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原文、译文、注释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石壕吏》是杜甫著名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之一。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赏析《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
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
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
“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
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
杜甫【石壕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杜甫【石壕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黄昏时分,有官员夜间抓人。
老人翻墙走了,老婆婆出去看。
再愤怒的官员,女人为什么要哭?听了女人的话,三个男人看守着叶城。
一人附书,两人战死。
那些苟且偷生的人,逝者已矣。
房间里没有人,只有一个婴儿和一个孙子。
还有奶奶没去,也没有裙子进出。
老妪虽弱,请官夜归来。
如果你急着要给厉中河和杨上菜,还不如准备一下早上的饭菜。
夜很长,很寂静,像在哭泣,像在窒息。
黎明将升到未来,留下老人一个人。
译文(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诗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诗歌鉴赏】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李世豪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当一个官员哭的时候,他是愤怒的,当一个女人哭的时候,为什么要麻烦呢。
听女人面前的演讲,三个男人叶成树。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房间里没有人,只有小孙子。
有些祖母还没去,也没有裙子穿进去穿出去。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是漫长的,声音是沉默的,就像闻着啜泣和吞咽。
黎明时分,我将看到未来,独自向老人告别。
《石壕吏》注释黄昏时的石豪村:黄昏时住在石豪村。
放进去,放进去。
河南省陕西县石豪村,现为石豪村。
逾墙走:翻墙逃走。
官员们为什么生气:官员们打电话来时非常生气。
一,怎么,怎么。
妇啼一何苦:老妇的哀啼是多么悲伤。
听女人讲话前的讲话: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向官员汇报。
三男邺城戍:三个儿子都在参加工大邺城的战斗。
邺城,今河南省安阳。
一名男子将一本书附在信上,两名男子在新的战争中丧生:一个儿子发了一条消息,说其他两个儿子在战斗中阵亡。
存者且偷生:活着的暂时还苟且活着。
死者早已逝去:那些死去的人将永远死去。
室中更无人:家里在没有可参加作战的人了。
只有-牛奶-下一个孙辈:只有仍在吮吸的年轻孙辈。
老妪(yù):老妇。
老妇人自称。
请在晚上从官员那里回来:请允许我跟随老板到兵营过夜。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赶紧去河阳兵营充兵役,还来得及到兵营为将士们准备早餐。
河阳,今河南孟县西。
声音在夜里被切断了很长一段时间,比如闻着啜泣和吞咽:在深夜,声音被切断了,有微弱的哭声。
《石壕吏》翻译晚上,我睡在石豪村的一户人家里。
天一黑,一名警察就来村里抓人。
家里的老人听到了响声,从墙上跑了过去。
老妇人出去看看情况。
差役们的吼叫非常恼怒,非要向她家要人,老妇人哭得非常悲痛!听老妇人上前向差役诉说:我一共三个儿子,都已经应征去守邺城了。
最近,一个儿子发了一条消息,说另外两个儿子在战争中丧生。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1石壕吏唐朝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石壕吏》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最近,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杜甫《石壕吏》原文、注释及译文
杜甫《石壕吏》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石壕:村名,在今河南陕县东。
投:投宿。
逾(yú):越过,翻过。
一何:多么。
长已矣:永远完了。
老妪(yù):老太太。
役:差事,劳役。
犹得:还能。
绝:停止。
泣幽咽:低微的、断断续续的哭声。
【大意】一天晚上,我在石壕村投宿。
睡到半夜,忽然听到有差吏到村里来捉人。
房东老头儿听到动静,赶紧翻墙逃走,老太太出去开门。
隔着墙,我听见差吏在凶狠地叫骂着,要她把男人交出来去当差。
老太太伤心地哭着……她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到邺城当兵去了。
一个儿子刚捎信回来,说他的两个兄弟都已经战死了。
活着的人只好忍着悲痛活下去,因为死去的人永远不会活了。
”老太太讲得十分凄惨,不料差吏丝毫不同情,反而大发雷霆:“难道你家再没有别的人了?快交出来!”老太太哭着说:“再没有可以当差的人了。
只剩下吃奶的孙子和他的妈妈,可怜她还要给孩子喂奶,而且衣服破破烂烂,进进出出怎么见人啊! 请你们行行好,别抓她吧。
如果你们一定要找个人当差,我老婆子虽然没有力气,也还能做点事,就让我今晚跟你们走吧。
赶到河阳战场,兴许还能为部队做早饭。
”过了很久,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却又隐隐传来了房东儿媳妇的哭泣声……这一夜,我不知自己是怎么过来的。
天终于亮了,我要继续赶路。
与房东告别的时候,只见到了逃走归来的房东老头儿。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石壕吏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石壕吏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石壕吏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全文翻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
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
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
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石壕吏对照翻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
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
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
石壕吏文言文及翻译
石壕吏文言文及翻译石壕吏文言文及翻译《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石壕吏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古诗词】石壕吏翻译及原文注释
【古诗词】石壕吏翻译及原文注释《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为“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本文整理了相关译文,供大家参考。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走出来应付差役。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改嫁,(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诗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作者】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石壕吏原文翻译
