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0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变态心理学)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变态心理学)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多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题 3. 简答题 4. 论述题 5.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
1.下列哪些属于应激相关障碍?( )A.急性应激障碍B.创伤后应激障碍C.适应障碍D.品行障碍正确答案:A,B,C解析:应激相关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和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三个亚型。
此外还有一类为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巫术所致精神障碍和恐缩症。
因此,此题应当选择ABC。
品行障碍属于儿童少年期心理障碍,因此D项错误。
知识模块:变态心理学2.以下哪些是CCMD一3关于ASD的症状诊断标准?( )A.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B.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C.症状出现的时间与应激事件密切相关D.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一周,通常在一个月内缓解E.妄想和严重情绪障碍出现在强烈精神打击之前正确答案:A,B,C,D解析:中国诊断标准是由中华精神科学会于2000年颁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一3)。
关于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①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在受刺激后立刻(1小时之内)发病。
②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肓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
③如果心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妄想和严重情绪障碍出现在强烈精神打击之后。
因此选项E错误。
知识模块:变态心理学3.PTSD的症状学标准主要有( )A.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B.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C.持续的警觉性增高D.对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景的回避E.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正确答案:A,B,C,D解析:PTSD的诊断标准有:①由严重的威胁性或灾难性的应激事件引起;②精神障碍发生于创伤后3至6个月内;③临床以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性回避和警觉性增高为主要症状,并有焦虑、抑郁、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等。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4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单选题2.多选题3.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以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的是A.记忆B.知觉C.能力D.思维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传统心理学认为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其中,心理过程又包含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情绪情感和意志,而个性心理则包含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服从的法则是A.内正外负B.内负外正C.全或无D.双向传导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神经冲动的传导法则。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服从“全或无”的法则。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学生上完一节音乐课后,很快准备下一节英语课。
这反映的注意品质是A.注意分配B.注意稳定C.注意转移D.注意保持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注意品质的理解和区分。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广度,指的是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注意稳定性,指的是选择对象的注意能稳定保持在某个客体或活动上的时间的特性;注意分配,指的是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或对象的能力;注意转移,指的是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学生上完一节音乐课后,很快准备下一节英语课,这是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音乐课转移到英语课,这反映的是注意转移。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4.下列不是组成屈光系统的眼部结构是A.房水B.晶状体C.视网膜D.玻璃体正确答案:C解析:眼睛的屈光系统由眼球内容物中的晶状体、房水、玻璃体,以及眼球前端的角膜共同组成。
视网膜是眼球的感光部分,其中有感光细胞,由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屈光系统使物像聚焦在视网膜中央凹部位,故C错误。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5.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包括半规管和前庭两部分,当身体作加速或减速的旋转运动时,反应身体旋转运动的器官是A.前庭B.耳蜗C.半规管D.三块听小骨正确答案:C解析:平衡觉也叫静觉,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引起的。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简答题 2. 单项选择题 3. 多项选择题1.简述布鲁纳提出的概念形成中的四种策略。
正确答案:布鲁纳提出了概念形成中的四种策略。
分别为:①保守性聚焦: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聚焦点)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假设(整体假设),然后每次只改变其中一个属性或特征来对这个假设进行检验。
②冒险性聚焦: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假设(整体假设),然后同时改变一个以上的属生来检验这个假设。
这种策略带有冒险性,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现概念。
③同时性扫描:是指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属性形成的多个部分假设,然后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验证。
采用这种策略,记忆负担较重,难度较大。
④继时性扫描:指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反馈,每次只检验一种假设,若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
