(用第2句型来救)第2句型的救句式:(仄)仄平平平仄平第二式:第1句型的第六字拗,用第2句型的第五字救。
(因为第1句型的第六字是节奏点,所以必须救)第1句型的正常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第1句型的拗句式:(平)平(仄)仄平仄仄(用第2句型来救)第2句型的救句式:(仄)仄平平平仄平第三式:第1句型的第五六字并拗,用第2句型的第五字救。
第1句型的正常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第1句型的拗句式:(平)平(仄)仄仄仄仄(用第2句型来救)第2句型的救句式:(仄)仄平平平仄平说明:以一个拗句来救另一个拗句,以达到声调的均衡,叫做以拗救拗。
七律拗救举例
七律拗救举例
- 白居易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该句中“吹”字用于对句救出句,即对句第三个字变成平声字救不符合平仄要求的第三个字。
- 陆游的《夜泊水村》:“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该句中“无”字用于对句救出句,即对句第五个字变成平声字救不符合平仄要求的第五个字。
在七律拗救中,有时需要同时救两个位置的字,称为“两救”。
如陆游的《夜泊水村》:“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其中“报国有万死”是“仄仄仄仄仄”,“向人无再青”是“仄平平仄平”,“无”字既救出句的第三字,又救本句的第一字,这就是两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律诗的拗救
*律诗的拗救
律诗比较严谨,格律要求复杂,而如“拗救”、各种对仗、“一、三、五不论”等都是给复杂的律诗一个宽松的条件,利用好了,写诗词将更加得心应手。
首先要熟悉句型,律诗基本有四种句型。
五言有1、〇仄平平仄2、平平仄仄平3、〇平平仄仄4、〇仄仄平平七言有1、〇平〇仄平平仄2、〇仄平平仄仄平3、〇仄〇平平仄仄4、〇平〇仄仄平平所有的律诗的格律都是由这四种句型,根据格律需要交替安排在一起而形成的。
共有十六种律绝的格式。
拗救其实学起来很简单,没有想象的那麽复杂。
首先要记住两个必要的条件,就是拗救只发生在两种句型中:一、韵脚句型为“仄仄平”的句子,又叫“平脚句型”。
五言句型是“平平仄仄平”;七言句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管那种体式: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可以“一、三、五”(或一、三)不论,但要有条件,就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用仄声字,必须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本该用仄声字的地方改用平声字相救,又叫本句自救。
如果不救,这两句除韵脚是平声字外,就只有五言第二字;七言第四字是平声字了(韵脚不算),又叫犯“孤平”,必须救。
否则为拗体诗,不是律诗。
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仄则第三字用平则成仄平平仄平。
孤平拗救。
〇仄
平平仄仄平——第三字用仄则第五字用平成“〇仄仄平平仄平”,孤平拗救。
二、韵脚句型为“平平仄”的句子,又叫“仄脚句型”。
记住这个句型的对句只是“仄仄平”,全句是:五言出句仄仄平平仄对句平平仄仄平七言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该句型有三种“拗救”形式(都是对句相救):1、对句相救即五言第三或三、四字或七言第五或五、六字用了仄声字。
可在对句五言第三或三、四字仄声处用平声字相。
五言:〇仄平平仄——第三或三、四字拗成“〇仄仄平仄”或“〇仄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第三或三、四字救成“平平平仄平”或“平平平仄平”。
七言:〇平〇仄平平仄——第五或五、六字拗成“〇平〇仄仄平仄”或“〇平〇仄仄仄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第五或五、六字救成“〇仄平平平仄平”或“〇仄平平平仄平”。
2、大拗必救:五言第四字拗,对句第三字救出句仄仄平平仄——成“仄仄平仄仄”对句平平仄仄平——成“平平平仄平”七言的六字拗,对句第五字救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成“仄仄平平平仄平”韵脚句型成“平仄仄”,因为五言第四字拗;七言第六字拗改变了平仄脚(平平仄)的句型,故为大拗,必救。
3、小拗可救可不救:五言第三字拗;七言第五字拗,可在对句的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平声字救。
但属小拗亦可不救。
但是谙熟此技法的人,大都会救。
五言第三字
拗,对句第三字救〇仄平平仄——成“〇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成“平平平仄平”七言第五字拗,对句第五字救平平仄仄平平仄——成“平平仄仄仄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成“〇仄平平平仄平”三、还有一种特殊的拗句五言“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
可以直接用这种句型写律诗,多用于第七句。
不须要救。
须要记住:1)、只有两种句型可以出现拗救:仄脚句型(本句自救)和平脚句型(对句相救)。
2)、特殊拗句。
即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
多用在第七句。
3)、其他两种句型: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必须遵律写诗,不可改动。
下面列举我实际应用于律诗中的例子(每例只选一诗):【七律】愿粗茶陋室伴徐娘,拜乞佛神怜窘殇。
--第三字“佛”拗。
犯孤平;第五字应仄改平声“怜”救。
孤平拗救,求赐楼堂描彩栋,赏俦春眷配秋郎。
金银万贯乘车辇,燕翅三餐饮杜康。
香烛供需无看少,依然清苦睡寒床。
【七律】笑爵侯隐逸深山笑爵侯,日边伴虎起高楼。
爽风过舍炎当扇,细雨淋扉暑自柔。
林竹掘芋为膳喜,溪潭垂钓解觞愁。
柳荫约弈司黑白,--“黑”大拗,因它改变了平仄脚(平平仄)句型,属大拗。
草笠麻衣优绢绸。
--第五字应仄改平“优”救,属大拗必救。
【七律】好恶篇千奇百怪寻常事,好恶亲疏莫憾伤。
爱养猧儿当孝子,喜收咪崽认爷娘。
愿为玉瑕失真烈,--“失”拗为小拗,可救亦可不救想保冰
清修节坊。
--第六句在该用“仄”的地方改用平声字“修”相救苦辣酸甜人各道,谁能劝恶做贤良。
【七律】孔方兄天圆地正孔方兄,行走千年任纵横。
可教鬼神推碾磨,尽由匪盗变囚黥。
一文挫倒英雄锐,万贯鼎成商贾经。
美女相携识贪色,--特定拗句:“〇仄平平仄平仄”远离裙钿见官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