石壕吏原文翻译《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下面是其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存有孙母未去,进出并无回去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尼里前途,蔡国庆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借宿石壕村,夜里存有差役来强兵役。
老翁越墙逃跑,老妇回家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存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离开,但来来往往连一件较完整的衣裳都没。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骂人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见低微断断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稳步出门,就可以与回到家中的那个老翁挥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越。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倾诉,大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生气,凶悍,蛮横,这里指凶悍。
10、啼:哭啼。
11、痛:凄惨。
12、前:上前,向前。
13、并致:对……说道。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为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传话回去。
书,书信。
至,回去。
杜甫诗词《石壕吏》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石壕吏》原文译文赏析《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最近,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yù):老妇人。
杜甫《石壕吏》原文译文鉴赏
杜甫《石壕吏》原文|译文|鉴赏唐遇安史之乱,军队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杜甫《石壕吏》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及注释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石壕吏》译文及注释
《石壕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
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下面是其译文及注释,欢迎阅读: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1)暮:傍晚。
投:投宿。
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2)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4)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哭啼。
苦:凄苦。
(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9)新:刚刚。
(10)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杜甫《石壕吏》翻译及写作背景
杜甫《石壕吏》翻译及写作背景《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杜甫《石壕吏》翻译及写作背景,欢迎阅读。
《石壕吏》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1)暮:傍晚。
投:投宿。
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2)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4)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哭啼。
苦:凄苦。
(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9)新:刚刚。
(10)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13)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完裙:完整的衣服。
“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老妪(yù):老妇人。
衰:弱。
(1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18)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应,响应。
河阳,今河南孟州,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9)犹得:还能够。
得,能够。
备:准备。
晨炊:早饭。
(20)夜久:夜深了。
绝:断绝;停止。
(21)如:好像,仿佛。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鉴赏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鉴赏杜甫《石壕吏》原文及鉴赏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石壕吏》原文及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鉴赏篇1【诗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出处】唐·杜甫《石壕吏》。
【意思】我老妇虽年迈力衰,让我今夜跟你们走吧。
去应河阳的急差,还有点做早饭的能力。
【全诗】《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鉴赏导示】759年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六十万大军,因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击溃。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杜甫正由洛阳回华州住所,闻此写成了“三吏”、“三别”。
《石壕吏》就是“三吏”中的一篇。
【鉴赏】这是一首叙事诗,以老妪被迫服役的典型事件,深刻地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的深重苦难,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首四句是事件发生的序幕。
“暮投石壕村”一句交待诗人自己的行止和事件发生的地点。
接着写官吏黑夜捉人和人们仓皇应变的惊骇场面,笔墨十分精练。
从“吏呼一何怒”到“犹得备晨炊”,是诗的主要部分,它以老妇的对话为中心,反映了差吏抓人的全过程。
老妇人的话可分为三层:首先陈述了战争夺去了儿子的沉重悲哀。
“存者”二句流露了老人无限的酸辛与哀伤;继而老妇人申明家中已无应征之人。
“出入无完裙”一句表现了这一家人生活的困苦;最后老人主动请求应役。
在这里差吏的话全被略去,但通过老妇的对话,也就从侧面表现了差吏的凶狠残暴。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石壕吏原文阅读出处或作者: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对照翻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