相比而言,保守性聚焦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概念形成策略。
涉及知识点:心理学导论2.请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正确答案: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①知识表征的方式(九点连线图)。
知识表征的方式不正确也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②定势(陆钦斯量水实验)。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也叫心向。
近似于迁移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③功能固着(邓克尔盒子问题)。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了某种物体的倾向叫做功能固着,在它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问题解决。
克服功能固着叫功能变通。
一方面要有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具有思维的灵活性。
④动机。
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率之间的关系可用一条倒U型曲线来说明。
中等强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超过一定水平反而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_真题-无答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总分300,考试时间180分钟)单选题1. 1.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诊断与治疗个体的心理障碍,改善人们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
(2010年)A. 教育心理学B. 发展心理学C. 生理心理学D. 临床心理学2. 2.在裂脑人实验中,假如给被试左视野呈现“苹果”图片。
右视野呈现单词“杯子”,他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是( )。
(2016年)A. 用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苹果B. 用右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苹果C. 用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杯子D. 口头报告看到了“苹果”3. 3.初级视觉区、初级听觉区、躯体感觉区、言语运动区在大脑皮层的部位依次是()。
(2011年)A. 顶叶、额叶、颞叶、枕叶B. 顶叶、枕叶、颞叶、额叶C. 枕叶、额叶、顶叶、颞叶D. 枕叶、颞叶、顶叶、额叶4. 4.剥夺人的快速服动睡眠后,让其重新入睡。
其快速眼动睡眠通常会()。
(2016年)A. 增加B. 消失C. 减少D. 没有变化5. 5.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些。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015年)A. 棒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短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B. 棒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C. 锥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D. 锥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短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6. 6.以可见光波的长短为序,人类感觉到的颜色依次为()。
(2009年)A. 红黄绿紫B. 红绿黄蓝C. 紫红黄蓝D. 红紫蓝绿7. 7.在夜空中,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误以为浮云后面的月亮在动。
这种现象称为()。
(2016年)A. 运动后效B. 诱导运动C. 自主运动D. 动景运动8. 8.当人们第一次看到下图时,往往只看到一些凌乱的斑点。
经提示这是一幅骑马后,人们就觉得像所提示的内容,这主要体现的知觉特性是( )。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属于真正运动知觉(真动知觉)现象的一个例子是( )A.在地上的人对航道着的飞机的知觉B.动景盘上的图案C.站台错觉D.霓虹灯正确答案:A解析:A项显然是真动知觉。
B、D选项是动景运动,C项属于运动后效。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根据斯金纳强化程式分类,以下属于定比强化的是( )。
A.按时发工资B.随堂测验C.计件工资D.老虎机正确答案:C解析:选项A为定时强化,选项B为变时强化,选项C为定比强化,选项D为变比强化。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意外时司机紧急刹车,这是属于( )的情绪状态。
A.激情B.应激C.心境D.焦虑正确答案:B解析:应激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4.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遵循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也就是说( )。
A.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个U型曲线关系B.中等强度的动机具有最高的工作效率C.动机越强,工作效率也越高D.不同的任务具有相同的最佳动机水平正确答案:B解析: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应该为倒U型曲线关系。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5.4岁的小明产生了恋母情结,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中,属于( )。
A.口唇期B.肛门期C.前生殖器期D.青春期正确答案:C解析:弗洛伊德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2~18岁)。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由3岁起,“性生活”即类同于成人的性生活,其“性生活”主要是指男孩出现的恋母情结转换期,女孩也产生恋父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
也就是说,到了这个阶段,儿童变得依恋异性父母。
这一早期的亲子依恋,被弗洛伊德描述为俄狄浦斯情节,即恋母情结。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名词解释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0(题后含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名词解释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社区心理学【苏州大学2016】正确答案: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针对社区人群和社会组织状态而从事心理学研究和服务。
涉及知识点:心理学导论2.共情【南开大学2011】正确答案: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就好像那是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样”的能力。
共情包括:咨询师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来访者的精神世界;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引导来访者对其感受做进一步思考。
涉及知识点:临床与咨询心理学3.阻抗【南开大学2011】正确答案:阻抗是指个体在咨询过程中面临某些威胁性成分时的无意识抵抗,主要表现为压抑回避等反应。
