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政治总复习检测:专题九_文化与生活(习思用)_含答案解析
2019版高考政治总复习检测: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1、“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
”诗词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③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①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不涉及文化与实践的关系,②排除;依据“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可以判断③正确;游子离家在外仍时时在梦中回忆起家乡,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④正确。
2、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
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沉默注视着下面发生的悲剧。
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嘴唇、拳头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
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创作者内心的苦闷。
这表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创作者的感受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③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他那深沉的目光……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
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创作者内心的苦闷”,这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故①④正确;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感受是主观的,认为感受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②说法错误;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弘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方面。
这说明() ①“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②“茶文化”彰显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追求③青年学生都会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④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B解析文化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观的,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客观的,①错误。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 新人教版

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九文化与生活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山东淄博高三摸底测试,19)有人说:外国文化年或者中国文化年,都是双方战略合作思路中“以文促经”的考虑。
这说明 ( C )A.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B.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D.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解析】“以文促经”的表述表明了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以重大的影响,C符合题意;优秀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A说法不准确;B与题意无关;D 表述本身错误。
2.(2018·河北邢台月考,15)2017年9月19日,第四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敦煌举行。
该论坛致力于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当好市场融通黏合剂、画出情感相通同心圆,已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品牌资源,成果丰硕,前景可观。
由此可见 ( D )①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②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③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题意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作用,而不是经济对文化的作用,①不选;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②观点错误;论坛致力于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体现了③;该论坛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品牌资源,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④正确。
3.(2018·广东湛江调研,19)文化代表和反映着城市的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要用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
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的依据是( B )①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滋养涵育人②培育人文精神是创建文化城市的根本任务③经济社会发展是城市文明程度的基础④城市建筑是展现地域风情的重要载体【解析】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滋养涵育人,①正确;②观点错误,不选;题干不涉及经济与城市文明的关系,③不选;建筑风格能提升城市品位,④正确。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真题体验:(9)文化与生活

专题9 文化与生活模拟预练1.(2018山东淄博模拟)商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消费者的需要;商场之所以有业绩,是因为消费者进入了商场。
近年来,好多商场通过创办文化走廊、放置活动宣传手册、制作贴心标语等,在商场内部构建一个特别的文化链,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这体现了(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B.文化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C.文化与经济在时代发展中相互交融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渗透科学精神。
商场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是为了吸引消费者,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故选C项。
B项夸大了文化作用,舍去。
题中没有体现经济决定文化,故排除A、D两项。
2.(2018黑龙江大庆一模)在国家旅游局指导下,由江西省、北京市等24个省市旅发委(旅游局)共同发起的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近日在南昌市成立。
联盟将通过推进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等措施达到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的目的。
这说明( ) ①红色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能促进经济发展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使红色旅游得以发展③发展红色旅游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④红色旅游也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能够促进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故选①④。
题中未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排除②。
发展红色旅游要突出爱国主义的主题,舍去③。
3.(2018四川成都七中零诊模拟,1)《尚书·益稷》所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摹仿群兽体态动作的歌舞。
“击石拊石”的“石”,即石罄,它是狩猎生活的产物。
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与天帝争神,头颅被砍,仍以双乳为目、肚脐为口,操干戚而舞。
由此产生的“干戚舞”,是执盾与斧以再现战争场面的群舞。
这说明( )A.文化是日常生活的形象再现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C.文化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D.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答案 .B “击石拊石”的“石”,即石磬,它是狩猎生活的产物;“干戚舞”,是执盾与斧再现战争场面的群舞,这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B正确且符合题意;A、C与题意不符,应排除;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D说法错误。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9单元 文化与生活单元提升训练(九)新人教版