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
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
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石壕吏原文翻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
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暮色苍茫,诗人投宿石壕村,正逢官吏捉壮丁。
老翁逾墙逃跑,老妇出门探看。
官吏一声吼叫,何等怒气冲冲。
老妇一声啼哭,何等悲惨凄苦。
诗中采用白描手法,形象地再现县吏深夜抓丁的残暴,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流露出作者极大的愤慨。
注释:石壕:村名,在今河南陕县东。
投:投宿。
逾(yú):越过,翻过。
一何:多么。
长已矣:永远完了。
老妪(yù):老太太。
役:差事,劳役。
犹得:还能。
绝:停止。
泣幽咽:低微的、断断续续的哭声。
赏析:县吏横蛮霸道,咆哮如雷;老妇内心苦楚,痛哭流涕。
“一何”一词接连使用两次,加重了感情色彩。
官吏一呼,老妇一啼,官吏一怒,老妇一苦,短短十个字却刻画出两个截然对立的形象,使得悍吏耀武扬威的形象与老妇老泪纵横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矛盾的双方,也更让人憎恨蛮横的官吏,并同情可怜的老妪,蛮横无理的官吏也为下文老妪的诉说塑造悲愤的氛围。
诗歌塑造出一幅充满悲愤的画面。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2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唿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唿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石壕吏翻译和原文
石壕吏翻译和原文《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石壕吏翻译和原文,欢迎阅读参考。
石壕吏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1)暮:傍晚。
投:投宿。
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2)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4)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哭啼。
苦:凄苦。
(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9)新:刚刚。
(10)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13)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完裙:完整的衣服。
“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老妪(yù):老妇人。
衰:弱。
(1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18)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应,响应。
河阳,今河南孟州,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9)犹得:还能够。
得,能够。
备:准备。
晨炊:早饭。
(20)夜久:夜深了。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石壕吏》是杜甫著名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之一。
四十八岁的杜甫,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潼关、石壕,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诗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石壕吏》全文译文
《石壕吏》全文译文《石壕吏》全文译文《石壕吏》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石壕吏》全文译文,欢迎大家阅读。
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24、惟: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32、应:响应。
3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34、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史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译文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
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
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吃乳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条完好的裙子。
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丛您夜归。
赶紧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炊。
”
入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希望我的解答能帮你解决问题
1.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2.石壕村:今河南三门峡东南。
3.暮: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4.投:投宿。
5.逾:越过;翻过。
6.一何:多么。
苦:凄苦。
7.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致:对......说。
8.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9.戍:防守; 念shu的第四声
10.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
11.且偷生:苟活。
且:苟且;姑且。
12.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已经,这里引伸为完结
13.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孩子。
14.去:离开,这里指改嫁的意思。
15.完裙:完整的衣裙。
“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裤子。
16.老妪:老妇人。
请从吏夜归: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
犹得:还能够。
妪:念“yu”的第四声。
17.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8.请从:请求跟从。
从:跟从,随从的意思。
19.夜久:即“半夜”的意思。
20.绝:断绝,没有。
21.幽咽:不出声的哭泣。
22.登前途:前面的路。
23.闻:听。
24.犹得:还能够。
25.应:应征。
26.独:惟独,只有
27.新:最近。
28.已:停止。
这里引申为完结。
29.偷生:苟且活着。
30.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31.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2.走:逃跑。
33.室中:家中。
34.更:再。
35.衰:弱。
36.从:跟随,跟从
37.犹得:还能够
38.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