涉及知识点:临床与咨询心理学4.离差智商正确答案:离差智商是一种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来的标准分数,是用统计学中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计算出来的,表示被试成绩偏离他自己这个年龄组平均成绩的数量(单位为标准差),是依据测验分数的常态分布来确定的。
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100,标准差定义为15。
从不同测验获得的离差智商只有当标准差相同或接近时才可以进行比较。
离差智商的具体公式为:IQ=l00+15Z=100+15(X—M)/S。
X为被测者的实得分数,M为被测者所在年龄组的平均分数,S为该年龄组分数的标准差,Z是标准分数,其值等于被测者实得分数减去同龄人的平均分数,再除以该年龄组的标准差。
5.决定系数正确答案:相关系数的平方叫决定系数,决定系数表示因变量y的变异中有多少百分比可由控制的自变量X来解释。
6.焦虑正确答案:焦虑是“自我”“本我”“超我”“现实”四个方面相互冲突的结果,是“自我”出现的一种症状,代表着“自我”受到威胁,是“自我”的一种保护性的功能,促使人们产生警觉并对处境做出反应。
根据焦虑的来源,可将焦虑分为三种类型: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大脑两半球的单侧化优势中,右半球主要负责( )。
A.空间关系B.数学C.阅读D.情绪正确答案:A,D解析:语言功能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和逻辑思维。
右半球主要负责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侧膝状体的感受野位于大脑皮层B.色光混合是加法过程,颜色混合是减法过程C.夜幕降临时,人眼看蓝花会觉得比红花亮D.颜色的三个基本特性是色调、明度、饱和度正确答案:B,C,D解析:视觉感受野是指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
外侧膝状体上一个细胞的感受野是网膜上的一个较小区域,由于若干个外侧膝状体细胞共同会聚到一个皮层细胞上,所以皮层上一个细胞的感受野是网膜上的一个更大的区域。
色光混合是加法过程,颜色混合是减法过程。
夜幕降临时,人的视觉由昼视觉向夜视觉转变,由光谱敏感性函数可知,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明度出现变化,觉得蓝花比红花亮,这种现象叫普肯耶现象。
光的三个基本特性分别是波长、振幅和纯度,分别对应颜色的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注意的外部表现主要有哪几种?( )A.适应性运动B.无关运动的停止C.呼吸运动的变化D.脉搏停止正确答案:A,B,C解析:注意的外部表现主要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
适应性运动是指人在集中注意时,有关的感觉器官通常会朝向注意的对象,以便得到最清晰的印象。
例如,人在注意听一个声音时,常常把耳朵转向或靠近声源。
无关运动的停止是指人在集中注意时,一个人就会自动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
例如,当人们在看一部非常吸引人的话剧时,就像自己置身于情境当中,这时剧场会变得鸦雀无声。
呼吸运动的变化是指人在集中注意时,呼吸会变得轻微而缓慢,出现吸气短促、呼气延长的情况。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4.以下关于感觉记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因为考研,所以你要去图书馆学习,这体现了动机的( )。
A.激发功能B.指向功能C.维持与调整功能D.监督功能正确答案:B解析:动机有三种功能,分别为激发、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
指向功能是指动机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在考研的动机支配下,你会去图书馆学习。
激发功能指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维持与调整功能表现为个体在活动中能否坚持下去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监督功能不属于动机,要与注意的功能清晰区别记忆!注意的功能分别是: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根据维纳提出的动机的归因理论,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属于( )归因。
A.内控不稳定B.外控不稳定C.内控稳定D.外控稳定正确答案:C解析:维纳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时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并将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作为划分动机维度的四个主要因素。
把成败归因于能力属于内控稳定归因,归因于努力属于内控不稳定归因,归因于任务难度属于外控稳定归因,归因于运气属于外控不稳定归因。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动机的期待价值理论的提出者是( )。
A.赫布B.德西C.德韦克D.托尔曼正确答案:D解析:动机的期待价值理论的提出者是托尔曼。
赫布和柏林等提出了动机的唤醒理论,德西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尼科尔斯和德韦克提出成就目标理论。
(注意:考生须熟记动机的几个理论及其提出者,并会简单概括理论内容)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4.周末到了,你想出去逛街,但又怕浪费时间而导致复习不好,这属于( )。
A.接近一接近型冲突B.回避一回避型冲突C.接近一回避型冲突D.多重接近一回避型冲突正确答案:C解析:接近一回避型冲突是在同一事物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况下产生的。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我们在回答试卷题目中选择题时的心理活动是( )。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正确答案:D解析: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主要有两种,回忆和再认。
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对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感知时,觉得很熟悉,确认是以前感知过的,这是再认。
保持是信息存储的一种方式。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桑代克认为对学习的解释应包括某种动机原则,与之对应的学习律为( )。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动机律正确答案:C解析: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且进行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
准备律就是在行为出现前是否有动机。
练习律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效果律是指如果一个动作导致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你看见蛇害怕,是因为交感神经释放出肾上腺素,使你后退;然后才产生恐惧。
这是哪种情绪理论?( )A.詹姆斯一兰格理论B.坎农一巴德学说C.阿诺德评定兴奋说D.沙赫特一辛格理论正确答案:A解析:詹姆斯一兰格理论(先有生理上的变化,后有情绪):情绪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结果。
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二者观点合称詹姆斯一兰格理论。
坎农一巴德学说是坎农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坎农进一步描述了这一神经活动的过程,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使个体在生理上进入应激状态。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0_真题-无答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0(总分58,考试时间90分钟)1. 单选题单项选择题1. 斯佩里所做的“割裂脑”实验证明了( )。