第9单元文化与生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象形文字的字形来源于对实物的描摹,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如图)。
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与马有关的字就造了许多,如驳(马的毛色不纯)、冯(疾行中的马)等。
这一现象说明( )A.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包括了语言文字D.文化不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解析:选B。
“象形文字的字形来源于对实物的描摹”,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 符合题意;A、C与题意不符;文化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D错误。
2.宋代词人辛弃疾唱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说明( )A.文化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发展文化解析:选B。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体现词人历尽沧桑,饱尝愁苦滋味之后,思想感情的变化,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正确;A 观点错误;C、D与题意不符。
3.岁月的舞台,一年一启幕一落幕。
子鼠值岁,丑牛接班,寅虎继任,卯兔候补……此生肖,彼属相,十二年一登台,十二岁一循环。
这说明( )①生肖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②生肖文化具有非意识形态的性质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④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D。
材料反映人们以生肖纪年,给予动物以特定的文化内涵,这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③正确;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生肖文化不属于这一范畴,而属于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正确,排除①;④与材料不符。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九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综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例2 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
的是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卑鄙
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
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答案
方法总结
第一步:背景材料要看懂 很多名言警句、诗文,特别是古语、古诗文、成语等并不容易理解,因 此需要学生首先把相关的背景材料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以便从 整体上理解和把握。 第二步:中心思想要搞清 看懂材料的意思之后,要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其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切 忌停留在表面,要深入把握材料本质。
(4)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 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 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 需要。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 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有 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D.应该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123
解析 答案பைடு நூலகம்
2.高三学生高考备考进入冲刺阶段,应该常用毛主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 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诗句中的哲理激励自己。下 列成语能获得相同哲理激励的有 A.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D.铸鼎将成,必足薪炭
(2)文化对个人的作用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 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 考点34 文化与社会(过模拟)

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九文化与生活考点34 文化与社会1.(2018·山东淄博一中期中,31,2分)《孔乙己新传》:生活在新时代的孔乙己,面对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推进诸多重大公共决策的现象,到省城进修电脑技术并免费教授给鲁镇人民。
如今,鲁镇人民已经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进行信息交流和发表政治见解,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传递当地原生态民意的重要渠道。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体现出 ( C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②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④政治生活决定于文化生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材料“发表政治见解”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正确;②与题意无关;《孔乙己新传》是人们根据现代生活对原有作品进行的改编,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③正确;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④说法错误。
2.(2018·陕西榆林二中期中,15,2分)徽商是徽州文化的原动力,是徽州文化发展的“催化剂”;中原地区世家大族源源不断地举家南迁和徽州山环水绕、相对封闭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徽州聚族而居的文化特征和浓郁的乡土观念。
这体现了 ( C )①经济是文化的基础②地理环境决定文化的特征③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徽商是徽州文化的原动力,是徽州文化发展的“催化剂”,这体现了①;②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排除;“举家南迁”体现了③;④没有认识到文化作用的双重性,排除。
3.(2018·重庆巴蜀中学期中,22,2分)《战狼2》以非洲某国家的叛乱为大背景,围绕着解救华侨以及无辜群众展开剧情,辅以文化盛宴、担当精神、爱国情怀,引起了国民的积极反响。
截至2017年10月15日,《战狼2》票房已经突破56亿元。
据此可知 ( B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产生积极影响③中华文化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特征④优秀文化蕴含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能为大众所接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票房超过56亿元,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正确;《战狼2》的爱国情怀引起国民的积极反响,体现了④;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②不选;③与题意不符。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课时达标29 文化与社会

课时达标29 文化与社会1.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开始。
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B)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②错误;文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④错误;“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①③当选。
故选B项。
2.(2018·四川成都摸底)全聚德、同仁堂、吴裕泰、狗不理……在这些传承绵长、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中华老字号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对品质、诚信、精益求精等“匠心”的坚守,是百年老店在跌宕起伏的市场竞争中凝练而成的品牌文化。
这表明工匠精神( D)①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②是产品质量提升的软实力所在③能够直接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④是企业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①夸大了工匠精神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成物质力量,③错误。
故选D项。
3.下列事件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B)①中国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②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③中国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④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解析②属于政治现象,④属于经济现象,均与题意不符。
故选B项。
4.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悄然逝去的今天,《见字如面》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
2019年高考政治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含解析)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易错点1 不能准确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018·全国3卷文综)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这表明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错因分析】不能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做错本题的原因。
【答案】D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⒈相互影响:⑴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⑵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虽然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⒉相互交融⑴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文化事业是指以丰富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优化社会风气为目的的文化建设。
◎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⑵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017年5月20日,“2017中美创客季——创新创业发展论坛”在西安举办,旨在为大学生、初创团队以及创业企业量身定制创孵、创培、创星等活动。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 文化生活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 考点35 文化对人的影响(试真题)新人教版

