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创新教学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创新教学初探
概要:在新高考改革背境下,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落实立德树人,这是高考改革新的导向。
化学实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下面具体谈一谈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设计趣味实验、以疑促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生动活泼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如,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几种重要的金属》的新课引入时,可做如下设计:
师:我们都知道水能灭火,哪么水能生火吗?
师:让我们来做这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实验】在蘸有Na2O2的面巾紙上滴水,能到什么现象?
师:这个实验能否违背人们的常规观念呢?这种淡黄色的物质是什么性质?这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
通过问题情境创设,趣味实验的引入,教师的引导,把学生的兴趣一下子给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被激化,有效的从创设问题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使学生迫切想知道为什么,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设计实验情境、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探索能力
心理学家根据实验把课堂教学按认知水平划分为记忆、理解、思考三种不同类型,其中第三种是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由知识传授者这一单一角色成为学生学习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实验教学中,笔者先给学生创设实验,
并把问题和结论交给学生,然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得出结论和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如,学习卤素单质性质时,给学生提供氯水、溴水、碘水、氯化钠、溴化钠、氯化钾溶液等药品,让学生大胆实验,最后能得出氯、溴、碘三种单质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再如,在学习苯酚的性质时,笔者把课本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为了更深入让学生探究苯酚钠溶液与CO2反应的现象和生成的产物,笔者设计了在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再加入Na2CO3溶液的学生实验。根据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后产生什么现象?
2.苯酚与Na2CO3溶液能否反应?
3.根据实验你能否推出苯酚钠溶液与CO2反应生成的盐是Na2CO3还是NaHCO3?写出反应方程式。
4.比较H2CO3、C6H5OH、CH3CH2OH的酸性的强弱。
通过学生实验,得出苯酚的性质,再通过对实验情景深入的探究、问题的设置、创设思维的情境,在老师引导下,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与交流,得出苯酚钠与CO2反应生成的盐是NaHCO3而不是Na2CO3 的结论。这种对实验情景的探索研究形式,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较好地培养学生推理能力,使学生创造性地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改进或设计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主题。应试教育如何应付考试为目的,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材。创新精神激活了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孕育着创新实践。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在这一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如讲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尾气回收时,教学过程可作如下设计。
【多媒体投影】
【思考题】实验室制取氨气,为防止空气污染,某生按上图 a 装置来吸收尾气。
【问图a】该装置是否正确?为什么?
生甲:不正确,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有可能出现液体倒吸的现象。
师:(指着如图a的装置)若把导管换成小漏斗,按图b装置吸收尾气是否正确?
生乙抢答:可以,因为用小型漏斗代替导管,增加氨气与水接触面积,既使氨气能充分吸收,又能防止液体倒吸。
师:已知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且与水不互溶,氨气又不溶于四氯化碳中,现只有上面图a所示的吸收装置和四氯化碳液体,请你画出吸收的装置图(要标出液体的名称)?
(教师巡视,取有代表性的设计图直接投影之)
【投影】
师:同学们,以上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生集体回答)
师:图4所示的设计之所以合理,同学们所说的理由是对的。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在下层,导气管下端插入该层时,因NH3不溶于CCl4,NH3逸到两层液体的交界面,因为接触面积比较大,能被水充分吸收,故液体不会倒吸。
通过对图a 和图b 的对比,让学生掌握到用小型漏斗代替导管,增加氨气与水接触面积,既使氨气能充分吸收,又能防止液体倒吸。再对图a所示的吸收装置进行改进,让学生画出吸收的装置图,然后教师巡视,取有代表性的设计图直接投影之,并进行评价和点评,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新高考改革背境下,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落实立德树人,这是高考改革新的导向。