A. 右利手的人的左半球能形成经典条件反射,右半球能形成操作条件反射B. 右利手的人的左半球能形成操作条件反射,右半球能形成经典条件反射C. 对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功能占优势D. 对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右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左半球空间知觉功能占优势2. 小张被水烫到时,出现了迅速缩手的反应,这种反射活动发生在( )。
A. 脊髓B. 小脑C. 脑干D. 大脑3. 形容某人有“甜蜜的嗓音”,弹奏“绚丽的音乐”,这种感觉现象是( )。
A. 适应B. 对比C. 后像D. 联觉4. 下列对知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B. 知觉包括互相联系的几个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C. 人对事物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阈限值是一样的D. 知觉与感觉不同,不属于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5. 下列关于注意的生理机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产生注意的最高部位是大脑皮层B. 在脑干网状结构中存在着“注意神经元”C. 边缘系统是对新旧刺激物进行选择的重要结构D. 注意需要三个脑区通过三角环路的形式协同活动6. 发散项目的范围和维度属于发散思维的( )品质。
A. 流畅性B. 变通性C. 独特性D. 社会性7. 世界地图上对相邻国家涂不一样的颜色,这是依据感觉的( )规律。
A. 适应B. 疲劳C. 同时对比D. 继时对比8. 小王正在考研。
他想报考心理学知名学府北京师范大学,却怕考不上;觉得考某个二本院校会保险一些,但担心将来不好找工作。
这是( )。
A. 双趋冲突B. 双避冲突C. 趋避冲突D. 多重趋避冲突9. 下列哪位学者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群体思维和群体决策?( )。
A. 所罗门.阿希B. 达里尔.拜姆C. 欧文.贾尼斯D. 穆扎菲.谢里夫10. 人们都觉得星座性格分析、生肖性格分析、血型说明的描述符合自己的情况。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
A.绝对感受性越强,绝对感觉阈限越大B.绝对感受性越弱,绝对感觉阈限越大C.绝对感受性越强,绝对感觉阈限越小D.绝对感受性越弱,绝对感觉阈限越小正确答案:B,C解析: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的关系,绝对感受性越强,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就越小;相反,绝对感受性越弱,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就越大。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以下关于神经齐射理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是由冯.贝克西提出B.可以对5 000赫兹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C.对于5 000赫兹以上的频率,神经齐射理论无法解释D.神经纤维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正确答案:B,C,D解析:神经齐射理论是由韦弗尔提出的,当声音低于400赫兹以下时,听神经的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
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对它作出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
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发放频率,它们联合“齐射”,就可以反应频率较高的声音。
用齐射原则可以对5 000赫兹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声音频率超过5000赫兹,位置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基础。
因此,对于5 000赫兹以上的频率,神经齐射理论无法解释。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人耳进行声音定位的主要线索是( )。
A.时间差B.强度差C.位相差D.频率差正确答案:A,B,C解析:人耳分别长在头部左右两侧,中间相隔一定距离,同一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不同,便产生了两耳刺激的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
时间差:指声源从不同方向传人两耳的时间差别,声源在正前方,与两耳的距离相等,声音同时传到两耳,时差为0,声源在头部一侧90度时,两耳时差最大。
强度差:指同一声源从不同方向传到两耳时,给两耳造成的强度差别。
位相差:声音是一种波,它的前进速度是恒定的(在一定的范围内),它到达任何一点都有固定的相位,两声波在相遇点相位的差就是位相差,也叫相位差。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9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9(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解决河内塔问题所用的策略是( )。
(分数:2.00)A.算法B.手段一目的分析法√C.逆向搜索D.爬山法解析:解析:手段一目的分析法是启发法的一种,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启发法还包括逆向搜索和爬山法等。
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一些几何类型问题比较适合采用这一策略。
爬山法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算法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采用算法策略可以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是却需要大量的尝试,费时费力。
启发法不能完全保证问题的成功解决,但比较省时省力。
3.陆钦斯(Luchins)的量水实验说明了( )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分数:2.00)A.知识表征的方式B.定势√C.功能固着D.情绪解析:解析:陆钦斯的量水实验中被试因为受前面操作的影响,在后面的实验中采用了间接方法解决问题。
这体现的就是定势对问题解决的消极影响。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它的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
4.看完小说《哪吒闹海≥后,脑中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哪吒的形象这个心理过程是( )(分数:2.00)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解析:解析:按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又可以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1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1(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1.简述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他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产品三个维度去考虑。