考点35 文化对人的影响“乡愁抹不去,乡愁又回不去。
”完成下题。
1.(2015·安徽文综,8,4分)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
由此可见 ( A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体现了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①符合题意;“乡愁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体现了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②符合题意;乡愁既不是乡土文化的标志,更不是民族文化的灵魂,③④说法错误。
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
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
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
回答下题。
2.(2015·重庆文综,12,4分)古琴音乐 ( C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②通过人们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解析】古老性与世界性没有关系,①错误;②正确,古琴音乐属于文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对人产生影响;③错误,古琴音乐具有社会历史性,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流水》作为著名的音乐作品具有民族性,也具有世界性,从而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④正确。
3.(2014·山东文综,32,4分)《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政治专题09文化与生活Word版含解析

功背后的文化内核,可见,鲁商的成功表明文化影响其实践活动,故 A 入选。B:,题中没有涉及商业贸易
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而是强调文化对商业贸易的影响,故 B 排除。C: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文化对
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而不是推动作用,不能一概而论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 C 排除。D:鲁商文化是
齐鲁文化的内容之一,而不是全方位展示,故 D 排除。故本题选 A。
工匠文化,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人质量时代”,这意味着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
要支撑,文化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③说法错误,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不是
决定因素。故选 D。
5.(2016·浙江高考真题)“一箭多星”技术的发明和运用,降低了卫星发射成本,提高了相关产业的经济效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Βιβλιοθήκη 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中黎族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①正确;“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体
现了黎族文化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正确;③错误,文化的性质不是地理环境决定的;④错误,
黎族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的黎族文化才是促进海南经济发展的动力;故选 A。
8.(2013·江苏高考真题)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
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核心专题集锦专题09文化与生活含解析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考点解读核心考点1.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2.文化的特点3.文化的作用1.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不能决定社会发展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但文化并不能决定社会发展。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社会形态的变化和更替。
2.文化对社会和个人并非只起积极作用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并非任何文化都会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文化有先进、健康和落后、腐朽之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有不同的作用。
文化作用的双重性要求我们必须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影响,抵御落后、腐朽的文化对我们的侵蚀。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
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的情况,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1)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的表现。
文化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经济而发展,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教育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大、中学校的入学率较低,特别是在农村,有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甚至上不起络文学+”的成功有赖于中国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拆除了横亘在整理与读者之间无形的墙,扩大了供需两端的需求与空间。
这说明①网络文学对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②信息技术在网络文学的生产中有强大功能③网络文学已成为文学发展的主要方向④不断增加的文化消费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有促进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D14.2018国庆中秋长假,南宁市青秀区国际创意文化旅游节开幕,展示了青秀区民俗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及地方美食。
在这里,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相融合,不仅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创意文化旅游项目。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文化生活专题九文化与生活考点34文化与社会课件新人教版