智力的第一个维度是操作,即智力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5个因素;第二个维度是内容,即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图形、符号、语义、行为4个因素;第三个维度是产品,即智力活动的结果,包括单元、门类、关系、系统、转换、蕴含6个因素。
把这3个变项组合起来,会得到4×5×6=120种不同的智力因素。
吉尔福特把这些构想设计成立方体模型,共有120个立体方块,每一立方块代表一种独特的智力因素。
吉尔福特将智力加工内容维度中的图形分为视觉和听觉两部分,智力因素为150种。
之后他又将智力活动过程中的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部分。
至此,将智力分为180种元素。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当前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智力理论。
它把以前曾被从智力概念中忽略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联系起来;还将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相对应。
它对我们认识智力结构的复杂性,把握各智力要素之间的关系,启发我们对智力结构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都具有积极意义。
)解析:2.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是。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遗传的作用(血缘关系近的人在智力的发展水平上确实有接近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我们坐火车或者汽车的时候,从车窗望出去,会看到近处的物体迅速地往相反方向移动,远处的物体缓慢地往相同方向移动,这种现象是( ),A.空气透视B.结构级差C.运动视差D.运动透视正确答案:C解析:运动视差就是指由于在同一时间内距离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运动的范围不同。
近处的物体视角大,在视网膜上的运动的范围大,而远处物体视角小,在视网膜上的运动的范围小。
空气透视是指,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包括空气的过滤和引起的光线的散射,使得远处物体显得模糊,细节不如近处物体清晰。
结构级差又叫纹理梯度,是指视野中的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远处物体投影较小但投影密度大,近处物体投影较大但投影密度小。
运动透视是指当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速度小。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室内的家具,在不同色光照明下,对其颜色知觉仍保持相对不变。
这是属于知觉的哪种特性?(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正确答案:D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它的稳定性。
恒常性的种类有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和大小恒常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知觉的过程中选择有些对象作为目标,把另一些对象忽视。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将知觉的物体作为整体来理解,对整体的理解先于对物体局部的理解。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中通过已有经验对物体进行一定的解释,使其更加合理。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属于真正运动知觉(真动知觉)现象的一个例子是( )A.在地上的人对航道着的飞机的知觉B.动景盘上的图案C.站台错觉D.霓虹灯正确答案:A解析:A项显然是真动知觉。
B、D选项是动景运动,C项属于运动后效。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4.想起自己将要考研的场景属于哪种表象?( )A.视觉表象B.听觉表象C.记忆表象D.想象表象正确答案:D解析:按照感觉通道来划分:视觉表象(想起母亲的笑脸)和听觉表象(想起吉他的声音)。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2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2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以下哪一项属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的特点?( )A.识记后不会遗忘B.遗忘是逐渐产生的C.遗忘是先快后慢的D.遗忘是先慢后快的正确答案:C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加工策略D.生成技术正确答案:A解析:只是为了拨号,信息并不需要进入长时记忆,最好的策略是复述。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好学生”这个概念属于以下哪一种概念?( )A.合取概念B.析取概念C.关系概念D.自然概念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
“好学生”这个概念可以结合各种属性,如“学习努力、成绩好”“热爱班集体、关心他人”等。
一个学生同时具有这些属性是好学生,只具有其中两三种属性也是好学生。
合取概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它们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例如“毛笔”这个概念,必须同时具有“用毛制作的”和“写字的工具”这两个属性。
关系概念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
例如,高低、上下、大小等。
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是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分成的两类。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4.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正确答案:B解析:思维只有两个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笔为剑在厨房里炒菜,动作很不协调,弄得手忙脚乱,还老出差错,看上去很滑稽。
笔为剑的爸爸看到了就说:“动手能力太差,你智商真低啊!”请回答问题:(1)什么是智力?什么是智商? (2)动作不协调,是智商低的表现吗?请说出理由。
正确答案:(1)先解释什么是智力。
智商是对智力高低的表示。
有两种计算智商的方法: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
(要解释二者的含义,这里略) (2)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运动智力是智力的成分之一。
运动智力是指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比如炒菜。
根据韦克斯勒量表,可以度量出智商的不同侧面: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
炒菜技能也是操作智商的表现之一。
从炒菜动作不协调来判断某人的运动智力或操作智商低是有道理的,但由此说“智商低”就是以偏概全了。
涉及知识点:心理学导论2.两个学生参加考试:一个得到100分,另一个不及格。
考100分的说是自己学习刻苦,不及格的说自己没有数学细胞。
用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两个学生将来学习的行为及其原因。
正确答案:(1)维纳的归因理论是动机理论之一,其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他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
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的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的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可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2)维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任务难度是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运气是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①考100分的学生认为是自己学习刻苦,即他把成功归因于努力这一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将成功归于内部属性,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于不稳定属性,则对下次结果的预期影响较小;归于可控属性,下次则会积极地争取成功。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多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题 3. 简答题 4. 论述题 5.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
1.按记忆的内容将长时记忆分为( )。
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陈述性记忆D.程序性记忆正确答案:A,B解析:按记忆的内容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在下列选项中,“舌尖现象”属于( )。
A.不完全遗忘B.完全遗忘C.暂时性遗忘D.永久性遗忘正确答案:A,C解析:“舌尖现象”指明明知道却一时想不起来的现象,即暂时性遗忘、不完全遗忘。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斯金纳认为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狗对刺激(铃声)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属于( )。
A.应答性行为B.经典性条件的行为C.第一信号系统引发的反应D.操作性条件作用正确答案:A,B,C解析:考查巴甫洛夫对行为信号系统分类和斯金纳对行为的分类。
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刺激引起的,机体被动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
经典性条件行为是S—R的联结,即反应是由刺激引起的。
第一信号系统引发的反应是由物理刺激引起的。
故答案为ABC。
此题出题目的在于了解斯金纳、华生和巴甫洛夫对于行为及信号系统的分类,难点是容易漏选。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4.在下列语句中,可以用巴甫洛夫的理论来解释的是( )。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B.望梅止渴C.小孩子怕打针,后来见到医生就害怕D.谈虎色变正确答案:A,B,C,D解析:选项A为泛化条件作用;选项B可用第一信号系统来解释;选项C 为高级条件作用;选项D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四个选项都是经典的例证,必须牢记。
值得注意的是,巴甫洛夫的两个信号系统理论明确指出,人类由于有了以语言为主的第二信号系统,其学习与动物具有了本质的区别。
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为中介的,人类特有的。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5.华生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从而形成习惯,遵循( )。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0(题后含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 )【西南大学2014】A.感觉适应B.感觉后像C.感觉对比D.联觉正确答案:A解析:感觉适应是感觉系统对连续无变化的刺激反应减少的倾向。
感觉后像是指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保留短暂时间的现象。
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感觉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联觉是其中的一种。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再像直线了,这属于( )【江西师范大学2011】A.大小错觉B.线条弯曲错觉C.方向错觉D.线段长短错觉正确答案:C解析:人们对几何图形大小或线段长短的知觉,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错误,叫作大小错觉,包括缪勒莱尔错觉等。
人们对几何图形的形状或线条方向的知觉,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错误,叫作方向错觉。
被两条平行线切断的同一条直线,看上去不在一条直线上叫作波根多夫错觉,属于方向错觉。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下面哪一类记忆的信息编码方式包括语义类别编码( )【江西师范大学2014】A.短时记忆B.长时记忆C.工作记忆D.瞬时记忆正确答案:B解析:短时记忆以听觉编码为主,也存在视觉编码;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有语义类别编码(将信息按照语义的关系组成一定的系统,并进行分类)、以语言特点为中介的编码(通过发音、字形、语义、音韵等信息进行编码)、主观组织(主观上将无关联的材料连成整体的编码形式);瞬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
工作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和短时记忆相同,包括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4.8,5,2,3,4,3,2,6,2,8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江西师范大学2017】A.8B.3C.2D.5正确答案:C解析:众数是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2_真题-无答案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2(总分62,考试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 因为考研,所以你要去图书馆学习,这体现了动机的( )。
A. 激发功能B. 指向功能C. 维持与调整功能D. 监督功能2. 根据维纳提出的动机的归因理论,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属于( )归因。
A. 内控不稳定B. 外控不稳定C. 内控稳定D. 外控稳定3. 动机的期待价值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赫布B. 德西C. 德韦克D. 托尔曼4. 周末到了,你想出去逛街,但又怕浪费时间而导致复习不好,这属于( )。
A. 接近一接近型冲突B. 回避一回避型冲突C. 接近一回避型冲突D. 多重接近一回避型冲突5. 与意志的自制力相反的品质是( )。
A. 受暗示性B. 优柔寡断C. 执拗D. 任性和怯懦6. 在考研的过程当中,控制自己玩游戏的行为,体现了意志的( )。
A. 独立性B. 坚定性C. 果断性D. 自制性7. 强调动机与学习效率关系的理论为( )。
A. 成就动机理论B. 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C. 自我效能感D. 强化理论8. 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呈现( )。
A. U形曲线B. 倒U形曲线C. 线性关系D. 无相关9. 牙痛和拔牙属于哪一种冲突?( )A. 双趋B. 双避C. 趋避D. 多重趋避10. 内驱力本质上属于哪种动机?( )A. 生理性动机B. 社会性动机C. 内部动机D. 外部动机11. 个体倾向于确立表现目标,希望在学习中证明自己高能或避免表现的低能属于( )。