区分物质活动与物质载体 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实际上反映的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文化本质上属于现象,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文化必须依 附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实际上反映的 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文化活 动离不开实践活动。
例1 (2013·海南单科,16,2分)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
1.文化与社会
内容探究: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 文化与生活 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影响 (1)文化与社会:的特点及其作用等为2019年的 文化的内涵与 高频考点 特点;文化的 形式探究:本专题考查题型兼 形式;文化的 有选择题和主观题。选择题中 社会作用;文 体现类、引言引文类的题目居 化与经济、政 多;主观题中意义类、措施类 治的关系;文 题目居多;有时会与其他单元 化与综合国力 或其他模块知识结合起来进行 考查,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难 度
1.(2015·天津文综,10,4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
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
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
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
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
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A
(
)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解析】 材料中用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取得了良好的 经济效益说明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A正确;B说法错误,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材料涉及的是 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没有涉及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故C、D与 题意无关。回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要弄清楚文化和经济的关系, 即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二是要依据材料区 分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与文化对人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1.“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
”诗词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③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①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不涉及文化与实践的关系,②排除;依据“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可以判断③正确;游子离家在外仍时时在梦中回忆起家乡,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④正确。
2.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
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沉默注视着下面发生的悲剧。
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嘴唇、拳头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
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创作者内心的苦闷。
这表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创作者的感受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③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他那深沉的目光……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
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创作者内心的苦闷”,这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故①④正确;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感受是主观的,认为感受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②说法错误;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弘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方面。
这说明()①“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②“茶文化”彰显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追求③青年学生都会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④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B解析文化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观的,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客观的,①错误。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喝茶衍生出的“茶文化”彰显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追求,②入选。
青年学生并不一定都会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③说法太绝对。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弘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方面,表明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入选。
4.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下列对这种影响传导顺序表述合理的是()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A.①→④→③→②B.①→③→④→②C.④→①→③→②D.③→④→①→②答案B解析经济决定文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首选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引导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③排第二位;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推动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④排第三位;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排最后。
故传导顺序是①→③→④→②。
5.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传递信息和交流的工具,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联系方式。
一封典型的家书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这是家书独有的价值体现。
各个时期的家书,从侧面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为后人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说明()①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②文化是由经济、政治决定的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④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答案D解析一封典型的家书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这是家书独有的价值体现;各个时期的家书,从侧面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为后人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新的视角,说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②③符合题意。
文化有先进和落后、腐朽之分,但都能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①说法错误。
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当时的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孙子兵法》至今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
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答案C解析《孙子兵法》至今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
这一事实主要说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正确;其余选项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7.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这说明()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②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B解析“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体现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④符合题意;①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8.(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依法治国的理想在我国早已有之。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先驱管仲就提出“以法治国”,强调法对于治国理政的意义。
尽管从实质上说,中国古代法治实为人治,法律只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
但从形式上看,中国古代法治的推行对促进中国封建社会进步、推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为了落实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对古代的“以法治国”思想与今天的“依法治国”思想进行评析。
答案: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以法治国”思想与“依法治国”思想都是一定社会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
“以法治国”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依法治国”思想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上。
(3分)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对政治和经济有重大影响。
“以法治国”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专制统治的工具,其目的在于维护权力,对促进中国封建社会进步、推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能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的。
(3分)解析:本题以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背景,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解答本题,应明确设问的知识限定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且属于评析类设问。
结合材料,调用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等知识组织答案即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9.美国有一位宇航员,在向太空出发之前,媒体问她:“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你带什么?”她说:“我要带书,我在宇宙中第一件事是要读书。
”一本好书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塑造一个人的人格,甚至影响其人生轨迹。
可见()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阅读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人们的实践活动影响阅读的选择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答案D解析“一本好书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塑造一个人的人格,甚至影响其人生轨迹”,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故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不科学,排除;④不符合题意。
10.虽同在地球村,但异域文化的差异是巨大的,文化的多样性又造就了各国人的群体差异:中国人置家庭于首位,美国人标榜安全第一,印度人重视教育……这说明()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③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可能有相同的特点④文化决定各国人们观念上的差异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④答案C解析各国文化不同,导致各国人的观念不一样,体现了①②;③本身说法错误;④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11.“慢生活”理念中的“慢”,并非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中。
这反映了()①文化会影响人的生活方式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发展④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一些人接受“慢生活”理念后自身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加入到“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中,体现了文化对人的生活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影响,①④符合题意;“慢生活”理念不是传统文化,而是新出现的理念,排除②;材料体现了人们接受“慢生活”理念,但没有体现这种理念在交流中进一步向前发展,③不符合题意。
12.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散和淡。
散是散怀抱,淡是自然自如,这是以涵养和学问作为基础的。
字要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
书法作品中“散”到什么程度、“淡”到什么程度,表现的是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到达的程度。
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通过书法作品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书法作品可以表现个人修养和境界到达的程度,体现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通过书法作品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②③当选;①和④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和表现,与材料主旨不符。
13.[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新高三起点考试]2017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5周年。
75年来,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走出书斋,走入人民大众之中,创作出一批批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
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
材料主要说明,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广大文艺工作者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②符合题意;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正确思想指导和激励下,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①入选;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故③不选;文化是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故④表述有误,不选。
14.近年来,全民阅读活动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