A. 能力增长观B. 能力实体观C. 自我效能感D. 自我决定理沦12. 动机理论中,P=D×H×K是( )理论。
A. 驱力B. 唤醒C. 诱因D. 归因13. 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遵循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也就是说( )。
A. 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个U型曲线关系B. 中等强度的动机具有最高的工作效率C. 动机越强,工作效率也越高D. 不同的任务具有相同的最佳动机水平14. 有两个男人同时追求小颖。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9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9(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解决河内塔问题所用的策略是( )。
(分数:2.00)A.算法B.手段一目的分析法√C.逆向搜索D.爬山法解析:解析:手段一目的分析法是启发法的一种,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启发法还包括逆向搜索和爬山法等。
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一些几何类型问题比较适合采用这一策略。
爬山法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算法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采用算法策略可以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是却需要大量的尝试,费时费力。
启发法不能完全保证问题的成功解决,但比较省时省力。
3.陆钦斯(Luchins)的量水实验说明了( )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分数:2.00)A.知识表征的方式B.定势√C.功能固着D.情绪解析:解析:陆钦斯的量水实验中被试因为受前面操作的影响,在后面的实验中采用了间接方法解决问题。
这体现的就是定势对问题解决的消极影响。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它的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
4.看完小说《哪吒闹海≥后,脑中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哪吒的形象这个心理过程是( )(分数:2.00)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解析:解析:按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又可以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0(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1.简述布鲁纳提出的概念形成中的四种策略。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布鲁纳提出了概念形成中的四种策略。
分别为:①保守性聚焦: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聚焦点)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假设(整体假设),然后每次只改变其中一个属性或特征来对这个假设进行检验。
②冒险性聚焦: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假设(整体假设),然后同时改变一个以上的属生来检验这个假设。
这种策略带有冒险性,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现概念。
③同时性扫描:是指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属性形成的多个部分假设,然后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验证。
采用这种策略,记忆负担较重,难度较大。
④继时性扫描:指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反馈,每次只检验一种假设,若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
相比而言,保守性聚焦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概念形成策略。
) 解析:2.请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①知识表征的方式(九点连线图)。
知识表征的方式不正确也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②定势(陆钦斯量水实验)。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也叫心向。
近似于迁移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③功能固着(邓克尔盒子问题)。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了某种物体的倾向叫做功能固着,在它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问题解决。
克服功能固着叫功能变通。
一方面要有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具有思维的灵活性。
④动机。
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率之间的关系可用一条倒U型曲线来说明。
中等强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超过一定水平反而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
⑤情绪。
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而积极情绪将有助于问题解决。
⑥人际关系。
人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解决问题不仅受到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例如从众现象。
)解析:3.简述Paivio(佩威奥)的双重编码理论。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佩威奥提出,脑中存在表象和语言符号两种信息编码和储存系统。
一是表象系统,它对具体的事物或事件信息进行编码、存储、转换和提取,其表征类似于知觉;二是言语符号系统,主要用言语听觉、抽象概念或命题形式对信息进行加工。
该理论认为,语言系统直接处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同时充当非语言对象、时间和行为的符号功能。
双重编码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够增强记忆和识别。
该理论还定义了三种类型的加工: (1)表征型的,语言或非语言表征的直接激活。
(2)调用型的,通过非语言系统激活语言系统或反过来通过语言系统激活非语言系统。
(3)联合加工,在语言系统内部和非语言系统内部的表征的协同激活。
)解析:4.简述想象的功能。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新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功能有以下几点: (1)想象有预见作用,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2)想象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对那些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尤其突出。
(3)想象有代替作用,当某些需要不能得到实际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得到代替满足。
(4)想象的新颖性、形象性是人们创造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5)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有调节作用,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解析:5.什么是问题空间?(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
包括对问题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如何由问题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
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将问题解决过程看做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的一个基本范畴。
)解析:6.论述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创造性思维过程大体包含准备期、孕育期、明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
(1)准备期:在明确创造目的、问题特征的基础上,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积累素材和有关知识经验,研究收集到的信息资料,整理出头绪,掌握必要的创造技能。
(2)孕育期:又称酝酿阶段,是在积累一定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人脑中对问题和信息资料进行周密细致的探索和深刻的思考,以力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最大特点是潜意识的参与。
(3)明朗期:又称豁朗阶段,经过对问题周密的长时间思考之后,无意中受到偶然事件的触发而突然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形象,使原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迎刃而解,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4)验证期:对明朗阶段出现的新思想、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其趋于完善的阶段,也是对整个创造过程的反思过程。
)解析: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7.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8.( )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心理特征。
(分数:2.00)A.气质B.能力√C.人格D.意志解析:解析: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心理特征。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9.一般能力的核心是( )。
(分数:2.00)A.观察力B.想象力C.抽象概括力√D.创造力解析:解析: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抽象概括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它的核心是抽象慨括力。
10.最先提出情境智力的心理学家是( )。
(分数:2.00)A.吉尔福特B.阜南C.加德纳D.斯腾伯格√解析:解析:智力三元论,由斯腾伯格提出,认为智力由三方面构成: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
智力情境亚理论强调,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为情境智力。
11.智力的PASS模型的理论基础是( )。
(分数:2.00)A.认知资源理论B.记忆的SPI理论C.斯腾伯格智力三元理论D.鲁利亚机能系统学说√解析:解析:智力的PASS模型建立在鲁利亚机能系统学说基础之上。
PASS是指“计划~注意一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
斯腾伯格智力三元理论认为智力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释,分别为三个亚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认知资源理论属于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12.英语老师需要教学能力和英语能力,这种能力的结合称为( )。
(分数:2.00)A.才能√B.天才C.知识D.技能解析:解析:才能:人们要完成某种活动,往往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这些能力相互结合,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这种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就叫才能(如教师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
13.企业家演讲时的语言感染力属于( )。
(分数:2.00)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一般能力解析:解析:社交能力:指个体运用适当交往技巧增进与他人心理关系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力、判断决策能力。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如劳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都会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等。
14.人们的总体智力发展达到顶峰的时间大约为( )。
(分数:2.00)A.2~9岁B.10~17岁C.18~25岁√D.26~33岁解析:解析: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从三四岁到十二三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减速,智力发展趋于缓和。
人的总体智力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
15.王充的施用累能、科用累能反映了( )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分数:2.00)A.遗传的作用B.环境与教育C.实践活动√D.主观能动性解析:解析:施用累能: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
科用累能:从事不同的活动积累不同的能力,反映了实践活动的影响。
本题强调主体在不断使用和实践过程中智力的提高和发展。
16.音乐家区别旋律的能力和感受音乐节奏的能力属于( )。
(分数:2.00)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创造能力D.操作能力解析:解析: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如画家的色彩鉴别力,音乐家区别旋律的能力、感受音乐节奏的能力等。
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都会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等。
创造能力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如作家写出新作品的能力、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等。
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如劳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17.哪种智力理论是建立在鲁利亚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之上的?( )(分数:2.00)A.智力的PASS模型√B.智力三元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D.智力三维结构理论解析:解析:智力PASS模型是由纳格利尔里和戴斯提出来的,它包含了3层认知系统和4种认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